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國外關於鄉村旅遊的定義

國外關於鄉村旅遊的定義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30:42

『壹』 想了解國外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請詳細說明下,謝謝!!

給你提供個專業、權威的。。。好的話加分哈!
據山合水易了解,在國外,很多學者都相當重視對鄉村旅遊規劃的研究,認為這涉及鄉村旅遊理論體系的構建,但目前對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在英語里,「鄉村旅遊」有兩種替代名稱,即agritourism(農業旅遊)和rural tourism(鄉村率喲),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傳統上將旅遊稱為觀光的國家和地區稱之為「農業觀光旅遊」從介紹國外鄉村旅遊的文章來看,國外關於鄉村旅遊的定義有以下幾種觀點:
歐盟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鄉村旅遊定義為發生在鄉村的旅遊活動,建立在鄉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經營規模小,空間開闊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的旅遊類型。
有學者這樣界定鄉村旅遊的:位於鄉村地區;旅遊活動能夠是鄉村的,即旅遊活動建立在小規模經營企業,開闊空間,與自然緊密相連,具有文化傳統和傳統活動等鄉村世界的特點;規模較小,即無論是建築群還是居民點都是小規模的;④社會結構和文化具有傳統特徵,變化較為緩慢,旅遊活動常與當地居民家庭相聯系,鄉村旅遊在很大程度上受當地控制。
從以上各種不同的觀點可以看出,由於鄉村旅遊本身所具有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學術界對鄉村旅遊的相關概念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是用以區別塵世旅遊和界定鄉村旅遊的最重要的標志。
山合水易成功案例《雲南開遠鳳凰谷鄉村旅遊總體規劃》
《北京延慶縣京西北鄉村旅遊綜合體策劃》
《西窪都市農業生態園提升策劃》

『貳』 鄉村旅遊的定義

鄉村旅遊網路的定義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 杯具 我還將其分為傳統和現代,分別定義。分數下等了

『叄』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家生態旅遊,也就是鄉村旅遊,劃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迅猛的工業化大潮,在解放人類社會生產力、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產生了回歸田園、體味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消費需求。1865年,義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其宗旨就是讓城市中的居民到鄉村去體味農家的自然風情和文化習俗,讓市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別樣的休閑放鬆。工業文明席捲歐洲,也使得鄉村旅遊在歐洲逐漸受到城市人的青睞。至20世紀30年代,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歐洲城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時,鄉村旅遊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鄉村旅遊的概念以及命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村莊旅遊區域和組織方式,幾乎全部的旅遊活動都是由遊客自發組織進行的。旅遊者僅僅是利用鄉村中農家的種植地、養殖區和農舍進行採摘、釣魚、騎馬等放鬆活動,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新鮮出爐的農副產品,借著村莊自然幽靜的環境暫時躲避喧囂、繁忙的都市生活。而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也同樣沒有認識以此可以作為獲取利益的機會,並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收益。很多的村民把城裡來的旅客當作是朋友的造訪,只是適當地收取客人的食宿費用。

(2)發展階段。20世紀中後期,鄉村旅遊在西方國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與此相對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化。農業生產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同時,林業、漁業、果木、特色養殖等為輔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已初具規模,農業景觀煥然一新。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組織各種鄉村旅遊的旅行社,同時農民也發現了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出現了專門負責接待來客的農戶。這標志著鄉村旅遊已區別於單純的農業和單純的旅遊業,成為一個新興的交叉性的產業。

觀光成為了這一時期鄉村旅遊產品的主要形式。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容也日趨豐富,不僅包括觀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畜、家禽等農村特有的產物,還新增了很多關於村莊傳統文化的展示和欣賞活動,例如鄉村聚落的欣賞、傳統老式建築的參觀以及鄉村特有服飾的展示等等。同時,購物、餐飲、游樂、住宿、參與地方節慶、體驗民俗成為主要的活動。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鄉村因為各自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不同,開始分化出各種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鄉村旅遊,以吸引和滿足不同的遊客群體。

一方面鄉村旅遊內容逐漸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兩地的文化差異越發明顯,農村對城市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農村干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使得遊客開始不滿足於短期暫時性的遊玩,他們更願意把周末和假日安排在鄉村中度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完整地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生活。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村莊,農戶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將其改裝成具有鄉村氣息的旅店來接待過夜遊客。一時間,鄉村成為周末度假、老人休養的最佳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旁觀式的欣賞遊玩,更要求積極加入到農村勞作的體驗生活中去。於是,鄉村旅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動項目,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而且也拓寬了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在很多國家,遊客想要參與到農活中去,不但不會得到酬勞,反而要交納一大筆費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價值的一種新取向。這一時期,很多的鄉村度假小屋以酒店旅館的經營方式運作,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農村婦女成了管理者的中堅。

