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流沙旅遊景點大全
❶ 普寧流沙有哪些地方可以玩高分給
人民公園等等!!!
❷ 流沙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有白水岩啦有水復庫啦有北山制啦有高明山啦有百二區藏娘啦...這些地方都是我們中學時代一群夥伴最愛的地方,,,,也有很多的酒吧讓你慢慢泡啊,比如去天天漁港啦去碧輝園啦去吉祥島啦,都是很不錯的FB之處...吃的也很多,去平湖小吃街啦去白沙隴吃春卷啦去二小附近吃粉果啦去蘭花廣場那兒吃腸粉啦去流新路吃宵夜啦...大把地方消遣呢....
❸ 普寧流沙有哪些景點好玩
樓主 你可以下載一款手機導航 騰訊地圖
這要是一款非常實用的導航 出門旅遊 帶著騰訊地內圖 你可以用容它搜索旅遊景點
旅店 醫院 等准確的地理位置 出門有騰訊地圖 很方便 還有乘車路線 駕車路線 公交路線
等路線指引 還有離線下載功能 望採納
❹ 流沙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有白水岩啦有水庫啦有北山啦有高明山啦有百二區藏娘啦...這些地方都是我們中學時代一群專夥伴最愛的地屬方,,,,也有很多的酒吧讓你慢慢泡啊,比如去天天漁港啦去碧輝園啦去吉祥島啦,都是很不錯的FB之處...吃的也很多。
❺ 請問普寧流沙該地有哪些景點美食文化
我老家啊!牛肉丸火鍋和功夫茶
❻ 普寧流沙有沒有比較好玩的地方,大家推薦一下。謝謝!有山有水更好。
百二丘田旅遊景區,位於普寧市大南山街道灰寨村後山,地處「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和「三坑水資源保護區」之間,距離普寧市中心約8公里,佔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享有「普寧城市後花園」、「天然氧吧」等美譽。景區地處「生態公益林保護區」和「三坑水資源保護區」之間,背靠崎嶺頭,面對鐵山峰,龍盤虎距,獅象朝拱,鍾山鼓山對峙,巨石天然,石洞幽深;清泉涓涓,曲徑幽幽,山松谷竹,桃紅李素,四時山花爛漫,處處佳果碩累。
方方紀念館,建於洪陽文化廣場,為四層樓房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該館是為紀念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先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和國家僑務事業的卓越領導人方方而建。概述了方方同志作為我國僑務活動的卓越領導人,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作了大量工作,彪炳千秋;六是英名不朽史流芳。展示了人們對方方同志的尊敬和懷念,其光輝業績永遠銘刻在廣大黨員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心中。方方紀念館於1999年10月1日開館接待來賓,成為普寧市的又一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寶龍寺位於廣東省普寧市大南山鎮益嶺村鴨母嶺西南側,「佛子坐斗」之勝境。距流沙市中心區5Km,普寧高鐵站3.5km,普惠高速口池尾站6km,廈深線和揭神公路省道s236寺前貫穿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粵東地區佛教名剎,全國創建和諧寺觀達標場所。寶龍寺地方寬廣約300畝,寺內殿宇背倚巍峨疊秀,寺前獅象拱門,羅星擋水,萬木蔥蘢,蒼翠挺拔,曲徑通幽,妙處天成。整座寺院金碧輝煌,殿宇壯觀,聖像庄嚴,香火鼎盛,晨鍾暮鼓,鍾磬妙音,佛號經聲,置身其中,心曠神怡,悠悠自得。
❼ 普寧十大旅遊景點有哪些
1、方方紀念館
方方紀念館方方紀念館,建於洪陽文化廣場,為四層樓房建築,面積約2700m。該館是為紀念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的先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和國家僑務事業的卓越領導人方方而建。
