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都江堰靈岩寺旅遊攻略

都江堰靈岩寺旅遊攻略

發布時間: 2020-12-14 10:18:49

㈠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詳細游覽路線是什麼(最好附帶圖)

都江堰景區由離堆公園、三大主體水利工程,即寶瓶口、飛沙堰、魚嘴,以及二王廟、秦堰樓、松茂古道幾大部分組成。為了能夠讓您暢游都江堰,我們特別為您製作了下面的游覽攻略。
都江堰景區最重要的入口是秦堰樓入口,因此我們向您特別推薦的游覽線路是從秦堰樓進入景區,從離堆公園離開。這條線路有兩個好處:第一,這條線路是從高到低游覽,可以節省您的體力和時間,第二,您在秦堰樓上俯瞰都江堰,對整個水利工程和岷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後,再順著岷江水流的方向依次參觀三大水利工程,可以讓您更好地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精髓。

那我們從秦堰樓入口進入景區後,先在高處對都江堰水利工程有一個鳥瞰,再往下到二王廟,在這里,您可以了解到一些關於李冰父子的故事。出了二王廟有兩條路,一條是通往安瀾索橋的,一條是通往松茂古道的。在這里,我要給您提個醒了,我向您推薦的線路是直接到安瀾索橋,但如果您的時間還充裕,體力也好的話,可以先去松茂古道上走一走,古道全長大概有1500米,沿途有玉壘關、鬥犀臺、城隍廟等景點,風景還不錯,但是您記住一定要再返回到二王廟。過了安瀾索橋,您可以近距離地參觀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個水利設施--魚嘴。接著,沿著金剛堤到飛沙堰,這段路程大概有1.5公里,您可以選擇步行或者在魚嘴乘坐觀光車抵達。參觀完飛沙堰後,接著去伏龍觀,並在伏龍觀俯瞰寶瓶口。伏龍觀廣場的右側是都江堰博覽館,裡面除了供遊人休息以外,還有一個放映廳,您可以觀看關於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影片。最後游覽離堆公園,結束後從離堆公園門口走出景區,在景區收費處旁邊,您還可以參觀都江堰市著名的南橋。您可以在南橋稍作休息,看著滔滔的岷江水從你的腳下流過。到此,我們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
當然,如果您是從離堆公園入口進入景區的,那您就只能逆著水流的方向先參觀水利工程了,然後參觀二王廟和秦堰樓,如果您有興趣,先不從秦堰樓離開,而是沿著松茂古道到玉壘山公園出口。
http://guide.ytrip.com/si-chuan--jiang-yan/1,2.html

