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月球旅遊
1. 美國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嗎
是第一個
2. 美國人是怎麼從月球回來
你可能沒有見過登月艙的照片,實際上登月艙用三條「腿」著落,由於月球引力很小所以很小的推力就能離開月面。動力是登月艙自帶的火箭發動機提供的,返回時艙體分成兩段,著落部分留在月球,返回艙返回地面。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研製的第三代載人航天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部分組成。飛船高29米,重量約46噸。
「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艙是飛船的大腦,是航天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飛船的控制中心。指揮艙為圓錐形,艙內充滿純氧,溫度為21攝氏度~24攝氏度,分為前艙、航天員艙和後艙。前艙放有著陸設備、回收設備和姿態控制發動機等設備。航天員艙為密封艙,存放了可供航天員生活14天的生活必需品和應急救生設備。後艙裝有10台姿態控制發動機、各種儀器和儲箱及姿態控制、制導導航、計算機和無線電分系統等。指揮艙的中央並排安放了指令長、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3名航天員的座椅。飛船發射和返回過程中,3名航天員躺在椅子上,其餘時間航天員可以離開座椅活動。
飛船的服務艙是圓柱體,裡面裝有變軌主發動機、3副氫氧燃料電池、姿態控制和電氣系統等,其中變軌發動機的推力達95·6千牛,可把飛船從月球軌道送回地面,服務艙的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後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該艙又分為6個隔艙,艙內安裝主發動機、16台小火箭發動機組成的姿態控制系統等,這些發動機除用於姿態調整外,還用於飛船與第三級火箭分離、登月艙與指揮艙對接和指揮艙與服務艙分離等。
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下降級由下降發動機、4條著陸腿和四個儀器艙組成,用於從月球軌道降落到月面,可以把兩名航天員送入月球上。上升級為登月艙的主體,由航天員座艙、返回發動機、推進劑儲箱、儀器艙和控制系統組成,在登月過程中,兩名航天員在這里生活和工作,完成任務後航天員乘其返回環月軌道與停泊在這里的指揮艙會合。
3. 美國到底有沒有登陸月球
現在陰謀論太多了,但我認為是真的。
1、從競爭態勢看:登月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按照蘇聯和美國的激烈對抗和競爭態勢,美國人登月了,蘇聯人卻不跟進,這可能嗎?
可能,冷戰時期蘇聯經濟、技術一直不如美國。航天領域搶先一步,但後勁不足,N1火箭一直無法成功甚至損失巨大,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無論如何也跟進不上,後期努力搞太空梭之類已經讓蘇聯疲弱的經濟雪上加霜,超出國力的航天工程是成為蘇聯垮台的一個因素之一。
2、從技術角度看:有人說蘇聯之所以沒有繼續跟進最終載人登月,是因為載人艙有技術問題一直無法解決。我覺得這不可能,因為蘇聯第一個把探測設備發送到了金星,可以自己去查一下金星的地表環境有多可怕;蘇聯也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所以要搞定這個技術,我認為蘇聯有這個實力,搞定沒有問題。
蘇聯的金星探測確實相對成功,但和登月關系不大。金星的地表環境可怕,但發射一艘探測器過去並不困難,因為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蘇聯發射了數十艘火星探測器,幾乎無一成功,而且和美國的深空探測計劃相比金星計劃也算不上成功。更何況術業有專攻,印度在極地軌道上也算有一手,但不代表就能搞載人登月。第一個進入太空不代表技術就是領先,只是為了炫耀國力打了美國一記悶棍,和偷襲珍珠港,如今的一大堆「世界領先自主知識產權」一個性質,還是後勁不足。
3、從成本收益看:兩個國家付出了那麼大的國力和資源,造了可以把地球毀滅幾百次的核彈(雙方一共數萬個核炸彈,幾百顆即可毀滅全球主要城市),核武方面花起錢來,他倆可一點都沒手軟,但卻不約而同地在登月上大談成本收益,精打細算跟個鄉鎮企業一樣。在太空爭霸關鍵期,居然看劃不劃算?之前難道不做規劃預算?之後衛星探測後不分析一下值不值得繼續載人登月?等上去了後再說不值得?蘇聯人會信這套說法么?