2、寶龍寺
寶龍寺普寧市大南山鎮益嶺村西南側,「佛仔坐斗」之幽境的寶龍寺,創自清末宣統年間,1989年以來重修,宏偉壯觀。它距流沙市區5公里,流(沙)前(埔)公路寺前貫穿而過,交通便利,成為禮佛、游歷的熱點。
3、培風塔
位於普寧洪陽鎮後坑村,因古時該處屬烏犁鄉,俗稱「烏犁塔」。清乾隆 七年(1742年)建。是用三合土築成的風水塔,裡面有奇特的內轉石階可登上各層,逐層有窗可眺望。塔檐以紅磚疊澀出檐。
4、靈匯泉
靈匯泉靈匯泉在普寧故城洪陽鎮東北方向、離城約10里的雨堂村,有一古井,井泉源遠流長,泉水涓涓,經冬不涸,久旱不竭,有明清兩朝,每逢大旱,縣官必來此禱雨,以求上天憐憫鄉民之苦,降甘露救民於旱災之中。
5、雲石岩
雲石岩雲石岩在月窟管理區雲石岩山,海拔160米,諸山環翠,古楓飛丹,中間一峰飛來直插雲霄。雲石岩建於半山,岩下石階鋪至山下共470級,古稱「雲石樵徑」,上岩必沿石徑拾級以登。
6、「流沙會議」舊址
「流沙會議」舊址即「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位於揭陽普寧流沙新河東側。「流沙會議」舊址原為基督教堂,清光緒16年建,為貝灰木平房結構,有前廂房、天井、後大廳、側廳等建築物。1927年9月23日,「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部隊抵潮汕,10月1日,前敵委員會、革命委員會領導人-、惲代英、李立三、-、聶榮臻等和工作人員從汕頭撤至流沙,駐於教堂等地。
7、方耀故居
方耀故居方耀故居即德安里,在普寧市洪陽鎮區東南,為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府第。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陸續用二十年時間建成,包括老寨、中寨和新德安里,及紹園。老寨建築格局為「百鳥朝凰」,中寨和新德安里為「四馬拖車」,三寨相連,房屋773間,外置護寨河,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築組群。
8、普寧華嚴寺
華嚴寺華嚴寺,位於洪陽鎮之北5.5公里,水吼村北側洪山山顛200米高處,在乾隆至民國期間號稱「洪寺幽探」為普寧古「八景」之一。
9、馬嘶岩寺
馬嘶岩寺,創於唐朝中期。位於普寧市池尾街道西部馬山東麓。寺宇為主座配左右兩側廂房,雙鳳朝凰式結構,佔地約10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背靠獅山主峰,面臨深澗;周圍老樹參差,古藤高持,穿雲蔽日,鳥語花香;寺後千年古榕,冠若巨傘,覆蓋主座大雄寶殿屋頂,根部神奇地露凸盤旋,宛若群龍護駕;寺前深澗皆若蹲若立的巨石,迭壘起伏,形似僧眾聆聽佛法;群石下,有深不見底神秘莫測的「無底洞」;寺左側有狀台駿馬巨石,謂之「石馬嘶風」;寺右旁有深邃狹谷,清泉於巨石下涓涓流出,源源注入僧廚,革冽清甜,稱之為「洗缽流泉」。
10、揭陽關帝廟
揭陽關帝廟位於揭陽市區天福路。也稱「武廟」,是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29年。關帝廟祀關雲長,褒其忠義。廟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布局,正殿為重檐歇山頂。屋脊有花鳥嵌瓷,工藝十分精湛。前廳有八卦形藻井,雕刻有「桃國三結義」等題材的人物畫,為廣東省同類建築所罕見,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中廳兩邊牆壁上嵌有石碑多處。其中有光緒初年福建巡撫丁日昌疏奏慈禧及光緒帝為該廟賜盈額的碑文,對研究關帝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❽ 普寧流沙哪裡比較好玩
