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婚慶旅遊問卷調查

海南婚慶旅遊問卷調查

發布時間: 2021-01-16 03:35:28

① 30分邀請大家幫我完成一份調查問卷~填的好的給分噢~

鬧鬧 女 23 翻譯
AABBAC
不要有欺詐行為 一切為消費者考慮 不能盲目的只為賺錢
要根據新人的需求而定計劃不能看那種賺的多就看那種

在公園的草地上舉行一場露天的慶祝會 哈哈 只要和自己的愛人在一起接受他人的祝福就好

② 初級婚慶市場調查問卷怎麼寫

一、關鍵詞:

臨縣 婚嫁 民俗 調查

二、內容提要:

臨縣毗鄰黃河,與陝北榆林市隔河相望。因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頗具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意義的民俗文化特色。臨縣人在婚嫁風俗方面,一直沿革了黃河文化習俗,至今不衰。筆者經過歷經兩月的走訪調查,粗淺整理了臨縣人婚嫁民俗特色。

三、臨縣概況:

臨縣位於晉西北 ,西靠黃河,與陝西佳縣、吳堡隔河相望;北接興縣;東連方山、離石;南與柳林交界。面積 2971平方公里,現轄10鎮28鄉,人口54.55萬,是呂梁地區人口最多的縣。

臨縣,西漢置臨水縣。北周大象元年置烏突縣兼治烏突郡。隋開皇元年烏突郡改為太和郡,烏突縣改為太和縣,三年郡廢。唐武德三年,太和縣改為臨泉縣。金天會元年,臨泉改為臨水。元至元三年設臨州,明洪武二年臨州廢,改為臨縣。1940年析置臨南縣,1946年並入臨縣。

四、正文:

(一)婚嫁民俗主題詞:

提親、相親、定親、送錢、娶親、成親、拜親。

古代漢人婚禮程序講究「六禮」。即:納親(提親)、問名(問對方生辰八字)、納吉(定親)、鈉征(送彩禮)、請期(確定婚期後先告知女方,徵得同意)、迎親(娶媳婦)。因地域差別,各地又大有不同,但實質大同小異。在磧口一帶,自古流傳下來大致有七個程序:提親、相親、定親、送錢、娶親、成親、拜親。

(二)婚嫁民俗解說:

1、提親:

古時婚嫁,最講究的是「明媒正娶」,任何婚事,都必須要有媒人撮合。當媒人接受一方任務後,即以「門當戶對」為原則,進行物色、挑選,有合適對象後,就兩頭游說。如雙方根據媒人介紹有意向的話,就進入「提親」程序。提親一般選在上午進行(意喻蒸蒸日上),由媒人引路,男方家父上門提親,女方父母應酬(女兒不得露面)。雙方在交談中相互了解、權衡,一般以吃飯與否表達提親結果。如男方對女方不甚滿意,即謝絕進餐,婉言告辭;反之,女方態度則表現為敷衍了事,漫不經心,毫無准備做飯跡象,這時男方一般知趣而辭,意味著提親失敗。如彼此比較滿意,在交談過程中,女方母親會悄悄退開,到廚房做飯,男方則欣然用餐,提親就告成功。

2、相親:

提親過後,女方也要擇日在媒人的引見下登上男方的門,這叫「相親」。女方主要看男方的家境、女婿的模樣及居住環境等,男方則要張羅著炒菜、做飯,飯菜的主食一般是小拉麵,意喻要把這門親事拉住,如女方執意要走,就說明相親不中,反之則說明相親成功。

3、定親:

也稱訂婚。通過提親、相親後,婚事需要明確敲定了,這就有了「定親」。一般定親是要舉行儀式的,定親這天,女方家人眾親戚(俗成「七大姑八大姨」)集中到男方家,說是定親也是認親。男方同樣由家人與本家兄弟等親戚參加。飯菜一般是冷盤、熱菜兩種,主食是油糕(喜事席上不吃蒸饃,意喻帶氣的東西不吉利)。席間,雙方互相介紹各自親戚。飯畢後,男方要根據女方不同的身份送些禮物,以示認親。由於以前流傳「嫁女未娶之前不得入男方家門」,所以定親儀式上是見不到嫁女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定親儀式多在飯店舉行,既解決了嫁女不能同往問題,又能讓男方早日見到未來兒媳。

4、送錢:

也即送彩禮。定親過後,男方根據兒女情況卜測良辰吉日,選定婚期。之後,由男方父輩及媒人帶上聘禮到女方家。一是送彩禮,二是通達所定婚期,徵求意見。如無異議,則輪到「娶親」的程序了。

5、娶親:

