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軍馬場旅遊攻略馬蜂窩
❶ 山丹軍馬場旅遊攻略誰去過,分享一下
你好,你是復要去山丹旅遊嗎,山丹制軍馬場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建議你夏季去,主要就是張掖的山丹縣、民樂,永昌,武威等,境內一望無際的草原和田野,馬兒,鹿等都可以看到,感受世界第二大馬場,亞洲第一馬場的魅力,最好是越野,現在好多路因很多原因不是很好走,你還自駕游,有樂趣,沿途也有好多景色,比如張掖的丹霞地貌,濕地公園,張掖和山丹的大佛寺,山丹焉支山,肅南馬蹄寺,民東扁都口等。花費就是吃住,計劃好行程,縣城的住宿一般標間在100元左右,油錢可能在1000過點,5000以內輕松搞定。如果不開車座車去這些地方玩不太方便。
❷ 什麼季節去山丹軍馬場玩最適宜十一怎麼樣
冷,穿厚一點來的毛衣。十一到山自丹馬場已經沒有可以去的景點了。馬場最好的季節是每年的6月下旬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馬場到處開滿了油菜花和野花,風景優美、氣候涼爽、空氣新鮮。不過這個季節來馬場可以看到連片的油菜和大麥的機械收獲的景象。
❸ 去張掖山丹軍馬場
2009年7月剛去過抄,山丹軍馬場只是襲一個比較籠統的叫法,它應分為總場、一場、二場、三場和四場,到總場是沒有可玩的,只有去一、三、四場才有看頭。如果從張掖坐班車,可在東關車站坐中午12點的車到一場(每天只有一趟,第二天早上8點它就回張掖),約18點到,第二天早上可游覽窟窿峽及草原,中午12點半坐班車回山丹(也是一趟),再從山丹回張掖。這是一種方法。第二個方法是:一早從張掖東關車站坐班車到山丹,再坐早上9點的班車到一場(也是只有一班,這車去了就回),約中午12點就到,下午比較多時間玩,晚上住那,家庭旅館每人每天10元,第二天早上或中午再坐班車回張掖或山丹。去三場沒有直達景區的,只能到總場後租車去(約25公里),60元包來回,那裡景色不錯。四場沒有去過,好像每天也只有一班車。如果不在乎錢的話,建議從山丹租車去一場,來回開價是200元/天,再去三場可能要加一點錢,應該還可以砍價;還有就是,到總場後,租車去一場、四場,價格是來回130—150元。去三場不用門票,去一場的話,租車進去景區就要10元/人,步行的話,可從左邊穿過民房到窟窿峽省下門票。
❹ 山丹軍馬場的風景旅遊
每值夏日,焉支山千峰疊翠,妖饒多姿,層林盡染,溪流潺潺;奇花異草,名貴林木遍布山間。唐代詩人李白曾有詩雲:「雖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婦女馬上笑,顏如頰玉盤,翻飛射鳥獸,花月醉雕鞍」;南面的祁連山白雪皚皚,峰戀疊翠,山中的原始森林蒼松挺拔,翠柏生輝,漫山遍野花草繁茂,灌木叢生。野生動物犳、熊、狼、狐、鹿、岩羊、黃羊、鬼、旱鏉、獐子等出入期間。
當代詩人稱祁連山日:「皚皚千里雪,皎皎一天月。心如玉壺冰,身似瑤池客,懶赴五母晏,豈踐麻姑約,青女與素娥,嬋娟誰與越;」兩山之間的大馬營草原,藍天白雪,輕風佛面。牛羊蠕動,群馬奔騰,高山上的雪蓮,草原上的蘑菇隨處可見,每到盛夏,野花叢生,山丹花、野玫瑰花、紛團花、野菊花、馬蘭花等各種野花爭奇斗艷,異彩粉呈,清香醉人,花草間,蟲鳴,雀躍,峰飛蝶舞,山鳥啁啾,優美迷人,金黃色的油菜花燿眼奪目;一望無垠的祁連白雪,綠如碧玉的遼闊草原,星羅掑布的牛羊馬群,碧亮賜透的西大河水庫,農機具田間轟鳴牧馬人歌如朝鳳,構成了一幅動靜相宜,濃墨重彩的西部田園畫,實屬旅遊度假之勝地。
塞上旅遊基地
