內蒙古著名的旅遊景點
『壹』 內蒙古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
歷史:2萬年前這里就出現了鄂爾多斯人。戰國時屬趙、燕、匈奴、東胡、秦漢置諸多郡,唐屬多州,元歸各路(府)轄。清始有內蒙古稱。民國設3個特別區,後改建成省。1947年建立我國最早的自治區,政區又有擴大。
行政:全區共劃8盟、4地市、49旗、3自治旗、17縣、15縣級市、16市轄區,蒙古族佔多數。
地理:位於我國北邊中部,東經97°12'至126°04',北緯37°34'至53°23',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多草原(6大草原)和湖泊(1000多個)。
風味菜餚:烤全羊、扒羊肉、涮羊肉、奶茶是款待貴賓的風味餐,而且必然備酒。主人以銀碗盛酒,雙手捧上,高唱勸酒歌,直到客人一飲而盡更鞠躬致謝。往往須連干三碗。客離去時,主人攔在車前、馬前重又敬酒,祝君一路平安,歡迎再次光臨。
地方文藝:蒙古族同胞能歌善舞,歌聲高亢嘹亮,舞蹈奔放熱情。頌歌、頂碗舞等極受歡迎。馬頭琴彈唱流傳極廣,多以民族的歷史為題材,深沉悲壯。
基本情況: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都呼和浩特,位於中國北部邊疆,面積118萬平方公里,地形分為內蒙古高原(陰山山脈以北)。鄂爾多斯高原(伊克昭盟)、陰山山地、河套平原、大興安領山地和遼嫩平原,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0度,l月平均氣溫為-30—10度,7月為15—25度,日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100—500毫米。主要有蒙、漢、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民族。經濟以農業、畜牧業為主,鋼鐵、煤炭、林業亦較發達,稀土、天然鹼、鹽類儲量為全國首位。
旅遊資源:草原風光和民族風情為內蒙古兩大旅遊資源。其北部草原居全國牧場之首,從大興安嶺西麓一直延續到阿拉善盟居延海。夏秋季節千里綠海,牛羊如雲,極為遼闊曠遠,在這里可以領略到北方民歌中所描述的「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座座銀色的蒙古包與樹林、沙丘又賦予遙遠的天際線以變化。蒙古、鄂倫春等民族的服飾、起居、飲食、歌舞、禮儀等都令人耳目一新,其盛情更使人難以忘懷。在那達慕大會上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風情淋漓盡致的表演。被稱為"綠色寶庫"的大興安嶺的雪原林海自有其磅礴、深奧氣概。它是中國面積較大、保存較好的原始森林,也是野生動植物的王國。僅鳥類即達300餘種,獸類100餘種,其中列入國家保護的珍稀品種達40多種。3.5萬年前的"河套人"揭開了內蒙古文明的序幕,昭君墓、五當召、五塔寺、成吉思汗陵等,是漫長的歷史篇章中的惹人注目的見證。
旅遊景點
大召 蒙古廟 昭君墓 五當召 札蘭屯
雅魯河橋 大窯遺址 陰山古剎 成吉思汗陵 呼倫貝爾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 輝滕錫勒草原 葛根塔拉草原 金剛座舍利寶塔
內蒙古風景響沙灣
『貳』 內蒙古十大必去景點有哪些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胡楊林景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克什克騰石陣景區、滿洲里套娃景區、滿洲里國門景區、扎蘭屯風景名勝區、大興安嶺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響沙灣、成吉思汗陵。
一、呼倫貝爾大草原
我國現存最豐美的草原牧場,擁有最純潔的藍天、白雲和最優質的牧草,是草原攝影的勝地。
除了絕美的風景,草原上還能騎馬、觀看摔跤、賽馬,品嘗「全羊宴」,體驗游牧民族獨特風情。
這里礦泉資源得天獨厚,礦泉群集飲用、洗浴、治療於一體。公園處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區,冬季寒冷漫長,夏季短促涼爽,是天然的旅遊、避暑、休閑的好去處。
『叄』 景點 內蒙古有什麼著名旅遊景點 內蒙
內蒙古著名的旅遊景點:
成吉思汗陵
由於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處始終是個謎。
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由兩個獨立的收費景點組成,一個是真正的成吉思汗陵,那裡有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有流傳 800多年的祭祀文化,有達爾扈特守靈人。而另外一個是東聯集團依託成吉思汗陵興建的人工旅遊文化主題公園,這里之介紹了東聯景區,真正的成吉思汗陵並沒有提及,請要來的遊客朋友么注意了,千萬別走錯。
