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國旅遊 » 美國聖何塞旅遊

美國聖何塞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6 02:01:14

❶ 美國聖何塞到優勝美地需要多長時間

開車大約要三個多鍾頭左右

❷ 美國聖何塞和聖何西是一個地方嗎

是!
全是San Jose 的中文翻譯,在北加州的矽谷附近
一個一百萬人口的大城市

❸ 美國 聖何塞市的介紹

聖何塞是加利福尼亞州西部城市。地處聖弗朗西斯科灣南的聖克拉拉谷地,臨凱奧特河,西北距舊金山64公里,人口948,279(2009),為美國第十大城市;大市區包括聖克拉拉縣,面積3429平方公里。
1777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居民點,是加利福尼亞州最早的移民地;1849-1851年曾為州府,並作為淘金者的商品供應地;1864年鐵路通舊金山,該地發展為聖克拉拉谷地農產品的集散和加工中心。
[span]市經理Dutch Hamann於1950年代和1960年代時帶領聖何塞進行了一項大成長計劃。在這計劃里,聖何塞兼並了許多鄰近地區,如艾維西歐和坎布萊恩公園,增加了許多可容都市發展的市郊。對這急速發展的反應是1970年代時產生的「反成長」(anti-growth)意見,這政策也被後來的市長諾曼·峰田和Janet Gray Hayes所採取。盡管規范了「城市成長范圍」(urban growth boundary)、開發費、以及坎貝爾和庫比蒂諾城市的成立來限製成長,聖何塞的發展並沒有慢下來,發展重心轉移到聖何塞既有地區。聖何塞在矽谷的位置也帶動許多經濟和人口增長,造成1976與2001年間市內房價急速成長達936%,是全國增長最快的地方。1990年代,在1974年的城市成長范圍得到保留,選民否決了限制山丘發展的提案後,增加城市密度的政策也被延續。1980年來60%與2000年來超過75%在聖何塞新建的住宅為多住戶建築,反映了聰明成長(Smart Growth)的都市計劃政策。

❹ 美國聖何塞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我來聖何塞3個多月了
基本信息網路下就能知道

這地方是沙漠氣候
暴曬乾燥,冬季每天回陰雨連綿答
夏天的時候山上的草木是黃的
冬季因為下雨得到灌溉就綠了
離舊金山很近,周末可以開車到處遊玩,風景真的很美
富人區很安全,華人也很多
由於SAN JOSE有很多IT公司
所以印度人很多(印度人專攻IT的很多,工資比美國人要求低)
市裡有很多大公司,比如蘋果本公司就離我家10分鍾的車程
由於大公司多的原因
房價相對來說比較高
如果在比較一般的地方買房租房有安全隱患(美國任何地方都這樣)
如果是留學,可以網路下,這里的大學也很有名的

❺ 在美國聖何塞買房好還是租房好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現在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也都提高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做理財投資的人就多了起來。手裡資金充足的人都開始做房地產的投資了。像海外的房產就十分的搶手。美國是全球的中心,在美國買房置業的好處肯定是最明顯的。因為聖何塞的生活環境,而選擇在聖何塞居住的人比較多。這個時候有很多人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在聖何塞到底是買房還還是租房好。
聖何塞也是美國很著名的一座城市。近些年來隨著聖何塞人口的增多,讓這里的房產行業也變得異常火爆了。而且根據我們的了解,美國聖何塞地區的房產價格也上漲了不少。因為在2016年的時候是聖何塞房屋價格暴漲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有很多的投資商都選擇在聖何塞買房置業了。尤其是美國聖何塞地區的學區房更是最熱銷的。這一點對於重視子女教育的中國人來說特別具有吸引力,而且中國人安家立業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在美國紐約(公寓)購房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我們在聖何塞買房肯定是很好的選擇。因為現在聖何塞的房產具有很好的升值空間。買房以後肯定是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而且在美國聖何塞買房置業在未來幾年的時間里就可以獲利的。但是租房也會有租房的優勢。每月租房的成本會低於買房,租房者不用繳納房產稅、房屋保險費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也無需支付維護費用。房價溫和下跌是常見現象。不過,買房還是租房要依據自己的情況做出決定。
從整體來看的話,在美國聖何塞買房肯定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買房以後房屋就是自己的。幾年時間房屋在升值以後我們還可以獲利。所以說在聖何塞買房肯定是要比租房劃算的。但是租房也有租房的好處。所以說在聖何塞買房好還是租房好。這個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