山丹軍馬場位於張掖山丹縣南55公里處的祁連山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世界第一大馬場,橫貫東西的祁連山,既是甘肅、青海兩省的界山,又是蘊涵甘肅河西絲路谷地濕潤氣候的天然屏障。每年七八月,沿國道227線一帶,百萬畝油菜花開放,一望無垠,呈現出一幅金輝飄香的詩意畫卷。
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到處開滿了油菜花和野花。早在3000多年前,這里就已養馬,自西漢以來,以當地蒙古馬為基礎,引進了各種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成為歷代皇家軍馬養殖基地。山丹馬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速度和持久力俱優,是乘用的良驥。現軍馬場有1萬多匹馬,遊客在那裡可觀看賽馬和馬術表演,參加騎馬、野營等活動。騎在馬上奔跑在花海里,感覺特別豪爽。由於軍馬場自然風景特別好,《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紅色康拜因》等3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成為重要的塞上影視基地。小貼士:張掖的汽車東站有往山丹的汽車,可到軍馬場,半小時一趟,很方便;也有直接到軍馬場的車,但下午有;軍馬場分為一場、二場、三場、四場,一場最遠;建議包車,費用在250元左右,可以砍價。馬場有招待所,干凈,設施齊全。
窟窿峽景區
在山丹馬場一場駐地的東南面,景區地貌奇特,在山峽的碧水草地間,每隔幾步就有一陷阱般的「窟窿」,清澈的水流穿行於巨石罅隙之間,響聲如樂,即使在沒有「窟窿」的河岸草地行走,也能聽見腳下的暗流在汩汩作響。每到夏季,窟窿峽滿山翠柏青松,野花繁茂,蝶飛蜂舞,幽靜可人,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芳香,一條湍急的小溪在山谷間奔流而下。遊客在其間,或悠然而行,或乘馬迂行,彩蝶相隨,涼風拂面,別有趣味。
將軍石景區
在窟窿峽中端,兩側高聳的山峰相互對峙,犬牙交錯,險峻中透著秀麗,奇巧中藏著嫵媚,在情態萬千的各個山峰當中,有一塊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的巨石——「將軍石」。 相傳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年)年僅二十歲的驃騎將軍霍去病率精騎五千,從隴西出發,經青海、越祁連、過扁都,攻佔匈奴的單於城(今永固城),並隨即與匈奴渾邪王主力在焉支山大草原上展開激戰。霍去病大獲全勝後,在窟窿峽大宴三軍,酒後,他立於風景秀美的峽峰上,拔刀插於峰石,放眼沃野千里,感嘆牧草無際,景色壯美,實為一天賜的養馬寶地,便上奏獲准於此設堡屯兵,牧養戰馬。元狩六年,二十四歲的霍去病英年早逝,相傳逝世當日祁連山區大雨傾盆,雷光交加,山崩地裂,風雲變色;羿日天晴,在窟窿峽峰上霍去病曾站里的位置上,豁然聳立起一塊與驃騎將軍極其神思的大石,人們一致認為這是因為霍去病死後英靈不滅,矢志捍衛大漠疆土,神識化石佇立於此,以便千秋萬載地守護著漢族子孫!自隋唐迄今山丹馬場不僅堅守著歷代皇家馬場的使命,更發展成為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軍馬基地。雖然江山易老,人生無常,然而不變的是巍然屹立在窟窿峽峰的驃騎將軍石,是霍去病千古不變的忠勇精神!
