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旅遊業開題報告

海南旅遊業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2-11 01:49:18

㈠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㈡ 開題報告不會寫,請大家幫忙想一下,研究自駕游問題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要求在100到200字就行~

自駕車旅遊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是一種時尚的現代自助旅遊方式,是集觀光、健身、度假、休閑於一體的專項旅遊項目,進行自駕游的車輛可以是自有的或租賃的,車輛種類包括越野車、轎車、自駕房車Recreation Vehicle(RV)。對於自駕車旅遊的定義,顧名思義,可以簡單理解為自己駕車去旅遊,但目前尚沒有明確的科學界定。本文所探討的自駕車旅遊主要是指在節假日或周末,人們駕駛普通的轎車或越野車外出的旅遊方式。

一、發展我國自駕車旅遊的意義

發展我國自駕車旅遊有助於增加供給、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自駕游涉及的行業很廣,如公路、汽車租賃公司、汽車俱樂部、修車行業、飯店、旅行社、景區等。自駕游在旅遊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將使社會對其供給增加,從而促進這些相關產業發展,最終促進國民經濟增長。

發展我國自駕車旅遊有利於完善旅遊服務體系。自駕游是一項新的旅遊專項產品,它對旅遊輔助系統,如旅遊信息網路、交通信息系統、汽車旅館業、游覽服務系統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這種綜合消費水平高、服務質量要求嚴格的新興旅遊項目,相關企業、部門、景點需完善旅遊服務各項目,大力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從而也使整個旅遊服務體系得到改善,甚至惠及大眾旅遊者。

發展我國自駕車旅遊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就業壓力。自駕游涉及的供給領域范圍大,包括汽車生產部門、汽車銷售部門、駕駛技術培訓公司、汽車維修技術培訓公司、汽車俱樂部、汽車租賃公司、自駕游旅遊公司、保險公司、交通部門等必不可少的支撐部門。自駕游作為旅遊業的新興旅遊項目,需要吸納許多勞動力來滿足其發展需要,它為所涉及的不同於大眾旅遊的供給部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它的蓬勃發展有利於解決更多人的就業問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二、我國自駕車旅遊的發展現狀

(一)自駕車旅遊市場發展現狀

自駕車旅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首先,經濟的迅猛發展為自駕游提供了基礎。據郎咸平估計,2010年我國人均年收入可達1.5萬元人民幣左右。根據國際上的一般規律,當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美元-1500美元時,家庭轎車將出現爆發性需求。可見,我國目前對私家車的需求是很大的。截至2008年底,全國私人汽車4173.39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64.53%。此外,全國擁有汽車駕照人數為12209.21萬人,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呈高增長態勢,汽車產銷分別為1379.1萬輛和1364.5萬輛。私家車的激增將帶來極強的自駕游的需求。2004年的自駕車旅行已經超越組團旅行,2004年春節期間,約有5000輛自駕旅遊車到海南島觀光度假,自駕車旅遊者占湖南省春節黃金周旅遊客流的兩成左右。2005年後,自駕車旅行成了國民出行的強勁方式,還出現了車位不足等情況。2010年「五一」黃金周異常火爆的自駕車旅遊市場就是印證。為期7天的2010年首屆中國寧夏國際自駕車旅遊節7月在寧夏銀川市舉行,促進了我國西部自駕游的發展。另外,汽車租賃公司和汽車俱樂部的發展也會促進自駕游的發展。

自駕游主要是以中青年旅遊者為主,他們以親朋好友或家庭形式出遊的居多,表現出極強的小團體性,他們的組織形式可能是自發出行,也可能是通過旅行社、汽車俱樂部、網路組織等組織出行;車輛可以來自私家車、公車、租車等;以短期性出行為主,3小時車程、周末2-3天的出遊是國內自駕車旅遊者較多的選擇,所以80%的自駕游者首先會選擇居住地500公里以內的景點景區作為嘗試。根據陳乾康對自駕車旅遊市場的調查研究,自駕車旅遊者在選擇線路時仍注重觀光、休閑和度假的目的;在消費金額方面:自駕車旅遊者每日人均綜合消費一般在300元,每日人均消費在200元佔35%,每日人均消費500元的消費比重為10%(不包括過路費、油費、停車費以及洗車費等)。

(二)自駕車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不健全。我國的高速公路雖然通車里程大卻尚未形成密集的公路網,而且資源豐富的景點往往交通不便;景區內道路常塞車,停車位有限且停車費不菲;現有加油站的布局、汽車旅館、汽車維修以及緊急救援服務等方面的服務,都不能滿足自駕游的需要。再者不少公路標識系統也不完善,缺乏專門的自駕游服務設施,經常導致迷路、繞路或事故的發生,造成自駕游者行路難。另外,國內景點明顯缺少與自駕游的旅遊方式相配套和適應的服務,如不下車使用信用卡或購買商品、遍布全國且聯網的汽車租賃服務。

