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國旅遊 » 一位美國旅行家在印度旅遊

一位美國旅行家在印度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1-26 06:00:31

㈠ 結合印度尼西亞海陸分布,地形起伏等特徵,分析印度尼西亞旅行者出行,首選航空

印度尼西亞是萬島之國,島嶼多,陸路交通不便,水路交通太慢,所以首選航空。回答
擁有676座機場,國營航空公司印度尼西亞鷹航空有33條國內及18條國際航線,另一家國營航空麥巴迪航空則以國內線為主,另有數十多家私營航空公司,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但首都雅加達的交通十分混亂。

㈡ 求一部電影,一個男旅行家到印度去旅遊的各種見聞。其中他遇到一個印度女子,

呵呵,打醬油路過,順便問一下,你是幾年前看過的電影?查一下當年的電影分類,應該會有!

㈢ 我國由陸路去印度,由海路回中國的第一個旅行家是誰

法顯前後在外15年,經歷了種種艱險。先後跟隨他的11人,有的中途返回,有的病死回,有的到了天竺後就留居答在那裡,只有法顯一人在求得經律後返回祖國,體現了他那種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這次旅遊成功,使法顯成為我國最早翻越西域邊境高山而深入印度的少數旅行探險家之一,成為我國由陸路去印度,由海路回中國的第一個旅行家。

㈣ 有一位旅行家去印度旅遊的時候回來時他對朋友說她曾在印度見到過一個人有兩個心臟的對嗎

因該有吧,世界上無奇不有

㈤ 中國為什麼從2008年起開始向來自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旅行者發放「另紙簽證」,

這個是從08年開始的 主要原因是因為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和巴基斯坦有領土爭議 巴基斯坦跟中國的關系就不多說了吧!

㈥ 印度未來會成為超級大國嗎就像2062時間旅行者說的。那個成功預言日本兩次地震的那時間穿越人。

不會,解決不了內部矛盾,很容易從內部崩潰

㈦ 印度尼西亞旅行者出行首選航空的原因

印度尼西亞是萬島之國,島嶼多,陸路交通不便,水路交通太慢,所以首選航空

擁有676座機場回,國營航空公司答印度尼西亞鷹航空有33條國內及18條國際航線,另一家國營航空麥巴迪航空則以國內線為主,另有數十多家私營航空公司,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但首都雅加達的交通十分混亂。

