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的流量電信
⑴ 在日本旅遊入住酒店,使用的是酒店wifi,中國內地電信是否收費
只要不走流量中國內地電信就不收費,關上手機的流量開關就可。
保險起見開通海外漫遊的時候,別開通海外漫遊流量。
⑵ 小弟下個月上海出發去日本旅遊五天,中國電信4g用戶,打電話和上網資費怎麼算
您好
電信手機卡在日本漫遊資費如下
⑶ 去日本旅遊能用電信打電話嗎
可以的,用戶開通國際漫遊業務就可以在國外使用電信手機卡了,用戶可以通過電信客服,電信網上營業廳,電信漫遊官網等渠道開通漫遊業務的,了解更多服務優惠請關注「安徽電信」公眾號。
⑷ 華為p7,到日本旅遊,結果被熊孩子亂點,運營商變成了SoftBank,這個要怎麼調回電信啊,或者說
回國以後自己就變回來了 我日本的手機卡到中國就變聯通了
⑸ 去日本旅遊電信開通手機流量費用怎麼算
您好。
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您需要直接攜帶機主身份證原件到附近的電信申請開通國際漫遊功能,然後更換電信天翼國際卡,更換後,可以直接到日本使用當地與電信合作的運營商的網路。
⑹ 手機是電信的 去日本七日游 怎麼合適
下載一個→_→有信←_←綁定手機就可以了 望採納
⑺ 求二戰後日本的服務貿易發展歷史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內資源與市場容量都十分有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經濟的發展到達一定階段之後,就必須與世界經濟進行大范圍的融合。這一過程首先表現在日本的製造業上面。自「二戰」結束後,國內經濟體制進行了徹底的變革,60年代經濟開始高速發展,被視為東方經濟神話。國內的製造業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國民生產總值很快便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同時,其國內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與能源及其產品對世界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並充分地表現在其進出口的結構上面。但是,受到傳統文化模式以及經濟運行方式的影響,日本經濟體制在對外開放方面卻始終是比較落後的,長期封閉的國內大米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傳統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上的閉關思想,進而造成了對第三產業開放的障礙。時至今日,第三產業的對外開放已經成為日本經濟發展的瓶頸。
(一)日本服務貿易發展水平及國際比較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金融統計年鑒》的數字表示,日本服務貿易1995年收入為652億美元,支出1227億美元,逆差575億美元;1994年收入為605億美元,支出為1101億美元,逆差496億美元。這種狀況在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中表現得相當落後,對經常帳戶收支以及整個國際收支的作用並不理想。
1000平方米以下的零售店鋪申請次數從1992~1993年的25%上升到1994年以後連續三年在50%左右,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大店法》修改的政策影響;與之鄰近的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申請則呈下降趨勢,與1992年530件相比,1994年僅為196件,下跌超過60%,1996年才有所回升,但也僅為51%;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店變化不大,基本保持了穩步增長的勢頭。
《大店法》的修訂同時也提高了行業進入的程度。截至1997年5月,已經至少有18家外國資本進入了日本的零售業,其中美國8家,英國2家,義大利2家,法國2家,還有荷蘭、德國、香港等國家或地區,店鋪總數達到了437個,店鋪數量最多的是美國的迪斯尼日本分店和荷蘭的羅蘭日本分店,均為55個。從進入的年代來看,90年代後,9家中有5家是美國的,其中有兩家的店鋪數超過了50個;從進入的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音響、服裝、體育、特色商品等種類中,只有香港一家是以綜合超市形式進入日本零售業市場的。
(三)旅遊業
日本是一個旅遊大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從單純的游覽自然風光向休閑和人文景觀過渡。由於旅遊與交通運輸產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日本旅遊業的政府主管部門是運輸產業省。
1.日本旅遊業的現狀。日本擁有良好的旅遊資源。日本的旅遊資源可以分為運動與休閑設施和文化設施兩大類。運動與休閑設施包括自行車線路558條、徒步旅行路線1894條、越野路線342條、自然風光路線1231條、野外露營地點3132個、田徑運動場209個、射箭運動場43個、高爾夫球場1887個、滑雪場736個、滑冰場246個、海水浴場1320個、遊艇碼頭280個、各種休閑地417個;文化設施包括博物館3247個、藝術館654個、水族館117個和動植物園673個。
日本的旅遊服務機構數目眾多。1997年共有各種旅行社10831家。其中第一類旅行社949家,第二類旅行社2710家,第三類旅行社5580家,還有1592家分社。以日本總人口1.3億計,大約平均每萬人擁有一家旅行服務機構。
日本人的海外旅遊。由於日本國內價格高於國際市場,因此,海外旅遊對日本消費者來說,就具有比較優勢,從而帶動了日本的海外旅遊發展。