❻ 美國聖何塞的郵編是什麼

美國聖何塞的郵編來是55101。
聖何塞(自San Jose),是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的城市,是加州(人口)第3大城市 。地處舊金山灣以南的聖克拉拉谷地(矽谷) ,為聖克拉拉縣首府,臨凱奧特河,西北距舊金山65公里,人口948,279(2009),為美國第10大城市,被譽為「矽谷之心」,世界知名大型高科技公司(Apple、intel、Yahoo、ebay、HP、FireFox、Google等)雲集於此;大市區包括聖克拉拉縣,面積3429平方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城市人口成倍增長,工業發展較快。電子工業發達,東南郊的聖克拉拉谷地有「矽谷」之稱,集中電子計算機、電子儀表、宇航設備等許多工廠;傳統的水果罐頭和果品加工工業仍占重要地位,其他還有農業機械、服裝和釀酒等;市內商業繁榮,有140多個購物中心。該地是州際公路的中心,有2 條鐵路線和1個大型機場;城東居住區多維多利亞式建築。城東北的阿盧姆羅克公園景色秀麗,內有數處礦泉;玫瑰公園以搜集優良玫瑰著稱;城內有聖何塞州立大學等3所高等學校羅西克魯西安埃及博物館珍藏有古埃及的藝術品。

❼ 美國聖何塞到紐約飛多久

正常飛行時間是5小時45分鍾左右,你CA到NY啊

❽ 美國城市聖何塞奧特萊斯

最近的就是Gilroy Premium Outlets
地址在681 Leavesley Rd,Gilroy, CA 95020
從聖何塞市區可以做68路公交到達附近,再走路十幾分鍾就到了

❾ 你去聖何塞是不是只要有美國旅遊簽證就行了,不用哥斯大黎加簽證了

美國旅遊簽在操作程序上比哥斯大黎加好辦多了。。。。。我當時辦哥斯大黎加簽證,各種證,還銀行證明,全部要公證,公證完了要做外交部和使館雙認證。。。費錢費力。。。整個用了兩個多月。。。。而且還是因為認識使館的人在認證那關給走後門了,不然更慢。。。美國至少你面簽,所有材料帶原件去就行,也不用公證。。。

