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政府對旅遊企業的投入
『壹』 海南旅遊業開始轉型升級了嗎
據報道,日前海南省發改委稱,今年一季度全省房地產開工投資占總投資比重、專房地產稅收屬總額佔地方稅收比例雙雙超過50%,2017年上半年全省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216.67億元,同比增長24.0%,居各行業之首。
一位海口地產從業人員透露,早期海口是粗放型的賣地增收模式,現在政府更傾向於出讓配建產業的地塊,以前的配建產業,開發商多數還是先建住宅賣房,很多承諾的寫字樓都不了了之,現在海口市政府已明確規定必須先建完產業配套,才能建住宅。
同時,海南還在通過商業開發激活旅遊業紅利,去年以來海口、三亞等十餘個市縣吸引了一大批旅遊投資項目,海南省去年全年簽約旅遊項目58個,簽約金額1551億元,海南省2016年全年接待遊客總人數達到6023.59萬人次。
『貳』 2008年海南旅遊業發展情況海南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2008年海南旅遊業發展情況
2008年海南旅遊業克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免簽證和落地簽證暫停等因素的影響,實現平穩增長,全年接待旅遊過夜人數2060萬人次、增長10%,旅遊總收入185億元、增長8%。
近年來,海南省景區(景點)的建設明顯加快,到2008年,全省共有各類旅遊景區、參觀點69家,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遊區等7處景區(景點)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點)。與此同時,全省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尤其是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進一步緩解。海口、三亞等五個城市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2008年,中共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設「國際旅遊島」旅遊發展戰略取得重大進展——國務院在2008年4月已函復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海南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優勢,在旅遊業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海南發展旅遊業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國務院復函還批准海南省在海口、三亞、瓊海、萬寧四市各開辦一家市內免稅商店,以方便國際遊客旅遊購物。
海南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發展旅遊業,通過確立和實施「一省兩地」的產業發展戰略,將旅遊業作為海南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努力把旅遊資源的潛在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產業優勢。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海南省旅遊行業已擁有國內許多地方所不具備的資源、環境、政策和法律優勢,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產業體系,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海南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
海南省將在2018年,基本建成國際旅遊島。到時旅遊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與國際基本接軌,旅遊服務基本達到國際水準,實現海南旅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幅提高,而到2028年,海南將建成世界一流的國際旅遊島。旅遊產品達到國際水準,城市建設、公共服務設施、現代服務業等適應世界發展潮流,綜合環境能滿足中外遊客的各種需求,成為國際熱帶海島度假休閑勝地。
中國投資網 2009-2012年海南旅遊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叄』 海南旅遊業的發展前景
一、海南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
隨著海南旅遊接待能力的持續增強,旅遊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旅遊產業對相關產業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海南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
(一)旅遊業發展水平。
一個地區接待遊客的人數和旅遊收入水平,是判斷該地區旅遊業發展情況的重要量化指標。2004年海南接待遊客1402.88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1372.02萬人次,佔全部來瓊遊客總數的 97.8 %;接待海外旅遊者 30.86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2.2%。2004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11.01億元,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04.24億元,占旅遊總收入的93.9%。
(二)旅遊產業規模。
