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旅遊知識產權
⑴ 七彩雲南維權事件有了解的嗎
七彩雲南的影響力很大,又因為曾在公益宣傳中為雲南旅遊文化做過貢獻,所以不少商家以為這就是雲南的別稱,頻繁誤用七彩雲南商標。今年4月「保護知識產權,我們在行動」的知識產權宣傳周主題峰會上,政府和媒體都給出了指導性建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接著問
⑵ 2010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雲南省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省人大代表予以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成績
2009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重大挑戰和考驗。面對嚴峻形勢,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准確判斷、沉著應對、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努力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在我省發展歷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這是困難較多的一年。我省產業結構單一、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產業發展層次低,尤其是支撐全省經濟增長的有色、鋼鐵、化工等產業,其產品價格均與國際市場接軌,導致金融危機對我省的實體經濟沖擊十分深重,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增速出現了多年來的新低,工業增加值同比僅增長1.1個百分點;全省財政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下降4.8%,財政增收遇到很大困難;進出口貿易遭受重創,外貿總額下降50.3%,降幅居全國之首;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8.5%,比全國多降21.1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接近一半,停產、半停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最高時達30%;民生保障壓力劇增,150萬農民工返鄉,23萬大中專畢業生面臨就業,部分職工失去工作,全省就業矛盾異常尖銳。
這是奮力拚搏的一年。在嚴重困難面前,全省人民不畏難、不退縮,堅定信心,勤奮工作。我們堅決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及時調整完善工作思路,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全力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注重結合雲南實際,大膽創新,切實破解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先後研究出台了11個方面共350多條政策措施;注重把當年增長與長期發展相結合,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對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保、民生保障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這是碩果累累的一年。全省保增長成效明顯,保民生力度空前,保穩定措施扎實。經濟運行逐季改善,經歷了止跌、回暖、企穩到快速回升的明顯變化。民生措施的密集出台和落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確保了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隨著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我省經濟發展、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更加鞏固。
全省生產總值完成6168億元,增長12.1%;財政總收入1490.8億元,增加130.6億元,增長9.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98.3億元,增加84.2億元,增長13.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49.8億元,增加479.6億元,增長3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27億元,增加1000億元,增長31.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1億元,增長19.3%;外貿進出口總額80.2億美元,負增長1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4元,實際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3369元,實際增長9.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6.3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0.4%;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以上。除外貿進出口總額外,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宏觀調控預期目標均超額完成。
(一)擴內需取得突出成效
我們始終把握擴大內需的重大機遇,積極主動爭取中央支持,想方設法籌措配套資金,實現了新增投資規模的重大突破。在中央四批擴大內需資金中共爭取到158億元,爭取到中央代發地方債券84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躍上10000億元、8000億元台階,新增貸款突破2000億元大關,比上年翻了一番;金融直接融資220億元,保險業快速發展,投資公司投融資功能進一步顯現,為支撐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省級財政盡力籌集60億元基本建設資金,投入重點項目建設。全省公路建設完成投資373億元,大理至麗江、昆明繞城西北段等高速公路開工,啟動52條二級干線公路建設,新改建農村公路2.5萬公里。鐵路建設完成投資84億元,大麗鐵路建成通車,新開工雲桂、麗香等5個鐵路建設項目,在建鐵路項目達11個。機場建設完成投資76億元,騰沖機場正式通航,大理、香格里拉機場完成改擴建並投入使用,昆明新機場建設進度加快。電力建設完成投資702億元,景洪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小灣水電站實現三台機組發電,中國首座正負800千伏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竣工,溪洛渡、向家壩電站建設進展順利。水利建設投資突破100億元,隴川麻栗壩、楚雄青山嘴兩座大型水庫和18件中型水庫下閘蓄水,「潤滇工程」項目全部開工,建成「五小水利」工程25萬件。昆明至大理成品油管道投入運行。
擴大城鄉消費取得實效。認真落實鼓勵消費政策,組織家電、汽車和摩托車下鄉,向農民兌付財政補貼資金7億元,帶動銷售額70億元。旅遊「二次創業」和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國家旅遊局把雲南確定為全國旅遊產業改革發展試點省,啟動實施了騰沖、撫仙湖、洱海等旅遊綜合改革發展先行試驗。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推進160個旅遊重大項目建設,完成一批旅遊小鎮和50個旅遊特色村的改造,啟動了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和元陽哈尼梯田景區建設。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524億元,增長13.4%。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1.2億人次,旅遊行業總收810億元。
(二)「三農」工作再創新佳績
