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出國旅遊 » 日本旅遊治療膽結石

日本旅遊治療膽結石

發布時間: 2020-12-23 19:00:30

Ⅰ 關於膽結石

膽囊息肉是一種多發病 ,分為單發性膽囊息肉和多發性膽囊息肉兩種 ,得了此病 ,一般需要手術治療。對於單發性膽囊息肉來說 ,如果息肉較小 ,手術切除後可能僅為膽固醇結晶。但假如確診為多發性膽囊息肉 ,或體積較大的息肉 ,一般應考慮手術切除膽囊。否則 ,假如息肉惡變 ,成為膽囊癌 ,其預後極差 ,多數病人在發病數月內死亡。對於息肉較小 ,又不願意手術者 ,應當嚴密隨訪 ,定期復查B超 ,如發生變化應盡早手術 ,現在膽囊切除可以做腹腔鏡手術 ,創傷小恢復快 ,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 膽囊息肉是膽囊黏膜向膽囊腔內生長出一種突起的局限性病變。患者一般沒有什麼症狀 ,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脅下不適 ,通過B超檢查可被發現。近幾年 ,隨著B超檢查的普及 ,臨床發現的膽囊息肉樣病變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同時 ,因為膽囊息肉樣病變可包含良性、惡性病變共 20餘種 ,患者常由於擔心癌變而四處求醫問葯。那麼 ,膽囊息肉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呢 ?
膽囊息肉的易發人群
大樣本調查資料統計結果表明 ,膽囊息肉的人群發病率為 5%以上 ,且男性居多。國外19 9 9年對 19 4767例日本健康人作B超普查 ,查出膽囊息肉樣病變 109 26例 ,占 5. 6%,其中男性發病率為 5. 9 %,最多見於 30~ 40歲人群 ;女性發病率為 4. 5%,最多見於 40~ 50歲。多項調查研究發現 ,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性別、葡萄糖不耐受等有關。此外 ,男性肥胖與其也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而女性則無此相關性。
膽囊息肉的類型及分類
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表現形式包含很多病理類型 ,病理分類為非腫瘤與腫瘤性病變兩大類 ,腫瘤性病變又分為良性和惡性。
1.非腫瘤性病變 :其中以膽固醇息肉最為多見。國外 19 9 5年報告 ,膽固醇息肉占膽囊息肉樣病變的 65%,國內報告的 288例患者中膽固醇息肉占 62. 5%。其次為炎症性息肉、腺瘤樣增生及腺肌瘤等。
(1)膽固醇息肉 :膽固醇沉著是膽囊息肉的重要病因 ,膽固醇沉著於膽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細胞內 ,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 ,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羅 -阿竇增多及肌層增厚而形成息肉。膽固醇息肉的病理特點為多發性小息肉 ,曾有膽固醇息肉 74例病例報告顯示 :直徑小於10mm者占 9 7%, 50%為多發性 ,平均 3. 09±3. 31個 (腫瘤性息肉多為單個病變 ,有臨床鑒別意義 )。膽固醇息肉質脆帶細 ,易與黏膜分離 ,不伴有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也不含其他基質成分 ,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輕微 ,到目前為止未見有癌變報道。
(2)炎症性息肉 :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種肉芽腫 ,直徑約 5mm ,單發或多發的廣基性結節。其組成成分有毛細血管、成纖維細胞及慢性炎症細胞 ,息肉周圍的膽囊壁有明顯炎症 ,至今尚無癌變報道。
(3)腺瘤樣增生 :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 ,為黃色質軟的疣狀物 ,直徑約 5mm ,單發或多發。其組成成分為豐富的結締組織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狀細胞 ,其表面有上皮增生並伴有腸化生。腺樣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層形成的羅 -阿竇明顯增多 ,竇口上常有狹窄 ,致竇內常有膽汁淤積、炎症或膽石嵌入 ,有癌變可能。
(4)腺肌瘤 :存在黏膜上皮局部變化、肌纖維增生與局限性腺肌增生 ,故醫學上又稱為腺肌增生症 ,有彌漫型、節段型與局限性三種。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腫瘤的增生性病變 ,也可能癌變。
2.腫瘤性病變 :此類病變中以良性的腺瘤為主 ,惡性主要為膽囊癌。
(1)腺瘤 :多為單發的有蒂息肉 ,外形可呈乳頭狀或非乳頭狀 ,惡變率約 30%,癌變機會與腺瘤大小呈正相關。 19 9 8年國外學者觀察良性膽囊息肉樣病變時發現 ,其中 9 4%直徑 <10mm , 66%的患者年齡 <60歲 ;而惡性膽囊息肉樣病變 88%直徑 >10mm , 75%的患者年齡>60歲。研究認為 ,膽囊腺瘤的發病率很低 ,在 1 0年內施行的 12 153例膽囊切除中 ,僅 81例為膽囊息肉樣病變 ,只佔 0. 7%,而其中是腺瘤的僅為 9 . 6%;而同期人群中發現膽囊癌 225例 ,占 1. 85%,可見本病雖有癌變的可能性 ,但對人群構成的威脅並不太大。
(2)腺癌 :分為乳頭型、結節型及浸潤型。前兩者為隆起性病變 ,直徑約 <20mm ;而浸潤型不屬於膽囊息肉樣病變 ,絕大多數直徑 >20mm。因此表現為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膽囊癌往往為早期 ,其中乳頭型癌絕大多數限於黏膜和肌肉內 ,預後良好。
膽囊息肉的診斷和治療
1.膽囊息肉樣病變的診斷 :由於此類患者往往無症狀或症狀輕微 ,主要靠影像帶診斷 ,以B超為首選。國內專家報告B超的檢出率為9 2. 7%,特異性為 9 4. 8%,假陽性率為 5. 2%,准確性明顯高於CT。專家認為B超能清晰地顯示息肉病變的部位、大小、數目和局部膽囊的變化 ,既簡便又可靠。國外研究認為內鏡超聲比B超更准確 ,提供的圖像更清晰。CT檢查膽囊息肉是否有蒂比較敏感 ,增強CT能鑒別腫瘤與非腫瘤樣膽囊息肉樣病變 ,能可靠地篩選出應予手術的腫瘤性病變。
2.膽囊息肉樣病變的治療要根據息肉大小 ,良性和惡性等不同 ,給予手術治療。
(1)膽固醇息肉 :大多數人無症狀 ,且膽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時應每 3~ 6個月予以B超隨訪 ,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慮手術。如膽囊功能良好 ,可行經皮膽囊鏡息肉摘除。此類息肉直徑往往 <10mm(82%),並以多發性為主 (75%),外觀呈桑椹狀 ,蒂細如線 ,質脆易落 ,很容易摘除。如膽囊功能不良可行腹腔鏡膽囊切除。
(2)良性非膽固醇性膽囊息肉 :包括腺瘤與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及腺瘤樣增生罕見的間葉組織腫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雖無惡變報道 ,但均伴有程度不等的膽囊炎症 ,且多有臨床症狀 ,其餘類型則均有惡變可能 ,因此一經查實應及時手術切除同時做病理切片以明確病變的性質。
膽囊息肉樣病變易發生腫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6個方面 :①單發 ;②直徑 >10mm ;③廣基或蒂粗大 ;④病變增長 ;⑤年齡 >50歲 ;⑥合並膽石。但有專家強調 ,對直徑 <10mm的息肉也不能放鬆警惕 ,必須定期隨訪。對膽囊息肉樣病變可採用 3種不同的膽囊切除術 :即在膽囊周圍結締組織中剝離的單純膽囊的除術、切除全部膽囊結締組織的全厚膽囊切除術及加做膽囊床部分肝組織切除的擴大膽囊切除術 ,根據術前判斷膽囊息肉性質加以選擇。就癌腫而言 ,直徑 <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 ,仍可經膜腔鏡膽囊切除行全厚膽囊切除 ,若術後病理證實已浸潤至漿膜層下 ,則可行二次探查術。但若直徑 >18mm ,即有晚期癌的可能 ,可直接開腹行擴大膽囊切除術 ,甚至要做廣泛淋巴結清掃。

