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歷史街區旅遊路線
Ⅰ 今年8月13號,著名的旅遊景區杭州市清河坊歷史街區的牌樓倒塌,造成二死一傷,據了解這座牌坊建造僅十年
從清河坊牌坊倒塌說起 倪曉林
近日從網上看到了清河坊牌坊倒塌事件,造成了人員傷亡,雖然表面看來,是台風「海葵」所致!但仔細分析一下,這是必然的事!造成牌坊倒塌和傷亡,主要有二個原因;
1, 設計問題;這種做法在設計中已經埋下了隱患!設計者缺乏常識!將木材埋入封閉的環境中,只有水分的滲透,沒有通風乾燥的機會!倒塌是遲早的事!如果說讓木柱到底,前後用石鼓穩定,讓兩側裸露,既能使其有通風乾燥的機會,在維護時也容易發現問題!
也可以在下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用鐵件與上部木構件連接,也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
2, 維護問題;維護單位,只注重於外部表象,著重於油漆的剝落,屋瓦的整齊!沒有從實質性的安全維護上著眼,所以才使這慘劇的釀成!
但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在設計和維護中不能掉以輕心!才不致使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害!
本人設計過多個牌坊,現就在設計中要注意的問題,提出幾點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 牌坊雖然造型優美,但上部荷重較大,尤其在風荷載的作用下,顯得十分不利,縱有穩固的下部結構,但力的傳遞,還得靠中間的柱子來擔當,古代的木牌坊,前後都有人字支撐,石牌坊由於其本身的剛度,和嚴密的榫卯結構,才使其屹立於今!古人的經驗值得借鑒,要使其發揚光大,吸取傳統建築的精華部分,在材料的使用中,更要研究其特性,合理選擇,運用材料特性,揚長避短,更要以安全為重,不能心存僥幸!
2, 牌坊的選型;不是受環境限止,盡量不要選用兩柱牌坊,因為四柱牌坊,穩定性要比兩柱的好!如果說做成八字牌坊,則更趨穩定!
3, 盡可能在受力支承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這還不夠,還須在木斗拱之中穿插小型鋼筋混凝土骨架,這樣才能萬無一失!而且還須時常檢查。防止小構件局部損壞而脫落傷人!
4, 上部為全木結構,下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的木牌坊,必須有具有足夠牢度的鐵構件連接。這次血的教訓,決不允許重演!
5, 凡是全木結構的牌坊,應設人字支撐。也可採用石抱鼓加串銷,務使其兩側裸露,便於通風乾燥!
個人淺見,寫到這里!與有識者探討。
Ⅱ 杭州站到大兜路歷史街區怎麼走
公交線路抄:地鐵1號線襲 → 地鐵2號線 → 348路高峰大站車,全程約8.8公里
1、從杭州站步行約200米,到達城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3站, 到達鳳起路站
3、步行約250米,換乘地鐵2號線
4、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2站, 到達沈塘橋站
5、步行約500米,到達湖墅路沈塘橋站
6、乘坐348路高峰大站車,經過1站, 到達倉基新村站
7、步行約520米,到達大兜路歷史街區
Ⅲ 杭州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就「社會融合,多元共生」的改造設計,主題定為什麼,怎麼進行改造設計好
這個話題是市長做的吧,我們這些p民,做不了。
杭州,簡稱杭,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
杭州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以風景秀麗著稱。
與蘇州並稱「蘇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市內人文古跡眾多,以西湖風景區最為著名,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的代表。
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以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同時在確立了旅遊城市地位之後,服務業也有了較大發展。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Ⅳ 清河坊的悠久歷史
清河坊歷史街區--杭州歷史上最著名的街區,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舊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一個縮影。清河坊的歷史起源於南宋。南宋定都杭州,築九里皇城,開十里天街(今中山中路)。於是,在宮城外圍、天街兩側,皇親國戚、權貴內侍紛紛修建宮室私宅。中河以東建德壽宮、上華光建開元宮、後市街建惠王府第、惠民街建龍翔宮等。而清河坊的得名,與當時的太師張俊有關。建炎三年(1129),張俊在明州(今寧波)擊退金兵,取得高橋大捷,晚年封為清河郡王,倍受寵遇。他在今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這一帶就被稱為清河坊。