毀滅幾百次的核彈純屬胡說,地球上就算所有核彈現在爆了,也至多造成核冬天導致糧食產量下降人類無法生存,過了十幾年大氣層灰霾沉降,動物植物恢復後活得好得很(核冬天也不過是個理論模型而已)。核武器花錢是為了確保互相毀滅,因為在核戰爭里,被打擊的一方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核武器都會在第一輪打擊中被毀滅或者失聯,發射的導彈也有可能被攔截,只有過量製造確保核反擊能力。而且冷戰中期雙方都被核軍備競賽拖得受不了,簽訂條約,縮減核武器。登月花費比核武器要高得多,當然要精打細算,越是大企業,大國家,發達國家,越是精打細算,揮霍國力只會導致自取滅亡,何況現代成熟的政治體系根本不會允許你揮霍國力,比如國會。鄉鎮企業都知道精打細算,大企業大國家卻不懂這個道理?(不懂的也有,比如蘇聯)。這套說法蘇聯人當然信,不信可以質疑嘛,蘇聯雖然無法載人登月,但質疑的能力絕對有。
4、從項目延續性看:就算是載人登月金額確實巨大,蘇聯人第一個進入太空,第一個探測設備登陸月球,第一個登陸金星,有這樣先發優勢的情況下,蘇聯人已經只差臨門一腳了,卻突然停止,這合乎邏輯嗎?
臨門一腳你就是踢不進去你有什麼辦法?這邏輯太奇怪了中國隊都臨門一腳四十年了也沒沖出亞洲。你高考差5分上清華,怎麼不復讀再考一次呢?你身高差3公分到180,你怎麼不多長3公分?N1火箭失敗四次,政治壓力下趕工期,甚至炸死了一堆技術人員,技術問題先天不足,別說臨門一腳,蘇聯在載人登月上中場都沒過去,正常人都會停止吧,這邏輯太神奇了。
5、從科技樹發展看:雙方居然同時停止,而且之後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長達50年美蘇共同停止探月,這合理嗎?
雙方不是同時停止,美國停止阿波羅計劃後,蘇聯繼續發射了月球車,相比之下,也算是經濟高效。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7%90%83%E5%8F%B7%E7%B3%BB%E5%88%97%E6%8E%A2%E6%B5%8B%E5%99%A8 蘇聯探月一直持續到1976年。再後來呢?美國的重點轉移到了太空梭和深空探測上,蘇聯則是空間站以及暴風雪太空梭。離蘇聯解體也不遠了,那時候的蘇聯已經是難以支撐月球探測,空間站,太空梭項目。而美國在上世紀末以來重啟月球探測項目,隨著技術進步,已經不是當年太空競賽時量多質低的探測器,而是帶有明確科研目的,高效率的探測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7%90%83%E6%8E%A2%E6%B5%8B%E4%BB%BB%E5%8A%A1%E5%88%97%E8%A1%A8 與載人登月相比。如今的無人月球探測成本、收益、成功率都遠遠高於阿波羅計劃。比如阿波羅計劃就無法探測月球極低的水含量。在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甚至印度的月球探測器性價比都比當年的無人探測器高得多。月球探測的冷卻期不過從七十年代中期到上世紀末不到30年而已,而二十一世紀以來是第二輪探月熱,但不是探月頭腦發熱。
4. 美國人真的上過月球嗎
1969年7月20日美國時間22時56分,3名美國宇航員叩開了冷寂的月宮大門。兩名宇航員走下太空艙回,雙腳踏上了月球的土答地,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月球做的最偉大的探險。
登月旅行只有短短8天時間,但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溫·奧爾德林走下密封艙足踏月球表面的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他們的同伴邁克爾·科林斯則乘坐衛星在月球軌道上繼續運行,准備接回兩名登月者返回地球。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走下密封艙,奧爾德林緊隨其後。兩名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1小時36分21秒,採集了24千克月球岩石樣品。