2008年9月29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將正式對外開放,具體開放景點及線路如下:
http://www.lvy8.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8927144033962.jpg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四川 成都平原西部都江堰市西側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於公元前256年,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魚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動排沙(魚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進水流量(寶瓶口與飛沙堰)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1998年灌溉面積達到到66.87萬公頃,灌溉面積已達40餘縣。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魚嘴分水堤:「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位於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於灌溉。
飛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顯著功能,故又叫它「飛沙堰」。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 飛沙堰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 山叢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 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
寶瓶口: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岩的一部分。由於寶瓶口自然景觀瑰麗,有「離堆鎖峽」之稱,屬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6縣(市、區)1003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50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遊、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間,蜀郡郡守李冰率領蜀地各族人民創建了都江堰這項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最偉大之處是建堰兩千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都江堰工程至今猶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灌區范圍的擴大,從1936年開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漿砌卵石技術對渠首工程進行維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設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灘、低作堰","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沒有改變,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范圍大、社會經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 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成為世界最佳水資源利用的典範。
都江堰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有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岩寺等。
都江堰灌區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四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物華天寶,地傑人靈」,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水利,星羅密布,各展風韻,各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盪伯;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漣灧;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呈現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傑作。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連續使用,仍發揮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愧為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
「寶瓶口」引水口
自行調控的節制問,是自流灌溉渠系的總開關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暴發之時,江水奔騰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狹窄,古時常常引起洪災,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東流,造成東旱西澇。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專員,或大於專員,小於省長),他為民造福,排除洪災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灌田、變害為利。為此,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協助下,邀集有治水經驗的農民,對岷水東流的地形和水
情作了實地勘察,決心鑿穿玉壘山引水。在無火葯(火葯發明於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間)不能爆破的情況下,他以火燒石,使岩石爆裂(熱漲冷縮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終於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公尺,高40公尺,長80公尺的山口。(低水位每秒流速3公尺,高水位每秒流速6公尺)因形狀酷似瓶口,故取名「寶瓶口」,把開鑿玉壘山分離的石堆叫「離堆」。
寶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後,雖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東地勢較高,江水難以流入寶瓶口,李冰父子率眾又在離玉壘山不遠的岷江上游和江心築分水堰,用裝滿卵石的大竹籠放在江心堆成一個狹長的小島,形如魚嘴,岷江流經魚嘴,被分為內外兩江。外江仍循原流,內江經人工造渠,通過寶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為了進一步起到分洪和減災的作用,在分水堰與離堆之間,又修建了一條長200公尺的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證內江無災害,溢洪道前修有彎道,江水形成環流,江水超過堰頂時洪水中夾帶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這樣便不會淤塞內江和寶瓶口水道,故取名「飛沙堰」。飛沙堰的設計運用了迴旋流的理論。 為了觀測和控制內江水量,又雕刻了三個石樁人像,放於水中,讓人們知道「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過肩」。還鑿制石馬置於江心,以此作為每年最小水量時淘灘的標准。
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
提起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得不提起紫坪鋪水利工程
紫坪鋪水利工程位於岷江上游,都江堰市西北9公里處。岷江是長江一級支流,源於四川與甘肅接壤的岷山南麓,流經茂縣、汶川、都江堰市、成都平原南部,在樂山接納大渡河、青衣江,於宜賓匯入長江。岷江全長711公里,流域面積135881平方公里。岷江上游水源豐富,徑流主要有降雨形成,也有地下水和高山溶雪水補給,流域汛期每年的6到9月。
岷江流域內先後建成有魚子溪一、二級電站、映秀灣、太平驛和福堂壩引水式電站。但上述電站只有單一的發電作用,沒有供水功能,為了充分開發利用岷江水利資源,緩解成都平原供水供電不足的矛盾,促進四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全國人大九屆三次會議將其列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十大標志性工程;2000年12月,水利部批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2001年2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工程開工建設並將其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
紫坪鋪水利樞紐是以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電、防洪、環境保護、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其永久建築物按1000年一遇洪水標准設計。工程於2002年11月下旬截流;2005年11月01日第一台機組發電;2006年12月工程完工。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靜態總投資64.33億元,總投資69.76億元。
樞紐建築物主要由擋水大壩(大壩是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56米)、溢洪道、引水發電系統、沖砂放空洞、1#泄洪排砂洞、2#泄洪排砂洞組成。水庫總庫容11.12億立方米,具有不完全年調節功能,庫區面積18.16平方公里,回水長26.5公里。電站裝機4台單機190MW的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760MW,提高枯水期都江堰灌區1008萬 農田灌溉供水保證率,每年枯水期增加灌溉供水量4.37億立方米,可為遠景毗鄰灌區的314萬 農田灌溉提供用水。工程建成後,除保證向成都市提供20立方米/秒的環境用水外,還將向成都市的供水量由目前的28立方米/秒增加至50立方米/秒,年還增加供水量3億立方米。利用水庫的蓄水滯洪調節作用,可將岷江上游100年一遇洪水消減至10年一遇下瀉,基本解除金馬河段洪水威脅。紫坪鋪電站年發電量34.17億千瓦/時,為川西電網提供比較經濟的調峰調頻電能。同時實現防洪、攔沙等效益,保護都江堰工程不受損壞。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的修建,可以有效調節岷江水量,發展都江堰灌區面積,提高灌溉用水保證率,緩解包括成都市在內的成都平原供水供電不足的狀況,提高岷江中游和成都平原的防洪標准,從而對這一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http://ke..com/view/507251.htm

㈡ 請問從成都到都江堰靈岩寺怎麼坐車可以到是公交車還是地鐵

沒有直達的公交和地鐵。就只有坐成都到離堆公園的高鐵,下車後可以步行十幾版分鍾到靈岩山。不想走路權的話就只有到銀杏廣場(離堆公園出站後的對面)坐19路公交到四川農業大學下車就可以了,之前我就是在都江堰四川農業大學讀書後面就是靈岩山。所以聽我的准沒錯,望採納

㈢ 有親了解都江堰靈岩山景區的嗎

靈岩山不好玩兒……快鐵站到離堆公園下車四路公交。門票不貴。另外去水利大壩不要貪圖便宜或者是坐黑車,不然會被坑很慘!

