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發展生態旅遊
A. 海南島發展旅遊業的地理條件 關於地理的、
1、有熱帶的自然景觀,熱帶旅遊資源豐富,苗族黎族等民族風情,人文資源豐富.
2、距離經濟發達地區近,客源市場廣闊
3、交通便利
4、基礎設施完善
B. 海南的黎族人
簡介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早在秦漢以前就從兩廣地區陸續來到海南島定居。「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沿用至今。
黎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無文字,通用漢文。
黎族的宗教信仰以祖先崇拜為主,雜以自然崇拜,有些地區還保留著圖騰崇拜的痕跡。
因狀似倒扣船隻而得名的船形屋,是黎族的傳統住房。黎族稱其為"布隆亭竿",意為「竹架棚房子」。「布隆亭竿」有輔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字型過渡三種。其共同特點是茅草房頂,木頭或竹子的樑柱,編竹抹泥牆、竹條牆或椰葉牆;屋內設火灶,灶上方懸掛竹筏,作 烤乾食物用,屋頂側面開天窗。"布隆亭竿"中沒有間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鋪席席地而睡。現在在黎族 地區這種房屋已不多見,多數住室已為金字頂代替,靠近城鎮的黎族人已住進瓦房。
黎族服裝以棉麻為原料。黎族人多穿對襟無領上衣,婦女穿對襟無袖開胸上衣,下穿筒裙,裙上綉有各種圖案。黎錦是黎族人最為著名的紡織工藝品,以其技術精巧細密、色彩艷麗富於特色而馳名天下,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
嚼檳榔是黎族人的一種嗜好,檳榔是待客、定婚不可缺少的佳品。據說檳榔有助消化、驅絛 蟲、降血壓、提神健胃的作用。
在節日勞動間歇,黎族人喜歡跳「竹竿舞」,通常是在庭院或打穀場上跳這種舞。舞時,兩邊各蹲4個人,每個人雙手平握竹竿末端,按節奏張合敲打,舞者隨著竹竿的張合,兩腳不斷上跳下踏,做出各種美妙動作,舞蹈頗為熱烈,引人入勝。
"三月三"是黎族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各村寨都要舉行祭祖儀式,青年男女盛裝打扮聚集到一起,各自以對歌的形式相邀族外的意中人,隨後一對對有情人分散到叢林翠竹中或山間小河邊互訴衷腸。入夜,篝火燃起,人們盡情游戲娛樂。天快亮時,戀愛中的男女依依惜別,互送定情信物,相約來年「三月三」相會。
節日
黎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節日,它們是黎族人民習俗的組成部分,也是黎族社會文化、心理狀態的一個側面。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自己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歷,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除夕」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春節」
「春節」,在黎族地區一般從正月初一過到十五日。屆時,各家各戶清掃庭院,修整「船形屋」,貼紅對聯,洗刷衣服器具,舂米和包粽子,在房門、藤籮、耕牛角等處貼上紅紙,以示吉祥。大人們為小孩備鞭炮,買煙花,男女老幼個個穿上新衣服,乾乾凈凈,喜氣洋洋,一片節日的景象。大年初一清早互相拜年,在外面見面相互道賀「恭喜恭喜,年年豐收,年年幸福」。小孩子高興異常,蹦蹦跳跳,他們爭著向大人拜賀新年,獲得糖果、糕點、粽子和壓歲銅錢。大人們整日飲酒對歌,通宵達旦。有的則仍按照傳統習慣,從大年初一開始,男人集體狩獵,獵獲物全村人共同享受。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通過「三月三」的傳統來紀念本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
現在紀念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人數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對歌題材廣泛,除了情歌,還有農事歌、神話故事歌、祝酒歌,以及說今論古歌等。除了歌謠對唱外,還有「打柴舞」、盪鞦韆、土槍射擊、射箭、摔跤等節目。
「招福」和「牛月」
合畝制地區的黎族同胞,也有另外一些具有民族特點的特殊節日。例如每年三月、七月插秧之後和在十月的「牛月」,要集體舉行一次「招福」禮儀式。到時,男女老少都雲集到「畝頭」的家裡,集體跳「招福舞」、「黎家樂」等,敲鑼打鼓,通宵達旦。在「牛日」這天,牛主要給牛喝一種「牛魂石」浸過的酒,以示對牛的祝願,並且為耕牛修牛欄,禁忌殺牛。
