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渦陽縣旅遊團

渦陽縣旅遊團

發布時間: 2021-01-02 00:44:24

1. 為什麼渦陽縣不讓旅遊車進城

為什麼渦陽縣不讓旅遊車進城?這個就是各地的地方性要求,比如北京不讓外地車進城。

2. 河南省永城市芒碭山旅遊區離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坐汽車要多久

6小時左右

3. 渦陽縣頤生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渦陽縣頤生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2010-11-1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專或控股),注冊地址屬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真源南路。

渦陽縣頤生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16215649745130,企業法人李志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渦陽縣頤生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預包裝食品兼散裝食品,乳製品(不含嬰幼兒配方乳粉)批發兼零售;餐飲服務(含冷盤 不含生食海產品 不含裱花蛋鎬)。垂釣、瓜果採摘。(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渦陽縣頤生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4. 渦陽縣的旅遊文化

梆劇
該劇是縣境主要劇種,何時傳入不詳。解放前,由私人組織小戲班演出。本世紀年代,縣境著名演員丁根,店集臨湖北丁營人。二紅臉、唱、做、念、打俱佳,口齒伶俐,吐字清晰。後因嗓子壞,改演丑角。楊馬,義門人,嗓門豪壯宏亮,文、武功底厚實。40年代後,縣境多戰事,該劇團演員先後逃離。1952年冬,從界首縣調來一批演員,梆劇才能在縣延續和發展。1955年,為培養青年演員,縣文化部門邀請演員來縣授戲,並送部分青年到戲校進修。之後,縣創辦藝校。1960年,該校有23名梆劇演員畢業,「文革」中,禁演傳統節目,道具服裝被毀,梆劇衰落,演員改行。1977年,培養青少年演員40名,梆劇才重新得以發展。80年代起,絕大部分青年演員嫌戲曲情節進展緩慢,喜愛電影、流行歌曲、輕音樂,梆劇漸被冷落,很少在縣城演出。農村演出的場次也比以往減少。
梆劇演出節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小二黑結婚》、《羅漢錢》、《陳妙常追舟》、《西廂記》、《紅樓夢》、《游西湖》、《畫皮》、《雙貴圖》、《張樂行》、《穆桂英下山》等。
泗州戲
該戲為縣內主要劇種之一,流入縣境時間不詳。1956年前,縣境沒有專業泗州戲演員。1958年,從蚌埠調入4名演員,輔導和培養演員。1959年成立縣泗州劇團。1960年,因經費困難,專業演員下放至區。此後,泗州戲僅在民間流傳,很少組織專場演出。
泗州戲演出節目有《王漢喜借糧》、《雙下山》、《一文錢》等。
大鼓
解放前,大鼓名演員為張胖子,演唱「大紅袍」等。1980年統計,縣內有120人,會唱傳統節目20餘篇,各演出百餘場。較有影響的鼓書藝人張志雲、袁立廷、梅雲龍等,出席過地區會演,曾獲優秀演出獎。
琴書
1980年統計,縣內琴書演員25人,會演傳統劇目《張庭秀私訪》、《三俊圖》、《水滸傳》等,及現代節目《平原槍聲》、《破曉記》、《紅色娘子軍》等。主要琴書演員有劉興華、任成美、丁廣欣等。
墜子
墜子解放前有名演員馬志賢。1980年統計,縣內有演員18人。演唱傳統節目有《再生緣》、《哞牛陣》、《十把穿金扇》等,及現代節目《革命烈火》、《野火春風斗古城》等。丁翠屏演唱《銀簪記》,曾參加地區會演,並獲優秀演出獎。
評詞
解放前,評詞演員以唐先生(外號黃鼠狼)、劉亞洲較有名氣。1980年統計,縣內有演員20人。演出傳統評書《三俠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及現代節目《破曉記》、《徐秋影案件》等。主要評書演員有李中信、張在民、馬伯良等。 渦陽境內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張樂行故居、陳摶卧跡等文物古跡。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市縣、安徽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學發展先進縣、安徽省直管縣、安徽經濟十強縣、中國貢菜之鄉、全國稅費改革試點縣、有「梁宋陳楚之沖,齊魯汴洛之道」之稱,為商賈往來之所,兵家必爭之地 。
渦陽縣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首批生態示範縣、捻軍起義發源地、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美麗賦予傳奇的渦河、歷史優久的店集鎮柘王宮,得天獨厚自然和人文資源對該縣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渦陽縣將以老子故里、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為依託,以紅色旅遊和生態旅遊為支撐,以渦河為紐帶,以道家文化旅遊為突破口,要高舉旅遊牌,做大旅遊產業,從而使該縣的旅遊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渦陽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1 旅遊發展定位:國家級道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省級紅色旅遊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旅遊區布局:形成「一心兩線二區六點」的布局框架。
「一心」:國家級道家文化休閑體驗中心,建設成為國際性道家文化休閑旅遊勝地和國家級道家文化體驗旅遊中心。
「兩線」:渦河生態文化旅遊線,構築渦河生態文化及工業展覽綜合旅遊線;
紅色旅遊線,構築革命歷史教育旅遊線。
「二區」: 新四軍紅色旅遊區, 建設一個融紅色旅遊、鄉村風情和休閑娛樂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地;
礦山工業旅遊區, 深入挖掘煤礦的文化內涵,高起點、高標准地建設礦山公園和風景旅遊區。
「六點」:義門鎮、曹市鎮、青疃鎮、石弓鎮、丹城鎮和西陽鎮六個文保集聚點。
3.旅遊產品開發規劃
(1)道家文化觀光體驗旅遊產品——老子文化生態園;
(2)紅色聖跡觀光體驗旅遊產品——新興紅色旅遊鎮;
(3)礦山奇景和酒文化觀光體驗游。
景點推薦:有道教祖庭天靜宮、道源國家濕地公園、店集鎮柘王宮遺址、嵇康墓、陳傳卧跡、范蠡冢、雉河樓、捻軍會盟舊址、張樂行故居、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和輝山烈士陵園、東岳廟、東太清宮、尹喜墓等景點。 東岳廟又稱天齊廟,位於太清宮之東,為一獨立廟宇,是道教宮觀中唯一稱「廟」的殿宇,也是太清宮龐大的建築群中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它是祭祀泰山神——東岳大帝的廟宇。
