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附近旅遊景點大全
1. 揚州值得一去的景點有哪些
揚州值得一去的景點有揚州瘦西湖風景區、漢陵苑、茱萸灣風景區、揚州京華城休閑旅遊區。
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於1979年發掘於高郵市高郵湖西新區神居山的一號西漢墓葬,其木梓面積比湖南馬王堆漢墓大18倍,代表古代最高禮儀的葬禮「黃腸題湊」,並出土金縷玉衣殘片。初步考證墓主人系西漢廣陵王劉胥夫婦同塋異穴合葬墓。
漢陵苑是瘦西湖蜀岡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旅遊景點之一,更是名勝區內的一顆流光溢彩的明珠。苑內地形起伏,建築古樸雄渾,林木蔥郁、綠草成蔭,是一座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反映揚州漢文化的展示中心。為國家AAAA級景區。
茱萸灣風景區位於揚州東首灣頭鎮,面積約50公頃,北接邵伯湖,西瀕京杭大運河,東連仙女鎮。
《重修揚州府志》載:「漢吳王劉濞開此通海陵倉(是以此為起點開挖邗溝通往泰州)」,因此地北有茱萸村,並遍植茱萸樹,故以茱萸立名,且此處又有彎道,故「茱萸灣」始得名。
2. 現在一日游,臨清周邊有什麼景點
臨清的名勝古跡如下:
1.清真寺
清真寺座落在衛運河東岸。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為全國十大清真寺之一。建築群體總面積1.6萬平方米。坐西向東,由正門班可樓、大殿望月樓、南北講堂、藏經閣、沐浴房、後門組成,建築排列對稱和諧,美麗壯觀。前門牌樓二層三開間,歇山重檐中高旁低,造型莊重靈秀。前後門兩方匾額,「誠意正心」、「彝倫攸敘」,椽木斗拱,格靈門窗。今經修葺,煥然一新,配以新置三洞新門,白石甬道,玉石雕欄,古柏森森,環境優雅別致,賞心悅目。大殿堂正殿三間,抱廈為前,殿前丹墀一方,開闊潔凈,四周圍以玉石欄桿。殿前廡殿頂,迭梁四梁八柱,空間廣闊,透雕精細玲瓏別致,具典型明代建築風格。後殿有三券頂門相通,牆面繪制花鳥圖案式壁畫,藻井亦為阿拉伯文字相結合式圖案,彩繪工整艷麗,變化有致得體。
2.古跡鰲頭磯
鰲頭磯位於今臨清市中區汶河分汊處。明初,臨清治所由舊縣村遷至今市中區考棚街,周圍方圓數里稱為「中州」。《臨清縣志》載,在鰲背橋西南數十步中州東起處,砌以石,如鰲頭突出,築觀音閣於其上,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後,明知州馬綸題曰「鰲頭磯」。鰲頭磯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尚存古建築一組,周圍樓閣環合。北殿3間,稱「甘堂祠」(俗稱「李公祠」);南樓3間,名「登瀛樓」(俗稱「望河樓」);西殿3間,曰「呂祖堂」;東樓3間,謂「觀音閣」。閣建於樓上,呈方形,正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瓏別致。磯底部方台原以磚砌就,台中間東西向有門洞,洞楣上書「獨占」二字。台上閣樓歇山重檐,前出抱廈,後落一壘,主體用3、5、7梁架構成,上覆筒瓦,脊上有陶制獸形裝飾,飛檐四排。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布局得體,玲瓏纖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區典型的木結構建築群。明清兩代,運河漕運鼎盛之時,文人騷客常登臨樓閣眺望運河,見船來舟往、帆檣如林,即寄情抒懷、賦詩唱和。明代大學士李東陽曾賦七絕:「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千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繪聲繪色地勾勒出當年繁盛的運河風光。1978年,依原貌修葺一新。1984年又做進一步彩繪修繕,並將市博物館設置 於此。著名書畫家李苦禪、蔣維菘、高啟雲、黑伯龍等為其題匾作畫,使古老的鰲頭磯又添異彩。1992年,鰲頭磯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舍利寶塔
舍利寶塔座落在城北郊三里許衛運河套內,重修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寶塔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塔高60餘米,塔座用條石砌基,平面呈八角形,塔身9層,周長39米,南面壁門,門楣上鐫刻舍利寶塔,為明萬曆進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題。密檐寬1.55米,陶質斗拱,每層檐下置「阿彌陀佛」,陶磚雕,轉角下蓮花承托,裝飾精細,排列勻稱。二層以上每層八面設門,四通四假,布局巧妙,工整嚴謹。塔內每層均有石刻記載建塔宗旨,籌資等事。其第6層為各層建築精緻之最,內有匾額一方,上書「秀聚中天」。東西兩窗橫眉上書「東興岱嶽」,「西引太行」。塔內有通天塔心木柱轉角形梯道,可旋轉迂迴登臨塔頂。塔身上下收分很少,通體基本垂直。塔頂呈盔形,巍峨壯觀。登臨頂層極目遠眺,孤帆遠影,運河如帶,頓覺心曠神怡。自明朝以來許多文人墨客賦詩詠懷,「孤塔臨河岸,崢嶸插碧天,帆影望中沒,鍾聲幕後圓」等不少佳句至今被人們所吟誦。舍利寶塔被收入國家文物總局編纂的《中國名勝辭典》。