黎族的家庭和漢族一樣,都是父系小家庭。但合畝地區的小家庭則有顯著的特點,直到解放前,它還沒有成為完全獨立的生產單位。在經濟上的作用主要是參加合畝的生產和分配,經營手工業、副業,種植山欄和小塊園地,處理私有財產和自己的債務關系等。
婚姻制度實行一夫一妻制。一般由父母包辦,從小訂婚;姨表不婚,同宗不婚。階級的「門當戶對」已成為習慣。聘金往往要幾頭牛和一筆不小的錢財。
「放寮」
黎族地區普遍存在著「放寮」的習俗。每個村都有一個至幾個「寮房」,黎語稱「布隆閨」,女兒長大了便到那裡居住。凡是不同血緣集團的男子,都可到「布隆」找尋情人,吹簫唱歌,傾訴愛慕,這體現了黎族未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另外一方面,在「放寮」活動中夾雜著不正常的男女關系。同時,已婚的男女也參與「放寮」活動,因而對生產,對家庭和睦,對健康都有很大的影響。黎族地區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相當普遍,非婚生子女一般不受歧視,離婚和寡婦改嫁比較自由。
黎族多同姓聚居。住的房屋,合畝地區多是「船形屋」,一般地區的住屋都是金字形的。
稱謂和姓氏
黎族的親屬稱謂和姓氏很有特點。黎族人民都按照宗教關系論輩互相稱呼,例如伯父的子女不管歲數多麼小,叔父的子女無論歲數多麼大,都得稱呼伯父的子女為哥或姐。 因此,在黎族社會中,往往會聽到年歲大的人稱一個一二歲的人為哥或姐。在社交中呼喚某人時,只能呼其名字,不把姓氏同名字一起呼叫。
東方縣的符姓黎族人原為五個血緣集團,各有一姓氏,每個血緣集團又分為大公、中公、尾公,叫做五姓十五公。五大姓可以通婚,而十五公內部不能通婚,經過若干代後又可以循環結婚。同一黎姓集團,在不同地區分屬幾個漢姓,雖然漢姓不同,但不能通婚。
服飾
在衣飾方面,婦女束髻於腦後,押以骨簪,披綉花頭巾,衣無扣,對胸開襟,有的地方穿「貫首式」上衣,下身穿裙。婦女大都喜愛戴耳環、項圈、手鐲、有的一直保持紋面和文身的習慣。男子結鬃,有的結於額前,有的結於腦後,纏頭,上衣無領對胸開襟。
喪葬
喪葬儀式各地不同,合畝地區遇有人死便鳴槍報喪,全村或全峒的人都來弔唁,三天不吃主糧,不做重工。一般都用獨木棺,不停棺,當天埋葬,不建墓冢。死者如果是男人,葬於本村公共墓地,外村嫁來的女子,則須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喪事,並葬於其父方的公共墓地。其他地區有迷信風水、停棺、打齋、擇地建墓的習慣。
勤勞儉朴,敬老愛幼是黎族勞動人民的美德,不論老年人和小孩都總是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很少有偷閑度日的。黎族好客,對來訪客人,都熱情地以煙酒款待。
禁忌
在黎族的一些節日期間有許多禁忌,這些禁忌屬於迷信觀念。但與生產和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系。比如春節期間禁忌講粗話、不吉利的話;大年初一禁忌洗衣、掃地,說是怕全家的錢財都被洗掉、掃光。合畝制地區的黎族人在年初一至初五忌田間勞動,牛日、蟲日、雞日等日,畝眾不能下田耕作,說是怕禾苗遭受鳥獸侵襲。農歷年初一準備上山打獵的人,也忌掃地,否則獵不到野獸。砍山欄一定要選擇龍日、馬日、兔日等吉祥日,同時畝頭不能在日間睡覺,否則莊稼將經不起風吹雨打。在三月八日的牛節里,禁忌殺牛,而且要給牛喝一種用牛魂石浸過的酒,以保來年豐收。人們不得跨過爐灶,不準用腳踩、用刀砍等,如果違禁,據說「灶神」就要發怒,引起家人生病。
語言
語言文字
黎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的地區存在著方言的差別。由於黎族在歷史上與漢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而黎語的發展受到漢語的極大影響。在各民族雜居區,黎族群眾一般都能講漢語(海南方言),而且在黎語中也吸收了不少漢語的詞彙。如今黎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的基礎的黎文。
住宅特色
黎族人民選擇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台地或平溪坡地作為村落的地址。選地的原則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勢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凈」,即野獸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幹線。其地質表層多為砂質粘土層,下面多為砂土礫石層,土質一般均屬良好,承載能力可以滿足建築要求。
黎族的居民村落,多是被高大的闊葉林和灌木林圍繞著。因此,在村落外邊看不見居住房屋,而且富有亞熱帶的村落風光,是黎族同胞住地共同的景色特徵。
「船形屋」
船形式住宅是黎族人民的傳統住房,它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干欄」。在漢族「金字塔」形屋尚未傳入黎族地區之前,船形屋曾是海南島黎族人民的主要住房形式。由於這類房多呈斜向半架空或水平低架空狀,故又可稱之為干欄建築的派生類型,是黎族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住宅類型。