傳說泰山神是冥司之主,掌管人間的貴賤高低、科祿長短和生死之期等。泰山神於唐玄宗時被封為「天齊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為「天齊仁聖帝」,自此以後,東岳廟遍及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尊其為東岳大帝。百姓對東岳大帝崇敬有加,每年夏歷三月二十八要舉辦祭祀日,廟會十分紅火。東岳廟雖經風雨侵蝕,其主殿五楹基本完好。屋脊上有元代建築龍飾,龍身修長,線條粗獷,系用陶土燒制,形制十分渾厚。殿內還有上下兩端較細、中段較粗的宋代木質梭柱2根。說明此廟始建於宋代,經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我省少見的宋代磚木結構殿宇。現已按原貌修復加固,暫時在殿內陳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裝修太清宮的石碑二十餘塊,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張起嚴的興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園》石匾額、「敕撰」、「混元降(誕)」殘片、蟠龍碑帽、大型石橋拱圈、大批漢磚等。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渦陽縣店集鎮西。傳為古時候侯爵的封地,建有三宮六院、72眼井。考古證實為北宋時期遺址,現為渦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店集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多。
戰國時期店集屬楚地,傳說楚懷王為鎮守邊疆,以防齊患,封宗室於此地,建宮立殿,即柘王殿,又稱柘王宮,有「三宮六院七十二眼井」之說。宮殿昔日的容顏隨宦海沉浮被無情的歲月早已剝去,但遺址遺跡尚存,留下了大片庄阜高地和眾多古井,足以想像當時宮殿的雄偉和浩大。1959年春地質勘探隊曾在此高地上建鐵塔一座,高30餘米,引來眾多人觀看,並猜測其用意,但一直沒有準確答案。50多年來,這座雄偉的鐵塔卻成了遺址的導向標,也給古老的店集鎮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30年在此高地南、運糧河北60米處,還殘存一處磚瓦結構的天齊閣(俗稱「天閣」),1940年店集小學師生扒天齊閣殘屋建校時,扒出一把七星寶劍;1958年秋,人民公社組織起「衛星田專業隊」,數百名勞力在高埠廢墟上搞深翻,挖出不少古磚瓦、石磨和毀壞的陶器等;1975年11月店中生產隊社員程廣林等4人在鐵塔南邊取土時挖出一青色古壇,壇內現大量金銀器物。消息走漏後,被當時公社人員叫去訓誡上繳,一直送到阜陽有關單位管理。據統計,挖出金釗3件,金泡、金器71件,銀叉、碎銀子計6240克。
至於那72眼古井,年長的老人還能說出一部分井的大致位置,有的年輕時為了抗旱還下去掏挖過這部分古井。他們盼望挖到寶物,所以爭著下去掏井,並不準外村人下去。他們說,井口雖小,但下面很深很大,人下去磨杴綽綽有餘。他們挖出過古磚古瓦、古瓷花罐、人的頭骨、動物的骨頭等,他們也不知是不是寶物,都不知去向。
古老的運糧河依然有美麗的傳說。據說,住在店集鎮的楚宗室的女兒嫁給高公崔老家一戶官宦之家。為了向女兒家運送東西方便,楚宗室官員便令百姓挖一條河通往崔老家,取名運糧河。此河
歷經2000多年,雖經局部改道,古河址斷斷續續仍在;它起於崔老家,穿過界洪河,流入干溪溝,長約5公里。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疏浚此河時,挖出了古沉船,一見風很快風化。離柘王殿遺址不遠,現王寨村南運糧河邊有一片窪地,原是大水灣,說是當年停靠船隻的地方。至今清流不絕,綠波粼粼,一直哺育著兩岸生靈。境內的干溪溝、羅溝、雙慶溝等水系。給店集鎮構成了豐富的水資源,經由西淝河流入淮河。 紅城子遺址位於(北平城遺址)渦陽縣曹市集北。漢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牆,有東西二門。
始建於春秋,時名垂惠聚。東漢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將蘇茂、周建被劉秀軍打敗,逃至垂惠聚。次年,劉秀率軍攻打垂惠聚,圍困月余,後用火攻之,城土皆燒為紅色,因此得名紅城子。城址面積約1.3平方公里,長方形外城為夯土築成,東西長約900米,南北長約1430米。西城牆今平整作大路,殘高1.7米,上寬7米,下寬19米余。其餘三面城牆均成農田。內城地勢較高,俗名小城牆,面積約1897平方米。北面城牆殘高1.5米余,於庄庄東200米處地勢最高,當地群眾呼為「金鑾殿」。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尹喜墓在渦陽縣渦北街道,有座高大的墳墓土堆——尹孤堆,它就是埋葬著春秋末期與老子齊名的道家創始人尹喜之墓。相傳尹喜曾經幾次拜見過老子,與其共同探討道教知識。然而,最後一次拜見,卻病故於老子紀念地宋國的相縣(今安徽省渦陽縣)。宋國的國君就讓人在此地安葬了他。為防止有人盜墓,就掩人耳目,埋了兩個龐大的墳墓,即西尹孤堆和東尹孤堆(曹市集遺址)。兩個孤堆相距三十里,也是古代一舍的距離。
渦陽革命烈士陵園的前身為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渦陽縣城北,北鄰渦河,於1951年始建。經兩移館址,至1976年與渦陽花園合並後,命名為渦陽革命烈士陵園。在紀念館內陳列了22位英烈傳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錄。紀念館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輝歷程,包括: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陵園的正門,一條南北向的主幹道筆直伸向革命烈士紀念館,道路兩旁銀杏古樸、雪松挺拔。陵園內按建築物分為瞻仰區和游覽區。瞻仰區包括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骨灰堂和革命史料陳列室。游覽區以荷花池、曲橋、亭子、迴廊等建築群體為中心。
園內種植著銀杏、雪松、刺柏等植物,一片綠意讓人賞心悅目。陵園在綠化上的設計是:看地上綠草鋪地,望空中林蔭蔽天,構成一幅幽靜肅穆的自然畫面,象徵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業績萬古長青。
位於陵園內部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於1979年興建,至1980年竣工。紀念館共394平方米,館外有可容納千人以上的廣場;館內粉白天花,磨石鋪地,在館內正中間擺放著彭雪楓騎馬的雕像。後方的牆上懸掛著「英靈不泯」、「萬古流芳」字樣的金字匾。紀念館的牆上自西向東懸掛著各個時期先烈的照片和資料,在牆上布展著王崇典、張全貴、彭雪楓、杜選青等烈士的圖文資料。