Ⅱ 膽結石怎麼治

膽結石
郭卜樂 CPO生理健康網 http://www.zgxl.net

參考資料:
膽囊炎、膽結石和脂肪飲食(上海醫科大學 吳家芸教授)
膽囊炎、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大多數膽囊炎的發生,都因膽囊內存在著結石,阻塞了膽囊管,使膽汁排出不暢,繼而發生細菌感染,形成膽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膽囊內並無結石,細菌由腸道或由血循環進入膽囊而形成膽囊炎。膽囊炎的病人由於膽汁成分改變、膽汁濃縮,以細菌和炎性壞死物質為核心,也易形成膽結石,故膽囊炎、膽結石常伴隨存在。
許多人都知道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人應忌脂肪飲食,這是為什麼? 膽囊手術後,是否還要忌脂肪飲食呢? 為什麼有些檢查和治療又需要吃些脂肪餐?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需了解膽囊、膽管的解剖和生理。
膽囊是位於肝臟下方的一個梨形的囊袋,肝臟每天平均產生約800毫升膽汁,除少量膽汁直接流入十二指腸外,絕大部分經膽囊10倍濃縮後貯存於膽囊中。膽囊收縮時,將膽汁從膽囊經膽囊管擠入膽總管,並進入十二指腸內,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飲食中的脂肪進入十二指腸時,能刺激腸粘膜釋放出一種「縮膽囊素」的物質,使膽囊收縮,排出膽汁。但如果膽囊內有結石或膽總管結石阻礙膽汁的正常排出,膽囊強烈收縮時,便可引起劇烈的疼痛,甚至誘發膽囊炎或膽管炎的發作。部分膽囊內帶菌者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亦可發病。
由於膽囊炎的病人,絕大多數伴有膽結石,所以患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人,要忌脂肪飲食,以免誘發疼痛和膽囊炎的發作。
膽囊是濃縮和貯存膽汁的場所,作過膽囊切除的病人,進脂肪食物時,由於沒有濃縮膽汁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部分病人會出現腹瀉。此外,作過膽囊切除的病人,膽總管常常擴張,以部分地代替膽囊的功能。如果膽管代償功能失調,則在進食脂肪飲食後,也可出現類似膽絞痛等症狀,所以膽囊切除術後的病人,也應該忌脂肪飲食,至少在手術後的1~2年內,應該忌脂肪飲食。
患膽囊炎、膽結石的病人,要了解膽囊功能情況,需口服碘番酸或碘阿酚酸片等葯物作膽囊造影檢查。葯物經肝隨膽汁排出,進入膽囊,濃縮後,膽囊陰影便可在X線片上顯示出來。進食脂肪餐後,若在30~40分鍾內縮小為原來的l/3或l/4,則說明膽囊功能正常。在膽囊功能良好的病人,如果僅有1~2顆,大小在2厘米內的結石,可以採用體外震波碎石的方法,使大結石碎成顆粒狀,再服鵝去氧膽酸溶解結石,這時,脂肪飲食能使膽囊收縮,將碎石和膽汁一起排入腸道中,隨糞便排出。此時吃脂肪飲食,卻是治療的需要。因此,了解膽囊、膽道的解剖和生理,就能正確地理解膽囊炎、膽結石與脂肪飲食的關系了。