❿ 美國 聖何塞市的介紹

一、美國矽谷概況
聖何塞位於美國加里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海灣區,建於1777年,往北50英里到舊金山,往南390英里到洛杉磯,面積177平方英里,人口92萬,是加州第三大城市和全美第十大城市。提到矽谷(Silicon Valley)世人皆知,聖何塞正是矽谷的大本營所在地。從西班牙殖民開始,在150多年時間里,聖何塞一直作為加州的農業中心,但是伴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IT產業在矽谷的興起,聖何塞很好的駕馭了個人電腦、網際網路與生物技術的創新浪潮和產業發展,經濟上迅速騰飛,發展成為在美國舉足輕重的重要新興城市之一。
「矽谷」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國一流大學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學為依託,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並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大公司,融科學、技術、生產為一體。目前它已有大小電子工業公司達10000家以上,所產半導體集成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約佔全美1/3和1/6。現在矽谷已成為世界各國半導體工業聚集區的代名詞。
二、聖何塞市發展特點
1、經濟高速發展
近30年來,聖何塞市的經濟發展成績令世界矚目,已成為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基地。在美國家庭戶均可支配收入上,聖何塞市為全美最高,近十年來,聖何塞市吸收的風險投資佔到了全美國的三分之一,2003年一年就有50億美元。市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從1984年到2003年,平均增幅近10%,年預算規模已達36億美元。
2、經濟富有活力
在聖何塞市,新增工作的85%來自於時間不到lO年的公司,87%的公司是1990年後創立的,1990年前的公司只佔13%。在《商業(Business)》雜志對美國各地今後十年創造高工資、高技能工作崗位的能力評估中,聖何塞市列第二位。在《財富(Fortune)》評選「美國就業最佳公司」中,前l0名中有2個公司的總部設在聖何塞市,分別是Adobe和Xilinx。
3、員工的生產力高
1992年聖何塞市員工的生產力約是美國平均水平的1.4位,到1999年增長到2倍,在2003年聖何塞市員工人均創造的生產值達到18.8萬美元,是美國平均水平的2.2倍。現在,聖何塞市企業和個人擁有的專利超過了同州的大城市洛杉磯與聖迭亞戈之和。
4、高新技術企業林立
在聖何塞市,各類高科技公司達7300家,集中在半導體、計算機、網路、軟體、信息服務和生物醫葯學等最新的技術領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知識集聚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高新技術公司,如Adobe、Cisco、eBay、等都將總部設在該市。這些公司聘用的員工超過3O多萬人,約占該市人口的三分之一,被美國的新聞媒體評為高科技城。
5、對世界高素質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近幾十年來,聖何塞市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素質人才敞開懷抱接納,三分之一的居民出生於美國之外,文化的多樣性進發出持久的創造活力。2004年底,該市就業的勞動力中,61%的人受過高等教育,超過40%的人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大大高於全美平均水平的25%。目前在聖何塞市經營的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原創地不是聖何塞,而是其他地方創辦後,被聖何塞吸引過來的。上百家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如IBM、Acer、富士通、日立、Infineon、三星、西門子、索尼電子都在聖何塞市設立分公司或研發中心。
三、聖何塞市城市創新情況分析
聖何塞市不管是在美國國內還是在國際的競爭中,存在不少劣勢,其中尤以人工費高和房價高兩點較為突出。2004年,美國一般住房單元的平均售出價格是1l萬美元,加州的均價是22萬美元,紐約市的均價為33萬美元,而聖何塞的均價卻達到了42萬美元。聖何塞員工的年均薪水高達6.24萬美元,超出美國平均水平的60%。但是,面對當地創業和生活成本居高的劣勢,聖何塞市瞄準世界經濟與科技發展的潮流,通過技術立市、創新活市、人才強市、知識興市等舉措,形成了人無我有的技術優勢、創新優勢、知識優勢、創業優勢與人才優勢,在生產力和創造力方面的優勢超過了成本上的劣勢,像磁場一樣吸引世界許多創新性的公司與人才在這里發展與興業,極大地提高了區域經濟發展的競爭優勢,傲立世界知識經濟或新經濟發展的潮頭。
