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高密旅遊團
Ⅰ 山東的歷史,高密的歷史
山東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發祥地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可以把山東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左右。舉世聞名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是在山東首先發現的。
自夏朝開始,山東進入奴隸制社會。商朝建立以前,山東是商族活動的中心,商前期的五次遷都,有三次在山東境內。商朝建立後,山東仍是其統治的中心地區。西周實行「封邦建國」之策,封呂尚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另外尚有曹、滕、衛諸國。
齊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魯國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為「禮儀之邦」。齊、魯作為周王朝的兩大支柱,經濟、文化取得更快發展,對以後山東地方歷史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
據考古發掘資料證明,遠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秦置高密縣後,治城陰城(今井溝鎮前田莊東),屬膠東郡(治即墨,今平度市東南)。西漢,高密縣先屬膠西國,改高密國(俱都城陰城)。新莽天鳳元年,改高密曰章牟。東漢復稱高密,屬高密國(都城陰城)。
三國時,高密縣歸魏,屬城陽郡(治東武,今諸城市)。西晉懷帝永嘉之亂後,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高密縣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等國。其上屬皆相因襲。南燕亡後,又歸東晉,屬高密國(都黔陬,今膠州市黔陬村東)。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時,高密縣屬高密郡(治桑犢,今濰坊市坊子區泉河頭附近)。北朝元魏、北齊、北周時,高密縣仍屬高密郡(元魏治高密,即城陰城;北齊移治東武,今諸城市)。隋文帝統一全國,高密縣移治今柏城鎮故獻。初屬密州,復改稱高密郡(俱治東武,今諸城市)。
唐建國,高密縣治移今市區(戰國前夷維國都城,漢為夷安縣治)。初屬高密郡,改稱密州,又改州為高密郡,後又改稱密州(俱治今諸城市)。五代時,高密縣上屬仍為密州。北宋與金,高密縣屬密州(仍治今諸城市)。元代,高密縣屬膠州(治今膠州市)。
明代,高密縣改屬萊州府(治掖縣,今萊州市)。清,初沿明制,光緒三十年,膠州升為直隸州,高密縣改屬膠州(治今膠州市)。新中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高密縣初仍屬濱北專區。1950年5月改屬膠州專區。
1956年3月劃歸昌濰專區。1967年2月昌濰專區改稱昌濰地區,1981年5月改稱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稱濰坊市,高密縣均順次屬之。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高密市(縣級),以高密縣的行政區域為高密市的行政區域。高密市歸濰坊市代管。
(1)山東高密旅遊團擴展閱讀: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土地調查面積總計15.7965萬平方公里。2017年山東省年末總人口10005.83萬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山東省轄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37個(市轄區55個、縣級市26個、縣56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824個 。
高密地處山東半島腹地,秦代置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上屬幾經改變。撤縣設市後,作為縣級市,歸濰坊市代管。行政區劃及其稱謂因社會發展變化而多次發生變更。
Ⅱ 山東高密在哪裡
高密市隸屬山東省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膠東地區,膠萊平原腹地。東鄰膠州市版,西依安丘市、權昌邑市,南連諸城市,北接平度市。南北最長60.1公里,東西最寬51.2公里,總面積為1526.63平方公里。
http://ke..com/view/5671.htm
Ⅲ 簡介山東高密有哪些特徵在地理上他在哪個位置
高密市版圖面積1605平方公里,人口85萬,轄7個鎮、3個街道。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春秋名相晏嬰、漢代大司農大經學家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出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三絕」的撲灰年畫、泥塑和剪紙,久負盛名,譽滿天下。近幾年來,高密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總抓手,以此帶動和促進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2006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8.1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3.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1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開發區、密水、醴泉和夏庄4個鎮街實現了境內稅收總收入過億元。