(3)成熟階段。無論是度假旅遊還是參與式的活動抑或是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都能讓遊客既獲取愉悅的心情,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所以鄉村旅遊在更大的范圍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在成熟階段,鄉村旅遊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為了尋求區域整體的良性發展,開始注重農村整體環境的營造,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調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生活改善,鄉村旅遊開始具有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特點。

『肆』 鄉村旅遊的涵義和興起

◆什麼是農業旅遊?
根據國家旅遊局2002年頒發的《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准(試行)》,所謂農業旅遊,是指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為主要吸引物的旅遊活動。
1 農業旅遊的概念、特點及發展模式
1.1 農業旅遊的概念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觀賞、游覽、品嘗、休閑、體驗、購物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旅遊產品,並為遊客提供特色服務的旅遊業的統稱,也稱觀光農業、旅遊農業、鄉村旅遊等。農業旅遊主要是為那些不了解農業、不熟悉農村,或者回農村尋根,渴望在節假日到郊外觀光、旅遊、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務的,其目標市場主要在城市居民。農業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豐富城鄉人民的精神生活,優化投資環境等,而且達到了農業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具體來講,發展農業旅遊有以下作用:(1)有利於拓展旅遊空間,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的願望。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衣食住行,而轉向追求精神享受,觀光,旅遊、度假活動增加,外出旅遊者和出行次數越來越多。一些傳統的風景名勝、人文景觀在旅遊旺季,往往人滿為患,人聲噪雜。旅遊農業的出現,迎合了久居大城市的人們對寧靜、清新環境和回歸大自然的渴求。(2)有利於實現農業的高產高效等目標。利用農業和農村空間發展旅遊農業,有助於擴大農業經營范圍,促進農用土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合理調整,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同時又可以農業旅遊為龍頭,帶動餐飲、交通運輸、農產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增加農業生產的附加值。(3)有利於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農業旅遊為招徠遊客,除了在景點范圍內營造優美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景觀場所外,必須綠化、美化周圍地區的田園和道路,維護農業與農村自然景觀,改善城鄉環境質量。
1.2 農業旅遊的特點
開發農業旅遊,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利用農業、農村資源,興辦休閑旅遊事業,然後逐步過渡到旅、農、工、貿綜合發展,從而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地域上尋找並創造出城市旅遊點無法與之媲美的農業旅遊景觀特色。根據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為了在農業旅遊系統中建立不同門類的子系統,從而建設各具特色、內容多樣、輕松愉快的不同農業旅遊模式,我們就要研究農業旅遊的基本特點。一般認為農業旅遊具有以下基本特點:(1)農業特性。旅遊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開發其旅遊功能的,旅遊農業的引人入勝主要是優美的田園風光。在開發旅遊功能的過程中,可能局部地改變原來的農業生產結構,但農業生產仍是旅遊農業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旅遊農業的過度開發,避免破壞基本農田保護區等。(2)生態特性。旅遊農業的發展的目標之一是調整人和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旅遊農業的興旺也要得益於寧靜優美的生態環境、天然的自然景觀以及純朴的鄉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開發建設旅遊農業過程中,盡可能不破壞原來的自然生態環境,減少人工作用,促進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3)娛樂特性。旅遊農業除了具有優美的生態環境外,還應具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否則也不能吸引大量的遊客。娛樂性主要體現在觀光、農業體驗、民俗活動和自然探險等富有農村農業和自然風光特色的游樂活動中,而人工游樂設施則適可而止。
1.3 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
綜觀目前國外農業旅遊的發展情況,根據農業旅遊的性質、定位、經營等方面的特點,農業旅遊發展模式主要可分為三大類:(1)傳統觀光型農業旅遊。主要以不為都市人所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萊、賞花、採茶,享盡田園樂趣。如法國農村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和參與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而且還可以在作坊里品嘗,並可以將自己釀好的酒帶走,向親朋好友炫耀,其樂趣當然與在商場購買酒不一樣。而日本興起了務農旅遊,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為契機,組織都市人去農村體驗農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區還組織遊客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海帶的採集及加工等活動,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2)都市科技型農業旅遊。