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東方旅遊景點圖片

海南東方旅遊景點圖片

發布時間: 2021-03-04 19:41:57

1. 海南省東方市有什麼旅遊景點

付龍園遺址:大部分已經被破壞,開辟為耕種旱園地,不過現在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南省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還有很多先人們使用的器具,對研究先民的審美很有幫助。
俄賢嶺:關於此嶺有一個凄美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烏鴉精為禍一方,搞得人心惶惶,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被烏鴉精抓走了,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決心營救俄娘,在這年三月三,阿貴上山營救心上人,展開搏鬥,卻被烏鴉精害死,俄娘聞訊,決心殺死烏鴉精,她趁烏鴉精熟睡之時,用發簪戳瞎了它的眼睛,用弓箭射死了它。為百姓除了害的俄娘為了心上人終身不嫁,每年的三月三,都會到俄娘洞中唱歌紀念心上人,後來也演變成了一種習俗,青年男女到此唱歌尋找愛人。
天南第一泉:就是「漢馬伏波井」,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周圍很多村子都飲用此井水。
九龍縣治遺址:建於明代,見證了這里的一段古老歷史。
還有海南鐵路博物館、八所萬人坑、樓公墳、符確故里等。

要注意的是有些地區只能通小車,大車通行受限。

2. 東方周邊有什麼旅遊景點求推薦

但是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歷史悠久,資源富饒,基礎厚實,後發優勢凸顯。行政區劃始於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後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謂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
東方市物華天寶,奇珍異禽,酸豆青梅,沉香花梨,珍奇林木數百種。素有「世界花梨看中國,中國花梨在海南,海南花梨數東方」之美譽。
東方城區依八所濱海而建,是海南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業基地。對越貿易歷史久遠,邊民交往世代結下友誼,是海南唯一擁有邊貿政策的城市口岸,蘊藏著無限商機。
東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經濟中心,海南島第三大真正意義上的濱海城區,西南重鎮,空氣純凈,環境優美,市區駐地八所鎮,市內有著名港口八所港,海南粵海鐵,海南高速,海南西環高鐵均通過市內,是海南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海岸線長84.4公里,有8港7灣,7個天然漁場,常見魚類80多種,灘塗面積1125.3公頃,發展海水養殖、捕撈和制鹽業有著廣闊的前景。
景點有:俄娘九峰山、俄賢嶺、魚鱗洲、大田坡鹿保護區、黎族船形屋、東方「萬人坑」、
大廣壩水庫、漢馬伏波井、獼猴嶺、獼猴洞、東方大廣壩旅遊風景區、東方雅龍民族風情旅遊區、天南第一泉。

3. 東方市有什麼好景點

景點有:俄賢嶺、魚鱗洲、大田坡鹿保護區、黎族船形屋、東方「萬人坑」、大廣壩水庫、漢馬伏波井、獼猴嶺、獼猴洞、東方大廣壩旅遊風景區、東方雅龍民族風情旅遊區、天南第一泉。

俄賢嶺又名俄娘九峰山,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4. 三亞旅遊景點排名前十

三亞旅遊排名前十的景點有天涯海角、亞龍灣、蜈支洲島、三亞灣、大東海等這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1、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是要收門票費用的,門票時候89元。交通什麼的都和你方便,旅遊巴士、公交或者是計程車都可以乘坐,景區裡面還有觀光電瓶車,也可以乘坐的。在每年的十一月的時候,這里還會舉辦國際婚慶節,非常的浪漫,大家都可以去看看。

4、三亞灣

三亞灣也是一個不收門票的景點,這個景點可以乘坐公交車,在「三亞灣路」這一站下車是可以的,也可以去乘坐一些旅遊專線,也是可以抵達三亞灣的。在冬天去三亞灣其實是最好的旅遊時間,因為在其他地方還穿著棉襖的時候,可以在三亞穿著短袖,吃著熱帶水果,享受夏天。

5、大東海

冬天大東海的水溫還有18℃,是不是非常避寒。關於交通方面,公交車都有直達的,可以在「大東海」站、「大東海廣場」站或「夏日百貨」站下車,也可以直接乘坐旅遊專線也是可以的,因為三亞的旅遊交通還是比較完善的,所以大家出行還是很方便的。景區裡面會有一些娛樂項目是收費。

5. 海南省東方市有哪些景點

東方旅遊景點及風景區介紹 大田坡鹿保護區-位於海南東方市公路線上,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東方縣城約20公里。 俄賢嶺 -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山上有一個俄賢洞,深不見底,水流迴旋,浪拍洞崖。 天南第一泉 -天南第一泉名叫「漢馬伏波井」 ,即一口漢代水井,夏日水涼,冬日水暖,十所村數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從不枯歇,自古水質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 魚鱗洲 - 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八所鎮西南海濱,清康熙年間就已是海南風景名勝地。 獼猴洞 - 位於海南東方縣境內市西部大廣壩旅遊風景區的獼猴嶺,是海南省東方黎族自治縣境內的獼猴嶺上的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岩洞。 東方灑店海南鴻信大酒店-東方3星級酒店鴻信大酒店是一家按三星級標准設置的現代商務賓館,這里景色秀麗,交通十分便捷。 海南天池桃花園酒店 -東方天池桃花園酒店 -坐落在神秘的熱帶雨林與神奇的自然景觀之中的天池一側,酒店依山而建,被巧妙地融進了生態與大自然的雨林環境之中。

6. 海南旅遊必去景點

有萬綠園、銅鼓嶺、天涯海角、日月灣、五指山等。

1、萬綠園

萬綠園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東部,濱海大道的中段,總面積1070畝。萬綠園獨具熱帶海濱特色和生態風景園林特色,將藍天、綠水、原野、現代化高樓融為一體,以海南熱帶觀賞植物為主,還種植國內外熱帶、亞熱帶觀賞植物,充分體現熱帶風光、海濱特色、國際性旅遊景點的特點。