3. 香港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香港迪士尼樂園
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部的尖沙咀海濱花園,沿維多利亞港,成為表揚香港電影界的傑出人士的特色景點。 星光大道地面裝嵌了73名電影名人的牌匾,當中30多塊包括從香港德高望重的老牌電影人狄龍、楚原、謝賢,到當代國際港片大師吳宇森、徐克、洪金寶、馮寶寶,和楊紫瓊、劉德華、成龍等,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手印。 此外,你亦可發現一些穿上滾軸溜冰鞋的星光大使在大道上穿梭來往,為遊人提供迅速的協助及服務。
5、前九廣鐵路鍾樓
前九廣鐵路鍾樓坐落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廣場,建於1915年,高達44公尺,由紅磚和花崗岩砌成,四面都有時鍾,有著濃重的蒸汽火車時代風格。鍾樓前種植著數排椰子樹,與充滿歐風的鍾樓互相映襯,一派南國風情。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始建於1913年,由於部份自英國訂購的器材及裝置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系,未能依時運抵香港,尖沙咀火車總站的內部工程一度被迫擱置。直至1916年3月28日,尖沙咀火車總站才正式啟用。
6、尖沙咀海濱花園
尖沙咀海濱花園(英語:Tsim Sha Tsui Promenade,俗稱尖沙咀海濱長廊)是香港的一個海濱公園,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海旁,可看到維多利亞港海景。尖沙咀海濱花園(英語:Tsim Sha Tsui Promenade,俗稱尖沙咀海濱長廊)是香港的一個海濱公園,位於九龍尖沙咀東海旁,可看到維多利亞港海景。尖沙咀海濱花園分兩階段開放,首階段是沿梳士巴利道的公園東部,於1982年開放。西部則於1989年與香港文化中心同步開放。
7、金紫荊廣場
金紫荊廣場(Golden Bauhinia Square)位於香港會展中心的新冀海旁的博覽海濱花園內。「永遠盛開的紫荊花」雕塑-金紫荊雕像矗立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海旁的博覽海濱花園內。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會展中心旁,是為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而設立。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人工島上,三面被維港包圍,在維港的中心位置,與對岸的尖沙咀對峙,是觀景的好地方。金紫荊廣場三面被維港包圍,在維港的中心位置,與對岸的尖沙咀對峙,是觀景的好地方。
8、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位於香港灣仔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區海邊最新建築群中的代表者之一。除了作大型會議及展覽用途之外,這里還有兩間五星級酒店、辦公大樓和豪華公寓各一幢。而它的新翼則由填海擴建而成,內附大禮堂及大展廳數個,分布於三層建築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覽館之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大典亦在該處舉行,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而它獨特的飛鳥展翅式形態,也給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增添了不少色彩。
9、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 Hong Kong),簡稱「香港蠟像館」,位於香港太平山頂凌霄閣,是專門展覽名人蠟像的博物館。杜莎夫人蠟像館總館位於英國倫敦,香港分館於2000年開幕,展出約100尊國際、中國及香港名人的蠟像。包括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籃球明星姚明、足球明星碧咸(大衛·貝克漢姆)、香港奧運金牌得主李麗珊、著名藝人古巨基 、陳慧琳、周傑倫、劉德華、張柏芝等,以及已故巨星鄧麗君、張國榮、梅艷芳等。
10、蘭桂坊
