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旅遊攻略
❶ 殺虎口旅遊景點有哪些 殺虎口在哪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是晉北與內蒙古的交界處,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殺虎口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在兩山夾峙之中,有蒼頭河縱貫南北,形成約有三華里寬的河谷開闊地。
城堡遺址:首頁 古長城遺址 雲石堡 舊雲石堡 威遠堡 威坪堡 鐵山堡 破虎堡 馬營河堡 殘虎堡 殺虎堡 增子房堡 小馬營堡 西窯頭堡 山岔堡 柴家堡 宣陽寨堡 古城堡 大堡 胡村堡 村落遺址
右衛古城:萬全右衛城 右玉博物館 西口古道 康熙大營 古石橋
右玉山水:樺林山 蒼頭河 田園牧歌
周邊的景區推薦
山西摩天嶺長城 烏蘭察布市岱海 蒙牛工業旅遊景區 呼和浩特大窯文化遺址 呼和浩特昭君墓
❷ 朔州有哪些景點
朔州旅遊景點:
崇福寺、雁門關、應縣木塔、峙峪舊石器遺址、馬邑漢墓群、廣武古城、殺虎口、神頭海
崇福寺
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朔縣城內東街北側,始建於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殿身面闊七間,通闊40.96米,進深四間八
椽,22.31米。殿為單檐歇山頂,總高約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寬敞的月台,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瑰麗壯觀。殿正面檐
下,懸有「彌陀殿」豎匾一方,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彌陀殿內的塑像,分布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主像結跏跌坐,中為彌陀佛,左為觀世音
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佛教稱為「西方三聖」。主像兩側塑脅侍菩薩4尊,身式微曲;台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威嚴雄健,怒目圓睜。好像在履行各自的護法職
守。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作品,雖經明代重裝,但造型、軀體、衣飾、面容沒有大的變化,仍不失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雁門關
雁門關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
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
旦。
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應縣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
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
檐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應縣木塔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
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武古城
廣武屯兵古堡位於山西大同山陰縣南的雁門關長城腳下,是雁門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故有「北門鎖鑰」之稱(此稱同北京八達嶺長城)。廣武現有兩座古堡,舊堡位
於勾注西陘,建於西漢時期,清雍正年間重建;新堡位於勾注東陘,建於明初,稱廣武城,最初用於屯兵住所,後變成民居。兩座城堡,把守勾注東西兩個陘口,形
勢非常險要。廣武城堡的前身,是戰國時趙武靈王修建的「勾注塞」,隋改廣武為雁門縣,宋遼對峙時,宋占雁門關,遼占廣武城。清時廣武屬代縣,民國因之,日
