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杭州旅遊業
❶ 杭州 的歷史
小學似乎沒有杭州歷史的課文
杭州歷史: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盪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白娘子傳奇
傳說發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江等地。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❷ 杭州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❸ 杭州歷史背景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葺,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盪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1620年),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有續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7)從新生走向繁榮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屬縣則有蕭山、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七個縣(市)。
50年來,杭州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的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會。杭州在工業生產上已具備比較雄厚的實力,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科技力量和耕作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已大為改觀。杭州,名副其實地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優異、人文古跡薈萃的名城。
❹ 民國從杭州到北平人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全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民國時期,杭州到北京需要乘坐火車,時間大致為3天。
1.乘火車經蘇杭甬鐵路到上海。蘇杭甬始於上海,經嘉興至杭州,並延長至紹興和寧波,其路線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滬昆鐵路上海南站至蕭山西站段(原滬杭鐵路和浙贛鐵路的一部分)和蕭甬鐵路杭州南站至庄橋站。路線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滬昆鐵路上海南站至蕭山西站段(原滬杭鐵路和浙贛鐵路的一部分)和蕭甬鐵路杭州南站至庄橋站。其中滬杭鐵路浙段自閘口至楓涇,長125公里,1906年10月開工,1909年5月竣工。乘火車大致用時5小時。
2.乘火車經滬寧鐵路到南京。滬寧鐵路,是中國一條從上海到南京的鐵路,在1928年至1949年因南京是當時中華民國的首都而曾被稱為「京滬鐵路」,修建於上世紀初的1905年,目前由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管轄,現今之滬寧線由上海站起至南京西站全長307公里。大致用時8小時。
3.乘火車經津浦鐵路、京奉鐵路到北京。津浦鐵路(Tientsin-Pukow Railway),於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開工建設,於1912年(民國元年)全線築成通車,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鐵路干線,在徐州與隴海鐵路交會,在南京浦口與京滬線(今稱滬寧線)隔江相望,是中國近現代鐵路交通南北干線。津浦鐵路貫穿中國華北、黃淮、江淮三大地區,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沿線途經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火車站,後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為1013.830公里,設站85個。京奉鐵路自北京市天安門廣場東南側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站,終至奉天省的奉天城站(竣工後更名為遼寧總站,今沈陽北站),全長約862Km,是今京哈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程用時大致35小時。
其中南京到浦口原來要換乘列車。在1933年,在南京負責來往長江兩岸、下關和浦口之間的火車輪渡開始通航,使滬寧鐵路能與長江對岸的津浦鐵路連接,自此旅客由上海乘坐火車到北平,不需要先在南京下關站(今南京西站)下車再坐渡輪到長江對岸的浦口站(今南京北站)換乘列車到北平。
4.全程列車時間累積大致48小時,加上換車、停靠,原來的過江時間,大致60-72小時。
❺ 杭州旅遊業發展有哪些有利條件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❻ 杭州在民國時有小鎮嗎
在杭州民國的時候的話,它是有一些小鎮存在的,所有很多的。
❼ 杭州有什麼旅遊資源
隍閣,看西湖風景最好的地方,位置是西湖東南最高點,南至雷峰塔,北及保淑塔,大片湖水,粼粼水色,群山為底,洽似長軸的山水畫。這還是前天才發現。
西湖博物館,南山路頭。杭州的博物館很多,這一個算很全面的一家,科普及人文,我的感覺科普的非常值得看,而且有一個西湖景區的模型,極為直觀。
胡雪岩故居,可以說是建築方面的極品,以胡氏多年經營、敵國巨資而作,華麗至極。
韓美林美術館,在植物園內。此人是奧運會吉祥物福娃的主要設計者。館內有雕塑,畫作,紫砂壺,釉質品。畫風推崇用圓,趨於抽象,不是我的口味。不過雕塑很喜歡,特別是佛像,銅質,惟妙惟肖。
此外,都錦生故居的絲織品。他以畫和攝影作品為模織錦,給人煥然一新的味道。幾年前和郝瑞耀在秦皇島時,買過一張周恩來的頭像織品,也是都錦生的製品。
黃賓虹的畫。故居在棲霞嶺下,岳廟後面,清凈小樓。畫藏浙江美術館,在孤山路上。從前並不覺得國畫多麼栩栩如生,看過他的畫,有所改變,畫能靜心。黃生於亂世,主張畫要渾然深厚,要隱現民族的精魂。可惜眼拙,對畫一無所知。
