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㈠ 安徽有哪些有名的旅遊景點推薦
安徽省內的旅遊景點非常多,知名度高的也很,其中也有國家5A級風景區,想去安徽省內旅遊,建議首選黃山風景區,黃山風景區屬於國家5A級風景區,其景點比較綜合,景區有森林、有溫泉、有山脈、有瀑布、還有峰林,春、夏、秋、冬都適合去,其實五一游黃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今年的五一長假為五天,去黃山遊玩的時間大約為2到3天為宜,提前一天做好准備工作,遊玩2到3天,第四天返程,第五天好好休息一天,准備開工。
一、黃山風景區
黃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長江、長城、黃河同為中華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的傑出代表,被世人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素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兩次登臨黃山,贊嘆道:“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後人據此概括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得名。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采葯煉丹,得道成仙。唐玄宗篤信道教,遂於天寶六年(公元747年)詔改黟山為黃山,黃山之名於是一直沿用至今。千餘年來,黃山積淀了濃郁的黃帝文化,軒轅峰、煉丹峰、容成峰、浮丘峰、丹井、洗葯溪、曬葯台等景名都與黃帝有關。
牌坊
七、宏村古村落
宏村鎮,古稱弘村。南宋紹興元年,宏村始祖汪彥濟因遭火災之患宏村鎮,舉家從黟縣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崗山一帶建十三間房為宅,是為宏村之始。汪彥濟在村口興建睢陽亭,作為入村標志性建築。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作為程朱理學發祥地的徽州也達到了極盛時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營商者大增,他們積累了大量的資金財富,為光宗耀祖,紛紛在家鄉購田置屋,修橋鋪路。
明仁宗洪熙元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宏村以"東土道制(龍排廟)、南土水制(紅楊、白果)、北土土製(雷阜榛子林)和西土佛制(觀音亭)為水口布局(風水屏障)。營建了樂敘堂、太子廟、正義堂等祠堂、廟宇,宏村逐漸形成了以血緣、地緣關系聚合的同宗同姓的民居集落。
㈡ 安徽省太和縣有哪些著名的景點大神們幫幫忙
主要景點: 太和公園 公園位於人民中路,公園風景秀麗,有亭台樓閣和娛樂設施。太和文廟與公園相鄰,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門前的廣場就是文廟廣場,有高大的牌坊。院內有廟宇設施。 太和溫泉度假村 位於太和縣城北郊,是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吸引著眾我省內外遊客。 細陽廣場 位於太和縣團結路細陽路和長征路交叉口,是新興的休閑運動之處。 櫻桃園 位於鏡湖西路,每至櫻花盛開和櫻桃成熟季節,前來觀光的絡繹不絕。 太和中學 與公園相鄰,花木繁多,狀元湖的湖水清澈,湖邊弱風扶柳,石質桌椅散發出古典色彩,更有穿首游廊漫步其間,感受個中趣味。從狀元橋上可以看到狀元湖游魚嬉戲,很可樂的感覺。狀元亭小坐,疲乏即可消失。更有古跡——著名的山陝會館,也就是現在的花戲樓。太和中學是太和最出名的游覽景點。 太和一中 位於縣中心路--人民路上、太和公園正對面、縣委斜對面。校園布局合理、景色特別,自然與人文並重,師資力量雄厚,硬體齊全、老師實力很強--縣里的兩名特級教師均在一中。同時還是省重點中學。在教學方面突出,長期在省市的各種教學比賽中,在全市遙遙領先。因此,也是太和的著名的人文景點。 萬壽山 原址位於古鎮原牆鎮糧倉附近,是古代官員的墳墓,被挖掘時裡面有大量奇珍異寶。後來,太和三角元政府大興土木,在三角元東堆出了一座「山」,這也有種沽名釣譽的味道。不過站在山頂可欣賞美麗的平原綠野,一望無際。山前有一湖泊,可以在里邊游泳健身。這里適合忙裡偷閑的人們散心踏青。 鏡湖公園 鏡湖公園,建於2009年9月,是太和最大的人工公園,是太和公園的3-4倍。位於健康東路南側,風景怡人,環境優雅,娛樂設施齊全,還有娛樂廣場等。
㈢ 安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旅國家信通來AAAAA級景區自
黃山風景區、九華山風景區、天柱山風景區、績溪龍川、西遞宏村、天堂寨風景區、潁上八里河風景區。
