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國旅遊 » 日本人用的旅遊指南

日本人用的旅遊指南

發布時間: 2021-01-10 17:38:42

『壹』 我國有一個景點,禁止讓日本人入內,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有著非常深厚的淵源,在古代的時候,日本曾是中國的藩屬國,並沒有自主權,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本才逐漸脫離出去,可是他們似乎並不想承認這一歷史事實,就連當年日軍侵華、大肆屠殺我國普通百姓的歷史,他們也不願意承認,甚至還篡改教科書上的歷史,徹底改變下一代的思想,國內有一個旅遊景點,對日本人非常抵觸,直接明文標識日本人禁止入內,這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今這個牌子依然放在那裡,不少網友都對這個牌子上的內容點贊,這也提醒我們勿忘國恥,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我們的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現在的旅順因為其軍事重地的身份特殊,經濟發展非常遲緩,身上的神采也不復以往了,不過當做一個旅遊景點還是很多人光顧的,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貳』 去日本旅遊,我覺得日本是個干凈又美麗的國家, 日本人很有禮貌的,特別喜歡日本, 感覺中國很多地方都

的確如此,我是旅行社的境外游部門的。這兩年出國的隊伍中,去日韓的確實比較多,這是不爭的事實。日本人的高素質,去過的國人無不發自內心的贊嘆!

『叄』 日本人來中國旅遊需要注意什麼,求日文

日本人が中國へ旅行に行く際の諸注意

『肆』 誰知道日本人來中國旅遊有幾條路線主要是到中國的哪幾個地方和景點

查了一下日本側的資料,主要的如下:
西安線路、香港線路、上海線路、北京線路、福建省線路、桂林線路、山西省平遙古城、四川線路。其他的全國大部地區也有的。

『伍』 日本人日常旅遊都用什麼單反相機呢

個人感覺這個看你愛好,不是所有人都愛好攝影。4月3號櫻花季剛剛日本自由行回來,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日本本地人使用最多的的拍照工具是手機!而各國遊客也不都是拿著單反各種照,手機卡片機最多,微單也有。我本人帶微單去的,朋友就拿了手機和自拍桿就夠了。所以說這個看你喜好,如果你真是喜歡攝影想拍點東西回來就帶上你能有的最好的相機,並不一定要指定牌子。我一般從景點出來就把微單收包里了,路上手機隨便自拍兩張就好。因為非景點的大街上掛著相機的人不多。從實際考慮如果你自由行單反是比較重的,你要是經常玩單反習慣了還好,不經常玩的很定會覺得累。

『陸』 日本人在旅遊中有些什麼習慣

非常注意安分守己,非常遵守集體的紀律,非常希望事先了解行程安排。

『柒』 日本人心中的旅遊勝地有哪些

日本人是非常熱愛日本山河的,所以日本人喜歡的旅遊勝地都在自己的國家,以下就是他們心中的勝地:

立山黑部

向來有「日本阿爾卑斯山」、「日本最後秘境」之稱的立山黑部,位於日本中部,自古即被視為日本靈山,與富士山和白山並列為日本三大神山。每年除卻因大雪無法通行的半年封山期,其他時間這里充滿了奇景:春日氣勢磅礴的巨大立山雪牆,夏季時節層巒疊嶂,秋日滿山楓葉與峰頂初雪相輝映。每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千里迢迢前往觀賞。

出雲大社

出雲大社位於島根縣出雲市。佔地27000平方米,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也是日本被冠有「大社」之名的神社之一。供奉的神是被稱為「國中第一靈神」的大國主大神。

