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旅遊攻略
A. 關於廈門盛之鄉溫泉親子游的旅遊攻略
芝麻游自駕為您解答: 盛之鄉溫泉親子二日游 D1: 11:30前抵達同安縣城,同安縣城中藏有許許多多古早美味,比如同安汽車站附近的吳招治薄餅店,就是同安當地人宴客會友常去的地方。老店的消費公道,味道正宗,是期待閩南地道美味的食客不可錯過的一站。溫馨提示:您到店時,就可致電蛋糕店預約蛋糕材料准備咯~ ...12:30 來到同安第二實驗小學旁的「七點自造」蛋糕店,和孩子一起來DIY製作香酥的曲奇餅,最能表達你對孩子的愛意Do it yourself!和孩子一起調糖和面,為你們共同的作品添蜜加彩,一起打造屬於親人間濃濃的幸福~ 14:30 以為溫馨親子游就此止步了嗎?不,出發前往廈門有名的浪漫聖地——盛之鄉溫泉吧!方天地、一片碧幽;一池溫泉、一縷靈動。在露天溫泉園,有55種不同風情(香草溫泉區、養生溫泉區、排毒養顏溫泉區……)的溫泉SPA湯池,還有大型游泳池及落差達3.5米的戲水池則讓人暢享於溫泉的殿堂中、感悟玩轉溫泉SPA的樂趣。 暖暖的湯,滑滑的泉,美麗的山水造景,華燈初上時,彩燈隱山印泉,是不容錯過。 D2: 10:00 甜蜜的時光總是腳步輕巧,匆匆就到第二天日曬床頭。睡到自然醒,是旅遊必備福利!起床洗漱,悠哉的望著窗外藍天下的翠豐山水,喝一口手中暖暖的咖啡。不說什麼只安靜對坐或者痛快暢談心靈碰撞~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12:00 退房,回到同安縣城尋覓美食。在同安城西溪畔,有一家西溪老廚,老廚做的都是地道的閩南美食,硬菜小吃齊全,份量充足,兩菜一湯就能把三個人吃撐! 13:00驅車前往同安古龍醬文化園。這是一個大氣的工業文化園,五萬平方米六萬口傳統醬缸,絕對的震撼效果! 》》》抵達古龍醬文化園後,可先至一樓前台報芝麻游驗證碼後再進行參觀,待參觀完全部的展廳後,園方就會為您准備好原材料,又是DIY的幸福時刻了。自古以來,中國人都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生活之根本,與孩子一起動手,製作一份豆醬,看著它慢慢發酵成熟,享用它的美味時,打開孩子的心扉,穩穩當當的真實的幸福。 之後自由安排回程時間~~~
B. 廈門這個地名的來歷及內涵
一.廈門這個地名的來歷及內涵
廈門市是我國五個經濟特區之一,現轄思明、湖裡、集美 、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通行閩南方言。相傳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常有成群的白鷺棲息在廈門島上,因此,人稱廈門島為鷺島,廈鼓海峽又稱為鷺江。人類生活在廈門島上,可以追朔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始自唐朝中期,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唐朝天寶年間,漢族人薛姓和陳姓從閩東的福安和閩南的漳州移民入島分別在洪濟山下的南北麓聚族而居。廈門市的行政建制始於宋朝,屬泉州府同安縣。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遷開始在島上築城寨,置衛所,城名「廈門」意寓「祖國大廈之門」。廈門的地名,從此確立。此後數百年間,廈門也曾改名為「思明州」「思明縣」等。1933年廈門正式設市,成為福建省設立的第一個市。
2.廈門歷史沿革:
相傳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