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甸旅遊攻略
A. 海南自駕游路線推薦,誰知道
海口美視五月花國際高爾夫球會.----亞龍灣---- 蜈支洲島---天涯海角--- 南山,可以到旅道天下 瞧瞧,攻略不少
B. 坤甸的旅遊
坤甸是個好地抄方,適合不會說印尼話的中國人前往旅遊,特別是會說潮州話和客家話的人,來到這里就像回到老家一樣,這里的華人一半是說潮州話,一半是說客家話的。至於飲食,街邊到處都是食店,類似於國內的大排檔,主要吃的是面、粿條、米粉等,和潮州的飲食文化很相像,只是這邊的人普遍吃的偏辣和偏咸。印尼華人最大的教是孔教,西加里曼丹省的孔教就設在坤甸。
C. 惠愛橋旅遊攻略 惠愛橋景點怎麼樣 惠愛橋
惠愛橋旅遊攻略 惠愛橋景點怎麼樣 惠愛橋
惠愛橋原名金肅門橋,俗稱舊橋,位於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惠愛路的西門江上。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惠愛橋的橋梁結構和設計獨具匠心,在廣西屬首創,在全國也屬罕。惠愛橋為東西走向,為三鉸拱人字架結構,拱腳支撐在兩岸石砌的欖核形橋墩幄上,橋墩旁還設有磚砌弧拱式泄水孔,橋全部為木質結構。
惠愛橋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以後),嗣後年久橋記,經崇楨8年(1635年)、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2年(1737年)多次重修,光緒13年(1887年)毀於火。清宣統元年(1909年)廉州紳商募款重修,宣統 3年(1911年)落成現橋。據說橋為當地泥水工匠出身的蔣邑雍設計並承包施工。
3橋體結構編輯惠愛橋為東西走向,為三鉸拱人字架結構,拱腳支撐在兩岸石砌的欖核形橋墩幄上,橋墩旁還設有磚砌弧拱式泄水孔,橋全部為木質結構。木料是來自印尼產的坤甸木,質堅而耐腐。惠愛橋在建造之初,只有跨中的上下節點及拱腳節點設角鋼夾板,其餘部分均無任何鐵器,民國年間才在其他受力點加角鋼夾板。惠愛橋跨度為26米,凈跨度為18.4米,橋面寬2.75米,橋掩體高5.64米,橋頂覆蓋瓦面,以防雨水從桿件的上端滲入。整座橋的結構和設計實在巧奪天工。
D. 雙水鎮的旅遊資源
張將軍家廟
張將軍家廟上世紀80年代被新會博物館列入文物目錄,1995年被公布為新會第三批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公布為廣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區政府1997年劃定了家廟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2005年把家廟修繕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間文物保護項目,2006年在家廟門前廣場豎立了文物保護標志說明碑,區文物管理部門與雙水鎮政府多次簽訂了家廟文物保護協議。
據《新會縣志》記載,張其光將軍受朝廷嘉獎榮歸故里興建家廟,光緒十年(1884年)落成。家廟由中路建築及東西兩路建築組成,面闊25.1米,進深58.6米。牆體為青磚砌築,室內梁架為坤甸木,各處檐柱為花崗岩,柱礎均為花崗岩。室外地面鋪花崗岩條石,室內鋪大階磚。中路建築三開間,依次為第一進頭門,頭門前有廣場,中間有甬道。額匾「張將軍家廟」大字由欽差、侍講銜翰林院編修鍾德祥題字。第二進前天井及東西廊廡部分,為越制建築風格,東西廊廡位於東西建築中,天井寬度與中路建築面闊相同,天井中間為甬道,甬道盡端接第二進廳堂處是月台。第三進廳堂前天井及兩廊,梁架建築用材較好,東西兩路建築形式類似,為硬山擱檀形式,兩層閣樓為歇山頂。平面格局形制特別,將中路第二進廳堂前的東西兩廊廡向外移至東西路建築中。第二進廳堂前天井及頭門前廣場均有甬道,前天井甬道盡端還有月台。家廟建築質量上乘,是新會現存規模最大、造工精細的祠堂之一,為清末祠堂的代表作,體現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技術和智慧,對於古建築的研究有重要價值。家廟是紀念和研究張其光將軍生平事跡的主要場所,可用作愛國主義教育和鄉土知識教育。
仲羽張公祠
