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海南鶯歌海鎮旅遊點

海南鶯歌海鎮旅遊點

發布時間: 2021-01-12 22:14:49

『壹』 海南樂東縣下屬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6年底,樂東黎族自治縣轄11個鎮,分別是抱由鎮、萬沖鎮、大安鎮、志仲鎮、千家鎮、九所鎮、利國鎮、黃流鎮、佛羅鎮、尖峰鎮、鶯歌海鎮。有188個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抱由鎮。

1、抱由鎮

該鎮兩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全鎮基本實現了通電、通廣播、通公路的目標,「普九」、「普實」工作達到國家標准,計劃生育獲省、縣先進集體,該鎮的延紅村被評為全省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農村社會民風淳樸,治安穩定,群眾安居樂業。

2、萬沖鎮

該鎮在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下大力氣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投資7萬元架設市區路燈,建成23間商品樓和38間商品房,市容市貌煥然一新。同時投資了27.5萬元築橋修路,實現村村通路,為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3、大安鎮

大安鎮民風淳樸,民族傳統文化自成一派,具有代表性的是大安黎族剪紙文化藝術,大安黎族群眾的剪紙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剪紙大賽中獲獎,1996年11月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

4、志仲鎮

志仲鎮加強基礎建設,修通橋梁6座,公路24條,長達6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車,100%的自然村拉通了電。同時建成山塘水庫22宗,挖修渠道72公里,解決了農業用水問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志仲鎮逐步由農業大鎮向農業強鎮邁進。

5、千家鎮

千家鎮抓住全省開展聯手扶貧的契機,抓農業、打基礎、抓招商、搞開發,走出了一條以香蕉生產為龍頭,芒果、木薯、瓜菜、養殖一起上的長短結合為主的致富新路子。同時,該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來了7 家公司和24個客商,引進資金560多萬元,為鎮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6、九所鎮

九所鎮屬熱帶海洋氣候,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陽光充足,適合熱帶經濟作物生長,是全國南繁育種和海南無公害季節瓜菜種植基地。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2萬元,同比增長7.6%,農民人均純收入9937元,同比增長19.2%。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收入。

7、利國鎮

利國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素有「天然溫室」、「熱作寶地」等美稱。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發展糧食、瓜菜、水果等種植業,是樂東縣農業重鎮,也是全國有名的香蕉、冬季瓜菜、熱帶水果生產基地和南繁制種基地。

8、黃流鎮

黃流鎮主要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為主。該鎮除了保證足夠的基本口糧外,主要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熱帶水果和反季節瓜菜,黃流鎮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使我鎮的種植業初步形成規模。

9、佛羅鎮

佛羅鎮以旅遊業農業為主,傳統農業以水稻、番薯為主。主要種植的水果蔬菜有哈密瓜、西瓜、香蕉、芒果、木瓜、龍眼、豆角、空心菜等各種水果蔬菜。在種植瓜菜致富的同時,不少群眾把書法作為業余愛好,書法已成為佛羅農民業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10、尖峰鎮

尖峰鎮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積極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介紹,全鎮香蕉種植面積21000畝,種植冬季瓜菜面積9000畝,年出欄豬出欄量8206頭,牛出欄量4021頭,羊出欄量6025隻,預計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長200元,全鎮全年輸出勞動力3600餘人次,勞務收入近2100多萬元。

11、鶯歌海鎮

鶯歌海鎮是個漁業鎮,全鎮現有各種漁船493艘,噸位從8噸至60噸,年捕撈量達18877噸,有海水養殖面種2963畝,計530口,其中高位池年產量896噸,年產值4480萬元,有造船、織網、維修、海產品加工、冷藏、運輸等18處行業。全鎮人均收入3620元。

『貳』 請問誰有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的資料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摘要)
序言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標志著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為全面貫徹落實好《意見》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按照《意見》明確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在全面分析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從空間布局、基礎建設、產業發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動計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篇 總體思路
第一章 發展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略)
第二節 比較優勢
——區位優勢。
——資源優勢。
——體制優勢。
——生態優勢。
——產業優勢。
專欄1:資源概況(略)
第三節 制約因素
當前,海南總體上仍屬於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不強,城鎮化發展不足,經濟結構層次偏低,產業整體素質不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利用外資和入境遊客規模偏小;重大交通設施發展滯後,快速通達周邊地區的出島通道亟待完善;旅遊產品創新不足,配套服務不完善,國際知名度不高;城鄉管理水平較低,社會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風暴潮等災害時有發生,可持續發展的任務比較艱巨;旅遊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人才培養、引進和儲備不足,人文社會環境有待改善。

第四節 發展機遇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國內旅遊消費開始進入大眾化、多樣化快速發展時期。

第二章 發展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旅遊業發展質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遊產業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發展、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第二節 戰略定位
——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
——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12年,用3年左右時間打牢基礎,優化環境,落實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各項工作部署,謀劃並開工建設一批重大旅遊基礎設施和特色旅遊項目,實現旅遊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旅遊服務質量大幅提高,海南旅遊的國際吸引力、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3160萬人天次,旅遊總收入314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7%,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39%。
——到2015年,旅遊管理、營銷、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旅遊產業的規模、質量、效益明顯提高,旅遊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力爭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4760萬人天次,旅遊總收入54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以上,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45%以上。
——到2020年,旅遊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遊服務標准全面接軌,海南旅遊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大大提高,旅遊產業的規模、質量、效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7680萬人天次,旅遊總收入124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60%。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力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專欄2: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主要經濟指標