『肆』 內蒙古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我的理由有哪些,我感覺內蒙古旅遊的話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蒙古包和一些騎駱駝的地方。
『伍』 內蒙古有什麼著名的旅遊景點
內蒙古自治區的著名旅遊景區和景點:
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規模不算大,佔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 蒙古的一處主要旅遊景點。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 市70公里。 成吉思汗是蒙古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在統一蒙古諸 部後於1206年被推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國。他即位後展開了大規模的 軍事活動,版圖擴展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 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後,成吉思汗被追尊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偉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遊者也有很強 的吸引力。
蒙古包式的宮殿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 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 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
正殿高26米,雙層屋檐;東西殿高23米,單層屋檐;後殿和走廊高 20米;從高處下望,整個大殿像一隻雄鷹,正殿像鷹的頭和身子,兩個 側殿則似在雄鷹展開的雙翼。
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 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 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 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這里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 等珍貴文物。
壁畫繪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
在通連東西兩個側殿的走廊里,繪有壁畫。西走廊繪成吉思汗一生 重大事件,東走廊繪成吉思汗孫子----忽必烈的事跡。
在成吉思汗陵東南角,有金頂大帳、側殿、選汗高台、草原市場、 文物陳列館、射擊場、賽馬場、摔跤場等設施。金頂大帳高13米,直徑 18米,是一座蒙古包式的行宮,再觀1206年成吉思汗登基時的情景。殿 內有成吉思汗寶座和畫像,殿外有8輛戰車,車輪高2米,可供遊人瞻仰 觀賞。選汗高台高8米,是歷史上牧民推選可汗時的仿古建築。
二、呼和浩特昭君墓
昭君墓
昭君墓,又稱「青冢」,蒙語稱特木爾烏爾琥,意為「鐵壘」,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記載和民間傳說中漢代名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始建於公元前的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餘年的悠久歷史,現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君墓,是由漢代人工積土,夯築而成。墓體狀如覆斗,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綠如茵,故有「青冢」之稱。青冢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冢擁黛」,成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於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
現代史學家翦伯贊贊美:「王昭君已經不是一個人物,而是一個象徵,一個民族友好的象徵;昭君墓也不是一個墳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歷史紀念塔」。
「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遊勝地。這里不僅有歷史悠久的文物古跡,還有鳥語花香的自然情趣和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其詩情畫意,令人流連。