㈧ 14世紀阿拉伯著名的旅行家是誰

伊本·白圖泰———為朝覲而雲游天下的摩洛哥探險旅行家

伊本·白圖泰(JcoCbuuvubi,),是中世紀最偉大的阿拉伯探險旅行家,也是最傑出的世界探險旅行家。他先後三度出遊,歷經千辛萬苦,崎嶇波折,跋山涉水,九死一生,足跡遍及亞非歐三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歷時!(載,行程*9)萬英里。在尚處於「陸路世界」的中古時代,伊本·白圖泰完全憑藉勇氣和毅力,靠著雙腳,一步一步邁向未知的前方,把真誠和學識奉獻給沿途各國和各地區的人民,把友好和風情帶回阿拉伯世界。他的探險旅行,融貫和傳播了伊斯蘭文明,加強了伊斯蘭各地內部以及伊斯蘭與非伊斯蘭地區的交流,譜寫了一曲人類探險旅行和友好交往的不朽頌歌。(一)遍游半島碧波浩淼的大西洋和直布羅陀海峽沿岸,阿拉伯世界的西部盡頭,有一個小小的北非小城———摩洛哥的丹吉爾。"%#&年的一天,中世紀最偉大的探險旅行家之一的伊本·白圖泰,就誕生在丹吉爾的一個伊斯蘭教教法學家家庭。
伊本·白圖泰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白圖泰,號稱阿布·阿布杜拉,又稱舍木遜丁。他是馬格裡布阿拉伯人,柏柏爾人的後裔。馬格裡布是阿拉伯文音譯,意思是西方,是阿拉伯人對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的稱謂,指位於地中海和撒哈拉「旱海」間的一片狹長大陸,包括今天的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柏柏爾人是阿拉伯人對馬格裡布土著居民的稱呼,早在新石器時代,柏柏爾人就是馬格裡布的主人。馬格裡布命運多舛,歷史上先後受到迦太基人、羅馬人、拜占廷人和阿拉伯人等的統治。從'&#年開始,阿拉伯人大舉西征馬格裡布,遇到柏柏爾人的抵抗,最後於*"#年到達大西洋沿岸的丹吉爾,將馬格裡布諸國置於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之下。隨之而來的是漫長的阿拉伯化過程。到伊本·白圖泰生活的年代,馬格裡布不僅在政治制度方面,而且在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等方面,早已阿拉伯化。人人篤信統一的一神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不僅規定了宗教和政治模式,而且以「月印萬川」之勢,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教「聖戰」的旗幟下,四齣征伐,南征北戰,東伐西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西班牙、北非和西亞,都成了伊斯蘭的世界。帝國疆城異常遼闊,民族構成十分龐雜,地貌地形多種多樣。扼三洲交界門戶的地理優勢,開闊了阿拉伯人的視野,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中世紀文化的傳播中介,世界在此融合。伊本·白圖泰從小生活在富裕安逸的家境之中,受到良好的正規教育。他的聰明好學和執著,在兒時夥伴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家人對他寄以厚望,希望他能繼承衣缽,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學家,去獲取高官厚祿,光耀門庭。然而,特殊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使伊本·白圖泰在年幼的心靈中,早就立下了出遊朝覲的決心。眾所周知,由於政治、經濟和宗教的原因,阿拉伯地區一直盛行出遊旅行的熱潮。阿拉伯帝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群雄割據,政權分主。為了加強各地之間的聯系,共抵外侮,平息內亂,各地區的哈里發便派出旅行者,以滿足這種政治上的需要。由此而產生了許多旅行家:("!年的伊本·海爾達宰白、(!!年的耶爾古布和古達邁、($"年的伊本·赫蓋爾等等。他們順應時勢,常去雲游各地,研究民情,了解當地的山川河流、平原沃野、海陸通道以及農副產品,以便徵收田賦,建立驛站和測定各地之間的距離。出於商業謀利的經濟需求,穆斯林的商人們,遠涉重洋,跨出穆斯林地區的邊界,到達國外,選購商品,謀取生計。他們北至中亞地區,南至努比亞,西抵直布羅陀,東到印度、蘇門答臘、中國等,足跡遍布世界各地。雖然政治上的需求和商業上的謀利,為阿拉伯地區的旅行熱潮開了風氣,然而真正將其推之於普及的,則是宗教因素。伊斯蘭教為每個信徒規定了「五功」,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將之稱為伊斯蘭教的五大「柱石」,即念功、拜功、課功、齋功和朝功。其中朝功規定,每個穆斯林,不分性別,只要身體健康,旅途安全,能自備旅費,且家屬生活有著落,一生中至少應到聖地麥加朝覲一次。在交通條件極不發達的年代裡,這條教義無疑考驗了穆斯林對安拉的虔誠,更彷彿在啟示教徒們,做任何事情,只要不畏艱難困苦,才能達到最終目的。盡管伊本·白圖泰摯愛雙親,極盡孝道,多麼不願讓父母失望,然而,對真主安拉的虔誠,無時無刻不在召喚著他,走出家園、雲游天下的念頭,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先輩們留下的異彩紛呈的地理游記,更激起他濃厚的興趣:雅古特·魯姆的《地方誌》、詩人旅行家穆赫洛西洛的《各地奇異》、麥斯歐迭的《黃金草原》、阿比·比魯尼的《印度史》等,文字雋雅,內容豐贍,令他愛不釋手。對伊本·白圖泰影響尤為深遠的是《伊本·朱貝爾游記》和摩洛哥文學家伊本·賽爾德的《奇觀》,這兩位早於伊本·白圖泰的阿拉伯旅行家,一生中多次游歷東方,並死於探險途中。他們筆下的東方世界的旖旎風采牽動了這位阿拉伯青年的心,他們的敬業獻身精神更使伊本·白圖泰深受感動和鼓舞。所有這些,促使伊本·白圖泰走上了探險旅行之路,而且比他的所有前輩們走得更遠、更多,在人類探險史上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跡。"%!)年*月的一個風和日麗、晴朗寧靜的清晨,!!歲的伊本·白圖泰,懷著對安拉的虔誠,對聖地的崇敬,對廣闊世界的嚮往,揮淚拜別了風燭殘年的雙親,辭別了親友和故鄉,滿懷信心和熱情地朝著心中至聖的光芒、伊斯蘭民族的聖地———麥加走去,去朝覲天房,拜謁聖墓。
