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旅遊價格
『壹』 黎巴嫩的旅遊勝地有哪些
黎巴嫩貝魯特
權威推薦:今年,《孤獨星球》在最新推出的《2009年最佳旅行地》手冊中列舉出了全球十個最佳城市,其中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首次出現在榜單中。LP認為這座城市是正在變化中的城市,不僅有古老風情,還擁有新風貌。
風景速遞:貝魯特位於黎巴嫩海岸線中部突出的海岬上,前面地中海,後靠黎巴嫩山脈,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風景迤邐的海濱城市。
貝魯特有中東的巴黎之稱,一方面是因為黎巴嫩二戰前曾是法國託管地,因此建築都很有法式風格,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這座城市雖然經過戰亂其實亦擁有其浪漫之處。最浪漫的玩法是漫步在貝魯特的大街上,起點可以從烈士廣場開始,往精緻巍峨的MosqueMuhammadAl Amine教堂走去,這座教堂擁有藍色的圓頂,橙黃色的牆映襯著四根尖尖的高塔,十分壯麗。
走累了,就在街邊的露天咖啡座坐坐。據說,黎巴嫩的美女曾經在許多世界選美中獲得殊榮,貝魯特當然也是個盛產美女的地方,對於遊客來說,最棒的享受是夏日時分坐在街邊的露天咖啡座上,欣賞滿街穿著背心窄裙、身材高挑的大眼睛美女,婀娜多姿地走過。
交通:可搭乘埃及航空班機從開羅飛往貝魯特,每周一班,或是乘阿聯酋航空從迪拜轉機前往。
住宿:建議入住貝魯特的星級酒店比較安全,Mediterranee Hotel、LeBristolHotel等都比較熱門,價格每晚摺合人民幣1200元以上。
美食:黎巴嫩也是美食之都,街邊不少餐廳都提供正宗的當地美食,像檸檬奶油大蝦、黎巴嫩特色麵包、鷹嘴豆泥等。
蘇格蘭格拉斯哥
權威推薦:蘇格蘭的格拉斯哥此次也躋身「2009全球十個最佳旅遊城市」。評選認為格拉斯哥不僅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跡,更是歐洲最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城市之一,值得一去。
風景速遞:格拉斯哥是蘇格蘭地區最大的城市,位於蘇格蘭西部中心,市中心就在以造船廠聞名的克萊德河(RiverClyde)北岸,這一帶是古城,擁有美麗迷人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築,有公元6世紀建造的大教堂還有皇後公園,更有許多造型復古的維多利亞建築。不過,讓格拉斯哥最有吸引力的還是這里的文化歷史遺跡,其中,燈塔建築設計博物館是必去的,這里展示了著名建築設計師CharlesRennieMacintosh的生平和作品,他也被當地人稱為「格拉斯哥之子」。
想要悠閑一些,就乘坐克萊德水上巴士沿著克萊德河去市郊觀光,而坐著汽船還可以看看格里諾克河口的風光。建在克萊德山谷中的古鎮佩斯利也不可錯過,這里因為特別的佩斯利渦漩紋圖案而得名,還擁有一座雄偉的十二世紀修道院,河西南側的新拉納克則保留了十八世紀的工業遺址,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交通:可從倫敦搭乘國內航線抵達格拉斯哥,一個半小時可到。
住宿:想舒適一些,可入住市中心的格拉斯哥諾福特酒店,每晚63英鎊起,HowardPark酒店雖然離市中心要20分鍾路程,但環境好且價格較便宜,每晚40英鎊起。
美食:市內有上千家的酒館和酒吧,從別致的燭光雞尾酒酒吧,到熱鬧的學生酒吧,各種風味應有盡有。
權威推薦:今年,《孤獨星球》在最新推出的《2009年最佳旅行地》手冊中列舉出了全球十個最佳城市,其中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首次出現在榜單中。LP認為這座城市是正在變化中的城市,不僅有古老風情,還擁有新風貌。
風景速遞:貝魯特位於黎巴嫩海岸線中部突出的海岬上,前面地中海,後靠黎巴嫩山脈,是地中海東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風景迤邐的海濱城市。