當阿姆斯特朗代表所有的「地球人」向月球邁出第一步時說道:「這一步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整個人類來說卻是巨大的一步。」全世界的人通過電視轉播目睹了阿姆斯特朗走下「天鷹座」宇航密封艙的9級階梯,並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的壯觀場面。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延續了17分鍾,使地球上的電視觀眾大飽眼福。
5. 美國上月球了嗎
歐洲太空總署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最著名的一個疑點,就是當年航天員登月後在月球插下的美國國旗,照片顯示這面國旗仍在「飄揚」——這是讓人難以置信的一幕,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幾乎是真空狀態,根本不可能有風。
還有人指出,其他登月照片「也有問題」。在另一張照片中,航天員影子長短不一,顯示現場有超過一個的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陽一個光源,而且不是近距離照射,所以另外一個光源必定來自拍景用的射燈!另外,在這幅照片中,兩名登陸月球的宇航員都在照片之中,但當時登陸月球的只有兩人,而在照片拍攝的這個角度,很難想像會是自動相機所攝,況且當時登月飛船根本沒帶自動相機,那麼是誰拍攝下的「合影」呢?——質疑者開玩笑說是「上帝」或者「外星人」所拍
美國登月造假的一個最大漏洞就是他進行了現場直播!美國進行現場直播的目的就是讓世人相信他的登月行動是真的,但是弄巧成拙、欲蓋彌彰,反而漏出了狐狸尾巴!美國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據說進行了全球現場直播。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腦子想一想,航天事業是一個失敗率極高的事業,人類第一次登月球,到底能不能成功誰心裡都沒有譜。美國在登月之前的實驗中還出了事故,死了人(我是更知道的)。如果美國這次登月失敗了,那美國豈不是在全世界人面前丟了大人,美國政府的聲譽和威信都將受到打擊,美國民眾的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豪感也會受到打擊,在於蘇聯的對抗中又將失敗一回。另外,月球上到底有什麼東西大家都不知道。美國和蘇聯之前也只是發射了幾顆繞月球轉的人造衛星而已。那時的人造衛星只能對月球表面的地形面貌作一個大致的觀測,具體月球上有什麼金銀珠寶還是遍地鈾235還是有什麼動植物神都不知道。應該說對於美國來說,月球上的每一粒塵土都是美國國家的高度機密。美國是絕對不可能對外泄漏的。
聯系一下當時的政治形勢更可以看出美國的登月壓根就是一次造假行為。當時的蘇聯士氣正旺、咄咄逼人。先是首先發射了人造衛星,接著又率先把加加林送上了太空。美國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而美國民眾的自信心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美國為了恢復美國民眾的自信心,完全有可能造這次假。蘇聯和美國的航天技術同樣高(甚至當時蘇聯還要在美國之上),為什麼蘇聯知道現在還沒有登上月球?蘇聯卻花大錢高空間站,難道他就不懷疑美國隱藏了很多月球的秘密?因為蘇聯知道美國登月是騙人的,現在俄羅斯和美國都沒有這個實力去登月,能把空間站搞好(甚至還是合作)就已經很不錯了。那當時的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為什麼不揭發呢?因為美國的目的只是恢復美國民眾的自信心以及嚇唬一下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對蘇聯並沒有太大的傷害,美蘇之間達成某種協議是完全可能的。具體事什麼協議只有他們兩個知道了。
http://www.gseeker.com/50226711/google_moonecccie_117122.php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21/content_4865861.htm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710/show848244c30p1.html
http://tech.163.com/special/d/000915QE/dyzm.html
如果樓主你有空的話你就看看以上網址就清楚了!
