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連城旅遊景點
A. 關於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蓮峰鎮城市公園美景的作文
龍岩市位於北緯24度23分—26度02分,東經115度51分—117度45分,地處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的西部,通稱閩西。東與福建省泉州、漳州兩市接壤,西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南與廣東省梅州市毗鄰,北與福建省三明市相接,距廈門142公里(高速公路里程,下同)、泉州216公里、福州376公里。龍岩是距離廈門最近的內陸鄰海城市,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與重要通道。
如果是新羅區的話,就去龍硿洞看看,據說挺漂亮的,可以照照像。其他縣城的話,永定土樓是一定要去的。還有連城的冠豸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不過這時候去好像有點冷。旅館到處都是,你們只要下了車,買張地圖就可以了。汽車站對面就有。坐汽車比較方便。從市區到縣城,每天都有很多車,過二三十分鍾就一班,尤其是去冠豸山和土樓,車很多。不過,最好有永定那兒的同學,帶你們進去不要門票錢。不用導游,到時隨便問問當地人就可以了。客家人還是很好客的。坐車的時候先談好價,多問幾個,小心挨宰!!!吃飯的問題就更簡單了,龍岩人愛吃清湯粉 面,中山路上有很多,還有永定的牛肉丸,小時候我最愛吃了。長汀的泡豬腰,還不錯,街上小吃店都有,直接到中山路就行。出了汽車站向右直直地走,幾百米就到。不用坐車,走路去很近。3天足夠了。三天時間只能去這三個地方,規劃一下,一天去一個,每天來回都可以住在新羅區,比較方便,也不貴。
龍岩最特色的是清湯粉。。。。
清湯粉是福建龍岩特產。它起源於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曹溪鎮,歷史已有好幾百年,是龍岩的名小吃,也是不少龍岩人的最愛。清湯粉是以鍋中滾水燙熟的龍岩米粉為主料,配以添加了特製調料新鮮豬骨湯,再依個人喜好鋪上各種可口的佐料製成。經典的佐料品種有牛渣、鹹肉、肉皮等等,若可能時還可搭配些時令蔬菜。雖然製作過程簡單,但是口味堪稱絕,小吃就是要物美價廉,方便於大眾,這就是名產流傳之根本,而簡單卻不隨便的清湯粉較其他更有純正爽口的滋味,為當今快節奏社會的人們帶來了忙中偷閑的快感--下班後或是正午時緊午餐欲無暇顧及時竟能速戰速決地慢享可口的小吃,的確令人舒暢又回味無窮!
當然,人們在品嘗清湯粉之際,還常常因各人的口味喜歡加入少許蒜頭醋或是姜醋或是辣子之類的佐料,其目的是為了消毒,畢竟街頭小吃,涉及到衛生等若干問題,防患於未燃總是好的嘛。
清湯粉主要有兩種配菜法,一是韭菜豆芽式,即在主料粉中加入韭菜豆芽,配上肉類;另一類則是青菜式,用燙熟的應時節蔬菜搭配。這種配菜法估計(竊以為)是從三明沙縣中的拌面延伸的煮法。
說簡單點。。。。
水裡燙下。。。。。。。
然後放點菜豆芽。。。。。
或牛肉。。。。
或鹹肉。。。。
或瘦肉肉皮。。。。
加點青菜。。。。。。。
放點炸的油蔥。。。。。
湯打一勺。。。。。
就好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杭縣紅色之旅、連城冠mao山、永定土樓群、龍湖、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龍岩好玩的地方有:
紅色之旅
古田會議舊址:地處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1929年12月,紅四軍在這里召開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松蔭堂:1929年12月,紅四軍在連城新泉整訓後進駐古田,前委機關和政治部就設在松蔭堂,司令部設在附近的中興堂。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在新泉調查的基礎上,召開了各級黨代表聯席會議。在松蔭堂的二樓卧室里,毛澤東起草《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為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基礎。
紅四軍司令部舊址——中興堂:位於上杭縣古田鎮八甲村。1929年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進駐古田,紅四軍司令部設在中興堂。朱德同志住在後廳左廂房。除積極協助毛澤東工作外,朱德還在這里起草了「關於軍事問題的報告」,在古田會議上宣讀。同時撰寫了《新游擊戰術》,這是一部嶄新的馬列主義軍事著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地舊址——協成店:位於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賴坊村。