偽時期,歸山陰縣所轄。
殺虎口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為了緩和民族矛盾,遂改名為「殺虎口」。
殺虎口位於山西大同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口。它東臨塘子山,西側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廟頭山,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
個半圓形圍牆將殺虎口圍在里邊,東西兩側山嶺崖陡壁立,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構成一道寬200多米,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隘。
[最佳旅遊時間]:朔州市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氣較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這里最顯著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你最好多帶一件衣服,以抵禦早晚的寒氣。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春夏兩季是旅遊的最佳時間。
[美食]:朔州的特產豐富,最為有名的要屬 應縣紫皮大蒜,為全國名特產之一,以小石口為最著名,其特點是:個頭肥大、皮紫而薄、肉嫩實結、味辣秀美、久放不變色、長期不變味。還有 大蔥,集中產地為南部邊山區,其中王家窯村的大蔥在全省馳名,其特點是:蔥白粗長,芯不分枝,味香甜辣,切片後自成四六瓣。此外還有燕麥片、 黃 芪等等。
朔州特產
朔州黃酒
初創期:西漢時期。
原料:黃米、白酒、曲。
工藝:以朔州黃酒為酒基,以本地白酒為原料,加曲進行糖化,然後經壓榨後,過濾去渣質即成。
特點:入口甜潤滑軟,味道香醇濃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養生活血之功,特別適合婦女、老人飲用。
沙棘汁
以平魯和右玉的沙棘汁最為出名,已和著名品牌匯源果汁合作,批量生產。
[旅遊簡介]:
朔州市位於山西省北部,是一座新崛起的能源工業城市,地處大同盆地南沿,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毗鄰,正處在我國東西部經濟地帶的結合部,是山西通往內蒙古高原的必經之路。全市總面積10639平方公里,總人口127萬。
據朔州市境內「峙峪遺址」考證,早在2.8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戰國時屬趙,漢時置馬邑縣,屬雁門郡。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徙都於此,十一年復為縣。北周時置朔州總管府。明清時朔州屬大同府。民國元年(1912年)置朔州縣,屬雁門道。1949年屬察哈爾省,1952年劃歸山西省雁北專區。1989年1日設朔州市。
❸ 渭南市去山西旅遊路線
一日游線路
太原市
●晉陽文化日游 天龍山-晉祠-蒙山
●傅山文化1日游 大佛寺-崛圍山-竇大夫祠
●太原老城1日游 純陽宮-文廟-崇善寺-雙塔寺
●太原西山1日游 龍山-太山-店頭古村
大同市
●石窟古建1日游 雲岡石窟-九龍壁-華嚴寺-善化寺
●長城文化1日游 得勝堡-守口堡-新平堡
●地質文化1日游 烏龍峽-大同火山地質公園
●唐河峽谷1日游 覺山寺-車河村-桃花洞
朔州市
●右玉1日游 右玉精神展覽館-小南山-右衛古城-殺虎口
●雁門古戰場1日游 舊廣武-新廣武-雁門關(忻州)
●平魯區1日游 鳳凰城-明海湖-平朔露天煤礦
●應縣1日游應縣木塔-凈土寺-石柱山
忻州市
●五台山1日游 塔院寺-顯通寺-菩薩頂-黛螺頂-殊像寺-普化寺
●蘆芽山1日游 汾河源頭-蘆芽山-懸空村-萬年冰洞
●沿黃1日游 海潮庵-萬家寨-老牛灣-偏頭關
●定襄1日游 河邊民俗博物館-神湯都溫泉
●靜樂1日游 天柱山-風神山-靜居寺
陽泉市
●盂縣山水1日游 藏山-大汖古村-滹沱河漂流
●平定古關1日游 娘子關-固關-冠山
呂梁市
●沿黃1日游 水蝕浮雕-磧口古鎮-西灣古村-李家山古村