仲羽張公祠位於張將軍家廟北邊約200米處,是張姓祖祠,三路三進,於明末清初興建。祠前豎有石華表兩枝,高8.8米,分別刻有「御賜振勇巴圖魯張其光」、「御賜利勇巴圖魯張昆」。滿語「巴圖魯」就是「勇士」的意思。據新會博物館查閱張氏族譜考證,張昆系司前田邊人,與張其光同宗,把他們的華表同放於仲羽張公祠,是為了方便族人敬仰。祠前圍牆還豎有一塊花崗岩石厥,石厥的上部陽刻「聖旨」兩字,中部陰刻「奉天誥命 臣張其光立」,周邊有四柱纏龍石柱。石華表及石厥已連同張將軍家廟一起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村落、奎閣、官印樓、三眼井
古村落位於張將軍家廟側,是一排排整齊的青磚古屋,為清末珠江三角洲民居的建築風格,屋內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古色古香。據說是張其光興建家廟時捐資新建的,又稱「新村」。奎閣位於張將軍家廟東面約300米的田野中,建於清代,塔高4層約20米,匾額「奎閣」二字由張其光第六子張祖榮所書。官印樓(又名仰雲樓)位於張將軍家廟以南100米的小山坳上,方形炮樓的建築酷似當時的官印。三眼井位於張將軍家廟以北約50米的民居之中,井台由花崗岩石板鋪蓋,有三個呈「品」字形的圓形井口,故稱「三眼井」。
僑鄉關帝廟
雙水「僑鄉關帝廟」是廣東唯一保留較完整的歷史最長的「關帝廟」,是一座綜合嶺南天地靈氣的千年古廟。始建於明初,乾隆期間曾經多次重修,有功德牌流傳至今,刻有各省各界人士捐款芳名。
張將軍家廟、仲羽張公祠、奎閣、官印樓、三眼井、古村落等文物外觀面貌保持完好。雙水鎮政府以天亭初中和豪山小學遷出為契機,決定把這兩所學校空置的14828平方米土地和3882平方米建築物,作為張將軍家廟和仲羽張公祠後備資源,擴大了張將軍家廟系列文物利用發展空間。豪山村不僅具有優美的田園風光,而且孕育了張其光、張蔭堂等歷史著名人物,留下了張將軍家廟、仲羽張公祠、奎閣、官印樓、三眼井、古村落等歷史文物。
E. 廉州鎮的旅遊資源
廉州鎮早在漢代就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繁榮的商埠。至今流傳著膾炙人口的「珠還合浦」美麗傳說,保存著眾多文物古跡和人文景觀,主要景點有漢墓群、海角亭、東坡亭、文昌塔等;西與南國星島湖旅遊度假村相郊。
海角亭
位於合浦縣廉州鎮西南面,今廉州中學內,始建於北宋景年間(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將近千年。漢代孟嘗任合浦太守,市政廉潔,後人為了紀念他,特建此亭。 海角亭以海角為名,是因為此地當年濱臨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處,經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重建、修建、移遷,才至今址。亭東北三十米處原有砥柱亭,東面十幾米處是海門書院,東南三十米處有魁星樓,西為天妃廟,南有金波潮,橫架湖面的金波橋,溝通海角亭與魁星樓。
海角亭分兩進,第一進為門樓。門樓正中是大圓拱門,兩旁是耳門,正門上方嵌著「海天勝鏡」四字,耳門上還分別雕有「漱月」「澈雲」字樣,正門兩旁原有石刻對聯;「不到此亭那知象群崖關山萬里;試觀於海才見龍門冠嶺雲水千重」。門樓正中處一塊約九十公分、寬約五十公分的石碑上刻著清代陶冶一筆寫成的「鵝」字。第二進是亭的主體建築。朱紅牆壁,琉璃碧瓦,雕梁畫棟。亭成正方形,前後門相通,左右兩大門窗對襯,四周有迴廊,檐封板刻著各種動植物圖案和歷史故事人物。亭的正面兩條古柱上鐫著清道光年間陳司權題寫的對聯:「海角雖偏山輝川媚:亭名可久漢孟宋蘇。」亭後方立有巨碑刻「古海角亭」。
亭內後門上方懸掛著「萬里瞻天」匾額。這是蘇東坡於符元三年(公元1100年)獲赦,從儋縣到廉州,於海角亭揮毫而寫的,海角亭幾經興廢,匾額早已無存,現懸於亭中一幅,是集蘇東坡字體仿製的。
東坡亭
東坡亭位於合浦師范學校內,建於乾隆四十一年,歇山頂二進亭閣式磚木結構建築,亭東約30米有東坡井,均為紀念北宋文豪蘇東坡而建。東坡亭佔地面積約230平方米,蘇東坡62歲時,因「烏台詩案」而坐牢,從廣東惠州貶到海南島,三年後(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召回合浦,住在清樂軒,雖只兩個月,卻作了《廉州龍眼質味珠絕可敵荔枝》、《雨夜宿凈行院》和《記合浦老人語》等。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清樂軒故址修建東坡亭。