我們始終重視打牢農業基礎,大幅度增加「三農」投入,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措施,保持了農業農村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全省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達265億元,比上年增長48.9%,對農民的直接補貼126億元,人均獲得補貼348元。新增涉農貸款突破800億元,累計發放「惠農卡」159萬張。推動實施了中低產田地改造、百億斤糧食增產計劃、農民收入翻番計劃等一大批事關農業長遠發展的重大工程。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230萬畝。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新煙區建設和特色優質煙葉開發不斷推進。突出抓好生物產業發展,優勢生物種植面積達8500萬畝,引進加拿大天辰集團、北京中信集團、天津天士力集團等一批戰略合作夥伴,到位資金20多億元。
山區綜合開發步伐加快,全省特色經濟作物、經濟林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完成以核桃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建設450萬畝。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產品出口逆勢上揚。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1500個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500個自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解決了2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35萬口,節柴改灶18萬戶,農村電網改造使49萬戶農民受益。推行「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建成了一大批公益事業項目。貧困鄉整鄉推進試點、貧困自然村整村推進、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順利開展,解決和鞏固了6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064億元,增長5.2%。糧食總產量達到1634萬噸,實現連續七年增產!。肉、奶、蛋、蔬菜等農產品供應充裕,對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工業經濟運行走出困境
我們始終把穩工業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確立了「穩運行、抓項目、調結構、扶中小、促合作、降能耗、保就業、強管理」的工作思路,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幫助企業渡難關。果斷實施特殊電價扶持,有色等10個行業受惠企業超過160戶。在全國率先實行重要商品收儲,全年動態收儲有色金屬63萬多噸、化肥50萬噸。對1141種省產工業品發放促銷補貼。全面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14條措施,全省新增中小企業貸款突破700億元。堅持「一廠一策」,扶持困難企業抓好生產組織,規模以上停產、半停產企業已下降到6%左右。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制定並實施了12個工業行業發展行動計劃。在冶金、機電、輕工、化工、醫葯等重點行業組織推廣20項關鍵共性技術,新增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25家,4個部省聯合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獲得批准。煙草對工業增長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全年實現利稅785億元。在一系列綜合措施的作用下,全省工業經濟逐步好轉,除電力外的工業完成投資820億元。全省第二產業增加值實現2580億元,增長13.6%,其中工業增加值完成2088億元,增長11.2%,有力促進了我省經濟增長。
(四)生態建設邁出新步伐
我們始終把深入推進「七彩雲南保護行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內容,結合擴大內需實施了一批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重點項目。堅持「一湖一策」抓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牛欄江至滇池補水和滇池截污兩個關鍵性工程取得重要進展。積極推進陽宗海砷污染治理。累計開工建設168個城鎮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8O萬噸。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啟動實施了全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對建設「森林雲南」進行了部署,完成營造林1031萬畝,啟動實施4730萬畝省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00平方公里,實施保護面積5000平方公里。大力推廣運用新技術,組織實施100項重點節能示範項目,淘汰一批小煉鐵、小焦炭、小水泥等落後產能。國家下達我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2%和1.99%的任務可望完成。
(五)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
我們始終把完善體制機制、拓展發展空間作為保增長的強大動力,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啟動了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省政府機構改革已經完成,州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正在有序開展。實施了昆明市、紅河州綜合改革試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擴權強縣改革試點扎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制定了深化農墾改革方案,華僑農(林)場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水務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供銷社改革和投融資、行政審批、財稅、金融改革繼續深化。
開放雲南建設取得新成效。組織開展了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初步規劃方案研究。與「昆交會」同期舉辦了第二屆南亞國家商品展、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走廊活動周、第四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第七屆東盟華商投資西南項目推介會暨亞太華商論壇等系列重大活動,提升了辦會層次和水平。加快了口岸通關便利化建設。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引進外資9.1億美元,省外企業在滇投資超過1000億元。
(六)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我們始終重視社會建設,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作為擴內需、增投資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政策和工作支撐體系。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力抓好魯甸、鎮雄、瀾滄3個縣的「兩基」攻堅工作,全省按規劃如期實現「普九」目標。切實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提高農村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標准,免除了640多萬名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學雜費並免費提供教科書,向208萬名家庭貧困寄宿學生發放生活補助。籌措投入45億元推進校舍安全工程,超額完成原定150萬平方米的危房改造任務。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新組建7個省級職教集團,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提高到O.92:1。加快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增本科高校2所,呈貢新區已有6所高校新校區投入使用,累計入住學生約4萬人。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達93%。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力度,多渠道籌集投入助困資金13.86億元,資助范圍覆蓋了35%以上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和100%的中職學校一、二年級學生。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全面實施標准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提升了我省產品和產業綜合競爭能力。繼續深入實施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組織實施49項重大科技項目、20項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研發項目,突破了71項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應用34項突破產業技術瓶頸的共性技術,開發出6O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新產品。組建了雲南省應用技術研究院,雲南科技創新園建設進展順利。科普工作全面推進。