三、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位於烏蘭察布草原深處,距自治區呼和浩特市140公里,柏油路宛如一條黑色的絲帶一直延伸到旅遊點.屬國線景點,自1979年向中外遊人開放以來,共接待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者4萬多人,國內遊客20多萬人次。
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麗動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馬群,金色霞雲的駝群和白雲似的羊群在綠海中游動,騎馬的牧人,手裡拿者細細的套馬竿,像矛頭一樣尖尖地指向天空。傳統的蒙古包和現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輝,為格根塔拉草原組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每年的8月份,是舉辦那達慕盛會的季節。格根塔拉旅遊點每年8月15---8月25日,都要舉辦旅遊那達慕,這個時候也是避暑的極好時光。
這里每年定期舉行一次隆重的大型廟會,每月一次小型廟會和一年一次的祭敖包活動,在祭敖包活動中,可見到蒙古族傳統的摔跤,騎馬,射箭等精彩競賽。
四、希日塔拉草原
五、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內蒙古主要的畜牧區,出產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內蒙古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沒有黃土高原的深溝、墚、峁等地貌。除了大興安嶺和大青山山脈之外,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呼倫貝爾草原之所以聲名遠揚,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二是草場質量極好,割下來的草遠銷東南亞,三是盛產體格高大壯健的三河馬和三河牛。
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草原風光最為絢麗的地方,擁有一億多畝草場,兩億多畝森林,500多個湖泊,3000多條河流,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綠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種柔軟而富於彈性的感覺非常美妙。而綠草與藍天相接處,牛羊相互追逐,牧人舉鞭歌唱,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將它譽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沒有污染的幾大草原之一,真是當之無愧。
在呼倫貝爾草原旅遊,可以騎馬乘駝暢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車」環湖漫遊,可以臨湖垂釣,可以入林狩獵,盡享草原風光。
六、阿爾山溫泉
阿爾山溫泉
中國最大的放射性氡群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西北部、大興安嶺的崇山峻嶺之中。分布在長500米,寬70米的地帶上。共有大小溫泉42個。各泉水溫度不同,含氡量及其他化學成分不同,對於多種疾病有良好療效。阿爾山海拔1000餘米,空氣清新,夏日陽光充足,涼爽宜人,是避暑勝地 ;冬季封雪期達7個月 ,可開展冬季運動和狩獵。溫泉附近樹多林密,蒼松白樺掩蓋峻嶺,山珍葯材遍地叢生。
七、嘎仙洞
嘎仙洞
位於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北約10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峰東端。其地峰巒層疊,樹木參天,松樺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約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長90多米,東西寬27米許,高20餘米,相傳為仙人洞府。洞內西壁距洞口15米處,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銘刻。據《魏書》載,烏洛侯國世祖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大武帝拓跋傑派中書侍郎李敞去祭祀,並「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現存銘刻的文字共201字,與史籍記載的祝文基本相符,證實為北魏王朝承認的拓跋鮮卑發祥地。洞內堆積有較豐富的文化層,對於研究拓跋鮮卑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五當召
五當召
五當召位於內蒙古包頭市東北約70公里的五當溝內。山巒重疊,蒼松翠柏的大青山深處,座落著一處氣勢宏偉、建築規模盛大的召廟,即為五當召。