蘭桂坊,位於香港中環區的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是由德己立街、威靈頓街、雲咸街、安里、仁壽里及榮華里構成的一個聚集大小酒吧與餐館的中高檔消費區,深受年輕一代、外籍人士及遊客的歡迎,是香港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蘭桂坊酒吧街緣起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港府在中西區開始進行市區重建。當時一位義大利籍商人在這里開設了一間義大利服裝店及餐廳。部份在中環上班的「優皮士」,下班後想找一個地方談天,這家餐廳便成為他們歡樂時光的聚腳處。其後,蘭桂坊漸漸成為一處有品位的消閑之地,酒吧、食肆及娛樂場所越開越多。
11、嗇色園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是廣州宗教聖地之一。黃大仙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祠的中國傳統特色。其中以牌坊建築最具特色,充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
12、香港迪欣湖活動中心
迪欣湖活動中心當中的人工湖稱為迪欣湖,位於香港大嶼山的竹篙灣,鄰近香港迪士尼樂園。於2005年8月16日對外開放。中心由香港政府的土木工程拓展署斥資4億元興建,然後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公司管理。迪欣湖活動中心建於竹篙灣發展區北部,佔地約30公頃,園內有一個面積達12公頃的人造蓄水池、緩跑徑、兒童游樂場、服務中心和植物林。中心四周還遍植超過4800棵樹和43萬叢灌木。迪欣湖活動中心的名稱源自它的地理位置,介乎迪士尼樂園和陰澳(欣澳)之間,能容納五千多人。
13、幻彩詠香江
幻彩詠香江是香港著名的鐳射燈光音樂匯演,由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合共44座大廈摩天大樓及地標合作舉行,透過互動燈光及音樂效果,展示維港充滿動感和多姿多彩的一面。「幻彩詠香江」是香港旅遊發展局於2004年起的一個宣傳香港的旅遊項目,歷來耗資四千四百萬港元,曾經吸引了超過400萬名旅客及市民欣賞。2005年11月21日,正式獲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除了因天氣惡劣而需要暫停外,幻彩詠香江活動每日晚上八時整舉行,約歷時13分鍾40秒,匯演內容包括音樂、燈光和鐳射等。
14、香港東涌羅漢寺
羅漢寺,該寺位於香港大嶼山島東涌附近石門甲村,建於1971年。右殿為明心堂,左側為客房,樓下功德堂,樓上藏經樓,後還有地藏王殿、五觀堂和香積廚。側面是羅漢洞,供奉十八羅漢。寺內還有天然山泉一口,味道甘美。羅漢寺山門面對東涌港口,由紅黃綠三種顏色所組成。山門額書「羅漢寺」,是當時住持覺光法師親筆書寫。而被譽為聯聖的張劍芬老居士就為羅漢寺題了一副對聯:「山挹遙青佛國恍如靈鷲影;門臨清凈天風微度海潮音。」
15、香港元朗公園
元朗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中位置最西北的一區,位在新界的西北邊,三面環山,地勢平坦,元朗是一片平原,原來這里是連綿的農田。在多山的香港,只有這一塊平整而廣闊的平原。元朗充滿大自然氣息,以天水圍和元朗市中心最多住宅樓宇,其餘地區則有很多圍村和平房。錦綉花園和加州花園就是以平房組成的兩個大型私人屋村,面積有如一個小市鎮。由於元朗大自然區域很多,故四周都可以看到青山綠樹。大自然環境中,以米埔保護區和流浮山最為人熟悉。至於人口較稠密的市中心和天水圍,也分別設有寬闊的元朗市鎮公園和天水圍公園。
4. 聊城有哪些特產和旅遊景點呢
先告訴你,市區的景點,老城區的 光岳樓,必須要去的。建於明朝洪武7年(1374年),整個主樓體,沒有一根鐵釘。純木質的。里邊供奉有魯班,就因為魯班是木匠鼻祖,而主樓梯,又是純木質。 還有個 宋代鐵塔,很古老了。有個傳說,貌似好像說是太上老君指導建造的。 然後是山陝會館,是清代聊城商業繁榮的縮影和見證。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陝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集資興建的,從開始到建成共歷時66年,耗銀9.2萬多兩。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佔地面積3311平方米。整個建築包括山門、過樓、戲樓、夾樓、鍾鼓二樓、南北看樓、關帝大殿、春秋閣等部分,共有亭台樓閣160多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全國現存的會館中,聊城山陝會館的建築面積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絕倫的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卻是國內罕見。 上邊是市區的三大中國重點保護文物! 還有清代,四大私人藏書館的海源閣,另外長江以北聊城的 布局是獨一無二的。尤其老城區,被湖水包圍,現在聊城發展很不錯了,可以去東昌湖邊到處走走,東昌湖大約有4.5平方公里大,比大明湖大5倍,而且東昌湖,和古運河,相連。形成河湖相連,可以去水城明珠劇場。在東昌湖西南側。另外,還有東阿的曹植墓,陽谷的景陽岡,獅子樓等。臨清古運河 河畔好像也有個國家級的 嘍,具體什麼名字忘了。 特產:烏棗 1. 