大力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制訂了我省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三年實施方案。堅持「大辦衛生、多辦醫院」,重點推進全省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重點中醫院的基礎設施及設備能力建設,又有5個省級醫院項目開工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提高到93%,參合人數達3293.5萬人,新增71.5萬人,年人均籌資標准提高到100元,參合農民住院報銷比例平均提高10%。積極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大力度抓好血吸蟲病等傳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加強,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新進展。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在全國首創並建成407所農民素質教育網路培訓學校,完成2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啟動了4萬多個村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全省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提高到93.35%和94.66%。省博物館新館、雲南文化藝術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一批州市縣文化項目開工建設。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圓滿承辦了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第16次大會。
(七)民生得到進一步改善
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台了一大批力度空前的惠民利民措施,確保了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
大力促進就業。創新思路,實施促進就業20條措施和「貸免扶補」政策,省財政補貼困難企業2億元,穩定25.7萬個就業崗位;安排2億元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9.3萬名失業人員就業;安排1億元專項資金鼓勵創業,幫助2萬人實現創業並帶動12萬人就業。新增23.5萬個城鎮就業崗位。因國際金融危機返鄉的150萬農民工有148萬實現再就業。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123萬人次,新增轉移就業55萬人。
著力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省財政投入城鄉低保經費41億元,比上年增長77.8%,全省429萬城鄉貧困人口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省財政投入5.5億元,資助516.3萬名特殊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並對近46.5萬次城鄉困難群眾實施住院和門診救助。22.1萬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實現應保盡保,44萬名高齡老人和長壽老人享受到生活補貼。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投入15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全省28.9萬名優撫對象享受到撫恤補助政策。
努力提高社保水平。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量達到1600萬人次,新增125萬人次。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省覆蓋,城鎮職工參加醫保人數達到750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金待遇標准提高10%。妥善解決了22.4萬關閉破產和國有、集體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歷史遺留問題。在全省16個縣市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籌資43.34億元,全部兌現了129個縣的中小學在職教師績效工資,對退休人員也相應增加了生活補貼。對其他事業單位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自去年10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發300元臨時補貼。
全面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下決心用3年時間建設150萬套保障性住房,改善城鄉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去年整合補助資金100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50萬套,其中城鎮15萬套、農村35萬套。加大農村建房支持力度,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中拆除重建戶補助標准提高到每戶1萬元。
持續推進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實施新三年「興邊富民工程」,落實專項資金8億元,整合資金40.3億元,建設了一批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及時有效組織抗災救災。省財政投入救災資金13.1億元,救濟災民552.4萬人,保障了災區群眾基本生活,保持了災區社會穩定。籌集近45億元資金,加快推進防震減災十大能力建設。
(八)和諧安定的社會局面不斷鞏固
我們始終把促進社會和諧作為全省工作的重大任務,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認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不斷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重視互聯網文化建設。統計調查、氣象、文史、檔案、測繪、地方史志等工作不斷加強,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更加繁榮。密切與各人民團體的聯系,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紅十字、慈善、殘疾人等事業健康發展。