由於看好海南發展旅遊業的良好前景,社會各方面對海南旅遊業關注不斷增強,投資持續增加,旅遊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據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海南省從事旅遊經營的法人企業有 845家,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的 7.78 %;就業人員49325人,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就業人員的18.64 %;主營業務收入38.31億元,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的4.94 %;資產總額196.49億元,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98 %。其中,全省住宿業單位604家, 客房總數50334間;床位103305張。住宿業中旅遊飯店296家,客房總數37119間,床位78705張。旅遊飯店就業人員31297 人,資產總額116.10億元。旅行社184家,旅行社就業人員2729人,資產總額13.65億元。旅遊經營企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198家,占旅遊企業總數的 23.4%;私營企業 275 家,佔32.5%;外國和港澳台企業71家,佔8.4%;有限責任公司137家,集體企業55家,股份合作22家,聯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分別是22家、45 家和20家。這表明,海南的旅遊企業中私營企業近幾年發展較快,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呈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格局。
(三)旅遊產品開發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海南省不僅在發展旅遊業中逐步整合優化傳統的觀光旅遊項目,而且根據旅遊資源特點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精心營造旅遊熱點,突出發展休閑度假、會議旅遊、節慶活動等能充分體現海南自然、文化歷史特色的各種專項旅遊產品,有效提升了旅遊產品競爭力。一些特色旅遊項目在國內已有一定影響,取得良好的示範性作用。如南山文化旅遊區,是集海南生態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檔次較高、特色鮮明的旅遊觀光景區;以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一批建築風格各異的度假休閑酒店群落成了國內遊客冬季避寒的首選度假之地;博鰲亞洲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海南會議旅遊的興起和會議層次的提高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包括台達、亞龍灣、博鰲在內的省內16家各具特色的海濱型、山地型高爾夫球場的分布密度在國內省市中名列前茅。景區(景點)的建設明顯加快,目前全省共有49處景區(景點),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遊區等7處景區(景點)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點)。與此同時,全省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尤其是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進一步緩解,旅遊點的可進入性顯著增強,在交通、通訊、水電供應等方面,基本能夠滿足現代旅遊業發展和國內外遊客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協調配套、功能齊全的旅遊設施供給體系。海口、三亞等五個城市也因此而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四)旅遊法律和產業政策。
旅遊法制建設走在全國的前列。1992年,海南省旅遊局組織制定了《海南省旅遊規劃大綱》;1995年,海南率先在全國推出我國第一部地方性旅遊條例《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1998年,海南省再次修訂《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和出台了《海南省旅遊市場管理規定》;並於2002年3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行了《海南省旅遊條例》;《海南省旅遊總體規劃》目前也已獲得通過。與此同時,為加快開發海南的旅遊度假資源,國家還賦予海南許多鼓勵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如海南對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持普通護照參加5人以上的旅遊團隊,可以在15天內免簽證;國家還特許海南省擁有國際三、四、五類航權開放政策。所有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奠定了海南旅遊業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海南旅遊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首先,從旅遊產業的宏觀功能看,由於旅遊產業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業,也不是一般的第三產業,而是關聯度高、涉及面寬、帶動力強的綜合性產業。它在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處於一個產業群的核心地位,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旅遊消費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購、娛等6個部門,而旅遊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直接為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景區景點帶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農業、工業、城建、文化等行業發展,進而還能刺激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起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素質提升的作用。2004年海南旅遊增加值48.84億元,佔全省GDP的6.0 %,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4.6%。