萬綠園,分為16個景區和許多景點,景觀多變,內容豐富。16個景區是大門區、廣場區、內湖區、兒童游樂區、草坪區、竹林區、熱帶觀賞植物區、高爾夫球練習場等。

4、日月灣

日月灣位於海南萬寧市興隆旅遊區南部加新、田新二管區之間,西連陵水縣,以牛嶺為界,是萬寧新開發建設的旅遊度假勝地。

日月灣是中國著名的沖浪勝地,距離海口市168公里,三亞市87公里,從東線高速公路日月灣入口進入景區只有500米。

海南萬寧日月灣是世界上擁有高質量定點浪型和沙灘浪型的海域之一,這里水質清澈,海水年平均溫度在26.5℃左右,全年都適宜沖浪,2米的大浪是從10月到次年3月,長達半年,海浪綿長且極其有力,起浪頻率多,是中國沖浪資源最優的海灣,備受國內外浪人喜愛。

5、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島的象徵,也是中國名山之一,被國際旅遊組織列為A級旅遊點。

該山位於海南島中部,峰巒起伏成鋸齒狀,形似五指,故得名。遠眺五指山,只見林木蒼翠,白雲繚繞,綠山盤旋而上峰巔,頓覺雲從腳下生,人在太空游。

五指山屬熱帶季風氣候,並有山區和島嶼的氣候特徵,年降雨量在1800-2000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22.4℃,夏季平均氣溫25℃,冬季平均氣溫17℃。

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國內真正既避暑又避寒,既觀光又療養度假的勝地,素有「天然別墅」、「翡翠城」、「南國夏宮」、「清涼世界」之美譽。

7. 東方市有什麼旅遊景點遊玩一天的攻略是什麼

  • 付龍園遺址位於四更鎮榮村北面的付龍園上。遺址面積28萬平方米,發現於1986年,現大部分已被辟為耕種旱園地,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L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

  • 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瓮,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麵,以褐色陶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陶器均為手制,器型以罐為主,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

  • 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有少量骨器和牛牙,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付龍園遺址是海南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除了付龍園遺址外東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遺址還有東方新街貝丘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遺址坐落在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布范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貝殼和燒土、炭屑、燒骨,以及打制石器、陶片等遺物。石器仍是用打擊法製成,少見磨製石器;

  • 新街遺址臨河靠海,海邊的螺、蚌、蚝蜊等成為古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在文化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的貝殼遺骸,被稱為貝丘遺址;

  • 新街貝丘遺址的陶器都為夾砂粗陶,以灰褐陶為主,火候一般,陶質脆松,壁厚不勻。器形甚少,只有圓底罐和圓底釜。一般為素麵,有少量裝飾有粗繩紋。這些粗繩紋或有加固等實用價值,或是用於美化陶器的,表達了先人們原始的審美意識;

  • 封建社會時代;

  • 東方俄賢嶺——三月三發源地;

  • 俄賢嶺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三月三盛會即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有著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是一隻烏鴉精的窩。烏鴉精吞吃家禽,作踐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

  • 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在山上跟烏鴉精進行搏鬥,因功力不敵,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她不露聲色,細心尋找機會。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

  • 俄娘悄悄走到烏鴉精身邊,拔下頭發上的錐子,迅速地扎了烏鴉精兩眼。烏鴉精眼瞎了,在石洞里亂沖亂撞。俄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一連三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

  • 此後,俄娘終生不嫁,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都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此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峰山,並在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濃妝艷抹集會於俄賢嶺,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遍到海南黎胞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盛大的傳統節日;

  • 俄賢洞原名俄娘洞,洞口在主峰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內有3個石廳,可容納上萬人。洞壁凸凹不平,各具其形,千姿百態,耐人尋趣。石廳的下面,有流水旋轉,浪折洞崖,響聲轟轟,水氣濛濛,凄神寒骨,消愴幽邃。這流水源於何處,歸於何方,千百年來無人知曉;

  • 俄賢嶺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 天南第一泉(漢馬伏波井)天;

  • 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井口頗大,為漢磚青石砌成8.2尺方井,後來村民將這口漢代古泉井改砌為圓井,距今已有近2千年悠久歷史;

  • 該井位於八所鎮十所村,該有近2000年歷史,村名追溯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渡海入瓊守衛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臨海駐防,兵馬苦於無井汲水;

  • 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飛來廟」處挖掘出泉水,水質甘甜,永不枯竭,有「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至今十所村民仍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所立《漢馬伏波之井碑》;

  • 「漢馬伏波井」被東方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

  • 九龍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入學村西側的海濱。這里原有一座九龍山,傳說山下藏有九條龍,故縣城建在九龍山而得名;

  • 據《瓊州府志》記載「九龍縣自漢元封元年(前110)建府於九龍山」。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立感恩縣,但縣治仍在九龍縣舊址。明正統年間(1436-1449)將縣址遷往中和鄉(今感城);

  • 九龍縣城遺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斷牆殘壁,破磚碎瓦,縣城旁邊的九龍烽火台,始建於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遺址證明了東方是瓊州較早開發地之一;

  • 感恩縣治遺址位;

  • 感城鎮感城村。隋大業三年(607),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今感城鎮入學村西,西臨北部灣)置感恩縣,縣治設在九龍山。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縣治南遷中和鄉(今感城村),築土城;

  • 據《瓊州府志》載:「築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廣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窩鋪二,辟門三。」後因年久失修,傾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復修。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歷經500餘年。感恩當時在城中建有學宮(孔廟)、城隍廟、關岳廟以及政府各衙門。今城牆僅剩牆基,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淺淺的寬6-8米的痕跡,城內亦僅存學宮(文廟)和關岳廟,其餘建築無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感恩學宮又稱文廟。位於感城鎮感城村。始建於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

  • 明萬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曆二十五年(1597)縣治遷回今址後重建的。由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聖祠;

  • 今僅有改建後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聖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餘建築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盪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古鎮州城遺址;

  •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東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觀風,謂黎地廣袤,都縣稀疏,奏請於生黎之地立鎮州以加強統治。其下轄通華、四達兩縣,扼守著古代瓊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

