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遼寧省春節旅遊哪裡好玩

遼寧省春節旅遊哪裡好玩

發布時間: 2021-01-23 02:55:50

① 遼寧省內有適合春節旅遊的地方沒當天去當天回的

這位朋友您好,請問你家住在哪裡?這樣我才好判斷你可不可以當天回來。。還有,遼寧省實在沒有什麼適合春節旅遊的地方啊要春節旅行的話,最好是抽出一周的時間去南方看看。。要是遼寧省的話就是沈陽,大連、。冬天的話就是滑雪,看冰雕了。。。其餘的冬天都沒什麼玩勁兒

② 請問誰能介紹一下遼寧春節時好玩的地方,需要詳細介紹

本溪水洞:雖說洞內常年保持10℃的恆溫,四季如春。但冬天冰封雪飄,氣溫在-10°左右,且雨量充沛,不是很建議去!
如果喜歡歷史,可以去沈陽故宮。看了那裡,很多地方都不用遊了。
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經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1926年至今,為沈陽故宮博物院。現存古建築100多座,總佔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
沈陽故宮主體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宮,具有濃厚的滿族特色和中國東北地域建築特色。
沈陽故宮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從遼東地區興起的清帝國在這里奠定基礎,並從地方政權發展為統治中國268年的統一王朝。
在故宮附近,還可以順道參觀一下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座落於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是在原殘歷碑和地下展廳的基礎上於1997年9月開始擴建的,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開館。新館總佔地面積3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600平方米,展覽面積9180平方米。博物館共設有包括序廳在內的8個展廳,10餘個大型場景。新館採用了現代科學技術,配備有分區廣播系統、中央空調系統、影視報告廳、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系統及國際互聯網系統等設施,是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
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史料及多種展示手段反映了從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十四年遭受奴役、奮起抗爭、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教育人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青岩寺: 關外多山,以閭山居首;閭山多壽,以青岩寺為壽。青岩寺位於遼寧省北寧市常興鎮西部之閭山深處,其建築位置險要,結構布局奇特。更與層巒翠嶂,古木幽林掩映成趣,成為閭山的旅遊勝地之一。
青岩寺始創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香火綿延。常盛不衰。青岩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於群峰環抱之中,形同坐井觀天;下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鍾樓」、「鼓樓」等,院中青桐翠柏,鬱郁森森。中院座落於香爐峰上,香煙裊裊,崗氣蒸騰。上院築於險涯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上院風景佳絕,數百米峭壁間退出一剎天然階台,邊緣築一帶磚牆,牆下深淵眩目,群嶺如煙。
青岩寺還建有「文殊院」、「伽藍殿」、「聖水院」、「觀音殿」、「葯師佛殿」等多處佛殿。
聯系地址:遼寧省北寧市常興店鎮青岩寺風景區

③ 遼寧遊客如何過大年

遼寧氣溫回升帶動了遊客的出行熱情,全省「嬉冰雪、泡溫泉、到遼寧、過大年」的專旅遊節日氛圍屬濃厚,各地舉辦的民俗特色活動點亮了整個春節假期,年味十足。

同時,遼寧省一些極具歷史文化特色的旅遊景區,在春節期間深入挖掘和傳承創新民俗展演活動,其中沈陽故宮推出的皇家禮儀「新春朝賀」演出,撫順新賓赫圖阿拉城景區推出的「努爾哈赤登基大典」,吸引大批遊客流連忘返。

④ 遼寧省內 哪裡有比較有特色的廟會

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營口都有廟會。楞嚴寺。娘娘。天後。
皇寺廟會
每年陰歷四月十八,在水師營中心舉行廟會
每年大年三十至正月十五期間都會舉辦「千山春節民俗文化廟會」,
每年陰歷6月19是鞍山廟會,遼寧錦州義縣奉國寺春節廟會;
遼寧大連長海縣媽祖廟會
遼寧省丹東鳳凰山特色民風民俗廟會