中共閩西特委機關舊址——樹槐堂:位於上杭古田蘇家坡村。1929年10月,中共閩西特委從上杭城遷至蘇家坡,特委機關就設在樹槐堂。隨同特委機關來到蘇家坡的毛澤東攜賀子珍就住在樹槐堂後廳左側的小閣樓。在樹槐堂右側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岩洞——圳背岩洞,洞內冬暖夏涼,環境清新、幽靜,是毛澤東當年休息、讀書之處。現在當地人都把它叫作「主席洞」。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樹槐堂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閩西一大會址(文昌閣):位於上杭縣蛟洋村。1929年7月中共閩西一大在此召開,毛澤東、張鼎丞、鄧子恢出席此會議,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地處上杭縣才溪鄉。1933年11月,毛澤東在此召開調查會,寫成《鄉蘇工作的模範--才溪鄉》(即《才溪鄉調查》)。
杭臨江樓:是毛澤東的舊居。1929年10月,毛澤東再一次來到上杭,就住在臨江樓二樓的東廂房。抒寫了《採桑子.重陽》詞一首。1985年10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泉革命舊址:1929年紅四軍整編就在這里進行,開展著名的「新泉整訓」。毛澤東就是在望雲草室起草了《古田會議決議》,為古田會議的召開做好了充分准備。連南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是毛澤東同志1929年親自領導建立的新泉第一個紅色政權。新泉工農婦女夜校是1929年6月在毛澤東同志的親自關懷下創辦的。
客家之旅
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景區位於福建省龍岩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內。景區內建築獨特,其中有富麗堂皇的「圓樓王子」振成樓等其他特徵土樓40多座。
初溪土樓群:初溪土樓群位於永定縣下洋鎮初溪村,由五座圓樓和數十座方樓組成。其中的集慶樓建於明永樂17年(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客家土樓中年代最久遠的土圓樓之一,其結構十分獨特,樓里有72部樓梯,一戶一梯,非常合理,令人稱奇。
振成樓——土樓王子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1995年它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引起了轟動,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承啟樓——土樓之王:承啟樓位於永定縣高頭鄉高北村。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號稱「土樓王」,與北京天壇、敦煌莫高窟等中國名勝一起競放異彩。1986年,我國郵電部發行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該郵票在日本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環極樓——防震巨堡 :環極樓坐落於南中村。該樓最大的特點是抗震性能特強,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
深遠樓——最大的圓樓:深遠樓地處永定古竹鄉井頭村,是客家土樓中最大的一座,直徑達80米之巨。
遺經樓——最大的方樓:遺經樓位於高陂鎮上洋村,是目前所知方形土樓中最為龐大者,共有房間二百六十七間,51個大小廳堂,佔地五公頃,建築面積四千餘平方米,費時七十多年,經三代人努力方建成。
福裕樓——府第式土樓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該樓由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樓名也是張星炳題寫。
裕隆樓——仙山樓閣:府等式土樓的典型建築是永定高陂的」裕隆樓「,建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歷時六年建成。距今有170多年歷史。
馥馨樓——最古老土樓:馥馨樓位於湖雷鎮下寨村。建於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是永定客家土樓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衍香樓——書香門第 :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坐落在新南村。其特色是:樓的內廳仿府第式建築,廳內及樓外圍牆、左右小門等雕刻精巧,牆壁上書畫精美,龍飛鳳舞。整體布局協調、統一、美觀而實用。
奎聚樓——宮殿式土樓 :奎聚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 奎聚樓建於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已有160多年歷史,佔地6000餘平方米,高約15米。
振福樓——秀麗端莊:振福樓位於湖坑鎮下南溪,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8集電視連續劇《土樓人家》的片頭,就選取了這片風景為主體畫面。 振福樓也是一座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土樓,被稱為振成樓的「姐妹樓」。