陽谷、茌平等縣的傳統土特產,亦稱熏棗、焦棗。系選用熟鮮紅棗,經水煮、窯熏、陰涼等工藝精製而成。僅窯熏1道工序,就要反復3次,歷時6天,經「三次窯子六遍水」方可。烏棗製成後,色澤烏紫明亮,花紋細密,帶有特殊的香甜味。舊縣志記載:「邑為產棗之區。用鮮棗加火熏制,手術特精,遠銷南省,歲以數萬袋計,獲利甚巨。」產品不僅供應當地,而且暢銷港澳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 雕刻葫蘆 雕刻葫蘆: 也稱蚰子葫蘆。獨特的傳統工藝品,興盛於清末民初。當時,聊城蓄養蚰子的風氣甚盛,蚰子葫蘆的銷量很大。種植、製作、銷售葫蘆的村莊大都集中在聊城城關、閆寺鎮、梁水鎮3地。雕刻的葫蘆圖案精美,刀法流暢,雖價格昂貴,卻供不應求。1978年以來,藝人們在繼承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把葫蘆切割組合成各種造型,改平刻為透刻,使圖案立體化,創造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新產品,使之成為饋贈佳品。 聊城毛筆 聊城毛筆: 聊城毛筆製作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明代中葉境內有制筆工人1000餘。清代第一個狀元傅以漸進京會試,即選用聊城上等毛筆。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筆撰文賦詩,並為光岳樓題寫「神光鍾暎」匾額,足見聊城毛筆在當時已享有盛名。聊城所產毛筆有200餘種,大小不一。按規格區分有毫長最大的「抓筆」,可寫3尺大字;也有可寫豆粒狀小字的蠅頭小楷筆。按製作原料不同可分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筆,除少數純羊毫楷筆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國時期「韋誕法」製作,經過72道工序,方為成品。其特點是外型美觀、剛柔相濟、吸墨性強、經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筆所特有的「尖、齊、圓、健」4德,是書畫之佳品。1955年曾被評為全省同類產品第一名。不僅暢銷國內,而且曾5次經青島、上海、廣州等口岸銷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書法家舒同、楊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筆寫了不少佳作。 5. 老豆腐 高唐名吃,又稱豆腐腦。製作精細,配料獨特,別具風味。其特點是:豆腐潔白明亮、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食之香氣撲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照曬的儲存水(凈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鍾即成豆腐,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食用。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還有 老王寨的驢肉,武大郎燒餅,托板豆腐,八批果子,聊城呱嗒(尤以沙鎮呱嗒最好)東阿阿膠、冠縣鴨梨、臨清獅貓、高唐栝蔞等等。
5. 聊城的旅遊景點
聊城十大旅遊景點
2006-07-24 14:48:13
·聊城是黃河文化和運河文化共同孕育的一座歷史名城,擁有文物古跡400多處,著名的有光岳樓、山陝會館、鐵塔、東昌湖、曹植墓、臨清清真寺、臨清舍利塔、臨清鈔關以及陽谷獅子樓等。這些古跡不僅顯示著聊城厚重的文化底蘊,同時也成為現代旅遊的亮點。
聊城十大旅遊景點
撰文/周江濤
1、光岳樓
光岳樓位於聊城市古城中心,外面為四重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整座樓由墩台和主樓兩部分組成。墩台為磚石砌成的正四稜台,高9米,墩台四面各闢半圓拱門,門內為寬闊的樓洞,可通行車馬。各門上分別有石刻匾額一方:東曰「太平」,西曰「興禮」,南曰「文明」,北曰「武定」。四層主樓築於墩台上,高24米。光岳樓通高和底邊長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是陽數之極,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光岳樓自建造以來,雖歷經600多年風風雨雨,但主體結構從未更動,今天仍高高矗立在魯西平原上。它是中國最雄偉最高大的古建築之一。
光岳樓雄偉的氣勢和巍峨壯麗的風采,古往今來吸引了許多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登樓抒懷。清朝乾隆皇帝11次東巡、南巡,9次過聊城,6次登光岳樓。據《南巡盛典》記載,光岳樓為乾隆皇帝南巡36行宮之一。樓上懸掛的「神光鍾瑛」匾額系清朝康熙皇帝所題,意為東岳之神與光岳樓之神光交相輝映。
2、山陝會館
山陝會館位於聊城市古運河西岸,座西朝東,是由山西、陝西商人合建的一處廟宇與會館相結合的建築群。