春節期間,千山風景區推出了冬季旅遊品牌活動——千山春節民俗文化廟會,千山北部景區的優惠門票每人次20元,
。2011年2月3日—2月17日(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在千山舉行的第八屆千山春節民俗文化廟會上,將推出「玉兔迎春系列活動」,包括除夕夜撞鍾、擊鼓等活動,正月初一7:00—9:00在千山大佛廣場舉行大型活動,同時送出1萬張禮券,市民先到先得,額滿為止;正月初五8:00在千山財神廟還將有一千一百個精美禮品送出。
春節期間,千山風景區還將推出門票優惠政策,從2月2日(大年三十)17:00至2月17日(正月十五)期間,千山北部景區正門門票價格20元。

⑤ 遼寧省民風民俗

海城高蹺秧歌屬於大鼓高蹺,是遼南高蹺的一支,是民眾十分喜愛的民間舞蹈,經過300多年的不斷演變,已經形成了舞蹈、雜技、音樂、小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海城縣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庄古鎮三義廟就有高蹺、旱船沿街跳舞表演」。在清初,東北的海上貿易主要集中在遼南近海,隨後海城古鎮牛庄成為當時關內外物資集散地和遼東最早的水上商埠。隨著「闖關東」移民的湧入和遼南經濟貿易的發展,南北方的藝術也在海城得到了廣泛交流。當時秧歌會上的高蹺表演還只局限於在蹺上耍刀弄棒,藝人稱其為「武蹺」。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城的民間藝人不斷探索、改進了傳統高蹺的藝術形式和技巧,把中國傳統的民間戲劇搬到高蹺上,逐步形成了海城高蹺獨特的火暴、歡快、潑辣、粗獷的表演風格。每年農歷正、二月間,扭秧歌、踩高蹺成為海城人的民俗之一。
大秧歌,是明清時在繼承唐代以來東北大秧歌傳統特色而形成的地方鄉土藝術。開始時,是少數民間閑散藝人在街頭表演的謀生手段,逐漸變成了節慶或廟會期間的娛樂活動。
婚俗:「三天回酒當天走,七天回酒住一宿」,新娘子拜完天地後,在要進房門的時候,由兩個幾輩老人都健在的所謂「全科」人或漂亮的小姑娘或媳婦在一左一右遞來兩個盛酒的酒壺,這叫「寶貝壺 」,新娘子接了必須把它放在新房的窗檯上,婚後把它帶回娘家去,叫「回酒」。婚後三天的回酒,不能在娘家住,必須當天回婆家,過七天的回酒,可以在娘家宿上一夜。
一般滿族婚娶舊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給兒女 對照八字,如若合婚,雙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帶領"相看",也叫"相親",俗稱"看門戶"。如雙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嘎拉哈,也就是「抓拐」。拐,通常是取豬、羊或是鹿等動物身上比較小的關節骨,滿族女孩把它抓來拋去,據說可以鍛煉手的靈巧性,做得一手好針線活。