切實維護社會安寧。高度重視信訪工作,開展領導幹部大下訪、大接訪活動,推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及時有效處置突發性事件。發揮愛國宗教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確保了全省宗教領域的和諧。成功維護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節慶期間的社會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打黑除惡等系列專項活動;高度重視邊境安全,及時有效處置了緬甸果敢事件對我省邊境的影響。監獄、勞教工作繼續加強,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新成績。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尾礦庫專項整治和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取得實效,應急能力得到提高,生產安全事故總量下降。鞏固和發展了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九)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我們始終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作為應對危機、推動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的重要保障,努力改進工作,提高各級政府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依法執行人大決定決議,支持省政協履行職能。認真辦理人大議案、批評、建議和政協提案,全年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5件,制定、修改和廢止了一批政府規章。堅持推進基層民主,居民自治、村民自治、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工作深入開展。行政復議、人民調解、法律援助工作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進執法監督。審計、監察等部門和新聞媒體的監督職能進一步發揮。圓滿完成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
健全完善政府管理體制。開展了新一輪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清理工作,全省共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91項。積極穩妥地推進省級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建設取得新成效。
重視抓好政府制度建設。在全省縣以上政府機關全面推行「陽光政府」四項制度,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全省的政務信息電話查詢系統,開通了「96128」政務查詢專線,主動公開政府信息85萬多條,政府行政行為的透明度進一步提高。繼續推進法制政府、責任政府建設,全年共問責1525人次。
各位代表!在嚴峻挑戰面前,我省出手快、措施實,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動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使我們經歷了一場重大考驗。在這場重大考驗中,全省人民的開拓進取精神進一步得到激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在這場重大考驗中,雲南的發展條件得到改善,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在這場重大考驗中,我們對科學發展觀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得到深化,調整結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自覺性更加增強;在這場重大考驗中,各級各部門在復雜形勢下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得到提高,搶機遇、謀發展的意識更加強烈。實踐充分證明,只要凝聚起全省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各位代表!去年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應對、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貫徹中央各項部署,全面分析、果斷決策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艱苦細致工作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拼搏、合力攻堅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向駐滇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公安政法幹警,向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兄弟省區市,向關心支持雲南建設的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雲南的發展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有差距,支撐全省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財政增收、生態建設、民生保障等方面壓力很大,進出口形勢依然嚴峻,城鄉居民收入還比較低,一些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完善體制機制任重道遠,政府職能轉變也還需要不斷推進。我們將認真重視這些困難和矛盾,不斷破解難題,努力把今後的工作做得更好。
二、創新思路、大膽開拓,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保持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而繁重。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把握發展機遇,完善發展措施,化解發展中的困難,大膽開拓,銳意進取,在促進科學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的進程中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根據省委八屆八次全委會的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胡錦濤總書記考察雲南時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增投資、擴消費,轉方式、調結構,重民生、建和諧,快發展、上水平,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努力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本文來自文秘家園收集與整理,特別感謝原作者!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2‰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67%,外貿進出口額實現恢復性增長。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下6個著力點:
一是穩定政策、靈活調控,保持較快發展。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推進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要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切實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保持促進經濟發展的信心、決心和力度不減;要認真把握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增強預見性,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應對危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保持全省經濟快速增長,防止出現大的起落。
二是優化結構、轉變方式,促進轉型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是我省進一步適應國內外發展形勢,增強發展實力和競爭力的現實選擇。要深刻認識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極端重要性,堅定不移調結構,腳踏實地促轉變,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要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著力提升重化工業精細化發展水平;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增強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凝聚各方面力量,齊心協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