以高科技為重要特徵,在城內小區和郊區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可以為城市提供部分時鮮農產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觀光收入,兼顧了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興建了10個農業科技公園,在公園里不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種植,而且還精心布局一些名優花卉,觀賞魚,珍稀動物的觀賞,名貴蔬菜和水果的生產,同時也相應建有娛樂場所,養魚池由縱橫交錯的水道組成,並配有循環處理系統。菜園由新穎別致的栽培池組成,由計算機控制養分,遊人漫步其中不僅可以心曠神怡,還可以大飽口福,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3)休閑度假型農業旅遊。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牧場、果園等,吸引遊客前去度假,開展農業體驗、自然生態領略、垂釣、野味品嘗,住宿、度假、游樂等各種觀光、休閑度假旅遊活動。如澳大利亞人則常於周末或假日,自己駕車,帶上小孩,選一個離家不遠的牧場小住幾天,大人可以放鬆一下身心,而孩子們則可了解都市裡無法見識的牧場生活。而美國的庄園主在蘋果、梨子、葡萄、西瓜之類的瓜果快熟的時候,就在報刊上登廣告,招攬遊客去農場摘水果度假,城裡的人熱烈響應,紛紛根據廣告上的示意地圖開車前往,水果隨便吃,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准備的別有格調的晚餐,享受到一個別致的假期。農家樂是新興的旅遊休閑形式,是農民向城市現代人提供的一種回歸自然從而獲得身心放鬆、愉悅精神的休閑旅遊方式。
一般來說,農家樂的業主利用當地的農產品進行加工,滿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較低,因此消費就不高。而且農家樂周圍一般都是美麗的自然或田園風光,可以滿足舒緩現代人的精神,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輕人的歡迎。
[編輯本段]起源
農家樂最初發源於四川成都,具體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縣、溫江等說。後來發展到整個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國。
[編輯本段]發展
農家樂的發展,對促進農村旅遊、調整產業結構、建設區域經濟、加快農業市場化進程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有些地方依託本地農業資源,分片開發出「農家樂」品種系列,像湖南嶽衡山、昆明的團結鄉等地的農家樂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農家樂發展起來後,帶來的不僅僅是消費收入,還有產品信息、項目信息和市場信息,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契機。農家樂成為農民了解市場的「窗口」,成為城市與鄉村互動的橋梁。各地遊客為農村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使農民及時了解到市場信息,生產經營與市場需求相接軌。開辦農家樂的農民經常到旅客中間調查市場需求,然後有針對性地開展生產,有的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則做起農產品深加工的生意。
當今中國的農家樂模式主要出現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為主,農家樂最吸引旅遊客的地方是:消費合理,價格實惠。
[編輯本段]分類
1.農家園林型。以郫縣友愛鄉農科村、溫江縣萬春鎮等西部川西壩子農家民俗旅遊為代表。這里位於「國家生態示範區」內,是享譽全國的花卉、盆景、苗木、樁頭生產基地,「農家樂」發端於此。它薈萃著川西平原農家休閑旅遊的主要特色,展現著「農家樂」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觀賞型。以龍泉驛的書房村、工農村、桃花溝、蘋果村等東郊丘陵的農家果園游樂為代表。龍泉山果品遠銷全國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龍泉驛區的經濟支柱。但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以春觀桃(梨)花、夏嘗鮮果的花果觀光旅遊,使其旅遊收入已經大大超過果品收入。賣果不如賣花,讓人先飽眼福,後飽口福,它反映了人們消費觀念的嬗變。龍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後又著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觀光農業,開啟了宜林山區發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區旅舍型。以遠郊區都江堰的青城後山、蒲江縣的朝陽湖、彭州市的銀廠溝、大邑縣的西嶺雪山等自然風景區為代表。低檔次農家旅舍價格低廉,遊客感覺彷彿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風景區,花費居家度日的錢,享受景區的自然環境,景區「農家樂」因而受到中低收入遊客的歡迎。
4.花園客棧型。以新都縣農場改建的泥巴沱風景區、邛崍市前進農場改建的東岳漁庄等為代表。把農業生產組織轉變成為旅遊企業,把農業用地通過綠化美化,使之成為園林式建築,以功能齊全的配套設施和客棧式的管理,使之成為在檔次上高於「農家樂」低於度假村的一種休閑娛樂場所。向現代化譜寫上光彩的一筆。
民俗旅遊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的文化旅遊行程。
民俗文化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由於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而,從某種意思上來講,民俗旅遊屬於高層次的旅遊。旅遊者通過開展民俗旅遊活動,親身體驗當地民眾生活事項,體會到當地的民俗風情、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審美情趣,實現自我完善的旅遊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遊玩境界。
目前民俗旅遊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工藝美術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伍』 鄉村旅遊的鄉村旅遊相關的概念和定義