第二,自駕游信息服務還不完善。自駕游旅遊者往往希望獨自或在獲得少許幫助的情況下觀賞到一般遊客難以看到的風景,這就需要更詳細的、專門的、針對自駕游的綜合信息。雖然旅遊界的媒體中時時刻刻都有海量信息,但真正針對自駕游的全面、准確、實用的信息卻少之又少。

第三,自駕游對環境的影響未能考量和控制。自駕游的增多,其尾氣、噪音等對景區自然和社會環境必然帶來一些不利影響,而目前景區對這方面還沒有提出應對措施。

第四,目前的自駕游存在許多安全隱患。這些安全問題可能來源於自駕游旅遊者自身的安全意識不夠和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不足。如出行前沒有了解道路、交通、天氣信息等、沒有檢修車輛、沒有準備足夠旅途必需品,旅途中車輛出現事故又不會維修等問題。也可能來自於旅遊地區,如旅遊地區道路不安全、整體治安狀況差等可能造成自駕游者人身財產的損失。

三、我國自駕車旅遊的發展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促進自駕游旅遊市場健康發展,可以從自駕車旅遊者自身、旅遊企業和政府三方面來考慮其未來的發展思路:

首先,自駕游旅遊者出發前有必要接受專門機構的培訓或在專門組織的安排下進行活動,也可以在互聯網上查看相關的信息和知識並准備好需要的各種物質資料,在旅途中也要及時關注沿途交通、道路、車流、車況、天氣等信息,到達旅遊地時有必要在服務人員的幫助下展開旅遊活動。

其次,旅遊企業應當積極開發和創新自駕游旅遊產品,提供優質方便的服務,做好營銷工作。一方面旅遊企業有必要聯合汽車租賃公司或汽車俱樂部、旅遊目的地、旅遊交通部門、汽車旅館等部門開發一條龍的自駕游產品;另一方面對於開發自駕游旅遊產品的企業還要注重品牌的打造,雖然目前的自駕游旅遊市場呈現無序和自由化的狀態,從長遠來看,只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打造優質而獨具特色的產品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旅遊企業還需要為自駕游旅遊者提供餐飲、游覽、住宿和購物等各種服務。對於自駕游旅遊者需要的各種信息包括旅遊線路、旅遊動態、沿途天氣、交通情況、自駕車旅遊安全知識、車輛的保養與維修技能等,旅遊企業應該做到除了現場提供外,還能通過建立專門的自駕車信息網提供給他們。另外,自駕游產品營銷可以建立會員制和獎勵制。對會員要有優惠價和積分兌獎之類的獎勵。旅行社還應重視產品的信息回饋,定期與旅遊者聯系,建立旅遊者個人資料和閑暇時間檔案,及時推薦旅遊產品,刺激持續消費。

再次,政府應做好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的工作並督促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自駕車旅遊非常依賴於基礎設施的完整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加快公路建設,這是做大做強自駕車旅遊的基礎和關鍵。完善相關配套設施主要是做好汽車宿營地、汽車旅館以及停車場的建設,配備汽車檢測、加油、維修等服務。政府也要做好編制各省、地、縣旅遊交通詳圖的工作。另外,還要督促交通管理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激勵政策與優惠措施,如控制和治理公路收費和亂收費等;聯合社會保險部門制定自駕游事故風險處理辦法,以確保有專門的制度來規范處理,為自駕車遊客排除後顧之憂。

海南旅遊業的發展

從自身做起,提高旅遊目的地的綜合素質,讓人敢來,來玩好,來住的安全回,行的安心。這是答第一。第二,建議改進海南旅遊資金分配問題,改導游底薪為小費,做好充分的內部調整!第三,是真的沒看到事情的現狀嗎,是真的沒預見如何可以變得更好嗎?還請領導同志多做實事。第四,瓊北地區旅遊,似乎趕不上瓊海,三亞發展的快,但是效仿別人永遠在別人的屁股後面。只有做好自己才是正道!海口完全可以利用自身歷史人文景點,保護文化古跡,從而做好自身特色。(以上僅供參考)

㈣ 海南旅遊業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從政治角度答題)