三是增加投資、擴大消費,促進內需發展。擴大內需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戰略措施,也是我省增加投資、擴大消費的重大機遇。我們要高度重視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夯實發展基礎的重要作用,加大工作力度,繼續保持投資較快增長。要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度,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增加城鄉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消費能力;要不斷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改善消費預期,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消費環境。
四是統籌城鄉、扶貧攻堅,推進協調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差距,是全省人民的迫切願望。我們要把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有機結合起來,逐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格局。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擴大農村需求,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要促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探索形成具有雲南特色的城鎮發展道路。要大力扶持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加快發展,更加關注困難群眾生活,更加重視扶貧開發,確保全省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五是重視生態、保護環境,推動綠色發展。良好的生態是雲南最重要的資源,最大的生產力。我們要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產業,倡導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讓「七彩雲南」在新的時代更加亮麗奪目。
六是拓展空間、發揮優勢,促進開放發展。把雲南建成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是我國完善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部署,也是雲南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推進全面、協調發展的重大機遇。我們要充分利用獨特區位,把服務國家周邊外交大局與建設國際大通道結合起來,加強對外溝通、交流及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努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⑶ 雲南有什麼特產
1、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明代葯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雲南三七分布較廣,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區都有種植,以文山州各縣為主要產區,該州的硯山、馬關、西疇等縣栽培三七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2、雲南白葯
雲南白葯是一種中草葯。1979年、1984年、1989年三度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章,產品有傳統瓶裝和膠囊劑兩種。被稱作療傷聖葯「萬應百寶丹」,後稱雲南白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處方是中國政府經濟知識產權領域的秘密。
3、龍陵紫皮石斛
龍陵縣紫皮石斛屬於蘭科石斛屬的一類優質石斛,其代表種為齒瓣石斛,主要分布於龍山、龍江、象達、平達、木城等鄉鎮,該類石斛以莖條表現為紫紅色為顯著特徵。以開花期不同分為春紫,夏紫,秋紫三種類型。
4、富民楊梅
富民楊梅是薔薇科,杏屬,杏的栽培品種落葉喬木。地生,植株無毛。葉互生,闊卵形或圓卵形葉子,邊緣有鈍鋸齒;近葉柄頂端有二腺體;地理標志保護產地是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清泉鎮、姚渡鎮、龍王鎮、福洪鄉、人和鄉5個鄉鎮所轄行政區域原生黃杏品種。
5、普洱咖啡
普洱咖啡顧名思義即來自美麗的雲南省普洱市所特產的咖啡,普洱咖啡的味道獨特,受到中外咖啡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
普洱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這里生態優越、資源富集、物產豐富,是一個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為主體的高原氣候區,森林覆蓋率67%,市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熱區面積佔51.6%,是世界咖啡種植的黃金地帶。
⑷ 網頁內容 有沒有涉及知識產權
1、楊某於2000年12月以「海某」為筆名,在某網站發表了題為「演藝圈同性戀知多少」的文章,並聲稱不得轉載。但過後有幾十家網站都登載了這篇文章。楊某遂將其中的十幾家網站分別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和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北京千龍新聞網是其中一家。因千龍網在自己網站「網友評說」欄目登載了署名「知情人」發表的「透視影藝圈同性戀現象」一文,原作者楊某認為千龍網的行為系擅自更改標題後發表原作者的文章,侵犯了其著作權,遂將千龍網訴至二中院。 由於該案是北京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第一案,對於涉及的法律問題必須准確把握,並熟悉網路的各種技術問題,才能有效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筆者對此作了充分准備後,在法庭上發表了如下代理詞(概要)。 一、千龍網的「網友評說」欄目系電子公告服務(BBS)類別的「留言板」,以交互形式為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條件。作為網路內容服務提供商,千龍網為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和信息查詢是服務內容之一,「網友評說」即是其為上網用戶提供的發表見解的界面。該界面的文章,均繫上網用戶自行發布的,此案中對於」知情人」發布的文章,千龍網既未轉載使用,更未「擅自更改標題」。 二、千龍網自行發布的內容全部由新聞中心編輯完成。而上網用戶發表言論均不通過編輯模板,千龍網每篇新聞信息頁面都有「發表觀點」或「網友評說」這樣的界面,任何人都可進入,由此可見,編輯發表文章與上網用戶發表見解有不同入口,前者必得通過編輯模板,後者不通過編輯模板。 三、眾所周知,網上傳輸信息浩如煙海,相關法律未要求網路服務商對他人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此案中的用戶「知情人」將原作者的文章更改標題後擅自粘貼在「網友評說」欄內,千龍網沒有能力查證其內容是否侵權。三、原告未履行在法定時間內對千龍網提出警告的義務,且千龍網在接到訴狀後即將侵權文章移除。綜上,千龍網對上網用戶「知情人」的侵權行為沒有過錯。 法院經審理,採納了律師意見 2、20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雲南首例網路侵權最高賠償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昆明海棠旅行社侵犯了雲南旅遊信息網路有限公司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由海棠旅行社立即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10600元,並賠禮道歉。 