1、堅持高科技立市的發展戰略,實施強有力的工業區政策,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在聖何塞市制訂的經濟發展戰略中,為確保成為一個令人鼓舞並在經濟上獲得成功的城市,要努力形成這樣六項獨特的品質:全球化通道,對全世界起領頭作用的企業和人才來說,是一個全球性的國際性的城市;創新地區,在技術、商業、文化和社會等方面開拓創新;創業園地,各界的人們能夠創設和發展可以實現他們夢想的公司;高科技城,使用和展示改進日常生活的技術;機會之地,居民們找到大量的有價值的就業機會,積極參與經濟發展;世界上最適宜人居的大城市,具有豐富多彩的、與眾不同的高質量的生活。顯然,高科技立市是貫穿其中的一項重點戰略。由於集群具有地域化聚集、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的特點,可以使產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矽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產業集群,聖何塞市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該市成為矽谷這個大集群中最大、最成功的集群。
2、地區創新要素、區域創新整體與知識技術支撐緊密配合
矽谷地區企業技術創新實踐表明,一個便利於企業順利得到創新要素的地區,是地區企業創新成功的關鍵。由於矽谷地區各創新要素的參與、協作,使得矽谷成為一個創新整體,具有創新整體優勢—克服單獨個體的限制、整合多種知識技術資源和技能、產業鏈和創新配套條件得到優化、降低技術和市場風險與不確定性、增大創新投入意願、增大創新成功的努力和探索。這種整體創新優勢,主要是圍繞著知識技術、或源自於知識技術、或主要表現為知識技術方面。比如,從技術人員來看,矽谷有大批經驗豐富的、作為顧問、董事或風險資本家的身份活躍於企業中的退休人員,勞動力、科技開發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市場銷售人員,技術設計和策劃人員也非常豐富、且非常熱心和專注於地區企業的技術創新,在地區整體優勢中他們佔有核心地位;從機構和技術能力來看,矽谷有大量的機械和原材料輔助生產部門和機構、強有力的金融機構、專門傳播最新開發技術知識的機構、以及分析最新市場動態的咨詢機構等等,這些構成了地區知識技術能力的強大支撐,是矽谷地區創新整體優勢的堅實基礎;從規范、模式和制度文化來看,矽谷有分權和積極介入、利用外部知識技術資源的組織模式,樂於助人的氛圍,技術合作聯合的傳統,這些構成了地區創新整體優勢的長久保證;從知識技術運行網路來看,矽谷有以地區網路為基礎的工業體系,能促進各個專業製造商集體地學習和靈活地調整一系列相關的技術,這些構成了矽谷地區整體創新優勢得以形成和維持的最重要依託。
3、充滿活力的人力資本機制
世界沒有其他地區擁有矽谷那樣高密集、多國籍的人力資本儲備。目前,矽谷有上千個科學院與工程院院士,有4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佔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總數的近1/4。該地區有20萬大學畢業生;有6000多名博士,佔加州博士總數的1/6,這些人才大部分是由矽谷內的大學培養出來的。矽谷中32% 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是外來移民。其中2/3來自亞洲,而華人佔51%,印度人佔23%。 當地技術專家提到矽谷「建立在IC技術之上」時,IC不是集成電路的縮寫,而是印度人(Indian)和中國人(Chinese)的縮寫,印度人擅長軟體,而中國人則精於硬體的設計與整合。矽穀人才流動分為正式的和非正式渠道,正式渠道是職業介紹所,矽谷不僅有為一般勞動者提供服務的臨時職業機構,而且還有專門招聘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高級經理人員的獵頭公司;非正式渠道是酒吧、咖啡倌、俱樂部、健身房、展示會等聚會場所,它們不僅是矽穀人們交流信息的場所,也是非正式的招聘巾心。人力資本參與收入分配,員工持股和股票期權是矽谷的制度創新,是矽谷技術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正如一位風險資本家所言:「股票是矽谷的乳汁。給職員股票,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他們沒有一定的公司所有權,系統運轉起來就沒有那麼有效了。」
4、聞名世界的風險投資機制
風險投資機制在矽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值得強調,風險投資是矽谷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前提,正因為矽谷有了世界上最完備的風險投資機制,有上千家風險投資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有斯坦福大學為首的科研院所與充裕的風險資本的結合,才造就了今天矽谷發展的輝煌。