⑥ 遼寧省春節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呢!
春節 :
原始社會有「臘祭」的儀式:秋收以後人們都要祭祖一番,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祈求來年再獲豐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風俗。堯舜時候起,人們就開始過春節了。
春節的時間在歲首,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古時候,歲首的時間不一樣。夏朝的歲首是農歷正月初一,商朝是農歷十二月初一,周朝是農歷十一月初一,秦是農歷十月初一,漢武帝時重新把歲首定在農歷正月初一,同時採用「太初歷」,規定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俗稱「新年」。此外,還稱稱「正旦」、「開年」、「開歲」、「芳歲」、「華歲」等,在諸多稱謂中以稱「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規定採用陽歷紀年,並把公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這樣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稱呼。其實,春節這個名稱古已有之,是專指立春而言的。自從民間把農歷正月初一稱作春節以後,就不再把立春叫春節了。
老北京春節如何吃 :
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過年時方可大飽口福。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今天那些以祭祖祭神為名的供品和傳統食品,幾乎全保留下來了,只是不那麼引人注目。至於如今的春節,餐桌只能用「豐盛」一詞所概括了,什麼川魯大菜、生猛海鮮,都會出現在尋常百姓的除夕餐桌上。講「新派」的人家還會到大飯館里去「撮一頓」來喜迎新春呢!
臘八吃臘八粥 :
農歷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最重要的事兒當然是熬臘八粥。關於臘八粥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為了祭祀神農,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岳飛,有的說是從朱元璋那兒傳下來的。但流傳最廣的,要算是紀念佛祖的說法。
根據佛教《普曜經》記載,釋迦牟尼逃出王宮到迦嗜山當了和尚以後,學習經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整整六年。他在學滿畢業的時候,正是中國的臘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徒所稱的「釋迦牟尼得道日」。又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六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畢業的時候,已經是襤衣爛履,瘦骨嶙峋。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尼連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牧牛女子,用缽孟接濟牛奶,煮熟以後送給釋迦牟尼食用,使釋迦牟尼的身體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捨飲食的日子。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臘月初八施捨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 的習俗。明代陳耀文所著《天中記》中說:「宋時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這里所說的「七寶五味粥」指的就是「臘八粥」。我國一些佛教寺廟里熬煮「臘八粥」,就是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
老百姓除了熬臘八粥供奉佛祖外,還把它當作親友鄰居間互相饋贈的禮物。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
臘八粥的用料很多,一般是用芸豆、豌豆、小豆、豇豆、綠豆、小米、大米、高粱米等豆米摻在一塊兒,加上小棗、栗子之類的乾果熬成的,喝的時候,再加上紅糖、白糖、玫瑰、木樨等調料。講究的,則用糯米、薏仁米、菱角米、雞頭米、蓮子肉混在一塊兒熬成粥,再鋪上密餞果脯、荔枝肉、桂元肉、松子、桃仁、青絲、紅絲,還要擺出花樣兒圖案,真是又好看又好吃。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除了熬臘八粥之外,民間還有泡臘八蒜的習俗。也是在臘月初八這一天,把剝好的蒜瓣兒裝進壇子,加滿醋,封上口兒,我個暖和地兒放著,直到除夕晚上吃大年餃子的時候,才打開來享用。泡好的蒜瓣兒顏色碧綠,像翡翠一樣,吃起來酸不唧兒的,稍有點兒辣,真是別有一番風味兒。
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在清代的時候,宮里邊喝的臘八粥是雍和宮的喇嘛熬好了以後進貢的。

我國商朝已有灶神之說。《莊子·達生》篇中有「灶有害」的記載。司馬彪註解說:「髻,灶神,著赤衣,狀如美女。」《淮南子·記論訓》說:「炎帝作火。死而為灶。」高誘注曰:「炎帝、神農,以火德於天下,死祭祖於灶神。」當時祭祖灶神,屬紀念性質。據說灶君在家家戶戶了解人間善惡。故聯曰:「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灶君何時回宮?大概是春節之前吧。就是在新的一年裡,要保佑這個家庭吉祥如意,歲歲平安。這是一種良好的祝願。
灶君,也是火神。火神的名字叫祝融,或叫回祿。祝融傳說中的祝融,以火施化,號赤帝,故後世火官因以為謂。一視為帝獸時火官,後人尊為火神。火神本是為人類造福的,也成了火災的代名詞。老北京人祭灶君、祭火神,因為自古以來,在春節前後天氣乾燥是多火災的時候。慎火是十分必要的。
古時臘月二十三日,宮庭用黃羊祭灶,這種祭灶禮儀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民間祭灶則用糖瓜、關東糖、糖餅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馬。相傳灶王每到臘月二十三日,騎馬上天向玉皇大帝票報人家善惡。家家戶戶於二十三日更盡時,在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由男主人跪拜,祝以隱惡揚善之詞,嚴禁婦女主祭,婦女只能在內室掃除爐灶。祭完之後,將灶君神像揭下,與紙元寶等一並焚燒。每逢此日,鞭炮極多,俗稱過小年。
北京諺話有:「送信兒的臘八粥,要命的關東糖,救命的煮餑餑」之說,意思是臘八傳來春節即將到來的信息,一到年關債主逼債,而二十三日是逼債最緊要的時候,所以是要命的關東糖,到除夕午夜吃餃子,一般債主按規矩就不來了。
一些窮苦之家,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關東糖祭灶,因此,舊京民間有歌留傳說「『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得窮,明年再吃關東糖。」
從前北京有許多灶王廟,家家戶戶供灶王爺。除少數民族外,漢族人差不多都有祭灶王的風俗。
灶神為民間灶頭供奉之神,也稱灶君、灶王、灶王爺。原始人為了表示對火的發明者的感激,每年夏天祭祖他,夏天象徵火,灶也代表火。我國北方有臘月二十三日用糖果祭灶之俗。
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掃塵土」。掃塵土不僅有益於環境衛生,還有益於防火,因為把一些可燃性垃圾徹底清除了,就清除了一個起火因素。