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理》的有關規定,被告在製作其海棠網網頁過程中,未經得原告許可而大量復制了原告雲游網網頁「景區景點」和「民族文化」欄目HTML源代碼,其行為已經構成對原告計算機的侵犯,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關於被告提出其根據政府規定交納了相關旅遊促銷費,應當有權使用社會公共資源的抗辯,法院認為,由於原告主張的是被告網站建立時非法下載使用了原告的軟體程序,故本案中要解決的問題是判定被告是否侵犯原告計算機著作權的行為,這與被告所提其有權使用社會公共資源的內容無關,因為該「社會公共資源」並沒有包括相關計算機程序問題。因此,該抗辯理由法院不予採納。關於原告提出的賠償經濟損失的請求,法院將根據被告所復制原告HTML源代碼的比例、使用情況、該部分源代碼的作用等情節因素酌定賠償數額。於是,法院作出一審判決,由昆明海棠旅行社立即停止對雲南旅遊信息網路有限公司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侵權行為,賠償給雲游網公司經濟損失10600元,並書面賠禮道歉。 3、案由概述: 青島網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網星公司)於2000年3月24日與中藝名牌用品進出口公司青島分公司簽訂《網站建設合同》一份,約定網星公司為中藝名牌設計網站。青島英網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網公司)1998年11月1日、12月15日及1999年1月8日分別與青島百龍大亞綠色塑鋼門窗異型材有限公司、私立青島開發區三佳電腦培訓班、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志恆工貿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約定該公司為上述單位製作網頁,版權屬於英網公司所有。2000年2月至4月,英網公司為青島康派特機電工程有限公司設計製作了山東機電網。網星公司認為英網公司在上述網頁設計過程中侵犯其網頁著作權,提起訴訟。 一審案件事實及證據:
⑸ 吳貴生的論文及專著
Are Consumers What they Consume?—Linking Lifestyle Segmentation to Proct Attibut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12-23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Antomobile Instry from a Sectoral System of Innovation Perspective,Instry and Innovation,2009-10-23
Regional Gap of R&D in China: An Empinical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707,2007-06-01
The Evolution of Telecommunciations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pportunrity and Procer-user Interactive Learning,Trivandram, Kerala, India,2006-10-04
Catch-up of Chinese Car Instry: Imitation or Innovation?,The Third 「Catch-up Nework」 Workshop,2006-09-06
A New Pattem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Rural China: Triple Helrx of Academy-agriculture-government Relations in Baoji City,Asian Joru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06-09-01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S&T Gap in China1998-2004:Driving Forces from National and Local S&T,CICALICS Workshop,2006-08-2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gulation and Market and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Instry,Innovation: Management,Policy&Practice,2006-08-25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vernment R&D Expenditure: Empirical Evidence at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Paper for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6-06-01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 factors,Paper fo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6-06-01
Explaining the 「University-run enterprises」 in China: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university-instry relationshi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a,Reserch Policy,2006-05-01
The Undermine of Washington Consensus to BNSI in the 1990s,Cautions to the Developing Economics,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Octber 24-26, 2004, Hangzhou, China,762-766,2004-12-24
Innovation syste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China, With the Case of Shonguang City,The First Globelics Conference,2003-12-17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s of NIS in China,Forum on Innovation Systems in Asian Economics,2003-12-17
The Development of MOT in China,International For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3-12-17
From R&D Results to Instrial Innov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 Case,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October 22-24, 2002, Moscow, Russia,2002-10-20
Sources of Proct Innovation and Barriers to Proct Innovation, Tsinghua International Deserve Management Forum,Beijing, 9.20-22 2002,2002-09-20
From R&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Instri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ging Region,China-Germany Workshop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2. 4.25, Beijing,2002-07-09
From R&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o Instri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 Region, China-Germany Joint-workshop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Beijing, 25 Aprial, 2002,2002-04-25
吳貴生,組織間關系、外部組織整合與新產品開發績效關系研究,軟科學,11期,23卷,1-5頁,2009-11-23
