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遊資源的獨占性
❶ 壟斷性的人文旅遊資源舉例子
民族風情、歷史古跡、
旅遊文化、城鄉風光、
旅遊商品和風味佳餚等。
❷ 我國壟斷性人文旅遊資源
人文旅遊資源特點
1.綜合性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❸ 如何發揮壟斷性旅遊資源的優勢
(一)觀賞性和體驗性
旅遊資源與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它有美學特徵,具有觀賞價值,其作為資源所共有的經濟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過觀賞性來實現的。盡管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但觀賞活動幾乎是所有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沒有觀賞性,也就不構成旅遊資源,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時,體驗性也是旅遊資源區別於其他資源的又一特性,許多民俗旅遊資源,如民族歌舞、民族婚慶等表現出的可參與性對異質文化區域的旅遊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二)時限性和區域性
時限性和區域性是旅遊資源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特點。旅遊資源的時限性是由所在地的緯度、地勢和氣候等因素所決定的,這些因素造成的自然景觀的季節變化使旅遊業的發展在一年之中會出現明顯的淡旺季之分。由於許多特色旅遊資源只有在某些特定時段內才能被開發利用,所以不同類型旅遊資源的組合,能有效延長旅遊地可開發利用的時限。另外,旅遊資源是地理環境的重要構成要素,地理環境的區域分異必然導致其各地域賦存資源的差異化,故而旅遊資源的區域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種區域差異反映到旅遊資源上便形成獨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三)多樣性和綜合性
由旅遊資源的定義可知,它是一個集合概念任何能夠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轉化為旅遊資源。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旅遊資源存在於自然和社會的各方面,其多樣性和廣泛性為其他資源所不及。此外,旅遊資源各要素間,處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環境中,共同形成和諧的有機整體。區域旅遊資源的構成要素種類越豐富、聯系越緊密,其生命力就越強,就越能吸引旅遊者。旅遊資源的綜合性特點使其能滿足旅遊者的多元化需求,成為旅遊開發的優勢所在。
(四)壟斷性和不可遷移性
旅遊資源的可模仿性差,難以移植或復制,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旅遊資源,都因為地理上的不可移動性而具有壟斷性的特點。如我國的長江三峽、桂林山水、九寨溝黃龍的彩池群等,均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盡管許多主題公園仿製了逼真的諸如竹樓、蒙古包等少數民族的村寨或居室,但它缺乏地域背景、周邊環境與民族習俗的依託,在遊客的視域中,真假分明,從而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和魅力。那些歷史感強烈的資源,更無法離開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否則其歷史價值與觀賞價值難以體現。(五)永續性和不可再生性
永續性是指旅遊資源具有可重復使用的特點。與礦產、森林等自然資源隨著人類的不斷開采會發生損耗不同,旅遊者的參觀游覽所帶走的只是印象和觀感,而非旅遊資源本身。因此,從理論上講,旅遊資源可以長期甚至永遠地重復使用下去,但是,實踐證明,旅遊資源如果利用和保護不當也會遭到破壞。一種使用過度的有形旅遊資源可能被毀壞,甚至不可再生;一種維護不當的無形旅遊資源一旦遭到破壞,也是短期內難以修復的。這就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工作必須與保護和管理相結合,必須以科學可行的旅遊規劃為依據,有序、有度地進行。
❹ 旅遊資源的壟斷性指的是什麼
一些旅遊資源具有地里上的不不可移動性從而成為壟斷性。比如長城,,泰姬陵。
❺ 沙坡頭景區被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的原因有哪些
1、既有科教性質(治沙、穿越沙漠的包蘭鐵路)、有歷史文化價值(王維等歷版史名權人)、又有觀賞性質(南區沙水一色、北區大漠孤煙)、還具備娛樂性質(既有沙漠娛樂項目、也有水上娛樂項目,還有極限運動項目)的景區;
2、麥草方格治沙的首創地,世界第一條穿越流質沙漠鐵路(包蘭鐵路)經過的地區;
3、沙漠、大河、戈壁、山區、鐵路和農田及人類生活區的混合性質;
4、離城市(補給中心)最近的流質沙漠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