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凈山景點圖片大全
❶ 梵凈山有哪些特色景點啊
梵凈山的自然景觀十分優美,梵凈山以老金頂、鳳凰山、新金頂為主峰,9條綿延千里的支脈為旁系。沿8000多級蜿蜒曲折的石級而上,可直達紅雲金頂。頂部雲霧繚繞,紫氣升騰,最奇異的是峰頂空際間有時突然出現一道五彩繽紛的光環,有放大了數倍乃至十數倍的人影或物象在當中晃動和跳躍。古人視為吉祥佛光。金頂附近奇峰異石頗多,奇特的蘑菇石、雄偉的萬卷書、罕見的金刀峽與剪刀峽神奇的仙人橋,栩栩如生的老鷹岩、百丈深谷中拔地而起的太子石、佛光幻影、雲海波濤、山花紅葉、山澗清泉,亦幻亦真,讓你留戀忘返。
❷ 梵凈山有哪些景點 梵凈山有什麼好玩的
棉絮嶺
西上梵凈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一覽無余。
在此可以看到梵凈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凈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賜敕碑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凈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跡、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凈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傾動13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紛紛涌來朝拜的「極樂天宮」,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雲金頂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鏈接,兩邊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
蘑菇石
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舉世無雙的一座魔幻現實主義經典雕塑,是許多畫家、攝影家都以它為題材,創作出了數不勝數的藝術傑作。它如今作為梵凈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還走進了富麗堂皇的人民大會堂。
觀音瀑布
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於梵凈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酷似一幅手持玉凈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
老鷹岩
梵凈山頂一塊酷似鷹嘴的岩石。
❸ 梵凈山景點介紹
梵凈山來景點介紹:
1、棉自絮嶺,西上梵凈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
在此可以看到梵凈山的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該地百姓把梵凈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2、老鷹岩:梵凈山頂一塊似鷹嘴的岩石,這是一方聳立在山巔的巨石,其形狀像一隻神情嚴視,展翅欲飛的天鷹,屹立於山巔。
3、觀音瀑布:觀音瀑布位於梵凈山黑灣河景區內,因形狀像一幅手持玉凈瓶的普降甘露的觀音像而得名。
❹ 梵凈山主要景點
梵凈山
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生物圈成員、亞熱帶最完整的生物體系,棲息著黔金絲猴、珙桐、紫薇等珍稀動植物;是黃河以南地區10多億年古老的地質台地;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佛教聖地、全國五大佛教名山之彌勒菩薩道場。
棉絮嶺
棉絮嶺,西上梵凈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一覽無余。
在此可以看到梵凈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凈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賜敕碑
賜敕碑——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凈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跡、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凈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傾動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紛紛涌來朝拜的「極樂天宮」,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雲金頂
紅雲金頂——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接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雲瑞氣常繞四周,人稱紅雲金頂,諧「鴻運金頂」。
狀若飛天游龍,又似佛手二指禪,更像人類的生命圖騰。根據其形而又稱「天下第一峰」。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❺ 梵凈山景點
梵凈山景點:
梵凈山風景區
梵凈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江口縣、印江自專治縣、松桃自治縣交屬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梵凈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觀。
紅雲金頂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鏈接,兩遍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
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樣,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約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觸即傾,其實巋然不動(它已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
❻ 梵凈山周邊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梵凈山景點:
梵凈山風景區
梵凈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江口縣、印江自治縣、松桃自治縣交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梵凈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觀。
紅雲金頂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鏈接,兩遍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
蘑菇石
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樣,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約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觸即傾,其實巋然不動(它已經在風霜雨雪中飄搖10億年以上)。
❼ 梵凈山最有名的景點有哪些
梵凈山山青水綠,每兩條山嶺間就有一條溪流,人稱「九十九溪」。這些溪流匯成黑灣河、馬槽河等11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發源於西部、北部的河流為烏江水系,梵凈山即是這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梵凈山不僅風光秀麗,還是佛教勝地,「梵凈」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脫俗之意。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建梵剎廟宇,鑿朝山便道,成為與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遙遙相對應的佛教名山。現在保護區內,保留著眾多的寺廟遺址,生長著多種古老的珍稀樹木,棲息著黔金絲猴等珍禽異獸。梵凈山保存了距今7000萬年至200萬年前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古老動植物種類及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較完整的原始生態系統區。梵凈山由於地質年代形成的特殊地質結構,塑造了它千姿百態,崢嶸奇偉的山嶽地貌。境內群峰高聳,溪流潺潺,飛瀑宣洩,呈現奇秀景觀。梵凈山地區佛教歷史源...