1993~1996年,日本人海外旅遊的幾個人數超百萬的主要目的地的人數基本上都呈現增長的趨勢,只有法國呈下降趨勢。
外國人的日本旅遊。從各大洲的海外旅遊者來看,1996年亞洲訪問日本的人數最多,佔61%,其次是北美洲17.8%,再次是歐洲16%,三者之和接近95%。從旅遊人數來看,除了非洲下降之外,其他各洲均上升。
日本旅遊業發達的原因。一方面有經濟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有政府及社會對旅遊業的有效管理和積極促進。
盡管日本旅遊業發展水平很高,旅遊貿易量很大,但是,對於旅行行業來說,其開放的程度卻是非常低的。近年來,外國旅行社已經開始向日本政府提出申請,要求進入日本旅遊業,但是,由於日本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沒有獲得批准。
2.日本旅遊業管理體制。日本旅遊業的行政管理體制分為兩級,中央政府由運輸省運輸政策局觀光部、各都道府縣以及指定城市的觀光主幹課分別負責旅遊業的行政管理事務。
日本的旅行業法於1952年頒布,1982年和1994年分別進行了修訂,以進一步保證業者與旅遊者之間的公平交易、旅遊安全和提高旅遊的便利。旅行業法提供了5個實施細則以保證旅遊觀光事業的目標得以實現。其中包括注冊登記制度、從業保證金制度、業主資格認證制度、公平交易制度和旅行業協會制度。
(1)注冊登記制度。根據旅行業法,日本的旅行業務機構可以分為兩類,旅行社和旅行代理機構。旅行社可以從事國內外旅行業務,旅行代理機構只能作為旅行社的代表提供旅行服務。旅行業務機構開業必須滿足政府提出的一些條件。一般3年注冊一次。
同時對旅遊觀光業務組合進行了劃分,即第一種組合業務為出國旅遊、國內旅遊和散客旅遊。在旅遊方面則對應地將旅行業務機構也劃分為三類加以管理。旅行社按照觀光旅遊業務對應地分為三類:第一類旅行社可以從事國內外專線旅遊團隊以及客戶自選線路旅行業務;第二類旅行社主要從事國內專線旅行團隊和客戶自選線路旅行業務;第三類只能從事客戶自選線路旅行業務。
旅行業務機構的注冊開業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按照政府的規定,從事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其資產必須在3000萬日元以上,從事國內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其資產必須達到700萬日元,從事客戶自選線路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其資產必須在300萬日元以上。
(2)保證金制度。從事國際旅行業務的機構必須在登記時繳納不低於7000萬日元的抵押保證金,從事國內旅行業務的機構不低於1100萬日元的保證金,從事散客業務的機構不低於250萬口元的保證金。
(3)業主資格認證制度。業主資格認證是通過對業主的選任來實現的。在業主資格認證制度下,每一個旅行業機構都必須為其設立的每一個辦事處選定一個或幾個具有認證資格的旅行服務的監督人員,這些人員必須通過國家的認證資格考試,他們的職責是參與業務活動的管理與監督以保證旅行社提供服務的質量水平。
(4)公平交易制度。日本的旅行業法設置了數條規定以保證業務活動的穩定運行與平等環境,以保證旅行者的利益。如規定了旅行機構必須為其提供的服務項目收取費用,並將這些收費公布出來,以利於旅行者閱讀;規定了旅行機構必須提供由政府認可的旅行合同的條款和項目,並將合同展示出來,以利於旅行者了解;規定了旅行機構必須向旅行者解釋有關業務條款,並將有關具體服務項目的文件送給旅行者。
(5)旅行業協會制度。由於旅遊業涉及的面比較廣,在相關的行業中分別成立了行業性質的團體加以協調。如日本旅遊業協會、日本旅館業協會、國際觀光旅館聯盟等等。日本旅遊業協會是一個自願參加的組織,截至1996年,已有成員10747個,日本旅館業協會有會員981個,日本巴士協會有會員1861個,日本船業協會有會員893個,全日本航空事業聯合會有會員8個。這些協會在協調旅遊業務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國際旅遊業的促進活動。日本對國際旅遊業具有非常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對促進國際旅遊業的發展作出了切實的努力。日本政府認為,旅遊業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增進國際間相互理解,對國內地方經濟的促進作用,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提高國民生活質量水平。其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被理解為旅遊業將是21世紀的主要產業,對擴大就業具有突出的作用。
基於上述認識,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或制度來有效地促進國際旅遊業的發展。在實施海外宣傳的過程中,專門成立了國際觀光振興會,完備了國際觀光旅館的注冊制度。同時,向旅遊消費者提供各種服務,如對旅遊者的指導、海外旅行安全方面的信息、各地的觀光特點等。
國際觀光振興會在海外還建立了自己的辦事機構,這些機構遍布世界各地,包括漢城、香港、曼谷、悉尼、倫敦、巴黎、法蘭克福、日內瓦、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和多倫多等。
國際觀光振興會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的資助,1996年的34億日元中就有24億日元是來自政府的;其他經費則由與旅遊有關的機構和企業的贊助,如日本鐵路業、日本航空業、日本旅遊局及旅館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