●紅色文化1日游 蔡家崖晉綏邊區紀念館-黑茶山「四八」烈士紀念館
●交城1日游 卦山-玄中寺-龐泉溝
●方山1日游 北武當山-於成龍故居
●文水汾陽1日游 武則天廟-劉胡蘭紀念館-杏花村
晉中市
●晉商精華1日游 喬家大院-平遙古城
●百里畫廊1日游 龍泉森林公園-蓮花岩-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綿山王家組合游 綿山-王家大院
●大寨精神1日游 大寨村-大寨展覽館-虎頭山森林公園
●太谷鄉村1日游 北洗三多堂-三台村-美寶山莊
長治市
●古建瑰寶1日游 天台庵-大雲院-太行水鄉-龍門寺
●太行山大峽谷1日游 紅豆峽-八泉峽-青龍峽
●紅色文化1日游 太行山八路軍紀念館-八路軍文化園-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磚壁百團大戰指揮部舊址
●長子1日游 法興寺-崇慶寺-硅化木地質公園
晉城市
●太行古堡1日游 皇城相府-砥洎城-竇庄-郭壁
●炎帝文化1日游 炎帝陵-炎帝行宮-羊頭山
●陽城1日游 皇城相府-蟒河
●沁水1日游 歷山-柳氏民居-湘峪古村
臨汾市
●帝堯文化1日游 堯廟-華門-堯陵-仙洞溝
●洪洞1日游 蘇三監獄-廣勝寺-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襄汾1日游 丁村民俗館-陶寺遺址-龍澍峪
●吉縣1日游 人祖山-壺口瀑布-克難坡
●鄉寧1日游 戎子酒庄-雲丘山
運城市
●關帝文化1日游 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祖廟-關帝聖像景區
●河東文學1日游 鸛雀樓-普救寺-王官峪
●河東名樓1日游 鸛雀樓-春秋樓-飛雲樓-秋風樓
●黃河文化1日游 大禹渡-聖天湖-小浪底水庫
二日游線路
●太原穿越千年2日游
第一天:晉祠-天龍山-長風商務區,住太原;
第二天:雙塔寺-純陽宮-山西博物院。
●大同古建名山2日游
第一天:大同—渾源,游北嶽恆山、懸空寺,住大同;
第二天:游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遼金藝術博物館華嚴寺、九龍壁及大同古城牆。
●朔州塞上好風光2日游
第一天:游朔州古城、崇福寺,廣武古城、應縣木塔,住平魯;
第二天:游鳳凰古城,至右玉游小南山、蒼頭河、右衛古城、殺虎口長城,結束行程。
●忻州蘆芽山、萬年冰洞2日游
第一天:太原-寧武,游萬年冰洞、石門懸棺、懸空村、寧武天池,住東寨;
第二天:游汾河源頭、情人谷、馬侖草原、蘆芽山,結束行程。
●陽泉山水文化精華2日游
第一天:游娘子關及水上人家、固關長城,平定冠山,住陽泉;
第二天:游歷史文化名山盂縣藏山、大汖古村,結束行程。
●呂梁好風光2日游
第一天:游交城卦山、玄中寺,龐泉溝,住方山;
第二天:游北武當山、磧口古鎮、白馬仙洞,結束行程。
●晉中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人間仙境綿山2日游
第一天:游中國保存最完整的縣級古城—平遙,包括古城牆、日升昌舊址、縣衙、城隍廟、鏢局、明清建築保存最多的一條商業街—明清街等,住平遙或綿山
第二天:游綿山風景區,包括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中國最大道觀建築群大羅宮、天橋、佛教聖地雲峰寺、山水勝景水濤溝等,結束行程。
●長治平順山水古村2日游
第一天:游通天峽景區、虹梯關古村、岳家寨古村,住平順;
第二天:游井底古村、神龍灣景區,平順水鄉,結束行程。
●晉城悠然陽城2日游
第一天:游皇城相府、砥洎城、九女仙湖,住陽城
第二天:游國家自然保護區蟒河景區及析城山,結束行程。
●臨汾尋根祭祖、黃河風情2日游
第一天:臨汾-洪洞,游大槐樹祭祖園後返臨汾,游覽堯廟,住臨汾。
第二天:臨汾-壺口,途中游襄汾丁村,游壺口瀑布,返回臨汾。
●運城萬榮、永濟、芮城、運城晉南探秘2日游
第一天:運城-萬榮,游覽東岳廟、後土祠、李家大院,住永濟;
第二天:游普救寺、鸛雀樓,返運城游解州關帝廟。
自駕旅遊線路
●名山朝聖自駕3-5日游
太原-代縣(代州古城-雁門關,廣武長城)-應縣木塔-渾源北嶽恆山-大同(雲岡石窟、九龍壁、華嚴寺等)-五台山
●晉商民俗自駕+尋根覓祖自駕5-7日游
太原-平遙古城-靈石王家大院-洪洞大槐樹-吉縣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永濟(普救寺、鸛雀樓等)-芮城永樂宮