第四節 建設發展原則
——堅持國際標准,打造精品。堅持大產業布局、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積極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加快引進國際知名品牌。
——堅持強島富民,普惠民生。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成果,將海南國際旅遊島打造成為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環境。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
——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打破體制障礙,破解發展難題,有效整合資源,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建設開發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
——堅持規劃引導,扎實推進。科學規劃,合理安排發展步驟,優化空間布局,預留發展空間,有序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統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促進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統籌旅遊開發與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旅遊業與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統籌旅遊資源的商業性開發和公益性開發。

第二篇 空間布局
第三章 空間布局
按照「整體設計、系統推進、滾動開發」的空間發展模式,科學確定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功能組團和海岸帶功能分區,加強對主要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的規劃控制。
第一節 功能組團
北部組團。以海口市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邁三市縣,面積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3.37%。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會議展覽、商業餐飲、高爾夫休閑、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和汽車製造、生物制葯、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等產業。根據條件適度集中布局特色旅遊項目,培育發展一批定時定址的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海口市要發揮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功能和旅遊集散地的作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文昌市將逐步建設成為集衛星發射、航天科普、度假旅遊於一體的現代化航天城。
南部組團。以三亞市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面積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0.41%。重點發展酒店住宿業、文體娛樂、療養休閑、商業餐飲等產業。根據市場需求,適度布局建設特色旅遊項目,培育一批文化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建設好三亞熱帶海濱風景名勝區,將三亞打造成為世界級熱帶濱海度假旅遊城市。發揮三亞熱帶濱海旅遊目的地的集聚、輻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補特色,帶動周邊發展。

中部組團。包括五指山、瓊中、屯昌、白沙四市縣,面積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1.07%。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在加強熱帶雨林和水源地保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熱帶特色農業、林業經濟、生態旅遊、民族風情旅遊、城鎮服務業、民族工藝品製造等。重點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和黎族苗族文化旅遊項目。
東部組團。包括瓊海、萬寧兩市,面積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10.49%。發展壯大濱海旅遊業、熱帶特色農業、海洋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根據條件,適當布局特色旅遊項目,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將博鰲建設成為世界級國際會議中心。
西部組團。包括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面積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4.66%。依託洋浦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集中布局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儋州建設成為海南島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東坡文化園。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探奇旅遊、工業旅遊、濱海旅遊等。
海洋組團。包括海南省授權管轄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鞏固提升海洋漁業和海洋運輸業,做大做強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和加工業,大力發展海洋旅遊業,鼓勵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在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高標准規劃建設特色海洋旅遊項目。
專欄3:功能組團和重點旅遊景區(度假區)布局圖(略)
第二節 海岸帶功能分區
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海南島海岸帶從功能上劃分為六大類型:臨港經濟區、城鎮生活區、旅遊休閑區、生態保護區、農業和漁業區、其他區。
——臨港經濟區。主要功能:建設港口和臨港產業,實現港區聯動,形成臨港產業集聚區。這類海岸帶開發要堅持效率原則,通過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海岸帶土地資源的高效開發。適度發展工業旅遊、休閑漁業等。
——城鎮生活區。主要功能:用於城鎮發展,配套完善基礎設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景觀。對該區域尚未開發的海岸線,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外,嚴格限制其他設施建設。
——旅遊休閑區。主要功能:用於發展觀光旅遊和休閑度假旅遊,配套完善服務設施,重點發展酒店住宿、商業餐飲、文化娛樂、運動休閑等產業。
——生態保護區。主要功能:用於保護海洋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生物物種和自然歷史遺跡。這一帶的旅遊開發必須在保全自然保護區面積、不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不破壞沿海基幹林帶等生態隔離帶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開發。適度發展生態旅遊、科普旅遊等。
——農業和漁業區。主要功能:用於農業生產、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發展休閑農業、休閑漁業和鄉村旅遊
——其他區。主要功能:用於科研、軍事和其他等。
第三節 旅遊景區和度假區開發建設
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統籌規劃原則。將全省重要旅遊資源的規劃權和重大旅遊項目的審批權集中到省一級。
——政府引導原則。原則上由省、市縣政府主導土地一級市場開發,根據規劃和審批的建設項目有序供應土地。用於規劃建設的濱海、濱河、濱湖等優質土地資源,原則上主要用於度假區和酒店及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
——環境協調原則。
——差異化發展原則。旅遊景區和度假區開發建設要結合資源特色和區域功能,合理定位,突出特色,進行差異化開發,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
——開發強度控制原則。按照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對旅遊區的開發強度實施分類指導和嚴格控制。新建濱海度假區的建築物與沿海最高潮位線最小距離原則上不低於100―200米,200米范圍內既有建築物不得擴建。
專欄5:重點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一、海口國家地質公園。依託海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融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互動性於一體的旅遊觀光游樂景區。二、海口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集紅樹林沼澤、濱海濕地和湖泊濕地於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三、文昌航天科技主題公園。四、文昌木蘭頭國際體育休閑園。五、定安南麗湖/白玉蟾風景區。建設以湖泊為主題、生態為基礎、以文化為核心、以休閑為載體的融合居住、旅遊、商務、養老、療養多功能的休閑度假區。六、瓊海博鰲國際會展及文化產業園。依託博鰲亞洲論壇品牌優勢,大力發展國際會展和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國際會展和文化產業品牌。七、萬寧石梅灣/神州半島休閑度假區。建設集旅遊度假、休閑療養、現代服務於一體的國際旅遊度假區。八、萬寧興隆旅遊度假區。進一步提升改造,打造成集溫泉療養、歸僑文化、農業科普、演藝娛樂於一體的旅遊綜合度假區。九、陵水黎安港旅遊區。突出資源和區位優勢,開發建設以體育、動漫、演藝等產業為主題的特色旅遊項目群。十、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閑度假區。建設成為世界級的集濱海度假、休閑娛樂、療養休閑等為一體的濱海度假區。十一、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完善配套度假設施,提高配套服務水平。十二、樂東鶯歌海度假旅遊區。打造成為集濱海度假、國際會議、運動休閑、購物美食、高檔地產、旅遊小鎮、低碳經濟示範、信息產業於一體的旅遊城鎮。十三、昌江棋子灣度假養生區。發揮資源優勢,把棋子灣建設成為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養生區。十四、昌江霸王嶺旅遊區。把霸王嶺建設成為集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旅遊區。十五、儋州東坡文化園。依託東坡書院,深入挖掘、保護和提升東坡文化。十六、五指山民族風情園。深入挖掘、保護、提升黎族苗族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文化景區。十七、保亭七仙嶺溫泉旅遊度假區。繼續完善服務設施,建成以溫泉療養、森林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度假區。

