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雲南少數民族旅遊景點

雲南少數民族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0-12-25 21:29:32

A. 昆明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昆明具有獨特民族風情的旅遊景點有雲南民族村,那裡的有著名的火把節,裡面的少數民族小哥哥也是蠻帥的,姑娘也是穿著本民族的特有服飾,能歌善舞,還可以租一些民族服飾拍照。

B. 雲南少數民族有哪些

雲南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還聚居著25個民族,這些民族分別是:彝、專白、哈尼、 壯、傣、苗、傈僳、回、屬拉祜、佤、納西、瑤、藏、景頗、布依、普米、怒、阿昌、德昂、基諾、水、蒙古、布朗、獨龍、滿。

C. 雲南有那些比較偏僻的旅遊景點,有山有水有樹並且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騰沖、芒市、瑞麗很不錯的,也能再你的要求裡面,較偏僻的旅遊景點,有山有水有樹並且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

D. 雲南旅遊,少數民族。

楚雄(彝族)---大理(白族)---麗江(納西族)---迪慶(藏族),四五天的話估計只能走到麗江。

E. 到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旅遊要注意些什麼 昆明,大理

雲南行程攻略指南
穿著:雲南溫差比較大,4-9月份,備上短袖或者襯衣、長袖若干,以及薄外套、厚外套各一件,女生可以穿裙子,但是長褲至少准備一條。另外最好帶上墨鏡、防曬霜,這邊紫外線很強,注意防曬。

帶多少錢:現金盡量不要超過1000,越少越好,其餘的錢盡量放在微信、支付寶、銀行卡。這邊大多數的門店都支持網路平台支付,大多數的客棧都能提供支付寶、微信免手續費提現。至於雲南多少錢夠玩,後面會詳細說到。

出行方式:如果能直飛麗江是最好的,因為麗江是
大理
,香格里拉,瀘沽湖的中心,玩起來方便,關鍵看你所在地到麗江的票價,如果實在太貴,就先去昆明,再轉火車到
大理
、麗江。如果你回程從昆明回,建議先來麗江,如果回程是從麗江回,就先去
大理
。這樣能節省一些時間。昆明到
大理
5-7小時,
大理
到麗江2-3小時。

哪些地方值得玩以及花費:
1,昆明:翠湖公園,雲南大學,滇池,這些都是免費的。一天足夠。
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去西山,不是很推薦。

2,
大理
:三塔:100;
影視城:50,
租電瓶車:50-80
古城不收費用,洱海也是沒有門票的。
蒼山根據索道根據單程或者往返在150-280不等。

3,麗江:雪山:門票130,大索道加環保車200,建議商務純玩拼車去,包含門票、藍月谷、大索道、防寒服、氧氣、上門接送、吃雪山農家菜等。

拉市海劃船、茶馬古道騎馬,最好的四個馬場價格都是:280,都包含接送,騎馬,劃船,吃飯。
價格280的,精品版:騎馬路線走正宗茶馬古道,時間約1.5-2小時。高端私人會所吃飯、休息、飲料無限提供。湖邊風景區拍照。劃船不限時間。

千古情:第一家千古情在杭州,最好看的千古情在麗江。越是不喜歡看錶演的朋友,越是應該去看,因為這不是一般的演出。場內包含茶馬古城,各種小表演,鬼屋等。票價按座位:280-290-380不等。(所有景點千古情是我個人最強烈推薦的)

瀘沽湖和香格里拉,時間緊,想省錢省心的建議跟團,特別是香格里拉,很多人到了香格里拉一臉懵逼,又回來麗江重新報團出發,因為景點比較遠,自己去花費實在太大,而且玩起來特別累。時間充裕的土豪,又不嫌麻煩的,可以自由行。