●太行山水自駕3-5日游
太原-榆社雲竹湖-左權百里畫廊-黎城黃崖洞-平順通天峽-壺關太行山大峽谷-陵川王莽嶺-錫崖溝-陽城皇城相府
●晉陝峽谷自駕5-7日游
太原-偏關老牛灣、萬家寨-保德康熙棗園-臨縣磧口古鎮、西灣村、李家山村-石樓中華第一灣-永和乾坤灣-吉縣壺口瀑布-河津龍門-萬榮後土廟-永濟鸛雀樓-垣曲小浪底水庫
●歐美入境旅遊線路
線路一:
第一天:到達大同,游雲岡石窟、華嚴寺、大同古城牆,住大同;
第二天:游渾源恆山懸空寺、應縣木塔,住太原;
第三天:游中國煤炭博物館、晉祠、榆次後溝古村,住榆次;
第四天:游榆次常家莊園、平遙古城牆、日升昌票號、明清街、古縣衙、學習山西麵食製作,住平遙古城;
❹ 右玉都有哪些旅遊景點
從北京、大同進入右玉縣,首先游覽的是小南山森林公園,接著是縣城西南的中陵湖旅遊區、沿著省道虎山線,依次是賈家窯山松濤園、蒼頭河生態走廊、辛堡梁萬畝林海、殺虎口古文化旅遊區,由殺虎口進入內蒙古草原。
南山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之南、取「壽比南山」之意,面積40萬畝,園內針闊花混交,喬灌草結合,景區通首20公里,園區內亭、台、壇、閣、花、灌、路、園,錯落有致,有公僕亭、知春亭等,建成了佔地面積38畝,蓄水量1.5萬立方米的玉林湖,湖內有假山池塘、瀑布橋梁,登上小船可瀏覽湖內景色,景區內還建有民俗展館,展出當地各種民俗飾物。
賈家窯山松濤園
坐落在縣城以北,虎山線東側,景區內以松柏為主四季常青,樟子松、油松、落葉松在山風中,松濤陣陣。革命烈士紀念塔就矗立期間,每逢清明、七一等節日,縣城中小學都要組織師生前來緬懷英烈。
大南山
又叫賀蘭山,當地人稱大南山,坐落在縣城西北,距縣城6公里路程,大南山山勢挺拔雄奇壯觀,最高海拔1592米,山坡上各色樹種交相輝映,極目遠望,綠浪翻滾,山頂上的大墓和明代古碑向遊人們講述了一個千古之迷,古碑記載了北魏孝文帝進平城祭奠先祖的事實,據史書記載,魏都今陵就在右玉縣境內。
蒼頭河生態走廊
沿著虎山線向北行進,有一片「林草茫茫、流水潺潺」的狹長地帶,這便是蒼頭河生態走廊,景區屬高原濕地,天然水系、河岸草地、喬灌木林帶和緩坡狀態的農田,形成了北方黃土高原獨特的田園景觀,景區內雞、兔、鷓鴣、狍子、黃羊、狐狸、獾子時隱時行,是露營、傳統農業生態觀光、生態濕地保護觀光的絕佳去處,也是休閑避暑的好地方。
辛堡梁萬畝林海景區
位於縣城北部,虎山線一側,總面積為14971畝,景區內建有觀光六角鐵亭,周圍全部硬化、綠化、美化、景區內道路也進行了硬化、綠化、美化,景區內四季有綠、三季有花,夏季置身林海,清風拂面,舉目四望、林濤萬頃,成為高品位的天然林風景旅遊區。
中陵湖景區
地處縣城西南,景區以中陵湖庫區為主,建成集庫區旅遊觀光、休閑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景區內種植北京楊1.6萬株,油松1100餘株,樟子松3000餘株,垂柳210株,仁用杏1500株,建成26畝多的苗圃一座,觀摩亭兩座,度假村一座,景區內山、水、林、亭、路相互配套,湖面波光漣灧,乘上遊艇,可覓湖光山色的美景,湖內海產品豐富,遊人可自行垂釣,品嘗新鮮海味,已成為右玉周邊地區旅遊首先之地。
著名景區殺虎口,領略西口文化
殺虎口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區)交接處,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作為一代雄關,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殺虎口地勢險要,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一條3300米長的狹長走廊,自成天然關口。清《朔平府志》雲:「殺虎口乃直北之要沖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殺虎口又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斗銀」。清末年解關稅還有13萬兩之多。明清時期,殺虎口還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里。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殺虎口。