第三篇 基礎建設
第四章 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加快推進以天然林保護、重點生態區域綠化、沿海防護林建設和保護、「三邊」防護林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為重點的生態保護工程建設。2015年,在穩定森林覆蓋率60%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森林質量。退化土地(水土流失、沙化、采礦破壞)恢復率達到70%,生態公益林覆蓋率達到23%。全省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比例不低於9%。
專欄12: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
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熱帶天然林的封山護林和封山育林工程,使全省天然林覆蓋率穩定在19%。二、重點生態區域綠化工程。對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地、西部荒漠化土地、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重點生態區域實施造林綠化和還林。三、沿海防護林建設和保護工程。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深化對海防林體系建設的研究,對海防林盡快展開功能分區、樹種選育、撫育間伐、生態效益、更新方式的研究,增加海防林營造、養護的科技含量,提升沿海防護林的質量和生態功能。四、「三邊」防護林工程。加快建設兼具防護、景觀、綠化和經濟作物功能的水邊林、路邊林、城邊林建設。五、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在建設好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基礎上,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實施濕地恢復示範工程,加大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立生物多樣性信息和監測網路,建設珍稀瀕危物種和種質資源遷地保存與繁衍基地。加強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生境的保育與恢復。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動植物檢驗檢疫工作,有效防控外來生物物種的入侵。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
第二節 污染防治
重點加強工業點源、農業面源污染、城鎮生活污水和大氣污染的防治。建立產污強度准入制度,重點防治工業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推行改水改廁,到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1%,農村飲用水全面達標。完善污水、垃圾處理費徵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設施正常運營保障機制。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開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環境監測。嚴格水功能區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
第三節資源循環利用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推進昌江國家級循環經濟工業區循環經濟試點,爭取將海南建設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
第四節低碳技術應用與推廣
提高清潔能源比重。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核電、液化天然氣、燃料乙醇、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實施太陽能利用和建築節能工程。到2020年,全省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汽車尾氣排放標准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格執行環境准入制度,嚴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2020年基本形成以低碳技術為特徵的工業、建築和交通運輸體系。
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和產品。加強蓄能、變頻、潔凈煤、新能源汽車、節能燈、建築節能等低碳技術及產品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倡導和培養低碳生活方式和旅遊方式,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第五章 和諧旅遊島建設
第一節 人力資源開發
合理控制人口規模,繼續優化人口結構,大力實施優生促進工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優先發展教育。力爭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並逐步實現中職免費教育。加快規范化學校建設,每個市縣要辦好1―2所普通高中學校,每個鎮至少辦好1所寄宿制中心學校和1所中心幼兒園。加快縣級職教中心、國家級和省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及實習培訓基地建設,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
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強高校特色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快培養海南新興產業發展的急需人才。提高海南大學「211工程」建設水平。
加強旅遊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吸引國際知名旅遊院校來海南合作舉辦旅遊院校,引進優質旅遊教育資源。依託現有教育資源,組建「海南國際旅遊職業學院」,建設海南特色旅遊人才培訓基地。設立「海南省旅遊研究院」,加強海南旅遊發展基礎理論、政策法規和規劃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建設。
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引進。出台落戶、住房等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層次的各類經營管理和專業人才。
第二節 公共文化體育
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省、市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社區公共文化設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集中建設一批適合於四季訓練的運動場館,加快推進省體育中心、海口江東體育訓練基地等項目建設。
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展國家南海博物館、南海水下考古中心、五指山黎峒大觀園、東坡文化園等項目的前期論證工作。加強海南黎族、苗族傳統民居、村寨保護,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陳列傳習設施,保護黎族苗族文化。保護性開發海口騎樓老街,打造成特色旅遊風情街區。
第三節 公共衛生體系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快海口、三亞兩個省級醫療保健基地和儋州、瓊海、五指山三個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建設。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完成省中醫院和區域精神病專科醫院的改造,新建省腫瘤醫院、省眼耳鼻喉科醫院。每個鄉鎮辦好一所公立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一所衛生室。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全省23個疾病控制中心的能力建設,逐步健全全省和區域公共衛生檢驗檢測中心。健全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路。加快建立完善醫療急救體系,爭取將海南納入國際醫療救援機構(SOS)網路。建立健全海南與各省(區、市)異地醫保互認制度,推進解放軍第301醫院海南分院建設。
第四節 就業和社會保障
積極促進就業。依託項目建設大力開發就業崗位。確保每個零就業家庭、失地農民家庭和貧困戶至少有一名適齡勞動力就業。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力度。
加快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網路。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動態增長機制,確保低保補助增幅不低於物價水平漲幅。加快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五保戶供養標准和水平。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10年啟動農村新型養老保險,率先實現60歲以上農民全部由政府提供基礎養老金。2020年初步建成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節 城鄉一體化建設
提高城鄉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國際旅遊島規劃為基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及城鄉規劃相互分工、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統籌城鄉交通、防洪減災、供電、供水、燃氣、通信、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推動城市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各級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增長幅度不得低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著力推進教育、就業、公共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農民增收以及生態文明等民生工程建設。
建設一批特色旅遊小鎮。按照「規劃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原則,推動海口演豐鎮、雲龍鎮、文昌東郊鎮、定安龍門鎮、瓊海博鰲鎮、會山鎮、萬寧興隆鎮、陵水新村鎮、三亞天涯鎮、屯昌楓木鎮、保亭三道鎮、五指山水滿鄉、瓊中營根鎮、白沙牙叉鎮、澄邁福山鎮、臨高新盈鎮、樂東尖峰鎮、鶯歌海鎮、昌江昌化鎮、儋州藍洋鎮、中和鎮、東方天安鄉等一批特色旅遊小鎮的建設。
後面還有,發不上來