概念1:游居
定義:游居即旅遊式居住。
概念2:居游
定義:居游即居住式旅遊。
概念3:第二居所
定義:第二居所即以游居為主的旅遊式居所。
概念4:詩意棲居
定義:詩意棲居即生態文化游居方式。
概念5:野行
定義:野行是以強身養性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行走無路徑為特色的村野徒步運動。

『陸』 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是什麼樣的

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是什麼樣的?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研究,國際鄉村旅遊的發展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休閑、觀光、度假旅遊。歐美發達國家的旅遊者喜歡到鄉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風景優美、遠離喧囂城市的農村甚至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修養身心,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許多旅遊者住在當地農民的家裡,和他們一起生活,吃著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農場里勞動。例如在美國西部的許多農場,都有為那些來自大城市的旅遊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設施,這些旅遊者還可以和農場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採集水果、農產品。在勞動中,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感性認識。
鄉村民俗文化旅遊。這種模式下的鄉村旅遊主要是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起來,使遊人在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民族文化。參與這種旅遊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水平比較高,他們來到鄉村主要是體驗和欣賞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在工業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沒。來到鄉村的旅遊者是要以發現的眼光去尋覓傳統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比如鄉村的民居、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流傳著的鄉村戲曲、武術、雜耍等。對於這些旅遊者來講,到鄉村去旅遊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獲取高層次生活的需要。鄉村旅遊成為一種更高檔次的旅遊方式。國際上開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鄉村旅遊模式,即鄉村民俗文化旅遊——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範式。
3.農業旅遊。「農業+旅遊」式的鄉村旅遊現在正成為許多地方和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又一個模式。以旅遊帶動農業,以旅遊促進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生產和旅遊活動結合起來,使農業和旅遊業的相互促進,既能夠增加旅遊業收入又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據預測,歐洲每年旅遊總收入中農業旅遊收入佔5%~10%。
4.生態鄉村旅遊。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並且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租賃的形式在農業園內選擇一塊土地,自己種植一些農作物。有的國家的生態農業園非常大,形成一個聯合體,鄉村旅遊活動都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進行生態農業旅遊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波蘭。波蘭的生態農業旅遊區的面積超過了4000公頃。

『柒』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有哪幾種模式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一些鄉村旅遊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地區的經驗模式對於起步較晚的地區能夠起到示範作用。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有6種發展模式。
(1)田園農業旅遊模式。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農鄉游、果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遊活動,滿足遊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農業科技游、務農體驗游等。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鄉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
(3)農家樂旅遊模式。即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產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民居型農家樂、休閑娛樂農家樂、食宿接待農家樂和農事參與農家樂等。
(4)村落鄉鎮旅遊模式。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利用鄉土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開發觀光旅遊。主要類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鎮建築游和新村風貌游等。
(5)休閑度假旅遊模式。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主要類型有:休閑度假村、休閑農庄和鄉村酒店等。
(6)科普及教育旅遊模式。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遊活動。如廣東高明藹雯教育農庄、沈陽市農業博覽園、山東壽光生態博覽園等。

『捌』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歷程

(一)國外發展歷程
1.萌芽—興起階段,在19世紀初,城市人開始認識農業旅遊價值,並參與了鄉村農業旅遊,如法國、義大利。
2.觀光—發展階段,在20世紀中後期,鄉村觀光農業發展,形成農業和旅遊相結合的新產業,如西班牙、日本、美國;
3.度假—提高階段,在80年代以後,觀光農業由觀光功能向休閑、度假、體驗、環保多功能擴展,如日本、奧地利、澳大利亞。
(二)國內發展歷程
1.初創階段(自發階段)1980年代中後期-1994年
農家樂興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誕生標志著「農家樂」旅遊模式拉開了鄉村旅遊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國農民旅遊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鄉村旅遊協會」
1994年,「1+2」休假制度頒布並實施。
2.全面發展階段1995-2001年
鄉村假日經濟
1995年5月1日起實行雙休日,1999年又將春節、「五一」、「十一」調整為7天長假。
2000年,國務院46號文明確了「黃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國民俗風情游」旅遊主題與 「中國:56個民族的家」宣傳口號帶遊客深入少數民族風情區;
1998年「中國華夏城鄉游」旅遊主題與 「現代城鄉,多彩生活」宣傳口號吸引大批旅遊者湧入鄉村。
3.縱深發展階段2002-2006
助力「三農」問題解決
2002年,我國頒布了《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准(試行)》標志著我國鄉村旅遊開始走向規范化、高質化
2006年,明確提出「中國鄉村旅遊年」,將鄉村旅遊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時尚」全面推動鄉村旅遊提升發展。
2006年8月,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關於促進農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鄉村旅遊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
2005年國家開始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06年我國健全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
提升轉型與
4.可持續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
產品轉型,產業升級
2007年國家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008年健全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克服了鄉村旅遊發展受土地制度制約。
2007年,「中國和諧城鄉游」和「魅力鄉村、活力城市、和諧中國」的提出帶動了農村風貌大變樣。
2007年,國家旅遊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大力推進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的通知》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2008年,三次長假調整為「兩長五短」模式及帶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使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多樣化。
2009年,《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鄉村旅遊富民工程。