俗稱「引嫊子」,一般分「大引」、「小引」兩種。

(1)大引:男方備四抬花轎兩乘,新郎坐轎親迎,同去引客三人(多為新郎的叔、舅或姐夫、表哥等);女方則需派送客四人(送客輩分與引客相似),稱之為「三引四送」。娶親隊伍有一班或兩班八音隊開道助興。這種方式多為富貴人家所為。

(2)小引:新郎不親自迎娶,由姐夫或表哥等同輩長者代之,無八音隊與花轎,窮苦人家多選「小引」。但事實上,多數人礙於臉面,多介於「大引、小引」間,自謂「不大不小」。一般多為備花轎一乘,引客二人,八音隊或無或一班,新郎與引客或騎驢或騎馬(多為騎驢)。

娶親當天,新娘里里外外要換上新裝,要盤頭。迎親隊伍到之後,娘家人在招待新女婿一行的同時,也開始給出嫁女送飯,前後共送十次,種類不能重復,意喻十全十美。

娶親走時,新娘要換上大紅綢棉衣棉褲,盛夏亦然,意喻紅紅火火,活得厚成。出門時,由伴娘攙扶,其他同輩提拿陪嫁物品送行,男方引客則拿出准備好的紅包(包有數量不等的錢幣)相贈女方送行者。在新娘上轎前,娘家人要陪送一塊新褥子折疊在花轎里,讓女兒坐上(意喻娘家人永遠是女兒的厚墩,諧音:後盾),當女兒上轎時,才由嫂子或姐們提著新鞋讓新娘換鞋(意喻離別娘家水土)。

6、成親:

當娶親隊伍回到男方大門時,鞭炮、鼓樂齊鳴,女方送客由男方引領到大客接待處款待(一般不進男方院,多為男方向鄰居借用房屋),新娘則由屬水命、金命的伴娘(從嫂、姐中挑選)為其搭上紅蓋頭,然後攙扶下轎,俗稱「拖嫊子」。

從下轎處到院內「天地會」(俗稱「爺爺會」,傳說是管天地的神,多數人家建屋時會在兩孔窯洞的「中腿」上凹進一塊長方體的小方格,供奉「天地會」,以求一生平安)的通道上,有錢人家鋪紅布,平常人家鋪撒麥秸(意喻黃道。無論何種方式,都是為使新娘在進洞房前鞋不挨土),新郎新娘由此走到「天地會」前。常規是「天地會」下擺一張長桌,一邊放一把木椅,在事宴總理的司儀下,新郎父母入座,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再夫妻互拜,即告成親,然後步入洞房。按常理,入洞房這一段路也應鋪紅布或撒麥秸。但有好事者想取鬧新郎,故意不鋪撒,新娘的新鞋又不能粘土,無奈,在眾人一片「抱上走」的喊聲中,新郎只好把新娘抱回洞房。

入洞房後,新郎的首要任務是親手掀起新娘的紅蓋頭,然後拿起木梳在新娘的盤頭上發辮上連梳三下,俗稱「破頭」。從此,新娘的發型就由發辮改梳為腦後盤發,稱謂「吊頭」(這就是閨女與媳婦的區別)。到這時,看新娘的人們才可以進屋。

晚飯時分,新郎新娘就在洞房內吃飯,飯的主食僅一種,叫「沒頭子拉麵」,做法是把一根拉麵的兩頭捏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意喻圓圓滿滿,相愛無盡頭。

晚飯後,同輩的親戚朋友陸續來到洞房,這就意味著「鬧洞房」開始了,鬧洞房方式多樣,與親戚朋友們的喜好、文化高低、見識多少有密切聯系。在鬧洞房中途,新郎新娘還要吃一頓飯,飯名叫拌湯(俗稱疙瘩湯),意喻兒孫滿湯(堂),大嫂在往鍋里拌麵疙瘩時同著新娘還要念念有詞:

「一攪兩攪,兒多汝(指女兒)少(農村重男輕女思想);三攪四攪,兒能(方言:意聰明)汝巧;五攪六攪,越活越好;七攪八攪,兒孫滿堂;九攪十攪,白頭到老」。

在半夜時分,新郎新娘又要吃第三頓飯了,這頓飯意味著鬧洞房的結束。第三頓飯是水餃,水餃在包餡時,新郎的母親會偷偷在餡中放一枚小銅錢,意喻「錢到福到」,新郎新娘誰吃到銅錢誰就是有福者。後有表兄弟們好事,在包餃子時,偷偷把鹽、辣椒、調料面等分別包在餃子里,然後坐看新娘出洋相。

飯後就寢,要好的朋友又悄悄來到洞房前守夜,即「聽房」,俗稱「聽門子」。如真有守一夜者,清早,新郎的父母還要予以犒勞。如遇雨雪天,聽門者無法上門時,新郎的母親還得在半夜拿一把掃帚立在洞房門口,冒名「聽門」者。據傳說,新婚之夜,無人「聽房」,有礙於後。

