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的旅遊路線
Ⅰ 從啟東到蘇州拙政園最佳旅遊線路
從啟東汽車站坐客運班車到蘇州汽車北站,每天10班67元。在汽車北站 乘 游5路(2站) / 529路(2站) / 55路(2站) 1元到 蘇州博物館 ,沿東北路向東走240米就是拙政園。
Ⅱ 蘇州園林旅遊攻略
園林很小的來,一天都夠源了,標間200以下的商務酒店太多了。您在藝龍旅遊網可以預定到打折房的。
設想您住在拙政園附近。攻略:
拙政園遊玩2.5小時,
出門向西100米在臨頓路的 蘇州博物館 公交站【坐】游1路(約8站) 到 留園 下。
留園遊玩2小時。
中午可在留園西口的得月樓飯店嘗嘗蘇幫菜。下午在 留園【坐】933路(約4站)/游1路(約4站) 到 察院場 下。
向西50米路北絲綢研究所院內遊玩環秀山莊 1小時。
您如果當晚住蘇州,建議您游網師園夜花園,時間太富裕,您可以向東走200米,就是蘇州市中心觀前街,繼續向東走80米,就是平江古巷,可以逛3小時大約17點從平江路南口出去,
在旁邊的 相門 公交站【坐】200路/40路/89路 到 第一人民醫院西/雙塔(西) 【換乘】 202路/529路/55路/811路 到 網師園。(約4站)。玩網師園夜花園100元。大約21.30分節目結束。
Ⅲ 求拙政園旅遊路線規劃
門票60有時候80,10個人就要600~800。
吃飯的話,可以去觀前街的松鶴樓,老字型大小。
拙政版園附近就有如家、漢庭、速權8等快捷酒店,要4個房間的話,建議先預訂好,免得到時候客滿就尷尬了,臨時找酒店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Ⅳ 拙政園 虎丘 寒山寺 山塘街 旅遊路線
虎丘 寒山寺 山塘街這幾個景點可以放在一起,但是拙政園離那三個地方比較遠,放在一天里不是很方便,如果只有一天的話,可以把拙政園換成留園,這樣四個地方就離得很近了。另外山塘街晚上的景色很美,還是建議樓主在蘇州停留一晚,轉天有時間可以去拙政園,還可以順便去旁邊的蘇州博物館,同樣值得一去。
虎丘 寒山寺 山塘街 留園這四個個地方建議這樣安排:上午去虎丘,中午從虎丘出發到留園,下午兩點多到寒山寺,最後傍晚游覽之後到山塘街,那裡吃飯的地方很多。希望可以幫到樓主。
Ⅳ 蘇州旅遊的幾個景點的線路安排。
早上七點多到蘇州,下午五六點回無錫。時間不夠啊!留園或山塘街省一個吧!
不是周末蘇州博物館排隊15分鍾。
火車站北廣場(公交站) 529路(3站) / 游5路(3站)蘇州博物館(拙政園獅子林)(公交站) 博物館1.5小時。350米走到獅子林遊玩1.5小時。向東走200米到平江路,遊玩吃飯3小時。在平江路南口的 相門 1號地鐵站,買票到 山塘街 地鐵站,坐到 廣濟南路 下車不出站轉乘2號地鐵到 山塘街。遊玩2小時,在山塘街 地鐵站坐地鐵1站到蘇州火車站。
Ⅵ 蘇州旅遊路線怎麼安排
那些都差不多的 就去拙政園就可以了,還有虎丘,來蘇州一定要去
看看吧:
拙政園
位於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閑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為拙政園。園內主要景點有:蘭雪堂、芙蓉榭、秫香館、放眼亭、遠香堂、小滄浪、留聽閣、浮翠閣等。
交通:游1、2、5線,2、3路拙政園站下,往東步行100米即到。
門票:旺季(3.1-5.31;9.1-11.30)70元;淡季(6.1-8.31;12.1-2.29)5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免費杜鵑花節、荷花節。
開放時間:8:15-17:30
購物:拙政園門口的東北街和園林路上有很多工藝品商店,當地的土特產、蘇扇、蘇綉等在此都可以買到。
提醒:1、拙政園使用手持式電子導游機,在入口可以租用。2、出拙政園後,向西走100米,可到太平天國忠王府、蘇州博物館、蘇州園林博物館,沿園林路步行百米左右可到獅子林、蘇州民俗博物館。
虎丘
是蘇州城的標志性景觀,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
蘇州在春秋時是吳國的首都,吳王闔閭死後就葬於虎丘。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蘇州任刺史時,曾鑿山引水,修七里堤,使虎丘景緻更加秀美。宋代詩人蘇軾曾說過:「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古人在評價虎丘的特色時,曾提出:「九宜」之說,稱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煙、宜春曉、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陽。
