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迷幻旅遊
① 如何評價美國的柬埔寨風迷幻搖滾樂隊登革熱樂隊(Dengue Fever)
是洛杉磯的一支樂團,特色是有個在柬埔寨出生的主唱,以及經常在舞台上讓女主唱出糗的五位美籍另類搖滾樂手。在這支樂團新專輯「凡間的維納斯」(M80公司出品)的封面上,留長鬍子、戴著護目鏡的吉他手柴克‧霍茲曼騎著一部速克達,主唱秋妮莫端莊地側坐在後座,這是柬埔寨良家女孩坐機車穿梭金邊街道時的方式。「登革熱」擅長以令人料想不到的方式融合1960年代柬埔寨流行樂、搖滾和其他音樂,很符合這個形象。中規中矩、聰明,以及喜好挖苦的獨立搖滾迅速轉換,彼此的界線全都變得模糊。
這是一個不斷提出深沉主題的游戲人間樂團。最近在洛杉磯回聲公園社區的一場表演上,男團員們都像是十足的獃子,不過秋妮莫大多以高棉話演唱,穿著自己親手設計、閃閃發亮的柬埔寨絲質服飾,彷佛舊派貴族。表演完一組組曲後,她在舞台上點燃一根蠟燭,紀念那些遭赤柬殺害的人時,她的聲音突然哽咽,眼淚從臉龐滑落。
霍茲曼最近接受采訪時說:「我想我們互相制衡。她讓整個地方鴉雀無聲,如果只是這樣,那會變成漫長的夜。接下來我們把整個場地砸個稀爛。」
「登革熱」法菲薩電子琴手伊森‧霍茲曼(柴克的兄弟)1997年前往柬埔寨旅行,發現1960年代的柬國流行樂,返國時帶回一堆錄音帶,樂團也隨之成軍。柬埔寨流行樂並非民族音樂學家渴望的那種受祖先影響的民俗樂曲;而是出自當地的歡樂花稍拙劣音樂作品,充滿越戰期間美軍廣播電台經常在該地區播放的沖浪吉他和靈魂樂改編旋律。直到赤柬在1970年代掌權,並推翻柬埔寨文化後,柬埔寨流行樂才不再風行。
「登革熱」的音樂是對柬埔寨失傳流行樂的禮贊。不過「登革熱」的六名成員組成一支典型的洛杉磯樂團,結合不同背景和興趣的成員,對於一個擁有全美最多柬裔人口的地區(在洛杉磯市區以南的長灘),以及獨立搖滾越來越風行的地點(好萊塢以東的丘陵區)而言,似乎相當合適。這支樂團提供文化的融合;除了晦澀的柬埔寨流行樂外,你可以聽到迷幻、義式美西吉他演奏、衣索匹亞靈魂樂帶來的閑適歡樂,以及寶萊塢的電影配樂。
現在「登革熱」開始在距離家鄉很遠的地方走紅。這支樂團最近參加西班牙塞維爾國際音樂節「世界音樂博覽會」(譯註:Womex為World Music Expo的縮寫)後返國。英國媒體將這支樂團列入「明日之星」的綜合報導中,而且「登革熱」的歌曲已成為電視和電影的配樂,包括導演吉姆.賈木許的電影「愛情,不用尋找」。新紀錄片「夢游穿越湄公河(暫譯)」跟拍這支團體首度以樂團之姿造訪柬埔寨的旅程,似可幫助這支樂團獲得更多注意。
貝斯手塞儂‧威廉斯說:「地下樂團的人現在趕上國際音樂的潮流,國際音樂方面則流行如何在不戴辮子頭假發,也不穿瓜地馬拉褲的情況下,也能很酷。」威廉斯坐在自家後院受訪時,秋妮莫、柴克.霍茲曼也在場。
經手許多國際音樂活動的公關兼行銷業者德米崔‧維耶澤認為,這支樂團是全球音樂「更大發展模式的一部分」。他指出,最常將世界音樂介紹到美國市場的是美國藝人,像是保羅賽門。
他表示,他現在看到一場音樂由外來移民製作且影響的運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像『登革熱』這樣的樂團。
② 迷幻搖滾的歷史背景
本篇介紹的是美國的迷幻搖滾(六十年代) 「嬉皮」運動與搖滾樂,特別是迷幻搖滾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種頹廢、墮落的反文化運動,尤其是對當時的毒品泛濫及性解放都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只看到了「嬉皮」運動的一個側面。
「嬉皮」運動實際是50年代「垮掉一代」的一個變種延續。對於未經歷過二戰的新一代美國年輕人來說,他們不用 勞動就輕而易舉地實現了他們父輩辛苦一輩子所追求的「美國夢」,他們有著漂亮的住宅、汽車、立體聲音響、電視和足夠的零花錢。但是,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帶來了精神生活的空虛。許多人在失望之餘,去追求一種比生活方式更美好的東西,以充實精神世界。他們主張仁愛、反對暴力、提倡和平主義、利他主義。