工業立市成效突出,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24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56.7億元、利稅29.2億元;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50家、實交稅金過千萬元企業13家;孚日集團、菲達集團、銀鷹化纖、大昌紡織等4家企業進入全國大型工業企業行列,孚日集團成功上市並榮獲「省政府產品質量獎」、孚日牌毛巾成為「中國馳名商標」。紡織服裝業入選全省十大產業集群,我市成為省紡織服裝產業基地。農業「三化」水平提高,培植起凱加、清凈等342家龍頭企業,加工能力達到155萬噸,實現農業總產值50.4億元。現代服務業進展良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2億元,從業人員12.3萬人、佔全社會從業總人數的28.7%,第三產業增加值32.8億元。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64.1億元。在崗職工年均工資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22元。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我市列第118位,比2005年提升29個位次。
堅持招商引資重中之重地位,積極推進產業招商、企業招商、專業招商和環境招商。2006年引進項目 506個,實際利用市外資金53.3億元、境外資金5359萬美元。高密已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創業的寶地。
高密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擁有先進的郵電通訊網路,程式控制電話、移動通訊、數據通訊、國際互聯網等通訊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多功能、高科技、大容量、高層次、立體化的信息傳輸網路。供電、供汽、供水能力充足。峽山、王吳等四座水庫庫容量14多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億立方米。
高密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工業已形成輕工、紡織、印染、工藝品、機械、化工、建材、醫葯、釀造、服裝等支柱產業,其中紡織、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三大產業優勢明顯。紡織能力已達到80萬紗錠,食品加工業占整個工業的比重超過了30%。主要工業產品達1000餘種,其中巾被系列產品、棉漿粕、雙氧水、壓力機、皮鞋、輪胎等名優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農業已形成了糧食、蔬菜、果品、蠶桑、釀酒葡萄、黃煙、銀杏、肉牛、生豬、肉雞等十幾個主導產業。
位於膠東半島和山東內陸的結合部,東臨旅遊名城青島,西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境內膠濟鐵路、膠新鐵路、濟青高速公路縱橫貫穿,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連接濟南、青島、濰坊、煙台、日照等開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距青島、濰坊機場不足70公里,是山東沿海地區通往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
Ⅳ 山東高密有何特產
高密大蜜棗因形似大棗、外掛蜂蜜糖漿,故名。其外觀呈紫紅色,大棗或圓球形,皮薄餡足,松酥而不裂,清香蜜甜,爽口不膩。已有300餘年生產歷史。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各地的風味小吃獨具特色。「民以食為天」,不僅是五穀。風味小吃,別有風味。不妨嘗一嘗高密的小爐包和大蜜棗。
高密的大蜜棗以皮薄酥脆、清香蜜甜、食而不膩著稱於世,深受消費者歡迎,成為饋贈親友、日常食用、酒席宴會之佳品。
高密的副食品加工業歷史悠久,歷來以糕點為主。產品主要有大蜜棗、小蜜棗、水餅、開口笑、鳳尾酥、芝麻片、大餅子等等。其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中期。到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高密城的糕點作坊已達近百家。據老人回憶,當時以胡少卿的「永和」、崔淑明的「玉祥齋」、付質霖的「久大」三家老糕點鋪名聲最大。1953年公私合營,高密城關區聯合社成立了糕點加工部,從業人員多為私營糕點鋪的名師高徒。1956年改為糕點廠,1976年成立高密副食品加工廠,1986年改為副食品廠。這個時期全縣糕點廠有3家,以大蜜棗為主的糕點產品發展到100餘種。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轉型時期,高密糕點尤其是大蜜棗一度質量下降,市場大大萎縮,副食品廠也處於困難境地,幾近倒閉。近些年來,高密加大了扶持政策,對傳統手工藝品進行了搶救挖掘整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新,使高密糕點業又煥發了生機和活力,主打品牌產品大蜜棗又進入了興盛發展時期。對外銷量增加,發展前景看好。
高密大蜜棗是民間傳統手工食品,經過歷代傳承、積累經驗,在選料、調料、配方、加工、製作、包裝等方面有了一整套成功的做法。大蜜棗選料以蜂蜜、香油、芝麻、蔗糖和麵粉為主料,玫瑰、冰糖、紅綠絲、桃仁、米稀為輔料。米稀選用粘度大、拉絲長、甜度大的高密夏庄大顆粒的麥芽稀;芝麻選用粒大、飽滿、香濃的高密雙羊芝麻;蜂蜜選用蜜味濃、甜度大、味道正的膠縣鋪集山棗花蜜;玫瑰則選用五蓮玫瑰。其傳統製作工藝為:首先篩選芝麻,用鋼磚在笸籮里搓壓去皮;用石磨推的麵粉加香油、蔗糖拌和成糖油麵;將玫瑰、冰糖、紅綠絲、桃仁、瓜子仁、米稀等包入糖油麵皮內,再經油炸、熬糖、加蜜、蘸糖、滾芝麻等工序,香甜可口的大蜜棗就製作完成了。高密大蜜棗除選料考究外,還在於皮薄而不裂,油炸後香而不糊,熟而不爛,熬糖的火候恰到好處,將加工製作完成的蜜棗掰開能拉出絲來才行。高密大蜜棗形態圓滿,餡松不散,皮薄不裂,表面芝麻均勻,不生不糊,微黃香甜,味美純正,營養豐富,八個一斤,大小一致。現在每年產量在100餘噸左右,大多銷往高密城鄉及濟南、青島、濰坊、北京、東北三省等地,來高密投資的外商和旅遊的海外友人大都願意帶一點回去品嘗或饋贈親友。高密大蜜棗儼然成了對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然而,我們也不能不看到,高密大蜜棗也面臨著形成產業、形成規模、做大做強的問題。從市場發展前景看,僅靠個體加工是遠遠不夠的,政府引導,繼承創新,加強交流,擴大宣傳,精品包裝,創立名牌,才是加快發展的有效途徑。