現園內主要景觀有:世界著名斜塔——虎丘塔、「天下第三泉」、斷梁殿、憨憨泉、試劍石、劍池、擁翠山莊、萬景山莊等。
交通:游1、2路,公交8、49路車可達。從火車站去虎丘可乘游1東線或游1西線。
門票:旺季(3.1-5.31;9.1-11.30)60元;淡季(6.1-8.31;12.1-2.29)40元。兩個旺季分別舉辦花會、廟會。
小貼士:在入口可以租用手持式電子導游機,每次10元
Ⅶ 遊玩蘇州園林的最好路線是什麼
蘇州經典一日游線路
上午
游覽蘇州「四大園林」之獅子林,園內假山遍布,長廊環繞,樓台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一邊欣賞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一邊坐在庭院,觀看飛瀑流泉隱沒於花木扶疏之中,令人叫絕的古樹名木。
中午
前去游覽吳中第一名勝虎丘,相傳春秋時吳王夫差就葬其父於此,葬後 3 日,便有白虎踞於其上,故名虎丘。虎丘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虎丘依託著秀美的景色,悠久的歷史文化景觀,享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
下午
參加姑蘇水上游,游覽北寺塔。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去游覽最著名的橋楓橋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伴鍾聲到客船」的寒山寺。
Ⅷ 蘇州拙政園旅遊
現在雖說是旺季,但7月22號我去時感覺還好,挺值得去的,現在門票70,有學生證就半價,希望你玩的愉快~~!
Ⅸ 想游拙政園大概只有2個小時左右求好的路線
拙政園導游詞
一、 東部景區
1、 蘭雪堂
入園後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堂屋,名為「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獨立天地間,清風灑蘭雪」之句,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分為三個部分(東、中、西)蘭雪堂,始建於崇禎八年(1635年),據園主王心一<歸園田居>記載,蘭雪堂為五楹草堂,"東西桂樹為屏,其後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竹則鄰舍,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境幽僻.
2、 綴雲峰
走出蘭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叢和古樹簇擁著一座巨大的石峰,狀如雲朵,叫做「綴雲峰」。綴雲峰像一個巨大的屏風,擋住了我們的視線,這種「開門見山」的造園手法被稱為「障景」。
3、 芙蓉榭
在蘭雪堂東北面荷花池邊,臨水而築的這座卷棚歇山頂的建築,即是芙蓉榭。榭,是蘇州園林建築中的一種類型,坐落在水邊,三面臨水,四面空敞的建築。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兩種。芙蓉榭是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芙蓉榭面對荷花池,背後是堵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走到芙蓉榭門前,向西看,可看到水榭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雕花圓光罩,透過圓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橋流水,像一幅鑲嵌在圓形鏡框里的油畫。你走過去在仔細看看,又可以發現水榭臨水的門框上裝有一個雕花長方形落地罩,這是一種「框景」的造景手法。
