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新華日報舊址旅遊路線

新華日報舊址旅遊路線

發布時間: 2021-03-13 02:45:02

①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的介紹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又名《新華日報》總館重慶舊址,位於渝中區化龍橋虎頭岩村86號,佔地面積約950平方米,由5棟竹木、土木結構樓房組成。建築群依山而建,沿山勢自下而上依次為醫務室、職工服務區、排字房、記者辦公室、鑄字房、印刷編排室,最高處是社長室和總編室。在陳列館中,還有一處封閉倒塌的防空洞,該洞是為躲避日軍轟炸而挖建,刊有周恩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題詞的《新華日報》,就是在這個防空洞印刷的。新華日報總館位於化龍湖一側,虎頭岩下,由紅岩聯線專家按照當年的原樣修復,舊址共有五棟樓房,包括編輯部、排字房、記者辦公室、鑄字房等,並展出了當時歷史照片200多幅,歷史文獻檔案資料數十件。

② 全國有哪些著名的紅色旅遊的景點

濟源市愚公移山紅色教育基地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濟源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投資5000萬元重點打造的一個集黨性培訓、紅色旅遊、商務會議、拓展訓練為一體的綜合性交流平台。

濟源市愚公移山紅色教育基地,位於濟源市王屋鎮中華愚公村,佔地210畝。基地以「緊扣時代脈搏,弘揚愚公精神」為主旨,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以開展紅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核心內容,設置了系統、豐富的紅色教育課程體系。基地分為神話時代,革命年代,新時代三個篇章,重點建設了愚公村遺址院落、覺悟院、皮影館、新時代廣場、鐵卷書、科技體驗中心、「愚公」移山情景體驗區、挑戰自我訓練區、餐飲住宿生活區等情景場區,可同時滿足500餘人開展紅色教育及各類實踐活動、生活住宿的需求。其中,真切的場景體驗、現代多元的互動教學模式,使學員在感受愚公精神的同時,印象深刻、受益匪淺,倍受各級黨員幹部、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2018年5月被濟源市關工委確立為「濟源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2018年6月被河南省直機關確立為「主題黨日活動基地」;

2018年7月被濟源市總工會確立為「職工教育培訓基地」;

2018年10月被濟源市直機關確立為「主題黨日活動基地」;

2018年11月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命名為「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

2018年11月被濟源市教育局確立為「濟源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次年1月授牌。

③ 成都一日游的最佳路線

成都及周邊可玩的景點太多太多,我建議來成都就要玩最有成都特色、獨一版無二的地方,主權要是一些有地方民俗特色、自然特色和包含歷史遺跡文化內涵的地方,成都獨有的才有意思。

  1. 三星堆古蜀人遺址(廣漢市距離成都1-小時車程);
    都江堰離堆公園(2000年的古堰 世界水力史的奇跡 成都平原之所以稱為天府之國 就因為它持續至今的水利貢獻,更有李冰父子的廟宇等遺跡)(都江堰市 距成都1-小時汽車);

  2. 青城山(青城天下幽、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發源地)(都江堰市 距離基本同上);
    峨眉山(這么有名的不需要介紹吧 距成都1+小時車程),要登頂的話一天不能實現;
    熊貓繁育基地(市郊 30分鍾車程).

    金沙遺址博物館(古蜀人遺跡)(市內);