船形屋的特點是,平面是縱長方形,整個屋子由前廊和居室兩都分組成。整個屋頂共如船隻形,以竹木構架,藤條捆紮,茅草蓋頂,接到地面,屋內不隔間,對頭開門,門上屋檐伸展,檐下為休息、置物的場所,一般不設窗戶,據說開窗會有「惡鬼」進入屋內,作祟人畜,引起疾病。所以整個房間陰暗,通風採光差。總之,船形屋有防風避雨,冬暖夏涼,還略可兼顧通風的優點。目前,船形屋尚流行於白沙、昌江、東方、樂東、保亭、瓊中等縣的部分地區。
金字塔式茅屋
它不是黎族原有的,而是黎族人民從漢族那裡學來的。其優點是省工省料、通風採光好、易排水等,其特點是整個屋子呈長方形,屋頂用金字頂代替圓拱形的船形頂,屋檐較高,正門在屋前方,有單間、雙間、三間、四間和庭院式等多種。
金字屋由前廊、生活室(也叫過廳或客廳)、卧室和廚房組成,入門後就是門廳,過廳兩側為卧室和廚房。房間以過廳最大,一般約為15平方米左右,卧室約10平方米左右,廚房約8平方米左右,過廳是生活起居的中心,在後牆正中多設有神台或神閣架,祀奉祖先。卧室內有木製或竹製睡床和其他一些物品等,廚房置有爐灶、水缸、炊具、烘物架等。
另外,黎族還有居住磚瓦房的,類似內地排房式的家屬宿舍。
三石灶
黎族地區的爐灶--三石灶(亦稱品字爐灶,馬蹄形灶)設在室內,其主要原因是:黎族人民過去經濟文化落後,生活困難,冬天只好在居室內生火取暖;黎族地區多蚊蟲及瘧疾病,室內煙熏火燎的作用有驅蚊避疫之效;還有照顧火種的需要。黎族人住宅,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屬於同一個系統,同一源流的,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各個方言區各有特色。
科學知識
海南島黎族人民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無論在生產和生活方面,都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在農業生產中,黎族人民掌握了各種關於農作物生長、土壤鑒別、耕地選擇和農事安排的知識。例如稻穀,各地的品種可以分出二十多種,並能根據其生長特性,選擇不同的適應土地和植期。在生產實踐中,黎族人民還不斷積蓄了許多根據當地動物活動和自然現象變化的規律預測氣象的知識。
黎族人民善於狩獵,能夠根據不同野獸的生活習性,選擇適當時間採取合圍、追蹤、伏擊、挖陷阱、釘竹尖、伏槍、彈吊、火攻、放毒等等狩獵方法,效果很好。
婦女精於紡織,而對於木棉的紡織尤具匠心。腳踏紡紗機利用了轉輪和傳動帶。黎族婦女能夠利用野生植物染料對布。紗線染成青、黑、黃、黃、紅等各種顏色,除此以外還有些地區創造了技術復雜的纈染法。在輕紗上用細線紮成各種花紋,染色後拆開細線,就顯露出白色的花紋,再織進彩色緯線,便完成圖案精緻的織物。這些都是黎族人民經過長期觀察和實踐,對植物界和織染技術有了很好的了解的結果。
黎族人民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制陶技術,能夠製造陶鍋、陶罐、酒瓶、陶碗、陶瓶、陶盆等等。接近漢族地區的黎族人民還能夠像漢族人民那燒窯,製成色澤光滑、花紋秀麗的各種陶器。這些陶器受到鄰近各族人民的喜愛,外地商人也從黎族地區大量販買並將之運至內地銷售。
黎族人民對於醫葯知識的了解也十分深刻。不少草葯醫生懂得百種以上的草葯性能,並且能夠根據不同的病情使用熱敷、焗汗、火灸等治療方法,對毒蛇、瘋狗咬傷有許多特效葯 。黎族人民在治病救人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醫葯知識,成為制服「瘴癘之地」的佼佼者, 黎醫因而成為中華民族中草葯寶庫中的一部分。黎醫治病的基本方法同漢族的中醫相仿,分為望、聞、問、切等內容。
在黎族人民中還保留著較原始的歷法,一般以類似漢族地區的「十二地支」來計算日月 ,以十二日為一個周期,每日以動物作稱謂,如雞日、犬日、豬日、牛日、蟲日……等等。
黎族人民大都使用了漢族的度量衡,但谷畝地區一直還沿用本民族的計算方法。例如:稻穀以束為最小單位,六束為一攢,六攢為一對,二對為一律,二律為一拇。田畝以攢為單位,種多少畝說種多少攢。買賣牛隻,以角的長度或以身長來計算其大小,不計重量。數的觀念比較薄弱,很少使用算盤。計算復雜的數字,常以稻稈或柴草作實體。
口頭文學
由於黎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流傳下來的主要是口頭文學,它包括了古代神話、故事傳說、歌謠、諺語和謎語等各種體裁。在這些民間文學中,許多都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富有生活氣息,通過文學的藝術典型,刻畫了黎族的風土人情,記錄了勞動人民征服自然的事跡,歌頌了人們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洪水的故事》和《葫蘆瓜》是流傳最多的神話傳說,它反映了古代黎族人民的生活和斗爭情景,特別是「兄妹結婚」的情節反映了原始婚姻制度的一些殘跡。《大力神》的故事與漢族的「後羿射日」神話很相似。在許多傳說故事中如《天狗》、《約加西拉》等,狗、鳥等動物常作為真善美的正面形象出現。反映階級愛憎分明的有《五妹和南蛇》、《竹寶筒 》等;批判父母包辦婚姻的有《少女和小龍戀受的故事》、《勇敢的打拖》等都流傳較多,膾炙人口。
