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旅遊景點
1. 永安有幾個好玩的景點
鱗隱石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鱗隱石林位於福建省永安市區西北13公里處的版大湖鎮境內,由鱗權隱石林、洪雲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區組成,總面積1.21平方公里。這是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發育了眾多的怪石、奇峰和異洞。鱗隱石林富有特色:地上石林,地下迷宮。景區內聳立著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多座,最高36米。怪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主要景點有:三鼎岩、望天星、八戒照鏡、接筍峰、石猿抱桃、黑熊護筍、石龜探洞、接吻石、鱗隱書院等50多處。
天寶岩自然保護區:天寶岩總面積11015餘公頃,位於南亞熱帶至中亞熱帶的過渡帶,位於武夷山脈和戴雲山脈之間永安市境內,包括天斗山和九龍壁景區,海撥14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6座,主峰達1604.8米。2003年6月,天寶岩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桃源洞:在永安市北10公里、緊靠著205國道的栟櫚山中,面積37平方公里,因景區內有桃花澗而得名。宋李綱有詩雲:"栟櫚百里遠沙溪,水石稱為小武夷",故又有"小武夷"之稱。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已辟為游覽區,築亭台樓閣10餘座。1994年,被評為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2. 福建永安有什麼旅遊景點。去一個周末推薦下
三明:泰寧大金湖、永安桃源洞泉州:清源山、牛姆林、崇武古城、開元寺、關帝廟等莆田:湄洲灣、九里湖漳州:南靖熱帶雨林龍岩:永定土樓寧德:太姥山
剛剛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很容易迷路的。這個時候你可以去下載一個手機地圖,騰訊地圖,我感覺就很不錯。在旅遊的時候,特總能幫我計算出到達目的地的最短路徑。讓我走最短的旅遊,不至於把更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路上。他的景點介紹也是很好的,你可以去嘗試一下。
3. 為什麼沒有永安的旅遊景點
人文景觀
吉山
福建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鄉,以歷史文化、抗戰文化馳名八閩。清康乾時期,吉山村文風大盛,建有萃園、淇園、圖南山館等九座書院。抗戰時期,福建省主席府邸就落戶此地,震驚中外的「羊棗事件」也發生在這里。當時,我國新聞界巨子、著名國際軍事評論家就在這里被國民黨頑固派逮捕。山明水秀、小橋流水人家是吉山的鄉村名片。
貢川
古稱「大儒里」,名稱為宋高宗皇帝所賜。只因兩宋時期,貢川陳姓家族就出了陳瓘、陳淵兩位理學家,世稱「一門雙理學,九子十科名」。如今的貢川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城牆、會清橋、筍幫公棧、陳氏大宗祠。筍幫公棧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的筍業同業公會會址。 筍竹節
永安是「中國筍竹之鄉」,漫山遍野的竹林、歷史悠久的制筍業,使得永安成為「閩西八大幹」――筍乾的主產地。永安的筍干被稱作「閩筍」,筍幫公棧是我國現今最早的筍業同業公會舊址。竹筍還孕育出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中國國內第一架飛機的製造者李寶焌,依靠上海的永安筍干行資本家巨額資金資助,於1912年在南京研製了中國第一架飛機。2002年起,永安在每年的10月18日舉辦一年一度的「福建·永安筍竹節」,時致今日,筍竹節期間同時舉辦小吃文化節己成為很受市民歡迎的活動。
安貞堡
清代建築,位於槐南鄉洋頭村,是福建省罕見的大型土堡,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我國古建築專家學者譽為「閩中建築奇葩」。
永寧橋古戲台
清雍正二年建,該橋兩端一處為「靈元宮」,祀奉趙公元帥神位,另一處為戲台。戲台牆壁記載有清光緒年間至民國年間十幾個戲班演出的劇目,劇種有大腔戲、小腔戲、木偶戲等。這種集橋梁於戲台為一體的古建築在福建省十分罕見。牆壁上書寫的劇班和劇目又是研究福建省戲劇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文廟
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面積八千多平方米,有戟門、大成門、東西兩廡、大成殿等建築。內設抗戰進步文化陳列館、儒家文化陳列館等。
大腔戲