就這樣,白衣飄飄、豪氣萬丈的伊本·白圖泰,走出了馬格裡布,走出了摩洛哥,踏上了歷時!(載、行程*9)萬英里的朝覲探險旅途。伊本·白圖泰從丹吉爾出發,沿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西的黎波里和埃及北線行進,首先遇到的困難是漫漫飛沙與酷熱天氣。剛出阿爾及爾城,行抵貝賈亞,伊本·白圖泰一行就患上了當地十分流行的沙漠酷熱病。熱病無情地奪取了與伊本·白圖泰同行的一位法官和另一位使者的生命。好心的底祖貝人阿布杜拉勸伊本·白圖泰稍作停留,以待病癒後再行上路。伊本·白圖泰執意不從,他的回答是:「如果註定死亡,那就死在赴聖地的途中吧。」底祖貝人被他的決心所感動,不再勉強,勸告他賣掉笨重的雜物和牲口,輕裝出發,兼程前進,免被劫掠。在通往突尼西亞城的路途中,可怕的熱病一直侵擾著伊本·白圖泰;一路上也很不安全,沿途常有當地土人出沒偷襲。為避免體弱落馬,伊本·白圖泰用阿拉伯人的纏頭巾把身子綁在馬鞍上,晝夜兼程,艱難地穿過了突尼西亞和的黎波里。從伊德富鎮開始,伊本·白圖泰跨入了埃及地區更加漫無人煙的沙漠之中。他在尼羅河岸的阿圖瓦尼城,雇好駱駝,同一批杜額目人結伴而行,開始其沙漠苦旅。時值盛夏,沙漠之中的白晝,燥熱難當,太陽高懸在朗朗晴空,無情地燒烤著大地。夜晚降臨,更加恐怖,天地上下只有黑夜和孤星,狂吠的鬣狗,攪得人無法入眠,疲於應付,有時甚至面臨整夜同鬣狗搏鬥的危險。有一次,一隻鬣狗把伊本·白圖泰的行李袋咬破,拖走一袋椰棗,吃掉行李袋中的大部分東西。伊本·白圖泰沿尼羅河順流而下,經過米索爾,進入巴勒斯坦地區。他盡情地游覽了阿拉伯半島西北部的白洛貝斯、加沙、哈利勒、阿勒頗等城,之後到達著名的大馬士革城。坐落在綠色平原上的大馬士革是阿拉伯帝國倭瑪亞王朝的首都,阿拉伯人稱它為人間天堂,「整個東方的眼睛」。大馬士革的美麗景色給伊本·白圖泰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大肆渲染地引用了伊本·朱貝爾對大馬士革的描寫:大馬士革是東方樂園,是東方光輝的源泉,是伊斯蘭地區最好的款待處,是我所經歷的城市中的新娘,它披著馨香的百花,出現在蔥郁如綠綢的花園間,立足於無限美好的位置上,極盡裝扮之美。離開大馬士革,伊本·白圖泰與一個赴希賈茲的朝聖團結伴而行,繼續南下,進入阿拉伯半島。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也是世界上最乾燥、最炎熱的地區之一。半島沙漠廣布,一望無際,在浩瀚的沙漠里,只有中部和西部點綴著幾片綠洲。伊本·白圖泰經馬安、亞喀巴,進入「入者死,出者生」的沙漠。經過兩天的行程,抵達只有潛沉在沙漠中的積水而沒有人煙的扎特·哈只,又經過同樣沒有人煙又沒有水源的貝洛代赫山谷,終於抵達塔布克的泉水邊。伊本·白圖泰和同行的信徒們,暢飲一頓,飽飲駱駝,備足飲水,稍事休整,向歐倆和塔布克之間的沙漠進發。為盡快穿過沙漠,伊本·白圖泰隨同朝聖團星夜兼程。途中的吳赫祖爾山谷和歐塔斯川穀,熱得像火獄,常因刮熱燥毒風,而致淡水斷絕,人畜死亡。惡劣的自然條件,艱難的朝聖旅途,並沒有動搖伊本·白圖泰虔誠的宗教信念和堅定的朝拜決心,相反,沿途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文化,激起了伊本·白圖泰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他更加渴望觀瞻和感悟先知留下的聖跡,接觸和溝通賢達聖哲。"%!)年底,伊本·白圖泰歷經艱辛和磨難,終於到達神往已久的伊斯蘭聖地麥加。麥加位於阿拉伯半島西部紅海沿岸的希賈茲(一譯漢志)地區,是穆罕默德先知的誕生地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境內有著名的「天房」克爾白神廟和清澈的「滲滲泉」,自古以來就是阿拉伯人的精神崇拜中心。天房又稱克爾白,意思是立方體,是麥加「禁寺」內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稱。相傳為人類始祖阿丹順天意而建,後被洪水沖毀,真主又命易卜拉欣重建。天房牆上嵌有一塊黑色隕石,被視為聖石,凡來朝拜天房的人,必親吻或撫摩黑石。天房南邊有一眼古井,即「滲滲泉」,是麥加惟一的一處水源,被奉為「聖泉」。伊本·白圖泰親眼目睹庄嚴的麥加城、雄偉的清真寺「禁寺」、珍奇的黑隕石「玄石」,不禁心花怒放,如沐春風。一路風塵,滌盪而盡,「暢快的心情,恰似從未因此受苦受難一般。」伊本·白圖泰本想赤著腳巡禮克爾白,但由於麥加氣溫很高,石頭上反射過來的灼光使他寸步難行,便穿鞋朝拜,游歷聖城。伊本·白圖泰在他的游記里,詳盡地描述了朝拜麥加的盛況:克爾白位於聖寺中央,正方形。在克爾白裡面,地面和四壁都用大理石貼面,紋理鮮明,十分美觀。克爾白的幔帳用黑綢製成,上書白字,銀光閃爍,字字生輝,從頂端到地面把克爾白整個罩住。光榮的克爾白有許多奇跡。第一宗就是只要一開克爾白的大門,聖寺就立刻沉浸在穆斯林的海洋之中。到底有多少人,恐怕只有人類的創造者真主才能數得過來。但是即使一古腦兒全部都進入克爾白裡面,克爾白也不會顯得窄小。克爾白的另一奇跡是環游者晝夜不斷,從來沒有人只見克爾白而看不到環游的人。然而,最奇特的是:麥加的鴿子和其他鳥兒從不在克爾白頂上停留,也不在其頂上飛旋。你能見到鴿子在聖寺的高空飛越,但是,一到克爾白上空,鴿子就會向一邊拐去,而不穿越克爾白的上空。玄石放置在高出地面'