吳貴生,製造企業服務增強的質量彌補:基於資源配置視角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學報,3期,12卷,142-154頁,2009-07-31
吳貴生,王毅,技術替代型創新的避實擊虛戰略:以移動通信產業為例,科學學研究,6期,27卷,918-924頁,2009-07-14
吳貴生,信息技術對組織的影響研究綜述,科學學研究,2008年增刊期,272-279頁,2009-02-15
吳貴生,內生創新努力、本土技術溢出與長三角高技術產業創新績效,中國工業經濟,2期,25-34頁,2009-02-06
吳貴生,地方產業集群創新機制與實證研究,科技管理研究,12期,28卷,463-466頁,2008-12-23
吳貴生,中國區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科技管理》,7期,15-20頁,2008-12-17
吳貴生,KIBS在創新擴散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以影樓技術服務為例,科技&現代服務業,5期,40-46頁,2008-10-17
吳貴生,我國旅遊企業創新模式選擇的實證研究——以雲南旅遊業為例,研究與發展管理,4期,20卷,73-80頁,2008-08-17
吳貴生,基於份額——偏離法的區域科技增長研究,中國科技論壇,8期,80-85頁,2008-08-05
吳貴生,區域優勢製造業與科技資源分布的匹配關系研究,中國科技資源導刊,4期,40卷,31-39頁,2008-07-28
吳貴生,創新影響B2C電子商務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7期,157-164頁,2008-07-22
吳貴生,基於產品層次模型的製造企業服務增強概念界定,軟科學,6期,22卷,1-5頁,2008-06-02
吳貴生,中國區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科學學研究,2期,26卷,287-293頁,2008-04-15
吳貴生,服務行業更需要創新,IT經理世界,5期,90頁,2008-03-05
吳貴生,基於量子粒子群優化的油氣資源經濟可持續發展評價,技術經濟,2期,27卷,44-48頁,2008-02-25
吳貴生,以北京為源頭的技術市場擴散與區域生產率,科學學研究,1期,26卷,115-118,148頁,2008-02-15
吳貴生,區域R&D經費空間分布及其變動特徵研究,研究與發展管理,1期,20卷,72-77,90頁,2008-02-01
吳貴生,基於量子神經網路的分子沉積膜驗原油採收率預測方法,石油學報,1期,29卷,84-88頁,2008-01-25
吳貴生,我國製造企業服務增強差異化機制的實證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10期,150-161頁,2007-12-21
吳貴生,基於過程神經網路和量子遺傳演算法的油藏採收率參量逆向求解,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6期,31卷,120-126頁,2007-12-20
吳貴生,我國旅遊企業創新對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科研管理,6期,28卷,56-65頁,2007-11-06
吳貴生,量子神經網路及其在復雜水淹曾識別中的應用,測井技術,5期,31卷,433-437頁,2007-10-20
吳貴生,服務創新研究隨談——回顧與現狀,科技&現代服務業,4期,37-41頁,2007-08-30
吳貴生,學習成本與技術學習的路徑選擇——基於中國光纖光纜產業技術學習的經濟學考察,科學學研究,4期,25卷,718-723頁,2007-08-15
吳貴生,基於服務創新四維度模型的我國旅遊企業創新模式分析——以雲南旅遊業為例,商業研究,8期,1-6頁,2007-08-10
吳貴生,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與產業特徵匹配性初探,經濟經緯,4期,102-105頁,2007-08-06
吳貴生,中國與美國的消費力對比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7期,28卷,`號,266-269頁,2007-07-10
吳貴生,我國製造業服務增強差異化機制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6期,103-113頁,2007-06-05
吳貴生,自主創新內涵初探,經濟縱橫,8期,2-5頁,2007-05-15
吳貴生,中國信息產業技術規則經營的理論與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4期,27卷,15-17頁,2007-04-05
王毅,吳貴生,基於復雜理論的企業動態核心能力研究,管理科學學報,11期,10卷,18-28頁,2007-02-01
吳貴生,服務創新的驅動力和模式,研究與發展管理,1期,33-39頁,2006-12-25
吳貴生,朱恆源,中國產品創新管理研究:現狀、差距與展望,研究與發展管理,6期,18卷,43-50頁,2006-12-06
李紀珍,吳貴生,技術體制對技術學習的影響,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增刊期,46-50頁,2006-12-01
吳貴生,聯盟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研究與發展管理,5期,22-28頁,2006-10-01
吳貴生,服務創新組織模式初探,商業研究,10期,78-81頁,2006-10-01
吳貴生,企業自主創新路徑探討,中國科協2006年會第3分會場「企業自主創新與國際競爭力」專題,2006-09-16
吳貴生,區域科技發展與創新型城市建設,「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理論與實踐研討會」,2006-09-02
吳貴生,中國企業國際化模式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8期,102-107頁,2006-08-25
吳貴生,關於技術經濟及管理學科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2006學術年會,2006-08-12
吳貴生,在華跨國公司獨資化傾向分析,科研管理,4期,27卷,31-35頁,2006-07-01
吳貴生,我國區域科技經濟發展比較研究,中國科學院「全球化背景下創新能力建設與績效管理」學術研討會,2006-06-26
朱恆源,吳貴生,我國創新擴散的區域差異研究—以彩電採用為例,工業技術經濟,6期,25卷,116-120頁,2006-06-25
吳貴生,自主創新與自主知識產權,國家知識產權局、科技日報社主辦:「自主創新:理論前沿與政策選擇」研討會,2006-06-06
吳貴生,流動性和條件資產定價:理論和實證檢驗,南方經濟,6期,2006-06-01
吳貴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國的應用初探,科研管理,3期,27卷,75-80頁,2006-05-01
吳貴生,組織記憶文獻綜述:概念,分類和結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4期,144-148頁,2006-04-25
吳貴生,基於DEA—Tobit兩步法的區域農業創新系統評價及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4期,23卷,136-145頁,2006-04-25
吳貴生,製造業的服務增強研究:起源,現狀和發展,科研管理,1期,91-99頁,2006-02-01
吳貴生,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及對中國的啟示,技術經濟,1期,7-9頁,2006-01-01
吳貴生,全球化時代汽車品牌經營模式的創新,淮陰師范學院學報,1期,59-64頁,2006-01-01
吳貴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拓展區域創新的研究視野,技術經濟,1期,2006-01-01
吳貴生,我國科技空間分布特徵、成因及其政策含義,管理世界,4期,20-27頁,2005-12-20
吳貴生,企業服務創新探析,科技管理研究,9期,P130-133頁,2005-12-20
吳貴生,王毅,基於事件驅動法的組織整合能力與技術整合能力強化關系研究:以海爾為例,軟科學,6期,1-3頁,2005-12-01
吳貴生,「大北京」都是圈產業布局研究,遠東中文經貿評論,2期,1-5頁,2005-06-01
吳貴生,多邊貸款是否促進了公共投資,當代經濟科學,4期,31-34頁,2005-04-01
吳貴生,新服務開發的內容和過程,,研究與發展管理,2期,14-19頁,2005-01-01
吳貴生,縣城農業創新系統:以萊州市為例,農業經濟問題,1期,P61-64頁,2005-01-01
吳貴生,謝偉,我國技術管理學科發展的戰略思考,科研管理,6期,49-55頁,2005-01-01
吳貴生,服務延伸產品差異化:服務增強機制探討,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8期,P137-147頁,2005-01-01