明代中期誕生於永安市青水畲族鄉的古老戲曲,屬江西弋陽腔的一個流變。因是「大鑼大鼓唱大戲、大嗓子唱高腔」,故稱作「大腔戲」。2005年大腔戲被福建省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劇目有明代「四大傳奇」之一的《白兔記》等。
打黑獅
打黑獅又稱「儺面舞」,是永安青水畲族鄉的一項獨特民間武術舞蹈表演。打黑獅的原意是鎮邪驅儺,現已成為節慶期間的一種民間表演活動。
旅遊
永安山清水秀,林木蓊鬱。有面積18.5平方公里的天寶岩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完好的中亞熱帶原始森林;有列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之一的桃源洞風景區,其中「一線天」尤負盛名;有列為省級風景區的鱗隱石林,人稱之為僅次於雲南路南石林的「福建石林」。此外貢川古城和槐南安貞堡為難得的人文旅遊資源。天寶岩自然保護區:位於永安市東三十七公里處。全區山地面積為一百二十五公頃,原始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六點七,是福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區內環境的多樣性決定了森林植被類型的多樣性和特殊性,構成天寶岩保護區景觀資源的主體,使它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也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保護區處在我國亞熱帶中部偏南,植被為栲樹林、甜櫧林、青罔櫟木荷林、木荷甜櫧林等常綠落葉林。在天寶岩海撥約1300米處,發現我國目前面積最大的長苞鐵杉混交林1085畝,其中純林200畝。區內已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各級珍稀植物十五種,是研究珍稀植物的極好場所。區內大部分植被為次生和原生狀態,尤其核心區基本處於無人干擾的自然狀態,在研究群落的自然演替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是理想的科研基地和教學實習場所,被有關專家譽為「天然的生物種質基因庫」。
桃花澗:桃花澗發源於永安市上坪鄉龍貢村和荊坪村的高山,自東向西流經銅盤村,進入桃源洞景區後注入沙溪。桃花澗幽寂深邃,原始古樸,象一條銀色的緞帶,纏繞在群峰碧嶺之間。古時桃花澗兩側盛長桃樹,暮春時節落英繽紛,滿澗流紅,因而得名。桃花澗漂流從銅盤村開始經百丈岩後到達桃源洞口,全長7公里,是桃源洞游覽之精華。小澗兩側青山若屏,山環水繞,相映成趣。來這里漂流,猶如置身童話世界,可以感受到驚、險、奇、趣。主要景點有:迎賓潭、三蛙喚雨、神龜冥想、幽谷長潭、虎峽潭、水上一線天等。
九龍湖:九龍湖因溪流九龍十八灘而得名,是建造安砂水電站形成的人工湖。面積33平方公里,蓄水6.4億立方米;湖區東起安砂,西至清流嵩口坪,長達百里。湖上船隻暢通,兩岸林木森森。每當春夏季節,九龍湖大壩溢流,茫茫湖水從92米高處傾注而下,形成瀑布。其聲似萬馬奔騰,數里外可聞,300米內被浪花濺起的水霧迷漫,分外壯觀。
安砂雙塔,在安砂鎮下游五里外的九龍溪兩岸山頭,左為步雲塔,右名仰世塔,兩塔隔河相望,其勢威而美,故有「雙塔挺立鎖九龍」之說。
桃源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桃源洞位於福建省永安市城北9公里205國道旁。景區規劃總面積28.78平方公里,分別由桃源洞、百丈岩、修竹灣、葛里、栟櫚潭五大景區組成,分布在沙溪河的兩岸。古時桃源洞一帶山上有許多栟櫚樹,所以歷史上又稱為栟櫚山。據有關記載,唐代就有頭陀僧結廬於葛里,五代後晉時期建有栟櫚寺。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605年)當地安砂人兩郡司馬陳源湛捐資建有亭、台、樓、閣十餘處,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為桃源洞,並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處刻有「桃源洞口」四個大字。南宋宰相李綱和左正言鄧肅曾在此隱居、讀書,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覽此地,並都留有詩句。