溫馨提示:
雲南旅行必備
1、證件:身份證、銀行卡、部分現金等。
2、戶外用品:40L-60L背包、隨身的小背包或腰包、雨衣、保溫水壺。
3、衣物:雲南是高原地區,早晚溫差大,這個季節早晚涼,中等外套必備,白天短袖加長袖即可,出門長袖防曬,羽絨服是沒必要帶的,一般跟品質團都會包括羽絨的
4、器材:手機、相機、充電器、充電寶。
5、防曬用品:高原紫外線極強,建議帶上防曬霜(spf50以上)、潤唇膏、太陽鏡和帽子以免灼傷皮膚和眼睛。
6、葯品:暈車葯、感冒葯、消炎葯、外傷葯、紅景天、葡萄糖…以及個人常用葯品。

F. 想去雲南體驗少數民族風情區哪裡

滇西地區都是一個不錯的體驗少數民族的地區!
你可以去麗江、大理、臨滄、紅河、回版納!答
去麗江:
昆明——麗江!
火車、客車、飛機都有的!
昆明——大理:
火車、客車、飛機都有的!
昆明——臨滄:
有客車過去的!
昆明——紅河:
有客車過去的!
昆明——版納(也就是西雙版納):
有客車和飛機過去的!

希望能幫到你!祝旅途愉快!

如對你有用,望及時採納!

G. 去雲南旅遊,應該注意當地少數民族什麼禁忌習慣

傣族民族禁忌

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部
雙版納小乘教規定男人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會生活中凡遇到難事,才能解除苦難,從降生到成人後才會有社會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歲時都要時佛寺里當一段時期的和尚,稱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勞動,還要學習佛教經書,進行嚴格的修身教育。兩三年後可以"還俗",還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結婚成家。若未當過"和尚"的男人,被視為生人或野人,在社會中沒有地位被人看起。在寺院修身時, 不準與女人談笑,不準外人撫摸小和尚的頭,(這和漢族喜愛兒童撫摸頭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小和尚""修身"時間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外來遊客,若到寺院參觀千萬記住此習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卧室只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卧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裡面,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遊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秘感而窺看主人的卧室,雖然現在打破了過去的俗規,但窺看傣家卧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客廳禁忌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卧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卧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上竹樓須知
進佛寺必須脫鞋。進門後要按照輩份大小、資歷深淺,依次而坐;傣族認為門檻是人、鬼必經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頭,因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腳跨過火塘,不能隨意移動火塘里支鍋用的鐵"三角架";在街上買菜時,不能用腳指菜來討價還價;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們的頭。傣族認為"頭"是人的首領;上樓腳步要輕,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廣眾面前不能說別人的壞話;婦女產後不滿月不能到別人家去玩;家中有喪事,未出喪不準到任何人家去。

哈尼族風俗禁忌

在哈尼山寨,有親朋好友或賓客來訪,家裡大小主人會主動出門熱情相迎,並幫助客人取下挎包等東西。當客人坐定後,如果遞給你滿滿一杯或一碗灑,表示受到歡迎。如果第一次給客人倒滿茶水,就意味著他不受歡迎;如果第一次只給客人倒半杯或半碗灑,顯得主人很小氣。主人在給客人倒灑時,自己也必須倒上一杯,並先喝一口。好客的哈尼人還會拿出苞谷、瓜子、煙等招待客人。主人家定會殺一隻雞,加上鹽、辣子、等佐料煮一鍋雞肉稀飯。雞肉稀飯是哈尼人待客餐桌上的必備佳餚。吃稀飯時有許多規矩。入席後,主人把雞頭、雞肝敬給客人,雞腿給客人中的小孩。表明主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客人告辭時,主人會包一些茶葉、草煙等給客人。包中必定有幾個熟雞蛋,這是主人對客人的祝福。同時,主人給客人的禮物一定要用芭蕉葉、黑棉線包紮,這象徵主客間深厚的友情。