那裡有蘑菇石,鯉魚吞月等古怪岩石。還有一座座高山等你來攀岩!在梵凈山的景點里,有觀音菩薩的雕像,她的旁邊是一口泉水。傳說,只要飲用了這里的水,便可佛祖保佑平安。如果你要去梵凈山,我還要提醒你多帶點衣服。那裡的寒氣可大了,都怪我穿著短袖,才被冷得上下牙打架呢!還有,登山時的物品要准備好,要登到頂足足1小時。那兒的山都長滿了綠樹,遠處看就像綠色的高山,美極了!還有黑灣河,水很清。是照相的好地方。山上彌勒殿供養著彌勒佛。
❽ 梵凈山旅遊景點
護國寺位於梵凈山西北麓。距金頂11公里,是西面上山的必經之寺, 歷史上又稱天池院、天池堂。寺院佔地68畝.始建時間不詳。萬曆四十六 年(1618年)敕賜為梵凈山四大皇庵之一。有明然如泰等高僧住錫,承傳臨濟宗法系清康熙年間.有慧惺海闊等禪師住錫,香火甚是興旺。同治三年(1864年),天池院毀於兵火。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更名天池 堂。光緒元年至六年(1875-1880),劉滿盤踞梵凈山,號稱黑地大王。貴州巡撫岑毓英親自統兵征剿,天池堂再度毀於兵火。戰爭平息後,岑毓 英認為貴州「邊要則莫如梵凈山」,於是奏請朝廷,「移松桃協都司以下八汛鎮守梵凈山環山要隘 」以保障梵凈山區的長治久安其中.都司營署移駐天池堂舊址左側,名曰「梵凈山護國汛」氣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間里,護國汛成為梵凈山真正的鎮山衙門,建有營房五十餘間,右側建柯練兵場、跑馬場等。護國汛的建立為光緒年間梵凈山佛教的再度振興 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此後,在護國營署長官吳月樓等的支持下重建 寺宇,並更名護國寺。
護國寺海拔1400米,地勢高礦,視野開闊,坐南朝北,背靠象鼻山, 東西兩側為大小獅子岩,有「象鼻烘托」、「雙獅拜象」之狀。寺宇建築規模宏偉,規制完整,布局考究,有大堂正殿三重,客房數百間。雕梁畫 棟,工藝精湛,寺內外古樹幽深,朝夕鍾聲悠揚。寺後有兩股清泉,紆繞 於寺側,甚為清冽。護國營署官兵和寺僧經常組織梵凈山詩會及有關法會活動,騷人墨客,善男信女,熙來攘往,熱剛吼。
❾ 梵凈山的主要景點
西上梵凈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一覽無余。
在此可以看到梵凈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凈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達百米。上半部分一分為二,由天橋鏈接,兩遍各建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由此印證現代佛(釋迦牟尼)向未來佛(彌勒佛)的交替。晨間紅雲瑞氣常饒四周,人稱紅雲金頂。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西線上梵凈山,到達山頂草甸層後,立於山頭的一尊奇石,像贊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據說清朝大書法家嚴寅亮(書寫頤和園匾額)書寫「黔山第一」也來自它的靈感!萬米睡佛
萬米睡佛,仰卧在梵凈山頂,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千百年來,各地百姓把梵凈山當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在與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東北邊陲,在橫亘楚蜀大地、綿延數百公里的武陵山脈,有一座充滿神秘色彩而又雄奇偉岸的山峰,這就是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梵凈山。幾百年來,梵凈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國地域久久流傳。雖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變遷,但梵凈山的魅力依然歷久不衰。
梵凈山位於銅仁地區的江口、印江、松桃三縣結合部,海拔2572米,不僅是貴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體距今已有10~14億年的歷史,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體龐大深邃,峰巒巍峨雄奇,主峰高聳入雲,故明朝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詔令而建的古碑上稱之為「眾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凈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山,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勝的是新金頂,在海拔2200餘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雲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雲天之上。還有那獨立撐雲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狀若冊籍的萬卷書(山岩)等,形神兼備,令人嘆絕!至於梵凈山頂部一帶常常出現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牽夢繞,一睹為快。水,或涓涓細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練懸空,或奔騰咆哮,皆異常澄潔。峰迴水轉,匯成了九十九條溪流,順山勢的東西走向,向東匯成了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匯成印江河,直奔烏江進長江。遍山皆樹,滿眼是綠,繁花爭艷,鳥獸和鳴,一幅天然畫卷。