海南「國際旅遊島」的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

一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高度發達,魅力海南成為支撐海南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二是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代表中國旅遊形象的標志性旅遊目的地之一,國內外高端遊客占絕對比例。
三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高度開放,國際遊客普遍實行免簽證政策,通關簡便快捷;旅遊交通體系健全,國內外遊客進出順暢,景區景點快速通達;旅遊免稅購物方便優惠;旅遊產品、服務、人力、資本等市場高度國際化,貨物、資本進出自由。
四是旅遊吸引物布局合理、豐富多元,接待設施品味高雅、舒適度高,高爾夫、郵輪遊艇、探險體驗等旅遊新業態得到長足發展,五星級酒店達到100家。五是旅遊管理、服務、營銷與國際全面接軌,與全球著名的酒店管理集團、旅行社公司、旅遊交通運營商等大企業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旅遊營銷網路覆蓋全球主要客源地。

總的說即是
1.政策支持
2.先天條件優越
3.抓緊時機發展一批龍頭企業
...
但也存在許多不足
(非網路,實在是難找)
1.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不規范企業.嚴重損害海南旅遊島形象
2.在部分縣區管理混亂收費亂,景點建設不完備問題還是有的
3.部分消費過於高端,不適用於廣大的中產階級。而在部分大景點價格泡沫嚴重膨脹.
......

㈤ 海南旅遊發展

海南旅遊正在實現從以觀光旅遊為主向以休閑度假旅遊為主的結構升級;從以低檔次內、低消費的旅容游市場目標為主向高檔次、高消費的旅遊市場目標為主轉變;從以規模擴張的初級階段向以效益擴張的高級階段發展。就要通過細分市場、分析多層次遊客需求,逐步改造現有觀光旅遊產品,開發度假旅遊市場和打造特色旅遊精品,不斷優化和豐富多元化、個性化旅遊產品,以不同的產品供不同遊客選擇,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通過旅遊資源優化配置,從多方面擴大旅遊產業內涵,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旅遊資源效能,帶動客源結構和消費層次的提升。促進旅遊業的轉型增效、良性發展,海南旅遊業整體效益就會提高。
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一)逐步改造旅遊觀光產品;(二)大力開發度假旅遊市場;(三)積極打造特色旅遊產品,豐富旅遊產品體系;(四)規范旅遊市場管理;(五)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樹立海南旅遊整體新形象。