其次,從旅遊產業的波及和連帶效益上看,海南發展旅遊業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之上的,作為先導產業,相對其他產業,旅遊業的效益不僅表現在旅遊收入上,還更多的體現在社會效益上。即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對旅遊業的投入開發,可以帶動一定范圍內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全面發展。「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就是在這種模式下旅遊業功能的形象化說明。例如,海南旅遊業與房地產業的互動作用在這幾年表現得相當明顯。不少經濟條件優越的國內遊客利用黃金周旅遊期間在三亞和海口等地購置房產,從而帶動了當地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城鎮經濟結構出現歷史性變化。旅遊房地產已逐步成為海南房地產業在國內促銷的品牌和優勢。
第三,從旅遊行業的特殊性來看,由於旅遊業的廣泛性和豐富性,決定了旅遊業是一項勞動密集型行業。2004年全省旅遊企業直接就業人員49325人,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就業人員的18.64 %。由於旅遊業的帶動性強,許多相關產業都可以藉助於旅遊市場的持續繁榮而活躍,開拓消費領域,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員,形成地方就業的主渠道。
此外,旅遊業相對於其它行業而言,所需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資金投入不大,成效較快,適於文化技術相對落後、資金缺乏而又急於擺脫困境的中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經濟的需要。通過旅遊業的開發,與外界進行人員、信息、技術及資金的交流與溝通,可以帶動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山區其他經濟產業的開發與建設,對於主要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的中西部邊遠山區,能夠直接起到幫貧解困、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說旅遊業是關聯全社會的產業,旅遊業的發展與衰弱,已經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影響國民經濟全行業發展的問題。
『肆』 請根據國家將海南島打造成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分析未來海南島經濟的發展前景
我住在海南島 對於風土人情比較了解 海南雖然是打造旅遊島 但是海南本地人的生活習慣有點不上檯面 但是由於香港人管理 那麼會按照地域性劃分369等 有錢人花紅酒綠 當然 隨著賽馬和服務業的興起 海南勢必會開放很多政策 那麼由於這些政策的推動海南早晚要成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前景非常廣闊 企業在這里享受稅收政策 博懊亞洲論壇投資者絡繹不決 再加上海南島美麗的景色 無不讓人認為這里是天上人間 所以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伍』 海南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要詳細一些,最好有數據支持這觀點)
我就是做海南旅遊專線地接社的.希望以下的對您有幫助
衣:外出旅行衣褲不宜過寬大或過窄小,以免影響走路。海南由於有時溫差較大,除了帶上隨身的換洗衣服外,最好帶一件夾衣,冬季也可帶上泳衣。旅遊不宜穿化纖一類的汗衫、內衣、內褲,由於其透氣性差出汗後易粘貼在身上,很不舒服,並容易刺激皮膚,引發多種皮膚病。
夏季到海南不宜穿顏色較深的衣服,從吸收輻射熱由弱到強的順序是:白、土黃、米灰、綠、紅、青、黑。夏季到海南旅遊應帶上草帽或白色遮陽帽和防曬油。海南經常遇上雨天,另需備帶較方便的雨衣或折疊式雨傘。
食:飲水宜量少多次。隨身帶些餅干、糕點、防止途中無法就餐,但必須禁止暴飲暴食。飲茶不宜過多、過濃。少量飲酒可促進血流血液循環、消除疲勞。
住:住下後及時淋浴、更換衣服、按摩、放鬆一下肌肉,消除疲勞。夏天不宜在風大的地方久留,否則易引起感冒或關節痛,同時要保證足夠的睡眠。
行: 旅遊穿鞋要輕便,透氣、防滑。忌穿新皮鞋、硬底鞋、高跟鞋。路途勿爬車、跳車,車未停穩勿搶上搶下;乘車時,頭手勿伸出窗外,應隨時抓住扶手。
出遊裝備:
第一:准備好行裝。
早些擬出一個單子,寫出要帶的東西,可以避免出發前臨時忙亂。如身份證、手機、適量的錢等。最好不要帶上宜燃宜爆和小刀等物品,因為不能隨身帶上飛機。
第二:帶好必備的葯品。
如:感冒葯、乘暈寧、創可帖等。
第三:了解當地的民俗民風和規矩。
到海南,有特色的的紀念品不少,但是流動商販的商品,如果不是很想買,最好是不要隨便還價。旅遊區情況較復雜,晚上不宜單獨行動。較便宜的車不要隨便乘座、不要貪圖便宜,到一些不正規的場所參與娛樂活動。為了安全起見,不要私自下海游泳。
第四:拿一張酒店的卡片,記住導游的電話、旅遊車的車牌號。
如果迷路,卡片上有酒店的地址、聯系電話,您可給司機看,或打電話聯系導游,立刻就可化險為夷。
第五:了解酒店房間里的付費情況。
酒店裡的東西哪些可用,哪些東西不可用,最好先請導游幫忙問好。房間里有些電視節目看了是要收費的,冰箱里的東西用過後多數需要付款的。
第六:貴重物品放總台保險櫃
『陸』 海南島旅遊業對經濟增長有多大影響(需要具體數據)
建省辦經濟特區17年來,海南旅遊業從一個哇哇待哺的幼小產業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優勢「朝陽」產業。初步測算,2004年,全省旅遊業直接創造或通過傳導鏈間接創造的增加值為86.80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為11.0%。其中,旅遊業直接創造的增加值為48.8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3%,對GDP的貢獻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遊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11.01億元,比1987年增長96.4倍,年均增長30.9%。其中,境外旅遊收入6.77億元,比1987年增長15.5倍,年均增長17.9%;國內旅遊收入104.24億元,增長141.8倍,年均遞增33.3%。旅遊業增加值率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點。