㈣ 都江堰靈岩山有什麼文化具體表現在哪些地方

以前我從來不相信神靈,但這次5.12大地震後,我聽說了一件神奇的事情,是關於都江堰靈岩山上的觀音的。或許,冥冥之中真的有神靈。

眾所周知,這次大地震都江堰遭受重創,損失慘烈。都江堰靈岩山也不例外。12日這天都江堰靈岩山因地震遊客被困索道上,危急萬分,於是上演了一場長達30多小時的武警官兵索道大救援的驚險一幕。

當時山上有遊客和工作人員上百人,地震發生時,整個山上的山體有四處同時崩塌,一時間山崩地裂,騰起的砂石煙霧遮天蔽日。兩條上山的山路被鋪天蓋地的山石瞬間掩埋。山上的兩個賓館的房屋被巨大的山石擊中,多處房屋被震垮。索道扭轉變形卡在高處不停地盪鞦韆。但令人驚奇的是整座山上無一人傷亡。山上唯一死亡的是索道上山的一位遊客,由於精神崩潰,在救援人員已經站在他面前,打開索道轎廂的一瞬間自己跳下了索道,摔死了。

聽說當時有很多很多極其驚險的場面,但最後全部都化險為夷。於是,人們便開始傳說這座山是因為受到了觀音的保佑,才使山上的人倖免遇難。山上的人從此相信了觀音的法力無邊,紛紛說以後見觀音就拜,見觀音廟就燒香……

更為神奇的是山上遭受如此巨大的地震災害,山上的幾十座觀音的塑像都神秘地完好無損。為此,山上的工作人員至今專門保持著地震發生時的現場原形,待人們去瞻仰。

6月12日這天,在地震剛好滿一個月的時候,我專程上山,去見證這一傳說。

男像觀音。這是山上年代最悠遠的一件文物,唐代的男像觀音。據說觀音在唐代以前是男身,後來才演變成女身的。所以,男像觀音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傳說在這尊觀音廟里燒香,有求必應,十分靈驗。

㈤ 都江堰靈岩山特色樹

都江堰靈岩山景區位於都江堰市區的西北角,它與玉壘山相鄰,從靈岩山往北走不到十里就是著名的紫坪鋪大壩,滾滾的岷江水順流而下從靈岩山邊奔騰而下湧入都江堰水利工程。

㈥ 都江堰靈岩山是那一個朝代

微愛2004 :你好。
先有靈岩山,後有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於戰國時期。因為版有了都江堰(的名氣)權,也就掩蓋了靈岩山。
靈岩山位於都江堰市區的西北角,它與玉壘山相鄰,從靈岩山往北走不到十里就是著名的紫坪鋪大壩,滾滾的岷江水順流而下從靈岩山邊奔騰而下湧入都江堰水利工程。在靈岩山的山角下有著名的旅遊景點二王廟、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古堰景區。由於靈岩山的地理位置獨特,再加上它的山勢秀美,滿山被高大的喬木所覆蓋,使得靈岩山顯得格外幽靜,涼快。在它的山角下有纜車可直達山頂,山頂上有古老的寺廟「靈岩寺。在山頂上你可以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還可以俯瞰幾乎是躺在山的綠色懷抱中的都江堰城區風光。