    其實玩玩川大、華西醫科大學這些老校區校園也很有意思,都是百年的歷史,古建築多、文化氛圍也很不錯。

    ④ 重慶新華日報舊址 離蔣介石多遠

    公交路線:全程約2.7公里

    ⑤ 你去過哪些紅色旅遊景點

    【滬浙紅色旅遊區------中共一大舊址】
    【湘贛閩紅色旅遊區-------井岡山】
    井岡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岡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湘贛閩紅色旅遊區包括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誕生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共產黨先進分子。主要旅遊景點:廬山、婺源、井岡山、黃山、洞庭湖、衡山、張家界等
    【江蘇紅色旅遊區------江蘇省高郵市】
    江蘇高郵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已成為江蘇地區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
    邯鄲市涉縣,這走出了改革開放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百名一二九師領導擔任國家重要職務,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搖籃。
    在邯鄲召開華北財經會議,劉鄧大軍南征會議。這里是《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新華日報(太行版)》誕生地和《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印刷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前身華北新華廣播電台在邯鄲涉縣開播,中國人民銀行前身的冀南銀行總行在邯鄲涉縣誕生。左權、徐向前、劉伯承夫婦都安葬在邯鄲。
    將軍嶺位於劉鄧大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北角,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岳等將帥靈骨安放在山上。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為將軍嶺題寫嶺名。
    【左右江紅色旅遊區】
    革命聖地-延安
    革命聖地-延安
    左右江紅色旅遊區包括廣西等地。圍繞紀念廣西百色起義為主旋律,主要景點包括廣西桂林,廣西百色市百色起義紀念館,百色起義烈士陵園,崇左市龍州縣紅八軍軍部舊址等
    【黔北黔西紅色旅遊區-------遵義會議舊址】
    遵義會議後重新確定毛澤東在黨的領導地位。是中國革命偉大轉折點。主要景點包括赤水﹑燕子溝﹑大同古鎮﹑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婁山關﹑古夜郎漂流等
    【雪山草地紅色旅遊區】
    【陝甘寧紅色旅遊區--------延安】
    延安-寶塔山
    延安-寶塔山
    陝甘寧包括今天的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和寧夏的局部。陝甘寧是革命的中心根據地,其中延安被譽為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主要景點包括延安,西安等諸多革命遺址,風景勝地。主要景點:1、西安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西安事變紀念館
    2、漢中市川陝革命紀念館
    3、延安市延安革命紀念地系列景區:延安紀念館;棗園舊址;楊家嶺舊址;王家坪舊址;鳳凰山舊址;清涼山舊址;「四八」烈士陵園;洛川縣洛川會議舊址紀念館;子長縣瓦窯堡會議舊址等
    4、咸陽市旬邑縣馬欄革命舊址
    5、銅川市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舊址
    【魯蘇皖紅色旅遊區--------沂蒙山】
    沂蒙山-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沂蒙山-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2]
    沂蒙六姐妹
    沂蒙六姐妹 [3]
    西邊的太陽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這里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這里誕生了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台兒庄血戰,新四軍東進北上,八路軍第115師主力挺進山東,沂蒙山小調宛轉悠揚,奏響了埋葬蔣家王朝的革命序曲。解放戰爭時期,這片土地上發生了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戰役。
    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為中國革命和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譜寫了一曲曲軍民魚水情。魯蘇皖紅色旅遊區范圍廣,面積大,擁有眾多的革命遺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眾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主要景點:
    1、包括八路軍115師舊址、中共山東分局舊址,臨沂蒙陰縣、沂南縣沂蒙山孟良崮戰役遺址、大眾日報創刊地
    2、棗庄市台兒庄大戰遺址、棗庄市及濟寧市鐵道游擊隊紅色旅遊系列遺址
    3、濟南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濟南戰役紀念館)、萊蕪市萊蕪戰役紀念館
    【大別山紅色旅遊區】
    【太行山紅色旅遊區】
    【川陝渝紅色旅遊區-------鄧小平故居,華鎣山】
    華鎣山游擊隊是指1947年至1949年由中國共產黨南方局所領導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所組織一系列革命武裝起義,因其起義和活動地點靠近或在川東平行嶺谷最西側-華鎣山,因此統稱這些地下武裝為-華鎣山游擊隊
    主要景點包含鄧小平故居、華鎣山﹑朱德故里﹑白帝城、小三峽、劉伯承故居等。
    革命聖地-西柏坡
    革命聖地-西柏坡
    【京津冀紅色旅遊區-----西柏坡】
    主要景點包括北京﹑天津﹑西柏坡﹑小南海﹑龍灘古鎮等.軍事博物館,李大釗烈士陵園,順義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唐山市樂亭縣李大釗故居和紀念館;天津市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盤山烈士陵園
    河北保定市阜平縣城南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中共中央舊址

    ⑥ 成都一日游必去的地方

    人文路線
    第一站推薦四川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始建於1941年,位於青羊區浣花南路。整個博物院都是免費參觀,有些展館會設有義務的講解員,以便遊客了解各種知識。
    整個博物院共有3層樓10個展廳:張大千書畫、巴蜀青銅、陶瓷、書畫……從這里,你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那些經歷了歲月的器物,彷彿在述說著自己的故事。
    出了博物院,可以到附近的杜甫草堂,成都有名的景點之一。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前後在這里生活了四年。