五當召原名巴達嘎爾廟,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召為「廟宇」之意。始建於清康熙年間(1662—1722),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是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錯在此興建的,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人們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築,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顯得十分雄渾壯觀。
主要建築位於山谷內一處突出的山坡上,主體建築由六殿、三府、一陵組成,兩側還建有一棟喇嘛舍房。全廟佔地面積約300餘畝,殿宇和倉房2500餘間,整個建築採用西藏式建築風格,平頂方形樓式結構,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映照在藍天、青山之下的白色外表,更顯輝煌耀眼。其中最大的建築為蘇古沁獨宮,裡面供奉著最大的銅鑄佛像,以及釋迦牟尼,黃教創造人宗喀巴及歷代佛師,蘇古沁宮的西邊為講授佛教教義的卻依林獨宮。蘇古沁宮東側上面即為五當召的中心建築,洞闊爾獨宮,緊靠其後的為圪希德獨宮,另外還有阿會獨宮和日本倫獨宮。除六殿外,三府為甘珠爾府、章嘉府、洞闊爾佛爺府,以及山坡最上層的蘇波勒蓋陵,即塔陵。
五當召有許多古老而美妙的傳說,最吸引人的是這里的廟會。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全寺的喇嘛在蘇古沁殿念「嘛呢經」;傍晚喇嘛們手持經輪,吹著法號,敲著羊皮鼓繞寺廟而行,隊伍頗為壯觀。廟會活動五花八門,跳鬼是其主要活動之一。蒙古族人民信仰藏式佛教、黃教,蒙古因此而建立了許多召廟,五當召是內蒙古四大寺廟之一。
五當召是享有特權的政教合一寺院,設有監獄、法庭,並有武裝。且建築本身以及各殿堂的壁畫和雕塑,體現了很高的藝術價值。有著輝煌歷史的五當召,今天成為內蒙古自冶區游覽勝地,吸引著四面八方遊客慕名而來
『陸』 內蒙古有什麼著名的旅遊景點
內蒙古旅遊景點簡介
1、希拉穆仁草原旅遊點
位於呼和浩特以北90公里,希拉穆仁蒙語意為黃河。在稀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的喇嘛召—普會寺,故希拉穆仁又名召河。普會寺是呼和浩特席力圖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宮。建成於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希拉穆仁蘇木(鄉),海拔1700米,是距呼和浩特最近的牧業區,這里從1979年對外接待旅遊者,建立了既有磚混結構又有原始氈房的蒙古包飯店,遊客可以欣賞到草原的美麗風光,看到蒙古族傳統的生活方式和古老習俗,令人心曠神怡,耳目一新。
2、格根塔拉草原旅遊點
距呼和浩特以北150公里,在四子王旗查干補力格蘇木,四子王旗王爺府東北處,全名為格根塔皎色隆,蒙語意為夏營盤(夏季放牧的地方)。這里草場優良,建有磚混結構和原始氈房的蒙古包群。遊人可以漫遊草原,觀看蒙古族的歌舞和體育表演,蒙古族婚禮表演,參加那達慕、祭敖包等,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中間,遊人充滿了神奇的感覺。
3、輝騰錫勒草原旅遊點
輝騰錫勒蒙語為寒冷的高原,位於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西南,距呼市東北150公里。這裏海拔1800多米,在東西約100公里的地方,有九十九個天然湖,鑲嵌在綠草如茵的草原上。這里是避暑的好地方。
4、達拉特旗響沙灣旅遊點
位於庫布齊沙漠的中西段,位於伊克昭盟達拉特旗樹林召鎮境內,距黃河大橋40多公里,這里有一月牙形沙丘,沙坡面寬百米,坡寬為45度,當夏天乾旱時,人們從沙丘上端向下滑動時,沙子就會發出轟鳴,這種奇特的沙漠景觀,令遊人驚嘆不已這里是我區最早開發的響沙旅遊點。遊人不僅可以欣賞奇特的沙漠景觀,更可以感受濃郁的鄂爾多斯高原的民族風俗。
5、大召寺
大召漢名為「無量寺」,蒙語「伊克召」意為「大廟」,位於呼市玉泉區大召前街,大召佔地3萬平方米,主體建築布局為「伽藍土堂」式,沿中軸線建有牌樓。1579年(萬曆七年)土默特部俺答汗,在明廷的支持下,正式動工興建,這里是俺答汗興建的第二座城寺,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寺院。這個新建的城寺,將城與寺分開。寺在城南路西,二年落成。城在第三年竣工。明廷賜寺名為弘慈寺,城名為歸化城,即呼和浩特舊城。由於寺中供奉著銀制釋迦牟尼像,也稱「銀佛寺」。大召建築有山門、過殿、經堂、九間樓及配殿等。其中經堂與佛殿相連,通稱大殿,殿內採用減柱方法,擴大空間,雖規模不大,卻有宏偉之感,經歷了400年滄桑的銀佛仍保存完好。大召是呼和浩特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寺廟。