震波能治膽結石(上海醫科大學 王炳生教授)
膽結石是常見病之一,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然而,許多病人都希望能夠用非手術方法消除膽結石。體外震波碎石機的問世,給一部分膽結石病人帶來了福音。利用液電、壓電或磁電效應製成的體外震波碎石機,能在體外發出高能震波,穿過人的皮膚和組織,將能量聚集在結石部位,使結石粉碎,加上口服溶石和利膽的葯物,使碎石溶解或排出。這種不要開刀又無痛苦的治療方法,深受廣大病人的歡迎。
然而並非所有的膽結石病人,都可以用體外震波治療。需符合下列條件才能用此法治療:第一,膽囊結石直徑在12毫米以下者1~3顆,13~20毫米者1顆;第二,口服膽囊造影劑時,膽囊濃縮和收縮功能良好,而且是含鈣量小,能透過X線的陰性結石;第三,在碎石機的B型超聲圖像上,能清楚地顯示出膽囊的輪廓和結石的位置。此外,經過膽道造影檢查發現的膽總管、左右肝管、范圍局限的肝內膽管結石,如果能夠在碎石機的B超圖象上顯示出來,也可以用體外震波碎石機治療,
如果有下列情況者,則不能或不宜作震波治療。如口服膽囊造影劑時,膽囊不顯影,膽囊內有含鈣量高不能透過X線的陽性結石,單顆膽囊結石的直徑大於25毫米,膽囊多發性結石,膽囊結石伴有膽總管結石,廣泛性肝內膽管結石等。
膽囊結石經震波治療後,要繼續服用熊去氧膽酸,並在結石消失後3個月內,仍需繼續服用。應注意飲食,少吃油膩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應定期做B超檢查,觀察有無結石再生,以便及時採用相應的治療措施,可服用溶石葯物,再次復震治療或改用手術治療等。膽管結石經震波治療後,要服用舒膽通、利膽醇或中葯等利膽葯物,以便結石排出。並定期做B超復查,必要時,做膽道造影檢查,以了解結石消失情況。
1988年以來,上海醫科大學中山醫院外科用EDAP體外震波碎石機治療膽結石703例,均未發現對心、肺、肝、腎、胰和胃腸道有所損害,只要沒有嚴重的心、肺、肝、腎疾病,一般都能接受震波治療。

牛奶可防膽結石
臨睡前喝一杯全脂牛奶,可防膽結石。因為牛奶能刺激膽囊,使其排空。這樣膽囊內膽汁就不易瀦留、濃縮,結石就難形成。

膽道結石分哪幾種類型?
當你走進結石「王國」時,就會為那些五光十色、形態各異的膽石而驚嘆不止。那顏色,有的潔白如玉,有的漆黑似墨,而更多的呈深黃色、棕褐色或紫褐色;那形狀,有的圓如珍珠,有的形同鴿卵,還有的呈三角狀、多面形、棍棒狀等等;其硬度,有的堅如頑石,有的軟似米粉,當你用刀將結石切開時,可以看到有的以內核為中心、呈放射狀結構,有的則像樹木的年輪一樣,呈層狀結構,也有的雜亂無章;有的一石屹立,獨占鰲頭,有的眾石並存各不相擾;有的大小、形狀相差不多,有的則大小不等。當這些千姿百態的結石被你盡收眼底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問道:為什麼同樣發生在膽道系統的石頭,卻有如此多彩的狀態?醫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與結石的成因,成份和發生部位有著密切的關系。醫學家們曾從不同的角度對膽石進行分類:
(1)按膽石內所含成份可分三類:
①膽固醇結石:由於膽汁中所含的膽固醇過多,溶解不掉而逐漸沉積。單發者居多,質地堅硬、呈圓形或橢圓形,結石內約含膽固醇98%,外觀呈淡黃色或灰黃色,表面光滑,光彩很好看,切面有放射狀線紋。也有多發結石呈多面或粒狀,X線平片不顯影。
②膽色素結石,是我國最多見的一種結石。形狀不定,質軟易碎,剖面無核心或分層,稱「 東方型結石」。結石由膽色素、鈣鹽、細菌、蟲卵等組成。結石的大小不等,小的像泥沙,大的有黃豆大小,外表為黑色或棕紅色,數目較多,體積較小,常常隨膽汁的排放流動,成為膽總管結石。
③混合性結石:不論是膽色素結石或膽固醇結石,在結石形成後,又可以在原來的結石外面,再有膽固醇或膽色素、鈣鹽的沉積,從而形成膽色素膽固醇混合性膽石。由於所含成份比例不同,可表現各種顏色和形狀,一般多見的為球形或多面形,顏色有灰白色、黃色、棕色、黃綠色、黑色,剖面為層狀,各層色調不一,X線平片常可顯影。
我國的膽結石根據各地報道,混合性結石最多,膽色素結石次之,膽固醇結石最少。由於膽石可堵塞各種不同部位,所以引起膽石症的症狀也各不相同。這與膽石的大小、位置、有無炎症有很大關系。
(2)按結石所在部位可分為膽囊結石、總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三種:
①膽囊結石:多為膽固醇和混合性結石。膽石在膽囊內,一般不引起黃疸,也不產生絞痛( 除非卡住了膽囊管)。患者平時偶有中上腹或右上腹的飽悶感,有時有噯氣、噯酸、腹脹等消化不良症狀。在吃油膩食物後,症狀可以加重。也有部分病人可以終身沒有症狀。
②總膽管結石:多見於膽紅素結石。膽石可以原發於總膽管,也可以來自膽囊或肝內膽管。當膽石在總膽管內卡住時,病人出現疼痛,常有黃疸、寒戰、發熱,大便呈灰色,小便顏色加深如濃茶一樣。如此時又有總膽管炎症時,就能導致高熱、昏迷等嚴重徵象。當膽石移動位置或從膽道口排到十二指腸內,病人的黃疸及炎症症狀都可趨向消退。
③肝內膽管結石:多為膽紅素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占膽石症的15%左右。由於膽石較小,呈泥沙樣,容易往下流動,因此多數同時有總膽管結石。病人常從幼年時就有反復發作的腹痛、發冷、發熱、黃疸等病史。這是由於膽石阻塞了膽汁的流通,膽汁被阻塞不能排出,就轉而進入血液中,這時病人的眼睛、皮膚就會發黃。醫生把這種現象叫作「梗阻性黃疸」。也因為膽道被阻塞,時間一長,討厭的細菌就乘機在膽道中繁殖產生毒素,引起膽道炎。還能進一步侵入全身,引起中毒、休克、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神志淡漠、白血球超過20.0×109/L,體溫達39℃以上,醫學界把這種現象叫「重症膽管炎」。其他還能上行感染引起肝內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等。