    雖然早已不是當年破舊的茅草屋,但是在這里,仍然可以感受到中國歷史上這個偉大詩人的氣息。

    杜甫草堂出來,進入浣花溪公園。浣花溪公園最為突出的就是詩意。從公園的南大門進去,就是長達三百多米的詩歌大道。

    這里庄嚴肅穆,有著三百多名詩人的塑像,每個雕像上都刻著他們的生卒年和和基本信息。
    詩歌大道的道路上寫著各種詩句。道路是按年代先後順序延伸,路邊還有寫毛筆字的人們。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懷舊一日游

    路線:新華日報社舊址-人民公園-李家鈺兄弟宅-王澤浚公館
    在祠堂街38號內,有一座川西風格的大雜院,是《新華日報》成都分館的舊址。

    房屋已經很老舊了。據說周恩來曾經在二樓居住過,不過到底住的是哪個房間已經無法考證。
    出了新華日報舊址,人民公園就在附近,人們喜歡坐在竹椅上喝喝早茶,擺擺龍門陣。這里有著成都的原味生活,也有著熱鬧的相親角。

    如果時間還足夠,可以去看看李家鈺兄弟宅。李家鈺是著名的抗日將領。紅色的木頭窗框、彩色的玻璃窗,這棟中西結合的小洋樓就是李家鈺兄弟宅樓。

    如今的李家鈺兄弟宅樓坐落於方池街22號,雖然經過了修繕,但是已經竟可能地保留了原貌。

    看著這經歷歲月的建築,不禁感嘆,物是人非,曾經的繁華熱鬧早已如雲煙散去。

    雖然比不上李家鈺兄弟宅的漂亮大氣,王澤浚公館也有自己的特色。

    王澤浚公館位於青羊區金河路60號附9號。是原民國四川省主席王瓚緒之子王澤浚的歐式小洋樓。現在隱藏於鬧市之中。

    精美的壁爐、露台、門廊,顯示出它不凡的過去。
    動物園-成都歡樂谷

    白天可以去成都動物園。園區很大,種類很豐富,動物更是應有盡有。在這里,還有珍稀的黑猩猩、大白鳳頭鸚鵡、貓眼珍珠蛙、羊駝……

    從動物園出來,天色還很早,就可以前往歡樂谷了。買一張票通玩,很多人節假日周末的首選之地。

    ⑦ 解放前《新華日報》的發展軌跡及其斗爭經驗

    創刊
    新華日報社舊址
    1937年,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商定,在南京公開發行中共黨報《新華日報》。但是因為頑固派阻撓及日軍逼近,報社被迫遷至武漢成忠街53號。延至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正式在武漢創刊。正式創刊後,報社遷至漢口大陸里。發行部則設大陸里臨街的平房內(原建築已改建)。該報在武漢期間,屬中國共產黨長江局領導。
    發行
    1938年1月11日,在漢口正式創刊出版發行《新華日報》,同時在廣州設立分館,同年10月分別在25日、21日從漢口和廣州遷入重慶和桂林。[2] 該報系中共中央長江局的機關報,報社社長潘梓年。總編輯華崗,經理徐邁進。發刊詞宣稱:「本報願將自己變成一切願意抗日的黨派、團體、個人的喉舌」。
    17日,報社營業部曾被國民黨暴徒搗毀。
    10月25日,武漢失守後,報社遷重慶繼續出版,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的唯一機關報。《新華日報》陸續在山西、重慶、廣州、西安等地設立分館,在黃陂、宜昌、鄭州、洛陽、許昌、南昌、潼關等地設立代銷處。
    在武漢期間,該報隸屬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董必武主管。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後,該報有步驟地糾正了某些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宣傳。遷至重慶後,報社隸屬於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周恩來兼任董事長,南方局副書記董必武等直接領導,具體負責人先後為潘梓年、華崗、吳克堅、章漢夫和夏衍。
    1938年8月1日遷至漢口府東五路(現前進五路)150號辦公(新華日報社舊址位於漢口民意一路大陸里4-9號)。當時報社領導機構為董事會,由陳紹禹、秦邦憲、吳玉章、董必武、何凱豐、鄧穎超6人組成,陳紹禹為董事長;潘梓年任社長,華崗任總編輯,熊瑾玎任總經理。