6、五塔寺
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南部矗立著一座挺拔秀麗的金剛座舍利寶塔,寶塔在一座高台上建了五個小塔,通稱五塔寺。該寺作為當時崇福寺(小召)的下院,經清廷批准於公元1727年(雍正五年)開始建造。1732年(雍正十年)建成。據說五塔寺與呼和浩特新城(綏遠城)同時興建,同時竣工,故又名「新召」。清廷賜名「慈燈寺」。後來其他部分傾倒。寶塔存留下來。塔高16.5米,下部叫金剛座,金剛座共七層,第一層上有用蒙、藏、梵、三種文字刻有寫的金剛經 。第二層塔壁刻有鎏金佛像,中央一塔七層,高6.62米。四角之塔都為五屋。塔北的照壁上,有三幅石刻。其中一幅是1725年(雍正三年)刻成的用蒙文標寫的天文畫,這是國內迄今發現僅有的少數民族文字的天文圖,是一件珍貴的文物。
7、五當召
位於包頭市東北90公里。(五當)蒙語柳樹的意思。因為座落在楊柳繁茂的五當溝得名。始建於1749年(乾隆十四年),全部殿宇為西藏式建築,整個建築沿山勢而行,給人以雄偉壯觀的感覺。第一層是蘇古沁獨宮,殿為三層,高22米。佛殿大門兩側繪有四大天王像。拾級而上第二層是洞闊爾獨宮,該宮後半部分為黃色,俗稱黃廟。這里是學術考試,神學辯論之所。第一代五當召活佛塑像端坐正殿。巍然屹立在山頂的是日本倫宮,殿正中供奉著宗喀巴九米高的巨型銅像,是內蒙地區最大的一尊銅像,還有阿會獨宮,是本召內唯一一座坐西朝東的佛殿,位於洞闊爾獨宮後面,殿內有十八羅漢。在阿會獨宮旁有一座小巧的二層樓叫蘇卜蓋陵。它是五當召一世活佛東科爾的寢室。阿會獨宮南面是三座活佛府,東西是青山翠柏,下面是溪泉流淌,環境甚為幽雅。
8、昭君墓
又名青冢。蒙語稱「特木爾、烏爾虎」。座落在大黑河之濱,呼和鄉,距呼市九公里里,墓高33米佔地3.3公頃。為西漢元帝宮女王昭君之墓。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興山縣)。公元前33年出塞到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閼氏,封號「寧胡閼氏」(閼氏為匈奴皇後號)。晉時因避諱司馬昭的昭字,改稱(明妃)或(明君)。
9、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中南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阿騰席勒鎮南甘德爾敖包上,距東南約90公里。現今的陵園是解放以後興建的。國務院於1982年2月公布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這座宏偉的陵園長寬各15公里,主體建築是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連接在一起。分正殿、寢宮、東殿、西殿、東廊、西廊等部分。它建築在高台基上,台基前有八十一個台階,兩邊砌有欄桿。正殿高26米,東西殿高23米,東西走廊高20米。殿的平面為八角形,南面開門,上設重檐,呈蒙古包式的穹廬頂。殿頂用黃藍兩色琉璃瓦與殿的朱門白壁相輝映,顯得絢麗多彩。正殿門的下兩檐當中懸掛著蒙漢文合壁的「成吉思汗陵」匾額,整個建築體現了蒙古民族的藝術特色。陵宮正殿內是一座五米高的成吉思汗塑像,後面的寢宮里有三個用黃緞子覆蓋的蒙古包,正中的蒙古包里,有三具靈柩。正中是成成思汗和夫人蕃孛兒貼,東側是第二夫人呼倫(忽蘭),西側是三夫人伊緒(也速)。東邊的蒙古包里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別里古台)的靈柩,西殿里供奉是成吉思汗九員大將的九尖角的旗幟和蘇魯定。東殿里獨設一座蒙古包,裡面放著成吉思汗四兒子托雷和他的夫人伊喜哈圖的靈柩。成吉思汗陵園一直由專門擔任守護的達爾扈特護衛著,如今是他們的第35代子孫,現在每年舉行祭奠成陵的活動,特別是夏歷三月二十一日為傳統的祭禮日期。隨著對外開放的發展,這里已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景色,1992年評為全國四十佳景點之一。
『柒』 內蒙古旅遊景點有哪些
中文名稱
內蒙古自治區
外文名稱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別名
內蒙古、內蒙
行政區類別
自治區
所屬地區
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
下轄地區
9個地級市、3個盟
政府駐地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敕勒川大街1號
電話區號
(+86)0470~0482
郵政區碼
010000-026000
地理位置
中國北部(97°E~126°E,37°N~53°N)
面積
118.3萬平方千米
人口
2520.1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11]
方言
漢語(官話、晉語),蒙古語,達斡爾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等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成吉思汗陵,鄂爾多斯草原,呼倫貝爾草原,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等