  • 四年以後即政和元年(1111),以鎮州「出差貨物不多,中間並無人旅往返」而遂廢止。古鎮州城為石城,呈正方形,每邊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今只見土城,辟東、南、北三門。城牆最大殘3.5米,頂寬1米;

  • 城牆外有6-8米的護城壕,西北角最深處尚達3米。東門外緊挨護城壕是墓地,城外東南還有磚瓦窯址。現遺址上散布磚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瓮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符確故里位於東方市三家鄉居候村西隅。共有4座墓,分別葬北宋進士符確、其父符安會、伯父符安福和祖父符興臣。符確,原籍文昌(父輩遷居昌化),渡瓊七世祖;

  • 據《昌化縣志》記載:符氏遠祖河南宛丘人,魯姓。曾任掌管秦國玉璽的「符璽令」,被恩賜「符」姓。過瓊始祖符有辰,於唐朝昭宗帝李曄龍記二年(公元889年),奉命渡瓊撫黎有功,嘉封世襲「萬戶侯」,落戶文昌昌灑鎮淡水村。符確為第六代孫,先後隨父移居儋州三都鎮和昌化鎮州;

  • 符確,昌化人。少年受蘇東坡傳播中原文化影響,沉靜好學,博通經史。宋朝微宗帝趙佶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符確鄉試中舉第一名,成為鎮州「解元」。翌年赴京殿試科考「破天荒」中進士及第,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 晚年致仕還鄉興教,為講學辦教育建「大聖堂」、「興賢坊」,為鼓勵後學籌集學費購置鹽田;

  • 虞山摩崖石刻位於東方鎮中方村和天安鄉陳龍村交界的東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稱之為石書河)。石刻刻在河東岸的大石上,共有三處。其一為「大元軍馬到此」石刻,字大20厘米,直書陰刻,其下有人跡馬蹄印;

  • 與樂東縣尖峰嶺「大元軍馬下營」石刻同一字體,為元代都元帥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鎮壓黎民起義後,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為「踞石吞流」石刻,學大15厘米半見方,直書陰刻,朱□鑒題,無年款;

  • 1923年陳漢光題刻「撫之化之」石刻,字大25厘米見方,橫書楷體陰刻。下有17厘米見方的「癸酉秋末至東方村開會」和「陳漢光題」,分兩行,均橫書。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大元軍馬屯兵場位於新街鎮附馬村;

  • 附馬村,有文、吉、符等12個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據傳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後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嶺下,仍有一處「大元軍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證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舉兵伐黎,的確來到過東方。嶺下附馬村東南面的跑馬道和練馬場正是700年前元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率「大元軍馬」軍屯練兵的場所;

  • 大雅坡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萬曆十年(1582),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禦海盜,感恩縣治從中和鄉(今感城村)東遷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縣當時也稱大雅縣;

  • 大雅坡感恩縣治呈方形,每邊長約300米,城牆高約3米,頂寬3米,內土外石,城辟東、南、西三個城門和北部一個小門,城門由三合土磚砌。城外有護城壕,寬5-7米,東部最深處尚達3米。遺址保存一段20米長的石砌城牆,出土衙署宮殿的牆基,明代的磚和瓦當以及陶瓷器。該遺址對研究明代感恩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以及民族關系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樓公墳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知縣嶺南麓。樓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縣土官知縣樓公之墳」。為花崗岩石砌造,由墓和頂的石層兩部組成;

  • 石砌墓分五層,底四層均為長方體,向上逐層收分,第五則比第四層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隴狀,坡高4厘米,第五層之上砌歇山頂小石屋。為三進院落。第一進和第二進屋中分別置有石香爐和墓碑,不巧玲瓏。第三進無物。該墓曾被盜過。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數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問題提供了依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蠓蟻墳位於羅帶區月村西干水塘沿岸坡上。墓主高事音,明末感恩縣北富鄉人(今羅帶鄉月村)。幼小就諳熟騎射,成人後服役軍中,勇略過人。明末「黎亂」,不少村莊遭劫,高事音遂率鄉勇征黎,兵敗。撤退時驅馬入月村干水塘飲水,被追擊的黎人射殺於塘中。傳說屍首漂到岸上,蠓蟻堆土營葬,故名「蠓蟻墳」;

  • 現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25平方米。有碑亭,高約3.5米,墓封土高約3米,墓前立石碑3塊,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諱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8. 海南東方有什麼景點

東方旅遊景點及風景區介紹
大田坡鹿保護區-位於海南東方市公路線上,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東方縣城約20公里。
俄賢嶺 -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山上有一個俄賢洞,深不見底,水流迴旋,浪拍洞崖。
天南第一泉 -天南第一泉名叫「漢馬伏波井」 ,即一口漢代水井,夏日水涼,冬日水暖,十所村數百家汲取井水,即遇天旱,井水從不枯歇,自古水質清甜,故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
魚鱗洲 - 位於海南省東方市八所鎮西南海濱,清康熙年間就已是海南風景名勝地。
獼猴洞 - 位於海南東方縣境內市西部大廣壩旅遊風景區的獼猴嶺,是海南省東方黎族自治縣境內的獼猴嶺上的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岩洞。

東方灑店
海南鴻信大酒店-東方3星級酒店鴻信大酒店是一家按三星級標准設置的現代商務賓館,這里景色秀麗,交通十分便捷。
海南天池桃花園酒店 -東方天池桃花園酒店 -坐落在神秘的熱帶雨林與神奇的自然景觀之中的天池一側,酒店依山而建,被巧妙地融進了生態與大自然的雨林環境之中。

