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武城的旅遊景點
A. 德州市武城縣屬於哪個流域
武城縣地處海河水系衛運河流域,境內河流屬過境河與季節性間歇河。
B. 德州市武城縣有什麼好玩的
漳南月夜,在縣城西北六十里漳南鎮,有土阜丈余,每晦朔夜,登眺朗然,故名夜月,俗傳為劉黑闥起兵台,因台的四周被水環繞,每至月末的夜晚,無月而亮如有月之夜,實為一大奇觀。
古貝州遺址位於廣運街道辦事處「四關」。該遺址南北長約1800米,東西寬約1000米,中心位置在現汽車站的十字路口。遺址較之周圍高出許多,形成一大土阜狀。
四女寺水利樞紐風景區.位於武城縣東北滕庄鎮四女寺村北衛運河上,西接德城,北連故城,可謂兩縣一區交界處.該工程竣工於1958年,設計流量為每秒1250立方米,校核流量為1680立方米.由南進洪閘(原稱減河進洪閘),北進洪閘(岔河進洪閘),節制閘,船閘等建築物組成,系具有防洪,排灌,航運綜合效益的樞紐工程。
青龍河帶狀公園,位於城區中心,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56米,河內綠水悠悠,青石欄桿莊重典雅,十分壯觀,岸邊樹木花草美麗相映。整個公園綠化面積達6萬平方米,水面2萬平方米,大理石與花磚相接合鋪地面,園內亭台、噴泉、假山美不勝收,夜晚燈飾別致,千姿百態,熠熠生輝。
陳公堤(志稱「貝野長堤」) 該堤東臨黃河故道—大沙河,高4-5米,頂寬6-8米,呈南北走向,橫貫武城全境。北起德州東五里處,自四女寺村東3里處入武城境內,向南由武城鎮肖邢王莊村西出境入夏津縣。舊志載:在縣西(指恩縣)三十里許,為宋代陳堯佐守滑築之,以障黃河,故名陳公堤。
點將台遺址,位於衛運河東岸,魯權屯鎮漳南鎮村南.此處原有一大土台,東西約長70米,南北寬約30米,高4餘米.相傳,系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與劉黑闥先後起兵,練兵,誓師用的點將台。
C. 武城縣都有什麼名吃啊
古貝春酒、拴馬棚韭菜、武城三白西瓜、武城煊餅、又一村蒸包、武城旋餅、熏棗等。
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2年。1999年10月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是山東省較早的白酒釀造企業和純糧食酒重點生產廠家。
拴馬棚韭菜是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武城鎮前馬村的特產。前馬村是武城縣有機蔬菜第一村。「拴馬棚」韭菜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拴馬棚」韭菜生長於武城縣武城鎮前馬村,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武城三白西瓜是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的特產。三白西瓜以皮如玉、瓤如脂,籽如珠而冠名「三白」,汁甜含蜜香,籽少爽口,瓤不瀉,味不變。武城縣三白西瓜品質優良,別具風味。三白西瓜是武城縣傳統特產。
餡餅。餅大20厘米左右,厚2厘米左右,皮薄肉嫩,香脆可口,風味獨特。起始無考,有數百年歷史。製作方法獨特:將麵皮包肉香菜餡、壓拼成餅狀,放前鍋烙,再移後鍋內石子上烘烤。2004年被授予「山東名小吃」稱號。
又一村」起源於1890年,當時叫「有益村」,是一處由德州顧姓人氏開辦的包子鋪,因顧氏後人多次到狗不理包子鋪學藝,縣令唐葉風便取古詩「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諧「有益村」之音,為其取了「天津狗不理分嗣又一村包子鋪」的名字。
旋餅是山東武城傳統名點。相傳崇禎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經武城。聞香下馬,帶領身邊隨從徑入小小的餡餅棚,飽餐之餘,興致勃勃地看了餡餅師傅的旋轉技藝,說「你閃持著餡餅牌子,看這做法豈不是旋餅嗎?」於是,武城旋餅因此而得名。
熏棗是用個勻、肉厚、成色好的棗,洗凈曬干,用棗木熏制而成。此吃法既有誘人的清香,又保持原棗的鮮味,香甜適口。
D. 德州武城
樓上的都抄復制的那麼詳細了,我就不在詳細的說了,我老家武城,對武城比較熱愛。給你補充幾條應該知道的吧。
1.武城乃兵家必爭之地,北臨德州,但並非是古戰場。大多是兵營,以屯兵為主。仔細查看武城鄉鎮的名字,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武城大部分鄉鎮都有個「屯」字。
2.現在的武城也就是新城並非歷史所存,而是在65年行政區域重劃後,北遷而來。老武城緊貼河北。現在故城部分地區和老城地區以前是一個城,都屬於山東,但後來因規劃方便,順河一分為二,一個城兩個省。再因河道多次泛濫,最後城區搬移。
3.武城的文化歷史是非悠久,我不一一列舉。只說一個,武城四女寺。四女寺現在雖然破敗,但歷史上十分繁榮,與德州古運河道連貫並城。清明時期全國33個工商重鎮,就是特指四女寺到德城區段。而且還有庄嚴的寺廟和四女尚孝的傳說。
4.武城有一本專門的縣志,出過幾版,我都買過,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附近的書店買買。如果沒有賣的,你就去文化局之類的地方要一本,因為那些單位都發這些書!!