『捌』 內蒙古有什麼風景名勝
1、呼倫貝爾大草原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原為海拉爾西山風景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首府海拉爾區政府和工人新村西部,分為南園、北園、西園和後備資源區,統稱為三園一區。
(8)內蒙古著名的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通稱內蒙古,簡稱「蒙」。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橫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地區,接鄰八個省區,是中國鄰省較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旅遊資源主要由草原、古跡、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觀」構成。森林景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民俗游覽主要包括蒙古族歌舞,蒙古族「男兒三藝」——賽馬、摔跤、射箭,那達慕等。
參考資料:網路-內蒙古
『玖』 內蒙古哪個旅遊景點好玩
內蒙古有以下幾處旅遊景點好玩:
1、成吉思汗陵旅遊景區:成吉思汗陵旅遊區,又稱成陵旅遊區,俗稱東聯景區,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唯一以成吉思汗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內蒙古龍頭旅遊景區。每年農歷的三月二十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這里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許多海內外遊客都會前來祭祀。2006年,「成吉思汗祭祀」被正式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位於阿爾山市所在地東北74公里的天池嶺上,由火山噴出物落在噴火口周圍形成一道環狀圍牆,中間形成圓形凹坑,多年積水而成。海拔1332.3米,低於吉林省長白山天池和新疆天山天池,位居全國第三。天池屬於高位火山口湖,由火山噴發後積水而成,登上天池山頂,沒有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相反會感到視野更狹窄了,只能扯到13.5公頃的湖面和與之對應的那塊藍天。當地林場的人說:「天池水深莫測,不敢讓遊人劃船戲水,他們曾經勘測過,把測量繩的一端繫上重物放在湖裡,放下去300多米仍沒有探到湖底,他們也曾向湖裡撒過魚苗,卻沒有生出魚來,於是又把活蹦亂跳的鯽魚投到湖裡,這些魚很快都不見了,既沒看到魚躍,也沒有死魚浮到湖面。天池有許多神奇的地方,神奇之一是久旱不涸,久雨不溢,甚至水位多年不升不降。神奇之二,天池水沒有河流注入,也沒有河道泄出,一泓池水卻潔凈無比。神奇之三,距天池幾里的姊妹湖豐產鮮魚而天池卻沒有魚。神奇之四,深不可測,有人將繩子一頭繫上重錘,放到300多米都沒有放到底。
『拾』 內蒙旅遊景點大全排名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是個風光優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裡有一望無際的綠色,有延綿專起伏的大興安屬嶺,還有美麗富饒的呼倫湖和貝爾湖。這里被人們盛贊為北國碧玉,人間天堂。
春天,冰雪融化了。小草飄動著細細的嫩芽,花兒在風中散發著無限的幽香,草原的野草野花開始盛開了,五顏六色的,就像一塊漂亮的地毯,披在呼倫貝爾的大地上。樹木也穿上了綠色的紗衣,春燕歡笑著歸來,整個大草原春意盎然。春天的呼倫貝爾變得萬紫千紅,美不勝收。
夏天這里空氣清新,氣溫涼爽,是避暑度假的勝地。一場細雨過後,一覽草原風光.美麗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邊,藍天白雲、碧草綠浪、湖水漣漪、牛羊成群、點點氈房、裊裊炊煙,整個草原清新寧靜。茫茫無際的牧場,傳來悠揚的牧歌,一條彎彎的小河,靜靜地流向遠方。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遠遠望去,好像是白雲飄浮在山間,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微風吹過,草浪滾滾,形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著動聽的情歌,揮動著羊鞭,遊走在美麗的草原上。傍晚,夕陽西下的時候,在霞光的輝映下,草原與天連成一片。蒙古包里響起了委婉動聽的馬頭琴聲,這動與靜相結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