貝魯特有中東的巴黎之稱,一方面是因為黎巴嫩二戰前曾是法國託管地,因此建築都很有法式風格,另一方面也能看出這座城市雖然經過戰亂其實亦擁有其浪漫之處。最浪漫的玩法是漫步在貝魯特的大街上,起點可以從烈士廣場開始,往精緻巍峨的MosqueMuhammadAl Amine教堂走去,這座教堂擁有藍色的圓頂,橙黃色的牆映襯著四根尖尖的高塔,十分壯麗。
走累了,就在街邊的露天咖啡座坐坐。據說,黎巴嫩的美女曾經在許多世界選美中獲得殊榮,貝魯特當然也是個盛產美女的地方,對於遊客來說,最棒的享受是夏日時分坐在街邊的露天咖啡座上,欣賞滿街穿著背心窄裙、身材高挑的大眼睛美女,婀娜多姿地走過。
交通:可搭乘埃及航空班機從開羅飛往貝魯特,每周一班,或是乘阿聯酋航空從迪拜轉機前往。
住宿:建議入住貝魯特的星級酒店比較安全,Mediterranee Hotel、LeBristolHotel等都比較熱門,價格每晚摺合人民幣1200元以上。
美食:黎巴嫩也是美食之都,街邊不少餐廳都提供正宗的當地美食,像檸檬奶油大蝦、黎巴嫩特色麵包、鷹嘴豆泥等。
秘魯庫斯科 摩洛哥非斯
權威推薦:剛剛由英國著名旅行雜志《CondeNastTraveller》推選出為美洲(除美國外)值得去的十個目的地之一,也同時受到《Travel+Leisure》推選擠入全球值得去的城市二十強名單。庫斯科是秘魯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國首都,後曾成為西班牙殖民地,但城內有些印加帝國時代街道、宮殿、廟宇和房屋建築仍留存至今。
墨西哥城
權威推薦:雖然全球蔓延的流感始於墨西哥,但其首都墨西哥城依然在今年入選《LONELYPLANET》的2009全球十個最佳旅遊。在這座位於湖邊平原上的城市中,古印第安人文化遺跡是墨西哥甚至是全人類文明歷史的寶貴財產。
摩洛哥非斯
權威推薦:摩洛哥古城非斯也入選了今年《Travel+Leisure》的最佳旅遊城市榜單,在12世紀的全盛時期,這里擁有785座清真寺,如今保留360座,是研究伊斯蘭文化的必去之地。
『貳』 貝魯特的旅遊景點
貝魯特是很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有「中東的巴黎」之美譽,有多家國際大酒店和繁榮的夜生活。在最近幾年裡,這個城市開始重建旅遊業,在毀壞的城市中心開始建設主要建築物和恢復工作,並建了一個新的散步道。在城市的其餘部分還保守時,已經可以穿著西式服飾,包括短褲和短裙了,但在宗教性建築里仍然是不允許的。
除了城市本身外,附近還有一些考古場所,包括巴勒貝克和比布魯斯,據說是世界是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城市。在Faraya Mzaar Kfardebian這樣的勝地,可以在山上進行冬季滑雪。 巴爾貝克神廟位於貝魯特東北85公里的貝卡平原北部,是世界馳名的古跡。公元前3000年,崇拜太陽神的迦南人在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陽神「巴爾」的廟宇,稱為「巴爾貝克」(「貝克」意為城,「巴爾貝克」意為「太陽城」)。後腓尼基人取代迦南人在此定居。古希臘亞歷山大大帝佔領黎後,在黎沿海建立了貿易中心,同時也同化了由腓尼基人居住的巴爾貝克城,巴爾貝克遂易名為「希利奧波利(太陽之城)」。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認為希利奧波利戰略地位重要,加快了希利奧波利和神廟的建設,並派軍隊駐防。其後奧古斯都皇帝驅遣兩萬名奴隸,歷時數十年,在腓尼基神廟原址上大規模擴建。公元60年,巴爾貝克神廟基本竣工。以後經過300多年的繼續修建,最後成為規模宏偉的神廟群,用以祭祀羅馬主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美神維納斯。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希利奧波利神廟改建成教堂,其中的阿夫卡神殿完全拆毀。君士坦丁大帝的繼承人朱理安不信仰基督教,阿夫卡神殿得以重建。公元375-395年間,在提奧多亞的統治下,阿夫卡神殿又被廢棄。該地區現存的許多基督教建築物都是在提奧多亞時代建立的。 從二世紀中葉起,羅馬幾位皇帝由安托尼烏斯帶頭,從事於這座神廟的擴建裝飾工作,使之成為一座衛城。公元211-217年卡刺卡拉最終完成這座建築物,使之成為一座要塞。七世紀時,阿拉伯人統治黎,巴爾貝克又恢復原名。