宗教
黎族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宗教體系,但封建迷信很重,流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而以祖先崇拜為主。這是由於古代生產力極端低下的人們的蒙昧無知和佛教、道教觀念影響的結果。黎族的宗教信仰多種多樣,並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屬於原始宗教類型。
黎族人民過去相信有陰陽兩個不同的世界,在陽世積德行善,以後到陰間方能入祖歸宗, 平安無事;倘若一個人德性不善,傷天害理,死後必為列祖列宗所不容,要罰以萬般苦役。
黎族原對佛教、道教很是陌生,但佛教的輪回道德觀念卻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例如認為,人的禍福是命中註定的;前世有罪,後世受苦;只有在今世努力,廣積陰德,來世才能享樂等等。
黎族村寨口一般都立有村灶神,是村寨人們祭祀的原始神之一。據說村灶神曾經是保衛村寨安全的英雄。
也許是因為過於迷信鬼神,解放前黎族在日常生活中祭鬼求神活動十分頻繁,如婚娶、喪葬、驅邪安家、得子還願、幼兒取名等,都得請道士念經做法事。
在黎漢雜居地區或接近漢區的黎族葬俗中特別迷信陰陽風水,這與他們的自然崇拜有關。巫術是黎族人民的主要迷信活動,其中有各類占卜,包括杯卜、雞骨卜、蛋卜這些都是頗具地方特色的卜卦方式。雞卜、蛋卜、殺牲作鬼,在禳災祓禍、山獵砍山之中,無不用之,這反映了海南島多瘟疫的生態環境及黎族傳統的游耕漁獵生活歷史。
黎族巫師稱「鬼公」、巫婆稱「娘母」,他們負責溝通人鬼兩界,充當傳達鬼神旨意的中介人,但又不脫離生產。法器和祭品,多用竹器草藤、葵棕葉雨帽、山雞毛、稻穀、檳榔、糯米酒等。頗具海南島地方色彩。
在鄰近漢區的地方,由於道教的影響,有少數人相信「華光」、「五雷」、「玄天上帝」等等。基督教也傳入了黎族地區,有少數人相信「上帝」,星期日做禮拜,家人生病則念誦「聖經」。但在受到道教和基督教影響的地方,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也還是保留著的。
在舊社會,那些荒誕的迷信,使黎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帶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那時候,黎族地區主要有以下幾類迷信活動:
一祭「山鬼」。黎族人民中不少人仍認為山林中的飛禽走獸都是受「山鬼」管轄的,要捕捉獵物,只有得到「山鬼」授意的首領--「俄巴」的同意,才能捕捉到。
二祭「地鬼」。過去黎族人民認為農作物的豐收是"地母"的思賜,祭祀地母以表示期望和感激。合畝制他區祭「地鬼」盛行。
三祭「雷公鬼」。黎族是以農業為主的民族,他們認為雲、風、雷等天體現象都有「靈性」,其中最為可怕的是雷公鬼、風鬼、太陽鬼等。
四祭「灶鬼」。人們對火有著一種敬畏和崇拜,擔心若冒犯「灶神」,就會受罰。
五祭「祖先鬼」。這是對祖先崇拜的一種表現,黎族人認為祖先鬼比其他鬼更可怕。
黎族人民還有圖騰崇拜,在動物方面以蛇、牛、鳥等為主要對象;在植物方面以稻穀、木棉、芭蕉、葫蘆爪等為主要對象。
C. 你對海南旅遊生態融合發展有什麼看法
在相對封閉且落後的島嶼經濟和優質的生態環境背景下,海南經濟發展需藉助旅遊業發揮後發優勢,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及教訓,通過制度移植變遷、技術引進、模仿創新等方式,將生態旅遊潛力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獲取一條低成本、短時間、高質量的彎道超車的快速路,實現海南的新跨越式發展。
作為全國首個全域旅遊創建省,海南全域旅遊推動了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也讓城鎮和鄉村之間、鄉村和鄉村之間形成了富有地域特徵、文化氣質、民族特色的大景區。在避免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中,海南需發揮旅遊與多產業的融合力,推動旅遊新業態和新產品的優質供給升級。
例如,「旅遊+」牽手文化,成為幫助少數民族村落脫貧致富的有效載體,以及更多新興文化IP為海南旅遊發展助力;牽手鄉村,打造田園小鎮模式;牽手醫療康養,已建立國家唯一國際醫療旅遊產業園區;牽手游輪,依託背後強大的產業鏈條,成為撬動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引擎。激活海南後發優勢,發揮旅遊產業供給能力和供給效率,為國際型旅遊消費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徑。