㈨ 中國探險家的小故事

這有好多,自己選選了。樓主要好好學習哦,祝你永遠開心哦!!
(*^__^*) 嘻嘻……

麥哲倫

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先後為葡萄牙(1505~1512)和西班牙(1519~1521)作航海探險。從西班牙出發,繞過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然後橫渡太平洋。雖在菲律賓被殺,他的船隻繼續西航回到西班牙,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被認為是第個環球航行的人。

哲倫的突出貢獻不在於環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膽的信念和對這一事業的出色指揮。他是第一個從東向西跨太平洋航行的人。他以3個多月的航行,改變了當時流行的觀念:從新大陸乘船向西只消幾天便可到達東印度。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這在人類歷史上,永遠是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

哥倫布

8月3日拂曉,哥倫布三艘帆船、87名水手從巴羅斯港出發,69天後到達巴哈馬群島,他取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以為這就是印度,故而把土民稱作「印第安人」。船隊繼續向南,到達古巴和海地。在那裡,他沒找到黃金和香料,只看到一些十分落後的又原始的野蠻人與叢林。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離開西印度群島返回西班牙。以後,他又三次西航到美洲,陸續發現了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並到達中美洲的宏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地,為西班牙人的殖民事業打下了基礎。但直到臨死,哥倫布一直為他所發現的是亞洲邊緣地區,而不知道那就是「新大陸」。

鄭和

永樂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順風南下,到達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爪哇古名?婆,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為南洋要沖,人口稠密,物產豐富,商業發達。
當時,這個國家的東王、西王正在打內戰。東王戰敗,其屬地被西王的軍隊佔領。鄭和船隊的人員上岸到集市上做生意,被佔領軍誤認為是來援助東王的,被西王麻喏八歇王誤殺,計一百七十人。鄭和部下的軍官紛紛請戰,說將士的血不能白流,急於向麻喏八歇國進行宣戰,給以報復。
「爪哇事件」發生後,西王十分懼怕,派使者謝罪,要賠償六萬兩黃金以贖罪。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出師不利,而且又無辜損失了一百七十名將士,按常情必然會引發一場大規模戰斗。然而,鄭和得知這是一場誤殺,又鑒於西王誠惶誠恐,請罪受罰,於是稟明皇朝,化干戈為玉帛,和平處理這一事件。明王朝決定放棄對麻喏八歇國的賠償要求,西王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兩國從此和睦相處。
爪哇島三寶壟紀念鄭和六百周年活動組委會成員向記者談及此事,都十分敬佩,說鄭和對各國不論強弱親疏,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即時兩國發生沖突,仍能保持極大的剋制,委曲求全,以理服人,表現出對鄰國的和平共處,睦鄰友好,使中國和印尼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我們定居在這里也感到臉上有光,我們以鄭和為驕傲。
印尼的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特混艦隊,是一支無敵艦隊。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鄭和在處理「爪哇事件」中,不但不動用武力,而且不要賠償,充分體現了鄭和是傳播和平的使者,他傳播的是「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禮儀,以及「四海一家」、「天下為公」的中華文明。