所謂「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里雄偉壯觀的古長城,保存完整的殺虎堡,櫛比鱗次的烽火台,蒼涼古樸的古戰場,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工藝精湛的古樂樓等,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殺虎口的大地上。這里是名符其實的「西口」。「走西口」不僅承載著晉商商幫的光榮與夢想,成長與艱辛,更銘寫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謀生的血淚悲情。殺虎口是明清山西歷史的縮影,是中國近代金融貿易興衰的實證。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 1925年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進駐「殺胡口」。是年,馮玉祥任命其十三太保之一的韓多峰為殺胡關鎮守使。 韓為了緩和民族矛盾,促進中原地區與塞外的貿易,遂沿襲自清朝以來的俗稱,正式改名為「殺虎關」。
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
殺虎口關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築,萬曆二年(公元1574年)磚包,城周為1公里,高11.7米。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殺虎口堡外另築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長、寬、高、厚與舊堡皆同,兩堡之間又於東西築牆相連,成倚角互援之勢。
關於殺虎口及右玉城在明朝時的重要性,由代宗頒賜水陸神禎一事足可看出。代宗朱祁鈺是英宗被蒙古瓦剌俘去後繼位的,他為祈禱上蒼保英宗安全回來,許願如打敗瓦剌,英宗回來,願將「水陸神禎」御賜給朔平府右玉縣。後來於謙組織的京都保衛戰取得勝利,英宗被釋,代宗遂派臣將「水陸神禎」頒賜給右玉,以謝神靈。「水陸神禎」就是皇宮中庫藏的120幅稀世珍品,名貴的繪畫。據說這些畫多出自大唐貞觀年間吳道子和閻立本之手。現在殘存的部分珍品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館內。
殺虎口和右玉城做為軍事要塞,自古戰火不斷,特別是在明正統至嘉靖年間,先後多次被蒙古軍隊攻下來。但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的一場戰爭中,守軍卻在左右無援的情況下,孤軍奮戰,堅守右玉城,長達8個月的時間,這在中國戰爭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這場戰爭起因於「桃松寨事件」。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愛的妾,她與辛愛部下的一個頭目鬼混,被發現後慌忙投奔了明朝,當時的大同總督楊順,為請功邀賞,將其送進京城。辛愛為此率部進攻殺虎口,然後包圍了右玉城。楊順見事情不好,後悔不該收留桃松寨,他向朝廷謊奏,蒙古辛愛部願用白蓮教起義失敗後跑過去的漢人交換桃松寨。皇帝同意了放還桃松寨,但辛愛不但未退兵,反又加強了兵力,在進攻右玉城的同時,又向大同、宣府一帶長城發起了進攻。
在蒙古兵多次強攻下,右玉城軍民浴血奮戰,右玉守將在作戰中陣亡後,有一位姓尚名表在家休息的武將,自願擔任了右玉保衛戰的指揮。他在此異常困難的情況下,除打退敵方進攻之外,還多次抓住有利戰機,偷襲敵營。從九月堅持到第二年的四月,右玉城雖未被攻克,但城內軍民幾乎已絕炊斷糧,可充飢的牛馬等牲畜也被吃光了。
在形勢十分危急的時候,明廷派兵部尚書楊博親率大軍來解右玉之圍。蒙古兵見右玉城實難攻下,而明朝援軍將至,便自動解除了對右玉城的包圍,從殺虎口撤出長城。
這場戰爭之後,重新加固修繕了殺虎口和右玉城,及殺虎口一帶的長城。並增加了守備兵額,大大提高了殺虎口的防禦能力。
歷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發生在殺虎口。