在古代有膽結石這種病嗎?
膽道結石病可能與人類的歷史一樣古老,在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1085~前945年)中,便發現有膽囊結石。不過,從其發生率看來並不是那樣的常見。據認為公元前4世紀之前,便已有關於膽石症的臨床描述。我國的馬王堆西漢古墓中的女屍,經過屍體解剖,發現膽囊內含有膽固醇結石及膽色素結石。祖國醫學很早便有關於膽道疾病的臨床描述。

世界上最大的膽石有多重?
同樣是膽石,在不同病人身上數量卻不一樣,少的只有1~2顆,多的達幾千顆,鼓鼓囊囊一袋。小的似芝麻,大的像雞蛋,甚至可以有斗那麼大。
1952年12月29日,英國倫敦的查林·克羅斯醫院為一位八十歲老婦取出一顆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膽石,竟達6.29kg。
我國海軍某醫院外科,1981年9月26日在55歲的男患者總膽管內,取出結石215g。

膽道結石都發生在膽囊里嗎?
不是,除膽囊里可發生膽結石外,凡是膽道系統膽汁流經的地方,都可發生結石,如膽道的肝外和肝內部分。肝內部分包括左、右肝管和密布於肝葉內的肝膽管分支;肝外部分包括肝總管、膽囊、膽囊頸管、膽總管、壺腹部。結石可以就地產生,也可以來自上面的膽道隨膽汁流下來。

人為什麼會發生膽結石病?
膽結石病即膽道內膽汁的某些成分(膽色素、膽固醇、粘液物質及鈣等)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析出、凝集而形成石頭導致的疾病。結石可以發生在膽道的任何部位。但是大多數人是不會發生膽結石病的,這是因為膽結石的生成必備一定的條件,才能在膽道內形成結石。膽結石的發生與飲食、感染、膽汁停滯等因素有關。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促進膽結石病的發生呢?①長期食入高糖、高脂膳食者,可造成膽汁中三種脂類(膽固醇、卵磷脂、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過飽和而引起膽固醇結石。②與膽固醇結石相反,慣用低蛋白、粗碳水化合物飲食者容易發生膽色素結石。在農村,沿海衛生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區,膽紅素結石的發病率高。膽汁培養帶有大腸桿菌生長,大腸桿菌在繁衍過程中產生酶,超過膽汁中存在的葡萄糖二酸-1、4-內酯對其的抑製作用;使結合膽紅素水解,而形成膽紅素結石。膽結石的形成是一個慢性復雜過程,合理的飲食結構和良好的衛生習慣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膽囊內為什麼會生石頭?
膽石症雖然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人們研究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到現在為止醫學家還不能很明確地指出膽石形成的直接原因究竟是什麼?目前專家認為大致有以下幾點因素:
(1)膽汁中主要成分比例失調:膽汁中的成分上面已說過,除水以外,固體成分有膽鹽、膽固醇、卵磷脂等三種主要化學成分,混在一起呈粘稠狀態。大家都知道,水與油是不相容的。膽固醇是脂類物質,它也就不溶於水。正常人的膽固醇之所以能夠比較穩定地溶解在膽液中,主要因為膽汁中有足夠的膽鹽和卵磷脂形成了膠粒的緣故。如果膽液中膽固醇增多,或者膽鹽和卵磷脂減少,它們之間的比例失調,膽固醇就過剩了,就形成了膽固醇結晶。又因為它們相互聚攏,越聚越多,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結石。另外如果飲食中熱量(熱卡)過高,糖的比例過高,也會抑制肝臟分泌膽鹽,膽固醇就溶化不了。又如在飲食中膽固醇(肝、蛋、肉類等)含量多,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量就增高2~3倍,這樣膽固醇在膽汁中呈「過飽和 」狀態。這種膽汁在醫學上稱為「致膽石性膽汁」。這種結石稱膽固醇結石。
(2)膽道蛔蟲症:日本學者對手術取出的膽紅素鈣結石進行研究,發現結石內55%有蛔蟲卵。我國青島某醫院對413例膽石進行解剖,發現以蛔蟲殘體為核心而形成結石佔70%~84%,湖州第二醫院一護士長,曾把術中取出的膽石10粒,鋸成兩半,發現石頭里有蛔蟲殘體5粒,在顯微鏡底下觀察,發現有團團蛔蟲卵及蛔蟲角皮3粒,以上說明蛔蟲是形成膽石的重要因素之一。
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小腸里有多種細菌,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因此粘附在蛔蟲體上的細菌也以大腸桿菌為最多。而蛔蟲又有一個特殊的習性,就是見孔就鑽,無孔不入。十二指腸中有一個地方叫十二指腸乳頭,它是一個很小的細孔,該處是蛔蟲從腸道鑽入膽道的必經之路。尖頭尖腦的蛔蟲常常拚命地往膽道里鑽。蛔蟲鑽進膽道以後,有的大批產卵,有的很快死掉,腐爛變黑,變成段段殘體。殘體和蟲卵這些異物,有的受膽道運動的影響和膽汁流動的作用,自然地排入腸道;有的阻塞膽道、存留在膽道里,逐漸形成為結石的核心。這時隨著蛔蟲進入的大腸桿菌,把膽道作為活動的溫床,趁機繁殖起來,引起膽道發炎、水腫,使分泌物增多、凝聚,起到形成結石的網架作用。又因為大腸桿菌能釋放一種酶,紛紛出來搗亂,東竄西撞,把膽汁中原來的結合膽紅素大大地破壞了,變成了游離膽紅素。游離膽紅素與膽汁中的鈣相結合,形成微小顆粒往下沉澱。在沉澱過程中,微小顆粒通過由糖蛋白形成的網架而相互聚攏、淤積,包在以異物為核心的周圍。一層又一層,一層包一層,就像滾雪球似地越來越大,膽結石就這樣形成了,這就是混合結石。在手術室里,醫師在開刀過程中,從病人的膽道里有時取出來的石頭,蛔蟲還有一半露在外面呢?例:
邵某某,經手術,在總膽管內取出蛋形混合結石一粒,頭部有蛔蟲半條,結石大小為2.5cm ×1.6cm×2cm,重31g。
有人曾做這樣一個有趣的試驗,將一根很細的線頭放進兔子的膽囊,經過幾個月後,一根細細的線頭變成了一顆圓圓的石頭。
(3)女性激素:雌激素能直接影響肝臟的酶系統,使肝細胞分泌的膽汁內含膽酸鹽減少,膽固醇分泌量增加,還能幹擾膽囊收縮功能,造成膽汁排放受阻,膽汁淤積,促使膽石的發生。
(4)肥胖及體力活動過少:肥胖者體內膽固醇轉換率較正常人高,使膽汁內膽固醇排泄量增多容易析出,形成結石。不愛好運動、有靜坐習慣、肥胖、腹壁鬆弛、瘦子的肝臟下垂、飲食中長期缺乏脂肪、膽囊肌張力減退者,都可使膽汁慢性淤積而形成結石。
(5)精神狀態:長期精神緊張、抑鬱會使內臟植物神經紊亂,影響膽囊功能,造成膽汁淤積。因為精神不愉快會導致抗病白細胞減少,從而破壞體內免疫系統的功能。專家們觀察過一組失去妻子的男子,在頭14個月中,他們的白細胞數明顯減少。
(6)遺傳:已證實膽石症的下一代發病率高於一般人,其中部分遺傳者主要因膽汁中先天性膽酸鹽含量過低,使膽固醇非常容易過飽和而不容易溶解,析出形成結石。