『叄』 18點從三亞到海南省東方市新龍鎮有沒有客車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民主共和國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 、中沙群島 、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

至2004年底,全省有2個地級市,6個縣級市,4個縣,6個民族自治縣,1個經濟開發區,1個辦事處(西南 中沙群島 辦事處,縣級);基層設置180個鎮,20個鄉,18個街道辦事處。

地級市:海口市、三亞市

縣級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 、瓊海市、萬寧市、儋州市、東方市

縣: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

自治縣: 白沙黎族自治縣 、 昌江黎族自治縣 、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開發區:洋浦經濟開發區

辦事處: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縣級)

海 口 市(地級)
(轄4個區24個鎮17個街道辦事處)
區:龍華區、瓊山區、秀英區、美蘭區
鎮:長流鎮、新埠鎮、城西鎮、西秀鎮、海秀鎮、靈山鎮、演豐鎮、大致坡鎮、甲子鎮、三門坡鎮、龍泉鎮、龍橋鎮、三江鎮、雲龍鎮、紅旗鎮、大坡鎮、舊州鎮、龍塘鎮、新坡鎮、永興鎮、遵譚鎮、東山鎮、石山鎮、府城鎮
街道辦事處:博愛、白龍、國興、藍天、海府、 白沙 、海甸、人民、和平南、 中山 、大同、金貿、海墾、濱海、金宇、秀英、海秀

三 亞 市(地級)
(轄5個鎮):崖城鎮、天涯鎮、鳳凰鎮、田獨鎮、海棠灣鎮

五指山市(縣級)
(轄3個鄉4個鎮):沖山鎮、毛陽鎮、番陽鎮、南聖鎮、毛道鄉、水滿鄉、暢好鄉

文 昌 市(縣級)
(轄16個鎮):文城鎮、會文鎮、重興鎮、東路鎮、馮坡鎮、潭牛鎮、抱羅鎮、錦山鎮、鋪前鎮、翁田鎮、龍樓鎮、東郊鎮、文教鎮、昌灑鎮、蓬萊鎮、東閣鎮