東坡亭座北面南,分為前後兩進。第一進為別亭,兩側有兩大圓門相拱,給人的感覺是開陽洞透,使這間規模不大的建築得以在平凡中透釋出幾分不俗的氣勢。第二進為主亭,正門上方懸「東坡亭」三字大匾額,蒼勁凝重,是整個東坡亭的靈魂所在。正面壁上,有一幅蘇東坡陰紋石刻像,像中的東坡,慈善端祥,目光炯然。品讀其仙風道骨、大家風范,仍可感受到其吟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的激情澎湃與豪邁氣勢。像的上方有「仙吏遺蹤」四字,屬神來之筆,雖然蘇東坡早已是用不著提示和注釋的歷史名人,這題銘卻妥貼得體,滿富感情色彩,晶凝了後人對蘇大學士的崇敬與景仰。亭的內外牆壁上,鑲有許多歷代騷人墨客題詠的碑刻,書體或楷或草或隸或篆,應有盡有,簡直就是一部展開的書法大全。亭的周,則以迴廊環繞,既擋住了烈日的暴曬、風雨的摧蝕,遊人漫步其間,也能恬然欣賞園中景色和壁上碑刻。
惠愛橋
又稱金肅門橋,俗稱舊橋,位於廉州鎮西門江上。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明崇禎八年(1635年)和清康熙十八年(1677年)曾重修。光緒十三年(1887年)毀於火。清宣統元年(1907年)廉州紳商募款重修,宣統三年(1909年)落成。
惠愛橋跨度為26米,凈跨度18.4米,橋面寬2.75米,橋體通高5.64米,全部為木質結構,結構獨特,渾厚古補。
橋為泥水工出身的蔣邑雍設計並承包施工。橋身全部用印尼產的坤甸木建成,此種木料質堅耐腐。其結構為三鉸拱(沒有下弦拉桿的人字架),拱腳支承在兩岸石砌的欖核形橋墩上,橋墩旁設有磚砌弧拱式泄水孔;橋上部為四根40厘米~50厘米的方木所組成的兩個三鉸拱;橋面下通過木豎桿將橋面梁懸吊在兩榀人字架下面。構件連結全部為榫接。建造時只有跨中的上下接觸點及拱腳接觸點設置了鋼夾板,其餘部分均無任何鐵件。民國年間加固時才在其它受力處補加鋼夾板。橋頂蓋瓦,且有盛油孔六個,內裝生桐油,以保養上部的六根主要構件。像這樣的橋梁結構,在廣西屬於首創,在全國亦屬罕見,對橋梁建築科學有重要研究價值。
於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漢墓博物館
合浦縣漢墓博物館現藏有大量合浦西漢古墓的出土文物,其中有國家一級文物數十件,較著名的有銅鳳燈、銅屋、琉璃璧、琉璃杯、琥珀、瑪瑙、水晶、陶器等,其中琥珀雕成的獅子、青蛙,璧琉璃等據專家鑒定屬舶來品,原產地在印度、歐洲、非洲等地。而在蘇門答臘、瓜哇、婆羅洲等地出土的大量中國漢代日用陶瓷,從其彩釉與胎質來看,則與合浦漢墓出土的我國中原產品一樣。考古專家據此推定,合浦在秦漢時期應是中外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而從有關史籍如《漢書》等中也能找到蛛絲馬跡,證明合浦港在秦漢時期確為海上交通的重要孔道。《漢書·地理志》記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示意圖也標明合浦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
漢墓群
位於合浦縣廉州鎮東南3公里處的漢墓群,墓葬約有萬座以上。這些墓葬分為土坑墓和磚坑墓。由於漢代厚葬盛行,葬於合浦的南來的官吏、將領及移民等,其墓穴都有較多陪葬品。提供了實物史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山庵
北山庵位於廉州北部,創建於明初,清同治三年重修。
文昌塔
文昌塔又稱文筆塔,意為「南方丁火文明」。
文昌塔位於合浦廉州城南郊約3公里處的小山丘上,東面是合浦漢墓博物館古墓遺址,南襟禁山,西倚望洲嶺,東北臨府城,登塔眺望,北海遠景盡收眼底。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為七層八角錐體重檐磚塔。高36m,塔座寬8.1m,內徑2.6m,牆體厚2.75m。每層的頂部有放大的雙層塔檐,第一層較寬,第二層較窄。每層開有東西通風門,即坤門與風門,其餘是作裝飾之用的假門,塔內有階梯盤旋而上可達頂層。塔頂為一大紅葫蘆,塔身為白色,角邊和拱門邊為紅色,紅白鮮明,樸素美觀。現為廣西南部寶塔之冠,對研究古代文化藝術及建築力學都有較高的價值。
1981年5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進行維護維修後,為之一新。1982年被列為合浦縣重點文保護單位。
F. 嵊州周邊旅遊景點有哪些
嵊州周邊旅遊景點有哪些嵊州素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之美譽,擁有書聖園、南山湖、百丈飛瀑、崇仁古鎮等四大風景旅遊區,其他還有浙東大龍谷、瞻山風景區、溪山第一樓、馬寅初故居、越劇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