大黃溝峽谷森林景區
位於山丹馬場四場境內,因盛產名貴中葯――大黃而得名。是西大河較大的支流,屬峽谷森林景觀。整個景區呈南北走向,其東北接永昌縣,東南鄰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該景區屬寒冷半濕潤氣候,溝谷兩側陽坡多被灌木林覆蓋,陰坡為森林。景區內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怪石林立,鳥語花香,西大河水經峽谷湍流而下,屬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自開發以來,慕名而來旅遊人數逐年增加,年接待旅客萬餘人,這里夏季氣候適宜,道路、通訊逐步得到改善,住、行、食、游、購、娛齊備,是人們歸回大自然、特色旅遊、休閑避署的最佳盛地,被美譽為祁連九寨溝。熱情好客的牧馬人以民族風情接待四方遊客。
❺ 騎馬旅遊好玩嗎想去山丹軍馬場
好玩,裝酷可以,但是難度不小,馬跑起來上下顛很不舒服,當然還有安全風險,膽小體質差的就不要嘗試了
❻ 張掖市到山丹軍馬場一場怎麼乘車最方便只有一天時間玩
早上從張掖東站坐到山丹的車,然後從山丹包車到軍馬場,回來時可以直接坐軍馬場到張掖的車。
因為張掖-軍馬場的車是下午發的,所以坐直達車一天時間不夠用。
❼ 山丹軍馬場草原怎麼樣風景優美嗎
山丹馬場即祁連山區大馬營草場,位於張掖地區山丹縣南,是目前亞版洲規模最大的馬場權。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黃,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已有三千多年的養馬史。山丹馬是以當地蒙古馬和西域良馬雜交培育而出的,體形勻稱,粗壯結實,雄健膘悍,耐粗飼,適應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優,是馱、乘、挽兼用的良驥。山丹軍馬場風光旖旎,遊客可在這里騎馬旅遊、野營、參觀賽馬或馬術表演,並游覽自然風景名勝。
❽ 現在還有人在山丹軍馬場遊玩的嗎
現在的氣溫是零下,馬場冬天時會凍死人的。你去的話千萬別踩在河裡的石頭上照相什麼的,在大的石頭都別踩,負責會讓你知道什麼叫窟窿峽的。
❾ 求山丹軍馬場游記
今天,如果恰巧你因精神緊張而疲、因生活勞碌而累,希望你也能浮生偷得半日閑,融入到大自然中來,不求永世的離塵脫俗,只圖片刻的寧靜安詳。山丹,就是個可以給你這種感覺的地方。
初識山丹
還記得那年7月,我所生活的城市—火爐南京,正如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一樣,炙烤著爐內的每一個生靈。我非鳳凰,無法以涅磐的心情感受這烈火中的清涼,於是逃離了這個鼎爐,來到傳說中「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山丹軍馬場。
軍馬場位於甘肅山丹縣境內,祁連山腳下,近3000米的海拔使得她夏季也非常涼爽。那兒是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和農場,據說有六分之一個台灣那麼大。兩千年前,她就已經成為漢武帝的皇家育馬場,著名的大將軍霍去病就在此地培育戰馬、抵禦匈奴。解放後,這片土地一直屬於軍管,所以環境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那時生產的山丹馬不僅供應著全國的騎兵營,實現了我國全軍的騾馬化,還作為國際援助遠赴海外……隨後而來的改革開放和全軍機械化打破了山丹千年的輝煌,軍隊脫管、國企改制,使得山丹一度陷入困境,蕭條、沉寂了許多年。好在場里的領導極力維護,這片自然資源一直沒有受到市場經濟的絲毫破壞。托祁連山雪水的福,這幾年一直風調雨順,草原和農區都得到的充分的滋養。
這里至今還是個國營單位,居民也多是場里的職工。平時並沒有什麼人家在草原上私自放牧,而是集中居住在場區,所以草原上也算是個無人區。
到達場區的第一映像是:陽光很暖天很藍。生活區就一條街,十分清靜。我彷彿置身於80年代老北京的胡同口,只有陽光、稀少的行人和伶仃的腳踏車鈴聲。
熱身驚魂
這次行程計劃的時間並不長,只有3天。人也不多,司令、彭彭、丫丫、我,還有兩位馬場的馬工做向導。深入草原的前一天,我們做了熱身,每人一匹,小范圍(大概十幾平方公里吧)跑了一下。
不知是幸還是不幸,我得到了一匹好馬,可惜有緣無份。
上馬時因為身上的腰包鬆了,整理時用了時間,大家的馬都先走了。我在南京時騎術也還可以,自己駕馭馬匹沒有問題,所以很自然的,當我要追上大家時,兩腿一夾馬肚子,催馬前進。起初倒是很乖,賣力的全速前進。可這位老兄追上大家後沒有減速的意思,而是超過去繼續一路狂奔……
軍馬有一個習性:有一匹領跑,其他的就會跟上,甚至跑得興起了互相之間還會比賽爭頭馬。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馬背上的人技術又不佳,心裡承受又差,墜馬就有可能發生。(其實不是墜馬,是膽小鬼自己跳馬的。)好在這回其它的馬沒有跟上來。
但是此刻我已無法收住奔馬,用盡力氣一番較量之後,我感到體內的糖原在耗竭,眼也花了,人也軟了,但我人還在馬背上顛簸著……我決定放棄。不要誤會,我可不選擇跳馬,那樣的速度跳下來,一定傷筋動骨。我肚子里對馬說:反正我不下來,你有種跑累了你自己歇下來!