瓊 海 市(縣級)
(轄12個鎮):嘉積鎮 長坡鎮、塔洋鎮、大路鎮、萬泉鎮、潭門鎮、博鰲鎮、中原鎮、龍江鎮、陽江鎮、石壁鎮、會山鎮

萬 寧 市(縣級)
(轄12個鎮):萬城鎮、龍滾鎮、山根鎮、和樂鎮、北大鎮、後安鎮、大茂鎮、長豐鎮、東澳鎮、禮紀鎮、南橋鎮、三更羅鎮

儋 州 市(縣級)
(轄17個鎮):那大鎮、南豐鎮、雅星鎮、和慶鎮、大成鎮、新州鎮、光村鎮、東成鎮、中和鎮、峨蔓鎮、蘭洋鎮、王五鎮、排浦鎮、海頭鎮、木棠鎮、白馬井鎮、三都鎮

東 方 市(縣級)
(轄2個鄉8個鎮):八所鎮、感城鎮、三家鎮、板橋鎮、四更鎮、新龍鎮、大田鎮、東河鎮、天安鄉、江邊鄉

定 安 縣
(轄10個鎮):定城鎮、新竹鎮、龍湖鎮、雷鳴鎮、龍門鎮、嶺口鎮、翰林鎮、龍河鎮、黃竹鎮、富文鎮

屯 昌 縣
(轄8個鎮):屯城鎮、南坤鎮、新興鎮、西昌鎮、坡心鎮、南呂鎮、楓木鎮、烏坡鎮

澄 邁 縣
(轄10個鎮):金江鎮、老城鎮、永發鎮、文儒鎮、瑞溪鎮、家樂鎮、中興鎮、橋頭鎮、福山鎮、仁興鎮

臨 高 縣
(轄11個鎮):臨城鎮、東英鎮、波蓮鎮、調樓鎮、新盈鎮、南寶鎮、加來鎮、和舍鎮、多文鎮、博厚鎮、皇桐鎮

白沙黎族自治縣
(轄7個鄉4個鎮):牙叉鎮、七坊鎮、打安鎮、邦溪鎮、南開鄉、元門鄉、阜龍鄉、細水鄉、青松鄉、金波鄉、榮邦鄉

昌江黎族自治縣
(轄7個鎮):石碌鎮、昌化鎮、海尾鎮、七叉鎮、十月田鎮、烏烈鎮、叉河鎮

樂東黎族自治縣
(轄11個鎮):抱由鎮、萬沖鎮、大安鎮、志仲鎮、千家鎮、九所鎮、利國鎮、黃流鎮、鶯歌海鎮、佛羅鎮、尖峰鎮

陵水黎族自治縣
(轄2個鄉9個鎮):椰林鎮、新村鎮、英州鎮、本號鎮、隆廣鎮、三才鎮、光坡鎮、文羅鎮、黎安鎮、提蒙鄉、群英鄉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轄3個鄉6個鎮):保城鎮、什玲鎮、加茂鎮、響水鎮、新政鎮、三道鎮、毛感鄉、南林鄉、六弓鄉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轄3個鄉7個鎮):營根鎮、灣嶺鎮、紅毛鎮、黎母山鎮、長征鎮、中平鎮、和平鎮、什運鄉、上安鄉、吊羅山鄉

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辦事處辦公地點設地永興島
【簡述】
2003年全省經濟在面臨「非典」疫情沖擊的嚴峻形勢下,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當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691.69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增幅高於上年1.2個百分點,自1995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1.35億元,增長9%;第二產業增加值171.92億元,增長19%;第三產業增加值268.42億元,增長7.7%。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5%、37.0%、30.5%。
全省經濟繼續在景氣區間運行,其中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平均為124.4,比上年上升9.5個百分點;反映微觀經濟運行狀況的企業綜合生產經營指數平均為124.3,上升9.1個百分點。全省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2003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6.34億元,增長22.4%,增速較上年上升1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0.8%。從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看,資本形成為54%(其中固定資本形成對全省生產總值貢獻率為49%),最終消費為38%。二是微觀經濟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提高,經濟增長已由外延式增長轉變為內涵式增長,由外生性增長轉變為內生性增長。據對全省42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跟蹤監測,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0.3%,比上年提高7.4個百分點。從投資主體看,企業自主性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所佔的比重顯著提高,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2003年對工業的企業自主投資達66.38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由上年的16.6%迅速上升至27.8%,增幅為109.9%,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貢獻率達68.7%。

【農業】
農業產業結構繼續優化,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全省農業增加值251.35億元,比上年增長9%。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種植業產值152.57億元(當年價),增長7.3%。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繼續減少,瓜菜、水果等優勢產業種植面積繼續擴大,產量不斷增加。全年糧食產量195.85萬噸,減少3.7%;瓜菜343.82萬噸,增長6.4%;糖蔗402.08萬噸,增長7.3%;水果148.05萬噸,增長6.4%。畜牧業保持較快增長。畜牧業產值64.77億元(當年價),增長7%。肉類總產量52.57萬噸,增長5.8%。漁業生產快速發展。漁業產值103.11億元(當年價),增長12.7%。水產品產量123.07萬噸,增長12.6%,其中海水產品104.15萬噸,增長13.4%。在海水產品中,海洋捕撈89.56萬噸,增長13.5%;海水養殖14.95萬噸,增長15.4%。林業生產增長較快。林業產值53.33億元(當年價),增長7.8%。人工造林面積7.52萬公頃,增長251%;森林覆蓋率54.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熱帶作物穩步發展。年末熱帶作物總面積49.93萬公頃,增長3.7%。橡膠干膠產量31.6萬噸,增長4.3%。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19.74萬千瓦,增長4.5%,其中排灌機械動力36.04萬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機4547台。化肥施用量(折純)86.08萬噸,增長13.3%。農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積17.73萬公頃。