山陝會館始建於清乾隆八年(公元1744年),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總面積3311平方米。現有山門、過樓、戲樓、左右夾樓、鍾鼓二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正殿、關帝廟、財神殿、火神殿、春秋樓、望樓、游廊等亭台樓閣160多間。氣勢宏偉,風格獨特。
山陝會館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瑰寶,特別是戲台精工細作的復台結構,更是比較少見。它不僅可以與北京頤和園中的「德和園」大戲台相媲美,而且比故宮內廷的「漱芳齋」還要精緻。1988年山陝會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鐵塔
聊城市東昌府區流傳著一首家喻戶曉的民謠:「東昌府,有三寶,鐵塔、古樓、玉皇皋。」被人們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鐵塔,位於聊城古運河西岸的原護國隆興寺內,始建於北宋時期,是聊城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聊城鐵塔原為護國隆興寺寺塔,是中國為數極少的仿木樓閣式鐵鑄佛塔。鐵塔為八角形樓閣式佛塔,共有12層,通高15.8米,由塔身、塔座兩部分組成。
聊城鐵塔曾出土有石棺、銀函、文殊菩薩、觀世音坐像、銅佛、凈水瓶和「碎支佛舍利」等珍貴文物,現為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東昌湖風景區
位於聊城市區內,總面積20.6平方公里。馳名中外的京杭大運河穿風景區而過。東昌湖風景名勝區以聊城古城為中心,以水面遼闊、風景秀麗、環繞於古城四周的東昌湖為依託,集中體現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營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的獨特風貌,是山東西部和冀、魯、豫接壤地區最為著名的風景游覽區。
東昌湖現有水域近5平方公里,為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湖中心是已有千年歷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風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央的光岳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古城區幹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古城區民居,至今保留著白牆、灰瓦、城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古老的京杭運河兩岸,街巷布列,各種店鋪民居隨坡就勢,依河而建。條石鋪砌的大小碼頭,株株蒼勁的古槐,以及宋代隆興寺鐵塔、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仍會使人們體味到昔日運河漕運鼎盛時期古聊城的繁榮和輝煌。
5、曹植墓
始建於公元233年,坐落在聊城市東阿縣魚山西麓,依山營穴,封土為冢,佔地80公頃,東南兩側有黃河和小清河縈繞,合為襟帶,隔河群山連綿,攢峰聳翠,彷彿一道天然屏風;北面金堤綿亘,似黃龍靜卧,沃野萬頃。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華高曠,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臨清清真寺
建於明初(公元1380年),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臨清回族群眾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清真」表示宗教的「清高真切」,經學家用「清凈無染」,「真乃獨一」等語,稱頌所崇奉的真主,將崇奉真主之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元代,大運河開通,漕運興起,臨清迅速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大都會,占籍臨清的伊斯蘭教徒在臨清建了十幾處清真寺。城區內現存有北寺、東寺、女寺三座清真寺,其中北寺規模最大,保存也較完整,已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有資料稱其為「江北五大寺」之一。其建築形式為中國古典宮殿式。正殿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規格的廡殿式,坐西朝東,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望月樓殿、堂毗連,後門兩側有角亭、經堂、沐浴房,共有86間,8000多平方米。寺中多懸掛匾額和楹聯,承襲了漢文化傳統,建築整體風格是阿拉伯建築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完美結合。寺院內古柏參天,肅穆幽雅,宏偉秀麗,為一組完美的建築佳構。