普寧市是廣東省革命老區,境內分布有眾多歷史文物、古跡和革命文物遺址,經發掘管理,現查明全市有:古文化遺址13處、古墓葬8處、古建築11處、名勝古跡7處、古碑刻18處、革命遺址39處、革命紀念建築物5處、革命烈士墓6處、館藏革命文獻遺物200多件。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回歸線在此經過,並受海洋暖溫氣流調節,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和景點豐富,以山水風光、天然溫泉、潮人文化、革命跡地、宗教寺廟等名勝古跡為特色,構成了普寧特有的自然、人文旅遊景觀。普寧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甘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洪寺幽探、南岩遠眺、雲石樵徑「八景」,這些勝跡都在故稱洪陽的周圍,八景中現只有培風塔、南岩、雲石岩尚存,培風塔在洪陽鎮烏犁村西,俗稱烏犁塔,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七層平面八角形,塔身高36米,為磚石框架貝灰三合土結構,塔內有內轉石階120級,建築甚有特色。境內盤龍閣、馬嘶岩、雲石岩、白水岩、浴龍岩、樟崗岩、圓通庵等古剎名寺,無不山清水秀、古木參天。古鎮洪陽(普寧故城)佔地面積四萬平方米,全國罕見的府第式巨型建築組群德安里——提督府是目前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築組群,清代抗英禁毒、虎門銷煙欽差大臣林則徐忠魂歸宿之處——文昌閣也完好無損,周恩來同志在流沙主持召開的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八一」紀念館,彭湃烈士夫婦居住的「白馬仔石屋」,徐向前元帥早年住過院的大南山紅軍野戰醫院舊址,大詩人郭沫若題字「流沙人民公園」內的「紅宮」,是遊人留連忘返的名勝地。此外,雅飄的鐵山蘭,煙霧飄渺的雲石樵徑,水天相連的大南山秀色,市區新河兩岸景點,多處天然溫泉。
❾ 流沙有什麼好玩的
珍珠——在珠寶王國中被譽為「皇後」,它姿色過人,以前大多閃爍在帝王的皇冠、貴婦的裝飾中。然而隨著斗轉星移,它又難免珠顏改。珍珠因誕生於貝類柔軟的身體而附有生命,讓人嗟嘆「人易老珠易黃」。
在雷州流沙——這個有中國珍珠第一村之稱的地方,珍珠被揭開了高貴的面紗,南珠按流水線般的工序被培育加工出售,這里每年加工的馬氏珠母貝珍珠佔全國九成,出口至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里更是世界珍珠市場的晴雨表。從這里,珍珠走出了帝王和貴婦的圈子,飛入尋常百姓家。
珠寶王國的「皇後」
在全球珍珠王國中,著名的珍珠相當多,享有「海洋奇跡」之稱的一粒珍珠,曾經是中國皇帝皇冠上的裝飾物,它重197.75克拉,呈非常美麗的淚滴狀,現在為美國「帝國珍珠辛迪加」的珠寶商行所擁有。
而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珠,則當數「珍珠之王」,它重達8.2公斤,於1934年5月在菲律賓的巴拉萬島水域發現。據說當時一位酋長的兒子在海上游泳,被一巨蚌夾住,沉入海中,人們將他連同巨蚌一起打撈上來時,獲得了這粒巨大的珍珠。1936年,「珍珠之王」曾為考古學家柯伯收藏,後又為珠寶商彼得霍夫曼買走。1971年,此珠曾標價408萬美元,現今則為美國舊金山一家銀行收藏,有人估計其價為1800萬-2000萬美元。
雷州流沙交通指引
從廣州至湛江,車行一小時後到雷州市區,繼續南行一小時左右,經過龍門、北和、烏石轉入覃斗鎮到流沙,流沙緊臨北部灣。
流沙漂浮的「家」
3月的海風吹拂著南海北部灣,陽光灼臉,記者乘著小舟離開湛江流沙碼頭,來到百米開外的海上珍珠貝養殖區,這里就像一個「製造」珍珠的龐大工廠,一大片的網箱連成一體,宛如漂浮在海面上的村莊。邱生站在漂浮在海面的木排上,提起網籃里的馬氏珠母貝,在海水裡抖動,清洗附在貝殼上的海生物。而他的妻子在旁邊麻利地刮掉寄生螺。
邱生平時就住在海上漂浮的「家」——珍珠貝網箱養殖的木排上,距離流沙村碼頭不遠。流沙村有中國珍珠第一村之稱,因盛產珍珠和擅長珍珠加工而聞名全國。這里是國內率先養殖珍珠貝的地方,珍珠出口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邱生以養殖珍珠貝為生,他從孵化場買來未成年的馬氏珠母貝後,放養在網筐里養殖一年左右,然後再出售給「珠民」。這些珍珠貝被植入珍珠核,掛在海里的樁上,養殖兩年左右後,珍珠便長成了。