可是可是,它真的好能跑呀!幾個平緩的山頭過去,我已看不到後面的大部隊,也不知身在何處,這樣跑下去,前面的地形又不熟,萬一是個懸崖……唉!危險系數太大了!我知道馬通常跑回家就不跑了,於是我單邊拉韁繩,180度調轉馬頭,使它又向來路跑去。也不知過了多久,我依然穩穩的坐在背上,就是不下馬……
當我看到馬廄看到希望時,這匹聰明的馬兒似乎並不願意馱著我回家,它微微偏向,朝著旁邊鐵絲網圍成的草庫倫(就是柵欄)加速直沖過去。我當時判斷它會跳過鐵絲線,就像越野障礙賽一樣,於是做好了跳障礙的動作準備。誰知它到草庫倫面前時突然急停、側轉……它倒是穩穩的站在那裡了,可我剛才那個動作準備讓我身上是一點剎車力氣都使不上,整個人就如離弦之箭,飛出去又被鐵絲網彈了回來,摔在它面前……草原的地很軟,我甚至都沒有被摔疼,可是危險仍未解除:剛才為了收馬拉住韁繩,我已將韁繩在手中纏了幾圈,這會兒人離了馬背,手卻被它「拴」著。要是它此刻轉身跑了,我就會被拖著一起走;或者要是它受驚了,站起來用兩前腿對我劃兩拳,今天就沒有人在這里給你們說故事了。
後來的情節是這樣的:馬兒面對著我,向後退了兩步,足有5秒鍾的時間,它輕點著頭,用嘲諷蔑視的眼光俯視著我。我終於明白的它前面所做的一切以及它此刻的眼神:你也配騎我啊?後來我才知道我的馬居然是從騎兵營里退役下來的,還是哪個騎兵長官的馬,難怪高傲的很。它只是覺得我一個小妮子不配駕馭它,但它並不打算傷害我。
我雖趁機鬆了手裡的韁繩,但仍然攥在手裡,這要是手一松馬就跑了,馬跑了我自己走回去,那就人丟大了!
之後如它所願,我給它覓了一位全國最配騎它的主兒,我把它換給了司令。他再不配騎,全國就不要有人騎馬啦!果然,後來它被司令治的服服帖帖。
熱身那天的經歷使我得出的以下幾點經驗教訓:
1如果不善於駕馭和不熟悉你的馬,就不要離開大部隊,一定要緊跟在高手後面,這樣最安全,否則就是它帶著你玩兒呢!
2韁繩千萬只可「手執」,不可「手裹」。萬一像我一樣落了馬,馬又受了驚,拚命跑、想躲開你,結果發現越跑越甩不掉,越甩不掉就跑得越快……除非你是劉翔,不然就只有像壁虎一樣的斷臂保命啦。(當然此刻如果你有刀斷臂,斷繩子也行啊!)