4、 天泉亭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重檐攢尖八角亭,就是「天泉亭」了,亭中有一口井,相傳是大弘寺的遺物,天泉亭從外面看上去很像是一個兩層建築,不過大家走進亭子,就會發現其實它只有一層。大家知道蘇州園林建築為什麼常用飛檐戧(qiang)角嗎?①飛檐高高翹起,看上去像鳳凰的尾巴,給園林增添了動感和美感;②飛檐翹起,有利於採光和通風。(而且坡度產生了變化,兩邊尾面面積擴大,有利於排水)
5、 秫香館
大家看前面那座外觀輕快明朗,體積較大的四面廳 ,那就是「秫香館」。「秫香館」顧名思義,就是觀賞稻麥飄香的地方。明代「歸田園居」的主人王心一,曾在園林內造有秫香樓,想效仿陶淵明辭官歸田園居的樂趣,但現在見到的秫香館,其主體建築是60年代重修拙政園時從東山搬遷而來的。
(補)放眼亭:取自白居易的「放眼望青山」,拙政園東園最高點,北與芙蓉榭、天泉亭成為對景。
6、 長廊(二十五花窗)
拙政園的東部和中部就是用這條長長的復廊隔開的,大家看走廊的牆壁上,還開有25個漏窗。人們信步走在游廊里,隨著漏窗花紋的更換,園內的景色也在不斷地變幻,這種現象稱作「移步換景」。
7、 進入中部,站在倚虹亭,簡單介紹中部景色
我們現在來到了倚紅亭,它是半亭,為什麼叫倚紅亭呢?這是我們把廊比作彩虹,由於亭緊緊地靠在廊上,所以取名為「倚紅亭」。我們站在這里,可以看到對面的別有洞天,這種構景手法叫做「對景」。
大家看到那有一座塔嗎?像不像在園林的西部啊?其實那塔是北寺塔,大概里園林有1公里遠,這種造園手法叫做「借景」。
我們還可以看到水池上有座曲橋,將水池一分為二,靠近我們的,感覺水是聚在一起的,遠處分兩支,分散流向遠方。
二、 中部景區
1、 梧竹幽居
下面,我們來觀賞「梧竹幽居」,俗稱「月到風來亭」。它位於中部花園的最東邊,同「倚紅亭」相鄰。以往大家所見的亭是圓形,而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它是方亭。亭四周的白牆都是方形的,方牆上又有圓洞門,一座天圓地方,表示園主追求「天人合一」,把自己融入自然的意境。人站在亭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南面迎春花代表春天,西面荷花代表夏天,北面竹子代表秋天,東面白牆代表冬天(冬天牆上掛有柱狀的冰)。亭內「梧竹幽居」的楹額,是文徽明的手跡。兩旁還有一幅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上聯是用清風明月來描繪自然風光的無限美好,下聯是用樂山樂水來揭示旅遊觀光對陶冶情操的作用。
2、 雪香雲蔚亭
我們越過小溪,步上台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是園林中部的至高點,又居園林正中,與遠香堂遙遙相望,亭內有「雪香雲蔚亭」和山花鴨鳥之間的韻味。有一句古話:「不出城廊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這就創造了「山花野鳥」的意境。亭柱上還有文徽明書寫的對聯「鳥鳴山更幽,蟬噪林愈靜」,這幅對聯「以噪襯動,動中求靜」。(是否有種超凡脫俗的感覺呢?)
3、 荷風四面亭
我們現在來到了中部花園的「荷花四面亭」。「荷花四面」顧名思義:四面臨水,夏日荷花在四面盛開,有陣陣荷香從四面飄來。荷風四面亭位於湖中島上,四面臨水,三面植柳。亭中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勾畫出拙政園春夏秋冬的景色。聯中還蘊含了「一、二、三、四」的序數,這副對聯上聯仿照濟南大明湖清代書法家張保所書的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聯是仿照唐代詩人李洞:「看待詩人無別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用在這里,都恰到好處。
4、 見山樓
荷風四面亭的北面便是見山樓了,它是一個兩層建築,上面叫「見山樓」,下面則叫「藕香榭」。大家一定都知道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吧?對了,「見山」就出自此處。大家隨我看:見山樓就像龍頭,爬山廊就像龍身,戧角就像龍角,洞門像……龍嘴,曲橋也成了龍須,白牆成了龍尾。「見山樓」上層有蠡殼和合窗,樓下用落地長窗,室內是桌椅茶幾。相傳,在太平天國時,李秀成曾在此辦公。這里也是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
5、 香洲