徐霞客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號。他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徐有勉一生不願為官,也不願同權勢交往,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歲那年,他應過一回童子試,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築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他都能記得。家裡的藏書還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父母在,不遠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準備馬上出遊。他的母親是個讀書識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勵兒子說:

「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當志在四方。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怎麼能因為我在,就象籬笆里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就離開了家鄉。這一年,他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後游歷了江蘇、安徽、浙江、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_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雲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見的邊疆地區。他不避風雨,不怕虎狼,與長風為伍,與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他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嘗盡了旅途的艱辛。

徐霞客二十八歲那年,來到溫州攀登雁盪山。他想起古書上說的雁盪山頂有個大湖,就決定爬到山頂去看看。當他艱難地爬到山頂時,只見山脊筆直,簡直無處下腳,怎麼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罷休,繼續前行到一個大懸崖,路沒有了。他仔細觀察懸崖,發現下面有個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條長長的布帶子系在懸崖頂上的一塊岩石上,然後抓住布帶子懸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發現下面斗深百丈,無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帶,腳蹬懸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備爬回崖頂。爬著爬著,帶子斷了,幸好他機敏地抓住了一塊突出的岩石,不然就會掉下深淵,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斷了的帶子結起來,又費力地向上攀援,終於爬上了崖頂。還有一次,他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當地人告訴他有些地方積雪有齊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無法上去。徐霞客沒有被嚇住,他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山坡背陰的地方最難攀登,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於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他還走過福建武夷山的三條險徑: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雲岩的千仞絕壁和接筍峰的「雞胸」、「龍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時,已是日頭將落,下山尋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懸的荊棘,「亂墜而下」。他在中嶽嵩山,從太室絕頂上也是順著山峽往下懸溜下來的。徐霞客驚人的游跡,的確可以說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後,無論多麼疲勞,無論在什麼地方住宿,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他寫下的游記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來的經過後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徐霞客的游歷,並不是單純為了尋奇訪勝,更重要的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尋找大自然的規律。如他對福建建溪和寧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嶺和馬嶺分別為建溪和寧洋溪的發源地,兩座嶺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兩條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長,而寧洋溪短。徐霞客經過考察,找出寧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結論。「程愈迫則流愈急」,也就是說路程越短,水流越急。這個地理學上的著名結論,就是由徐霞客通過實地考察得出來的。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對許多河流的水道源進行了探索,象廣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蕭、彬二水,雲南南北二盤江以及長江等等,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浩盪的長江流經大半個中國,它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戰國時期的一部地理書《禹貢》,書中有「岷江導江」的說法,後來的書都沿用這一說。徐霞客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於昆侖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於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上源。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徐霞客沒能找到長江的真正源頭。但他為尋找長江源頭,邁出了極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後很長時間內也沒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國家派出考察隊才確認長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我國西南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泛。徐霞客在湖南、廣西、貴州和雲南作了詳細的考察,對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詳細的描述、記載和研究。他還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聽說有個飛龍岩,就請當地的和尚明宗引導,帶著火炬去考察。飛龍岩是個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內又是坑又是水,很難行走。徐霞客全不顧及,一直深入進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幾次勸他回去,他都不聽。直到火炬快燒完了,他才戀戀不舍地往回走。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岩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我們的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後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學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學上的貢獻很多。除上述所說,他對火山、溫泉等地熱現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對氣候的變化,對植物因地勢高度不同而變化等自然現象,都作了認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對農業、手工業、交通的狀況,對各地的名勝古跡演變和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也都有生動的描述和記載。他的這部奇書,在文學上的價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說是優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後一次出遊是在1636年,那時他已五十一歲了。這次他主要游歷了我國的西南地區,一直到達中緬交界的騰越(今雲南騰沖),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鄉。他回鄉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還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標本。臨死前,他手裡還緊緊的握著考察中帶回的兩塊石頭。

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後人永遠學習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