3 馬兒很有個性,有著自己選擇主人的標准。如果你確信自己不能以魄力征服它,那就上馬之前先賄賂賄賂,喂兩口你吃剩下的蘋果吧。它會認為這是你省下了自己的口糧分給它的,你拿它當朋友。這樣下去,還有點禮尚往來的可能。
4 馬在自然界生存中它基本屬於逃跑防守型的生物,他很敏感,它容易受驚嚇,因此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它被嚇得感到自己受到了很嚴重的威脅時候,它才會做出某些傷害的舉動,這不是它本意,是被逼的。所以不要輕易的用鞭子或繩子之類的東西在它眼前繞,甚至恐嚇的言語、生硬的態度都會令它感到不安,連初次靠近它時都應該動作輕柔緩慢。
乍入草原
正式出發是在第二天,由於知道要在外過夜,氣墊睡袋自然要帶。為了減輕行李的體積,我們首創:將睡袋鋪開墊在馬鞍上並用繩子固定。幸虧路途中有這個軟綿綿的厚墊子,不然一路下來都用起顫來避震,我的腳踝就完了。
這里解釋一下:我們通常說「騎馬騎馬」,其實不是整個體重落在屁股上、整個屁股落在鞍子上的。正確的姿勢是人體重量落在兩腳上,腳垂直蹬在馬蹬上,人其實是虛坐在鞍子上的。由於馬匹小跑時有顛動,人根據它的節奏在馬背上一起一坐的姿勢就叫做「起顫」。草原上騎馬長途旅行不可能人騎在上面馬慢慢走,天黑以前如果不能到達某個放牧的馬點,作為外人來說在草原上很危險;也不可能一路襲步狂奔,襲步消耗的體能特別大,人和馬都吃不消太久;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速步,外行可以理解為小跑、沒有節奏的跑,這時如果單坐在馬背上,會把你顛得七死八活,所以便需要起顫動作來避震。
走了一段路下來,可能是捨不得用鞭子催馬,怕疼著人家;可能技術不佳,催不動馬;也可能是他們馬比較累,走不太動?反正彭彭和丫丫的馬總是落在後面,要人放慢速度等。根據前一天的經驗,我這回可堅決不掉隊了,緊跟在最高手的司令後面。慢慢的我發現:怎麼我需要起顫避震,他卻坐得穩穩的、身體都沒離開過馬背么?我不得不再次接受我的馬比較次的現實。原來馬根據跑步時出腿次序的不同,有不同的顛動方向。一般的馬是右後、左前、左後、右前這樣的次序,所以人騎在上面感到上下顛動的利害,而且不容易找到它步伐的節奏,這既是為什麼大家都說騎馬顛的受不了的原因,解決的方法就是用起顫來避震。而山丹馬是一個經過多年培育出來的品系,純種的山丹馬打娘胎里就會一種對側步,所以它是左右晃動,上下不顛。So,我的馬應該是雜交的,混血!心裡酸溜溜的!
一路上好景自不必說,對於我這個鋼筋水泥里悶久了的土包子來說,草原上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山丹的草原與內蒙的不同:內蒙本就乾燥,草根也植地不深,地面上長的不高不密,也抑制不住地表的塵土飛揚,所以給我黃黃的、稀稀拉拉的感覺。山丹的草地也許是受到了祁連山上雪水的滋潤吧,遠望過去是無邊的綠毯,走近細看更勝過市民廣場上新鋪的茂密草皮。它是最好的粉底,柔化了祁連山脈鋼韌山脊的骨感,也掩蓋了千秋萬載自然與人類留下的陳疾暗創。那一處根繫上盡能吐出一大簇翠綠的青草,不高不矮,正是馬兒喜歡的長度,細細翻看,盡找不到一寸裸露的土地,綠油油的,踩上去很有韌勁。野花就夾雜在綠草中,五顏六色,點綴著整個草地。
我也有心想做個惜花之人,起初總是為我的馬兒選擇道路,想避免傷及這些「小花碧玉」,奈何馬的腳太多,我總是管理不及。又或者是它們太富詩意、故意想體會一下「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意境?香不香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山丹有一位很注重自己皮鞋光亮的男士,在他的皮鞋因道路上的浮土蒙塵時,總是喜歡到近處的草地走一走,幾步路下來,鞋面就又恢復了光亮水潤。
離開場區越遠,草地就越茂盛。每隔一段路,就會發生一段小插曲:有時是山坡一群疾步趕路的綿羊,有時是路邊悠閑反芻的氂牛,有時還會碰到圍著媽媽歡快跑步的小馬駒或小騾子!羊兒避的很遠,我追不到,但我常常會有沖動想策馬過去逗逗小氂牛。想歸想,千萬別這么做,它的媽媽們可不是好惹的。據說有人將牛和馬在一起放牧,總有馬兒被頂死的事發生。
不知不覺,前面出現了一片油菜花海。大家也許都聽說過青海湖邊的油菜花田吧?我沒有見過,不過我先向大家介紹山丹的兩款油菜花地:一種是一小片一小片的黃色油菜花地,它們與綠色的青稞麥地相間排列,就在焉支山下(傳說那是王母娘娘打翻了胭脂盒形成的),從山腰一直鋪到山腳,碧彩絢爛;還有一種是油菜花海,就在無人區里。
穿越花海,本來就是不寬敞的土路被這些「黃杏出欄」的油菜花擠的我們只能單馬縱隊才能避花而過了。這回倒不是惜花,是因為花上有蜜蜂采蜜。每年這時,都會有浙江的養蜂人來此采蜜,隔上幾公里就能碰上一戶。我們都猜想地里的花蜜質量一定很好,原汁原味,因為他們沒處買糖往裡摻。
「噴香」的午飯
在無人區吃飯可是一大問題。你當然可以自帶干糧,不過那會增加行李的重量。而且就算人的糧食可以帶,你也帶不動馬的糧食呀!千萬別以為馬兒吃草就飽了,馬是:草膘料勁水精神。也就是說:此刻你需要它出力氣馱你,你得給它吃料,也就是糧食,小麥、玉米都可以。一匹馬每天八到十斤料,你上那兒馱那麼多帶著?
