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寧市旅遊景點
A. 廣東普寧十大有名的旅遊景點是
盤龍禪寺(原名盤龍閣、盤龍閣寺)位於普寧市流沙西南面約20公里的梅林鎮轄區內,方圓4平方公里。它既是粵東十方名剎之一,又是重點旅遊景區。2002年10月17日(農歷九月十二日)重建落成開光。 盤龍閣是名聞國內外的佛教聖地,歷史悠久的盤龍閣古廟就在這里。廟宇始建於清光緒(1875—1908)初期,規模不小,是觀音菩薩和元天上帝顯聖道場。據清《普寧縣志》載,這里有「六山十八景」:「盤龍山』虎山、象山、獅山、龜山、鷹山,綠水浮舟,龍閣雲海、佛閣龍泉、鯉躍龍門、仙人萍蹤、百鳥朝陽、杜鵑泣月、雄獅銜啼、蟾蜍望月、仙湖彩虹、跑象馱日、元天卜褂、龍泉琴聲、金雞報曉、涅槃洞、晨鍾石、暮鼓石、回頭獅。」1990年省、市政府和省宗教局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佛教活動場所。聘請住持釋光鎮主持擴建工作。他肩挑重擔,率領廣大善信著手按禪寺格局復修和擴建。 修擴建後的盤龍閣寺主副配套工程設施共有二十幾項: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翻新的盤龍閣玄天上帝廟、圓通庵、七層千佛塔、五層法堂樓、功德堂、左右長廊、內外山門、三層樓僧舍、迎賓館、市佛協辦公室、拱辰亭、將軍亭、觀音亭、供水塔、城門樓、金石結構福德廟、盤古石橋、停車場等,總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還有五公里雙車道水泥路面公路二條,總投資人民幣2千多萬元。 寺坐南朝北,以龍珠金山為中心,四周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稱謂「六山十八景」。內局神獸六山環繞,外有九龍盤朝,是名符其實的龍盤虎伏盤龍閣。諸景點中尤以佛閣龍泉、盤龍溫泉、拱辰留跡,蛤蟆頂印、盤古石泉、緣水浮舟、九龍潭(水庫)等天然奇觀令人流連忘返。特別是疊疊嶺上峰,巍巍千佛塔,登塔遠眺,九龍戲,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堪稱潮汕小五台之寶地。
主體建築系單層高閣,坐東面向西北。周圍有三亭一峰環繞,即北面拱辰亭、西面金華亭、東面紫氣亭、東北面天乙峰。據保存在盤龍閣的《惠來正堂告示》(梅林曾為惠來縣轄地)石碑記載,當初建為講堂,宣講《聖諭廣訓》,後改為道教堂。20世紀50年代,道場停止活動,場地為遷至此處耕作的農民居住。1990年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後不斷進行寺廟擴建和周圍道路建設。截至2003年底,盤龍閣為粵東地區建築面積最廣闊的建築群寺廟。 有六山十八景的自然景觀,三大如來、四大天王、五大菩薩、十八羅漢等漢白玉雕像,還有點綴山間的亭、台、樓閣、寶塔等,有3.4公里長的公路縱貫旅遊區。是普寧市重要旅遊項目,粵東較大規模的旅遊景區。 創始人是揭陽盧松光法師。當時他日夜不辭勞苦地奔走於粵東各處和暹羅、印尼、新加坡等地,向各地善男信女宣傳善事, 他的凈修梵行,禪心高德感動了不少人,經多年努力,募集了一大筆資金,建成了初具規模的盤龍閣寺。寺廟建成了,他也圓寂了。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後人把他的骨頭屍首連他的指甲都烘乾後,重新裝扮,然後封存在上庵玻璃櫃內供人瞻仰,土改後的1956年被廢。 根據保存在這里的《惠來縣正堂告示》的石碑記載,盤龍閣最初建為講堂,宣講《聖諭廣訓》,後為道教場所。在盤龍閣下庵池塘旁的廣場上,至今還完好地保存有一個清光緒年間普寧塗洋村人獻的鎮宮寶物,是二人多高空腹的外面鑄有龍鳳、花草、文字,玲瓏奇巧的「盤龍閣寺萬年寶鼎」,俗稱三層大肚的焚紙錢的大鐵爐,也叫三腳鼎。爐上鑄有「法雨流瓊樹,慈雲護寶幡」等文字,是我省罕見的珍貴的古文物。在文革期間,由於它高而重,才逃過滅頂之災。 解放後,盤龍閣道場停止活動。在1956年至1992年這一段時間,普寧池尾華取、新寮等村一個「移民社」林、張、劉、賴等姓共150多人在此耕作居住,後來,他們陸續遷回原籍。1961年,盤龍閣被列為普寧縣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經廣東省宗教事務局批准,盤龍閣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 盤龍閣原來分上庵和下庵,前後佔地4平方公里,經不斷建設,如今上下庵的房子已連成一片。整個工程除了山體維持,道路建築外,還新建了上庵的盤龍閣寺大廳、大雄寶殿、藏經樓、觀音閣、地藏閣、廊廡等。