9. 過年想去 東方市逛逛,有什麼景點好玩地方嗎

新石器時代
付龍園遺址
位於四更鎮榮村北面的付龍園上。遺址面積萬平方米,發現於1986年,現大部分已被辟為耕種旱園地,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L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瓮,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麵,以褐色陶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陶器均為手制,器型以罐為主,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有少量骨器和牛牙,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付龍園遺址是海南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付龍園遺址外東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遺址還有東方新街貝丘
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遺址坐落在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布范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貝殼和燒土、炭屑、燒骨,以及打制石器、陶片等遺物。石器仍是用打擊法製成,少見磨製石器。
新街遺址臨河靠海,海邊的螺、蚌、蚝蜊等成為古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在文化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的貝殼遺骸,被稱為貝丘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的陶器都為夾砂粗陶,以灰褐陶為主,火候一般,陶質脆松,壁厚不勻。器形甚少,只有圓底罐和圓底釜。一般為素麵,有少量裝飾有粗繩紋。這些粗繩紋或有加固等實用價值,或是用於美化陶器的,表達了先人們原始的審美意識。
封建社會時代
東方俄賢嶺——三月三發源地
俄賢嶺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三月三盛會即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有著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是一隻烏鴉精的窩。烏鴉精吞吃家禽,作踐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在山上跟烏鴉精進行搏鬥,因功力不敵,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她不露聲色,細心尋找機會。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俄娘悄悄走到烏鴉精身邊,拔下頭發上的錐子,迅速地扎了烏鴉精兩眼。烏鴉精眼瞎了,在石洞里亂沖亂撞。俄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一連三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後,俄娘終生不嫁,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都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此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峰山,並在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濃妝艷抹集會於俄賢嶺,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遍到海南黎胞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盛大的傳統節日。
俄賢洞原名俄娘洞,洞口在主峰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內有3個石廳,可容納上萬人。洞壁凸凹不平,各具其形,千姿百態,耐人尋趣。石廳的下面,有流水旋轉,浪折洞崖,響聲轟轟,水氣濛濛,凄神寒骨,消愴幽邃。這流水源於何處,歸於何方,千百年來無人知曉。
俄賢嶺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天南第一泉(漢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井口頗大,為漢磚青石砌成8.2尺方井,後來村民將這口漢代古泉井改砌為圓井,距今已有近2千年悠久歷史。該井位於八所鎮十所村,該有近2000年歷史,村名追溯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渡海入瓊守衛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臨海駐防,兵馬苦於無井汲水。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飛來廟」處挖掘出泉水,水質甘甜,永不枯竭,有「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至今十所村民仍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所立《漢馬伏波之井碑》。
「漢馬伏波井」被東方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
九龍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入學村西側的海濱。這里原有一座九龍山,傳說山下藏有九條龍,故縣城建在九龍山而得名。據《瓊州府志》記載「九龍縣自漢元封元年(前110)建府於九龍山」。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立感恩縣,但縣治仍在九龍縣舊址。明正統年間(1436-1449)將縣址遷往中和鄉(今感城)。九龍縣城遺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斷牆殘壁,破磚碎瓦,縣城旁邊的九龍烽火台,始建於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遺址證明了東方是瓊州較早開發地之一。
感恩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隋大業三年(607),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今感城鎮入學村西,西臨北部灣)置感恩縣,縣治設在九龍山。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縣治南遷中和鄉(今感城村),築土城。據《瓊州府志》載:「築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廣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窩鋪二,辟門三。」後因年久失修,傾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復修。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歷經500餘年。感恩當時在城中建有學宮(孔廟)、城隍廟、關岳廟以及政府各衙門。今城牆僅剩牆基,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淺淺的寬6-8米的痕跡,城內亦僅存學宮(文廟)和關岳廟,其餘建築無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感恩學宮
又稱文廟。位於感城鎮感城村。始建於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明萬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曆二十五年(1597)縣治遷回今址後重建的。由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聖祠。今僅有改建後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聖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餘建築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盪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鎮州城遺址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東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觀風,謂黎地廣袤,都縣稀疏,奏請於生黎之地立鎮州以加強統治。其下轄通華、四達兩縣,扼守著古代瓊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四年以後即政和元年(1111),以鎮州「出差貨物不多,中間並無人旅往返」而遂廢止。古鎮州城為石城,呈正方形,每邊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今只見土城,辟東、南、北三門。城牆最大殘3.5米,頂寬1米。城牆外有6-8米的護城壕,西北角最深處尚達3米。東門外緊挨護城壕是墓地,城外東南還有磚瓦窯址。現遺址上散布磚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瓮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符確故里
位於東方市三家鄉居候村西隅。共有4座墓,分別葬北宋進士符確、其父符安會、伯父符安福和祖父符興臣。符確,原籍文昌(父輩遷居昌化),渡瓊七世祖。
據《昌化縣志》記載:符氏遠祖河南宛丘人,魯姓。曾任掌管秦國玉璽的「符璽令」,被恩賜「符」姓。過瓊始祖符有辰,於唐朝昭宗帝李曄龍記二年(公元889年),奉命渡瓊撫黎有功,嘉封世襲「萬戶侯」,落戶文昌昌灑鎮淡水村。符確為第六代孫,先後隨父移居儋州三都鎮和昌化鎮州。