㈥ 求~~海南旅遊業課程論文

海南旅遊業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海南是個有獨特旅遊資源的勝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海南旅遊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海南應充分利用其資源,環境,市場,社會,經濟,行政等有利條件,採取一系列有效對策來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當今旅遊界的世界性課題.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其研究.199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正式批准《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宏觀配置體系研究》為"九五"國家重點研究課題,成為旅遊學科中第一個國家級重點課題;同時,全國各地紛紛對本地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相比之下,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優良自然環境,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海南省,在這方面的研究卻顯得薄弱.旅遊業是最需要貫徹也是最能體現可持續發展基本思想的領域之一.海南省有必要,也有條件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若海南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話,未來將會像很多地方旅遊業一樣面對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危機,旅遊社會沖突與旅遊經濟矛盾日益尖銳,已影響了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所以,為了讓海南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必須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利弊,只有找到利弊才能求發展,才能走想繁榮.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按照市場需求合理設計旅遊產品,組織旅遊開發,保持資源的吸引力和環境的舒適度,協調社會,文化與經濟的發展關系,提高旅遊服務的質量,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這既是由海南旅遊業的現狀所決定的,也是海南發展旅遊業的要求.
一,海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不利條件
海南以自然風光和淳樸民風為特色的旅遊資源屬於易損型資源,而海島生態和熱帶雨林生態也是比較脆弱的生態類型.遊客的大量湧入,已經給資源和環境
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景觀破壞,環境污染,野生生物的生存繁衍遭受影響,社會風俗習慣被改變,遊人感受性體驗降低等許多問題,已在海南初露端倪:海口海濱泳場白沙門,原以其海水潔凈,沙質白細而聞名.但是由於近年來缺乏科學的開發和管理,海水被污染渾濁,沙灘上到處可見瓦礫碎石.慕名而去的遊客無不扼腕驚嘆.
三亞的天涯海角,是海南的標志性景點,為遊人必到之地.近年來客流量的劇增,尤其在旅遊旺季,游覽區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遍地是垃圾,花草被折踩,景區管理無能為力.雖然1993年以後,該景點採取了擴大游覽區范圍的辦法來分流遊客,但仍無法滿足迅猛增加的客流要求.目前該景點旺季時客流量為1—2萬人/天,春節前後高峰期客流量通常超過3萬人/天,遠遠高於景區的合理容量.過去,一哄而上的旅遊開發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也逐漸暴露出來了.一些部門和地方從自己的局部小利益出發,在濱海及溫泉地區大量興建度假村,游樂城以及不倫不類的文化村,結果不但破壞了生態環境,淡化了風情,影響了觀瞻,還加劇了不正當競爭,使整個行業處於低效益狀態.以住宿業為例,1995年全省平均開房率52%,79家主要旅遊賓館中有63家虧損,虧損面達79%;1996年全省平均開房率53.6%,考慮到持續的低價位競爭和巨大的投資成本,大部分賓館仍為虧本經營.同時,劃管理不嚴,低俗景點泛濫,景區建設的理念不符合時代要求,旅遊景點沒有海島特色也阻撓著海南旅遊業的發展.有識之士呼籲:讓海南旅遊業協調,持續地發展,即走一條資源,生態和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的路子.海南以其國內唯一的熱帶海濱和熱帶森林旅遊資源及舒適的環境,在吸引休閑度假旅遊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這意味著旅遊活動對海南的影響,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將大大增強.機遇也是挑戰.海南旅遊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都要求盡快實現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因素在旅遊發展中的有機協調.海南旅遊業有必要,也有條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家虧損,虧損面達79%;1996年全省平均開房率53.6%,考慮到持續的低價位競爭和巨大的投資成本,大部分賓館仍為虧本經營.同時,劃管理不嚴,低俗景點泛濫,景區建設的理念不符合時代要求,旅遊景點沒有海島特色也再阻撓著海南旅遊業的發展.有識之士呼籲:讓海南旅遊業協調,持續地發展,即走一條資源,生態和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的路子.海南以其國內唯一的熱帶海濱和熱帶森林旅遊資源及舒適的環境,在吸引休閑度假旅遊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這意味著旅遊活動對海南的影響,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將大大增強.機遇也是挑戰.海南旅遊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都要求盡快實現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因素在旅遊發展中的有機協調.海南旅遊業有必要,也有條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二,海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條件
環境.海南省人口少,開發晚,自然環境遭受現代工業的污染較小.全島綠地面積占