彝族風俗禁忌

忌戲耍動頭; 眾人面前說臟話;彝族家有病人時忌說死傷之類的話;忌說「殺年豬」,而要說「抓年豬」或「拿年豬」;忌對嬰兒用「胖」、「漂亮」、「重」之類的贊詞;忌夜間吹哨;忌拿靈長動物(熊、狗、猴、貓等)肉進屋,也忌食其肉;不論男女,忌跨火塘;禁婦女跨越男人;忌婚喪嫁娶日宰殺山羊;忌以苦蒿桿做筷子及打人;忌從客位方燒蕎粑;火燒蕎麥粑從炎塘里拿出時,忌馬上翻動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馬、騾、狗、猴、烏鴉、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將飯端給主人;忌把鋤頭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內將鋤或斧子找於肩上;有孕之婦忌給新娘梳頭,也忌給新娘縫嫁裝。

H. 雲南少數民族簡介

雲南少數民族簡介 在雲南這片紅土高原上,生息繁衍著各族人民400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200萬人,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雲南除漢族外,人口在4000人以上的還有25個民族,其中15個民族為雲南省獨有民族,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一、阿昌族阿昌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有33519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等縣。阿昌族為氐羌後裔,唐稱「尋傳」。 阿昌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分隴川、梁河、潞西3種方言,多通漢語和傣語。阿昌族男子喜穿藍或白、黑素色上衣,黑色褲子。已婚女子穿裙子和窄袖對襟上衣,用藍、黑布包頭,上衣釘四組銀扣,胸腰垂多股銀鏈,鏈系小銀盒,盛檳榔等物,手鐲、耳環均銀制;未婚女子則穿長褲,以長辮盤於頭頂,喜佩戴各種銀飾。住房以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居多,樓上住人,樓下為畜圈。 歷史上,婚姻一般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一般同姓不婚,有「串姑娘」的情愛方式。此外,「對歌」是較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婦女有嚼煙、嚼蘆子的習慣,男女均有嚼檳榔的習慣,俗以齒黑為美。阿昌族普遍信仰鬼靈,崇拜祖先。阿昌族人死行土葬。歌舞方面,阿昌族有耍燈、跳象腳鼓舞、猴舞、蹬窩樂、耍白象等多種形式。阿昌族以農業為主,盛產水稻,梁河水稻品種有「水稻之王」的美稱。阿昌族工匠生產的「戶撒刀」行銷省內、青藏等地以及緬甸等國。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出窪」、「白柴」、「水節」。每年農歷正月初四的「窩樂節」是傳統民族節日。另外還有「關門節」、「開門節」等民族節日。 二、白族白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白族有1505644人,主要聚居區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伙」,意為白人。他稱很復雜,有「民家」、「那馬」、「勒墨」、「勒布」等60多種。白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一說為彝語支,一說應單獨為白語支。白族 住房壩區多為院落式土木或石木結構的瓦房,主要有「一坊一廊」、「兩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婚姻自由,實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喪葬在唐代以前行土葬,宋代至明代因受佛教影響行火葬,明末以後又改行土葬。主要信仰佛教和本民族特有的本主神,也有人信道教和原始宗教。白族男子一般穿白對襟衣,白色或藍色長褲,外罩黑領褂,纏白色、黑色或藍色包頭,腳穿黑布剪口鞋。婦女身著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藍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白色或藍色寬褲,上衣右衽結紐處掛「三須」或「九須」銀飾,腰系綉花飄帶短圍裙,足穿綉花「白節鞋」或「鳳頭鞋」,手上多戴紐絲銀鐲或玉鐲、戒指,耳掛金銀制或玉制耳環。未婚婦女編獨辮,連同白纓穗的花頭巾或彩色毛巾,用紅頭繩盤於頭頂。白族待客熱情周到,請客通常招待「八大碗」。敬「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種重要禮儀,常用於接待尊貴的賓客。傳統大小節日有「三月街」、「繞山林」、「火把節」、「石寶山歌會」等70餘個。