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旅遊哪個國家安全些
⑴ 緬甸、寮國、越南、柬埔寨旅遊的安全性和對華人的友好度
1、緬甸
【安全指數】:★★
受中國影視及文學的影響,很多中國人均以為中國緬甸泰國交界處的「金三角」是一個「黃賭毒」或「黑社會」盛行的地區。其實緬甸的治安情況良好,民風淳樸,很少發生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緬甸人也較為禮貌和氣,想去緬甸的話也不用擔心那邊人不夠熱情,只有你想不到的熱情,沒有他們做不到的熱情。
2、寮國
【安全指數】:★★★★★
在這里,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寮國的治安非常好。佛教國家,人們低聲說話,友善與人。主要是寮國本地人比較安逸,下層的人基本就是得過且過的性格,人也很隨和。
3、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
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無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4、與和尚交談時,要保持低姿式
到斯里蘭卡等佛教國家旅行,經常看見有人與和尚交談,但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覺一般人絕不會坐在高過和尚的座位,他們必定設法使自己的頭低過和尚的頭,貴如總統或總理,也謹守這個原則。
⑵ 東南亞有哪些安全的國家
在整個東南亞,目前對華人友好的還是不少的,目前最麻煩的當然是菲律賓,其次是越南,專下面是印尼,其他的屬七國對我們出去正常合法工作的中國人都很好,目前最好的是柬埔寨,泰國,寮國,剩下的那四個國家對一般人來說還算比較安全的。
⑶ 哪些東南亞國家不大安全,最好不去旅遊
東南亞有多個國家組成,安不安全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個人覺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都是比較安全的.但是在這幾個國家旅行期間還是要注意遵守當地的民風習俗和規章制度.例如在新加坡旅遊就要注意不要亂吐痰,亂丟垃圾,亂闖紅燈登.另外出門在外還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隨身財務,不露財.除了這幾個國家,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的治安感覺稍差些吧.如果去東南亞,推薦還是首選新馬泰吧。
希望能幫助到你!!
請採納,謝謝!!
⑷ 東南亞哪些國家旅遊性價比高並且安全
泰國、緬甸、馬來
⑸ 東南亞最安全的國家 東南亞真的不安全嗎
泰國、新加坡、柬埔寨、馬來西亞、緬甸都沒問題。向印度、巴基斯坦什麼就別去了,有暴亂,治安不好
⑹ 東南亞一些國家為什麼要紀念鄭和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績概括起來,主要包括4個方面:
1、推行和平外交,穩定東南亞國際秩序
鄭和下西洋前,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動盪,主要表現在東南亞地區各國相互猜疑,互相爭奪.當時東南亞兩個最大的國家爪哇、暹羅對外擴張,欺壓周邊一些國家,威脅滿剌加、蘇門答剌、占城、真臘,甚至在三佛齊,還有殺害明朝使臣的,攔截向中國朝貢的使團;再一個海盜猖獗,橫行東南亞、南亞海上,十分囂張,海上交通線得不到安全保障.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響中國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極大影響了明朝的國際形象,不利於明朝的穩定和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明朝皇帝採取了「內安華夏,外撫四夷,一視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通過各種手段,調解和緩和各國之間矛盾,維護海上交通安全,從而把中國的穩定與發展同周邊聯系起來,試圖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國際環境,提高明王朝的國際威望.所以從明朝派遣鄭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實現和平的使命.
鄭和下西洋調解矛盾,平息沖突,消除隔閡,有利於周邊的穩定,維護了東南亞、南亞地區穩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聲望.所以,可以看出鄭和的船隊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不是用於侵略擴張,而是用於實現和平目的.在當時國際環境條件下,陳祖義幾千人,阿烈苦奈兒上萬人,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後盾,是難以實現和平的.
李約瑟評價:東方的航海家中國人從容溫順,不記前仇,慷慨大方,從不威脅他人的生存,雖然有恩人自居;他們全副武裝,卻從不征服異族,也不建立要塞.
2、震懾倭寇,牽制蒙元勢力,維護國家安全
當時,威脅明朝安全的主要來自兩個方向:東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殘余勢力和西北的帖木兒帝國.中國倭寇最早出現在元朝末年,日本國內發生內戰,部分武士和浪人為了生存便到中國沿海搶劫,到明初朱元璋時期,非常猖獗.當時明朝剛剛建立,國內還不穩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內,國防上採取被動的防禦戰略,在沿海省份設立衛所,在北方修長城和派兵屯邊.
朱棣時期,陸海兩方面對明朝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改變了被動防禦戰略,主動出機,陸上方向實施遷都、親征漠北;海上方向組建了鄭和舟師,震懾和打擊倭寇和反明勢力,並從海上實施戰略包抄,對西北方向進行戰略上的牽制,從而減輕明朝北部的壓力.