在流沙村采訪,正逢珠民開貝取珠。只見南珠姑娘把薄薄的小刀深入貝殼,輕輕一撬,貝殼頓時張開,貝肉下的兩顆珍珠輪廓頓現,只聽「當當」兩聲,兩顆銀白色、圓溜溜的珍珠滾落盤中。當地出產的珍珠有銀白、藍黑、米黃各色,色澤如月光一般淡雅,又如晚霞般多變。
在來流沙村前,沒料到珍珠是這般輕巧地「生產」出來的。還在半個世紀前,珍珠貝的養殖還被認為是「天方夜譚」。昔日的珠民要潛水入海尋貝,而產珍珠的貝非常稀少,真是一珠難求。
珍珠貝性嬌,既經受不了酷暑嚴寒,也懼怕狂風濁水,適宜生存在水溫穩定、風浪平靜、有適量淡水輸入的港灣。而北部灣一帶氣候適宜,正是珍珠貝生存的理想環境。古時北部灣一帶就以產珠馳名,然而天然珍珠極其稀少,千百年來,它的光輝閃爍在帝王的皇冠、貴婦的裝飾、佛像的寶座上。歷來被認為是大自然對人類特殊的賞賜,因而古時採珠多受朝廷管制。公元218年,晉武帝詔令派兵守衛盛產珍珠的廉州珠池,規定百姓不得入海採珠。以後歷代,廣西合浦珠池也受到重點管轄。
流沙村本來是北部灣畔一處不起眼的小漁村,然而如今,由於珍珠貝的成功養殖,中國北部灣一帶早已成為南珠中心。這里的市場行情能影響世界珠寶價格。流沙村靠近海灣,背風向陽,空氣新鮮,天然餌料豐富,是雷州半島最早培育海水珍珠的地方。如今站在流沙港環抱的流沙村遠眺,海上成片的珍珠養殖場、孵化場映入眼簾。海面上,養殖珍珠的木樁、木排星羅棋布。葉葉扁舟,穿梭在木排間。
❿ 廣東普寧十大有名的旅遊景點是
盤龍禪寺(原名盤龍閣、盤龍閣寺)位於普寧市流沙西南面約20公里的梅林鎮轄區內,方圓4平方公里。它既是粵東十方名剎之一,又是重點旅遊景區。2002年10月17日(農歷九月十二日)重建落成開光。 盤龍閣是名聞國內外的佛教聖地,歷史悠久的盤龍閣古廟就在這里。廟宇始建於清光緒(1875—1908)初期,規模不小,是觀音菩薩和元天上帝顯聖道場。據清《普寧縣志》載,這里有「六山十八景」:「盤龍山』虎山、象山、獅山、龜山、鷹山,綠水浮舟,龍閣雲海、佛閣龍泉、鯉躍龍門、仙人萍蹤、百鳥朝陽、杜鵑泣月、雄獅銜啼、蟾蜍望月、仙湖彩虹、跑象馱日、元天卜褂、龍泉琴聲、金雞報曉、涅槃洞、晨鍾石、暮鼓石、回頭獅。」1990年省、市政府和省宗教局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佛教活動場所。聘請住持釋光鎮主持擴建工作。他肩挑重擔,率領廣大善信著手按禪寺格局復修和擴建。 修擴建後的盤龍閣寺主副配套工程設施共有二十幾項: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翻新的盤龍閣玄天上帝廟、圓通庵、七層千佛塔、五層法堂樓、功德堂、左右長廊、內外山門、三層樓僧舍、迎賓館、市佛協辦公室、拱辰亭、將軍亭、觀音亭、供水塔、城門樓、金石結構福德廟、盤古石橋、停車場等,總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還有五公里雙車道水泥路面公路二條,總投資人民幣2千多萬元。 寺坐南朝北,以龍珠金山為中心,四周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稱謂「六山十八景」。內局神獸六山環繞,外有九龍盤朝,是名符其實的龍盤虎伏盤龍閣。諸景點中尤以佛閣龍泉、盤龍溫泉、拱辰留跡,蛤蟆頂印、盤古石泉、緣水浮舟、九龍潭(水庫)等天然奇觀令人流連忘返。特別是疊疊嶺上峰,巍巍千佛塔,登塔遠眺,九龍戲,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堪稱潮汕小五台之寶地。
