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旅遊景點
『壹』 昌都旅遊景點大全
卡若遺址:卡若遺址是西藏二十多處文物保護單位中唯一的新石器遺址。該遺址面積大,保存情況好,文物堆積層豐富,文物分類繁多,是藏學界公認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遺址。
卡若遺址距昌都鎮幾公里,海拔3100米。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西藏自治區文管會會同有關部門於1978年和1979年對卡若遺址進行兩次較大規模的發掘,共清理出房屋遺址28座,道路2條,石牆3段,圓石台2座,石圍圈3座,灰坑4處,出土各類石器7968件,骨器366件,陶器2萬余片,裝飾物50餘件,此外還有部分粟米、動物骨殖等。發掘結果表明,在瀾滄江源頭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上,藏族先民們早在4、5千年前,不僅學會了製造各種精緻的石制工具,有了粗糙的紡織品和縫制的物品,並且還製作了彩陶和裝飾品,建造房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
昌都地區地區風景名勝旅遊指南
2
丁青孜珠寺:孜珠寺位於丁青縣覺恩鄉境內的孜珠山上,離縣城約37公里。據說孜珠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孜珠寺是苯教著名高僧羅鄧寧波·仁增康珠於十四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的。「孜珠」意為六座山峰。這里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禪洞疊疊。由於歷史的原因,苯教這個曾經一度掌握過西藏政教大權的原始宗教,後來不得不讓位於佛教,而到邊遠偏僻的地方隱藏起來,以保存自己的勢力。這使瓊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區成為苯教寺廟和教徒最多、影響最大的地區。而孜珠寺是康區一帶現存規模最大、教徒最多、苯教儀軌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之一。
昌都地區地區風景名勝旅遊指南
3
查傑瑪大殿:查傑瑪大殿位於類烏齊縣類烏齊鎮,通汽車,距縣城30公里。查傑瑪大殿是昌都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屬楊貢寺管理。楊貢寺是由高僧桑吉溫於公元1277年創建的,系達壠噶舉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溫奠基修建查傑瑪大殿,並於1328年竣工。該殿一向以雄偉壯觀的氣勢、珍藏眾多的佛像經典而聞名於世。過去,當地群眾流傳著「先去朝拜拉薩的大昭寺,而後再去查傑瑪大殿」的說法,可見它的名氣之大。十年動亂中,查傑瑪大殿雖說曾毀於一旦,但如今重建的大殿在規模和氣勢上與以往一樣令人心動。寺廟至今珍藏著質量上乘的文物精品,如桑吉溫的銀質佛像,傳說為格薩爾用過的馬鞍和戰刀,八瓣蓮花的時樂金剛像,明、清時的唐卡,不同歷史時期的金屬造像,雕刻精美的經板等。
昌都地區地區風景名勝旅遊指南
4
仁措湖:仁措湖位於八宿縣郭關鄉境內,這里地勢開闊,環境幽靜,綠草茵茵,是良好的天然牧場。由於湖水來源於雪山冰峰,水源充足,一年四季清澈透明。仁措湖面積不算小,需一天時間才能轉一圈。湖中的魚類資源極為豐富,尤其是盛夏之際,大量的魚在碧蘭的湖水中悠閑地遊玩,各種各樣的飛鳥則在這幽靜的地方築巢棲息。如果在欣賞仁措湖美景的同時,在湖邊釣些魚燒著吃,而後在湖旁的溫泉里洗上一澡,那真是一種別有情趣。
昌都地區地區風景名勝旅遊指南
5
卡瑪多塔林: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國道317線右側,距縣城25公里。塔林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木參天、蒼松翠柏、四季常青。在蔥郁翠柏中有一座別致的小經堂,主供蓮花生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根高大的轉經筒。傳說,過去這兒有108個塔,現已恢復和修建的塔有幾十座。既有要求嚴格的八佛塔,也有方形怪塔;既有幾米高的大塔,也有不到三米的小塔。經堂後為巨大的瑪尼堆,瑪尼堆中有六字真言,也有佛像圖案。
『貳』 西藏哪些地方需要辦理邊防證相關流程及時間是什麼
1、林芝地區的2個邊境縣分別為察隅縣和墨脫縣;
2、山南地區的4個邊境縣分別為隆子縣、錯那縣、浪卡子縣、洛扎縣;
3、日喀則市9個邊境縣分別為康馬縣、亞東縣、崗巴縣、定結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薩嘎縣、仲巴縣;
4、阿里地區4個邊境縣分別為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和日土縣。
《邊境通行證》辦理流程:
1、拉薩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通過所在單位政工人事部門開具介紹信,單位主管領導審核批准方可辦理;
2、拉薩市暫住人口、常住人口由當地派出所開具介紹信,審核批准方可辦理,區外旅遊人員,需通過旅行社才能辦理,在拉薩有接待單位的,則可以不通過旅行社,以上需辦理《邊境通行證》者均到西藏公安邊防總隊辦理;