【工業】
2003年,工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全年工業增加值123.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2%,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7%上升到17.8%,工業「短腿」逐步拉長。工業產品結構不斷調整優化,高新技術產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產品、出口導向型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汽車產量5.5萬輛,增長140.5%;飲料酒9.41萬噸,增長29.1%;人造板18.56萬立方米,增長18.7%;氮肥33.05萬噸,增長23.2%;食糖39.78萬噸,增長19.5%;鐵礦石(成品礦)268.67萬噸,增長14.6%;水泥397.84萬噸,增長14.5%。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改善。據對420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統計,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40.3%,比上年提高7.41個百分點;利潤總額17.68億元,增長16.8%;產品銷售收入311.33億元,增長27.5%;全員勞動生產率(按增加值計算)75657元/人,增加9762元/人。
【旅遊業】
全省旅遊業在「非典」期間遭受嚴重影響。據統計,非典期間的4~6月,全省共接待遊客153.1萬人次,比上年同期減少77.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1.96億元,減少8.44億元。但由於海南全力以赴嚴防「非典」,再加上海南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海南沒有發生一例「非典」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使海南有了健康島的美譽。「非典」過後,海南旅遊業恢復較快。全年接待旅遊過夜人數1234.11萬人次,比上年減少1.7%。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29.33萬人次,減少24.6%;接待國內旅遊者1204.77萬人次,減少0.9%。全年旅遊總收入93.55億元,減少1.9%。其中境外旅遊收入6.60億元,減少13.5%;國內旅遊收入86.95億元,減少0.9%。全年旅遊飯店客房開房率56.2%,下降1.7個百分點。年末全省有星級賓館198家,其中五星級8家,四星級31家,三星級91家。6月22日,中國飯店協會向博鰲金海岸溫泉大酒店授予「5A級中國綠色飯店」榮譽稱號牌匾,這是國內首家獲5A級綠色飯店稱號的酒店。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6.34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79.66億元,增長20%;更新改造投資12.81億元,基本持平;房地產開發投資36.61億元,增長82%;其他投資46.65億元,增長8.2%。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工業投資66.39億元,增長109.9%,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佔比重擴大到27.8%;水利、文教衛生廣播福利業等分別增長83.5%和28.1%。在資金來源中,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分別增長10.2%和29.7%;國家預算內資金和債券資金分別增長2.4%和下降64.9%。
全年開工項目1487個(不含城鄉集體和個人投資),其中新開工項目783個。海洋天然氣化肥廠、東方1—1氣田海上和陸地終端主體工程、洋浦電廠改造工程、東方—洋浦—海口輸氣管道工程、海口托普南方軟體園、洋浦麵粉加工廠、博鰲亞洲論壇二期工程、東線高速公路博鰲出口路、海南好士墩科技海洋生物產業化養殖基地、洋浦港二期工程、三亞國際客運港、瓊州大橋、海口世紀大橋等項目已建成投產或投入使用,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中線高速路改造工程、洋浦金海漿紙廠、16萬噸瓶級聚脂切片廠、香蕉深加工高科技示範工程、多項縣鄉公路改造工程、縣鄉電網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

【交通運輸、郵電通信】
全年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58.19億元,增長9.0%。全社會貨物周轉量235.9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4.3%。其中,鐵路2.17億噸公里,增長18.6%;公路50.64億噸公里,增長7.4%;水運182.13億噸公里,增長3.4%。民航貨郵行李吞吐量9.76萬噸,增長5.7%。全社會旅客周轉量162.97億人公里,下降5.8%。其中,鐵路0.11億人公里,減少21%;公路89.42億人公里,減少3%;水運1.84億人公里,下降16%。民航貨郵行李吞吐量9.76萬噸,增長5.7%;旅客吞吐量766萬人次,增長8%。港口貨物吞吐量2757萬噸,增長19.4%;旅客吞吐量530萬人次,減少7.5%。
郵電業務總量43.05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電信業務量39.64億元,增長8.5%;郵政業務量3.43億元,增長7.3%。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62.8萬戶,增長18.5%;行動電話用戶136.3萬戶,增長23.8%;網際網路用戶28.9萬戶,增長10.3%;無線尋呼用戶14.72萬戶,減少83.6%。電話普及率每百人33.4部,增加6.25部。
【國內貿易、市場物價】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64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0.8%。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44.7億元,增長11.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6.89億元,增長10.1%。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50.53億元,增長10.7%;餐飲業零售額30.99億元,增長7.2%;其他行業零售額10.11億元,增長13.6%。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住房、汽車、通訊等成為消費熱點。全省房屋銷售面積比上年增長72.7%,汽車銷售增長17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行動電話用戶和網際網路用戶分別增長18.5%、23.8%和10.3%。
市場物價止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1%,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6%,農村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分品種看,食品類價格上漲2.9%,居住類價格上漲1.7%,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0.1%,醫療保健與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下降1.3%,家庭設備與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下降1.9%,衣著類價格下降4.1%,交通和通訊類價格下降8.2%。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0.4%,其中城市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2%,農村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4%。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水平上漲4.8%。