7、拜親:

俗稱「見大小」,就是過門後新媳婦拜認婆家親戚。一般拜親儀式在婚後第二天早飯後舉行,地點還是在院內「天地會」前,事宴總理先在「天地會」安排一張長桌,桌上擺放酒具一套、冷盤一盤,然後由其擔任司儀。拜親開始,司儀照單依序請被拜者,被拜者端坐正中,由新郎新娘上前滿盅敬酒,再退後行禮。行禮是有規矩的,長輩坐上,行跪拜禮;同輩坐上,行作揖禮。而受拜者都要當場給新娘贈送或錢或物的見面禮。在內親中,見面禮給多少和婚禮上一樣,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不能超出也不能等同於舅父的見面禮。因此娘舅上禮的多少就顯的特別重要,特別引人關注。

拜親結束,標志著婚禮程序亦全部完成。但結婚的全過程,還有兩道程序需走:

(一)是回門。

婚日第三天,新郎偕同新娘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禮拜岳父母及妻室親戚,俗稱「回門」。按傳統規矩,回門這天,不管路有多遠,新郎新娘須當日返回。

(二)是回娘家,俗稱「叫幾」。

回門過後,娘家人要就近擇日(一般取三、六、九)叫新過門女兒回娘家小住幾天,這就是「叫幾」。一般「叫幾」的任務由娘家的叔父或大哥擔當。到達新郎家院後,通常不進新郎的洞房,而是徑直到新郎的父母家中,之後由父母把小夫妻喚來會面,「叫幾」啟程也是從父母家動身。過門女兒「叫幾」回到新娘家後,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九天,因此,也有稱「叫九」的。「叫幾」過後,整個結婚過程才算圓滿完成。

參考文獻:《婚潮網--中國婚慶第一網》http://www.weddna.com/
參考資料:http://news.weddna.com/07/30/914814512800.html

③ 求「中外婚嫁習俗淺探」的調查問卷,至少10個問題,4個選項,要快!