7、臨清舍利塔
位於臨清市城北衛運河東岸,有著380餘年歷史,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臨清州志》記載:「州人大司空柳佐起建舍利塔,九級,九年成。登者不至絕頂可見泰山高聳玲瓏……」。該塔應「靈收八表」的意象,各層均為正八角形,每層八面辟門,四明四暗。塔原通高61米,塔剎毀於清代康熙年間地震,現高為53.44米。塔內設有旋轉青石階梯,可直登頂層眺望四面風光。
8、臨清鰲頭磯
位於臨清市區。其布局嚴謹,玲瓏幽靜,院內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鰲頭磯狀如鰲頭,整組建築中,東樓名「觀音閣」,西殿稱「呂祖堂」,北廡名「甘棠祠」。
9、臨清鈔關
位於市區內運河岸邊,是明清兩代中央政府派駐臨清督理漕運稅收的直屬機構,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舊志載:「漕運商舶皇華冠蓋之所必經,戶部分司榷關在焉。」始建於明宣德四年(1429年),迄今已569年歷史。宣德十年(1435年)升為戶部權稅分司(京師直轄),下設五處分關,直控督理關稅,以御史或郡佐(通判官)充任專職,「弘治初戶部歲出主事一人,景泰以來屢以文武重臣奉敕臨蒞。」萬曆年間徵收稅銀八萬三千餘兩,多於京現崇文門稅關,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佔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經濟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運河漕運停止,鈔關署治遂廢。解放後60年代初期,此處一直為臨清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現鈔關遺址仍存明清關署、儀門、正堂、穿廳、舍房近80間,彌足珍貴,是運河文化的一處重要載體。
10、陽谷獅子樓
坐落在陽谷縣城十字街首,始建於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涉及《水滸傳》、《金瓶梅》兩部古典文學名著。此樓坐西朝東,主樓為全木結構,紅柱灰瓦,雕梁畫棟,飛角翅檐,古樸典雅。
獅子樓的來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宋仁宗年間(公元1023年),陽谷縣人口興旺,買賣繁榮,店鋪林立,在陽谷城西街隅首上,有一中葯鋪。店主叫趙潤春,膝下無兒,只有一女名為秀姑。父女經營葯鋪,童叟無欺買賣昌順。當地惡霸西門慶看上秀姑美色,派人殺害了趙潤生,霸佔了葯鋪和秀姑。成親之夜,秀姑為報殺父之仇,灌醉西門慶,關在屋裡,點火燒屋,然後自殺;可是西門慶未被燒死,而西花園鴛鴦閣卻化為灰燼。為鎮邪壓驚西門慶聽從風水先生建議,蓋起了獅子樓,樓前雕刻了一對紅眼披鬢、呲牙咧嘴的石獅子。後來武松為兄報仇在此斗殺西門慶,遂使獅子樓名揚四海盡人皆知。
6. 聊城都有什麼值得一去的景點
山東聊城,有許多旅遊景點,比如說有陽谷景陽岡 、冠縣馬頰河度假村 、東昌湖
首先這景陽岡,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地方,就是在景陽崗,這個旅遊景點還是值得遊玩的,屬於4A級景區。如果來到景陽岡,可以感受到原著的魅力。景區中的景點,可謂高度還原了原著,首先有三網不過岡的酒店,還有武松廟,以及石碑和虎嘯亭等等。
通常來到聊城的人,一般都會到冠縣馬頰河度假村遊玩一番,感受一下旅遊區的氛圍。其實旅遊區的主要特點就是全面,能提供全方位服務,基本能滿足旅遊者的要求。當然聊城旅遊景點東昌湖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個旅遊區有八個島嶼,是該旅遊區的特色,而湖中島嶼,彷彿人間仙境。站在島嶼上面,看到四面環水,會讓人心情舒暢,而且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同樣也能夠讓你更加了解歷史。這里是徒步觀光和攝影愛好者的聚集地,你也能感受到漂流的魅力。當然在聊城還有許多旅遊景點,比如說聊城姜堤樂園和阿膠博物館,也是不錯的旅遊去處。
7. 山東臨清哪些景點好玩
臨清旅遊區位於魯西北邊陲,是著名的運河名城、山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版大運河從其腹地穿過,更有權馬頰河、衛水左右呼應,地上為海相沉積,地面為黃河沖積平原。這里土地肥沃,氣候四季分明,京九鐵路貫通南北,公路四通八達。臨清自三國曹魏時期開挖白溝運河開始,到隋朝的永濟渠、元代的會通河、明代的京杭大運河,積淀著豐富的運河文化,遺留舍利寶塔,作為一組歷史文化遺產,於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景點還有張自忠將軍下諸多人文景觀,以其輝煌的歷史載入運河史冊。古建築臨清運河鈔關、清真寺、清真東寺、鰲頭磯、紀念館、季羨林先生資料館、宛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