清初,長期鎮壓農民起義和抗清的戰爭,造成北方長城以內生產極大破壞,各地田地荒蕪,屋宇殘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陝西、甘肅和部分河北的破產農民、戰敗的農民起義軍,或「攜男挈女」或孤身一人,千百成群,背井離鄉,冒禁私越長城,「走西口(指山西省殺虎口。後泛指出長城西部各口去內蒙古西部各地),去歸化」「覓食求生」。當時流民由土默特而西,或向蒙民租地墾種,或入大漠私墾,形成「走西口」的遷徙群體。加之清朝對蒙古採取懷柔政策。推行喇嘛教,大興寺廟,大量招徠山西、陝西、河北工匠和破產農民;明末,遭林丹汗兵禍,丁口銳減的土默特首領小順義王為補充丁口和蘇木(佐),不分民族破例納丁編佐,以補足30個蘇木(150戶丁口為1個蘇木)的缺額,山、陝流民紛紛前來加入蒙籍;隨著清朝對蒙古封禁政策的鬆弛和歷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而破產農民隊伍的不斷流入,「走西口」的人漸由土默特而西至阿拉善、額濟納等旗耕牧就食,至解放前延續不斷。解放後才結束了「走西口」的痛苦歷史。
中央電視台2009年開年大戲《走西口》,以及電視連續劇《殺虎口》,均根據殺虎口真實史實改編。
❺ 朔州旅遊,有哪些景點
想看自然風光,那就去右玉縣,同時那離內蒙古也很近了,古代走西口就從那進入內回蒙古的。如果喜歡答歷史建築那就看應縣木塔和崇福寺,但一定要請當地解說員講解才行,因為文化價值比較高,咱們普通人光看是看不懂的。同時自然風光還可以去雁門關、寧武的蘆芽山、萬年冰洞、天池,離朔州都比較近,可以當天返回朔州市內住宿,還可以去雲崗石窟,總之朔州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離周邊景點還是很近的,尤其是高速路比較發達,還可以去舊光武城看原始的城牆。如果你是外地人,可以品嘗朔州當地的雜各、刀削麵、油炸糕,應縣的涼粉、右玉的鹽煎羊肉等小吃,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好吃的,祝你玩的開心,也希望我們美麗的朔州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❻ 山西旅遊景點有什麼好吃的美食呢
山西旅遊景點介紹之美食,山西作為一個大省,其特色菜那是相當多:過油肉、火鍋、定襄蒸肉、五寨豬黑肉燉粉、羊雜燴、豬血灌腸、左雲羊肉餃子(楊千堡)、右玉羊雜等等,數不勝數。除了特色菜,小吃也是很多:「三倒手」硬面饃、保德碗坨、撥魚、代縣麻片、刀削麵、豆腐腦、豆沙糕、繁峙疤餅、高梁面魚魚、廣靈豆腐乾、河曲酸粥、黃糕、碗禿則、擦尖兒、不爛子、燜面、老豆腐、神池麻花、涮羊肉、太谷餅、太後御膳泡泡糕、豌豆面、聞喜煮餅、忻州瓦酥、羊雜粉湯羊雜燴、羊雜碎湯、鼓樓羊雜割、陽城肉罐肉、陽高杏脯、陽泉飄抿曲、應州牛腰、油糊角、油麵、油炸饊子、莜麵、莜麵墩墩、莜麵窩窩、榆次灌腸、元宵原平鍋魁、珍珠粥、豬血灌腸。喜歡美食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噢!
過油肉
過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餚。相傳此菜餚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原是堯都平陽(今臨汾)一帶官府中的名菜,後來流傳於太原民間。在宋代就已成為市肆上經營的有代表性的品種。 「過油肉」在江蘇、上海和浙江地區都有,而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製作上都與眾不同,具有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除了傳統的用精選瘦肉經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筍炒過,現在還有台蘑過油肉(台蘑,是對產於五台山區蘑菇的簡稱,是一種營養極高的食用菌,又稱「天花菜」。
大燴菜
山西大燴菜是農家菜譜的常見小吃。大燴菜內容較為豐富,湯鮮味厚,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大燴菜這是一道湯菜,有湯有菜,內容豐富,老少皆宜。山西大燴菜是最普通的家常菜,卻成為山西人心裡最隆重的美食,是春節餐桌必不可少的火鍋菜,源遠流長,其原因之一是火鍋象徵著圓圓滿滿;原因之二是這道菜更多反映的是山西人的性格,兼容並包,踏實本分,不排外!