三、布朗族布朗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根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布朗族有90388人,主要聚居地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布朗、打洛等山區。布朗族先民在先秦時為百濮的一支,漢晉時稱「濮」,唐時稱「撲子蠻」,先後受南詔、大理國統治。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分為布、阿爾低兩種方言。布朗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漢文。住房為干欄式房頂雙斜竹樓,以草排覆蓋。男子著黑對襟長袖衫,寬短褲,白包頭,黑巾,有紋身習俗。婦女著兩衽黑色窄袖緊身衣,雙襟於胸前交合,左腋下雙帶打結,下著黑筒裙,白布纏腿,頭包青布,喜帶銀飾,配以諸色綵線。男女都有抽煙和嚼煙的習慣。西雙版納的布朗族談戀愛有一種獨特方式,叫「贈白花」。布朗山茶葉是製作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原料。布朗人有的信鬼神,崇拜祖先,有的崇信小乘佛教。喪葬方面,公共墓地按年齡排墓坑,80歲以上者行火葬。由於長期與傣族雜居,布朗族喜好傣族的「贊哈」,歌舞時多以象腳鼓、小三弦等樂器伴奏。布朗族的「刀舞」,動作舒展大方,剛柔相濟,舞姿矯健。「圈圈舞」是青年男女情感交流最佳方式。每逢佳節盛行「跳歌」,往往通宵達旦。布朗族民間曲調分為四種:索調,一人自彈自唱,多用來歌唱愛情和美好幸福的生活等;宰調,在勞動中獨唱或合唱;甩調,節慶日用的曲調;甚調,跳舞時伴唱的曲調。 四、布依族布依族人口有220萬餘人,主要聚居在貴州,雲南、四川有少量分布。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布依族有54695人,主要居住在曲靖地區、文山州、紅河州。布依族的來源,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越人。布依族來源於百越族系中駱越人的一支。布依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1956年創制了用拉丁字母拼寫的布依文。布依族古代的住房多為「干欄式」竹木建築。現在由於竹木材料的減少和受漢族影響之故,多改為石木料平房或「吊腳樓」。 男裝穿對襟衣,大褲腳長褲,青帕、白帕或花格帕包頭。女裝穿右衽短衣,細長袖內衣,長褲,腰系綉花圍裙或穿細裙長裙。在擇偶習俗上,有 「朗紹」、「朗冒」(意為「趕表」、「玩表」)。婚姻為一夫一妻、寡婦可再婚、同宗姓不婚等制式,一般要經過擇偶、訂婚、擇吉日、成婚四個步驟,還有「不落夫家」的習慣。布依族的喪葬,古代盛行二次葬,即停屍於墓,上以傘蓋,二三年屍體腐爛後,再行火葬,骨灰裝缸埋窖。歷史上布依族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近代天主教傳入後,不少改信了天主教。節日以農歷計算,有「春節」(「過年」)、「端午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節。五、藏族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藏族有128432人。雲南藏族聚居區迪慶州,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的南段北端,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地理為三山夾兩江。主要由唐代時期南下的吐蕃軍隊與當地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有衛藏、安多、康三大方言。雲南藏語屬康方言,有自己的文字。雲南的藏族生產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主,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青稞面、酸奶渣和酥油都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藏族的住宅主要是二層或三層的土牆碉樓式建築,家中均設立經堂。女子衣著對襟長袍,加坎肩,下圍七彩「邦典」,以彩色毛線系辮盤於頭頂;男子上衣下褲,外套圓領長楚巴,足著靴子。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家庭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的個體小家庭,也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現象。家庭里男女平等,一般是老大繼承家業。藏族喪葬受喇嘛教影響,有水葬、土葬、火葬和天葬等。明末清初,建起了康區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贊林寺,成為雲南藏族「政教合一」制度的統治中心。德欽「弦子」、中勾「鍋庄」、維西塔城「熱巴」各具特色。雲南藏族有自己的節日,如正月十五「祈願大法會」、五月端午「賽馬大會」、七月「旺果節」、冬月二十九「跳神會」等等。 六、傣族傣族是雲南獨有民族之一,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傣族有1142139人,主要聚居區在西雙版納、德宏、耿馬、孟連等地。