國家AAAA級景區
旅相山信通風景區、滁州琅琊山風景區、金寨紅軍廣場、花亭湖風景區、狼巷迷谷風景區、滁州鳳陽小崗村、阜陽生態園、迪溝風景區、齊雲山風景區、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萬佛湖風景區、萬佛山風景區、巢湖、太平湖、馬鞍山採石磯風景區、天井湖風景區、亳州花戲樓景區、亳州博物館、亳州古井酒文化博物館、八公山風景區、五千年文博園、花山迷窟、太極洞風景區、杏花村風景區、包公園、龍子湖風景區、升金湖、南溪古寨。
㈣ 安徽有哪些旅遊景點
到黃山的時間夜裡了,匆匆忙忙趕來酒店餐廳申請辦理搬入,睡美了第二天才有精力開心玩。
塔川,在宏村到木坑竹海旅遊景點中間,是安徽諸多世外桃源中一個獨具一格風採的山中村落。每一年的塔川秋景,是諸多美術家、攝影師寫作的產業基地。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莊。穿行於塔川里邊,你能發覺無論是村落的整體規劃,還是平面圖及室內空間的解決、工程建築手工雕刻技術性的綜合性應用都集中體現了獨特的地方文化。
時間有點兒焦慮不安,下一次再填補此番種味道的地方的缺憾。
㈤ 安徽有哪些旅遊景點
安徽旅遊景點排名前十有:黃山、九華山、天堂寨、皖西大裂谷、燕子河大峽谷、萬佛湖、白馬尖、徽州古城、宏村景區、光明頂。
1、黃山。古稱徽州,這里文風昌盛,有著「十家之村,不廢誦讀」之說,遍布儒香、書香。這里還有著奇偉俏麗、靈秀多姿的黃山。黃山最佳出遊時間是3-4月,9月-次年1月 黃山一年四季皆時候出遊,但春季和秋季最適合遊玩,這時候黃山的春秋季節氣候宜人,不冷也不熱。
4、皖西大裂谷。皖西大裂谷位於六安市南邊25公里處,原名避王岩,據說因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在此作戰而得名。當地老百姓稱這為「三道閘」,整個景區狀如三節蓮藕,最好玩的便是在峽谷中穿梭攀爬,峽谷兩側峭壁聳立,窄處僅容一人通過,有些地方只是簡單地架著垂直鐵梯,向上攀爬很有挑戰性。
㈥ 太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和公園,位於人民中路,公園風景秀麗,有亭台樓閣和娛樂設施回。
太和文廟,與公園相鄰,答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門前的廣場就是文廟廣場,有高大的牌坊。院內有廟宇設施。
太和溫泉度假村,位於太和縣城北郊,是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吸引著眾我省內外遊客。
櫻桃園,位於鏡湖西路,每至櫻花盛開和櫻桃成熟季節,前來觀光的絡繹不絕。
㈦ 安徽太和縣的介紹
太和概述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位於阜陽、亳州兩市之間,面積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萬。
太和歷史悠久。屬古《禹貢》豫之域。春秋時為鹿上,戰國時為新郪。自秦始為縣,其後縣治幾移,縣名幾易,先後為新陽、細陽、穎陽、萬壽、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縣治移至今地,改"泰"為"太",取《易·乾·象辭》"保合太和,利乃貞"之義。這里人傑地靈,賢才輩出,東漢清沼使范滂,聲播海內,名列八顧,清乾隆年間白蓮教首劉之協,道光年間兩廣總督徐廣縉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勝古跡,遍布境內,倪邱孤堆,七處故城遺址,元代建造的文廟建築群,都記載著太和古老的文明。
"滄桑何處問真情,一日重新訂萬年"。在這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勞、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嶄新的精神風貌,憑著對家鄉最真摯的感情,在新的世紀里,抒寫太和更加絢麗的畫卷。
歷史沿革
沿 革
太和古為豫州之域。春秋屬宋,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與齊楚為鹿上之盟。戰國屬魏,蘇秦說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後歸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陳遷都巨陽。
秦統一後,置新陽縣,屬潁川郡。
漢置細陽、樂昌、新妻宋,並屬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陰侯夏侯嬰細陽千戶。高後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趙王張敖子壽為樂昌侯。宣帝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為樂昌侯。東漢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陳彭子陳遵為細陽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軍功封郭亮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後宋公於新妻。