主體建築系單層高閣,坐東面向西北。周圍有三亭一峰環繞,即北面拱辰亭、西面金華亭、東面紫氣亭、東北面天乙峰。據保存在盤龍閣的《惠來正堂告示》(梅林曾為惠來縣轄地)石碑記載,當初建為講堂,宣講《聖諭廣訓》,後改為道教堂。20世紀50年代,道場停止活動,場地為遷至此處耕作的農民居住。1990年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後不斷進行寺廟擴建和周圍道路建設。截至2003年底,盤龍閣為粵東地區建築面積最廣闊的建築群寺廟。 有六山十八景的自然景觀,三大如來、四大天王、五大菩薩、十八羅漢等漢白玉雕像,還有點綴山間的亭、台、樓閣、寶塔等,有3.4公里長的公路縱貫旅遊區。是普寧市重要旅遊項目,粵東較大規模的旅遊景區。 創始人是揭陽盧松光法師。當時他日夜不辭勞苦地奔走於粵東各處和暹羅、印尼、新加坡等地,向各地善男信女宣傳善事, 他的凈修梵行,禪心高德感動了不少人,經多年努力,募集了一大筆資金,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盤龍閣寺。寺廟建成了,他也圓寂了。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後人把他的骨頭屍首連他的指甲都烘乾後,重新裝扮,然後封存在上庵玻璃櫃內供人瞻仰,土改後的1956年被廢。 根據保存在這里的《惠來縣正堂告示》的石碑記載,盤龍閣最初建為講堂,宣講《聖諭廣訓》,後為道教場所。在盤龍閣下庵池塘旁的廣場上,至今還完好地保存有一個清光緒年間普寧塗洋村人獻的鎮宮寶物,是二人多高空腹的外面鑄有龍鳳、花草、文字,玲瓏奇巧的「盤龍閣寺萬年寶鼎」,俗稱三層大肚的焚紙錢的大鐵爐,也叫三腳鼎。爐上鑄有「法雨流瓊樹,慈雲護寶幡」等文字,是我省罕見的珍貴的古文物。在文革期間,由於它高而重,才逃過滅頂之災。 解放後,盤龍閣道場停止活動。在1956年至1992年這一段時間,普寧池尾華取、新寮等村一個「移民社」林、張、劉、賴等姓共150多人在此耕作居住,後來,他們陸續遷回原籍。1961年,盤龍閣被列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經廣東省宗教事務局批准,盤龍閣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 盤龍閣原來分上庵和下庵,前後佔地4平方公里,經不斷建設,如今上下庵的房子已連成一片。整個工程除了山體維持,道路建築外,還新建了上庵的盤龍閣寺大廳、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廊廡等。又新建了將軍亭、觀音亭、如音亭、拱辰亭4個亭。在東南面,前幾年又建了一處宮殿式的「園通庵」建築群。全庵都是宮殿式杉桁石磚水泥琉璃瓦的建築結構,規模宏偉,氣勢非凡。其中單超過兩人高的鐵或石鏤空造型精美別致的「盤龍閣寺萬年寶鼎」就有八個,實為少見。同時還在山頂上新建了三層多高的「千佛塔」,站在塔旁,不僅可以居高臨下看到山下各處的梵宇僧室,與松柏上下其間,還可以眺望梅林鎮嶄新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在盤龍閣上下庵之間,綠樹叢中,潺潺泉水邊,新建了四棟二至五層高很長的樓房,樓房內有普寧市佛教協會辦公室、活動室、大廚房、大餐廳,和可以容納100人的大賓館,專門接待國內外八方香客和遊人居住。在綠樹下,到處十分清潔,空氣清新,又有亭台石凳供人憩息。每逢夏天雨後天晴之際,坐在山邊石上,鳥雀鳴於樹上,蜂蝶舞於花間。耳聽沸沸汩汩的泉聲,眼觀曲折清新的泉流,使人煩惱頓消,心曠神怡,其樂悠悠,實為旅遊度假之勝地。 前幾年,由寺廟出資新開了一條水泥公路,從G324國道線經古安通到盤龍閣,另一條經費由梅林鎮人民捐資修築的水泥公路從梅林鎮通到盤龍閣,也方便了遊客到盤龍閣旅遊區觀光。兩條公路上共建了四個古式高大的造型端莊典雅的三山門石牌坊,增加了此寺廟的文化內涵和氣派,使觀者未進寺廟先有肅穆敬畏之感。 現在每年農歷七月,盤龍閣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盂蘭盛會」,十分熱鬧。每逢春節後一個多月內,從各地涌來的香客和遊人,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盤龍閣乃粵東地區建築面積最廣闊的建築群的寺廟,也是最多僧尼的寺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參觀後贊嘆不已,譽其為「南方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