符確,昌化人。少年受蘇東坡傳播中原文化影響,沉靜好學,博通經史。宋朝微宗帝趙佶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符確鄉試中舉第一名,成為鎮州「解元」。翌年赴京殿試科考「破天荒」中進士及第,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晚年致仕還鄉興教,為講學辦教育建「大聖堂」、「興賢坊」,為鼓勵後學籌集學費購置鹽田。
虞山摩崖石刻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和天安鄉陳龍村交界的東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稱之為石書河)。石刻刻在河東岸的大石上,共有三處。其一為「大元軍馬到此」石刻,字大20厘米,直書陰刻,其下有人跡馬蹄印。與樂東縣尖峰嶺「大元軍馬下營」石刻同一字體,為元代都元帥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鎮壓黎民起義後,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為「踞石吞流」石刻,學大15厘米半見方,直書陰刻,朱□鑒題,無年款。1923年陳漢光題刻「撫之化之」石刻,字大25厘米見方,橫書楷體陰刻。下有17厘米見方的「癸酉秋末至東方村開會」和「陳漢光題」,分兩行,均橫書。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元軍馬屯兵場
大元軍馬屯兵場位於新街鎮附馬村。
附馬村,有文、吉、符等12個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據傳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後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嶺下,仍有一處「大元軍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證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舉兵伐黎,的確來到過東方。嶺下附馬村東南面的跑馬道和練馬場正是700年前元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率「大元軍馬」軍屯練兵的場所。
大雅坡縣治遺址
大雅坡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萬曆十年(1582),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禦海盜,感恩縣治從中和鄉(今感城村)東遷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縣當時也稱大雅縣。大雅坡感恩縣治呈方形,每邊長約300米,城牆高約3米,頂寬3米,內土外石,城辟東、南、西三個城門和北部一個小門,城門由三合土磚砌。城外有護城壕,寬5-7米,東部最深處尚達3米。遺址保存一段20米長的石砌城牆,出土衙署宮殿的牆基,明代的磚和瓦當以及陶瓷器。該遺址對研究明代感恩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以及民族關系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樓公墳
樓公墳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知縣嶺南麓。樓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縣土官知縣樓公之墳」。為花崗岩石砌造,由墓和頂的石層兩部組成。石砌墓分五層,底四層均為長方體,向上逐層收分,第五則比第四層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隴狀,坡高4厘米,第五層之上砌歇山頂小石屋。為三進院落。第一進和第二進屋中分別置有石香爐和墓碑,不巧玲瓏。第三進無物。該墓曾被盜過。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數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問題提供了依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蠓蟻墳
蠓蟻墳位於羅帶區月村西干水塘沿岸坡上。墓主高事音,明末感恩縣北富鄉人(今羅帶鄉月村)。幼小就諳熟騎射,成人後服役軍中,勇略過人。明末「黎亂」,不少村莊遭劫,高事音遂率鄉勇征黎,兵敗。撤退時驅馬入月村干水塘飲水,被追擊的黎人射殺於塘中。傳說屍首漂到岸上,蠓蟻堆土營葬,故名「蠓蟻墳」。現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25平方米。有碑亭,高約3.5米,墓封土高約3米,墓前立石碑3塊,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諱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道熙墓
王道熙墓位於羅帶鄉十所村。王道熙(1875-1931),清代北富鄉十所村人(今羅帶鄉十所村),清宣統三年(1911)考取拔貢,初授江西直隸州州判,民國十至十五年(1921-1926)為感恩縣兩任民選縣長,是感恩設縣以第一個主政感縣的感恩人。從政期間,他興利除弊,打擊貪官污吏,減免苛捐雜稅,改革社會風氣,提倡辦學,為官清廉,政績可嘉,得到邑人的擁戴。墓建於1931年,由於孫及昌感兩縣名流捐款營造。坐西向東。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呈方形,券頂磚砌。由墓道、碑林和墓亭組成。該墓「文革」期間被毀。1983年其子孫重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
八所「萬人坑」
位於八所鎮西南部的海濱沙丘。面積約200平方米。1939年秋,日本侵軍佔領了昌感沿海地區。為了掠奪聞名於世的石碌富鐵礦資源,便從其佔領區內的廣州、上海、江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強抓或誘騙民工及1000多名英國、印度、加拿大等國戰俘來到海南島,為修建石碌礦山及其附屬工程石八鐵路,八所港及東方水電站充當苦役。其中投入八所港工程修建的勞工就有2萬多人。勞工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力和皮鞭下受盡迫害,自1941年3月八所港開始動工修建,至1943年5月建成使用,2萬多勞工只倖存下2000人左右。日本侵略者在港口東南方約1公里處的荒灘上,挖了約200多平方米的大坑,將死者全拋到坑裡,大坑裡層層疊疊地填滿了屍骨,這就是「萬人坑。」它是日寇侵瓊、掠奪中國人民財富、殘殺中國勞工的罪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被該遺址處的紀念碑被當地政府推倒,正預備重建
橫四特司令部舊址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南的高地上。北黎,面臨有北黎港,是瓊西陸海交通的要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9年秋,侵華日軍佔領了昌感沿海的各個港口,在北黎設立了日本橫須賀軍港第四特別陸戰隊司令部(簡稱橫四特司令部),是日本侵略軍在瓊西的重要軍事基地和屠殺日誌士的魔窟。日軍投降後,此地由國民黨部隊接管,成為反共反人民的據點。解放後為共產黨駐軍某部的營地至今。舊址佔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現存橫四特司令部辦公大樓,一間彈葯庫和軍火庫。辦公樓建於1939年冬,為東洋式建築,鋼筋水泥結構,闊112米,進深15米,中間正門上方有水泥鋼筋修建的崗樓,內部則以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日式風格的房間。現外貌基本保持完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麥家祠慘案舊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西北角的麥家祠內。麥家祠建於民國初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投降,抗日戰爭結束。當時,瓊崖特委南區軍事指揮部(專門負責日偽軍受降和擴大武裝力量)昌感縣委派第二支隊第三大隊副政委張愚和和昌感聯縣副縣長王廷俊帶領新編的第八中隊和地方民兵共103人,到感城外圍活動,准備接受日軍武器。但張、王二人盲目運行,喪失警惕,把部隊開進麥家祠駐扎。日偽軍拒絕向中國部隊投降,偽軍和日頑軍這時乘機糾集300餘人的兵力,突然對麥家祠發動圍攻。解放軍與敵激戰五、六個小時,由於日軍的暗中配合,加上中方援兵增援不及,又錯誤地死守麥家祠不肯突圍。結果除4人外,王、張和其餘97名戰士壯烈犧牲,日偽頑軍聯合製造了「麥家祠慘案」。舊址佔地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為二進格局,由正房、廂房和走廊組成。正房為面闊三間,進深13檁,硬山頂式磚瓦木結構。外有圍牆。1983年,人民政府進行了維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面的北黎河岸高地上。1950年4月22日,黃竹、美亭大決戰後,敵軍全線潰退南逃,解放軍43軍129師一個團行程六百多里,5月1日凌晨2時,向駐守小嶺村敵軍發起進攻,全殲守敵,這是解放海南的最後一戰。50年代,為紀念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規章建造的。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陵墓由正門、墓道、方塔、墓地和紀念碑組成。正門為拱形,高約6米,寬4.4米,兩邊翼展各8米,拱形橫額中間書「解放海南烈士陵墓。兩邊飾以花草圖案,並延伸到翼展。墓道長約100米,中央立一高約4.5米的三層磚砌方塔,頂部對角飾四個大鵬鳥。墓地(陵墓),由水泥建造,略似方形,長13.5米,寬12.8米,高1.2米,中央立紀念碑,高4.5米,頂端飾五角星。正面陰刻」。為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陵墓外有高1米的圍牆和墓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南鐵路博物館
海南鐵路博物館位於東方市八所鎮濱海南路港灣大酒店旁,成立於2005年,由原海南鐵路總公司(已被粵海鐵路收購)辦公用地改建。