三國時屬魏,廢宋公國為宋縣,景初二年(238年),隸屬譙郡。
晉廢細陽。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將宋縣改屬汝陰郡。宋、齊屬西汝陰郡。北魏太和間(477~499年),廢宋縣。梁置陳留縣。
隋改陳留為潁陽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潁陽,並入汝陰(今阜陽),境內置百尺鎮(今原牆)。
宋開寶六年(973年)於汝陰縣百尺鎮置萬壽縣,屬潁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各泰和縣,移縣治於沙河北岸(今舊縣鎮)。紹興末陷於金。金亡,復歸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潁州。大德八處(1304年),復置縣,改「泰」為「太」,縣治遷於今地,屬潁州,後屬汝寧府。
明屬鳳陽府潁州。
清雍正二年,改屬毫州。十三年,復改屬潁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潁州府,屬安徽省。
民國3年,屬淮泗道,後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64年,解放戰爭開始,縣境北部屬鹿毫太縣,東北部屬阜北縣。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縣。1949屬皖北行署阜陽專區。1951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1959年1月與界首合為首太縣。同年4月恢復太和縣。
區 劃
民國初年實行區保制,全縣分區(順號取積名)、97保。
民國27年(1938年),實行區、鄉、保、甲制,全縣設3個區。34鄉(鎮)。478堡。
民國34年(1945年),調整區劃,並34鄉(鎮)為30鄉(鎮),計有:細陽鎮、趙寺鄉、望高鄉、關集鄉、三塔鄉、竹園湖鄉、龍李鄉、光蘆鄉、龍台鄉、胡集鄉、黑虎鄉、齊橋鄉、大黃鄉、高廟鄉、舊縣鄉、陳李鄉、磚橋鄉、亮集鄉、稅鋪鎮、界首鎮。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改用區、鄉、行政村制,設10區。139鄉。10區是:城關、茨谷、李興、稅黃、板黃、趙廟、洪山、光武、大新、原牆。
1950年3月增設雙浮鄉,5月增設關集區,8月31日由阜陽劃入宮集區及長春區的趙李、王營、草李、長春4鄉。
1952年7月撤稅黃區,增設稅鎮、大黃、長春、三塔、清淺、倪邱、舊縣等區,至此全縣設19區。
1953年8月,將光武、蘆村、大黃、亮集等區、鄉劃入界首縣。
1956年,全縣並為9區1鎮(城關鎮)。64鄉。1957年3月撤區並鄉,將全縣64鄉並為45鄉。1958年元月,被撤區全部恢復。
1958年9月,改全縣9區1鎮45鄉為11個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增設洪山公社。全縣設李興、原牆、大新、倪邱、雙浮、關集、宮集、墳台、趙廟、舊縣、城關、洪山12個公社。
1961年8月,縮小農村人民公社規模,將全縣12個公社改為12區,成立71個公社。
1969年3月撤區並社,全縣成立20個公社。至此全縣設33個公社。計為:關集、城郊、大新、肖口、舊縣、雙浮、清淺、趙廟、倪邱、洪山、原牆、三塔、宮集、三堂、苗集、阮橋、稅鎮、李興、蔡廟、宋集、趙廟、墳台、水上、高廟、許寨、桑營、城關、馬集、雙廟、郭廟、長春、胡總、大廟。
1979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復區制,全縣設13區(鎮)。同年12月增設宮集區、蔡廟區。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為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
1985年,全縣為15區(鎮)。75鄉,5個鄉級鎮。
自然地理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5°25′~115°55′,北緯33°04′~33°35′。東臨渦陽、利辛,南依阜陽,西接界首,北與亳州為鄰,西北與河南鄲城接壤。東南經鳳台、淮南去合肥公里,西北經淮陽、西華去鄭州307公里。東去津浦路之蚌埠209公里,西去平漢路之漯河210公里。縣境南北長52公里、東西寬60公里,面積1820平方公里,總人口156.3萬人。
㈧ 安徽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安徽著名的景點:
1、黃山去安徽旅遊肯定很多人第一個打卡的就是黃山,而且還有不少人的目的地就是沖著黃山去的山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錯,山奇險峻巍峨,以為奇松、雲海、怪石、溫泉「四絕」著稱,非常推冬天去黃山,霧凇、雪景非常美,只能用「仙境」來形容了。
2、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佛教氣氛融為一體,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自古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九華山風景區等級:國家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
3、皖南古村:在中國安徽皖南的青山秀水中,散落著這樣的村莊,一幢幢粉牆黛瓦的百年老屋,錯落有致地鑲嵌在皖南寧靜優美的大地上。它們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建築流派——徽派建築的典範之作。
4、龍川村:龍川村是位於皖南績溪縣,是由胡姓聚族而居形成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傳至歷史,傳至「「錦錦」」字輩已有字輩已有4848世。龍川村被稱為最美麗的鄉村之一。村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世。龍川村被稱為最美麗的鄉村之一。村內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川胡氏宗祠。
5、萬佛湖風景區:萬佛湖風景區是以萬佛湖為中心的湖泊型觀光風景區。景區面積299平方公里,湖面50平方公里,容水8.2億立方米。萬佛湖,即龍河口水庫,是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徽十大水庫之一。周圍群山環抱,波光瀲灧,水面開闊,一碧萬傾,港叉曲折,綠島浮動,鷗島翔集。
㈨ 阜陽有哪些旅遊景點
阜陽旅遊景點(13個):
八里河
阜陽生態園
阜陽西湖
九天瀑布
迪溝
奎星樓
北照寺
穎州西湖
尤家花園
插花鎮
步雲橋
卷石洞天
張庄公園
㈩ 阜陽有什麼風景
八里河風景區
八里河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潁上縣南部的八里河鎮,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北距潁城4公里,西迄阜陽58公里,東南距合肥170多公里。該風景區是在多年建設的基礎上,1991年特大 洪水後充分利用低湖沼澤窪地,綜合治理而成的,1996年對外開放,主園區「世界風光」、「錦綉中華」、「鳥語林」、「碧波游覽區」,佔地3600畝。八里河的環保成就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環保「全球500佳」,被安徽省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成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13年成功躋身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潁州西湖
潁州西湖為國家AAA級風景區,位於阜陽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兩岸,是古代潁河、清河、小汝河、白龍溝四水匯流處。因阜陽在北魏以後稱潁州而得名,為唐、明、清歷代名勝。明代《正德潁州志》載:西湖「長十里,廣三里,水深莫測,廣袤相齊」。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從宋代起有北宋詞人、宰相晏殊,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蘇軾、宋代中書侍郎呂公著等七大名人知潁州,為古潁州西湖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並留下了113首著名詩篇,加之71名古代和近代詩人的詩篇共259首。其中唐宋八大家佔四人,還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里。
阜陽生態園
阜陽生態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全國科普基地、全國林業科普教育基地。風景區始建於2001年7月,2002年5月1日開園,是一家以農業觀光為主線集「農業示範、科普教育、生態環保、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的著名旅遊景區,總面積1200畝,有現代農業園、熱帶植物園、精品果園、採摘園、江南水鄉、九和塔、龍泉瀑布、豎琴廣場、熊貓館、百鳥園、歐陽修故居——會老堂、水上樂園等18處主題景觀組成,風光旖旎,景色秀美,被譽為「歐公故居、生態仙境」。