    2發展編輯
    1月11日,建社三周年重慶
    1938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新華日報》在武漢出版最後一期。同日,同一期號、不同內容的《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歷任總編輯有華崗(華西園)、吳克堅、章漢夫等。
    1939年元旦,《新華日報》華北版在山西沁縣創刊,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
    1940年1月6日,因社論被國民黨當局強令刪去﹐《新華日報》被迫「開天窗」 。
    天窗
    中共重慶《新華日報》社論欄第一次打開「天窗」。此前,國民政府先後頒布了《修正新聞檢查標准》、《修正戰時新聞禁載標准》、《戰時新聞違懲罰辦法》等法令,規定所有報紙於出版付印前,其內容都必須經新聞檢查機關審查、通過。是日,《新華日報》原擬刊登社論《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但稿件在送審時被以「系軍事論文」為借口扣留;《新華日報》決定改登另一篇社論《起來,撲滅漢奸!》。然而,這篇社論又未通過審查。為了抵制國民黨當局的刁難,《新華日報》毅然採用開「天窗」的斗爭手段以示抗議。今日的《新華日報》在原社論的位置僅刊印了八個大字:「抗日第一!勝利第一!」旁註兩行小字,對「開天窗」緣由予以說明:「本日兩次社論:一、論冬季出擊的勝利(代論);二、起來,撲滅漢奸!均奉令免登尚望讀者原諒是幸!」
    周恩來題詩
    《新華日報》[3]
    1941年1月18日,《新華日報》登載周恩來的題詩:「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詩上首赫然入目地寫著另九個狂草大字:「為江南死國難者誌哀。」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言人在重慶就「皖南事變」發表談話,宣稱:此次事件,完全為整頓軍紀,懲處叛變。周恩來得知上述消息後,恕斥何應欽:「你們的行動,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應欽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當晚,周指示新華日報社拒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令」和「發言人談話」,堅持照常出報,並部署了應付各種可能情況的對策。當日清晨,載有周恩來題詞的《新華日報》到達讀者手中,並出現在重慶大街小巷的閱報牆上。報紙銷量從平時的1000份猛增到5000份。
    1943年10月1日,改為太行版,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機關報。
    1945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決定在上海設總館,在南京、重慶設分館。其中,重慶分館改為四川省委機關報。後因國民黨當局阻撓,上海﹑南京兩版的出版計劃未能實現。重慶分版先後由傅鍾、張友漁任社長,熊復任總編輯,於剛任經理。抗日戰爭時期﹐還出版過《新華日報》華北版﹐為中共北方局機關報﹔後改為太行版﹐為中共太行分局機關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版過《新華日報》華中版﹐為中共華中分局機關報。
    1945年12月9日,《新華日報》在江蘇淮陰創辦,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機關報。