長山葯炒木耳
長山葯炒木耳是山西有名的健康食品,木耳含有的膠質還可把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排出體外,有清潔的作用,山葯又是一個很好的健脾的食材,兩樣都特別的養生。其中,平遙長山葯最為出名,是地理標志產品,也是歷史悠久的著名特產,尤以岳北村一帶所產長山葯質地優良。
大同烤羊排
大同烤羊排是招待賓客的一道佳餚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游牧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隻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後腿,便經常割下羊後腿烘烤。單獨烘烤羊後腿不但比烤整羊時間快,而且更加味道鮮美,食用方便,於是烤羊腿逐漸代替了烤整羊。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集形、色、味、鮮於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眼未見其物,香味已撲鼻」。
大同銅火鍋
大同銅火鍋是山西傳統風味中的高檔鍋子菜。每逢寒冬季節,中部及北部地區的大小飯店各式各樣的火鍋開始應市,無論聚餐還是筵飲都少不得火鍋,品質最好,檔次最高的鍋子菜就當屬「什錦火鍋」了。選用火鍋也比較講究,必須是大同產的龍鳳火鍋,或是一些有富麗堂皇圖形的火鍋。大同火鍋的歷史生產工藝都是比較悠久和高超的。大同火鍋既可防銹消毒,又 使菜餚保持原味。將精美的工藝晶與色彩繽紛的什錦原料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湯鮮味美,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小酥肉
小酥肉是著名的山西十大碗之一,其做法也很有一番講究,先把選好的精肉切成條塊,拌上雞蛋、澱粉、料酒腌制二十分鍾,入油過火後,下鍋慢蒸,蒸透備用。同時,將肉與木耳、豆腐、青菜等佐料按工序搭配組合。一碗酥肉出鍋時,色澤鮮艷、酥而不爛、肥而不膩、香氣外溢。吃起來不僅味美湯鮮,而且營養豐富。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老家山西高平待人的一碗碗獨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鉻桃肉、碗子肉、川湯肉、腸子湯、豆腐湯、雞蛋湯、天河丹、軟米飯、扁豆湯。一碗一個味道,猶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盤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稱「湯」,素有「碗湯菜」之說,其做工用料質量味道色彩在我看來不比「大菜」差。
傅山童子雞
傅山生活在明末清初,姓傅名山,字青主。其人博學大家,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等無所不通。在飲食方面也是頗有研究,太原著名小吃頭腦就是由他發明的,傳給了一家飯館,並為其將飯館命名為「清和元」,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統治者的頭腦。這道傅山童子雞也是根據傅山當年烹制的古法重新研製的,故此命名為傅山童子雞。
燒豆腐
燒豆腐是晉城市高平的一種特有傳統食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據傳,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括被秦將白起一舉打敗,40萬趙軍降卒被白起坑殺。白起的殘暴激起了後世人們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燒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憤。不料,人們食後頗覺新鮮,別具一番風此菜皮黃肉白,松軟筋道,辛辣鮮香,風味別具。
❼ 山西朔州市到右玉縣最好走的路線是哪條路線 之前走過山陰縣到右玉的山路,算是領教了,太難走!!!