㈦ 都江堰靈岩山行政區劃

1999年,都江堰市轄12鎮、16個鄉:灌口鎮、蒲陽鎮、石羊鎮、玉堂鎮、幸福鎮、中興鎮、柳街鎮、聚源鎮、天馬鎮、崇義鎮、龍池鎮、青城山鎮;胥家鄉、駕虹鄉、金鳳鄉、向峨鄉、土橋鄉、安龍鄉、兩河鄉、大樂鄉、徐渡鄉、沿江鄉、民興鄉、青城鄉、大觀鄉、白沙鄉、麻溪鄉、虹口鄉。
2000年,都江堰市轄12個鎮、16個鄉。2004年09月08日,都江堰市撤銷青城鎮及麻溪、金鳳、駕虹、土橋、沿江、徐渡、大樂、兩河8個鄉。將原青城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青城山鎮;青城山鎮政府駐原青城鎮場鎮正中街。將原麻溪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紫坪鋪鎮;紫坪鋪鎮政府駐紫寬街。將原金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蒲陽鎮;蒲陽鎮政府駐和平街。將原駕虹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胥家鎮;胥家鎮政府駐石龍上街。將原土橋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崇義鎮;崇義鎮政府駐官家花園。將原沿江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柳街鎮;柳街鎮政府駐五一村。將原徐渡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石羊鎮;石羊鎮政府駐政府街。將原大樂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安龍鎮;安龍鎮政府駐海棠路。將原兩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大觀鎮;大觀鎮政府駐雙風路。2004年,都江堰市轄17個鎮(灌口、幸福、蒲陽、中興、聚源、天馬、崇義、龍池、柳街、胥家、安龍、大觀、紫坪鋪、翠月湖、石羊、玉堂、青城山)、2個鄉(向峨、虹口),49個社區委員會、333個村委會;面積1208平方千米。
2014年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紫坪鋪鎮、虹口鄉和翠月湖鎮。將紫坪鋪鎮和虹口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池鎮管轄,將翠月湖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青城山鎮管轄。
2014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灌口鎮和幸福鎮,設置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銀杏街道、永豐街道、奎光塔街道5個街道辦事處。 都江堰市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歷年最冷月平均氣溫4.6℃,最熱月平均氣溫24.4℃。平均年降雨量為1243.80mm。降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年際總量變化不大;在空間分布上不均勻,由東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 mm之間;雨季平均開始於5月21日前後,平均結束於9月14日前後;一次降雨持續最長日數20天。區內主導風向:NW,C,風向頻率(%):12、41,最大風速:17米/秒,平均風速:1.3米/秒,本地無台風出現。
年平均最大相對濕度80,最小相對濕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絕對濕度15.2,最小絕對濕度14.3,月平均最大絕對濕度32.4,月平均最小絕對濕度2.8;30年來的氣象監測表明,都江堰市空氣濕度指數低於成都市各區(市)縣。歷年平均氣壓933.7,極端最高氣壓958.7, 極端最低氣壓912.2;最熱季節的平均氣壓925.9,最冷季節的平均氣壓938.7,雨季氣壓928.0。全年晴天日數120天,陰天日數95天,霧天日數7天,歷年平均日 照時數1016.9小時,歷年平均雷暴日數28天。 都江堰市山脈以岷江為界,河東、河西分屬兩條山脈。河東諸山(舊稱東岷)屬於龍門山脈,河西諸山(舊稱西岷)屬於邛崍山脈。河東龍門諸山,以光光山最高,屬龍門山脈中南段的西干支脈,由彭州――汶川縣延伸至市境內。河西諸山屬於邛崍山脈的東支,山脈自崇州鹿頂山而來,到都江堰市泰安鄉三合頂分為兩支:一支沿北東方向延伸為熊耳山、瑩華山、趙公山;另一支朝南東向延伸。趙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東――南西走向。其東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為界,其北邊自上而下依次有:瑩華山、老君山、張家山、三台山、南華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鳳凰山等;其南邊有由趙公山而來的支脈,經棋盤石、歧山廟的主峰延伸為著名的旅遊勝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處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倉山金鞭岩、筆架山至馬家嶺進入崇州境。
都江堰市境內河流均屬岷江水系,可分為三種類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內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節性自然河。岷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內岷江正流全長47公里,可分為兩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屬於岷江上游,流經境內的龍溪、麻溪、白沙等鄉,全長17公里;岷江經渠首一分為二,外江為正流,今稱金馬河,經市境進入溫江、崇州,全長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屬人工開鑿河道,通過內江引水入閘,呈扇形進入市區。市區仰天窩跨越四江之上,這四條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陽河、柏條河、走馬河、江安河。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別灌注入新都、郫縣、溫江,最後匯入金堂的沱江和成都的府河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