李叔同紀念堂,在虎跑寺深處,虎跑泉水上行十數步可及,很是僻靜。自虎跑門往上的百十米路都是可入畫之地。李叔同是一個奇才,精通音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一首《送別》自三十年代來極為風行。中年後剃度入佛門,法號弘一,對梳理律宗貢獻良多。紀念堂在中式建築內嵌西式布置,側廂為其住處。曾在雨淋時坐在客房椅子上,檐下滴水續續,水色彌漫,綠樹相擁,息心忘返。難怪弘一大師選在此靜修。
太子灣公園的瀑。公園在西湖南,出蘇堤左側就是,每每天清氣朗,拍婚紗照的杭州人多不可數,但只有瀑布值得一去。西湖幾年前開始換水,從錢塘江用水泵引水進,在少年宮那邊引出,每個月可以換走全部的水。這個瀑布就是引水形成的,我以為可以找到源頭,就爬上後面的九曜山去找,結果,水是在山裡面打了水道過來。高也僅僅三四十米而止。不過在杭州能見到瀑布,只有這里和轉塘的白龍潭,後者偏遠,前者還可以在瀑下下水玩,很不錯。公園東就是章太炎和張蒼水墓,萎寶拜過的。
郭庄,在西湖西線,西里湖邊。民國之前的私人庄園,不太大,極為別致。外面就是西湖,有兩個水邊的檯子,一為茶館,人多;另一隻有兩個石桌,平台又大,觀景是絕好的地方。何然慶跑到這里居然想睡覺,太浪費風景了。
植物園,學校南門就到,傍晚或者早晨散步會很爽,特別有叢林的感覺。
棲霞嶺上,從北山路的江南文學館上去可以到。知道的人少,只有附近的人經常爬,有一塊大石頭,看西湖全貌甚好。
法喜寺,在靈隱寺往上,對我而言是吃齋的好地方,下午四點半到五點十分,趕過去吃晚飯。晚上可以住在裡面,早上沿小道左可以下到九龍八塔,永福寺,靈隱,右可以及中天竺、下天竺,三生石。
貴人閣,西南的山裡,在虎跑寺上面,視野很開闊,遠可以到西湖,錢塘江,北高峰,翁家山,下面是紅花塢和珍珠塢的茶園。
另外,杭州的山上還有西南三台山上的三台閣和東南鳳凰嶺上的鳳凰亭位置絕好。特別是三台閣,你從西湖西望時,一定可以看到它。山勢沿綿之際,有一小點突出,細看為一閣樓。在蘇堤上拍過天黑之前西向的照片,天球上一顆星掛在山頭,三台閣的飛檐在山脊線上別有風味。
其實杭州的山才是可以千變而不會看膩的。山上的小道走的挺自在,不遠之地定有可觀之處,身心都很受用。十里琅當,馬兒山崗極為平坦,玉皇山西側下午去會有平林漠漠之味,以前兩個人走過。
也有節假日爆滿的幾個地方,導游都很喜歡帶過去,可實際上看到的最多的是人,沒意思。首推岳廟,因為在西湖蘇堤和孤山北入口,附近又有停車場,人流量大,導游非常願意帶過來,裡面是值得看,岳飛墓,秦檜四丑跪象,不過不能在節日去。雷峰塔,西湖南線,同樣靠停車場,人多的要命。靈隱寺,來杭州旅遊時,推薦的一定是西湖和靈隱,雖然靈隱寺的確值得去,裡面有飛來峰,古剎名為東南第一剎,最高的釋迦摩尼檀木象,等等,不過同樣的,節假日去會擠死
❽ 杭州旅遊業的發展趨勢如題 謝謝了
有著2200年悠久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自古以來就是高頻率的旅遊趨向城市。杭州作為以休閑、度假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城市,在實現旅遊活動日常化、親近化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從杭州市旅遊國際化進程來說,杭州旅遊業從起步到繁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政府接待型轉變為產業經營型的曲折發展過程,目前,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成為賺取外匯的主要產業之一。 2007年杭州市接待入境旅遊者208.6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4.6%;接待國內遊客4111.89萬人次,增長11.7%。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630.06億元,增長15.8%。截至2007年末,全市各類旅行社達406家,星級賓館達到250家;杭州市區有A級景區25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9個。 2008年,面對春節前後極端氣候(雪災)、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全球經濟景氣度下降、食品安全事件、汶川大地震、奧運會安全引發的對入境簽證難等一系列災害與危機,杭州及時推出「救市」舉措,旅遊業各項經濟指標仍實現平穩增長。2008年,杭州市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21.30萬人次,增長6.1%;旅遊外匯收入12.96億美元,增長15.8%;旅遊總收入707.22億元,增長12.2%,比全國高出8.2個百分點(全國為4%)。 2008年下半年開始,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形勢包括旅遊形勢面臨嚴峻考驗。杭州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旅遊部門也通過各種手段努力拉動旅遊消費。杭州在2009年春節黃金周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09年春節黃金周杭州市各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422.46萬人次,同比增長32.9%;旅遊總收入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08%。 按照《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設想,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杭州將形成全新旅遊格局,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也將得到確定。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成為未來構建的三大主導產品。未來杭州旅遊將從觀光產品「一支獨秀」,向觀光、休閑、會展產品「三位一體」轉變,從「景區時代」向「目的地時代」轉變。2020年的杭州將成為城市旅遊品牌——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已經鞏固的「東方休閑之都,生活品質之城,人間幸福天堂」 中投顧問2009-2012年杭州旅遊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❾ 西湖為何能對杭州的旅遊業起到如此大的帶動作用
因為西湖的名氣是真的很大。從古至今,作為杭州最為出名的景點,當然會對杭州的旅遊業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