初步測算,2004年旅遊業通過傳導鏈影響關聯產業間接創造增加值為37.96億元,對GDP的貢獻率為4.8%。按旅遊業每收入1元間接影響關聯行業增收4.3元和旅遊業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間接帶動關聯行業增加4.5個就業崗位的研究資料測算,2004年,全省旅遊總收入111.01億元,由此影響關聯行業實現總收入477.34億元,比1987年增長96.7倍,平均每年增長30.9%。2002年,全省旅遊企業從業人員6.58萬人,帶動關聯產業就業23.03萬人,傳導影響社會勞動就業29.61萬人。旅遊產業傳導鏈進一步拉長。
『柒』 政府在海南旅遊業發展應當什麼角色
要資源, 也是成功開發旅遊的最主要條件。 每刻都在變化 , 因此生態旅遊資源也在變 「空中花園」、「絞殺」、「獨木成林」、等等。海南還有 6 3 0 多種的珍稀特有的熱帶 化, 進而形成了一個動態的系統。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程度 、開發模式和使 植物, 其中桫欏、海南桫欏、白桫欏、大羽桫用方式及建設規模等都和生態旅遊資源評 1 .2 . 3 原始性和和諧性 生態旅遊資源欏、坡壘、海南粗榧、母生、子京、花梨、野荔 ,同時生態旅遊資 是大自然孕育而成的 , 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枝、見血封喉、青皮 、海南蘇鐵等被譽為熱 渾然天成 , 沒有任何的人工修飾的最原始 源評價的高低對未來旅遊業的持續發展起 林「十三太保 」, 更是著名的野生植物 帶雨到指引作用。因此, 研究海南生態旅遊的可 生態資源 。不論是清水秀的山地森林生態 海南山地熱帶雨林區內的植物種類繁 , 是能讓其發展振興的重要 持續發展策略多, 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 , 天然植被有明顯的系統 , 還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都是原始自然方式之一。 , 到處還充滿了各種奇特的 熱帶垂直地帶性 生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由地球上的 。如 , 熱帶雨林的板根 、根抱石、「幾雨林景觀生物和環境在經歷了幾十億年的進化形 代同堂」、「雨林屏風」、「空中花園」、 「絞殺」、成。地球只有一個, 大自然賜予我們人類的 1 生態旅遊資源的概念及特點 「冷血「獨木成林」、老莖生花等等。還有 , 因此人類應遵循生 生態資源也是有限的1 . 1 生態旅遊資源的概念 所謂旅遊資源指殺手」見血封喉「, 四大南葯」的益智、 態學規律 , 建立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系 凡是能夠造就對旅遊統。可順應自然而建的或者在天人合一等 者具有吸引力環境的自然事物 、文化客觀 思想指導下建造生態系統 , 實現人與自然 的和諧。 植物壽星」龍血樹等。 巴戟天、砂仁、檳榔「, 事物, 它們都可構成旅遊資源。
『捌』 海南旅遊業競爭狀況
一、海南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 隨著海南旅遊接待能力的持續增強,旅遊產業規模的逐步擴大,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旅遊產業對相關產業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海南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 (一)旅遊業發展水平。 一個地區接待遊客的人數和旅遊收入水平,是判斷該地區旅遊業發展情況的重要量化指標。2004年海南接待遊客1402.88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1372.02萬人次,佔全部來瓊遊客總數的 97.8 %;接待海外旅遊者 30.86萬人次,占遊客總數的2.2%。2004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11.01億元,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04.24億元,占旅遊總收入的93.9%。 (二)旅遊產業規模。 由於看好海南發展旅遊業的良好前景,社會各方面對海南旅遊業關注不斷增強,投資持續增加,旅遊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據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海南省從事旅遊經營的法人企業有 845家,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的 7.78 %;就業人員49325人,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就業人員的18.64 %;主營業務收入38.31億元,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數的4.94 %;資產總額196.49億元,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98 %。其中,全省住宿業單位604家, 客房總數50334間;床位103305張。住宿業中旅遊飯店296家,客房總數37119間,床位78705張。旅遊飯店就業人員31297 人,資產總額116.10億元。旅行社184家,旅行社就業人員2729人,資產總額13.65億元。旅遊經營企業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198家,占旅遊企業總數的 23.4%;私營企業 275 家,佔32.5%;外國和港澳台企業71家,佔8.4%;有限責任公司137家,集體企業55家,股份合作22家,聯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分別是22家、45 家和20家。這表明,海南的旅遊企業中私營企業近幾年發展較快,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呈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格局。 (三)旅遊產品開發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海南省不僅在發展旅遊業中逐步整合優化傳統的觀光旅遊項目,而且根據旅遊資源特點和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精心營造旅遊熱點,突出發展休閑度假、會議旅遊、節慶活動等能充分體現海南自然、文化歷史特色的各種專項旅遊產品,有效提升了旅遊產品競爭力。一些特色旅遊項目在國內已有一定影響,取得良好的示範性作用。