生態之旅
冠豸山:位於連城縣蓮峰鎮東面。冠豸山與武夷山同屬丹霞地貌,素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譽,稱「三江上游第一觀」,為客家神山。冠豸山景區里著名的景點有鯉魚背、長壽巒、虎崖、生命之根、一線天、東山草堂、石門湖、竹安寨、九龍湖等。1986年榮獲「福建省十佳風景區」稱號,1987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區」,2000年,榮獲國家AAAA級旅遊區稱號。
梅花山國家A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新羅、上杭、連城的交界處,總面積22168公頃。梅花山以其獨特的地質、地貌、植被和氣候,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的自然旅遊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名貴樹種有花櫚木、福建青崗、紫楠、紅豆杉及四方竹、人面竹等,珍稀動物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獼猴等55種,被稱為「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基因庫」,是研究動植物分類、森林生態學、植物群落理想的科研基地。梅花山自然景觀奇特,有延綿數公里的黃連盂大絕壁,美猴潭瀑布,鯉魚寨瀑布,梅花湖以及大自然長期雕琢而成的老鷹石、禾倉石、金龜下蛋等奇岩怪石。還有馬頭山寺、南蠻王墓、梨嶺步雲書院等人文景觀。
梁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平縣城東北,橫亘東南面積7000多公頃,沉睡千年萬年,保存著世間一方完整的天然原始森林群落,蘊藏著豐富獨特的物種資源與自然景觀。這是一顆「綠色明珠」。
龍硿洞:地處武夷山脈南段的龍岩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據考證,此洞是形成於三億年前的特大溶洞之一,至今為止,龍硿洞已探明面積5萬多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有2條畫廊、8個大廳、16個支洞、64處景觀、3000多米遊程,大小石鍾乳千姿百態,亦幻亦真,最著名的景觀有「龍傘」、「觀音誦經」等,2003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中國虎園:梅花山中國虎園位於上杭縣步雲鄉,園內不僅可以領略國寶級動物華南虎的雄姿,還可觀賞到獼猴、孔雀、梅花鹿、天鵝等數十種珍稀動物,到梅花山,又可賞梅踏雪、杜鵑盛開、雲海飛瀑等許多自然景觀和原始森林景觀。
龍湖:位於永定縣城西南部、汀江幹流棉花灘峽谷中部,跨永定、上杭兩縣,水域面積達六十五平方公里。湖水蜿蜒在峽谷山巒間,形如騰飛的巨龍。
九鵬溪景區:位於漳平市南洋鄉,是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區之一。景區充分發揮茶山水景特色。
江山睡美人:「睡美人」山位於龍岩市新羅區江山風景區西部,由五座青山連結構成。抬頭仰望,可見一天然「美女」仰面朝天,泰然而卧。
B. 龍岩連城的風景
【旅遊資源】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
冠豸山,由民政部、教育部、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定音為「guànzhàishān」。對冠豸山之「豸」字,當地一直讀作zhài,而外人依現代語文工具書的注音常讀作zhì;「冠」讀作guàn或guān也無一定之規。學者們確定,此處的「豸」讀zhài才能表達山名「公正、誠信」的本義。
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於連城城東,「不連崗自高,不託勢自遠。」景區方圓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於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的美稱。冠豸山風景名勝區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大景區組成。目前,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三大景區已對遊人開放。
1、冠豸山。冠豸山,位於城東郊,宋稱「東田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縣尹馬周卿率千人上山,開辟蒼玉峽、雲棧、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並以篆體或隸書刻石標名。馬周卿潛心山景,觀那層巒疊嶂,萬石紛披氣勢,望之似萬朵瓣瓣舒展鮮麗的荷花,隨風搖曳在青標翠蓋之間,遂將其改名"蓮峰山"。