膽結石中由哪些成分組成?
膽石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但膽結石究竟是怎樣形成的,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目前,許多科學家正致力於膽石症的研究,企圖了解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和確切的過程,並以此來尋求預防和治療膽石症的有效方法。研究膽石症的原因,首先要弄清膽結石是由哪些成分組成的。現代分析化學的進步,為研究膽石成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手段。通過應用化學微量定量分析、紅外光譜、原子發射和原子吸收光譜、電子探針,以及質子激發X線發射分析等各種現代科技方法,發現膽結石的化學成分非常復雜,包括膽固醇、膽紅素鈣、碳酸鈣、磷酸鈣、磷脂、蛋白質,以及銅、鐵、錳、鋅、鉛、鍶、鈦、鉻和鎳等多種金屬元素,而且每一個病人身上的膽結石的成分也不完全相同。膽結石的成分盡管如此復雜,但科學家們發現,有一些結石的膽固醇含量超過結石重量的一半,而另有一些結石則以膽紅素鈣及其衍生物為其主要成分。於是,人們將這兩類結石分別稱為膽固醇結石和膽紅素結石。膽石成分的分析為研究膽結石的成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啟迪。我們知道,膽固醇和膽紅素本是膽汁中的兩種主要成分,於是接下來人們就著手探索原來已經溶解在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紅素,是在什麼情況下,通過什麼過程才發生沉澱析出,再形成結石的。

我國為什麼以膽色素結石多見,而西方國家則以膽固醇結石多見?
我國的原發性膽管內色素結石約占膽石病例的50%。與膽色素結石緊密相關的疾病亦稱為中國膽道阻塞綜合征。這和我國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環境有關。我國人的飲食成分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平衡;加之廣大農村、沿海地區的生活方式,蛔蟲在人體內的寄生相當廣泛,蛔蟲可將細菌帶入膽道內。細菌亦可經門靜脈血流到肝臟並排至膽道內,腸道內細菌尚可通過奧狄氏括約肌返流入膽道內;膽道感染發生在幾乎全部肝內膽管結石的病人,膽汁中細菌密度很高,反復的膽道感染降低了膽道組織的抗損傷能力,使膽管上皮再生不良,增加了膽管狹窄的發生率,造成膽汁停滯。膽汁停滯有利於膽汁內細菌繁殖及產生大量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均是形成膽管內色素結石的重要原因。
而西方國家的結石則以膽固醇為主,其飲食結構為精製碳水化合物。日本人的膽石原先三分之二為膽色素結石,但其近年來隨著飲食的西化,這種結石的發病率已明顯減少,而膽固醇結石則顯著增多。1984年我們對北京地區的膽結石分析,發現與日本膽石類型的變動相似,這種變動趨勢與我國城市居民中蛔蟲感染率下降,飲食中蛋白、脂肪的含量增加有關。非洲的黑人中膽石症少見,Capron認為與黑人飲食中豐富的纖維素含量有關。然而在用西式化飲食及生活水平較高的黑人中,膽固醇結石的發病率有所增加。所以,飲食和生活習慣與膽結石的類型呈正相關。

哪些人容易患膽結石?
膽石症雖然常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患膽結石。那麼,哪些人容易患膽石症呢?通過臨床觀察、實驗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等方法,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膽石症的「危險因子」。有這些「危險因子」的人就容易患膽結石。膽固醇結石的「危險因子」包括:
(1)年齡大 青少年患膽石的極少。膽石症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高,因此中老年人比青年人更容易患膽石症,年齡越大,患膽結石的人就越多。
(2)女性 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膽固醇結石,女性病人一般要比男性病人多2倍以上。多次妊娠的婦女更容易患膽結石,長期口服避孕葯物或絕經後用雌激素類葯物治療的婦女,患膽石症的也較多。
(3)肥胖 肥胖的人容易患膽石症。肥胖的人有長期的過度營養,膽汁中含有較多量的膽固醇,可導致膽固醇結石的形成。
(4)飲食 經常進食較多,食物中含有多量的動物性脂肪、膽固醇和糖,就容易產生膽固醇結石。西方式的飲食方式是膽固醇結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5)某些疾病 患局限性回腸炎的病人,容易發生膽固醇結石,這是因為病變的回腸不能完全吸收腸內的膽汁酸,造成膽汁酸的過量喪失所致。同樣的道理,作了回腸切除手術的病人,也容易患膽固醇結石。
凡有上述「危險因子」的人應該經常警惕膽石症的發生,如一個中年以上的肥胖婦女,在飯後經常感到上腹飽悶,甚至脹痛不適時,就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以確定有否膽結石。平時避免進食過多和過度肥胖,對防止膽結石也有一定的作用。