風險投資極大地促進了矽谷經濟發展,據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VCA)的一項調查表明,受風險資本支持的企業在創造工作機會、開發新產品和取得技術突破上明顯高於一般大公司,不僅如此,這些公司的成長推動著矽谷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其在世界上的競爭力。總之,斯坦福大學為首的科研院所在矽谷聚積大量富於創造力的技術精英與發達的風險資本市場相結合創造和刺激了矽谷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
經過幾十年的實踐、摸索和調整,矽谷形成了創辦新型高科技企業有效和基本固定的創業模式,它的成長歷程一般經歷創建階段、成長階段、獲利階段三個階段。風險資金來源於不同渠道,風險投資家只是資金的管理者。在矽谷,80%以上的風險基金來源於私人的獨立基金,主要來源有富有的個人資本、機構投資者資金、私募證券基金和共同基金。其組織形式為小企業投資公司、合作制的風險投資公司、股份制的風險投資公司以及大集團內部的風險投資公司或大公司內部的風險投資部。
5、政府在矽谷風險投資中所起的作用
矽谷的生存與發展,與美國政府沒有任何直接的關系,美國政府在矽谷的形成和發展中,只是起到一個間接扶持和引導的作用。同樣,對於矽谷風險投資的形成與發展,美國政府採取的也只是起到間接扶植和引導的作用。
首先,政府對風險投資業務基本不幹預,任其自由發展,直到目前在美國還沒有專門圍繞風險投資制定的法律,美國風險投資家認為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風險投資文化與政府文化很難相容。其次,政府的一些間接政策又為風險投資的發展給予了極大支持,如小企業投資法(SBIC)、小企業研究計劃(SBIR),知識產權保護政策,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等都有力地支持了風險投資的發展。
美國政府的間接扶持政策主要是通過立法,制定政策和發展計劃,健全服務與監管體系,來規范風險投資的規則,優化風險投資的環境,形成風險投資社會化和市場化,提高風險投資能力。主要做法是:(1)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對科技型小企業的長期風險投資的優惠政策,這直接刺激了社會風險投資供給規模。1978年以後,美國為風險投資提供了優惠政策條件,1978通過的稅收法案使資本利得稅率從49.5%降至28%。1981年美國國會將該稅率繼續降低至20%。(2)優化風險投資的投資結構來源。美國勞工部在1978年對雇員退休保障法案中"謹慎的人"條款進行了修改,允許養老基金管理者投資於風險投資。(3)改革風險投資公司組織形式。美國國會於1980年又通過了界定創業資本和私人權益資本合夥公司為商業發展公司法規,並恢復了以前對股票期權的征稅辦法。(4)推行小企業投資(SBIC)發展計劃,提高政府對風險投資的參與行為。1985年,美國小企業管理局推行SBIC發展計劃,雖然由於政府管理風險投資的內在缺陷而收效不太大,但在扶持創新企業和風險企業發展的作用不可低估。政府補助是向風險投資者和風險企業提供的無償資金,其性質是起種子資金作用。如美國在1982年通過的《小企業發展法》修正案規定,年度R&D經費超過1億美元聯邦政府部門,必須依法實施"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C)",每年撥出法定比例的R&D經費(最大比例為1.25%)支持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1987-1993年,聯邦政府部門共為該計劃提供了大約25億美元的資助。政府補助的另一種方式是對高技術風險企業提供虧損補貼。(5)設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為美國矽谷創業公司上市創造了上市融資的有利條件,為美國矽谷的風險投資提供了退出渠道。(6)科技工業園區形成了風險集中發展的競爭優勢,矽谷成為美國風險投資發展的代表。矽谷為什麼能長期保持新經濟競爭的國際競爭力,正是因為新型創業人才創業孵化和科技型小企業與風險資本之間的互動機制,是因為矽谷長期以來形成的風險投資供給的制度安排,這大大提高了風險投資的回報率。(7)加強立法與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在風險投資過程中,投資者、資本經營者和風險企業均有較大的風險,各自的行為規則與風險資本市場穩定、企業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因此,美國成立了國家風險投資協會(NVCA),制定了有關法規,除了加強行業管理,規范風險投資行為外,還為交流投資信息、進行人員培訓、組織聯合投資、改善投資環境、拓寬資金來源和投資渠道等提供多方位的服務。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