6. 美國人登上月球倒是是真是假
今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歷山大·戈爾多夫發表的題為《本世紀最大的偽造》的文章,對美國31年前拍攝的登月照片提出質疑。不僅許多報刊紛紛轉載了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密切關注。一時間,沉寂了一陣的關於阿波羅登月真偽的討論再次熱火起來。據美國一家權威的社會調查機構統計,竟有10%(約2500萬)的美國人認為:所謂阿波羅登月,是美國宇航局製造的一個大騙局。奇怪的是,迄今為止未看到美國官方對此有任何正式反應。現年69歲的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為何不讓他出來澄清事實?是美國對此根本不屑一顧,還是確有難言之隱?各國新聞媒體頗有要對此進行一番調查采訪的勢頭。
由來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觀念,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競賽中處於劣勢的美國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重振昔日科技和軍事領先的雄風。1961年,美國總統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國要在60年代末實現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標。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接著他用特製的70毫米照相機拍攝了奧爾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們在登月艙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國國旗,為了使星條旗在無風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風招展,他們通過一根彈簧狀金屬絲的作用,使它舒展開來。接著,宇航員們裝起了一台「測震儀」、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們共停留21小時18分鍾,採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標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羅11號」指令艙載著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濺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類首次登月宣告圓滿結束。
質疑
但時隔30多年,戈爾多夫卻公開發表文章對美國拍攝的登月照片表示懷疑。他認為,所謂美國宇航員在月球上拍攝的所有照片和攝像記錄,都是在好萊塢攝影棚中製造的。他強調,他是在進行了認真的科學分析和認證後作出這一結論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沒有任何一幅影像畫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2.圖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陰影應是一個方向的;
3.攝影記錄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條旗在迎風飄揚,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
4.從攝影記錄片中看到宇航員在月球表面行走猶如在地面行走一樣,實際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於人在地面上跨躍了5至6米長;
5.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面移動」時,從輪子底下彈出的小石塊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發生同一現象的速度一樣,而在月球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爾多夫表示,他質疑30多年前美國宇航員「拍攝」的登月照片和攝像記錄,並不是否定當年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壯舉。他認為,美國宇航員當時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於當時美國急於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偽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攝影記錄片,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他說,美國著名工程師拉爾夫·勒內、英國科學家戴維·佩里和馬里·貝爾特都對他的這一質疑表示贊同。
無獨有偶,自稱參與了阿波羅計劃工作的比爾·凱恩教授曾寫了一本名為《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書中對阿波羅登月計劃也列舉了一些疑點,甚至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確實發射了,但目標不是月球,而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在那裡指令艙彈出火箭,並被軍用飛機回收。隨後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表演登月過程,最後進入指令艙,並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個所謂的登月過程。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否是一場騙局的問題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著名物理學教授哈姆雷特為代表的人士肯定「騙局論」,他們認為阿波羅登月造假的依據有:
1.阿波羅登月照片純屬偽造
根據美國宇航局公布的資料計算,當時太陽光與月面間的入射角只有6-7度左右,但那張插上月球的星條旗的照片顯示,陽光入射角大約近30度。照片中出現的陰影夾角應該在「跨出第一步」後46小時才可能得到。
2.阿波羅登月錄像帶在地球上攝制
通過錄像分析,宇航員在月面的跳躍動作、高度與地面近似,而不符合月面行走特徵。
3.月面根本沒有安裝激光反射器
根據美國某天文台的數據可以計算得知,現在在地球上用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強度只是反射器反射強度的1/200。其實,這個光束是由月亮本身反射的。也就是說,月球上根本沒有什麼激光反射器。
4.阿波羅計劃進展速度可疑
美國直到1967年1月才研製出第一個「土星五號」,1月27日做首次發射試驗,不幸失火導致三名宇航員被熏死。隨後登月艙重新設計,硬體研製推遲18個月,怎麼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
5.對土星五號火箭和登月艙的質疑
現代太空梭只能把20噸載荷送上低軌,而當年的土星五號卻能輕而易舉地把100噸以上載荷送上地球軌道,將幾十噸物體推出地球重力圈,為什麼後來卻棄而不用,據說連圖紙都沒有保存下來?
6.溫度對攝影器材的影響
月面白天可達到121°C,據圖片看,相機是露在宇航服外而沒有採用保溫措施的。膠卷在66°C就會受熱捲曲失效,怎麼拍得了照片?
這些人士認為,對以上這一切美國政府一直沒個交代,而知情者由於擔心生活和安全受到影響,甚至可能直接遭到了脅迫,至今對此沉默不言。但相信不久的將來,誕生於美蘇太空競賽年代的「登月騙局」定會水落石出。
去年7月20日,美國在華盛頓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舉行儀式,紀念人類首次登月30周年。阿姆斯特朗依然拒絕參加任何記者招待會、簽名或合影,30年來他選擇了沉默。這又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疑惑。
因為必然存在為帝國主義服務的人,所以也必然有一些反駁的聲音,但這是政治層面的問題。
7. 美國人去過月球嗎
阿波羅計劃開始於1961年,「成功」於1969年,全部過程只用了不到9年時間。想像一下當時二戰結束後才25年,在人類航天技術從萌芽到起步才短短25年,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才12年,美國人就把人送到38萬公里以外的月球上並能完好無損的再送了回來。而在此之後的近40年裡,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40年裡,美國硬是連太空梭這種相對「小兒科」的東西都連掉兩架?即使再放眼全球沒有對手的今天,在美國的國力達到空前絕後的今天,即使有著曾經連續4次「蹬月成功」的經驗,美國都不敢在比上次更短的時間內「再返」月球,而是要等到無法理解的12年以後?這合乎情理嗎?1969年的「阿波羅計劃」怎麼看都像是場好萊屋的電影。 不信我們就打個賭,美國肯定會在它「下次」蹬月成功到來以前全力以赴,不是全力以赴的「重返月球」,而是全力以赴的阻撓其他有可能蹬月的國家在他之前實現蹬月成功,以掩蓋他的騙局。 你去問問全世界的小孩子是誰率先蹬上月球?他們肯定會無不景仰的說:美國人! 這就是1969年那次蹬月成功的意義!