奧斯曼帝國時期(1516-1918),巴爾貝克隸屬大馬士革省。該城曾先後毀於發生在1158、1203、1664和1659年的地震,神廟大部分倒塌,居民多半遷徙。法國委任統治時期,巴爾貝克是大黎巴嫩的一部分。
今天的巴爾貝克神廟雖稱作羅馬神廟遺址,但它實際上是腓尼基文明與羅馬文明相融合的產物。它歷經近2000年的刀兵水火而殘敗不堪,但殘存的宏偉規模仍使人驚嘆不已。據稱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宏偉的古羅馬建築群,全世界包括羅馬,迄今已找不到比它更完整的神廟遺址。從1956年開始至內戰前,每年夏季都在這里舉行巴爾貝克國際舞蹈和音樂節,酒神巴卡斯廟通常作為音樂節的會場。內戰後巴爾貝克藝術節逐步得以恢復。
神廟由祭禮大廳、朱庇特廟、酒神巴卡斯廟、美神維納斯廟組成,全部用巨石壘成,氣勢極其巍峨。廟外有巨石築的高牆環繞,廟內的庭院和大殿坐落在巨石砌成的高達數十米的台基上,巨石長19-20米,寬4.5米,厚3.6米,其中有的重達2000噸。
祭禮大廳穿過入口,迎面有幾塊富有腓尼基特色的巨石浮雕,經過一個六邊形的前院,來到祭禮大廳。廳長104.5米,寬103米。廳內有兩個祭壇,古代曾用美貌少女活祭。由於大廳開闊,公元四世紀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曾在此建一座長方形基督教教堂,但後牆已毀。廳中原有128根大花崗石石柱組成的石廊已梁摧柱折,散亂遍地。
朱庇特廟大廳西端,有石階通向朱庇特廟。此廟約建於公元一世紀羅馬尼祿皇帝時代,是一座科林斯式建築物,四面以高大的石柱組成氣勢雄偉的柱廊,大殿正面各有巨柱10根,側面各19根,共計54根。巨柱高達20米,直徑2.3米,均由3節圓柱鑲接而成。石縫之間毫無粘合劑,而刀刃不能入。朱庇特神廟已瀕全毀,巨柱只剩下六根,排成一行。它們以其雄偉高峻被視為黎的驕傲,人們常把這六根大石柱和雪松並稱為黎的象徵。 貝特丁宮位於貝魯特市南部45公里處,始建於18世紀末期。一直是巴希爾·謝哈布酋長(1840年流亡國外)的行宮。1842年謝哈布王朝被推翻,但該宮仍屬巴希爾後裔的財產。1861年國家將其收購,成為當時政府的所在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它又成為地方政府的辦公處。1930年黎當局宣布它為歷史古跡保護地,並予修復。1943年黎首任總統扈利決定把貝宮改為自己的夏宮,並將1850年客死的巴希爾酋長遺骨從君士坦丁堡運回貝魯特,葬於貝宮。此後,黎當局對貝宮進行了全力修復,使其保存了完好的面貌。
貝宮分三部分:(一)巴哈尼埃宮。其庭院是舉行舞會和表演的集體活動場所,酋長及其隨從出征或狩獵前在此集結。院子的一側是長排客房,上層改為博物館,內有從17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珍貴文物,如兵器、服裝、珠寶等。(二)馬斯塔宮。內有一大院,原為馬廄,可容納約500匹馬及其騎士,國王的600名衛兵也可在此集結。馬廄上方有個美麗的庭院,中間建有噴泉。左側是大臣辦公室和接待處。(三)哈里姆宮。這是酋長、王後及嬪妃的生活區,設有廚房、備餐間、華麗舒適的浴室、閨房及廳房。廳房是酋長處理朝政和休息的地方。由於山區冬季嚴寒,酋長與其親屬在二層過冬。內院還有酋長發妻(卒於1918年)的陵墓,酋長遺骨運回後也葬於此。
貝宮旁邊還設有酋長三子的行宮。
貝宮造型優美,雕琢精細,富有黎民族特色,是黎建築的瑰寶。
貝宮內還設有黎社會進步黨主席瓦利德·瓊布拉特的父親──卡邁勒·瓊布拉特的生平展覽。卡是黎社會進步黨的創始人,曾獲得列寧勛章,訪華期間受到周總理的接見。卡1977年3月遭暗殺身亡。 傑達溶洞位於貝魯特以北20公里的黎巴嫩山脈底部,屬喀斯特地貌,經數千萬年形成,造型呈羅馬教堂穹窿狀,最頂部凈高80多米,洞內有地下河,洞體構造為天然導流通道,是黎凱勒卜河(又名狗河)的主要水源。洞內先進的燈光設備,將洞頂瑰麗景象呈現得一覽無余,徜徉於石柱之間飽覽天然之匠心,趣味無窮。洞體分上、下兩洞。上可步行觀賞,地質年代較下層早幾百萬年,在長650米的廊道上呈現不同地質分層,洞石造型千姿百態,峽石與斷裂地形尤為壯觀。下洞觀光包括地下河泛舟游覽,既有瀑布激水的清越,又有曲徑通幽的妙趣。夏季,洞內涼爽怡人,冬季,河水水位上升,下洞關閉。