什麼是膽結石的十大誘發因素?
據科學家研究,膽結石有以下十大誘發因素:
(1)經常喜歡吃高糖、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
(2)患膽道寄生蟲病者,如蛔蟲、肝吸蟲病等。
(3)女性激素增高者。
(4)肥胖及體力活動減少者。
(5)膽囊及膽道感染者。
(6)身患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腎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等。
(7)長期服降血脂葯物:如安妥明、煙酸。
(8)情緒:長期精神緊張、抑鬱。
(9)遺傳。
(10)手術:如迷走神經切斷術,破壞了膽囊的排空功能;小腸遠端廣泛切除術,引起膽鹽的肝—腸循環障礙等。

膽結石為什麼可引起膽道出血?
膽結石引起膽道出血常常與在膽結石基礎上合並感染有關。發病機制有三種類型:①肝內彌漫性小膽管炎、膽管周圍炎型。主要病變在匯管區,區域間小葉管與小葉間靜脈相溝通發生多個小膽管血管瘺,廣泛的小膽管出血匯集成膽道大出血。②肝膿腫型。多發性膽源性肝膿腫匯集成大膿腫,膿液腐蝕肝動脈或門靜脈分支,導致膽道出血。③肝膽管潰瘍型。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時,梗阻上方肝膽管粘膜上皮脫落形成多個潰瘍,潰瘍可穿透鄰近肝動脈、門靜脈而發生膽道大出血。

磁共振檢查對膽結石的診斷有無價值?
磁共像在T

Ⅲ 如何治療膽結石

現在膽結石常見的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治療膽結石的重要措施,根據不同病情選用不同的手術療法。但手術治療不一定可以達到治癒的作用,一次手術或有時多次手術仍不能達到治癒的目的。一些老年患者,由於體質差,手術風險大,一般不推薦手術治療。
2。體外碎石:液電式碎石機的原理是利用液電式高位放電產生的巨大的能量,經過連續多次放電沖擊,將結石粉碎,然後排出體外。用進行碎石治療,即使較大的結石碎成小結石,也存在著排不凈或再發的難題,另外振波碎石對肝組織還有損傷。
3.西葯治療;西葯治療膽結石,治標不治本,葯效不能直達病灶,且西葯含有激素,副作用大,過量服用可能反而對人體產生其他危害。
先在對身體傷害最小的就是採用中葯治療;專家建議採用水煎內服「膽石化瘀方」治療。
苗醫治療膽結石講究辨證施治,而且集治療和調理為一體,能夠標本兼治。膽石化瘀方作為治療膽結石的水煎良方,結合苗醫、中醫獨特配葯,其以水煎內服,使葯物有效成分很好的溶解在湯葯里,通過葯物充分吸收,服用之後能夠快速消除炎症,腹痛腹脹、嘔吐及惡心等症狀得以解除,最終溶石排石,愈後不再復發。
治療期間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緒,注意個人衛生,飲食,鍛煉身體、多補充維生素。

Ⅳ 日本膽結石治療方法又哪些

目前唯一能預防膽囊癌變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膽囊。膽囊癌變的高危因素有膽囊結石、膽囊炎、肥胖等。一旦影像學檢查發現膽囊壁不規則增厚,或者膽囊瓷質化,建議立即手術切除膽囊。

Ⅳ 誰知道吃什麼東西可以治療膽結石呢

膽結石的治療與預防

卵磷脂膠囊,膽結石的「消化軍」:分解吸收膽固醇,液化膽汁中的膽固醇,防止並化解膽結石。

膽結石的治療與預防可藉由葯物(溶解結石)、外科手術(取出結石)或飲食療法(控制膽結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盪法除去結石。

基本上,若無自覺症狀,對健康並無大礙,應不需考慮手術治療,但若發生合並症或情況嚴重時。就應切除膽囊以免危及生命。

國人吃得愈來愈好,使得膽結石得以輕易纏身而不自覺。國人應注意平日的飲食,限制動物性脂肪攝取,並保持體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檢查。膽囊X光攝影是診斷膽結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最常用而又無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聲反射來測定有否結石,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由於膽結石和體質及飲食息息相關,若您自覺是罹患的高危險群或西化飲食的愛好者。一旦出現症狀時,都必須提高警覺。 膽結石的日常對應之道 勤作日常生活型態的自我檢討,是健康的第一步。

請注意以下的生活規范:

1. 維持理想體重。
2. 保持運動的習慣。
3. 注意飲食安全衛生、定時定量。
4. 絕對禁止暴飲暴食。
5. 避免長時間以坐姿從事工作。
6. 避免過於疲勞。
7. 不可穿著束緊胸腹的緊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狀,須積極治療。