5. 距離渦陽150公里以內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渦陽天靜宮景區

坐落在渦陽城北的渦北街道鄭店村,為國家AAA旅遊景區。渦陽縣城中心五公里。紀念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渦陽縣人)而修建。此宮南臨渦河,三面環繞武家河,北枕龍山之峰,可謂撫山枕水之地,鍾靈毓秀之鄉。天靜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稱老子廟。其東有天齊廟、問禮堂,南有流星園、聖母殿、九龍井,西有太霄宮、玉皇殿,北有三清殿等。此外,靈官堂、誦經堂、鍾樓、井亭、客房、道士舍、庖、庫庾、廄,無不畢具。楹柱有一百多個。佔地三千畝,食業數千人。宮中殿閣林立,松柏交翠,庄嚴肅穆,氣勢非凡,堪稱中華道觀之最。現在的天靜宮尚存有天靜宮、天齊廟、九龍井、老子娘墳等多處於老子有關的建築和遺跡。天齊廟又稱東岳廟、老子「老廟」,是元代天靜宮建築群舊址中保存至今、結構完好的地面建築。


6. 渦陽縣義門鎮有旅遊景點嗎

渦陽縣義門鎮是一個古鎮,現在建設4a級旅遊景點,有羊肉湯,熏牛肉,牛肉饃等特色小吃

7. 辦了一個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發證機關是渦陽縣文化體育旅遊局,那許可證的查詢官網是什麼

第一步,仔細檢查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證件上有紅章,有實物證件,營業內執照上有二維碼可容掃。

