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頤和園旅遊路線圖

頤和園旅遊路線圖

發布時間: 2021-02-16 12:23:00

1. 有沒有頤和園路線圖

2. 頤和園路線圖

從東宮門進園,仁壽殿——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走1/2到達排雲門),在排雲門坐船,到達昆明湖另一岸的銅牛,然後走西堤六橋,沿途賞景。

西堤盡頭即是長廊(走另一個1/2),再次到底排雲門,之後上萬壽山,游覽排雲殿、佛香閣景區。下萬壽山即是蘇州街,最後出北宮門。

或者東宮門進,然後仁壽殿—耶律楚才祠—知春亭—往回走到德和園大戲樓(要另買票,可以不去)—樂壽堂(水木自親)—長廊—畫中游—石舫—往回走到排雲門,上山到排雲殿(要另買票)—佛香閣—智慧海—下山到蘇州街(要另買票)—北宮門出頤和園。這樣大部分景點都可以看到,頤和園最主要的仁壽殿、長廊、石舫、佛香閣和蘇州街都能看。


3. 頤和園不累的遊玩路線

頤和園不累的遊玩推薦路線如下。

北宮門→蘇州街→四大部洲→智回慧海→景福閣→諧答趣園→紫氣東來城關→德和園→宜芸館→永壽齋→樂壽堂→養雲軒→無盡意→軒長廊→排雲門→排雲殿→佛香閣→寶雲閣→清華軒→長廊→清晏舫→船塢→界湖橋→西堤→柳橋→廓如亭→十七孔橋→南湖島→銅牛→文昌閣→文昌院→玉瀾堂→仁壽殿→東宮門。

這條路線幾乎把頤和園所有的必看景點都串了下來,而且盡可能地減少了重復路程,全程耗時預計3-5小時,具體視腳力而定,當然你也可以東宮門進北宮門出。

這是我連夜做的一張路線圖,水平有限,希望能幫你更清晰地了解這條路線是怎麼樣的,以及它沿途都有哪些必看景點。


4. 頤和園內所有景點旅遊線路攻略,誰幫我規劃一下!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想要好好預覽一番還真是很費時間,那麼游覽頤和園需要多長時間?小編馬上為大家提供頤和園最佳游覽路線。

頤和園各門區入園優化分時游園路線:(注:游覽圖中耕織圖景區未顯示,具體位置在西堤石舫以西)

頤和園游覽路線——東宮門入園

東宮門——仁壽殿——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3小時行程)

東宮門——仁壽殿——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新建宮門。(約2.5小時行程)

東宮門——仁壽殿——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約2小時行程)

東宮門——仁壽殿——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諧趣園——東宮門。(約2.5小時行程)

頤和園游覽路線——北宮門入園

北宮門——蘇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閣——排雲殿——長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昆明湖東堤——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仁壽殿——東宮門。(約3小時行程)

北宮門——蘇州街——澹寧堂——諧趣園——仁壽殿——玉瀾堂、宜芸館——文昌院——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2.5小時行程)

北宮門——蘇州街——石舫——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樂壽堂——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約2小時行程)

頤和園游覽路線——新建宮門入園

新建宮門——昆明湖東堤——文昌院——仁壽殿——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約2.5小時行程)

新建宮門——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乘船至石舫——耕織圖景區——蘇州街——佛香閣——排雲殿——長廊——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約3小時行程)

頤和園游覽溫馨提示

1、南湖島進入封閉修繕

【南湖島進入封閉修繕】自11月1日起至2014年年底,為加強古建文物保護、完善服務硬體設施,頤和園對南湖島景區進行封閉性修繕。修繕工程一期於2014年4月底竣工,屆時南湖島可暫且開放部分區域。望廣大遊客支持、理解。

2、園中園開關門時間及票價

園中園的開關門時間是隨旅遊旺季和淡季的改變而變化的。旺季從每年的四月初到十月底,這期間園中園開放時間為早8:30至下午5:00;淡季從每年的十一月初至來年的三月底,這期間園中園開放時間為早9:00至下午4:00。

各園中園票價:德和園5元,排雲殿—佛香閣10元,蘇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

游覽頤和園需要大概2到3個小時,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頤和園最佳游覽路線。

5. 北京頤和園的游覽路線

有很多線路的,請根據你的喜歡,選擇一條吧:


一、如果你從新建宮院進入,有2條線路推薦:

6. 課文頤和園 參觀路線

1、進復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制,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
2、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
3、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7. 頤和園手畫游覽路線圖

頤和園手銬游覽路線圖啊,這個是這個不就是錄錄像圖嗎?是的呀。

8. 北京頤和園旅遊路線

北京頤和園旅遊的路線圖這個是在當地都有賣地圖的。可以去到他們那裡去買。

9. 頤和園的資料和圖和瀏覽路線。

一、 東宮門入園:
1、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3小時行程)
2、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新建宮門。(約2.5小時行程)
3、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約2小時行程)
4、 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澹寧堂——諧趣園——東宮門。(約2.5小時行程)
二、 北宮門入園:
1、 北宮門——蘇州街——四大部洲——佛香閣——排雲殿——長廊——石舫——乘船至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昆明湖東堤——文昌院——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德和園——仁壽殿——東宮門。(約3小時行程)
2、 北宮門——蘇州街——澹寧堂——諧趣園——仁壽殿——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文昌院——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石舫——耕織圖景區——如意門。(約2.5小時行程)
3、 北宮門——蘇州街——石舫——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樂壽堂——德和園——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約2小時行程)
三、 新建宮門入園:
1、 新建宮門——昆明湖東堤——文昌院——仁壽殿——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排雲殿——佛香閣——蘇州街——北宮門。(約2.5小時行程)
2、 新建宮門——南湖島——十七孔橋——銅牛——乘船至石舫——耕織圖景區——蘇州街——佛香閣——排雲殿——長廊——樂壽堂——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文昌院——仁壽殿——東宮門。(約3小時行程)

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改名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工程結束,是慈禧太後太後挪用海軍經費修建的。光緒二十六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翌年修復。全園可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頤和園是當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太後長期居住的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

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乾隆帝杭州西湖慈禧太後.

頤和園簡介: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區,距市中心約15公里,原為清代的行宮花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園中的長廊、石舫、佛香閣、寶雲閣、大戲樓、十七孔橋、玉帶橋等建築堪稱世界建築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的地位。 全園分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 歷史遺跡。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智慧海在萬壽山巔。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通體用五色琉璃磚瓦裝飾,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頤和園

頤和園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改名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工程結束,是慈禧太後挪用海軍經費修建的。光緒二十六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翌年修復。全園可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十七孔橋

頤和園是當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長期居住的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

雲輝玉宇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

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