『捌』 請教:中國人很喜歡去日本旅遊,那日本人最喜歡去哪國

日本位於亞洲大陸東邊的太平洋上。整個國土由四個主要島嶼組成,專在這四個島嶼的周圍還屬有約4,000多個小島,日本的國土面積大致相當於德國和瑞士這兩個國家面積的總和,與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相比要稍微小一點。日本海岸線復雜多變、火山眾多,峽谷深邃。境內山地崎嶇、河谷交錯,山地面積佔80%,全國森林覆蓋率達66%。地熱和漁業資源豐富。日本礦藏資源極為匱乏,絕大部分工業原料和燃料都依賴進口,但它卻是世界經濟大國,其工業和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均居世界前列,農業單位面積產量很高。日本是一個地勢多變、水力資源豐富的國家,由此構成了優美壯麗的景色,那裡有山中積雪的湖泊、怪石嶙峋的峽谷、湍急的河流、峻峭的山峰、雄偉的瀑布以及大大小小的溫泉,這些引人入勝的旅遊景點常年吸引著大量遊客來到日本觀光 .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北海道、東北地區夏季與冬季; 關東地區、中國地區、四國、九州地區春季與秋季; 中部地區、關西地區全年皆宜。

建議遊玩:8天

人均花費:¥15000

簽證難度:一般

『玖』 日本旅遊必去景點

富士山啊!
聽說那裡有個大火山!
(ಡωಡ)我就等著它什麼時候噴發呢!
不過話說回來,那裡經常地震呢!而且物價高!最最重要的就是,我不喜歡日本這個地方!
中國這么大,地大物博,也有很多旅遊景點,幹嘛一定要去日本?很討厭日本這個國家,非常非常的不喜歡這個曾經侵犯我國的入侵者!
如果我要是穿越到古代,我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滅了這個讓人心中厭煩的國家,這個國家就不應該存在!
抱歉,我失態了!😔畢竟我的曾爺爺就是慘遭日本人的毒手。
即使80多年過去了,我也不會忘記日本人的殘酷行為,即使現在是和平時期,日本這個國家也將自己裝飾的多麼和平,但是也不能泯滅這個國家對我國的殘酷侵略行辦!
或許有些人會說已經這么多年過去了,當年是日本政府不對,日本民眾是無辜的!
我只想說:狗屁!你們這些粉日的辣雞,你們已經忘了80年前的中國了嗎?是怎麼被日本侵略的?當年死在日本人手中的中國人有多少?
整整1800萬人,這真是個可怕的數字!也許那些死去的人們中就有你們的祖先。😖是現在的日本無論如何也無法彌補的。
不管日本人如何的粉飾他們形為,掩飾他們對中國侵略的形為(要知道在日本的教科書中,他們可是從來沒有承認對中國的侵略行為呢),這點永遠不會改變的!
所以,如果你還有一點作為中國人的覺悟的話,就應該抵日!

『拾』 從日本人的國民特性看其旅遊行為特徵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我們的心理是很復雜的。日本和中國有太多的淵源,也有太多的**。因為日本,這是個曾經侵略過我們的國家,曾經在投降書上簽字的國家,這個到目前為止其首相還在不斷參拜其鬼社的國家,我們該如何面對?如何認識?對於為何日本要在並且能夠在我們的國土上進行大肆的掠奪和屠戮;對於日本國到現在為止對曾經的那場侵略戰爭的模糊的認識與曖昧的態度,國人心中充滿了憤怒!在這憤怒之外,也許更多的是疑惑,是深思……帶著這些疑惑,本人對日本民族國民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能夠解決自己認識中的一些問題,同時也希望各位網友給以指正。

民族性格是一個民族的群體人格,是一個民族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特徵之總和,它賦予了民族心理以質的規定性,這種質的規定性足以將一個民族和他穆族區別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文化長期積淀而成的共同的心理素質,是民族最重要的也是最為基本的標志。因此,要對一個民族的心理進行分析,必定離不開該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其長期以來所形成的行為傾向和行為模式。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日本人的性格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日本人強烈的集團意識

集團意識可以說是日本人最具特點的國民性。日本人的集團性特點起源於其稻作文化。因為稻作不同於廣種薄收、靠天吃飯的旱田耕作,興修水利、插秧收割等都需要集體的勞動與合作,由此形成了農村共同體,產生了集團意識。而日本社會傳統的家族制度(武士階級的家族制度和民眾的家族制度)也是產生日本人集團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無論是哪一種家族制度,家長的權威是需要家族成員絕對服從的。因此,在日本人的集團內部又很多的原則:權威的支配和對權威的無條件追隨;不允許一切自主性批判反省的社會規范;集團內部的家族式氣氛與對外部的敵對意識的對立。