前山的滴珠岩高壁直立,端莊嚴整,形似"獬豸冠",馬周卿題刻"冠豸"為相之標名。至明代,精通古文辭、尤工楷法草書、喜好游歷名山大川、吟詠佳景的邑人庠生黃公甫,在此題刻字徑數尺、矢勁鐵強的"冠豸"二字。傳古有靈獸名豸,似羊而獨角,又稱"神羊",亦叫"獬豸",能辨曲直。遇惡人則以角觸之,法官可據此判斷是非。春秋時楚文王曾獲此獸,依其形製成王冠,稱"獬豸冠"。秦滅楚,以此冠賜給御史大夫。後經漢、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類監察官及司法官的專用制帽,所以又稱"法冠"。清代御史雖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後仍綉有獬豸的圖案,表明作為執法監察官的性質。由於豸冠的含義正好符合歷代連城人民祈盼執法無私、公正廉明盛世到來的願望,登山賞景便稱"上冠豸",於是蓮峰山漸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正面游山,輕車可直達山腳,拾級而上,景點相隨,遠近輝映,各具特色,令遊人目不暇接。冠豸山正在申請世界遺產 ,目前還沒有結果。
2、石門湖。石門湖位於冠豸山東南,並與冠豸山景區緊相毗鄰,舊稱"石門岩",為連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門宿雲"所在地。連城城郊嚴重缺水,明知石門岩清水常流但無法引用。民間曾經流傳著一首民謠:"石門岩,拱橋背,大小蚊龍有一對,要是有人鎖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龍山是石門岩的主體山,鎖住蚊龍為的是治水,周邊群眾深受乾旱之苦。解決農田灌溉和群眾生活用水成為強烈的呼聲。1970年9月3日,連城縣成立石門岩水庫工程指揮部,9月15日正式動工,於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務。
石門岩水庫上游流域面積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長3公里。正常儲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積23. 29公頃,工程總指揮為當時縣委第一書記李振經。
大壩鎖蚊龍,石門蓄翠珠。石門岩終於變成一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隨山蜿蜒,港叉交錯;山依水臨淵,深谷縱橫;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魚起舞,白萍紅首相邀;水中孤渚,勝似蓬萊,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那種令人嚮往的佳境。遊人盪舟其間,聽兩岸鶯聲百轉,看一群野鴨閑游,撫水底青山,追雲邊曉日,悠哉游哉,其間況味,實在難以形諸筆墨。有時谷口葦叢如屏,似已終局,然而漫操小艇,輕撥"圍屏",卻又豁然得一新境界。遊人巧借詩文贊嘆:「山重水復疑無路,輕撥綠屏另有天。」
3、竹安寨。竹安寨距縣城東北5公里,離冠豸山僅1.5公里。這里峰巒挺立、谷深泉幽,當地百姓稱「揭屋寨」,又叫「馬頭山」。也稱「竹安寨」,寓竹報平安之義。
據史料記載,清咸豐七年(1957)七月太平軍石達開部隊攻陷連城,咸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佔冠豸山。僅咸豐之年,太平軍三次進出連城,竹安寨成了富豪鄉紳們的避亂之所。寨成30年後的1933年,工農紅軍揮戈閩西,進駐連城。紅軍帶領鄉民攻下竹安寨,把糧食、傢具分給窮人。竹安寨內依山勢構築的廳堂、居室、廚房、倉廩等39間房屋,因此毀於戰事,現仍留存遺跡。
竹安寨位居主景區冠豸山的東北部,高度660米,方圓4.2平方公里,亂菁塞途,鉤刺牽衣,外圍保持著濃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漸密,山勢漸陡,苔蘚、蕨類、地衣等分布於岩隙石根、澗頭谷底,與峰巒相映襯。
竹安寨呈現的另一面是准軍事防禦型人文景觀。開發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間,依託這石上流泉,滿山青松翠竹,矮屋茅廬,清幽勝境,溫經讀史,開拓胸襟,自娛自樂;一旦遇上亂世,則可憑這山崖的險阻,寨垣的堅固,安頓婦孺老幼。於是,雇請多名青壯漢子長年累月懸縋炸石,附岩開路,如同紋身一般在這陡峭的山壁間鐫上條條柔美的坎道曲線。竹安寨的自然景點,一險、二奇、三壯觀,被稱為景觀「三絕」,世間罕見。
二、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梅花山
被中外專家稱為「北回歸荒漠帶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譽全球的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動植物資源基因庫」和「地質博物館」,總面積22168公頃,大部分在連城境內。閩江、九龍江、汀江皆發源於此,故又有"八閩母親山"之稱。這里原始森林茂密,名貴樹種葯材比比皆是,華南虎和罕見的金斑喙鳳蝶等珍禽異獸在此繁衍棲息。梅花山兼有黃山之秀、華山之險、灕江之美、西雙版納之朴,是理想的科研教學基地和旅遊避暑勝地。
三、明清著名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連城四堡
連城四堡是我國明清兩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過《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餘種書籍,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鄉」。