從此桃源洞名聞遐爾。桃源洞景區,面積為0.74平方公里,是五大景區中的主要部分,也是目前開發較為完善的游覽區。這里丹霞地貌和豐富的植被形成奇峰峭壁、綠海林濤和碧水丹山。主要景點有:桃源洞雕塑、桃源洞口、鎖洞橋、觀音大仕殿、一線天、古井、望象台、跨虹橋、仙人棋盤、閬風台、古寨門等20餘處,其中「一線天」堪稱全國之冠。[桃源洞雕塑] 大門右側雕塑,由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蔣志強教授設計製作,於2000年5月開始施工,至7月完工。雕塑規格為寬4米×高3米×厚2米,重達30噸,兩塊石頭的中央,下部空間象似「桃源洞口」;上部兩塊石頭的夾縫象似「一線天」。作品採用自然石頭為基本造型,與桃源洞的主題呼應,玲瓏凸兀的造型,襯出桃源洞的古靈精怪,給桃源洞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作品整體的藝術造型別具匠心,構造簡單而又讓人遐想,凌亂而又不失秩序。作品的正面是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標志,背面鐫刻上桃源洞的簡介,體現了桃源洞獨特的自然風景。[桃源洞口] 特殊地貌形成兩邊懸崖對峙,這條小澗叫桃花澗,從景區深處流出,我們的游路也將沿著高山峽谷的縫隙向內延伸。桃源洞本沒有「洞」,無論是步行,還是泛舟游覽,都給人一種洞口的感覺右壁的懸崖高達120米,「桃源洞口」四個大字刻在36米高處,是明萬曆年間,辭官回永安的名士陳源湛於公元1605年所題,每字兩米見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公分見方,是陳源湛寫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詩:介破巉岩一澗流,探奇乘漲弄扁舟。懸崖高削千尋玉,幽壑寒生六月秋。點岫煙雲閑去住,忘機鷗鳥自沉浮。武陵人遠桃空在,臨眺躊躇意未休。這座丹崖赤壁氣勢雄偉,是桃源洞景區引人注目的景觀之一。這種景觀是由於礫砂岩重力崩塌及風化片狀剝落作用而產生懸空面,再加上流水的長期侵蝕,便形成了向內凹的巨大岩壁。
[一線天] 一道大山裂縫,就象用刀劈出一樣,絕壁裂處,直透崖端,高90米,全長120米,共206個台階。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於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記敘了這一奇觀:「上辟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蓋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每當午時,晴空麗日,陽光直射,翹首仰望,只見天光一線,壯麗無比。從地質學角度分析,一線天的形成是由於地殼運動,岩石逐漸上升,經擠壓形成一條縫隙。這條縫隙稱為地質節理。岩層表面這一節理縫隙最容易受流水侵蝕,形成了與節理走向完全一致的平直狹窄的深溝,即形成「一線天」這一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觀。桃源洞風景區「一線天」達6條之多,這在國內同為丹霞地貌景觀的景區中為數不多,也是桃源洞最為佳絕的景觀。
貢川古城:貢川古城位於距桃源洞風景區10公里處的貢川鎮,是福建省現存最完整的古鎮之一。鎮內古城牆至今保留較好,它建於明嘉靖年間,長2000多米,高79米。明末城堡內建有書院,藏書十萬冊。城堡外有建於明末清初,造型別致的會清橋。
鱗隱石林:位於永安市西北13公里的大湖鎮,總面積1.21平方公里,有「福建小桂林」稱譽。附近還有新石林、翠雲洞、壽春岩、洪雲洞、十八洞、石洞寒泉六個景片。這里聳立著奇形怪狀的石柱196座,怪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最高的36米。據考證,在距今五千萬年以前,這里原來是海底,由於地殼運動,才形成現在這樣的石林景觀。
鱗隱石林依地勢分為兩大片:其一為「別有天」,這里有石門初步、妙哉亭遺址、十笏山河、仙猴抱桃、地下迷宮等20個景點;其二為「卧龍潭」,有吟風弄月、遠眺台、攬勝窗、點額、獨樂洞等景點。沿螺旋形石階而下,潭口僅容一人,深15米,洞廳寬敞,可容四、五十人,相傳為龍王居所,洞頂鍾乳似蓮花,遊客到此大有探幽尋古之慨。在鱗隱書院遺址前,蓋有四角亭,附近遠有翠屏峰、丈人峰、駱駝峰,山頂有回雁峰、飛石疊林,耳環石、象鼻石、仙人浴室等奇觀異景。在距石林一公里的地方,還有洪雲洞,洞深80米,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幽靜安適。又距石林一公里的階山,頂上是小石林,洞中有大廳,可容百人,是明、清時的公園,1992年起,修復了道路及亭三座。「翠雲岩洞」在坑源村叉圳有岩畔,洞深90米,壁光滑,地平坦。石上有類似手指,腳踩的印模。「十八洞」在黃獅岩中,大小孔無數,主洞深80餘米,高者十餘丈,可容百人,小者只能匍匐而入。此外,在洪雲洞附近山上,有一片更大的石林,已在進一步開發。
永安北陵:位於永安市西南5公里處,集古代文化、抗戰文化、佛教文化、吉山酒文化於一體,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摩崖石刻、竹筏游覽、春谷山莊、沙灘燒烤、抗戰遺址、清代民居、天然泳池、寶應寺等10餘個景點和休閑垂釣、旅遊馬車項目。
甘乳岩風景區:地處小陶鎮大陶洋盆地的西陲,位於永安到連城205線中段,距國道8公里。現已開發可供觀賞的有眾多的溶洞群和小石林群,長百米的大石廳可容納千人集會,地下河潺潺流水,七級瀑布為同類溶洞所罕見。
根據地質部專家考察,認為甘乳岩有大型穿洞和塌陷天窗,還有豎井地下河等奇觀,若進一步發展是一個具觀光、旅遊、探險等特色的豐富景點,同時又能形成甘乳岩-湖口溫泉-冠豸山一條旅遊風景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