幸虧有兩位向導,我們才在中午2點時找到了一戶人家,確切的說是被人家收留了下來。你可別以為只要有錢就能買到吃的,要是沒有向導說情,我們就只有就地啃草的份了。其實山丹軍馬場的工人工資很低,那時候就300塊一月,我們都想像不到外面物價飛漲的時候他們是怎麼過來的。但山丹人不會因為你有錢就對你特別熱情,也不是因為你有錢而對你產生抵觸情緒,只是不積極主動罷了。這一點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木訥?迂?還是叫純朴、沒有市場經濟意識呢?這幾年應該緩和些了吧。
午飯是面片,做起來比較快。作為南方人,我終於有幸學到了如何將麵粉快速變成碗里食物的全過程,非常有成就感!
只見這家的男主人三下五除二,缸里的面就和好了,接下來的活是女人做的,他就開始大水燒鍋了。屋子裡沒有廚房,鍋就放在平時也用來烤火的爐子上。你一定很好奇,無人區里上哪兒弄燃料呀?沒有柴也沒有煤,難道和南方的鄉下一樣,燒稻草啊?嘿嘿!我不想嘲笑城裡人,不過如果你去過西北特別是牧區,你就不會猜不出答案了。外面的草地上有花有草沒錯,那是讓吃的。吃下去了會變成什麼呀?不許吐!對,就是臭臭!隨處撿一塊幹了的牛糞就夠你做一頓飯,外帶一屋子的溫暖和淡淡的——「糞香」。這可不是我加了個人感情色彩的胡話,告訴你小常識:干馬糞燒了會臭,但熱量高,最適合用來燒炕;而干牛糞燒起來會香,也許是它的糞臭素含量正好被稀釋到了變香味的濃度,所以常被用於屋子裡取暖和做飯。
燒水的功夫,女主人已經將面團擀成了直徑約一米的大面餅。她用的擀麵杖超大,北方也許家家都有,可南方就是在拉麵店裡也難得一見呢!面餅切成片,也就可以下鍋煮了。面片湯里配的菜是土豆片和青椒,丟在一個鍋里燉。關於那個成品的味道嘛,客觀的說只有鹹味和辣味,但在當時我們還是覺得非常美味的,因為餓了吧。
飽餐一頓後繼續上路。在這無人區里,沒有向導會有很多危險,也會錯過很多精彩。因為他會知道,在這個叉路口,往山谷里走幾公里,會有一戶青海那邊來的藏族牧民,他們家藏獒平時是不是被拴著的,人走近了會不會受到襲擊;他會告訴你沿那條小路,越過山崖,有他們的同事在山裡放羊,他們在山裡要住很久,很寂寞,他想去看看他們,為他們解解悶;下午時,他會把你帶到山裡的放馬的馬點,那是他們長期摸索出來的最佳休整地點,避風、乾燥又接近水源,幾個馬工為了放馬在那裡安營紮寨,軍用帳篷一住就是一個月,風餐露宿,吃的就只有面片、饅頭和鹹菜,連少量的蔬菜都是別人順路帶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