當時,這一帶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買賣絡繹不絕。清河坊街也曾是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古有前朝後市之稱,前朝是指前有朝庭,即鳳凰山南宋皇城,後市指北有市肆,即河坊街一帶。它歷經元,明,清和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前夕,這一帶仍然是杭城商業繁華地段。杭州的許多百年老店都集中在這一帶。清河坊興於宋盛於清,街區現存古建築大多建於明末清初,如百年老店胡慶余堂、萬隆火腿庄、羊湯飯店等大多建於此時,雖說歲月無情,但現風韻尤存。
隨著杭州舊城改建步伐的加快,古街老店等古建築正在城區成片消失,現在杭州70%以上的古城區已不復存在。位於河坊街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四拐角」,是杭城傳統街區的心臟,也是杭州古城現存唯一的一塊完好的歷史地段。這里,孔鳳春、方回春堂等著名百年老店雄峙,名人故居環抱,各式建築薈萃。1999年3 月,河坊街拓寬改造工程全面啟動,「拆」字爬上了「四拐角」建築的牆頭,樹倒屋拆,古街老店在一天天逼近的推土機下行將毀滅!民建會員、《浙江市場導報》副總編輯黃小杭向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寫信,要求立即停止「四拐角」及附近地區的拆遷工程。次日杭州市代市長仇保興就在信上作了批示,浙江省委副書記、杭州市委書記李金明看到黃小杭的信,也立即作了批示。各有關部門層層傳達批示精神,火速組織人員現場踏勘,拆遷工程終於暫停了。
從2000年4月8日的時候開始,上城區政府對清河坊的歷史建築群進行保護,同時又開發新的街景,依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嚴格按原有風貌加以保護,目前,清河坊歷史街區佔地1366公頃,整個街區的業態布局,除保留區內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外,以招租,聯營等形式,引入商家經營古玩、字畫、旅遊紀念品、工藝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產等符合街區歷史文化氛圍的項目,形成以街引商、以街帶商、以商興旅、以旅促榮的良性循環。 2002年10月,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在改造與保護工程正式啟動一年半之後,正式開街。460米長的步行街濃縮了明清時期杭州的市井風貌,成了市民和國內外遊客關注的焦點。經改造後的清河坊歷史街區,正在逐步形成具有濃郁傳統氣息的文化、娛樂、商業及游覽街區。已成為「杭州人常來,外地人必到」之處。它的修復和改造,為杭州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有名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同時也是典型的古建築:【 胡慶余堂 】位於吳山北麓大井巷,以葯店古建築為基礎創建而成。古建築群由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創建,現保存完整,高牆大門,氣象凝重;設計別具匠心,通體宛如鶴形,門樓像鶴首,長廊似鶴頸,大廳若鶴身,用材講究,雕繪精巧,典型古樸。並伴有小憩觀賞之方亭、「美人靠」曲橋與噴泉等。胡慶余堂佔地3000平方米,內藏文物160餘件,由陳列展廳、中葯手工作坊、養生保健門診、營業廳與葯膳廳等五大部分組成。令游覽者既能博覽中醫葯寶庫之精華,又能觀賞「江南葯府」古建築之風貌,為國家文保單位。
Ⅳ 杭州龍湖名景台附近的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好玩么
好玩啊,大抄兜路更適合晚上逛,到處都是燈籠,整條街古香古色的,旁邊的香積寺廟香火很旺盛。附近很多不錯的食肆,綠茶、翠越會、妙醍醐、香樟雅苑等。大兜路算是杭州的冷門景點,很少外地人會來這里,就算是黃金周也不會有很多人。
Ⅵ 五柳巷歷史街區好玩嗎
杭州有很多歷史街區,五柳巷一定能稱上一個了,但五柳巷也有它坎坷的歷史,1966年改名下友誼巷,1981年恢復舊名。小巷仍保留民國時期所建里弄建築,杭州市政府已將其列入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那麼五柳巷歷史街區好玩嗎?或者五柳巷歷史街區有什麼神奇的故事?
杭州,是中國的愛情之都,中國四大故事中有兩個發生在這里。而五柳芳庭則將成為杭州這座愛情之都的愛情聖地。秉承「以互聯網+的思維運作文旅街區,以文創和演藝助推文旅商業」的宗旨,圍繞愛情主題,將文旅商業、文創和演藝融為一體,五柳芳庭以其獨特的定位,將為杭州這個迷人的城市增加一抹新的亮色.