中西方婚俗文化差異
先是在傳統結婚儀式上面。中國的傳統婚俗有「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繁俗禮節。所謂「三書」,就是指聘書、禮書、迎親書。(聘書:訂親之書,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納吉(過文定)時用。 禮書:過禮之書,即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征(過大禮)時用。 迎親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而「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古時婚禮之首,屬意女方時,延請媒人作謀,謂之納采,今稱「提親」。 問名:男方探問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時辰,以卜吉兆,謂之問名,今稱「合八字」。 納吉:問名若屬吉兆,遣媒人致贈薄禮,謂之納吉,今稱「過文定」或「小定」。 納征:奉送禮金、禮餅、禮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禮,謂納征,今稱「過大禮」。 請期:由男家請算命先生擇日,謂之請期,又稱「乞日」、今稱 「擇日」。 親迎:新郎乘禮車,赴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而在這之間更有換庚譜、過文定、過大禮、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有著大量的禁忌和禮俗,比如新娘嫁妝中要有剪刀(蝴蝶雙飛)、痰盂(子孫桶)、尺(良田萬頃)、片糖(甜甜蜜蜜)、銀包皮帶(腰纏萬貫)、花瓶(花開富貴)、銅盆及鞋(同偕到老)、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兩雙用紅繩捆著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蓮子、龍眼及利是伴著(豐衣足食)等物,每樣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義。同時,在婚禮進行時也有一定的順序,按一般的情況,在整個婚禮過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後,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才得進入。)、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禮車( 在新娘上禮車後,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後,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家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三朝回門(在婚後第三天,新婦由夫婿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後再隨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見到我國文化的繁瑣,但不要以為繁瑣是我國婚禮的特有特徵,其實,不同國家雖然有不同的婚俗,但從繁復的細節與用品的喻意,都可見對婚姻的尊重和期許無分國界。在西方國家中,婚禮時有舊(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藍(Something Blue)等習俗。舊是指母親傳下來之婚紗,頭飾或首飾,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禮物如裙子,飾物,象徵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東西回來,據說從富裕親友借來金或銀放在鞋內,象徵帶來財運;藍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飾物或花束用藍色,意味著新娘的純潔及貞潔。而在進行婚禮時,西方亦有大量的習俗。比如,在結婚時新娘總要帶著一方手帕,西方人認為白手帕象徵好運。根據民俗說法,農夫認為新娘在磨擦婚當天所流下的淚能使天降甘露,滋潤家作物。後來,新娘在新婚漢天流淚,就變成她將有幸福婚姻的好兆頭。而在婚禮典禮時,新娘總是站在新郎的左邊,據說,古時候,盎格魯撒克遜的新郎必須保護新娘子免得被別人搶走。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站在自己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揮出配帶於右邊的劍,嚇退敵人。在進行結婚晚宴時,要特別定製結婚蛋糕,根據歷史記載,自羅馬時代開始,婚禮結束時,人們會在新娘頭上折斷一條麵包的材料----小麥象徵生育能力,麵包屑則代表著幸運。新人必須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結婚蛋糕了。由此可見,西方的婚俗並不比中方簡潔。
其次是在服裝方面。在進行婚禮不只是有儀式習俗需要遵守,在穿著方面也有講究。中國傳統婚禮進行時新郎和新娘具著紅色的禮服,象徵的吉祥如意,預示在結婚後日子紅紅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則穿白色的禮服。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徵歡慶。1850年到1900年之間,白色亦是富貴的象徵。到了本世紀初,白色所代表的純潔意義更遠超其他。西方認為白色與童貞有關。古羅馬的新娘穿著白色的婚紗,蒙著鮮橙黃色的面紗,象徵著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傳統里,白色代表著快樂;其他一些地區,白色在他們的婚禮和葬禮里指示各種各樣的通路典禮和意義。例如,在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種地位的變化。「傳統」的白色結婚禮服,在早期是貴族的特權。在多利亞女王時代,大多數的新娘只能穿傳統的國家服裝,只有上層階級才能穿代表權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紗。一直到近代,貴族階級的特權消失以後,白色的婚紗才成為普通新娘的禮服。而相對於西方白色婚紗的歷史,中國婚禮中的大紅色的鳳袍的歷史則較簡單。龍鳳在中國的神話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龍主陽鳳主陰,而陽則代表男子,陰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鳳表示。所以在紅色的禮服上綉著鳳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還有就是在一些小的習慣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國古代有拋綉球迎親的習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舉行婚禮後,會把手中的鮮花拋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話就預示著他將很快結婚。中國的婚禮就不同於西方,整個婚禮的主色調是紅色,這也是中國的傳統的代表喜氣的顏色。這也就使婚禮變的喜氣洋洋.在傳統婚禮中,新娘一般穿著紅色羅衣,頭戴鳳冠,上面還有一塊紅色絲巾.而新郎就穿著紅色的長衫馬褂,頭戴紅色大沿帽。新娘乘著大紅花轎在後,新郎騎著馬在前,隨著紅娘和迎親隊伍到新郎家中拜堂.雙方家長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個婚禮由司儀主持,在他的指揮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送入洞房.鬧洞房是婚禮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飯飽後,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擁下來到洞房.眾人就開始鬧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鬨下做各種游戲……這樣整個婚禮就在一片笑聲中結束了。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種種的差異,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維的差異有直接的聯系。中國人比較保守,喜歡熱鬧,思維較古板,所以在中國歷史幾千年的時間里整個婚禮的習俗並沒有多大的變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傳入以後,中國的傳統文化才開始向西方轉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國傳統婚俗的禮儀。而中國人愛熱鬧的性格在中國傳統婚禮中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結婚晚宴以外,在中國的傳統婚俗中,還有一個為新娘餞行的結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結束以後,新人的親朋好友會去新房中鬧洞房。認為在新房中越熱鬧,新人在婚後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鬧新房的成員們無不用所其極,用種種方法刁難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則比較開放,對於婚禮的要求也比較低,他們婚禮的高潮則是在教堂中:隨著神聖的《婚禮進行曲》步入鮮紅的地毯,嬌美的新娘手挽著父親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親將女兒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將女兒的一生託付給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視著這對新人,幸福洋溢在他們的臉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聖的教堂上空,他們的誓言在回盪,帶上永結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說:「你可以親吻你的新娘了…… 結婚是一生的盟約,你是要為之堅守一輩子的誓言。 主耶穌說: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開。 這一生一世的愛情,因為今天而完美。」然後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點或是去渡蜜月,並沒有中國傳統婚俗的種種禮節。另一個造成中西方差異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國是以佛教為主,而西方則是基督教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禮是在教堂中舉行而主婚人則是神甫。中方的傳統婚俗中的最重要環節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後就算是禮成了。
西方的婚禮是屬於浪漫型的,整個婚禮從開始到結束到充滿了浪漫氣息。新娘的禮服一般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禮服,使整個婚禮顯的莊重嚴肅.到教堂去舉行結婚儀式是整個婚禮最重要的環節.首先,隨著婚禮進行曲的節奏,新娘挽她的父親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親將她親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師會要求新郎新娘對對方作出一輩子的承諾,這也是整個婚禮的高潮.然後他們會在牧師和眾人的祝福下,交換結婚戒指並親吻對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裝飾用品.在婚禮結束時,新娘就會拋給到場的女賓客,如果誰接到花球,誰就是下一個結婚的人,這就使整個婚禮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④ 婚禮調查問卷中最值得回憶,最有意義的事情該怎麼寫

男女的對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