E.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
你先到你當地的街道或是村委會開具證明
具體你可以打電話咨詢一下
德州市民政局婚版姻登記處:權
0534-2616359
聯系人:馬勇
我個人認為:
只要拿到開具的證明
再有你們雙方的戶口簿。身份證人家會很痛快的給你辦的
沒有什麼預約
反正我們這面是這樣(大連)
F. 山東德州有多少個縣區
山東省德州市有2個區、7個縣。
2個區分別為:德城區和陵城區。7個縣分別為:臨邑縣、平原專縣,夏津屬縣、武城縣、慶雲縣、寧津縣、齊河縣。
德州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黃河下游沖積平原,是山東省的西北大門,北接河北省滄州市,南接省會濟南市、聊城市,西鄰河北省衡水市,東連濱州市。
(6)德州武城的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德州市縣區中的著名景點:
1、泉城歐樂堡夢幻世界
它坐落於齊河縣黃河國際生態城旅遊路08號,泉城極地海洋世界東臨,是一處大型主題游樂園。
2、海島金山寺景區
它坐落於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城北郊。景區依託寺院而建,包括佛事活動區、商業區、景觀區三部分,已形成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仿古建築群。
G. 德州武城的歷史
德州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最能顯示德州特點並使今天的人們贊嘆不已的是那些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歷史。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區就有鬲津、馬頰、胡蘇、鉤盤、徒駭等五條。禹王亭遺址就在禹城縣的十里望村南。傳說中的夏代東夷族領袖後羿就出生在這里。三國時期,臨邑縣彌家村人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彌衡曾不畏強暴,「擊鼓罵曹」,被後人編為戲劇流傳世間。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時書寫的《東方朔畫贊碑》,至今保存在陵縣文化館內。宋代古建築——文廟,屹立在夏津縣城裡。這些古老的文化正是歷史悠久的象徵。 德州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西漢末年,群雄四起。公元 21 年,平原人遲昭平(女)聚眾數千人起義,抗官稅,盪官衙,殺土豪。隋末,夏津縣人張金稱、武城縣人孫安祖、竇建德聚眾起義於高雞泊(今武城大窪),轉戰於山東、河北一帶,後建都樂壽國號夏;平原的阿舅軍以劉壩道為首領,轉戰山東各地。平原人郝孝德聚眾起義,活動於黃河以北,後投瓦崗軍;繼竇建德之後,武城縣人劉黑闥等農民起義屢興不衰。清末,齊河人朱紅燈領導的義和拳(後改稱義和團),在平原、齊河一帶興起,遍布冀、津、京,影響全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中,德州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齊河縣的賈乃甫、馬馥塘,參加了 1921 年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發起成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賈、馬是本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他們於 1924 年在齊河縣後里仁庄建立了全區第一個黨支部。 1926 年,共產黨員劉格平在慶雲縣領導了馬頰河罷工斗爭。 1938 年,肖華同志率 115 師到本區,以樂陵為中心建立了冀魯邊革命根據地。在毛澤東同志關於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思想指導下,本區黨、政、軍同仇敵愾,生死與共,用鮮血和生命,以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粉碎了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又一次「掃盪」、「蠶食」、「剔塊清剿」和國民黨中反共頑固派的武裝挑釁,保衛了邊區,保衛了家鄉,使冀魯邊根據地巋然屹立在星棋羅布的碉堡群里,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在八年抗戰的艱苦歲月里,壯烈犧牲在這塊土地上的縣團級以上幹部就有 70 多名。楊靖遠、馬振華、楊忠、黃驊、吳匡五、徐尚武等烈士的英名輝映著冀魯大地。解放戰爭中,全區百萬翻身農民積極參軍、參戰、支前,先後有 10 萬名青壯年參軍,有 50 萬民工支前。由樂陵、慶雲民工合編的渤海一軍分區第一擔架團隨軍服務,歷經冀、魯、蘇、皖、豫 5 省,行程萬余里,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被華東支前委員會授予「模範擔架團」光榮稱號。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全區人民進行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斗爭,創造了英勇悲壯的光輝業績,涌現出千千萬萬個英雄模範人物。他們當中有工人、農民,也有知識分子和幹部,這些人反映了新中國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譜寫了德州歷史的輝煌篇章,鼓舞人們永遠奮斗、前進。 經過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德州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德州正以全方位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
H. 德州市武城縣』有多少個鎮多少個村
武城縣轄武城鎮、老城鎮、魯權屯鎮、郝王莊鎮、四女寺鎮、甲馬營鎮、李家戶鄉、廣運街道辦事處等6鎮1鄉1個街道辦事處,267個行政村(社區),6個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