膽結石的飲食療法

1. 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穀物等。
2.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絕對不吃內臟、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3. 多補充維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豐富含量。
4. 禁食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馬鈴薯、甘薯、豆類、洋蔥、蘿卜、汽水飲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 牛奶只限於飲用脫脂奶。
6.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黃綠色蔬菜。
7. 烹調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燉、清蒸的方式。
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湯及美乃滋。
9. 口味盡量清淡,調味料應有所節制。
10.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
膽囊結石口服葯溶石治療
1937年,Newurdge首次用口服混合膽汁酸的方法成功
治療2例膽結石的病人,開創了口服葯物溶石的先例.而此
種療法的真正建立是在20世紀70年代.1971年Thlstle等
人研究發現口服鵝脫氧膽酸(CDCA)可以降低膽石病人膽汁
膽固醇的飽和度.後來日本人Sugata發現熊去氧膽酸(UD2
CA)的溶石效果不亞於CDCA的溶石效果,且副作用小,因
而很快在全世界得以應用.1979年,Bell和Doran使用薄荷
醇,薄荷酮等環狀單帖合劑治療CS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療
效,此後許多國家開展了對其溶石機理及溶石效果的大量研
究.研究表明,單純服用CDCA的臨床效果不夠滿意, CD2
CA在腸道細菌作用下造成的肝膽酸有肝毒性,長期服用
3 %CDCA有潛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質代謝變化(3).
目前口服溶石治療尚不理想,原因有:口服溶石療程長,
費用高,療效不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中毒反應,且
復發率較高.
3.灌注入葯物溶石治療
早在1891年Walker就用乙醚進行了人體內溶石,但由
於乙醚沸點低於體溫,進入人體後汽化而產生高壓使治療患
者產生劇烈腹痛而未被廣泛接受.近年來由於影像技術在
醫學領域飛速發展,使得膽囊和膽管經皮置管更加可行,結
石的定性,定位更加准確,為注入葯物溶石提供了必要的前
提條件.根據膽結石的種類不同,注入葯物溶石治療可分
為:
(1)膽固醇結石的溶石治療 Hofann小組於1979年發
現單辛脂(Mo)為一種好的膽固醇溶解劑,對膽固醇的溶解
度為12g/ 100ml ,它是一種半合成的植物油,進入腸道後被
分解為甘油和辛酸,動物試驗表明後者的毒性表現在局部的
刺激作用,能造成膽囊和膽管及胃腸粘膜輕度或重度炎症,
粘膜潰瘍等(4).1980年Mayo等人首先將Mo用於人體溶
石治療獲得成功,之後許多膽結石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深入
的研究.臨床結果顯示,Mo的治療經驗為:必須是CS ,且無
鈣化,膽管內膽汁盡量吸盡,葯物循環灌注增加攪拌;但療效
一般且有並發症.
(2)膽色素類結石的溶石治療 由於膽色素結石具有聚
體絡合物的結構特點,目前尚無較好的溶解劑,用於臨床和
試驗研究的多為鈣離子絡合劑.其中主要有依地酸鈉(Na
- ED TA),六偏磷酸鈉(Na - HM P)和艹宜烯(D - Llmonene)D
- L ,近幾年來膽結石的溶石治療尚無新的報道,前景有待
於發現一種新的溶劑,需能溶解各種性質的結石又無大的副
作用.
4.膽結石的中葯治療
近年來中葯治療膽結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葯治療
膽結石是以疏肝利膽,消溶結石,行氣止痛為主.王玲(5)采
用內外兼治法治療膽囊炎膽石症,方葯由柴胡,虎杖,威靈
仙,枳殼,雞內金各15g ,鬱金,生大黃,厚朴各9g ,金錢草,蘆
根各30g.每日1劑,重症日2劑.結果,98例治癒28例
=====================
膽結石的治療方法

以右上腹不適、疼痛為主要症狀的膽結石症,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隨之增高,由於對結石形成和存在的部位不同,臨床上常分為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和肝膽管結石,這些部位的結石常與膽道感染同時存在,並互為因果,如何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重要的是通過臨床診斷和物理檢查充分了解病情,做出准確的診斷,確定膽石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數量,而後針對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臨床上治療膽石症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術治療,切除病變的膽囊,取出結石,另一種是非手術療法,即採取中西醫對症治療、體外震波碎石、溶石等療法,兩種療法各有利弊。

手術療法是治療膽石症的重要方法,但必須嚴格掌握手術指征,當膽石症患者臨床上出現嚴重的梗阻、感染和黃疸,發生中毒性休克及肝臟並發症,或是膽道梗阻,感染長期反復發作,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另外,有些病人膽囊結石較大,症狀發作頻繁,或是膽管因結石反復感染,懷疑肝臟損害時,治療原則是盡早手術清除結石,切除病變的膽囊。

非手術治療的手段很多,諸如中葯、針灸、口服溶石葯物,體外震波碎石等等,以金錢草、茵陳、大黃等中葯組成的排石湯及通過耳針刺激膽汁分泌和調整膽道的舒縮活動,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效果,但這種方法還不能使多數病人排凈結石,如果結石較大,質地堅硬,排出就很困難,在膽囊內的結石由於膽囊管纖細,排石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臨床醫生認為膽管結石直徑大於1.5厘米,膽囊結石大於0.5厘米,一般不適合非手術治療。

關於服葯溶化結石的療法國內外不少學者正深入研究,國外曾用口服熊去氧膽酸,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溶解膽固醇結石的效果,因此這種葯物曾名噪一時,但從臨床觀測其效果來看,該葯服用周期長,副作用明顯,有腹瀉、肝功能受損等不良反應,而且臨床治療有效率僅20%左右,因此,就目前而言,溶石療法還缺乏理想的葯物。

Ⅵ 治療膽結石的方法!!~

膽結石的治療與預防

卵磷脂膠囊,膽結石的「消化軍」:分解吸收膽固醇,液化膽汁中的膽固醇,防止並化解膽結石。

膽結石的治療與預防可藉由葯物(溶解結石)、外科手術(取出結石)或飲食療法(控制膽結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盪法除去結石。

基本上,若無自覺症狀,對健康並無大礙,應不需考慮手術治療,但若發生合並症或情況嚴重時。就應切除膽囊以免危及生命。

國人吃得愈來愈好,使得膽結石得以輕易纏身而不自覺。國人應注意平日的飲食,限制動物性脂肪攝取,並保持體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檢查。膽囊X光攝影是診斷膽結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音波檢查是最常用而又無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聲反射來測定有否結石,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由於膽結石和體質及飲食息息相關,若您自覺是罹患的高危險群或西化飲食的愛好者。一旦出現症狀時,都必須提高警覺。 膽結石的日常對應之道 勤作日常生活型態的自我檢討,是健康的第一步。

請注意以下的生活規范:

1. 維持理想體重。
2. 保持運動的習慣。
3. 注意飲食安全衛生、定時定量。
4. 絕對禁止暴飲暴食。
5. 避免長時間以坐姿從事工作。
6. 避免過於疲勞。
7. 不可穿著束緊胸腹的緊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狀,須積極治療。