8. 美國 沒有登上月球 是真的嗎
不是真的,事實證明美國確實登上月球了。後來的一些關於到底上沒上的疑問也已經得到合理解釋了。
9. 美國人真的上過月球嗎
這個可是很有爭議的事,有的說美國沒有到過月球,所謂的月球登陸的圖片是在美國的沙漠上模擬月球拍攝的,你說美國70年代就上月球了為什麼這么多年科學越來越發達怎麼沒有聽說他們上月球呢,我個人認為就是美國和蘇聯冷戰的時候為了不落後於蘇聯才這樣做的。(蘇聯那個時候火箭技術要遠高於美國)
10. 人類什麼時候可以到月球上去旅遊
美國為謀求和保持「空間領先」地位,在「空間競賽」中戰勝蘇聯,自1958年成立航宇局以來實施了一系列載人航天計劃。
「水星」計劃是美國1958年開始實施的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鑒於當時與蘇聯競爭的緊迫形勢,該計劃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盡可能利用已經掌握的技術和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和簡單可靠的方式搶先把人送上天。但事實上,當蘇聯於1961年4月12日把航天員加加林送上天成功地完成軌道飛行時,「水星」飛船尚處於無人試驗階段,直到1962年才進行首次載人軌道飛行。「水星」計劃於1963年結束,共完成25次飛行試驗,其中包括4次動物飛行,2次載人彈道飛行,4次載人軌道飛行,耗資約4億美元。
美國通過「水星」計劃證明人能夠在空間環境中生存和有效地駕駛飛船,也取得了載人飛船設計的初步經驗。但是在這一回合的載人航天競爭中輸給了蘇聯,突出表現為載人上天的時間落後於蘇聯,航天運載能力也處於劣勢。為改變這種局面,經美國宇航局和馮·布勞恩等火箭專家論證,提出美國在60年代經過努力能夠達到而又剛好超出前蘇聯能力的目標是載人登月。於是,美國總統肯尼迪於1961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
作為從「水星」到「阿波羅」計劃之間的過渡,美國於1961年11月至1966年11月實施了「雙子星座」計劃。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發展載人登月的技術和訓練航天員長時間飛行及艙外活動的能力。該計劃歷時5年,完成了10次環地軌道載人飛行,每次2人,共花費12.8億美元。此外,美國為實施「阿波羅」計劃還研製了「徘徊者」「勘測者」「月球軌道環行器」、無人月球探測器、土星族重型運載火箭,以及由逃逸系統、指令艙、服務艙和登月艙組成的「阿波羅」飛船,這些工作為1969年把人送上月球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但是,「阿波羅」計劃耗資太大,幾乎佔用了宇航局60年代全部經費的3/5,嚴重影響了美國空間科學和空間應用領域的發展,迫使美國重新考慮下一步的航天目標。
前蘇聯於1957年搶先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之後,又於1961年把人類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軌道。從表面上看,前蘇聯在航天領域屢拿金牌,遙遙領先。這大大刺激了技術力量雄厚的美國人,連美國總統肯尼迪也驚呼:「我們落後了!」
為了打破前蘇聯的航天優勢,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計劃,並在國會上大膽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於前蘇聯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務。肯尼迪以一種歷屆美國總統都沒有的坦率態度警告美國人民,除非他們具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否則就不要接受這項任務。這項任務就是後來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探險計劃。
為研製大型運載火箭,著名的火箭專家布勞恩及其4人小組劃歸國家航空航天局。政府同時為「土星5號」火箭的研製經費撥款1.4億美元。諞院蟮娜兆永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