杭州市五柳巷南起鬥富三橋,北至道院巷。南宋時在此建五柳園,故得名。舊時為達官貴人居住之處,後成平民棲息之地,居者多為小手工業者和商販。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建火車站於清泰門內,火車貫城而入,此處日漸熱鬧。
五柳巷歷史地段所處的位置為杭州古城的重要地段,歷代遺跡眾多。宋代東河為城河,其時該地區屬於松芝坊和興禮坊范圍,元代城牆東擴,東河成為城內河道。
非常安靜,非常干凈,建築古樸而素雅,有幾個孩子在嬉戲,三兩個老人在晨練,人家練得是劍,不是廣場舞神馬的,真的好搭這條街的氛圍
10月12日,杭州上城區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正式開街,杭州最後一處保留江南水鄉韻味的沿河小街以全新的姿態展現在市民遊客面前。
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杭州市老城區東南,北靠西湖大道、南至河坊街、東依建國南路、西達城頭巷,經過三年的綜合保護與改造,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在實現外部歷史風貌提升與內部設施完善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持舊民居的風貌,經重新規劃設計,以巷弄體驗式旅遊、零售休閑文化、傳統手工藝作坊為主導,形成一條體現杭州特有休閑文化氛圍的歷史文化街區
Ⅶ 紹興有什麼人少又好玩的地方嗎,類似杭州的小河直街歷史街區
有的,紹興的倉橋直街,不錯的
Ⅷ 杭州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
南山路 北山街 小河直街 河坊街 南宋御街
南山路地處城、湖結合區域,從歷史記載看,此地為吳越、南宋都城以及元末、明、清杭 州古城的西城牆沿線,自南而北,沿湖曾設有錢湖門、清波門、涌金門,再往北通往錢塘門、武林門等地。南宋定都臨安(杭州),在鳳凰山、萬松嶺一帶設皇宮,將臨安府府署遷徙於「清波門之北,以奉國尼寺(即竹園山凈因寺)故基創建」。當時,吳山周邊和南山路東側已為政治、經濟中心,直至元、明、清和近代,一直都十分繁華。
北山街,位於杭州市,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西湖,北靠寶石山、葛嶺、棲霞嶺。北山街有岳飛墓(廟),首屆西湖博覽會工業展館以及秋水山莊、孤雲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瑪瑙寺等一大群中西式近代建築。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杭州市北部,地處京杭大運河、小河、餘杭塘河三河交匯處。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以小河直街為中心,沿運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運設施整體風貌和空間特徵仍基本保存,具有一定的規模,在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中應屬於整體傳統風貌較為完整的街區之一。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築,其建築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跡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河坊街新宮橋以東,是南宋時期宋高宗寢宮—德壽宮遺址。南宋時被封為清河郡王的張俊住宅就在當時稱之為御街的太平巷,故這一帶被命名為清河坊。南宋時,清河坊商鋪林立、酒樓茶肆鱗次櫛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賈雲集地。歷經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直至解放初期,這一帶仍是杭城商業繁華地帶。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鋪設的一條主要街道。《咸淳臨安志》等文獻記載,鋪設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萬多塊石板,但此前的考古發掘卻只發現過香糕磚。御街南起皇城北門和寧門(今萬松嶺和鳳凰山腳路交叉口)外,經朝天門(今鼓樓)、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觀橋即今貫橋到今鳳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帶,是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全長約4185米。
Ⅸ 杭州歷史文化街區如何辦理消防證
根據
第八條 公眾聚集場所在投入使用、營業前,建設單位內或者使用單位應當向場所所在容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申請消防安全檢查,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消防安全檢查申報表;
(二)營業執照復印件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出具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
(三)依法取得的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或者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法律文件復印件;
(四)消防安全制度、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場所平面布置圖;
(五)員工崗前消防安全教育培訓記錄和自動消防系統操作人員取得的消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復印件;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依照《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不需要進行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的公眾聚集場所申請消防安全檢查的,還應當提交場所室內裝修消防設計施工圖、消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文件,以及裝修材料防火性能符合消防技術標準的證明文件、出廠合格證。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對消防安全檢查的申請,應當按照行政許可有關規定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