【對外經濟和貿易】
2003年全省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22.79億美元,增長22.1%。其中,出口總額8.69億美元,增長6.1%;進口總額14.1億美元,增長34.3%。在出口總額中,對香港出口2.43億美元,減少22.0%;對日本出口1.02億美元,增長4.5%;對美國出口1.23億美元,增長28.5%;對歐盟出口1.15億美元,增長34.1%;對東盟出口5200萬美元,增長22.5%。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18億美元,比上年減少38.2%。其中,利用國外貸款3720萬美元,減少92.4%;外商直接投資5.81億美元,增長13.5%。新簽利用外資協議投資合同171宗,減少28.2%。
【財政、金融、保險】
全年地方財政收入61.6億元,增長18.9%,其中各項稅收40.54億元,國有資產經營收益1.50億元,其他收入9.28億元,基金收入10.28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15.81億元,增長17%,其中基本建設撥款13.45億元,支援農業撥款7.02億元,科教文衛事業費22.14億元,行政管理費10.51億元,其他支出52.29億元,基金支出9.78億元。
年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050.45億元,比年初增長18.8%。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余額330.22億元,增長32.9%;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1.9億元,增長11.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874.8億元,比年初增長15.0%。其中,短期貸款301.6億元,增長9.1%;中長期貸款507.4億元,增長24.2%。
全省保險機構全年完成承保金額2469.42億元,比上年減少19.9%;實現保費收入13.6億元,增長30.2%。全年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3.12億元,增長21.4%,其中財產險賠付增長50.3%,人身險賠款及給付下降11.5%。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經濟發展活力相對不足,社會生產力發展仍面臨著體制性障礙,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思想觀念阻礙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的發展;支撐財力增長的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仍很突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緩慢,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比重仍然過小;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旺,外貿出口增長乏力;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農村教育落後,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薄弱,人才結構性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就業壓力繼續加大,部分群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投資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一些地方市場秩序混亂,投資者投訴、土地糾紛等問題時有發生,有些地方社會治安問題仍然突出。

金故勒錚載陽略涓笆鐸蓉究釧嶧少社者場睦粵決

『肆』 海南的 >鶯歌海< 好玩么

鶯歌海鹽場位於海南島西南海濱,地處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是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也是首屈一指。總面積3793公頃,也是亞洲最大的「井」字形鹽田。郭沫若先生1962年訪鶯歌海時,曾寫下了「鹽田萬頃鶯歌海、四季常春極樂園。驅遣陽光充炭火,燒干海水變銀山」的詩句。所謂「天涯海角」指的就是鶯歌海角。
海南鶯歌海鹽場長年烈日當空,是世界上最鹹的海區,為生產優質鹽和冬季來海南旅遊度假的遊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鹽場內擁有自己的鐵路專用線.這條鐵路線,直通三亞市。十多股火車道在鹽田裡平行綿亘,您可坐蒸汽式老火車游覽星羅棋布水泵房,鹵水渠道縱橫整齊有序,井井鹽田銀光閃閃,結晶鹽塊霜一般的凝結折射著石英的光華,並在無限的亞洲最大「井」字形鹽田中看到。飛翔的海鳥;只有來到鶯歌海角,才能看到這動感動聽的鶯歌鳥;這個好聽的名字確實給我的聯想,在如此日落的群鶯環舞的大海邊……,一定會很美,太美
為配合好《南海開發戰略旅遊開發規劃》,要在樂東縣建鶯歌海碼頭,.「要在鶯歌海鹽場內建直升飛機場」 ,直通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鹽業旅遊自然風景區全景和中國最壯觀的鶯歌海日落。
你可以站在金雞嶺的「觀日台」上,觀看鶯歌海的落日、夢幻般的海上落日,等待觀看太陽沉入大海的動人一刻,晚霞「最美不過的夕陽紅。 許多人都以為,觀賞鶯歌海的落日、晚霞,要到鶯歌海鎮的海邊,那你走錯了。現在我要告訴你,是在海南鶯歌海鹽場金雞嶺的「觀日台」上,真的是豁然開朗那種感覺,一片片方格狀的曬鹽場,看到無限的亞洲最大「井」字形鹽田。看到「最美不過的夕陽紅。日落時的群鶯環舞飛翔的海鳥;遠處是一堆堆小山狀的鹽山。成為一個個井字狀的鹽田。雪白的鹽山井井鹽田銀光閃爍,觀賞到號稱中國最美麗的鶯歌海晚霞、最壯觀的鶯歌海日落。
濃縮了天然海水精華的沐浴水您可坐蒸汽式老火車,來到制鹵工區有露天中渡、高級鹵水蒸發池,房間里也有中渡、高級鹵水蒸發池。高級鹵水它起之於天然海水的精華,是人類最理想的沐浴水。制鹵工區還可觀賞到群鶯環舞的海鳥;動感動聽的鶯歌鳥;游覽星羅棋布水泵房,鹵水渠道縱橫整齊有序。
制鹵工區還有露天海鹽池,房間里也有海鹽池,到海鹽池中把自己埋在鹽里,一定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制鹵工區還有露天小魚鹵水池,房間里也有小魚鹵水池,找個地方坐下來,讓周圍的水不在流動,魚兒很小,2-4厘米大,透明的淡褐色身體,和平時見到的魚一般,小魚們就開心的圍攏過來。一下,兩下,一下下,兩下下,啄食身體的頻率很快,享受到全身布滿小魚的感覺。
鹽山,鹽景,鹽風光
您可坐蒸汽式老火車來到制鹽做業區五單元,觀賞到廣袤的鹽田結晶鹽塊象霜一般的凝結在池中,或爬上堆滿了鹽的一座座巨大、雪白的鹽山;或進入鹽山的鹽洞里消歇意會。或和制鹽工人一起制鹽做業,還可以觀看到高壓電線凌空飛架、彎彎的堤圍、嘩啦的抽水機、銀白的鹽堆,制鹽機械轉動轟鳴,處處呈現一派生產繁忙的景象。... 鹽山,鹽景,鹽風霜,很美。