3、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明
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國家實施這么大的戰略行動,它是多方面考慮的.在鄭和船隊下西洋過程中展開許多貿易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朝貢貿易.這種貿易是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基本形式,帶有封建宗主國的性質.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這些小國對明朝宗主地位的認可,這是朝貢貿易的政治目的.當時各國都積極到中國來朝貢,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護,一方面得到的豐厚賞賜.據統計,永樂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更有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國4個國家先後7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3位國王在訪問期間在中國病逝,他們遺囑要托葬中華.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種官方貿易.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內容,它是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是明朝擴大海外貿易的重要途徑.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中國的貨物,如銅錢、絲綢、瓷器、鐵器等.這種貿易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以貨易貨.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在印度古里國,中國船隊到達後,由當地的代理人負責交易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官員主持下當面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這種友好的貿易方式,在當地傳為美談.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後幾次下西洋貿易規模擴大,遵循的平等自願,等價交換,具備了國際貿易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三種民間貿易.這種貿易一定程度上是在鄭和下西洋貿易活動的帶動下出現的.它不是通過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間自發性展開的.鄭和下西洋消滅海盜,維護了海上安全,開辟了航線,促進和刺激了民間貿易.據有學者研究,鄭和使團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帶一些中國貨物在沿途進行交換.東南亞百姓對中國絲綢、瓷器、工具非常喜歡,鄭和船隊一到都爭先恐後的劃船或到碼頭交易,有的還請官兵到當地的集市設攤交易.當時中國主要輸出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金屬製品、銅錢等,中國換回的主要是珠寶、香料、葯材、珍奇動物等,當時中國從海外進口100斤胡椒,當地價值1兩,回到國內出售20兩,利潤豐厚.
鄭和下西洋進行的貿易活動有政治行為的貿易,也存在經濟行為的貿易.
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不僅進行海外貿易,還傳播先進的中國的文化.當時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非常嚮往中華文明.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還肩負了「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的使命.鄭和出色將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歷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
現在在海外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4 、開拓海洋事業,鋪平亞非航路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占據著地球表面積70.8%,擁有著豐富的資源.自古以來,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空間,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和盛衰休戚相關.我們的祖先早期創造了龍山和百越海洋文化,15世紀初,鄭和大規模遠航活動,把中國古代的海洋事業推向發展高峰,對人類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一是開辟了亞非的洲際航線,為西方人的大航海鋪平了亞非航路.當葡萄牙的航海家達加馬沿非洲西海岸繞過好望角,抵達東非海岸時,當地人就告述幾十年前中國人曾幾次來到這里.他們在阿拉伯領航員的幫助下,沿著鄭和船隊開辟的航線順利到達了印度.
二是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進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搜集和掌握了許多海洋科學數據.《鄭和航海圖》就是通過大量海洋調查繪制的.這種海洋考察活動比世界記載最早的1872年——1876年英國的「挑戰者」號進行海洋調查早了400多年.
三是對航海區域進行了戰略布局.鄭和下西洋根據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識,在遼闊的海外選擇了占城、滿剌加、舊港、古里、忽魯莫斯等地作為海洋發展的重點區域,有利於擴大海外交通和貿易范圍.
鄭和下西洋在海洋事業上還有許多貢獻.鄭和的功績是輝煌的,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從30多歲開始,前後28年獻身海洋,最後一次下西洋時,已經60歲了,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航海事業,他毅然率領船隊出使,這次他再沒有回來,病逝在印度的古里,時年62歲,永遠的長眠在他開辟的和平的道路上.
在群星璀璨的中華英傑中,鄭和不但以先於西方人航海,勝於西方人的航海技術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我覺得人們關注和研究他的最主要層面,恐怕是鄭和所代表的一種文化精神:一種中國人不畏艱險,征服自然的價值趨向,一種打開國門走向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決心.
鄭和這種敬業獻身報效國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著中華民族開放進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經略海洋和敢為天下先的優秀品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後人繼承和弘揚,推進人類的文明.