Ⅳ 山東省濰坊市的高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更多>> 高密鳳凰公園 高密市鳳凰公園於一九九一年始建,一九九三年大規模建設,一九九四年國慶節建成並對外開放。隨後逐年建設完善。因高密縣城地形中間凹東西兩嶺高酷似民間吉祥大鳥鳳凰素有「鳳凰城」之美譽而命名... 鄭玄墓與鄭公祠是省級重點文物古跡保護區,位於高密市雙羊鎮後店村西。鄭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市人,為漢尚書僕射鄭崇八世孫,東漢經學大師、大司農。曾入太學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歷》、《九章算術》,又從張恭祖學《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從馬融學古文經。游學歸里之後,復客耕東萊,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家貧好學,終為大儒。黨錮之禍起,遭禁錮,杜門註疏,潛心著述。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遍注群經,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余言,世稱「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白楊山風景區,1958年始建。位於高密市城西6公里。北起玉皇廟,南至野豬崗,東臨桂庄,西到別橋。膠萊河全長35.29公里,高58米,擋防浪牆長0.5米,壩頂寬4—7米,攔蓄板橋、薄山水庫等上游來水,蓄水面積239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1萬畝,出產的魚達30多種,其中產量最多的是鯉魚。 高密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55年,佔地40餘畝。陵園大門為仿古式建築,上額是遲浩山同志親筆題寫的「高密革命烈士陵園」。革命烈土紀念碑坐落在陵園的小心,高17.5米,四角柱式建築。後部為革命烈士紀念館,分為上下二層。一層為烈士紀念館,館內珍藏著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料和烈十照片、日記、書信等遺物;二層為黨史陳列館。無名烈十墓內安葬著1947年為解放高密城而英勇犧牲的華東野戰軍二縱五師的99位烈士,整體建築為上圓下方。墓頂為將軍紅花崗岩築成的3個立式標志,寓意「烈上精神與大地共存,與日月同輝」。園內還建有漢白玉浮雕、長廊花架、八角亭、英烈長廊等建築。
求採納
Ⅵ 山東省高密市的三賢四寶
一、三賢
高密市是春秋名相晏嬰、東漢大經學家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的故鄉。
1、晏嬰(前578年—前500年)
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夷維邑(今高密市柏城鎮李家營社區晏王廟村)人,前556年(齊靈公二十六年)任齊國國卿。
2、鄭玄(128年-200年)
字康成,東漢經學家,高密市闞家鎮雙羊社區鄭公村人。
3、劉墉(1719年-1804年)
字崇如,號石庵,高密市柴溝鎮注溝社區逄戈庄村(原諸城市)人,清代著名書法家。乾隆時考取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謚號文清。
二、四寶
高密剪紙與號稱「中國一絕」的撲灰年畫、全國「著名土特名產」的聶家莊泥塑、婉轉悠揚的高密茂腔一起,被譽為「民藝四寶」,並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高密剪紙
高密剪紙獨具一格,以其在藝術處理中所體現出來的「金石韻味」,為世人矚目。20世紀70年代末,高密文化部門即對民間剪紙藝術進行了系統地搶救、挖掘、整理,搜集到一大批傳統剪紙精品,發現了很多很有才藝的民間藝人。
2、聶家莊泥塑
高密泥塑發源地在東、西聶家莊,據聶氏家譜記載和老藝人的回憶,其先祖明初從河北泊鎮遷來。約在明隆慶年間,因生活困難,一個叫聶福來的村民從事「鍋子花」製作。用泥土磕出的泥托,形似覆扣的鐵鍋。
清乾隆年間,在原來「鍋子花」的基礎上,已向泥娃、泥獅、泥虎、泥猴等各種動物方面發展,基本上形成了泥塑,清嘉慶年間進入成熟期。在向多樣化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形、色、聲、動、趣」特點。
3、撲灰年畫
所謂撲灰,是就其製作工藝而言,即製作者根據預先構思好的題材,用柳枝或者豆茬燒成炭條起稿,畫出大體輪廓,然後拿畫紙在底稿上拓撲,一稿可得撲稿數張;同一張畫稿便成了對稱的兩張,完美的對稱性成為高密撲灰年畫甄別與中國其他年畫品種的一個顯著特點。
撲灰年畫的題材種類很多,尤以人物畫的繪制工藝最獨特,撲灰起稿後即手繪,先是平面塗色,勾勒輪廓,而後「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涮花」、「鹹菜磕花」、「貼金」、「塗明油」。
4、茂腔
茂腔自產生、流傳、發展至今,雖歷經數百年,但名稱確定的較晚,1954年,華東地區組織戲劇觀摩演出時才由組委會正式命名為「茂腔」。此前,人們多稱作「周姑子調」或「肘鼓子戲」、「冒腔」等。
Ⅶ 離山東高密最近的飛機場
1、離山東高密最近的飛機場是:青島的流亭機場
2、「大連到高密」如果不是有時間要求,
不如專:屬大連--船--煙台--汽車--高密;這樣路費就省多了。
3、坐飛機:大連--飛機--流亭機場--汽車--青島市--汽車--高密
來回走了許多回頭路
4、如果乘機時間、航空公司不同,則機票折扣也不同。
全價一樣:540元/人;
5月7日價格:山航3折:160元/人;東航:490元/人;南航:350元/人和320元/人
Ⅷ 山東高密到廈門旅遊花多少錢
不到處兩千就夠了
Ⅸ 山東高密有什麼特產
有高密爐包,燒雞,夏庄燒肉,剪紙,撲灰年畫,泥塑。你還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