10. 東方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東方市旅遊攻略

付龍園遺址
位於四更鎮榮村北面的付龍園上。遺址面積28萬平方米,發現於1986年,現大部分已被辟為耕種旱園地,表土部分的文化堆積大部分遭到破壞。從遺址的幾處自然斷面分析,文化層厚1-2米,有二層堆積L上層發現有貝殼、夾砂陶片、幾何印紋陶片和動物骨骼,幾何印紋陶多為灰褐色,輪制,紋飾有劃紋、方格紋和水波紋等,器型主要是罐和瓮,為漢代文化層。下層發現貝殼、夾砂陶片、磨製石器和動物骨骼。夾砂陶幾乎全是素麵,以褐色陶為主,有少量磨光黑陶。陶器均為手制,器型以罐為主,流行圈足器和橋狀耳。石器有梯形石斧和石錛。發現的偶蹄類動物肢骨大多有砍刮等加工痕跡,有少量骨器和牛牙,為新石器時代遺存。付龍園遺址是海南省已發現的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除了付龍園遺址外東方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遺址還有東方新街貝丘
新街貝丘遺址是較重要的文化遺存。遺址坐落在東方市北黎河入海口僅2.5公里處。遺址分布范圍較大,約16000平方米。距地表0.4—1.0米的文化層中含有大量螺殼、貝殼和燒土、炭屑、燒骨,以及打制石器、陶片等遺物。石器仍是用打擊法製成,少見磨製石器。
新街遺址臨河靠海,海邊的螺、蚌、蚝蜊等成為古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而在文化層堆積中發現大量的貝殼遺骸,被稱為貝丘遺址。
新街貝丘遺址的陶器都為夾砂粗陶,以灰褐陶為主,火候一般,陶質脆松,壁厚不勻。器形甚少,只有圓底罐和圓底釜。一般為素麵,有少量裝飾有粗繩紋。這些粗繩紋或有加固等實用價值,或是用於美化陶器的,表達了先人們原始的審美意識。
封建社會時代
東方俄賢嶺——三月三發源地
俄賢嶺位於東方市廣壩鄉境內,昌化江中游的東北岸,距縣城八所鎮60公里。三月三盛會即發源於東方市俄賢嶺,有著一個當地家喻戶曉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這個石洞是一隻烏鴉精的窩。烏鴉精吞吃家禽,作踐莊稼,還到處搶掠美麗的少女,弄得周圍黎民百姓人心惶惶,不能安居樂業。一天,美麗的黎族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被烏鴉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貴悲痛欲絕。這年「三月三」,阿貴帶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在山上跟烏鴉精進行搏鬥,因功力不敵,被烏鴉精害死了。俄娘聞訊萬分悲痛,發誓要殺死烏鴉精。她不露聲色,細心尋找機會。有一天,烏鴉精遠去歸來十分疲倦,睡得鼾聲如雷。俄娘悄悄走到烏鴉精身邊,拔下頭發上的錐子,迅速地扎了烏鴉精兩眼。烏鴉精眼瞎了,在石洞里亂沖亂撞。俄娘趁機用阿貴帶來的弓箭,一連三箭射進烏鴉精的心窩,為阿貴報了仇,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後,俄娘終生不嫁,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都到俄賢洞唱她和阿貴戀愛時唱的情歌。後來,黎族人民為了紀念俄娘,把這山洞取名為俄娘洞。此山也得名為俄娘九峰山,並在每年三月三這一天,周圍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濃妝艷抹集會於俄賢嶺,唱著情歌尋找自己的意中人。此舉逐年擴大並普遍到海南黎胞住區,成為海南黎胞盛大的傳統節日。
俄賢洞原名俄娘洞,洞口在主峰東北面的半山腰,深不見底,曲徑通幽。內有3個石廳,可容納上萬人。洞壁凸凹不平,各具其形,千姿百態,耐人尋趣。石廳的下面,有流水旋轉,浪折洞崖,響聲轟轟,水氣濛濛,凄神寒骨,消愴幽邃。這流水源於何處,歸於何方,千百年來無人知曉。
俄賢嶺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為旅遊風景保護區。
天南第一泉(漢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為漢代古井,名叫「漢馬伏波井」。井口頗大,為漢磚青石砌成8.2尺方井,後來村民將這口漢代古泉井改砌為圓井,距今已有近2千年悠久歷史。該井位於八所鎮十所村,該有近2000年歷史,村名追溯於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統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後,渡海入瓊守衛南疆軍隊第十所的駐地。臨海駐防,兵馬苦於無井汲水。馬援組織士兵在村旁「飛來廟」處挖掘出泉水,水質甘甜,永不枯竭,有「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稱。至今十所村民仍習慣於清晨圍井提水飲用,井旁仍鑲嵌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所立《漢馬伏波之井碑》。
「漢馬伏波井」被東方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
九龍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入學村西側的海濱。這里原有一座九龍山,傳說山下藏有九條龍,故縣城建在九龍山而得名。據《瓊州府志》記載「九龍縣自漢元封元年(前110)建府於九龍山」。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立感恩縣,但縣治仍在九龍縣舊址。明正統年間(1436-1449)將縣址遷往中和鄉(今感城)。九龍縣城遺址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今尚存有城池的斷牆殘壁,破磚碎瓦,縣城旁邊的九龍烽火台,始建於明代,尚存有一米余高的台基。遺址證明了東方是瓊州較早開發地之一。