1836年,美國傳教士威廉·湯姆森首次發現該洞,後邁克斯威、赫胥黎等人先後兩次探險,現洞內洞口上方石柱仍留有當時他們歷險時刻下的名字與年代,稱「邁克斯威柱」。該石上方200米稱「萬神殿」,當年邁克斯威等人曾將探險者名字和記錄探險經過的文獻封存於一瓶中置於一石筍頂部,經石灰水浸漬,形成天然的鹼膜,該瓶便被固定於石筍上了。1892年至1940年期間,英、美、法探險家對該洞進行了多次勘探。1940年,黎第一個「洞穴學俱樂部」的探險家對該洞進行了多次勘探。
上洞和下洞分別於1969年和1958年開放,內戰期間關閉,1995年洞內及外部設施經全面更新後重新開放。 巴貝克城
貝魯特以東85公里的巴貝克,位於貝卡山谷北部,是個標高1150公尺的古老城市。被廣大橘子園及城鎮環繞的古城遺址,自古為宗教聖地,當時叫太陽城,里頭殘留的神殿是目前羅馬帝國遺跡中最大的。巴是他們的主神,貝克是村落之意,所以巴貝克就是指神廟前的繁榮都市。
古城遺址里的祭壇大廳(GreatCourt),寛150公尺,長120公尺;邱比特神殿寛50公尺,長89公尺;連小一點的酒神神殿也寛達36公尺,比雅典的帕德嫩神殿還大。正因建於「和平羅馬,的太平盛世,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神殿。神殿雕琢豪華而且纖細精緻,過度的裝飾里隱約可見時當羅馬文化的成熟度。戰爭生活黎巴嫩的首都貝魯特一向與戰爭的硝煙分不開。我們從城市隨處可見的廢墟就可以解讀戰爭給這座美麗的地中海城市留下的傷痕。但是,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卻沒有因此心情沉重。雖然籠罩在戰爭的陰雲之下,被譽為「中東巴黎」的貝魯特卻仍然陽光燦爛。由於歷史的原因,黎巴嫩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里有來自歐洲許多國家的移民和他們的後裔。純正的伊斯蘭民族已經逐步地被同化,原本的風俗習慣已經非常「歐洲」了。在貝魯特街頭,到處可以看到衣著歐洲時尚服裝的女人。她們身上基本已經找不到什麼森嚴的伊斯蘭戒律對婦女的禁錮,她們美麗的身影自由自在地穿梭在陽光燦爛的貝魯特街頭,我們可以從疾駛過的汽車上聽到她們無憂無慮的笑聲。對待外國人,她們往往以主動的微笑來帶給你「中東巴黎」的浪漫和魅力。
陽台上懸掛的五顏六色的衣服、陽光下休閑聊天的男男女女和牆角里不斷打著哈欠的各種各樣的小貓,都告訴我們這里似乎永遠不會被戰爭摧毀。在迷人的海邊,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許多遊客在清脆的濤聲當中悠閑地釣魚。夜晚到來之後,貝魯特的大街上,一輛輛或新或舊的名牌汽車載著各色各樣的人在炫目的霓虹燈下風馳電掣。
惟一的戰爭標志在貝魯特的許多角落裡,荷槍實彈的黎巴嫩士兵24小時值勤站崗。他們的旁邊往往是一輛裝甲車或是坦克。但是當有外國人向他們那裡望去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善意的微笑。我們曾經在海邊看到幾個黎巴嫩士兵坐在他們的裝甲車旁喝茶,他們得知我們是中國來的記者之後,舉起了雙手大聲祝願我們的球隊勝利。看來在戰爭隨時可能降臨的貝魯特,已經習慣了在戰爭中生活。 高達3000多米,山頂上白雪皚皚,而山腳下卻是果樹成林,一片翠綠,與地中海交相輝映,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神往。汽車可以沿著寬闊的盤山公路,從山腳一直開到山頂,山坡間建有許多式樣新穎的別墅、旅館和飯店,掩映在蒼郁的林木叢中。從山腳到山頂,沿途可以觀賞到一種十分有趣的現象:山上人們在開心地滑雪,山下海濱浴場上彩傘簇立,人頭攢動,男男女女遊客或是在海面上嬉戲追逐,或是裸露著身子躺在沙灘上進行日光浴。黎巴嫩出版的一本旅遊冊上曾這樣風趣地寫道:「到貝魯特來吧!一天之內您既可以上山滑雪,又可下海游泳。」同一地區內由於山上山下氣溫差別甚大,才出現這樣一種離奇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