傣族先民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漢代稱「滇越」、「撣」。魏晉以後,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傣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有西雙版納的傣語和德宏的傣納語兩個方言區。傣文是一種拼音文字,有傣泐文(西傣文)、傣納文(德傣文)、傣綳文、金平傣文和新平傣文5種。二十世紀50年代以前,西雙版納地區傣族一直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封建領主制經濟形態。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又稱南傳上座部佛教),同時還信仰原始宗教。男孩到七八歲要過佛寺生活,識字念經,然後還俗回家,成為受尊重的人。傣族無論男女,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圖案形象逼真,每種圖案都有其意義,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表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毫瓦薩」和「奧瓦薩」是兩個重要的宗教節日,俗譯為「開門節」和「關門節」,分別在傣歷的九月十五日和十二月十五日舉行。還有最隆重的「潑水節」,它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為互灑清水可以消災彌難,互相祝福。 七、德昂族德昂族是雲南獨有的民族之一,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德昂族有17804人,主要居住於雲南西南部,分布於德宏、保山、思茅、臨滄地區。德昂族源於古代的「濮人」,公元前2世紀就居住在怒江兩岸的廣大地區,屬於雲南的土著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德昂族內部形成了不同的支系,有「紅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3種。德昂語分佈雷、若馬、納盎三種方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部分人會講漢語、傣語和景頗語,通用傣文和漢文。德昂族古歌《達古達楞格來標》敘述了德昂族起源。德昂族盛行「毫味尼別」(「串姑娘」)制度,喜好的樂器一般是象腳鼓、鋩、鈸、磬、葫蘆笙、蕭、小三弦、口弦等,多在唱歌和「串姑娘」時使用。德昂族有在重大節日中跳舞的風俗,較有代表性的是象腳鼓舞,由敲著象腳鼓、打著鋩、鈸的男子帶頭,其餘的男女跟在後面繞圈而跳,也有男女分成兩圈,男子在外、女子在內,由一個戴著直徑3市尺草帽的男子,帶頭擊象腳鼓,其他男子則提起大褲腳,露出腿上的花紋,兜圈而舞。德昂族有紋身習俗,一般在手背、大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鳥、花草等動植物圖案或傣文經咒。德昂族有自己的宗教節日,其中「進窪」、「出窪」、「做擺」和「燒白柴」較為隆重。 八、獨龍族獨龍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獨龍族有5884人,主要分布在獨龍江鄉和貢山縣境內怒江西岸的小查臘村。獨龍族源於貢山北部的怒江地區和西藏察瓦龍地區,其遷徙路線也大致從上述地區到獨龍江。獨龍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言發展緩慢,保留早期面貌較多。歷史上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生產生活都靠刻木結繩記事。解放後,創制了適合群眾使用的新獨龍文字。獨龍族的婦女精於織麻,能在簡易的織機上織出有彩虹般色彩條紋獨龍麻布毯;男子擅長竹蔑編制,製作生產、漁獵、生活用具。在獨龍族的文化特徵中,文面曾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存在至上世紀60年代末,只限於女性。獨龍人認為人死後其亡魂會變成一種色彩艷麗的蝴蝶,故文面時把整個臉龐文刺成似張開翅膀的蝴蝶。獨龍族傳統文化的另一個層面是其信仰上的萬物有靈觀念,認為世間一切事與物都有靈魂。此外獨龍江下游的獨龍族還信仰基督教。獨龍族一年只有一個節日,獨龍語稱「卡雀瓦」,意為年節。節日的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各個家族自己擇定,一般都在農歷的冬臘月,歡度二天或四五天不等。一年一度的「剽牛祭天」活動,既是對天的頂禮膜拜,又是獨龍族群眾辛勞一年後的族聚活動,具有濃厚的本民族文化色彩。獨龍人過去用這種「剽牛祭天」的形式,祈禱上天保佑。如今,「剽牛」作為一種民族節日的傳統儀式保留下來。九、哈尼族哈尼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哈尼族有1424990人,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紅河、思茅、玉溪和西雙版納等地州市。