在日本人強烈的集團意識中,又體現出日本人強烈的依賴心理。日本人普遍存在和想要依賴他人的心理,這是日本人區別於歐美人的重要心理特徵,而這也是理解日本人恩德精神構造和社會構造的關鍵。正是因為有依賴心理,在集團內部擔心被逼人看不起而失去依賴,所以有「恥」的感覺;正是因為這樣的依賴心理的存在,日本人在集團內部所表現出了行動和認識的強烈的一致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依賴心理也許是日本人集團內部凝聚力強的一個重要因素。

對日本人集團性最流行的描述就是「一個中國人能抵得過十個日本人,但是十個中國人卻抵不過一個日本人。」因此,日本人更像蜜蜂,就單個個體而言未必優秀,但是,一旦結成一個小群體、小集團後,協調默契的配合卻給他們帶來的巨大的力量。

在日本人的集團意識中,內外有別又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徵。在集團內部、對熟人,日本人講究的是「和」,講究的是禮儀周全,替他人著想;他們對集團內部的成員表現得剋制、謙和、彬彬有禮,但是對於集團外部的人和事,或者在沒有熟人的場合,其行為卻變得大膽無禮和無所顧忌。從而不難理解,在1937年中國的南京,為何日本軍隊能夠集體行動對中國軍民進行大肆屠殺!因為,在日本人的意識內,集團的行為就是正確的,而且長官的命令必須絕對地無條件服從。他們潛意識里認為:「集體犯罪不是犯罪」(入谷敏男:日本人的集團心理)。再想想日本人在中國南部某城的買春事件,更是對日本人的這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為這些日本人是在中國,他們自己的這個小集團之外的社會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個陌生的環境里沒有熟人,所以,對於生人,他們完全可以無所顧忌,任意妄為,並且不需要對此承擔任何責任。

日本人強烈的序列意識和等級觀念

日本人重視「縱式」關系,他們趨向於把人、社會集團、國家等一切事物想像成一個序列。因此,他們對於自己以及自己在集團和國家在等級序列中的地位比較敏感。所以,日本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對權威有極大的敬畏和服從。他們性格上傾向於媚上傲下,對強者盲目崇拜和服從,對弱者缺乏同情心,甚至鄙視弱者。

日本人將這種強烈的等級觀念也投射到與其它國家和民族的關繫上。他們把世界上的國家排列成一個序列,這種序列在不同時期會有所改變。因此,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認為在亞洲,自己是第一號強國,所以,它傲視一切亞洲國家,它欺凌一切亞洲國家,因為在他們眼裡,只有強者才可以被尊重,弱者就應該被踐踏。日本對戰爭的看法:只要各國都擁有絕對的主權,整個國際社會就會處於一種無政府狀態之中。因而,日本必須為建立一種等級秩序而斗爭。這個歷史使命只能由日本來完成,因為只有日本才是唯一的真正的自上而下等級制的國家,也只有她最了解「每人都擺正自己位置」的必要性。(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但是,當美國人的蘑菇雲在它兩個城市升起之後,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日本人的態度完全轉變,因為,他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美國人是第一,美國是強者,所以,日本應該對美國俯首稱臣、頂禮膜拜,在他們眼裡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而直到今天,日本的外交仍然受這種序列意識等級觀念的影響。日本總是跟在美國人身後指手畫腳,完全是一幅美國的小弟弟的模樣。當時,在亞洲,日本卻始終認為自己是亞洲的老大,他們總是擔心這樣的秩序被打破。這也是當今日本恐懼中國崛起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

日本人的自卑感與優越感並存的心理特徵

這是日本人性格中多種矛盾組合中的一種。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自卑感與優越感並存是一事物的兩種面孔。因為自卑感會經常地造成一種緊張狀態,人不可能長期忍受這種狀態,因此,為了達到內心的平衡,人們會從相反的方面,用一種優越感來自我調節。

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認為,日本人的自卑感源於日本的恥感文化和日本文化的「自卑感」。自卑感使日本人殊言自我,甚至可以達到「無我」的地步。但是同時日本人有著極強的優越感,從某個角度而言,正是因為有自卑感的存在,才使得日本人在另外一面尋求優越感的存在。

