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遊模式
㈠ 桂林恭城有哪些旅遊景點
桂林恭城有「恭城紅岩村 恭城周渭祠 恭城湖南會館 恭城武廟 恭城文廟」等旅遊景點。
恭城紅岩村——以前是個經濟欠發達的貧困縣,經過二十年的生態農業建設,探索出了「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簡稱「恭城模式」),「恭城模式」催生了當地以生態工業和方興未艾的以生態農業旅遊產品為中心的鄉村旅遊,正在形成「養殖-沼氣-種植-加工-旅遊」五位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恭城生態村的榜樣——紅岩村,成為恭城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經濟的一個典範。
恭城周渭祠——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廟。大殿為兩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磚牆混合結構,廂房面寬和殿進深一致。門樓重檐歇山式,面闊五間,分明間、次間和梢間。門樓構造具有廣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體形在中間驟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裝飾作用。
恭城湖南會館——建於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此館現在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會館布局嚴謹,紅牆黃瓦,泛翠流金,飛檐挽天,蔚為壯觀。大殿裝修華麗,壁畫花飾繁多,前後風檐鏤雕細致,檐牆彩繪構畫新穎。館內有戲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壘砌台基,台底淺埋水缸36口,以增強音響效果。看台能容納1000餘人。
恭城武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廟的右側。印山一山分二脊,一東一西,一左一右。左為文廟,右為武廟,文武兩廟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恭城文廟——位於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文廟座北朝南,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布置,顯得庄嚴肅穆。文廟由兩邊耳門出入,東向門叫禮門,西向門叫義路,門外立禁碑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孔廟的庄嚴。正面是照壁,沒有開大門,據說等有人中了狀元,才在照壁中間開大門,稱狀元門,想從大門步入欞星門,唯狀元莫屬。1963年文廟經修復後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
如想了解更多,你可以網路hi我!
㈡ 桂林恭城有哪些旅遊景點
桂林恭城有「恭城紅岩村 恭城周渭祠 恭城湖南會館 恭城武廟 恭城文廟」等旅遊景點。
恭城紅岩村——以前是個經濟欠發達的貧困縣,經過二十年的生態農業建設,探索出了「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簡稱「恭城模式」),「恭城模式」催生了當地以生態工業和方興未艾的以生態農業旅遊產品為中心的鄉村旅遊,正在形成「養殖-沼氣-種植-加工-旅遊」五位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恭城生態村的榜樣——紅岩村,成為恭城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經濟的一個典範。
恭城周渭祠——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廟。大殿為兩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磚牆混合結構,廂房面寬和殿進深一致。門樓重檐歇山式,面闊五間,分明間、次間和梢間。門樓構造具有廣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體形在中間驟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裝飾作用。
恭城湖南會館——建於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此館現在是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會館布局嚴謹,紅牆黃瓦,泛翠流金,飛檐挽天,蔚為壯觀。大殿裝修華麗,壁畫花飾繁多,前後風檐鏤雕細致,檐牆彩繪構畫新穎。館內有戲台矗立,呈凸字形,105平方米,青石壘砌台基,台底淺埋水缸36口,以增強音響效果。看台能容納1000餘人。
恭城武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現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廟的右側。印山一山分二脊,一東一西,一左一右。左為文廟,右為武廟,文武兩廟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恭城文廟——位於桂林市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全國四大孔廟之一。文廟座北朝南,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布置,顯得庄嚴肅穆。文廟由兩邊耳門出入,東向門叫禮門,西向門叫義路,門外立禁碑一塊,上刻「文武官員至此下馬」,以示孔廟的庄嚴。正面是照壁,沒有開大門,據說等有人中了狀元,才在照壁中間開大門,稱狀元門,想從大門步入欞星門,唯狀元莫屬。1963年文廟經修復後成為廣西最大的孔廟,被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