迪溝生態樂園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位於潁上縣東北部的迪溝鎮(原名:湯店鎮),地處濟河,西肥河交匯處,東臨鳳台,北與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縱穿南北。在小農場的基礎,建成了生態旅遊與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遊風景區。整個風景區由竹音寺,五百羅漢堂和生態園組成。五羅漢堂非常完整,且全部由香樟木整雕而成,堪稱「中國雕塑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竹音寺與五百羅漢堂合璧一處,構成了完整的佛教文化場所。迪溝生態園為潁上縣湯店鎮興建的集動植物養殖繁育、觀賞為一體的生態園林。內有數百隻孔雀、上千隻水鳥以及天鵝、鷹鷲、鴕鳥、鸚鵡、大象、老虎、獅子、矮馬、猴子、狗熊等飛禽走獸和數百種植物。
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
阜陽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阜陽城中心幹道潁州路附近。據史志記載,因奎星樓不高,文星不太顯露,所以當地文風不振,功名不多。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於此建文峰塔,以振興阜陽文風。塔為全磚結構,七層八邊形,高31.8米。各層有塔心室,一層獨為一室,北門為階梯入口,有盤旋梯道貫頂。一、三、五、七層四方有四券形門;二、四、六層,在南、西、東三面各有三門。塔為密檐樓閣式,每層疊澀出桅,有仿木結構的磚雕斗拱支承挑出的密檐。頂部起脊挑角,三疊珠式寶劍,由鐵制五叉剎桿貫串攢尖,造型樸素庄嚴。文峰塔既與「文」相關又極富道教色彩,該塔一些磚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長壽鹿、靈芝草、龍、鳳,有文人祁求的鯉魚跳龍門,還有陰陽魚圖案。
阜陽文峰塔
王家壩國家濕地公園
安徽王家壩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鎮境內,處於中國南北兩大植物區系的過渡與匯集的特殊地區,動植物資源豐富,維管束植物88科377種,動物共有11綱100科140種。每年的初夏,灘塗出露、綠草茵茵,眾多水鳥在此棲息、繁殖,景象甚為壯觀。濕地公園堅持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以濕地植被演替過程和鳥類變化為研究重點,結合王家壩精神和淮河文化的展示,建成集濕地生態保護、濕地科研監測與科普宣教、濕地合理利用及宏揚王家壩精神為一體的省級濕地公園。
安徽王家壩國家濕地公園
界首兩灣濕地公園
界首兩灣濕地公園位於代橋鎮境內,距界首市區27公里,總規劃面積為603h㎡,其中濕地面積454.2h㎡,「兩灣」濕地主要由鎮境內的泉河河道、馬灣與南季灣三個部分組成,與代橋鎮境內縱橫交錯的「八溝」渾然一體,構成獨特的生物群落,成為許多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類繁育的天然場所。計劃投資1.8億元,擬建有「生態保育區、宣教展示區、生態恢復區、合理利用區、服務管理區」等。
界首兩灣濕地公園
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
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為耿樓河道濕地,位於太和縣城周邊,延伸面積達20平方公里,濕地河流、溝渠、沼澤集中連片,相互連通,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復合濕地系統,發揮著行洪、灌溉、航運、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沙潁河濕地是永久性的河流濕地,濕地公園原有生態環境現保持完整,動植物資源豐富。地理條件優越,濕地周邊歷史遺跡眾多,文化久遠,內涵豐富。
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
泉鞍洲濕地公園
臨泉縣泉鞍洲濕地公園位於流鞍河與泉河交匯區,轄流鞍河下游和泉河張營、城關段,規劃總面積850公頃,涉及白廟、張營、黃嶺、田橋、城關及縣經濟開發區6個鄉鎮(區)。濕地公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水質優良,魚類豐富,同時也是鳥類棲息的天堂。泉鞍洲濕地公園的建設,將在全面保護和恢復流鞍河、泉河濕地功能,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特產