『玖』 鄉村旅遊本質上是什麼

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區別於城市的生態自然環境,但區域性的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鄉村旅遊、全域旅遊都是近年很火的概念,也是政府層面著力推動的,行業在引導,企業在推進。談及規劃、開發以及落地經營,由於時間較短,還沒有顯現出實際效果,但是,社會影響已經有了,至於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恐怕還要觀望。

確切地說,鄉村旅遊的稱謂應該叫鄉村休閑,這個定義很重要。我並不是吹毛求疵,一味地在玩文字游戲,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路不暢。

鄉村旅遊也罷,鄉村休閑也罷,其目標客戶定然是城裡人,那麼城裡人究竟到鄉村去干什麼?休閑還是旅遊?這一點要搞清楚。

只有定位精準,才能規劃精準,才能開發到位,才能落地產生效益,大家才不會白忙活。否則,又成了政績工程、一哄而上的面子工程。

事實上,鄉村旅遊規劃與開發大多不到位,真正落地產生客流和效益的更是寥寥無幾。

鄉村旅遊是國家提出的,方向沒有錯。從宏觀經濟調控講,也算是供給側改革一個重大舉措。但問題是執行和運作,下面往往就弄歪了,搞著搞著就成了普天下之大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器」。

所謂鄉村旅遊,我理解是鄉村休閑(鄉村休閑的發展方向也許是鄉村旅居,筆者此前曾有文章《鄉村旅遊的未來定位應該是鄉村旅居》),這個說法顯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權作一己之見。

先從概念說起。休閑不分區域,在本地休閑,不挪屁股,當然成不了旅遊;而到外地休閑,我們往往說成是休閑旅遊。

再從市場說起。鄉村總是與城市共生共存的,每個城市周邊都是鄉村,國內國外,亘古未變,概莫如此。只不過,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深入,靠近大都市的鄉村,多半已半城市化,失去了鄉村的原生態,沒有了鄉村的原風景。

現在我們所搞的鄉村旅遊,其市場必然是定位於鄉村所依託的城市,或者是鄰近城市。這樣說來,就是附近的城裡人到鄉下去休閑,而不是旅遊。

因為誰都知道,旅遊要換地方。單從字面講,先旅後游,「旅」是旅行,有一種空間上的移動;「游」是游覽、觀光、娛樂,二者合起來即旅遊。

對於所謂鄉村旅遊,基本就沒有離開自己日常生活的區域,從城裡到鄉下,仍舊在同一個地域內,大環境並沒有根本的改變,頂多就是多了點「土、俗、野、古」的鄉村風味和習俗,以及生態環境,但區域性核心文化是相同的。

當然,事情沒有絕對的。有的地方鄉村旅遊也是成立的,且火的很,市場輻射得足夠遠,不止是周邊城市。但其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樣的鄉村有獨特的旅遊吸引物,要麼是景觀,要麼是業態,只不過,這已上升到景區的層面。這是景區旅遊,而非鄉村旅遊。

『拾』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定義

我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
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
數據顯示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森林旅遊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就業空間。現代休閑觀光農業充分利用農業生產過程、農民生活和農村生態,為消費者提供休閑、觀光、體驗等服務,是實現農業多功能、高效益的新型產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不僅可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而且可以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2011年,中國旅遊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和出境旅遊消費國,並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預計2011年國內旅遊人數約26億人次,同比增長12%;國內旅遊收入約1.9萬億元,同比增長21%。入境旅遊人數1.34億人次,同比增長1%;旅遊外匯收入4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出境旅遊人數7000萬人次,同比增長22%;出境旅遊花費690億美元,同比增長25%。
休閑農業與鄉村生態旅遊被認為是全球性的朝陽產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是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新舉措;是推銷名優特產品的重要途徑;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的好契機;是加強城鄉交流、提高農民整體素質的新思路;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環境的重要一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因素。隨著涉農旅遊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國內的涉農旅遊企業越來越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行業改革和國際化的深入研究。長期對旅遊業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全面而准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從當前旅遊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以涉農旅遊業的發展經營和行業需求走向為依託,詳盡地分析了中國涉農旅遊業的發展與行業需求、發展速度和競爭態勢,對涉農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