如南山文化旅遊區,是集海南生態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檔次較高、特色鮮明的旅遊觀光景區;以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為代表的一批建築風格各異的度假休閑酒店群落成了國內遊客冬季避寒的首選度假之地;博鰲亞洲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海南會議旅遊的興起和會議層次的提高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包括台達、亞龍灣、博鰲在內的省內16家各具特色的海濱型、山地型高爾夫球場的分布密度在國內省市中名列前茅。景區(景點)的建設明顯加快,目前全省共有49處景區(景點),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遊區等7處景區(景點)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景點)。與此同時,全省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尤其是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進一步緩解,旅遊點的可進入性顯著增強,在交通、通訊、水電供應等方面,基本能夠滿足現代旅遊業發展和國內外遊客的需要,初步形成了協調配套、功能齊全的旅遊設施供給體系。海口、三亞等五個城市也因此而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四)旅遊法律和產業政策。 旅遊法制建設走在全國的前列。1992年,海南省旅遊局組織制定了《海南省旅遊規劃大綱》;1995年,海南率先在全國推出我國第一部地方性旅遊條例《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1998年,海南省再次修訂《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和出台了《海南省旅遊市場管理規定》;並於2002年3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行了《海南省旅遊條例》;《海南省旅遊總體規劃》目前也已獲得通過。與此同時,為加快開發海南的旅遊度假資源,國家還賦予海南許多鼓勵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如海南對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持普通護照參加5人以上的旅遊團隊,可以在15天內免簽證;國家還特許海南省擁有國際三、四、五類航權開放政策。所有這些法律和政策措施奠定了海南旅遊業加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二、海南旅遊業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首先,從旅遊產業的宏觀功能看,由於旅遊產業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業,也不是一般的第三產業,而是關聯度高、涉及面寬、帶動力強的綜合性產業。它在國民經濟和第三產業中處於一個產業群的核心地位,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旅遊消費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購、娛等6個部門,而旅遊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直接為交通運輸、賓館餐飲、商品貿易、景區景點帶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農業、工業、城建、文化等行業發展,進而還能刺激金融、保險、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起到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素質提升的作用。2004年海南旅遊增加值48.84億元,佔全省GDP的6.0 %,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14.6%。 其次,從旅遊產業的波及和連帶效益上看,海南發展旅遊業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之上的,作為先導產業,相對其他產業,旅遊業的效益不僅表現在旅遊收入上,還更多的體現在社會效益上。即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對旅遊業的投入開發,可以帶動一定范圍內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全面發展。「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就是在這種模式下旅遊業功能的形象化說明。例如,海南旅遊業與房地產業的互動作用在這幾年表現得相當明顯。不少經濟條件優越的國內遊客利用黃金周旅遊期間在三亞和海口等地購置房產,從而帶動了當地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城鎮經濟結構出現歷史性變化。旅遊房地產已逐步成為海南房地產業在國內促銷的品牌和優勢。 第三,從旅遊行業的特殊性來看,由於旅遊業的廣泛性和豐富性,決定了旅遊業是一項勞動密集型行業。2004年全省旅遊企業直接就業人員49325人,占第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就業人員的18.64 %。由於旅遊業的帶動性強,許多相關產業都可以藉助於旅遊市場的持續繁榮而活躍,開拓消費領域,吸納大量的就業人員,形成地方就業的主渠道。 此外,旅遊業相對於其它行業而言,所需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資金投入不大,成效較快,適於文化技術相對落後、資金缺乏而又急於擺脫困境的中西部貧困地區發展經濟的需要。通過旅遊業的開發,與外界進行人員、信息、技術及資金的交流與溝通,可以帶動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的山區其他經濟產業的開發與建設,對於主要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的中西部邊遠山區,能夠直接起到幫貧解困、弘揚民族文化的作用。 因此,可以說旅遊業是關聯全社會的產業,旅遊業的發展與衰弱,已經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影響國民經濟全行業發展的問題。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