又新建了將軍亭、觀音亭、如音亭、拱辰亭4個亭。在東南面,前幾年又建了一處宮殿式的「園通庵」建築群。全庵都是宮殿式杉桁石磚水泥琉璃瓦的建築結構,規模宏偉,氣勢非凡。其中單超過兩人高的鐵或石鏤空造型精美別致的「盤龍閣寺萬年寶鼎」就有八個,實為少見。同時還在山頂上新建了三層多高的「千佛塔」,站在塔旁,不僅可以居高臨下看到山下各處的梵宇僧室,與松柏上下其間,還可以眺望梅林鎮嶄新的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在盤龍閣上下庵之間,綠樹叢中,潺潺泉水邊,新建了四棟二至五層高很長的樓房,樓房內有普寧市佛教協會辦公室、活動室、大廚房、大餐廳,和可以容納100人的大賓館,專門接待國內外八方香客和遊人居住。在綠樹下,到處十分清潔,空氣清新,又有亭台石凳供人憩息。每逢夏天雨後天晴之際,坐在山邊石上,鳥雀鳴於樹上,蜂蝶舞於花間。耳聽沸沸汩汩的泉聲,眼觀曲折清新的泉流,使人煩惱頓消,心曠神怡,其樂悠悠,實為旅遊度假之勝地。 前幾年,由寺廟出資新開了一條水泥公路,從G324國道線經古安通到盤龍閣,另一條經費由梅林鎮人民捐資修築的水泥公路從梅林鎮通到盤龍閣,也方便了遊客到盤龍閣旅遊區觀光。兩條公路上共建了四個古式高大的造型端莊典雅的三山門石牌坊,增加了此寺廟的文化內涵和氣派,使觀者未進寺廟先有肅穆敬畏之感。 現在每年農歷七月,盤龍閣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盂蘭盛會」,十分熱鬧。每逢春節後一個多月內,從各地涌來的香客和遊人,車水馬龍,絡繹不絕。 盤龍閣乃粵東地區建築面積最廣闊的建築群的寺廟,也是最多僧尼的寺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朴初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參觀後贊嘆不已,譽其為「南方五台山」。
B. 全國人口最多的幾個縣是人口各多少
全國人口最多的五個縣是普寧市,臨泉縣,晉江市,桂平市,沭陽縣。
截至2019年,普寧市有247萬人,臨泉縣有230萬人,晉江市有209萬人,桂平市有201萬人,沭陽縣有191萬人。
1、普寧市
廣東省轄下的縣級市,揭陽市,代管,中國工業百強,經濟總量排名廣東縣第一。旅遊景點有Deanli、數百座山丘、南梅園、普寧八一紀念館、山德梅海、盤龍灣溫泉度假村、普寧廣場等。
C. 普寧美林旅行社最近推出哪些旅遊景點
1.德安里位於廣東普寧故城洪陽鎮南村,是清末廣東水師提督、名將方耀與其兄弟共同營建的家族集居寨,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時期較長的巨型府第式建築組群,也是國內罕見的府第式古村落。2.普寧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八景」。這些勝跡都在故城洪陽的周圍。八景的名稱是: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甘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洪寺幽探、南岩遠眺、雲石樵徑。八景中只有培風塔、南岩、雲石岩尚存。培風塔在洪陽鎮烏犁村西,俗稱烏犁塔,清乾隆七年建,七級,八角形,塔身高31.7米,為磚石框架貝灰三合土結構,塔內轉石階120級,建築甚有特色。1926年,這里為普寧縣黨組織領導農民運動的中心,彭湃代表廣東省農民協會來普寧慰問農友,曾在這里向全縣農民代表演說。該塔是普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大南山百二丘田藏蓮寺藏蓮寺,原名佰貳丘田庵,創建於明朝隆慶4年(公元1571年),距今已有430多年歷史。座落於普寧市大南山鎮灰寨村寨後山,距流沙市區8公里,交通方便。2001年秋,被普寧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4.鐵山 ,又名鐵尖山、鐵嶂;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普寧縣志》載:鐵山,以崖石俱作鐵色,故名」。鐵山屬孤立丘陵山脈,東、西、南三面是練江流域平原,北面綿延與廣太鎮大坪山緊接,方圓62平方公里,是廣東省普寧市中部平原地區的一座小山脈,位於普寧市區北側7.4公里處,與市區南部的大南山相望,練江北畔,洪陽鎮南部,平地崛起,最高海拔488米。由流沙、燎原鎮、大壩鎮、麒麟鎮、南徑鎮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