感恩縣治遺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隋大業三年(607),朝廷在漢代九龍縣舊址(今感城鎮入學村西,西臨北部灣)置感恩縣,縣治設在九龍山。明正統年間(1436-1449),為適應經濟發展和軍事防禦的需要,縣治南遷中和鄉(今感城村),築土城。據《瓊州府志》載:「築城周三百九十四丈,廣一丈,高丈二尺,雉七百五十,窩鋪二,辟門三。」後因年久失修,傾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復修。感恩縣治作為東方歷史上時間最久的縣城歷經500餘年。感恩當時在城中建有學宮(孔廟)、城隍廟、關岳廟以及政府各衙門。今城牆僅剩牆基,護城河僅城外西南部都尚存淺淺的寬6-8米的痕跡,城內亦僅存學宮(文廟)和關岳廟,其餘建築無存。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感恩學宮
又稱文廟。位於感城鎮感城村。始建於宋,原址在今感城鎮入學村。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明正統年間遷至今址。明萬曆十——二十五年(1582-1597)隨縣治遷往大雅坡(今感城鎮生旺村)。萬曆二十五年(1597)縣治遷回今址後重建的。由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欞星門等組成。清嘉慶二十年(1815),知縣時待朝改建了大成殿和崇聖祠。今僅有改建後的大成殿保存下來。明倫堂和崇聖祠除基礎外已被改建他用,其餘建築無存。大成殿平面為長方形,抬梁式木結構,有16根柱支撐,面闊五間,18.5米,進深10.5米,重檐歇山頂。殿內的塑像,祭器及碑刻等文物均盪然無存。現大成殿為感城鎮糧所使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鎮州城遺址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東北。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北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提刑王祖道渡海觀風,謂黎地廣袤,都縣稀疏,奏請於生黎之地立鎮州以加強統治。其下轄通華、四達兩縣,扼守著古代瓊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四年以後即政和元年(1111),以鎮州「出差貨物不多,中間並無人旅往返」而遂廢止。古鎮州城為石城,呈正方形,每邊200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今只見土城,辟東、南、北三門。城牆最大殘3.5米,頂寬1米。城牆外有6-8米的護城壕,西北角最深處尚達3米。東門外緊挨護城壕是墓地,城外東南還有磚瓦窯址。現遺址上散布磚瓦碎片,有的瓦片上有戳印痕或文字。出土宋代陶瓮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符確故里
位於東方市三家鄉居候村西隅。共有4座墓,分別葬北宋進士符確、其父符安會、伯父符安福和祖父符興臣。符確,原籍文昌(父輩遷居昌化),渡瓊七世祖。
據《昌化縣志》記載:符氏遠祖河南宛丘人,魯姓。曾任掌管秦國玉璽的「符璽令」,被恩賜「符」姓。過瓊始祖符有辰,於唐朝昭宗帝李曄龍記二年(公元889年),奉命渡瓊撫黎有功,嘉封世襲「萬戶侯」,落戶文昌昌灑鎮淡水村。符確為第六代孫,先後隨父移居儋州三都鎮和昌化鎮州。
符確,昌化人。少年受蘇東坡傳播中原文化影響,沉靜好學,博通經史。宋朝微宗帝趙佶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符確鄉試中舉第一名,成為鎮州「解元」。翌年赴京殿試科考「破天荒」中進士及第,為海南歷史上第一位進士。晚年致仕還鄉興教,為講學辦教育建「大聖堂」、「興賢坊」,為鼓勵後學籌集學費購置鹽田。
虞山摩崖石刻
位於東方鎮中方村和天安鄉陳龍村交界的東方河虞山河段(本地黎民稱之為石書河)。石刻刻在河東岸的大石上,共有三處。其一為「大元軍馬到此」石刻,字大20厘米,直書陰刻,其下有人跡馬蹄印。與樂東縣尖峰嶺「大元軍馬下營」石刻同一字體,為元代都元帥朱斌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春正月鎮壓黎民起義後,為了昭示威德而作。其二為「踞石吞流」石刻,學大15厘米半見方,直書陰刻,朱□鑒題,無年款。1923年陳漢光題刻「撫之化之」石刻,字大25厘米見方,橫書楷體陰刻。下有17厘米見方的「癸酉秋末至東方村開會」和「陳漢光題」,分兩行,均橫書。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元軍馬屯兵場
大元軍馬屯兵場位於新街鎮附馬村。
附馬村,有文、吉、符等12個姓氏1600多人,其中文姓據傳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後裔。至今在附近的缺口嶺下,仍有一處「大元軍馬到此」的摩崖石刻,佐證元朝至元七至十六年(1285~1294年),世祖忽必烈多次舉兵伐黎,的確來到過東方。嶺下附馬村東南面的跑馬道和練馬場正是700年前元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率「大元軍馬」軍屯練兵的場所。
大雅坡縣治遺址
大雅坡縣治遺址位於感城鎮生旺村大雅坡上,依山傍水。明萬曆十年(1582),為更好地控制黎地和防禦海盜,感恩縣治從中和鄉(今感城村)東遷大雅坡(今生旺村),故感恩縣當時也稱大雅縣。大雅坡感恩縣治呈方形,每邊長約300米,城牆高約3米,頂寬3米,內土外石,城辟東、南、西三個城門和北部一個小門,城門由三合土磚砌。城外有護城壕,寬5-7米,東部最深處尚達3米。遺址保存一段20米長的石砌城牆,出土衙署宮殿的牆基,明代的磚和瓦當以及陶瓷器。該遺址對研究明代感恩縣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以及民族關系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樓公墳
樓公墳位於感城鎮布磨村東知縣嶺南麓。樓公,名吉福,黎族峒首,土官。其墓建於明成化四年(1468),坐東北向西南,佔地面積約30平方米。墓碑刻「感恩縣土官知縣樓公之墳」。為花崗岩石砌造,由墓和頂的石層兩部組成。石砌墓分五層,底四層均為長方體,向上逐層收分,第五則比第四層外伸出4-8厘米,四周成斜坡瓦隴狀,坡高4厘米,第五層之上砌歇山頂小石屋。為三進院落。第一進和第二進屋中分別置有石香爐和墓碑,不巧玲瓏。第三進無物。該墓曾被盜過。墓身石板也被撬移位數厘米,但保存基本完好。為研究明代的葬制、葬俗和民族問題提供了依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蠓蟻墳