60%以上,森林覆蓋率40%以上,四季鬱郁蔥蔥,常年有瓜果.國內外許多專家稱贊海南是"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未受污染的長壽島",是"當今世界罕有的一片未受污染的旅遊勝地".而海南集自然風光,珍稀動植物,民族風情和文化古跡為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熱帶海島風光旅遊資源,則是旅遊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和基本保障.2.市場客源.立足於蓬勃壯大的國內市場,近10年來海南旅遊接待人次以每年30%以上的高增長率增長.預計在今後10年內,仍將保持在12%以上.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則因為海南的交通,接待等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知名度的日益提高,在下世紀初將取得突破性進展.東亞,東南亞這個人口密集,經濟高速增長的地區,幾乎都在以海南為中心,半徑2500公里的輻射圈內.按旅遊市場一般規律,國際休閑度假游多在2000公里左右的范圍內.可見,海南是具有大量吸引國際度假旅遊的天時,地利優勢的.3.政府支持.海南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實行比其他特區更"特"的優惠政策,具有"三低"(低稅率,地價,勞酬),"三自由"(資金,物資,人員流動自由)的有利條件.而旅遊業因其先導和支柱的產業地位,倍受各級政府的重視.不僅在規劃,投資,用地,人才等諸多方面對旅遊業進行政策傾斜,還大力積極推進旅遊立法工作.1995年,國內第一部地方性旅遊法規《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政府對海南旅遊持續發展的信心和決心.4.經濟和社會支持.建省辦特區以來,海南省域經濟有了巨大發展.1991年到96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8.5%,高出全國6.5 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平均遞增47.2%;社會經濟結構逐漸完善,經濟行為日趨成熟."建設海洋大省","以海興瓊"的戰略思路的提出,又為海南經濟新一輪高速增長注入了原動力.10多年的改革開放,也使社會文明程度有了提高.居民也認識到旅遊同保護資源與環境的重要意義.5.行業基礎.1992年,省旅遊局制定了《海南省旅遊發展規劃大綱》.幾年來,全省旅遊業以《大綱》為藍圖,以取得社會,經濟和環境綜合效益為目標,到了很大發展.目前,全省已擁有各類旅遊接待床位約5.5萬張,旅遊專用客車400多輛,推出六大系列拳頭旅遊產品,重點開發八大片區度假游覽地,涌現出一批諸如尖峰嶺,興隆熱帶植物園,南山佛教旅遊園區等環境保護型旅遊景區,景點.旅遊服務水平,旅遊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這一切,都為旅遊的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海南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調查研究旅遊資源與環境.對資源和環境的清醒認識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旅遊資源與環境的情況,才能真正進行保護和持續利用.海南旅遊資源類型多,分布廣,價值評價及開發潛力評價難度大;地理環境垂直分異和水平分異均較明顯,形成多種多樣的自然生態.而具體區域的環境容量測定必須把資源,環境與區域性主導旅遊活動形式結合起來,所以顯得更為復雜.這樣的調查研究工作,對於目前已成熱點的景區和度假區尤為迫切.2.制定實施旅遊規劃.旅遊規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從規劃的內容性質到規劃的區域范圍,都要層層分解落實.全省應以《海南省旅遊發展規劃大綱》為總綱,形成由旅遊業各部門規劃,各區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區域旅遊開發規劃,具體旅遊項目建設規劃等組成的規劃體系.當前迫切需要做好六大中心系統和各市縣的旅遊發展規劃,以使各地已經風風火火的旅遊建設有據可循.另外,規劃一經論證通過,就應具有法的效力,指導和規范開發建設的具體工作,而不應讓規劃僅僅寫在紙上,束之高閣.3.開展多種旅遊活動.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市場的日趨成熟要求我們推出多樣化產品.跳出"三天二線","五天二線"的觀光型旅遊模式.在景點的選取,線路的組織,活動的安排上進行靈活組合.可考慮開展西沙群島,大洲島等的海島科考探險旅遊,尖峰嶺,吊羅山等熱帶原始森林旅遊;開辟海口——儋州——洋浦西部旅遊線,陵水——保亭——通什中部旅遊走廊;組織體育旅遊,修學旅遊,溫泉療養旅遊等旅遊活動.生態旅遊是當今世界新興旅遊方式,其中滲透著可持續發展思想.海南省有豐富的生態旅遊資源.尤其在島的中西部,保存著世界上最原始的熱帶雨林和大片自然保護區.美國旅遊規劃開發專家,斯坦福大學教授萊曼先生和華爾西女士稱尖峰嶺自然保護區為"海南旅遊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拳頭產品".所以,海南應該大力提倡開展生態旅遊.4.加強基礎設施與人才培養.建省以來,海南省交通,水電,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神速,多項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但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進出島交通還過份依賴於航空運輸.跨海鐵路通道的建設將會大大提高海南交通的通達程度,極大推動旅遊業乃至整個省的經濟發展.島內中,西線高速公路和環島鐵路計劃的實施,也會對中,西部地區旅遊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旅遊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層次的.雖然海南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旅遊人才培養體系,但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要求來看,仍需要對人才的結構,數量,質量等諸多方面進行調整,並通過各種渠道從外地引進一些緊缺的旅遊人才.5.強化行業管理,規范經營服務.行業內的不正之風,是目前海南旅遊業經濟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旅遊設施盲目上馬,已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相互壓價競爭,企業效益低下,服務質量難以提高,又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圈;而導游,司機的高額回扣風,某些酒店員工的惡劣的炒作風,又使經營企業雪上加霜.經濟效益低和服務質量低已經成為海南旅遊業持續發展的絆腳石.應運用法律的,行政的,行業的多種手段齊抓共管,盡快讓旅遊企業擺脫困境,即在用工上,推行執證上崗制度,有效地提高服務質量;強制實行保護限價,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加強旅遊質檢隊伍建設,強化行業監管職能.6.完善行業間的協調補充機制.旅遊業要持續發展,必須妥善處理好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關系.作為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先導產業,旅遊業發展能帶動其他諸業的發展,但其他行業的發展,卻往往會反過來對旅遊業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綜合協調各行業發展的速度,規模及布局,對旅遊業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現在,國際上流行的合理分配旅遊發展所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收益,如採取稅收,基金方式,來補償對資源和環境的損耗的做法,值得參考借鑒.7.進一步提高人們的資源意識和環保意識.整個海南島是個大環境.每一絲清風,每一棵綠樹都是海南旅遊業的本錢.各行各業各部門都要用長遠和全局的眼光,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政府部門應繼續強化環保的宣傳,管理和監督職能,加快立法工作,限制污染企業,杜絕破壞性建設的發生,對亂砍濫伐,偷采偷獵及違章排污者嚴懲不怠.增強人們的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應從旅遊行業本身做起:開展"綠色旅遊"活動,加快中西部的生態旅遊線路開發;在賓館,度假村推廣使用"綠色設備","綠色用品",餐館也要創造"綠色食品"系列;旅遊從業人員更應自覺行動起來,形成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習慣風尚,在導游詞中增加環境保護內容.只有全民的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了,可持續旅遊發展才能實現.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