哈尼族淵源於古代的羌人族群,在千百年的歷史歲月里,經過漫長的遷徙歷程,最後定居於滇南的群山峻嶺之中。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內部分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種方言,各方言中又包含若干個土語。哈尼族在歷史上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新中國成立後創制了拼音文字。哈尼族創建村落時,村址的選擇必須具備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緩肥沃的山樑等墾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條件。從根本上講,遷徙歷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賴以萌芽、生長和構建的兩大基礎。哈尼族服飾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有100多種不同的款式,適應於梯田農耕勞動。哈尼族以黑色為美、為莊重、為聖潔,將黑色視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護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飾的主色調。哈尼族有一整套系統的生態倫理思想,對解決目前全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哈尼族的節日大致包括三種類型,代表性的節日有「扎勒特」(「十月年」)、「昂瑪突」(「祭寨神」)、「苦扎扎」(「六月節」)等等。節日慶典活動既是一年四季不同歷月更替的轉折點,又是不同季節梯田稻作耕作程序交替過渡的標志。十、回族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回族有643238人。雲南是繼寧夏、甘肅、河南、青海、新疆等省區之後,回族人口較多的省份之一。全省各縣(市、區)幾乎都有回族居住。漢語為回族群眾的日常用語,在回族用語中,仍保留著一些阿拉伯語或波斯語詞彙,如「穆斯林」、「朵思梯」、「色倆目」等等,並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詞彙,如「歸真」(「逝世」)、「知感」(「感恩」)等。宗教活動中則使用阿拉伯語、文。阿拉伯、波斯等地的信仰伊斯蘭教的商人進入雲南最早始於唐代。大批回回人遷入雲南是在元代。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回族除嚴格遵守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遵奉《古蘭經》、聖訓,履行五大功課外,還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不吃動物的血液和自死動物以及兇猛禽獸的肉,尤其禁食豬肉。回族的男性普遍戴白色的無檐小圓帽,俗稱「小白帽」,它是回族男性的裝飾和標志;回族婦女一般都戴披肩蓋頭。在回族的三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里,人人穿上潔凈的衣服,家家炸好香甜的「油香」、「饊子」,男人們洗凈全身,到清真寺集體禮拜。大家互道:「色倆目」,祝生活幸福、闔家安康、節日愉快。十一、基諾族基諾族是雲南的獨有民族之一,是上世紀70年代末才被確認的古老民族。據2000年雲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基諾族有20685人,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部的基諾山和景洪、勐海等地。「基諾」屬本民族自稱謂,「基」為舅舅之意,「諾」為後邊、後面、後代,「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表示尊敬舅舅的意思。在漢文獻中記載為「攸樂」或「攸樂人」。基諾人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但無本民族的文字。基諾山的基諾族由烏熱、阿哈和阿西三個胞族組成。歷史上基諾族從事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種」,將村社佔有的耕地劃為13片,每年耕種一片,13年為一個輪歇。主要種植旱谷,其次也種植棉花、花生、芝麻、瓜果等經濟作物。基諾山是「普洱茶」的故鄉。各村寨歷史上實行「左米尤卡」(即長老管理村寨)制度,村寨長老由各村寨中最古老氏族的男性年長者擔任(傳說最初擔任村寨長老的是女性年長者)。村寨長老的組成因各村大小或其他原因分別是「七老制」、「五老制」、「三老制」和「一老制」。基諾族一般居住在平緩的小山之巔,以「干欄式」的竹樓為其住所。有的以一個父系家庭全部成員住在一起,也有同一父系氏族數代人居住在一起。基諾人有悠久的種茶史,善射獵、圍獵。他們喜愛兩耳穿孔,孔內塞有木塞或小管,並以耳孔大為美。 字數不夠,其他的上 http://www.volunteer.ynu.e.cn/read.asp?id=12到這里看看