四、宣和明清民居建築群
連城宣和鄉培田村,明、清、民國時期先後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華堂構成的民居建築群,尤其其中兩幢「九廳十八井」及「南山書院」堪稱中國建築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時期建築精品。
五、客家大宅門——萬人古村芷溪
芷溪位於連城南部,自明清以來先後修建了74座古宗祠和139幢古民居,形成國內罕見、規模龐大的古宗祠、古民居建築群,其中「九廳十八井」仍存有8座,如黃氏家廟、澄川公祠、翠疇公祠、集鱣堂、培蘭堂等均為客家民間建築精品之作。
六、望雲草室和張氏家廟
望雲草室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舊址,在連城縣新泉鎮。1929年6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曾在此辦公。同年12月,在此開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訓,並在此起草紅四軍"九大"決議案。
張氏家廟坐落於連城縣新泉鎮的新泉村。1929年6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在此成立連城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現為新泉紀念館連城革命史陳列室。
七、中華山性海寺
中華山性海寺坐落於連城縣新泉鎮境內,始建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620餘年),是福建名剎之一。性海寺周圍林木蔥郁,風景迷人,殿宇樓閣錯落有致,很具規模。性海寺原主持高僧慧瑛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理事,福建分會副會長,在性海寺首倡「農禪並舉」,成績斐然。性海寺已列為福建省對外開放寺廟之一,趙朴初先生生前曾親筆題贈「性海寺」牌匾。
八、賴源溶洞
賴源溶洞群位於連城縣賴源鄉上村,著名的有三洞:仙雲洞、幽琴洞、石燕岩。仙雲洞,以「雲」取勝,常有雲氣騰騰自洞口湧出,終年不斷。幽琴洞,以「泉」見長,洞中泉水自石縫潺潺流過,音韻幽幽,如奏管弦,因而得名。石燕岩,相傳昔有紫燕數千,飛經此地,忽降驟雨,齊集石上,雨止視之,皆化為石。
C. 誰能告訴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這地怎麼樣
連城是屬於客家聚集地,但是語言和客家話差別較大。呵呵,不過普通話是一樣的哦!吃穿住行都還可以吧。到我們這里生活應該沒有問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縣城坐落於一個南北走向的山間盆地上。
D. 福建龍岩連城「豸下蓮鄉」好玩嗎雲游佳鄉
冠豸山是好玩
E. 龍岩連城縣有多少個鄉鎮
連城縣, 別名蓮城,是福建省龍岩市轄下的的一個山城縣,擁有豐富的資源,轄區版總面積約為2596平方公里 。坐權落於福建西部山區武夷山脈南段 ,是閩、粵、贛三省的結合腹地,這里千山競秀,重巒疊翠,風景幽美,故有南夷北豸的美稱連城。它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客家文化名城。全縣現轄十七個鄉鎮,即蓮峰鎮、廟前鎮、新泉鎮、朋口鎮、莒溪鎮、文亨鎮、姑田鎮、北團鎮、林坊鄉、曲溪鄉、宣和鄉、隔川鄉、羅坊鄉、揭樂鄉、塘前鄉、四堡鄉、賴源鄉,共240個居(村)民委員會(社區居民委員會10個,村民委員會230個),縣政府駐蓮峰鎮。2005末全縣常住人口三十四萬,戶籍人口達三十二萬多,通行閩西客家話連城話。
F. 福建龍岩連城縣有幾個鄉鎮啊
龍岩市位於福建省西部,通稱閩西。地處閩、粵、贛邊區,東與泉州、漳州接壤,西與江西省贛州市交界,南鄰廣東省梅州市,北接三明市。
龍岩東西長約192公里,南北寬約182公里,總面積1.91萬平方公里,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5.7%。市域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呈東高西低狀,平均海撥460米,山地丘陵佔全市總面積的94.8%。
龍岩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5℃~20.8℃,年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2019毫米,年日照時數1442小時~1693小時,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常青,適宜亞熱帶作物和林木的生長。
行政沿革:
在龍岩市轄區內,歷史上首次建立地方政權是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設置的新羅縣(縣治設在今長汀縣境內),現龍岩市城關古稱苦草鎮,為新羅縣所轄,迄今為止已有1700多年歷史。