D.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怎麼樣比如治安、環境、氣候、之類!
昌江是來海南一個內陸縣,自由於有石碌鐵礦,曾經在海南的經濟中佔有很重的分量。近年由於鐵礦的日益枯竭,昌江在經濟及社會發展方面也在進行轉型,現在「國投水泥」已具規模,水果基地也基本建成,生態旅遊也蓬勃發展,昌江的整體實力在提升。治安不錯,環境與氣候在海南也排在前幾名。歡迎你來人傑地靈的昌江發展。
E. 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的發展狀況如何
不知道你為什麼要給這個問題加那麼多奇怪的話題.最近一次去陵水是上個暑假。得專益於屬臨海、臨三亞、東線高速和東環鐵路的經過,陵水的房地產和旅遊發展的都還不錯。但是這些主要是外地人賺外地人錢,很貴的海景別墅本地人也很少有買得起的。從縣城來看,感覺與海南的其他縣城差不多。當然了,海南的東部縣市的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要高於中西部縣市。
F. 黎苗族的黎族發展現狀
人口分布:
截止到1990年為111.099萬人。黎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苗族自治州,其餘散居在萬寧、屯昌、瓊海、澄邁、櫓縣、定安等縣與漢族雜居。 現有人口一百三十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中國南方的壯、布依等民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歷史由來:
黎族源於古代百越的一支,與壯、布依、侗、水、傣等民族有著密切的關系。遠在秦漢以前,「駱越」的一支就從大陸渡海到海南島,隋代稱海南島居民為「俚僚」,即黎族的先人。「黎」作為黎族的專用名稱,約在宋代以後,一般認為「黎」為「俚」的轉化。黎族以土著海南島自居。他們在海南島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新中國成立前,基本上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居住在保亭、樂東、白沙三縣交界五指山腹地的一萬多黎族還保留著原始家族公社殘余的「合畝制」。黎族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榮革命傳統,特別是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起,與漢、苗族人民一起進行革命斗爭,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區是海南島的主要革命根據地。
語言文字:
使用黎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方言。由於長期與漢族接觸,不少黎苗族兼通漢語。使用漢文,1957年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宗教文化:
奉行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對「萬物有靈」的迷信很重。靠近漢族的地區受道教影響,部分地區還曾傳入基督教。在樂東番陽地區,村內有教堂。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口頭文學豐富,民間故事和歌謠眾多,民間樂器有口弓(口弦)、鼻蕭、「拜」(排蕭)等。
習俗及社會:
黎族多同姓聚居,過去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黎族婦女穿對襟無扣上衣和筒裙,有的地方穿套頭式上衣,束發腦後,扣以骨管,披綉花頭巾,戴耳環、項圈和手錫。婦女紋身,一般紋面部、手背及腳裸。四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女子已經不紋身了。男子結發於額前或腦後,上衣無領,對襟。
五指山中心地區舊時住傳統的船形屋,山區黎族的住房,從側面看呈金字形,以茅草作頂、竹子作房架,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籬笆上面再糊泥作牆。這種房子的房檐很矮,離地面僅一米。黎族村落多在山谷緩沖的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子周圍保留著茂密的樹木。平原村落的周圍種植著刺竹,形成營賽,故稱「黎賽」。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 船形茅草房屋」,傳說這種住宅的造形,象徵著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遷居而來的。
G. 海南島的五大經濟區是哪五個
海南島的五大經濟區是:北部經濟區、南部經濟區、東部經濟區、西部經濟區、中部經濟區。