阜陽咸鴨蛋阜陽河流眾多也是養鴨蛋好地方,自然鴨蛋也很多,阜陽有個最普遍也是最傳統的方法,是由天然燒鹼(草木灰),食用鹽(無公害),腌制15——20天,個個出油。
太和貢椿中國唐代曾用此物作貢禮,清朝時被御封為「貢椿」,名揚天下。 尤其在穀雨前採摘的椿芽,更是香鮮脆嫩,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調拌成麵食。 據《中國中葯大全》記載,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啞、水土不服及妊娠反應等症狀。[17] 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穀雨前來摘,腌制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
紅薯粉絲阜陽自古盛產紅薯粉絲,但產於阜南縣苗集鎮的「張古牌傳統農家粉絲」最為著名。
太和櫻桃
太和櫻桃太和縣是中國櫻桃的主要產地,唐宋時期已有名氣,著名品種有:大鷹嘴、杏黃桃、黃金桃、金畿桃、銀紅桃等。其特點為成熟早,果核內無仁、含糖量高。
荊芥是安徽省阜陽市栽培歷史較久的一種夏季綠葉香辛蔬菜,其柔嫩莖葉可作涼拌菜,具有清涼薄荷香味;炒食魚、肉、蝦時,放入荊芥可解除腥味。荊芥在醫學上也有一定價值,取其花穗入葯,可祛風利咽,消除咽腫、火眼等。
柳編阜南黃崗、潁上半崗利用當地豐富的杞柳資源,早在明清時期,就從事柳編生產,為傳統手工藝產品,主要有各式提籃、麵包籃、水果盤、食物箱、花籃、動物籃等40多種型號,600多個品種。產品已遠銷日、意、荷、英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阜南杞柳:全縣已發展杞柳十萬畝,年產鮮條1.5億公斤,
阜南柳編
年創產值2.5億元,面積、產值均居全省第一,是中國四大杞柳產區之一。阜南縣柳編工藝已有500年的歷史,產品暢銷國內二十多個省市、出口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阜南縣有二十餘萬人從事柳編加工。2000年,阜南縣被評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
界首盧氏彩陶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遺風,又吸收了剪紙、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在制陶技藝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製作上,界首彩陶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在刻畫題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戲曲中的藝術元素,以一幕幕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盧山義的"刀馬人"系列是其代表![18]
美食
阜陽地鍋雞
阜陽小吃屬安徽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朴、酥脆,咸鮮、爽口的特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
地鍋雞
地鍋雞,現盛行於皖北一帶,特點:地鍋雞很嫩,又保住了雞特有的香味。名稱來歷:舊時農村用的鍋多用磚頭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燒飯,所以稱為地鍋。地鍋雞的特色在於燒時用木炭,大鐵鍋保持土菜風味,鍋上貼一圈死面鍋餅。起鍋時雞香餅脆。
格拉條
大概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
阜陽格拉條
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格拉條是一種面條,都叫格拉條。
太和板面
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桃園兄弟」劉備、關羽、張飛駐守潁州(今安徽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面經過上百次的試和面成功了;而後張飛對廚師又指明要用羊肉做湯為料,廚師靈機一動,添加近十多種能食用的葯材(當然也包括辣椒)和羊肉一起為張飛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撒湯
撒湯,是流傳於民間的一種小吃,起源於古潁州。撒湯以其簡單的做法和鮮美的口味被流傳開來。撒湯主要是用羊或者雞的骨頭來熬制的湯,湯里稍微勾點芡汁,讓湯濃一點。打一個雞蛋在碗里攪勻,用滾開的湯汁一沖,沖成蛋花,鮮美的撒湯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