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新羅縣治所設在苦草鎮,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新羅縣改稱龍岩縣,大歷四年(公元769年)置長汀縣。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置上杭縣和武平縣。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置蓮城縣,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改名連城縣。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置漳平縣。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置永定縣。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龍岩縣改為龍岩市。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漳平縣改為漳平市。199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龍岩撤地設市,原龍岩地區改設地級市,原縣級龍岩市改設為新羅區。
龍岩市現轄新羅區、漳平市和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五縣,下設123個鄉鎮、11個街道辦事處。2001年全市總人口287萬人。市政府設在新羅區,中心城市人口26.4萬人,城區建成區
G. 福建龍岩連城有哪些好玩的
在城區有石門湖和冠豸山兩個景區,離冠豸山30多公里處的宣和鄉有個宣和培田古民居,那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正在開發中,很多人去,過年我還看到不少老外呢。連城車站有車直接可以到培田古民居的。
H. 福建龍岩連城「豸下蓮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豸下蓮鄉AAA級景區位於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東北部的塘前,距離縣城13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91%,鄉內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素有冠豸山「後花園」之美譽。其歷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蘊。
1、荷花塘
塘前村原名「荷塘」,又名「蓮湖」。村內大大小小池塘二十八口,不少人家房前屋後都是池塘,人們在池塘邊洗衣服、洗菜,過著田園般生活,塘前村也因此得名。
但不知從何時起,大大小小的池塘為淤泥所積,一汪清泉變成死水。為改變這一現狀,塘前鄉投入10多萬元資金對雜草叢生、臭不可聞的「臭水塘」進行清淤,並引導村民改種荷花。自此,使當初的「臭水塘」變身成為如今美麗的荷花塘。
由於「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連」諧音,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常以荷花(即蓮花)作為和平、和諧、合作、合力、團結、聯合等的象徵;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因此,某種意義說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
2、古堡(有積樓)
明朝正統癸亥年間,一座宏偉的古堡屹立在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塘前鄉,名為塘前古堡,民稱「土樓」,亦稱有積樓。有積樓其實是一座龐大堅固的防禦性建築。奇特之處是,不論從遠處鳥瞰,還是近觀,其建築風格與當地民居均有不同之處,融匯了客家古建築文化與中國建築的特色。
3、進士第
位於迪坑黃泥坪的進士第,是一座規模不小頗有名氣的古民宅,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了。這里出過一些富商和名人,曾有過「一桌九功名」的輝煌,當地人稱之為「舉人歲進士宅第」。進士第建於清康熙年間,依山而建,佔地面積兩千多平方米。
4、老盈山
老盈山海拔1532米,相傳有唐代羅仙公在此修煉而顯名。自北宗以後即為道家之勝地,每年春節和秋夏間許多遊人香客,不辭艱苦跋涉,登山朝拜和旅遊。特別是每年農歷十月十五羅仙公生日這一天,上山朝拜祈禱問卜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5、蜘蛛岩
蜘蛛岩又稱雲霄岩,面積15.3平方公里。這是一縱列山脊群,其一側為直立的丹霞深谷和陡崖壁。
I. 龍岩一日游最佳選擇去的景點有哪些求推薦
龍岩一日游最佳景點推薦:福建土樓(永定)旅遊景區,連城梅花山,石門湖。
1、福建土樓(永定)旅遊景區。
石門湖由石門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使西峽縣城北部崇山峻嶺間形成了西峽平湖的又一景觀,石門湖風景名勝區。景區總面積十多萬畝,水域面積萬余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源頭之一。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融為一體,是人們旅遊、休閑度假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