早在日本向隋唐稱臣的同時,就建立起了自己對朝鮮半島的大國地位,模仿中華帝國的冊封體系,令朝鮮半島各國向其稱臣納貢;這種優越意識在日本神道教中表現更為明顯,「佛法為萬法之花果,儒教為萬法之枝葉,神道教為萬法之相本,彼之二教,神道教之分化也。」無根無一枝葉,也無以花果,所以神道教高於佛教與儒教,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而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在民族主義的大旗下,經過奮發圖強,大量移植西方文明,很快躋身世界五強之列。從此,日本人更是認為自己是天下人類中的「優等民族」,日本是「神土國家」,極力宣揚所謂的日本精髓「大和魂」。

在戰爭中,日本人的這種性格特徵表現得更為突出和明顯。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他們缺乏資源,日本人對此極度焦慮,並且急於向外擴張。當他們和地大物博的中國相比時,他們骨子裡是很自卑的,因此他們依靠強大的國力作依託,對中國發動了戰爭。這場戰爭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掠奪資源。而一旦當他們發現很容易地進入貌似強大的中國並且迅速佔領一部分中國領土時,他們的優越感便表露無遺。這時他們發現他們「大和民族」是那樣的強大,而中國人是如此容易便被擊潰,他們越發以為中國人是不如他們「大和民族」的。以往中國的輝煌、日本對中國的俯首稱臣必須以中國人的消失為代價。

就當前世界局勢來看,日本在外交是總是仰美國鼻息,但是對於亞洲國家,日本總是趾高氣揚。因為在美國面前,日本是自卑的;而在亞洲,日本有著無與倫比的經濟優勢,因此,也就有極大的心理優勢。

日本人的精神至上信念和對天皇的崇拜

日本人信奉精神至上的原則,他們追求精神的超越,他們對精神的追求超過了對物質的追求。在戰爭中,日本人的這種性格表性的極為突出。

在二戰中,日本叫嚷著日本必勝,宣揚精神必將戰勝物質。日本人認為,同美國人的戰爭並不是軍備的較量,而是日本人崇尚精神與美國人崇尚物質兩種觀念的較量。即使是在美軍打了勝仗的時候,他們還在反復地說:「在這場較量中,物質力量註定必將失敗。」 日本人認為,精神就是一切,精神是永恆的。物質當然也必不可少的,但那卻是次要的,短暫易逝的。

在三十年代,前陸軍大臣、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荒木大將在《告日本國民書》的宣傳小冊子中寫道:日本的「天定使命」就是要在「全世界宣揚武士道精神,力量不足不是問題,我們日本人難道還怕那些純物質的東西嗎?」日本人認為:軍艦、大炮等物質的東西只不過是永恆的「日本精神」的表面象徵,這就像武士的佩刀是武士道德品質的象徵一樣。(本尼迪克特:菊與刀)

說到精神,就不得不說日本天皇。因為天皇和日本是分不開的,武士道精神和天皇是分不開的。沒有天皇的日本就不能被稱為日本。因為天皇是日本的象徵,使日本國民的象徵,是日本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對象。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皇,就是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日本戰敗,天皇也不能因此而受到譴責。而事實果真是如此:日本天皇沒有被審判。當然這其中也有美國人自己的利益所在,但是正是因為日本天皇在日本國民心中的重要地位才使得美國人對此有所顧忌,美國人要考慮到自己戰後對日本的統治的便利。日本的戰敗,由內閣和軍部領導人來承擔責任,天皇卻沒有任何罪責;雖然日本戰敗了,但是所有的日本國民仍然在繼續對天皇虔誠崇拜。

結語
日本人的性格特徵在許多方面表現出典型的混合型特徵,這些往往是二元性混合。如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對日本人性格的描述:日本人是既生性好鬥而又溫和謙讓;既窮兵黷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驁自大而又彬彬有禮;既頑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既忠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於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最後,補充一點,對於日本的研發高科技產品的能力、日本的團隊精神、日本企業文化等等許多好的方面,我們也不能一味排斥,學習敵人不是屈服敵人,而是戰勝敵人,即使我一直把日本人當敵人,但還是要這么說。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