    3抗爭編輯
    1945年9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發表文章《為筆的解放而斗爭》,提出給人民以新聞出版與言論自由、廢除新聞檢查。這一主張立即得到重慶等地報刊的響應。
    首先是重慶的十大雜志發起了"拒檢"運動,其中,包括保守的《東方雜志》和《新中華》半月刊,也聯合出版增刊,自動實行原稿不送審查。拒檢運動得到了成都、昆明等地新聞出版界的熱烈響應。
    1945年9月10日,成都的22家通訊社、報紙、雜志拒絕國民政府檢查原稿。15日,重慶20家雜志也拒絕國民政府檢查原稿。同時,各大學出版的刊物、壁根也拒絕送學校訓導處審查。
    1946年5月以後,改為中共四川省機關報。負責人為傅鍾、張友漁、熊復等。該報的宣傳在國統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46年12月26日停刊。
    重慶《新華日報》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一直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勒令停刊。至此,《新華日報》在國民黨統治區共出版9年1個月又18天,在國民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佔領了輿論制高點,被人民群眾譽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燈塔」,成為中國共產黨推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力工具和溝通外部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毛澤東高度贊揚《新華日報》,稱其為八路軍、新四軍以外的「另一方面軍」。
    1948年元旦,《新華日報》華中版發行,為中共中央華中工委機關報。
    1949年8月停刊。
    1949年12月10日,《新華日報》在重慶出版,為中共中央西南局機關報,到1954年8月30日停刊。
    1949年4月30日,《新華日報》在南京創辦,為中共南京市委機關報。
    1952年11月1日,改為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
    宣傳內容
    《新華日報》針對國民黨統治區的實際情況﹐正確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努力把馬列主義的真理傳播到人民群眾中去。宣傳的內容﹐在抗日戰爭時期﹐主要是﹕宣傳全面抗戰和持久戰的路線﹔反對片面抗戰和投降倒退。宣傳中國共產黨實行民主政治﹑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反對國民黨當局的獨裁專制和特務統治。在國際問題上﹐支持蘇聯以及英美等國的反法西斯戰爭。抗日戰爭勝利後﹐宣傳的主要內容是﹕宣傳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反對內戰的方針。揭露並反對國民黨獨裁的反動政策﹐反對美國的侵略陰謀。支持國民黨統治區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這些真實﹑正確的宣傳報導﹐教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群眾﹐贏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
    宣傳方針
    《新華日報》在宣傳報導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合作中光明磊落的態度。積極報導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力量英勇抗擊日軍的戰績,同時也如實反映了國民黨愛國將士在正面戰場的抗戰事跡(台兒庄戰役、徐州戰役、武漢外圍戰)﹔經常為《新華日報》撰稿的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王若飛、鄧穎超、吳玉章、博古、董必武、陸定一等﹔對包括蔣介石在內的國民黨高級領導人的抗日言論﹐也以熱情歡迎的態度予以登載。
    周恩來作為當時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和《新華日報》董事長,長期直接領導《新華日報》。他還親主筆政,為《新華日報》撰寫108篇共計24萬字的稿件。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參與《新華日報》的辦報實踐,有力地指導和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新華日報》始終面向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提出「為人民講話,讓人民自己講話,講人民自己的話」的宣傳方針﹔開辟「讀者園地」「青年生活」「婦女之路」等專欄,反映勞動群眾和下層公教人員的悲慘境遇和他們反抗壓迫的正義斗爭。
    在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愛國民主統一戰線方面,《新華日報》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為民主黨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個比較自由的講壇。馮玉祥將軍和郭沫若、茅盾、柳亞子、沈鈞儒、黃炎培、鄧初民、陶行知、張西曼、胡厥文、鬍子昂等學者、教授和社會活動家,經常為此報撰稿。馬寅初曾在「友聲」專欄發表文章,痛斥國民黨的腐敗,呼籲「建立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它的副刊是進步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團結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藝術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國際報導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開設了「國際述評」專欄,由喬冠華主筆。這個專欄的文章以資料翔實、分析透徹、富於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讀者歡迎,經常為外國通訊社所轉載。
    1942年中國共產黨整風期間,《新華日報》按照「增強黨性,反映群眾」的方針,在廣泛徵求讀者意見的基礎上,於同年9月實行改版。從此進入成熟發展的階段,並加強了辦報思想的建設。1947年1月,在創刊9周年的時候,發表編輯部文章《檢討與勉勵》,全面闡述「人民的報紙」的思想,豐富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無產階級新聞理論的內容。

    http://ke..com/link?url=Dle6-iWxgp9ZxTdUkVNz-ymz9CKWPG_TUHACb-8o39_OshSM2rxFlqYsGjc_TvHBGLOckwFqGKJz8E4wSrJTma

    ⑧ 新華日報舊址怎麼樣

    從解放碑一路向北走,就找到了新華日報的舊址。黑黑,舊舊的樓。很低調。〈新華日報〉,是抗日戰爭時期和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機關報,也是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唯一公開出版的大型日報。看介紹說,1974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將此處底樓辟為紀念地。198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⑨ 新華日報營業部舊址怎麼樣

    新華日報舊址很小,不知2,3樓是否開放。 1樓只是簡單的幾個玻璃櫃陳列了一些當年的報紙展出。個人覺得做的不是很好。畢竟文物舊址保護是為了利用其價值,且不論其經濟價值,從教育價值而言並不是很引人入勝,我只是粗魯的瀏覽了下,我弟弟連進都不願意進。雖然我們是個例,但其吸引力確實不強。

    ⑩ 《新華日報》總館舊址的關聯歷史

    由《新華日報》館出版的《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是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內唯一公開出版發行的大型政治機關報。該一報一刊於1937年底在南京籌備,1938年1月在武漢創刊,同年10月,武漢淪陷,報社遷至重慶。至1947年2月報社被國民黨查封時,《新華日報》已歷時9年。在僅有的九個年頭里,《新華日報》在化龍橋虎頭岩這里的總館設立就長達7年半。 1974年,重慶人民政府將此處底樓辟為紀念地,1986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2001年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新華日報》營業處舊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