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旅遊景點大全免費
⑴ 山東離兗州不太遠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
你好! 離兗州不遠的景點有:曲阜的孔府 孔林 孔廟,水泊梁山風景區,微山湖,泗水的泉林,濟寧的太白樓,浣筆池等等。願你喜歡!!!!
⑵ 兗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一、興隆塔
⑶ 兗州旅遊景點是超過60歲都不收費嗎
坐火車去超級方便便宜, 開車累且不熟悉道路。兗州--新鄉下車 , 汽車新鄉--雲台山。8月我剛去過
⑷ 兗州有什麼旅遊景點啊
兗州屬古九州之一,地方面積也是最小的經濟只是百強縣(市),旅遊不發達跟這些是有原因的,目前屬興隆塔,泗河金口壩,少陵台,歷史悠久一點外其他就是後現代建造的了算不上天然旅遊景點。兗州是一座古城四個方向分為北關,南關,東關,西吉市口,護城河環繞一周各有古橋相連接,從俯視圖中看很氣魄。
但因城市建設看不出來古城故址了。後現代建設中(戰陣年代)兗州防空建設相當宏偉城內中心路地下是空的,少陵台地下相連接面積1/4大。聽老年人本人沒考證過,
⑸ 有沒有距離兗州近且好玩的旅遊景點
濟南泉水,趵突泉,大明湖,靈岩寺,濟南極地海洋世界。泰山,方特,太陽部落,汶上寶相寺,曲阜三孔。鄒城嶧山,濟寧北湖,
⑹ 濟寧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濟寧是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主要旅遊景點有孔府、孔廟、孔林、六藝城、論語碑苑、孔子精華苑、九仙山、孟林、魯國故城遺址、顏廟、少昊陵、曾廟、周公廟、微子墓、張良墓、武氏墓群石刻、九龍山漢墓、鐵山摩崖石刻、崗山摩崖石刻、汶上佛教聖物、太白樓、鐵塔寺、東大寺、北湖、聲遠樓、尼山、石門山森林公園、南岱嶧山、水泊梁山、微山湖等。
⑺ 兗州好玩的地方都在哪兗州旅遊景點地圖
兗州沒有山,沒有水。兗州就一個「興隆文化園」,是國家第一個佛教主題文化園。分東區和西區兩部分。
⑻ 兗州多有哪些旅遊景點
1、青蓮閣
青蓮閣位於兗州城東金口壩之北的泗河西岸,今鐵路醫院院內,始建無可考。
1522~1565年(明嘉靖年間)知縣李知茂重修,後傾圯。據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滋陽縣志》記載:「閣在黑風口龍王廟內,其地即李白詩所雲『魯東門』者。
道光間邑令馮雲鵷重建,以祀謫仙。」可知這是為紀念李白而建的一幢閣樓。李白號青蓮居士,到兗時常住於此,並留下30餘首著名詩篇。從他有關兗州的詩篇中亦可找到佐證。據光緒版《滋陽縣志·藝文》記載,《魯東門泛舟》就是在青蓮閣下作的。
2、金口壩
金口壩在城東五里泗、沂、府河交會處,系調節河水流量的設置。1966年以前獸河工農兵大橋未建成時,此壩為兗州至曲阜的必經之路。因其所處位置重要,壩身石與石之間均以金屬(鐵)扣接,故名。
3、兗州興隆文化園
2008年,千年古塔—兗州興隆塔下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國家一級文物—鎏金銀棺、佛頂骨真身舍利金瓶等重現天日。
為了將文化遺產完美呈現及保存,復建「興隆寺」並打造「興隆文化園(大興隆寺景區)」的創意誕生。興隆文化園是集名寺、名塔、演繹、體驗、禪修、休閑、為一體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
4、興隆塔
興隆塔,古稱興隆寺寶塔,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東北隅兗州博物館內,因該地原有古剎興隆寺而得名,為八角樓閣式磚塔。
興隆塔始建於隋代仁壽二年(602年),初為木塔,北宋年間改建為磚塔,此後各代都曾有過修葺,現存塔身為清康熙年間重建。1977年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西桑園遺址
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西桑園村西約200米處的一片高台地上,中間有一古溝。197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4萬平方米。為北辛文化遺址。1990年春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所山東隊對遺址進行了局部發掘,文化堆積厚約2.5米,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
器物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為主,器型主要有鼎、缽、小口鼓腹壺、支座等。西桑園遺址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單位。1992年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單位。
⑼ 兗州周邊一曰游哪裡好玩,
中文名抄稱襲
兗州區
外文名稱
Yanzhou District
別名
嵫陽、滋陽
所屬地區
山東省
下轄地區
7鎮、5街道
政府駐地
龍橋街道
電話區號
0537
郵政區碼
272100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南部
面積
651.1平方公里
人口
55.16萬人(2016年)[5]
方言
中原官話-兗菏片[6]
氣候條件
暖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兗州興隆文化園、興隆塔
⑽ 兗州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兗州屬古九州之一,地方面積也是最小的經濟百強縣(市),旅遊不發達跟這些是有原因的,目前屬興隆塔,泗河金口壩,少陵台,歷史悠久一點外其他就是後現代建造的了算不上天然旅遊景點。兗州是一座古城四個方向分為北關,南關,東關,西吉市口,護城河環繞一周各有古橋相連接,從俯視圖中看很氣魄。但因城市建設看不出來古城故址了。後現代建設中(戰陣年代)兗州防空建設相當宏偉城內中心路地下是空的,少陵台地下相連接面積1/4大。聽老年人說起的,參考資料:兗州烈士陵園有記載,老軍人曾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