還有那雲、霧、風,波譎雲詭,也給梵凈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儼然畫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雲:「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凈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凈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凈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岳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凈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鑒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凈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凈山佛教自開辟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涌,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凈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的地方長官。
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據史料記載,梵凈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後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凈山」。這大概只有去問當年的佛教高僧們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還使梵凈山成為一個原始古樸的生態王國。由於梵凈山的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基地。梵凈山不僅生長著滿山遍嶺的各種植物和棲息著各類動物,而且擁有黔金絲猴、大鯢(娃娃魚)、白頸長尾雉、雲豹等珍稀動物和全球僅存的「貴州紫薇」以及中國鴿子花樹(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凈山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成為了人類的一大財富,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保護價值。國務院於1978年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梵凈山接納為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中國只有五個成員單位)。梵凈山是幸運的,因為在地球的同緯度上,只有它還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樸的生物群體。梵凈山的幸運,既得益於先人愛惜,也得力於當代人的保護。
印江,只不過是梵凈山腳下的一個區區小縣,異常閉塞,可是自明清以來,書法名家輩出,以題寫「頤和園」匾牌而名噪海內外的嚴寅亮就是傑出代表,印江成為了著名的「書法之鄉」。在梵凈山麓的兩個碑林中,你可欣賞到當代書壇泰斗趙朴初、啟功、沈鵬等人的墨寶。這里還是一個富有革命傳統的山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州高原上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即1934年由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創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黔東特區,就屹立在梵凈山麓的領邊幾縣。
梵凈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態王國,是風景勝地,是一方凈土。誰不嚮往這么一個返璞歸真、怡養身心的人間仙境呢!
梵凈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較為完整。梵凈山山清水秀,號稱有「九十九溪」,這些溪流匯成黑灣河、馬槽河等十一條主要河流,呈放射狀奔騰而下,沿途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梵凈山是佛教勝地,「梵凈」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脫俗之意。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建梵剎廟宇,成為與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華山遙遙相對應的佛教名山。
梵凈山中最珍貴的動物是黔金絲猴,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稱之為「灰金絲猴」。梵凈山為世界上唯一分布區,據調查僅有500餘只,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黔金絲猴的分布環境比較特殊,主要活動於保護區東北部松江縣境內,海拔1400—1800米之間;那裡地形崎嶇、林木茂盛。它以多種植物的葉、芽、樹皮和果為食,它們過著典型的群體樹棲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齡組成,最強壯的雄猴任群體的首領,但各群體間互不往來,活動的地域范圍各不重疊,囿於固定的領地。對於受傷和死亡者則有搶屍習俗。