⑺ 計劃年底去東南亞旅遊,哪個國家靠譜點,安全最好
東南亞現在好多了,學聰明了現在。不像前前幾年,現在都忙著掙我們的錢呢,你要去,還是盡量去一些免簽國家吧。像泰國觀念開放,很多東西很實在。越南的小吃還是不錯的。其它的你可以多了解下。注意他們的消費文化,不是每個國家是中國。量力而行,買需要的就行了。還有就是注意安全,打電話上網提前開好漫遊流量包, 移動的話,推薦使用無憂行,不光是這些國家的攻略,連翻譯導航什麼的都解決了,還是很方便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⑻ 新加坡如此小的國家,她的國防實力怎麼樣她不怕別國侵略嗎
歷史上你所謂的小國安全的還是很多的,非常安全的也不少見,倒是不少所謂的大國經常被人家入侵。小國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外交和自己的國防建設都是保證國家安全的有效措施。新加坡是發達國家,有錢也有一定的技術,通過自己研製和外購先進軍備,國防實力還是很強的。周邊國家都是友好鄰邦,根本沒有所謂的入侵威脅。
⑼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素是什麼36
影響我國國家安全的因素是什麼?
中國是亞洲諸國中鄰國最多、地緣矛盾最多、最復雜的戰略主體,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實現統一的大國,維護國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所在。
我國周邊關系發展可具體分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中亞五國與中國安全
中國西北邊疆的安全環境復雜化。戰後,推行霸權政策的美國在阿富汗建立親美政權,以及在中亞個別國家建立軍事基地,以中亞為地緣戰略支點,以北約組織和美日安保同盟為兩翼,抑制俄羅斯的復興,阻止伊斯蘭原教有旨主義的擴展,遏制中國的崛起。
(二)俄羅斯與中國的安全
俄羅斯一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從地緣上看,中俄之間有漫長的邊疆線;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作為俄羅斯的鄰居,中國尤為關心。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軍事技術勢力,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是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可以藉助的力量,盡管俄羅斯處於經濟持續恢復階段,但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
(三)朝鮮與中國的安全
在東北亞地區,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始終牽動著大國厲害關系,影響著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一方面,促進和平、推動談判、制約戰爭的內外因素繼續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六方會談」進程的繼續為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重要機遇,半島和平進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進;另一方面,朝鮮與美國、朝國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目標大相徑庭,半島局勢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沖,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笨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影響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四)美、日與中國的安全
美國式中國安全環境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半個世紀以來,美國對中國周邊安
全構成的威脅,在性質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有嚴重性。在亞洲東面,美國依靠美日軍事同盟聯手遏制中國。在西亞,美國借反恐名義向西亞地區滲透。在東南亞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國家加強軍事合作,美國還靠多年與台灣形成默契,打「台灣牌」制約中國的崛起。
(五)南亞與中國的安全
與南亞國家關系穩步發展。在南亞地區,印巴沖突由來已久,印巴沖突時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直接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重要隱患。我國與巴基斯坦的友好關系則將會長期維持下去,兩國的關系將獲得不斷的發展。我國與南亞的關系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六)東南亞與中國的安全
東南亞地區形勢動盪體現在海洋方向上,尤其是南海形勢更趨復雜,其中既有海盜活躍威脅海上通道安全,也有南海海洋權益爭端加劇,包括島礁主權爭議、專屬經濟區劃分沖突、海盜漁業與油氣礦產資源矛盾等,而越南、菲律賓等國企圖藉助美國等域外大國介入南海爭端,企圖使雙邊爭議「多邊化」,美國也極力「插手」南海問題,致使南海形勢更加敏感復雜。
(七)中國南海海洋權益之爭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必然向海洋型經濟方向發展,中國的海洋權益日益重要,自近現代一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海洋權益的沖突爭議日趨增多。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家非法佔領我國中南海的島嶼,開采汽油資源,嚴重損害我國領土主權和經濟權益,越來越不利於中國的發展。菲律賓也一度非法佔領我國的南海島嶼,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鮮在東海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於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八)恐怖主義的現實威脅
今年來,我國周邊的恐怖主義不斷發展,已經成為了我國構建穩定的周邊整治格局的嚴重威脅。阿富汗和中亞地區是國際恐怖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
端主義的重要基地個活動場所,中亞地區出現的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三股勢力的影響不斷擴大,已經給中國的西北邊疆帶來了巨大壓力,中亞某些國家公開號召境外民族回歸。在此背景下,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新疆打擊恐怖主義,是我國維護周邊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九)美國、日本插手台灣,對我國的統一構成的威脅
歷史因素:50年日本殖民統治使某些日本人產生了所謂「台灣情結」,也使台灣內的賣國賊們形成了某種「皇民思想」。由此,長期以來日本國內始終有人支持台獨,日本也一度成為台獨活動的大本營。
現實因素:日本關注台灣問題也有現實利益的考慮。依靠資源進口和海外貿易的日本吧我台灣東西兩側視為其海上生命線(2005年日本能源靠進口98%要走海路,其中89%要從台灣東西兩側運回)。吧台灣視為進入東南亞的跳板、控制亞太的「不沉的航空母艦」,甚至把台灣視為「生命共同體」。
所以,美日聯手對我國安全構成了不可忽視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