吳貴生,差別化競爭戰略與服務增強的內在機理,中國工業經濟,5期,21-27頁,2005-01-01
吳貴生,服務創新:研究現狀、概念界定及特徵描述,科研管理,2期,1-6頁,2005-01-01
吳貴生,區域科技發展與合肥科技城建設,學術界,1期,P7-18頁,2005-01-01
吳貴生,世界汽車業強國在們的演變及其對我國的啟示,中國軟科學,10期,41-49頁,2004-12-30
吳貴生,區域科技淺論,科學學研究,6期,572-577頁,2004-12-24
吳貴生,關於我國技術管理學科發展的狀況與思考,第二屆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論壇,2004-11-16
吳貴生,區域科技發展與合肥科學城建設,中部崛起與合肥科學城建設高層論壇,2004-10-29
吳貴生,我國產業技術成長的戰略轉型,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2004年學術年會,2004-10-27
吳貴生,試論區域科技發展中的十個關系,中國軟科學,6期,96-102頁,2004-06-24
吳貴生,中國的農業創新:壽光案例,科研管理,6期,63-69頁,2004-06-24
吳貴生,國家科技計劃與地方科技計劃關系研究,中國科技論壇,5期,13-17頁,2004-05-24
吳貴生,服務產業創新的「逆向產品周期模型」,科研管理,5期,1-7頁,2004-05-24
吳貴生,服務創新的四維度模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3期,P32-37頁,2004-03-24
吳貴生,服務創新研究方法綜述,科研管理,3期,2004-03-24
吳貴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動力源自創新,光明日報理論版(2500字以上文章),2003-12-24
吳貴生,KISB在創新中的作用,科學學研究,增刊期,21卷,257-260頁,2003-12-24
吳貴生,透視溫州打火機事件,經濟管理,3期,21-23頁,2003-12-17
吳貴生,區域科技計劃與科技發展,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2003學術年會,2003-12-17
吳貴生,加快對國外技術法規及相關知識的研究刻不容緩,科技進步與對策,12期,32-33頁,2003-12-17
吳貴生,產品創新管理的理論及應用——兼評《產品創新管理》,技術經濟,12期,P26-27頁,2002-12-20
吳貴生,區域創新體系與區域經濟,區域創新與發展論壇,2002.4.28 重慶期,2002-12-20
吳貴生,政府在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中國科技論壇,1期,30-35頁,2002-07-09
吳貴生,製造業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機械職業教育,3期,P3-8頁,2002-07-09
吳貴生,WTO、全球化與設備管理,中國設備工程,5期,P7-9頁,2002-07-09
吳貴生,WTO與我國科技投入政策,中國科學基金,3期,P161-16頁,2002-07-09
吳貴生,對溫州打火機事件的反思,中外管理導報,2002. No. 8期,P13-16頁,2002-07-09
吳貴生,區域創新體系與區域經濟的互動發展,重慶商學院學報,4期,P3頁,2002-07-09
吳貴生,中國機械工業國際競爭力評價與比較研究,第一屆國際機械工程高等教育學術會議論文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0期,P34-35頁,2002-07-09
吳貴生,農業技術創新體系與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清華大學發展研究通訊,20期,2002-07-09
吳貴生,蔬菜產業發展——山東省壽光市蔬菜產業考察報告,清華大學發展研究通訊,20期,2002-07-09
吳貴生,轉換成本與設備改造,中國設備工程,6期,2002-07-09
⑹ 雲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作為一個法學專業在讀的學生,對其他專業不太熟悉,我只能跟你推薦一些法學專業的老師了,可能不全是教授,但是我覺得講課講得好壞是與職稱無關的,很多講師的課堂也是氣氛非常融洽,講述的知識點豐富,又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可以說是很棒了。
第一個要說的是負責講授法理課的兩位老師,杜建榮和王鑫,我們大學的第一門課就是法理,這兩位老師可以說是我們法學路上的引路人。他們的課感覺風格很像,都是非常喜歡向學生提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開放性問題,在與學生的不斷探討中引導我們學習到一些東西,不一定是具體的知識點,也可能是看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等等,這些對於一個人的法律思維,甚至超出法律之外的思維能力,都是由極大幫助,對這兩位老師,我雖然也會開些玩笑,但他們毫無疑問是值得尊敬的。
嗯法學院還有很多其他老師,比如其他回答提到的王啟梁教授,楊莉紅老師,李斌老師,李娜老師等等,本來法學課程就是一個實用性極強的課程內容,很多老師都有著極強的教學能力,他們的課都值得去聽。
⑺ 知識產權是國外的研究論文可否報科技獎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全面總結,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學術文獻資料,是申請和授予相應學位的基本依據。論文撰寫應符合國家及各專業部門制定的有關標准,符合漢語語法規范。碩士學位論文的字數應控制在4萬左右,博士學位論文的字數應控制在8萬左右。為了保證學位論文質量,使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撰寫工作規范化、標准化,特製定本規范。一、一般格式和順序學位論文由三部分組成:前置部分、主體部分、附錄部分。(一)前置部分1.封面:封面是論文的外表面,提供應有的信息,並起保護作用。論文除應有封面外還應有扉頁。2.聲明:包括「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和「學位論文知識產權聲明書」。3.中文摘要:論文第一頁為中文摘要,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等,要突出本論文的新見解(碩士)和創造性成果(博士)。為了方便文獻檢索,應在摘要下方另起一行註明論文的關鍵詞(3-5個)。4.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後為英文摘要,內容為中文摘要的翻譯。5.目錄:應是論文的提綱,由論文的章、節、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另起一頁,排在摘要之後,章、節、條分別以1、1.1、1.1.2等數字依次標出。6.主要符號表:如果論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符號、標志、縮略詞、專門計量單位、自定義名詞和術語等,應編寫成主要符號表。若上述符號和縮略詞使用數量不多,可以不設專門的符號表,而在論文中出現時加以說明。(二)主體部分1.引言(第一章):在論文正文前,內容包括該研究工作在國民經濟中的實用價值與理論意義、本研究主題范圍內國內外已有文獻的綜述、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等。2.正文:是學位論文的主體。內容一般包括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驗裝置和測試方法、經過整理加工的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與理論計算結果的比較、本研究方法與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較等。論文中引用他人的觀點、數據、結論等,應在相應位置以上標的形式註明參考文獻號碼。3.結論(最後一章):結論是全文經過分析、推理、判斷和歸納形成的總觀點,應該明確、精練、完整、准確,要著重介紹研究生本人的獨立見解和創造性成果及其在本學科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三)附錄部分1.參考文獻:只列作者直接閱讀過、在正文中被引用過、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碩士論文參考文獻數量應不少於30篇,博士論文參考文獻數量應不少於100篇。參考文獻一律放在論文結論後,不得放在各章後。2.附錄:主要包括(1)正文內不便列出的冗長公式推導;便於他人閱讀的輔助性數學工具或表格;重復性數據、圖表;計算程序及說明;計算機軟體類設計驗收報告等。(2)在讀期間所發表的與學位論文內容相關的學術論文以及獲得的科研成果。3.致謝:致謝對象限於在學術方面對論文的完成有較重要幫助的團體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