膽結石的飲食療法

1. 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穀物等。
2.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絕對不吃內臟、蛋黃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3. 多補充維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豐富含量。
4. 禁食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馬鈴薯、甘薯、豆類、洋蔥、蘿卜、汽水飲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 牛奶只限於飲用脫脂奶。
6. 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黃綠色蔬菜。
7. 烹調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燉、清蒸的方式。
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湯及美乃滋。
9. 口味盡量清淡,調味料應有所節制。
10.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
膽囊結石口服葯溶石治療
1937年,Newurdge首次用口服混合膽汁酸的方法成功
治療2例膽結石的病人,開創了口服葯物溶石的先例.而此
種療法的真正建立是在20世紀70年代.1971年Thlstle等
人研究發現口服鵝脫氧膽酸(CDCA)可以降低膽石病人膽汁
膽固醇的飽和度.後來日本人Sugata發現熊去氧膽酸(UD2
CA)的溶石效果不亞於CDCA的溶石效果,且副作用小,因
而很快在全世界得以應用.1979年,Bell和Doran使用薄荷
醇,薄荷酮等環狀單帖合劑治療CS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療
效,此後許多國家開展了對其溶石機理及溶石效果的大量研
究.研究表明,單純服用CDCA的臨床效果不夠滿意, CD2
CA在腸道細菌作用下造成的肝膽酸有肝毒性,長期服用
3 %CDCA有潛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質代謝變化(3).
目前口服溶石治療尚不理想,原因有:口服溶石療程長,
費用高,療效不佳,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中毒反應,且
復發率較高.
3.灌注入葯物溶石治療
早在1891年Walker就用乙醚進行了人體內溶石,但由
於乙醚沸點低於體溫,進入人體後汽化而產生高壓使治療患
者產生劇烈腹痛而未被廣泛接受.近年來由於影像技術在
醫學領域飛速發展,使得膽囊和膽管經皮置管更加可行,結
石的定性,定位更加准確,為注入葯物溶石提供了必要的前
提條件.根據膽結石的種類不同,注入葯物溶石治療可分
為:
(1)膽固醇結石的溶石治療 Hofann小組於1979年發
現單辛脂(Mo)為一種好的膽固醇溶解劑,對膽固醇的溶解
度為12g/ 100ml ,它是一種半合成的植物油,進入腸道後被
分解為甘油和辛酸,動物試驗表明後者的毒性表現在局部的
刺激作用,能造成膽囊和膽管及胃腸粘膜輕度或重度炎症,
粘膜潰瘍等(4).1980年Mayo等人首先將Mo用於人體溶
石治療獲得成功,之後許多膽結石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深入
的研究.臨床結果顯示,Mo的治療經驗為:必須是CS ,且無
鈣化,膽管內膽汁盡量吸盡,葯物循環灌注增加攪拌;但療效
一般且有並發症.
(2)膽色素類結石的溶石治療 由於膽色素結石具有聚
體絡合物的結構特點,目前尚無較好的溶解劑,用於臨床和
試驗研究的多為鈣離子絡合劑.其中主要有依地酸鈉(Na
- ED TA),六偏磷酸鈉(Na - HM P)和艹宜烯(D - Llmonene)D
- L ,近幾年來膽結石的溶石治療尚無新的報道,前景有待
於發現一種新的溶劑,需能溶解各種性質的結石又無大的副
作用.
4.膽結石的中葯治療
近年來中葯治療膽結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葯治療
膽結石是以疏肝利膽,消溶結石,行氣止痛為主.王玲(5)采
用內外兼治法治療膽囊炎膽石症,方葯由柴胡,虎杖,威靈
仙,枳殼,雞內金各15g ,鬱金,生大黃,厚朴各9g ,金錢草,蘆
根各30g.每日1劑,重症日2劑.結果,98例治癒28例
=====================
膽結石的治療方法

以右上腹不適、疼痛為主要症狀的膽結石症,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隨之增高,由於對結石形成和存在的部位不同,臨床上常分為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和肝膽管結石,這些部位的結石常與膽道感染同時存在,並互為因果,如何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重要的是通過臨床診斷和物理檢查充分了解病情,做出准確的診斷,確定膽石存在的部位、大小及數量,而後針對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

臨床上治療膽石症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術治療,切除病變的膽囊,取出結石,另一種是非手術療法,即採取中西醫對症治療、體外震波碎石、溶石等療法,兩種療法各有利弊。

手術療法是治療膽石症的重要方法,但必須嚴格掌握手術指征,當膽石症患者臨床上出現嚴重的梗阻、感染和黃疸,發生中毒性休克及肝臟並發症,或是膽道梗阻,感染長期反復發作,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另外,有些病人膽囊結石較大,症狀發作頻繁,或是膽管因結石反復感染,懷疑肝臟損害時,治療原則是盡早手術清除結石,切除病變的膽囊。

非手術治療的手段很多,諸如中葯、針灸、口服溶石葯物,體外震波碎石等等,以金錢草、茵陳、大黃等中葯組成的排石湯及通過耳針刺激膽汁分泌和調整膽道的舒縮活動,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效果,但這種方法還不能使多數病人排凈結石,如果結石較大,質地堅硬,排出就很困難,在膽囊內的結石由於膽囊管纖細,排石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臨床醫生認為膽管結石直徑大於1.5厘米,膽囊結石大於0.5厘米,一般不適合非手術治療。

關於服葯溶化結石的療法國內外不少學者正深入研究,國外曾用口服熊去氧膽酸,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溶解膽固醇結石的效果,因此這種葯物曾名噪一時,但從臨床觀測其效果來看,該葯服用周期長,副作用明顯,有腹瀉、肝功能受損等不良反應,而且臨床治療有效率僅20%左右,因此,就目前而言,溶石療法還缺乏理想的葯物。

Ⅶ 膽結石如何治

膽結石是常見的急腹症,中醫稱「膽漲、結胸、肋疼」。民間常用葯物治療,服回用方便,無毒副作用,排石效答果較好。
1:葯物排石
處方:茵陳、青皮各50克,金錢草、鬱金各30克。檳榔20克,大黃、香附、延胡、砂仁、雞內金各15克,姜黃10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服6天間歇1天。20劑為1療程。
療效:用葯1-2療程,有效率86.8%
2:處方:海金沙、滿天星各30克,大棗10枚
用法:煎水代茶飲,日飲數次。
療效:用葯5劑症狀減輕,1個月可愈。

Ⅷ 本人有膽結石還能去日本勞務嗎

只要治癒了基本就沒問題,不過出國前的體檢報告只要你能通過就一定沒問題 追問: 你知回道辦出國日本答勞務體檢的時候用檢查膽嗎? 回答: 出國體檢一般有血常規,X光透視,身高體重等等,和單位一般的體檢一樣。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