梵凈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據傳明代萬曆年間李皇後到山上修行,修建廟宇,普塑佛像,建立四大腳庵,開鑿五方道路,山上山下寺廟殿堂星羅棋布。敕賜鎮山印,號稱「古茶店」,古茶殿亦稱「承恩殿」,位於梵凈老山與金頂間的斜坡上,規模宏大。分為上、下兩個殿宇,上殿稱上茶殿,下殿稱下茶殿。半山有石牆,石牆正中有拱門,門框上嵌一塊石刻匾額,匾額上書「聖旨」二字,下書「敕賜承恩殿」五個大字。院牆和殿基均為塊塊板岩疊造而成。下茶殿的殘垣斷壁邊,聳立著一塊巨大石碑,碑高1.72米,寬0.98米,上刻「梵凈山茶典碑文」,計1400餘字,碑文是清代文人張鴻翔於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撰寫,文中描寫梵凈山的開山由來與幾番興衰歷史,生動地描繪了梵凈山壯麗的景色及朝覲的空前盛況。
梵凈山老金頂之下有明代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北京戶部朗中李芝彥撰寫的《梵凈山重建金頂序》碑文,碑高達2.9米,寬1.5米,共1394個字。碑文詳盡描述梵凈山的名勝風光,內容十分豐富,是梵凈山重要的文物。
九皇洞
位於梵凈老山之下,洞口石牆依石壁而建的九皇洞由石門入門,見一方整齊的在天井,爾後伸入洞內。扉崖的石牆上,刻有「洞天福地」四個大字,筆鋒雋秀。據說這里是明朝萬曆皇帝的李皇娘修行的地方。
金頂的金刀峽上共建有三座飛橋相連,其中頂上的一座稱為「天仙橋」,為明代所建,長4米,寬1米,是從50千米以外運來的塊塊巨石砌成的拱橋。在金刀峽左右兩側的金頂絕頂,曾建有廟宇,分別為「釋迦殿」和「彌勒殿」。佛殿後的巨石,有的稱之為「曬金台」,有的稱之為「說法台」;金頂左側有「拜佛台」;金頂半山便是「捨身岩」;金頂半山還有觀音洞,洞內有石雕佛像。
金刀峽
兩側壁立的石壁上,曾開鑿有石梯,並有數十處凹穴和鐵索鏈條,便利於登峰者依附攀登。在老金頂下現存有兩塊禁山碑。碑高1米,寬0.5米,清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由巡撫部院、按察使兼管驛傳事麟慶、貴州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為嚴禁砍伐山林、開窯燒炭以培護風水而立。碑文曰:「銅仁府屬之梵凈山,層巒聳翠,林木蔭薈,為大小兩江發源,思銅數郡保障,其四(周)附近山場林木,自應永遠培護,不容擅自傷毀……該處山場及附近四周一切山林木石,務須隨時檢查,妥為蓄護……毋許砍樹燒炭,以培地方而護風水……」這可能是我國較早的環境保護法之一。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它的叫聲很像幼兒哭聲,因此人們又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是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品種;是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種,在兩棲動物中要數它體形最大,全長可達1米及以上,體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點類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壯扁平。科學家研究:大鯢小時候用的是鰓呼吸,長大後用肺呼吸。大鯢棲息於山區的溪流之中,在水質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並且要有迴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鯢頭部扁平、鈍圓,口大,眼不發達,無眼瞼。身體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漸轉為側扁。體兩側有明顯的膚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後五,具微蹼。尾圓形,尾上下有鰭狀物。大鯢的體色可隨不同的環境而變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體表光滑無鱗,但有各種斑紋,布滿粘液。身體腹面顏色淺淡。
【中文名稱】:大鯢
【拉丁學名】:Andrias davidianus
【俗名】:娃娃魚,人魚,孩兒魚,狗魚,鱈魚,腳魚,啼魚,臘狗
【分類地位】:動物界 Fauna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 兩棲綱 Amphibia → 有尾目 Caudata → 隱鰓鯢亞目 Cryptobranchoidea → 隱鰓鯢科 Cryptobrachidae → 大鯢屬 Andrias → 大鯢 Andrias davidianus
梵凈山有4.2萬公頃原始森林,為多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匯集地,植物種類豐富,為我國西部中亞熱帶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區內有植物種數20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等21種,並發現有大面積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見的生物資源基因庫。
從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帶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帶,主要是地帶性的常綠闊葉林,為梵凈山森林的精華所在,其中有不少仍處於原始森林的狀態,植株密集,林內陰暗,生活著眾多的珍稀生物;從魚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1900-2100米為落葉闊葉林帶。在梵凈山,舉目所見都是合圍粗的大樹,其中好多樹木直徑達到了一米以上。其生態和環境,是目前我國的森林中,保持最為完好的。世界上共有15種植物區系地理成分,在梵凈山就有1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