蠓蟻墳位於羅帶區月村西干水塘沿岸坡上。墓主高事音,明末感恩縣北富鄉人(今羅帶鄉月村)。幼小就諳熟騎射,成人後服役軍中,勇略過人。明末「黎亂」,不少村莊遭劫,高事音遂率鄉勇征黎,兵敗。撤退時驅馬入月村干水塘飲水,被追擊的黎人射殺於塘中。傳說屍首漂到岸上,蠓蟻堆土營葬,故名「蠓蟻墳」。現墓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重修。坐南向北,佔地面積約25平方米。有碑亭,高約3.5米,墓封土高約3米,墓前立石碑3塊,主碑中署「大明始祖功著忠勇諱事音高三公之墓」,墓保存尚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王道熙墓
王道熙墓位於羅帶鄉十所村。王道熙(1875-1931),清代北富鄉十所村人(今羅帶鄉十所村),清宣統三年(1911)考取拔貢,初授江西直隸州州判,民國十至十五年(1921-1926)為感恩縣兩任民選縣長,是感恩設縣以第一個主政感縣的感恩人。從政期間,他興利除弊,打擊貪官污吏,減免苛捐雜稅,改革社會風氣,提倡辦學,為官清廉,政績可嘉,得到邑人的擁戴。墓建於1931年,由於孫及昌感兩縣名流捐款營造。坐西向東。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墓呈方形,券頂磚砌。由墓道、碑林和墓亭組成。該墓「文革」期間被毀。1983年其子孫重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
八所「萬人坑」
位於八所鎮西南部的海濱沙丘。面積約200平方米。1939年秋,日本侵軍佔領了昌感沿海地區。為了掠奪聞名於世的石碌富鐵礦資源,便從其佔領區內的廣州、上海、江門、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強抓或誘騙民工及1000多名英國、印度、加拿大等國戰俘來到海南島,為修建石碌礦山及其附屬工程石八鐵路,八所港及東方水電站充當苦役。其中投入八所港工程修建的勞工就有2萬多人。勞工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力和皮鞭下受盡迫害,自1941年3月八所港開始動工修建,至1943年5月建成使用,2萬多勞工只倖存下2000人左右。日本侵略者在港口東南方約1公里處的荒灘上,挖了約200多平方米的大坑,將死者全拋到坑裡,大坑裡層層疊疊地填滿了屍骨,這就是「萬人坑。」它是日寇侵瓊、掠奪中國人民財富、殘殺中國勞工的罪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8月被該遺址處的紀念碑被當地政府推倒,正預備重建
橫四特司令部舊址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南的高地上。北黎,面臨有北黎港,是瓊西陸海交通的要沖,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9年秋,侵華日軍佔領了昌感沿海的各個港口,在北黎設立了日本橫須賀軍港第四特別陸戰隊司令部(簡稱橫四特司令部),是日本侵略軍在瓊西的重要軍事基地和屠殺日誌士的魔窟。日軍投降後,此地由國民黨部隊接管,成為反共反人民的據點。解放後為共產黨駐軍某部的營地至今。舊址佔地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現存橫四特司令部辦公大樓,一間彈葯庫和軍火庫。辦公樓建於1939年冬,為東洋式建築,鋼筋水泥結構,闊112米,進深15米,中間正門上方有水泥鋼筋修建的崗樓,內部則以木板隔成大小不一的日式風格的房間。現外貌基本保持完好。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麥家祠慘案舊址
位於感城鎮感城村西北角的麥家祠內。麥家祠建於民國初年。1945年9月3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投降,抗日戰爭結束。當時,瓊崖特委南區軍事指揮部(專門負責日偽軍受降和擴大武裝力量)昌感縣委派第二支隊第三大隊副政委張愚和和昌感聯縣副縣長王廷俊帶領新編的第八中隊和地方民兵共103人,到感城外圍活動,准備接受日軍武器。但張、王二人盲目運行,喪失警惕,把部隊開進麥家祠駐扎。日偽軍拒絕向中國部隊投降,偽軍和日頑軍這時乘機糾集300餘人的兵力,突然對麥家祠發動圍攻。解放軍與敵激戰五、六個小時,由於日軍的暗中配合,加上中方援兵增援不及,又錯誤地死守麥家祠不肯突圍。結果除4人外,王、張和其餘97名戰士壯烈犧牲,日偽頑軍聯合製造了「麥家祠慘案」。舊址佔地面積約100多平方米,為二進格局,由正房、廂房和走廊組成。正房為面闊三間,進深13檁,硬山頂式磚瓦木結構。外有圍牆。1983年,人民政府進行了維修。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海南烈士陵墓
位於新街鎮北黎村西面的北黎河岸高地上。1950年4月22日,黃竹、美亭大決戰後,敵軍全線潰退南逃,解放軍43軍129師一個團行程六百多里,5月1日凌晨2時,向駐守小嶺村敵軍發起進攻,全殲守敵,這是解放海南的最後一戰。50年代,為紀念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規章建造的。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陵墓由正門、墓道、方塔、墓地和紀念碑組成。正門為拱形,高約6米,寬4.4米,兩邊翼展各8米,拱形橫額中間書「解放海南烈士陵墓。兩邊飾以花草圖案,並延伸到翼展。墓道長約100米,中央立一高約4.5米的三層磚砌方塔,頂部對角飾四個大鵬鳥。墓地(陵墓),由水泥建造,略似方形,長13.5米,寬12.8米,高1.2米,中央立紀念碑,高4.5米,頂端飾五角星。正面陰刻」。為解放海南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陵墓外有高1米的圍牆和墓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海南鐵路博物館
海南鐵路博物館位於東方市八所鎮濱海南路港灣大酒店旁,成立於2005年,由原海南鐵路總公司(已被粵海鐵路收購)辦公用地改建。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