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道教旅遊景點
㈠ 中國十大道教旅遊勝地,你到過哪個
你可以考慮去一下那個貴州的那個什麼仙人洞。
㈡ 我在一些佛教道教的旅遊景點經常看到「摩雲」二字。請問「摩雲」是什麼意思,它的來源是什麼
從世俗或文化的層面上來說,「摩雲」二字,只是形容其山峰或寺廟所處之地的高峻,沒有版深意。
若從宗教的權意義上來說,「摩雲」二字,則暗指歷史上其寺廟或其人的境界很高,已達到與天相接的地步了。
寫這兩個字的人和地很多,已經很難(也無必要)去確認----誰是最早使用這一詞語的人了。
㈢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安徽最低調的山是什麼
中國旅遊的發展,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經濟力量強大,生活水平也是提高了很多,開始享受生活,是很好的享受生活的旅遊方式,提到旅遊就不得不提到旅遊景點,中國的國土面積廣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
㈣ 哪裡還有真正的道教道觀啊 不是現在的那些旅遊景點 是真正能學到道術法術的地方 跪求啊!
茅山派的傳承一直有延續,但是三茅真君的道統已經不為人知了(也就是回正宗的茅山嫡傳,答現在的茅山是後期合並到正一教的茅山派!)
崆峒山上有 正一教的高人多隱藏在民間 終南山上有很多,只有有緣你到那就有機會找到的!!
㈤ 全國道教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湖北武當山、北京白雲觀、四川青城山、江蘇茅山、江西龍虎山、陝西重陽宮、山東嶗山、安徽齊雲山、甘肅崆峒山、山西解州關帝廟被推為中國道教十大文化旅遊勝地。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 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 位於安徽黃山的齊雲山; 位於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武當山的名氣最大,其古建築群在1994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評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湖北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的道教名山,列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當武術的發源地。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勢奇特,雄渾壯闊。有72峰、36岩、24澗、3潭、9泉、構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秀麗畫境。山間道觀總數達2萬余間,其規模宏大,建築考究、文物豐富的道觀建築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山間主要景點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復真觀、天乙真慶宮等近百處。
四川青城山
青城山古稱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處,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蒼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這里林木青翠,峰巒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譽。青城為我國道教發祥地之一,相傳東漢張道陵(張天師)曾在此創立五斗米道,因此,歷代宮觀林立,至今尚存38處。著名的有建福宮、天師洞、上清官等,並有經雨亭、天然閣、凝翠橋等勝景。
江西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鷹潭市西南郊20千米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源遠流傳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現今所知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構成了這里自然、人文景觀的「三絕」。龍虎山的著名景點有天師府、上清官、龍虎山、懸棺遺址和仙水岩等。
安徽齊雲山
齊雲山又稱白岳,位於徽州盆地,黃山腳下,屯溪西33公里,皖贛鐵路在齊雲山腳經過,因其「一石插天,與雲並齊」,故名齊雲山。它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岳甲江南」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齊雲山海拔高度為585米,有36奇峰、72怪岩、24飛澗、加之境內河、湖、泉、潭、瀑構成了一幅山青水秀、峭拔明麗的自然圖畫。白岳的特點是峰巒怪譎,且多為圓錐體,遠遠望去,一個個面目各異的圓丘,自成一格。主要景觀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月華街、太素宮、香爐峰、小壺天、玄天太素宮、玉虛宮、方臘寨、五青峰、雲岩湖等。齊雲山碑銘石刻星羅棋布,素有「江南第一名山」之譽。該山道教始於唐乾元年間(公元758-760年),至明代道教盛行,香火旺盛,成為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㈥ 成都又一旅遊勝地,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為什麼門票收取方式讓人拍手叫好呢
四川,自古便是人傑地靈、英雄輩出的地方,巴山蜀水間的迤邐引來了數代人的贊美,也難怪古人“得隴望蜀”了。天下九州,九州各有千秋,如今,四川更是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以及豐富繁榮的人文景觀徹徹底底“出圈”了
㈦ 全國道教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四川青城山,道教發源地。
㈧ 北京有哪些道教廟。註:不是旅遊景點,不是著名的廟,比如:白雲觀,呂祖宮
北京除了白雲觀這個復道教協制會所在外,有道士入住的還有朝陽門外正一派的東岳廟,金融街旁邊的呂祖宮,後海新開放正一派的火神廟、昌平區回龍觀地區還有個真武廟。
北京遠郊區縣還有昌平區南口鎮龍潭村青龍觀(坤道)、通州區佑民觀、海淀西山鳳凰嶺的桃源觀、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峨嵋山村興隆觀、北京市平谷區掛甲峪龍王廟、市平谷區金海湖鎮滑子村葯王廟。
㈨ 浙江省內有哪三大道教旅遊景點
金華赤松黃大仙宮
天台山桐柏宮
杭州玉皇山福星觀
杭州抱朴道院
湖州古梅花觀
㈩ 惠州十大旅遊景點
羅浮山又名東樵山,是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嶺南第一山.漢朝史學家司馬遷曾把羅浮山比作為「粵岳」。擁有九觀,十八寺,三十二庵.它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博羅縣的西北部,橫跨博羅縣、龍門縣、增城市三地,總面積260多平方公里,和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境內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羅浮山的主峰是飛雲峰,海拔1296米。其山勢雄渾,風光秀麗,四季氣候宜人,是中國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避暑勝地,被譽為「嶺南第一山」。北宋蘇東坡曾在這里作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名句,而使羅浮山聞名於世。葛洪,黃大仙,鮑姑,呂洞賓,何仙姑,鐵拐李等神仙都曾留過勝跡.
相傳古時只有羅山,浮山從東海浮來,倚於羅山東北,由鐵橋峰相連,故名。據《雲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記載,羅浮山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巒、九百八十瀑布與飛泉,原有九觀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與佛教宮觀寺院點綴其間,歷來許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紛紛前往山中游覽、隱居和-,為其作賦吟詩,歌頌贊美,如陸賈、謝靈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蘇東坡、朱熹、葛洪、陸修靜、楊萬里、屈大均等人。東晉年間,著名道教理論家、煉丹家、醫學家葛洪入於山中修道煉丹,采葯濟世,著書立說,創建九天觀、黃龍觀、沖虛觀、酥醪觀、白鶴觀。葛洪居山積年,優游閑養,筆耕不輟,著述極豐,他繼承並發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整理了當時流行的各種煉丹術,總結了自己在研製金丹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撰寫而成《抱朴子·內篇》一書,既確定了我國的神仙理論體系,又豐富了道教的思想內容,從而使羅浮山逐漸成為嶺南道教名山。據《羅浮山志》所載,秦漢時神仙家安期生曾至山-,宋代著名道士白玉蟾亦曾在此修道傳教。羅浮山中至今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景秀麗,其中道教的主要有:沖虛觀、黃龍觀、九天觀、酥醪觀、葛洪煉丹灶、仙人洗葯池、飛來石、遺履軒、會仙橋、蝴蝶洞、朱明洞、飛雲頂、華守岩、升仙岩、劉仙岩等等,尤以沖虛觀最為著名,現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屬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