與「荷花四面亭」隔山相望的便是「香洲」。「香洲」二字是文徽明的手跡。根據《詩經》中「采杜者兮芳洲」而命名。「香洲」是一座船形建築物,也稱為「石舫」或「旱船」。此處的「洲」與「舟」同音。值得一提的是:這艘石舫是由亭、台、樓、閣、榭五種典型園林建築組合而成:船頭為荷花台,四方亭(即現在的茶室)為前艙,面水榭為船後艙,澄觀樓和野航閣為船尾。香州是古典園林中最著名的船景之一
6、 小滄浪(小飛虹)
我們現在來到了「小滄浪」。「小滄浪」出自《楚辭·漁父》,原話是「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濁兮,可以濯我足。」「小滄浪」是一座三開間的水閣,跨水而居,構成一個閑靜的小院。站在小滄浪往北看,廊橋「小飛虹」倒映在水中,猶如彩虹,小飛虹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橋。這里也是觀賞風景的最佳。
7、 遠香堂
從小滄浪往東走,就來到「遠香堂」,它是拙政園中部的主體建築。遠香堂得名於宋代周敦頤《愛蓮說》的「香遠意清」之句。它是接待廳,是園主用於舉行重大宴飲以及婚喪壽喜等活動的場所。
遠香堂,①堂外設有迴廊,下雨天,我們可以呆在廊內賞景;②它建築特點四周不是牆,而都是落地玻璃窗,並且這些窗是活動的,夏天可以拆走,於是就成了四周空空的亭子,方便賞景;③室內沒有一根柱子,不會遮擋視線;④室內都是清式傢具,特點是:華麗但比較笨重、雕刻繁復,鑲嵌較多。
遠香堂前,掛有一幅蘇州所有園林中最長的對聯,共80字。(什麼?)
三、 西部景區
1、 水廊(盡頭是倒影樓)
我們現在到了拙政園的西部的倒影樓,前面這條曲折蜿蜒的水廊,是蘇州園林中的三大名廊之一。其他的是留園的曲廊和滄浪亭的復廊。這條水廊沿水而建,高低起伏(臨波的感覺)
「倒影樓」之所以取名為「倒影樓」,是因為從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幢樓閣的倒影。「倒影樓」是一座兩層建築,下層叫「拜文揖沈之齋」,「文」指文徽明,「沈」指沈周。意思是紀念文徽明和他老師沈周的紀念堂。「倒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天根竹圖,並配有詩詞,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貴。
2、 與誰同坐軒(扇亭)
水廊的西面有一組樓閣群,最近的是「與誰同坐軒」,它是一個扇亭,好像一把扇子,軒頂的瓦面像摺扇的扇面,而後面「笠亭」的尖頂恰似摺扇的扇把。「與誰同坐軒」是根據蘇東坡的「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詞而得名,表達了詩人孤芳自賞的心情。園主藉此表示自己的清高,只能「清風」、「明月」與我為伍。
3、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
拙政園西部花園的主體建築便是卅六鴛鴦館、十八曼羅花館了,這座建築物是美化了的「鴛鴦廳」結構。從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而裡面則是兩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面則分為兩個客廳。它與其他地方的鴛鴦廳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這里比別的鴛鴦廳多設了戲台。四面窗格上嵌有麥形藍白相間的玻璃。館內四角都增設了耳房,相傳園主在大廳聽崑曲,演員可以在耳房休息、化妝,平日里客人來了,傭人隨從也在耳房休息。
進門時,我們可看到圓洞門上方有四個磚雕的隸體字「得少佳趣」,意思是,進得門來,才能漸入佳境,稍得樂趣。北廳有「卅六鴛鴦館」清代蘇州狀元洪鉤的題字。南廳有另一蘇州狀元陸潤庠所題的楹額「十八曼陀羅花館」,名字工整對稱,比喻吉祥美好。「曼陀羅花」相傳與山茶花十分相似。因此在小院里種了18株各種山茶花來應景。
4、 留聽閣
卅六鴛鴦館的西面就是「留聽閣」了,楹額由清代湖南巡撫吳大澄所書。它是一個船形建築。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句。留聽閣門框上的飛罩是由一整塊銀杏木雕成,由松、竹、梅,「歲寒三友」和「喜上梅(眉)稍 」兩組傳統圖案交織在一起。楠木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龍) 透雕,圓潤有神,據說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