I. 雲南少數民族有那些

雲南沒有的四個民族是:裕固族、東鄉族、珞巴族、赫哲族。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據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數據,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個,除漢族外,少數民族有25個,各民族分布呈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其中雲南的世居民族有15個: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全省總人口約4192萬人(1999年),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在2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萬;人口最少的是獨龍族,僅5500人。
雲南民族眾多,其形成原因也很多,主要是因為:雲南地處高原,崇山峻嶺,交通阻隔,各地居民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之中,久而久之,逐漸發展為不同的民族;中原和北方統治民族進入雲南,也帶來了一些少數民族人口;一些少數民族人口在元明清時期因避難、逃荒或其他緣故,先後從內地遷入雲南。由於上述一些主要原因,使得雲南成為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
雲南25個少數民族分布比較復雜,但突出的特點有兩個:一是交錯分布、大雜居、個居。全省沒有一個單一的民族縣(市),也沒有個民族只住一個縣(市),總的說來,在邊疆地區分布居多;二是立體分布,與雲南立體地形、立體氣候相聯系,總的看來,傣、壯兩族主要居住在河谷地區,回、滿、白、納西、布依、水等民族主要聚居在壩區,哈尼、拉枯、佤、景頗、基諾等民族居住在半山區,苗、僳、怒、獨龍、藏、普米等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
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和樣。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各具特色。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語種和文字。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僳僳僳族的刀桿節等。
雲南是全國宗教類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原始宗教在雲南均有,堪稱中國的「宗教王國」。

J. 雲南少數民族分布圖

雲南各民族的立體分布非常明顯:其中有10個民族住在河谷平壩:回族、白族、納西族、蒙古族、壯族、滿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和水族,共計450萬人口;住在低山地區的有彝族、哈尼族、瑤族、拉祜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和基諾族,共有500萬人口;住在高寒山區的有苗族、傈僳族、藏族、普米族、怒族和獨龍族,人口共計400萬。

彝族:人口總數479萬;主要聚居地遍布雲南各州市;所屬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白族:人口總數181萬;主要聚居地大理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爭議)

哈尼族:人口總數149萬;主要聚居地紅河州和普洱市;所屬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傣族:人口總數119萬;主要聚居地德宏州和西雙版納州;所屬語系侗台語族(漢藏語系)

壯族:人口總數118萬;主要聚居地文山州;所屬語系侗台語族

苗族:人口總數107萬;主要聚居地文山州、紅河州和昭通市;所屬語系苗瑤語族(漢藏語系,有爭議)

回族:人口總數72萬;主要聚居地分布全省;所屬語系通用漢語

傈僳族:人口總數64萬;主要聚居地怒江州、麗江市和迪慶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拉祜族:人口總數46萬;主要聚居地普洱市和臨滄市;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佤族:人口總數41萬;主要聚居地臨滄市和普洱市;所屬語系孟高棉語族(南亞語系)

納西族:人口總數33萬;主要聚居地麗江市和迪慶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瑤族:人口總數21萬;主要聚居地紅河州和文山州;所屬語系苗瑤語族

藏族:人口總數16萬;主要聚居地迪慶州和麗江市;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景頗族:人口總數14萬;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布朗族:人口總數10萬;主要聚居地西雙版納州;所屬語系孟高棉語族

布依族:人口總數8.7萬;主要聚居地曲靖市東部;所屬語系侗台語族

阿昌族:人口總數5.3萬;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普米族:人口總數4.6萬;主要聚居地麗江市和怒江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蒙古族:人口總數3.4萬;主要聚居地玉溪市通海縣;所屬語系蒙古語族(阿爾泰語系)

怒族:人口總數3.0萬;主要聚居地怒江州;所屬語系侗台語族

基諾族:人口總數2.7萬;主要聚居地西雙版納州;所屬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德昂族:人口總數2.1萬;主要聚居地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鄉和臨滄市鎮康縣軍弄鄉;所屬語系孟高棉語族

水族:人口總數1.9萬;主要聚居地曲靖市東部;所屬語系侗台語族

滿族:人口總數1.3萬;主要聚居地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等地有少量分布;所屬語系通用漢語

獨龍族,7426,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流域;所屬語系藏緬語族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