  • 7

    第七步,真實的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下圖。通過以上幾步就能分辨出出版物經營許可證是真是假。

  • 8. 老子明明是安徽亳州渦陽縣的,河南人為什麼非得掙啊,皇帝去他們那膜拜就成了老子故里了嗎

    曹操?我笑了,偉大人物我更笑啦,河洛文化是中原正統文化,周口的伏羲故里,朱鎔基題詞羲皇故都!鄭州的新鄭黃帝故里沒有曹操偉大嗎?別告訴我你不是炎黃子孫。司馬懿也是河南的,難道不如曹操嗎?曹操篡漢建立魏國,司馬氏可是統一了中國,至於老子故里咱們不是專家,沒有發言權,你的心情可以理解,我只知道不僅歷代皇帝在河南鹿邑祭拜,前國務院總理李鵬祭拜時題詞老子故里!你那裡的題詞又是誰的?

    編輯本段「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的證據
    老子故里在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既有古代文獻為證,又有出土文物為據,驗之地理位置也完全密合無間。同時也證明了,今人所謂老子故里在渦陽的說法不足為憑。 關於老子故里所在地,古今學者提出了諸多說法。其中,證據確鑿、流傳最廣的是鹿邑說(劉龐生1998),而最能迷惑世人、最為謬誤的是渦陽說(孫以楷2002,李玉成2003)。本文從四方面對鹿邑說進行重新論證,渦陽說則不攻自破。
    文獻信而有徵
    關於老子故里的記載,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老子列傳》。其中寫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楚就是古代楚國,苦縣就是今鹿邑縣,厲鄉(或作「瀨鄉、賴鄉」)就是鹿邑縣 老子故里
    城東的太清宮鎮,而曲仁里就是今鄉政府所在地--太清宮集。這本是一樁鐵案,歷代均史不絕書。如古苦縣即今鹿邑,公私著述記載者就有如下數家。 《史記索隱》:「苦縣本屬陳國,春秋時楚滅陳,而苦又屬楚,故雲楚苦縣。至高帝十一年,立淮陽國,陳縣、苦縣皆屬焉。今檢《地理志》,苦實屬淮陽郡。」 《史記正義》引《年表》:「淮陽國,景帝三年廢。至天漢修史之時,楚節王純都彭城,相近。疑苦此時屬楚國,故太史公書之。」 《通典州郡》:「真源,古之苦縣,老子生於此。」 《括地誌》:「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有老子宅及廟,廟中有九井尚存,在今亳州真源縣也。」 《歷代地理沿革表》卷25:「苦,漢屬淮陽國,後漢屬陳國。三國仍稱苦縣。晉成康三年更名為谷陽。唐乾封元年更名真源。建元元年改曰仙源,神龍元年復名真源。宋大中祥符七年夏,更名衛真,全同。元初省衛真,入鹿邑,後遷鹿邑治,此屬亳州。」 《元和郡縣圖志》卷七:「真源縣,本楚苦縣,春秋時屬陳,後為楚所並。漢屬淮陽國。後漢苦縣屬陳國。晉屬梁郡,成帝更名谷陽,高齊省入武平縣。隋開皇六年,後置谷陽縣,理苦城,屬亳州。」 《歷代疆域表漢淮陽國》:「苦縣,今鹿邑縣東10里楚之苦縣。」 上引典籍均以老子為苦縣人,且記載了苦縣更名及隸屬沿革的軌跡:東周及以前屬陳國鳴鹿(即今鹿邑辛集鄉)-→春秋楚國苦縣-→西漢淮陽國苦縣-→東漢陳國苦縣-→三國苦縣-→晉更名谷陽縣-→北齊撤谷陽入武平縣-→隋谷陽縣-→唐疊更名真源縣、仙源縣、真源縣-→宋更名衛真縣-→元撤衛真縣入鹿邑縣(移今治),明、清沿襲,也曾多次屬亳州(或譙郡)。 記載古厲鄉(或瀨鄉、賴鄉)的典籍也有如下數家。 《後漢書郡國志陳國》:「苦……有賴鄉。」並引伏滔《北征記》說「有老子廟」,引《古史考》說「有曲仁里,老子里也。」 《晉太康地記》:「苦縣城東有瀨鄉祠,老子所生地也。」 《朱韜玉札》與《神仙傳》:「老子,楚國苦縣瀨鄉曲仁里人。」 《元和郡縣圖志》卷七:「(唐)乾封元年,高帝幸瀨鄉,以玄元皇帝於此,遂改為真源縣」。 《輿地誌》記載:「老子祠,即老子所生舊宅。」 《歷代地理沿革表》卷25:「苦,春秋時曰相,有瀨鄉,老子所居也。」 《歷代疆域表漢淮陽國》:「老子苦縣厲鄉人,春秋時屬陳;楚滅陳後,苦又屬楚。」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