第一條線路走「元元路」,到平魯時有條旅遊專線,經過幾個村莊,幾乎沒車···很快,也很方便。
還有一條線路,走高速奔大同方向,在應縣出口出,左拐及向北走大約十公里左右有十字路口,向北走S210國道左雲方向,到了左雲回右玉應該沒問題啦吧!(這條線路遠些但也好走的)
❽ 朔州旅遊景點有哪些
應縣木塔
右玉蒼頭河生態走廊
廣武城
殺虎口
右玉南山森林公園
李林烈士陵園
凈土寺
廣武漢墓群
安太堡露天煤礦
金沙灘
右玉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
崇福寺
北固山
❾ 山西塑州有什麼景點
朔州旅遊景點:
崇福寺、雁門關、應縣木塔、峙峪舊石器遺址、馬邑漢墓群、廣武古城、殺虎口、神頭海
崇福寺
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朔縣城內東街北側,始建於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殿身面闊七間,通闊40.96米,進深四間八
椽,22.31米。殿為單檐歇山頂,總高約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寬敞的月台,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瑰麗壯觀。殿正面檐
下,懸有「彌陀殿」豎匾一方,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彌陀殿內的塑像,分布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主像結跏跌坐,中為彌陀佛,左為觀世音
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佛教稱為「西方三聖」。主像兩側塑脅侍菩薩4尊,身式微曲;台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威嚴雄健,怒目圓睜。好像在履行各自的護法職
守。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作品,雖經明代重裝,但造型、軀體、衣飾、面容沒有大的變化,仍不失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雁門關
雁門關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
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
旦。
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應縣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
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
檐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應縣木塔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
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武古城
廣武屯兵古堡位於山西大同山陰縣南的雁門關長城腳下,是雁門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故有「北門鎖鑰」之稱(此稱同北京八達嶺長城)。廣武現有兩座古堡,舊堡位
於勾注西陘,建於西漢時期,清雍正年間重建;新堡位於勾注東陘,建於明初,稱廣武城,最初用於屯兵住所,後變成民居。兩座城堡,把守勾注東西兩個陘口,形
勢非常險要。廣武城堡的前身,是戰國時趙武靈王修建的「勾注塞」,隋改廣武為雁門縣,宋遼對峙時,宋占雁門關,遼占廣武城。清時廣武屬代縣,民國因之,日
偽時期,歸山陰縣所轄。
殺虎口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為了緩和民族矛盾,遂改名為「殺虎口」。
殺虎口位於山西大同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口。它東臨塘子山,西側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廟頭山,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
個半圓形圍牆將殺虎口圍在里邊,東西兩側山嶺崖陡壁立,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構成一道寬200多米,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隘。
[最佳旅遊時間]:朔州市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氣較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這里最顯著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你最好多帶一件衣服,以抵禦早晚的寒氣。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春夏兩季是旅遊的最佳時間。
[美食]:朔州的特產豐富,最為有名的要屬 應縣紫皮大蒜,為全國名特產之一,以小石口為最著名,其特點是:個頭肥大、皮紫而薄、肉嫩實結、味辣秀美、久放不變色、長期不變味。還有 大蔥,集中產地為南部邊山區,其中王家窯村的大蔥在全省馳名,其特點是:蔥白粗長,芯不分枝,味香甜辣,切片後自成四六瓣。此外還有燕麥片、 黃 芪等等。
朔州特產
朔州黃酒
初創期:西漢時期。
原料:黃米、白酒、曲。
工藝:以朔州黃酒為酒基,以本地白酒為原料,加曲進行糖化,然後經壓榨後,過濾去渣質即成。
特點:入口甜潤滑軟,味道香醇濃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養生活血之功,特別適合婦女、老人飲用。
沙棘汁
以平魯和右玉的沙棘汁最為出名,已和著名品牌匯源果汁合作,批量生產。
[旅遊簡介]:
朔州市位於山西省北部,是一座新崛起的能源工業城市,地處大同盆地南沿,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毗鄰,正處在我國東西部經濟地帶的結合部,是山西通往內蒙古高原的必經之路。全市總面積10639平方公里,總人口127萬。
據朔州市境內「峙峪遺址」考證,早在2.8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戰國時屬趙,漢時置馬邑縣,屬雁門郡。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徙都於此,十一年復為縣。北周時置朔州總管府。明清時朔州屬大同府。民國元年(1912年)置朔州縣,屬雁門道。1949年屬察哈爾省,1952年劃歸山西省雁北專區。1989年1日設朔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