[編輯本段]二十四掃房 :
掃房,說是「不能讓老灶王爺頂著土上天」。
唐代,「掃年」之風盛行。據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經歷代相傳,形成了春節前掃房的習俗。即便是人少而又貧困的人家也要掃房。這不僅是一種迎接諸神下界的准備,而且也是一種掃除穢氣、晦氣、窮氣的重要舉動。
老北京的重謠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其實民間並不在臘月二十四日掃房,而是在臘月十五日以後,二十三日祭灶以前,從皇歷上擇個「宜掃舍」的吉日就開始
掃房確是一件相當麻煩但又不能不搞的事。大戶人家主人指揮僕人們去干;一般住戶則全家老少一齊動手,將室內傢具陳設一律搬到庭院,擦拭乾凈,尤其是上邊的銅活一定要打亮。對於室內主要是掃除牆角頂棚上的塔灰、蛛網,撕掉牆壁上的舊年畫,待進行粉刷或裱糊後,再貼上新年畫;撕掉玻璃窗上的舊窗花,擦凈後待除夕時貼上新窗花;尤其是佛堂、祠堂更要精心整理打掃,諸如香爐、蠟扦、花筒、海燈碗、供碗等祭器都必須擦亮,佛前舊聯對,掛錢等物,一律揭掉焚化。
一般家庭只搞半天或一天,房屋較多的住戶則分屋分院地搞三天至五天不等。
掃房以後,人們還要「擇吉」到澡堂或在家裡沫浴洗澡,剃頭理發,表示除舊迎新。
掃房以後,全家即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准備過年了。
[編輯本段]三十守歲 :
農歷臘月三十為一年的除夕。
過去,老北京大多數人家常年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供品五花八門,有油炸的麵食、月餅點心、蘋果柑桔、什錦果脯、黃白年糕、餃子饅頭,真是應有盡有。除了供品之外,供桌上還擺著香爐、蠟扦等供器,供桌前邊的地面上擺著蒲團,行禮跪拜的時候用。
據說,年三十晚上到初一大清早,諸神要下界來考察人間的善惡,這些神裡面有財神、土地爺諸位。臘月二十三「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爺也在此時回到人間,繼續做他的「一家之主」。這時候,人們都要恭恭敬敬,謹慎行事,還要燒香磕頭,請諸位神仙在新的一年裡多多關照。
年三十晚上,是老北京人最有滋味的一段時光。先是全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享用一年中最為豐盛的吃食。菜餚中大多是燉魚、燉肉、燉雞、丸子、扣肉之類的肉食,也有清新爽口的冷盤,比如,用蔓菁、大紅袍羅卜做成的辣菜,還有糖辣白菜、芥茉墩兒什麼的。主食則以餃子為主,一般是用羊肉白菜或豬肉韭菜做餡兒。吃餃子時,決忘不了拿「臘八醋」當調料。如果小年,除夕則在臘月二十九。老百姓管這一天叫「年三十」。在所有的節日里,「年三十」要算是老北京最忙活也是最樂呵的一天了。

⑦ 遼寧省春節期間有適合一家三口玩2天的地方嗎

當然不會,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回的早。遼寧答比新疆先看到嗎。遼寧地理坐標處在東經118°53′至125°46′而新疆地理坐標處在東經73°40′~96°18′之間。經度上至少要差20度,時間上也要差1個多小時(15度是一個時區)。遼寧要是6點看到日出,那麼新疆就的7點多才能看到。

⑧ 春節期間遼寧省博物館還開放嗎

春節期間,遼寧省博物館開放的時間有所調整,除夕(1月22日)當天閉館,版初一、初二(23、24日)兩天開權閉館時間調整為10時到15時。初三(25日)以後時間恢復正常,即從早9點到晚7點。節日期間省博物館精心准備了「妙相庄嚴佛教造像精品展」、「丹青之華近現代十二家繪畫展」等七項精品展覽。

⑨ 遼寧省政府發布的春節假期延長到2月8日的通知是真的嗎

這個通知是真的呀。基本上我們都是肯定要2月9號以後才能上班的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