早期的「嬉皮士」是 一些很有素養和理想的青年。決非人們想當然的那些骯臟邋遢、衣衫襤褸、吸毒成癖、逃避現實和性變態的流氓。他們留長發、穿奇裝異服,是為了排斥當時美國光潔整齊的形象。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不僅 對搖滾樂、而且對整個世界的文化形態及生活方式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但「嬉皮」運動發展到後期,便背離初衷,向兩派發展。一派是真正的理想主義,一派是純粹的享樂主義。而後者的吸引力似乎更強烈 一些。此時的「嬉皮主義」已變成了絕對的「自我中心主義」。這一點明顯地可以在搖滾樂中得到例證:「甲殼蟲」作為理想主義者,專門演唱一些關於愛情、和平與冥想的歌曲,而「滾石」和「大門」樂 隊則到處肆無忌憚地贊美性愛、毒品、無政府主義和極端享樂主義。
「嬉皮」運動對搖滾樂的影響很大,反過來搖滾樂對「嬉皮」運 動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開始,嬉皮士們喜歡成群結隊地坐在海濱和公 園聊天、彈奏樂器、唱歌。這種集會叫「狂歡大集會」,而每位去那裡的人都是促使這些集會成功的積極參加者。當集會的人群越來越多 時,搖滾樂隊便開始表演,但同時樂隊的表演又起了喧賓奪主的作用。
因為音樂的聲音完全壓倒了一切,整個集會的氣氛便被搖滾樂隊和他 們的音樂所控制。終於,在加州阿爾塔蒙特的「滾石」演唱會上發生 的一樁兇殺案給這種集會敲響了喪鍾。當「滾石」演唱他們的經典作 品同情魔鬼時,號稱「地獄天使」的摩托黨徒在舞台前痛打並刺 死了一名聽眾。從此,「嬉皮」運動進入了尾聲。那些「嬉皮」運動的倖存者也擺脫了「嬉皮」的狂熱,開始自我 反省和思考。這種現象深深地影響了70年代搖滾樂,與60年代相比,70年代搖滾樂少了一份狂熱的反叛和說教,多了一份頹廢和思考。同 時由於70年代復雜的社會背景(水門事件、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崩 潰、中東戰爭、石油價格等等),造就了搖滾樂壇的異常繁榮。隨著 「嬉皮」運動的結束,迷幻搖滾也隨之趨於破滅。美國迷幻搖滾集中在舊金山、洛杉磯地區,偏重於民謠/布魯斯。
③ 美國搖滾和英倫搖滾有什麼區別是不是大多美國的都很PUNK而英國的都很迷幻啊
概念就錯了
美國搖滾,是指美國樂隊的搖滾
英倫搖滾,Britpop,是一種風格版
本來就不是這么比較權的
英倫的話,suede,Radio head,早期的Coldplay
美國的范圍太大了
朋克的話,我推薦Black Flag,Dead Kennedys
金屬的話,入門選Metallica,如果喜歡可以聽聽Megadeth,Slayer,Anthrax,Overkill,Testament,Exos,Pantera等等
硬搖滾,槍花和Aerosmith入門
還有,朋克的根源——性手槍樂隊,是英國的
那個時代,全世界颳起的朋克風,一下涌現出很多著名的朋克樂隊
至於您說英國迷幻,是您聽的英國樂隊太少了
Pink Floyd,Cream等60,70年代的樂隊確實大部分都帶有迷幻風格
但是英國的重金屬也是世界有名的
Black Sabbath,Led Zeppelin,Deep Purple,Judas Priest,Motorhead,Iron Maiden這些老的金屬都很牛
新派的話,比如Cradle of Filth這種黑金屬也是家喻戶曉
如果真喜歡的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聽多看多關注多研究
④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樂隊主唱是女的,迷幻搖滾,曲調一般很慢的...組合好像是4~5個人...誰知道啊啊啊
是 英格瑪 嗎
http://ke..com/view/2034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