1、北部組團。以海口市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邁三市縣,面積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3.37%。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會議展覽、商業餐飲、高爾夫休閑、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和汽車製造、生物制葯、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等產業。
2、南部組團。以三亞市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面積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0.41%。重點發展酒店住宿業、文體娛樂、療養休閑、商業餐飲等產業。
3、中部組團。包括五指山、瓊中、屯昌、白沙四市縣,面積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1.07%。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重點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和黎族苗族文化旅遊項目。
4、東部組團。包括瓊海、萬寧兩市,面積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10.49%。發展壯大濱海旅遊業、熱帶特色農業、海洋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
5、西部組團。包括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面積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4.66%。依託洋浦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集中布局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7)海南黎族發展生態旅遊擴展閱讀
海南島海岸帶功能分區:
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海南島海岸帶從功能上劃分為六大類型:臨港經濟區、城鎮生活區、旅遊休閑區、生態保護區、農業和漁業區、其他區。
1、臨港經濟區。主要功能:建設港口和臨港產業,實現港區聯動,形成臨港產業集聚區。這類海岸帶開發要堅持效率原則,通過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海岸帶土地資源的高效開發。適度發展工業旅遊、休閑漁業等。
2、城鎮生活區。主要功能:用於城鎮發展,配套完善基礎設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景觀。對該區域尚未開發的海岸線,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外,嚴格限制其他設施建設。
3、旅遊休閑區。主要功能:用於發展觀光旅遊和休閑度假旅遊,配套完善服務設施,重點發展酒店住宿、商業餐飲、文化娛樂、運動休閑等產業。
4、生態保護區。主要功能:用於保護海洋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生物物種和自然歷史遺跡。這一帶的旅遊開發必須在保全自然保護區面積、不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不破壞沿海基幹林帶等生態隔離帶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開發。適度發展生態旅遊、科普旅遊等。
5、農業和漁業區。主要功能:用於農業生產、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發展休閑農業、休閑漁業和鄉村旅遊。
6、其他區。主要功能:用於科研、軍事和其他等。
H. 海南黎族文化
少數民族永遠是中華宏偉畫卷上濃重的一筆,其社會歷史文化的變遷與發展是對人類歷史文回明的生動證明答。了解和發掘民族文化,有利於把握過去,展望未來。海南黎族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的足跡,將是人類考察海南豐富歷史的重要史料。
I. 海南島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
1、有熱帶的自然景觀,熱帶旅遊資源豐富,苗族黎族等民族風情,人文資源豐富。
2、距離經濟發達地區近,客源市場廣闊
3、交通便利
4、基礎設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