泡死海溫泉和塗鹵缸里的黑泥
您可坐蒸汽式老火車來到 小山角的大沙坑。大沙坑裡有世界上最咸最苦的鹵水,就象歐洲的死海水一樣.你腳所踩之處不是沙,而是一顆顆白白的在太陽下有點亮晶晶的鹽,如把其它海的海灘叫作沙灘,那麼這兒只有把它叫作鹽灘。死海水就是過飽和的海鹽水.你可以躺在水裡水療,泡死海溫泉,對關節炎風濕病有非常好的療效.
你可以去泥池,塗鹵缸里的黑泥也是一項來大沙坑必不可少的項目。黑泥據說有許多療效,對冶療關節炎皮膚病療效非常好 真正的黎族村莊游
海南鶯歌海鹽場地處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境內。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會日子。很浪漫的節日哦~~~ 。你有興趣,導游會領著你到真正的黎族村莊游樂一番。喝一點香蘭米酒,跳一下黎族竹竿舞,歌舞和音樂有著民族的特色.
涯洲古鎮黃流鎮
黃流鎮地處海南鶯歌海鹽場之旁。黃流鎮是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洲第一大鎮,當年要把樂東縣城建在黃流,那黃流鎮的繁榮不壓以現在的三亞市呀!黃流人文化函養源遠流長,民間藝術活躍,黃流鎮被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黃流鎮還是我國的南繁育種基地和無公害反季節瓜菜基地。黃流老鴨,也是名聲在外了,位列四大名菜之後,屬「五大名菜」。一鴨三吃,來海南別忘了這道五大名菜。

『伍』 樂東到三亞多少公里

樂東到三亞93.4公里,用時2小時6分鍾

途經:S314、海南環線高速

具體路線:

1、樂東黎族自治縣

2、進入人民路,行駛160米

3、右轉,從人民路到樂安路,行駛140米

4、請直行,進入樂安路,行駛1.3公里

5、請直行,進入感恩路,行駛700米

6、請直行,進入S314,行駛43.2公里

7、左轉,進入育才大道,行駛11.1公里

8、右轉,進入S314,行駛10.0公里

9、左轉,進入海南環線高速,行駛17.6公里

10、靠右前方行駛,進入火車站互通,行駛440米

11、靠右前方行駛,進入育新路,行駛4.0公里

12、請直行,進入三亞河東路,行駛4.8公里

13、左轉,進入新風街,行駛110米

14、左轉,從新風街到三亞市,行駛10米

15、到達三亞市

(5)海南鶯歌海鎮旅遊點擴展閱讀:

三亞,簡稱崖,古稱崖州,別稱鹿城。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介於北緯18°09′34″~18°37′27″、東經108°56′30″~109°48′28″之間。

三亞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千米,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千米。東西長91.6千米,南北寬51公里,下轄四個區。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為76.42萬人,聚居了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20多個民族。

『陸』 海南樂東縣九所鎮附近有什麼旅遊好地方

附近尖峰鎮的尖峰嶺抄,這里是我國現存面積最大
保護最好的熱帶原始森林區。千餘米的高度差使這里形成多種植物生態體系,有「天然物種基因庫」之稱。或者九所鎮西部的鶯歌海鎮的鶯歌海鹽場,它是海南島最大的鹽場,也是漁業產業基地。志仲鎮的毛公山,佛羅鎮的腰果場,或者從九所鎮一路向東,來到三亞市的天涯鎮和崖城鎮,主要景點有天涯熱帶海洋動物園
小洞天
南山文化旅遊區
天涯海角(這個不用我多說了吧)不過,三亞最近的宰客門沒人不知吧。九所鎮本身沒有什麼旅遊景點,不過個人覺得熱帶地方本身就處處是景點,只要有一顆發現美的眼睛,池塘
小樹林
海岸邊少人的地方,都是一家老少散心的好去處,祝您旅途愉快!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