3、拉薩市七縣、經開區、柳梧新區的,在拉薩市市民服務中心辦理;昌都市和那曲地區的,在當地公安處辦理,其他的則在各地邊防支隊辦理;
4、區外遊客,也可以通過本地縣級以上公安局辦理《邊境通行證》,因為證件是全國通用的,工作人員建議《邊境通行證》最好在自己的戶口所在地辦理,這樣會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目前西藏公安邊防總隊《邊境通行證》的辦理時間是全年辦理,節假日不休。目前,工作日辦理《邊境通行證》的時間為每天上午9:00-12:20,下午15:30-18:20;周末為上午10:00:-12:00,下午15:30-17:00。
(2)昌都市旅遊景點擴展閱讀:
日喀則市的珠峰、亞東,林芝地區的墨脫和察隅,山南地區的拉姆拉措以及阿里地區的全部景點都需辦理《邊境通行證》才能遊玩,所以,去這些地方之前,要先辦好《邊境通行證》。
在邊防證「前往地點」一欄,不要填寫「西藏全境」,因為這種填寫將被視作無效,也就是說,這樣的邊防證是不能使用的。如果不太清楚具體到西藏哪些地方,辦理時可以填寫為「阿里地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市」或「林芝市」。
人民網-西藏19個縣有邊防證才能去 乘機去阿里也需邊防證
人民日報-在西藏辦理邊防證 可隨辦隨取
『叄』 昌都旅遊景點
都是藏東的經濟中心。位於西藏東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中上游,有藏東三江流域之稱。昌都東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接壤。主要旅遊景點: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的第一寺強巴林寺、噶瑪噶舉派的祖寺噶瑪寺;出產冬蟲夏草等名貴植物的邦達草原;卡若遺址(卡若藏語意為「城堡」); 來古冰川和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然烏湖等。
『肆』 西藏昌都的海拔多高
西藏昌都海拔3240多米.,比拉薩稍低一些,比林芝稍高一些。昌都地區平均海拔高度3500米以版上,大多數遊客到昌權都旅遊都會出現輕重不一的高原反應症狀,因此前往昌都旅遊,需要做好高原反應預防工作。
『伍』 昌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主要旅遊景點:
查傑瑪大殿位於類烏齊縣類烏齊鎮
仁措湖位於八宿縣郭關鄉境內
藏傳佛教格魯派在康區的第一寺強巴林寺、
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國道317線右側
噶瑪噶舉派的祖寺噶瑪寺;
出產冬蟲夏草等名貴植物的邦達草原;
卡若遺址(卡若藏語意為「城堡」);
來古冰川和西藏最美的湖泊之一然烏湖
等。
昌都東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隔江相望;東南與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接壤。都是藏東的經濟中心。位於西藏東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中上游,有藏東三江流域之稱。
希望以上建議有助於解決親的問題,謝謝。
『陸』 昌都旅遊景點
芒康縣鹽井古鹽田
古鹽田歷史悠久,距今約有1300多年歷史。在瀾滄江東西兩岸的沙灘和懸崖陡坡上層層搭建有3200多塊鹽田,年產鹽達數百萬斤。這里可以觀賞到手工制鹽的全過程,還可以看到獨特而原始的生產工具、勤勞朴實的鹽民和淳樸的民俗風情。中國茶馬古道西藏鹽井歷史文化展覽館是中國第一家關於茶馬古道歷史的展覽館;曲孜卡溫泉群共有108眼溫泉,號稱「百泉映月」,水溫25度-80度不等,含二十多種礦物質,屬溫泉中的極品,是一個天然的療養院。
鹽井古鹽田位於芒康縣納西民族鄉,距縣城107公里,214國道瀾滄江東西兩岸,海拔2300米左右。
「鹽井」是由於產鹽而得名,鹽井藏名為「擦卡洛」,「擦」即意為鹽,就是生產鹽的地方,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時期鹽井就有曬鹽的歷史,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這里有純朴的民俗,當您看到房內的鍾乳晶鹽,一定會把您引入水晶宮的世界,展示在您面前的是一道自然、美麗的大奇觀。
制鹽是鹽井人民的生存之本,是鹽井人民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之一。目前有鹽田3454塊,從事制鹽勞動的純鹽民有64人,農牧勞動和制鹽兼營勞動的人有2013人。鹽的生產方式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人從梯子向下深入到洞底幾米至十幾米的深處,將鹵水背上來倒在鹽田裡,經過強烈的日光照射,水份逐步蒸發,完後就是鹽粒,曬干運入市場進行商品交易。每塊鹽田產鹽約十幾斤,三至五天掃一次,天氣不好的時候十五天左右掃一次,桃花盛開的季節也就是農歷二、三月份時的鹽產量最高,質量最好,價格也比平常高。年產鹽量約300萬斤,收入100萬至130萬左右。鹽的銷路比較廣,除銷往西藏昌都的貢覺縣、察雅縣、左貢縣、八宿縣、芒康縣、林芝的察隅縣外,還銷往四川的巴塘縣、理塘縣、康定縣,雲南的德欽縣、香格里拉縣、維西縣等地。主要是以鹽、糧交換的方式為主,特別是牧區最喜歡鹽井的鹽,說牲畜吃了此鹽身體長的較為結實、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