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津豆沙關旅遊攻略
⑴ 雲南邪門的十個旅遊景點,你都去過哪幾個
1、迷人湖:每個人都可以呼風喚雨
迷人湖又名聽話湖,位於雲南高黎貢山的原始森林,終年不涸,即使狂風呼嘯,湖面也平穩如鏡。更為不解的是,如果人站在湖邊高聲講話,本來天朗氣清的湖面上空就會突然烏雲密布,立即降雨。講話聲音越高,雨就落得越大;講話時間越長,雨下的時間也就越長。過去遇到大旱之年,百姓就會擺好貢品,載歌載舞一番就會天降甘露,緩解旱情。研究表明這是由湖區地勢造成的,湖區上空彌漫著飽和水分的濃霧,遇到聲波震動,就凝聚成雨和冰雹的緣故。
2、千年古鎮豆沙關:神秘僰人懸棺
豆沙關位於雲南省鹽津縣城西南22公里,古稱石門關,是古時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險關。 可是猶如天幕般掛於石門關對面巨型石壁的石縫中貯存的9具僰人棺木是古人留下的千古之謎。置身於唐碑亭前,目光越過寬約二三十丈的峽谷,就會看到一條石縫呈「一」字狀,鑲嵌於石壁中部。石壁高達四五百米、寬千米有餘,呈灰黑色,都完整無損,只有這條石縫很扎眼,成了一處傷痕。棘人是川滇交界處的一個少數民族,葬式採用懸棺,至於他們是如何把棺木運到上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去的,至今無人能解。
3、撫仙湖:撲朔迷離的傳奇湖泊
撫仙湖,因湖水清澈見底、晶瑩剔透,被古人稱為'琉璃萬頃'。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一些傳說和考古發現更加增添了它的傳奇色彩。關於撫仙湖不僅有玉皇大帝和石、肖二仙的傳說。還有幾大謎題,據說水下考古發現古建築,很可能是歷史上記載的古滇國的國都或者俞元城;在抗戰時期,撫仙湖發生過墜機事件,後來,撫仙湖被列為「航空禁飛區」。這些謎,撲朔迷離,並沒有一個令大眾信服的理由,也許有一天會被科學的解釋所替代。
4、祿豐世界恐龍谷:等你兩億年的恐龍大墳場
雲南省祿豐縣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豐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是中國恐龍的原鄉。它也是世界級規模的恐龍化石掩埋點,經過中美兩國古生物工作者3年的發掘和探勘,確定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處中侏羅紀晚期的恐龍大墳場,有幾百條恐龍埋藏於此,全部揭出將是世界一大奇觀之一。化石縱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代,在恐龍化石發掘中,人們驚奇地發現,幾乎所有恐龍的頭都是朝向東方。這都成為恐龍谷懸而未決的秘密。
5、昆明古幢經緯:有聲音的文物
昆明市博物館里佇立著宋代大理國古經幢,古幢上有即厚且大的石台,上面有個馬蹄型的腳印,傳說是麒麟留下的腳印,趴在石台上用耳朵貼近地面還會聽到有隆隆的聲音。傳說昆明壩子里有五條妖龍作惡,張三豐來到此地,收服了妖龍,並以古經幢作為鎮守的法器,許諾只有「鐵樹開花馬長角」妖龍才能重見天日。從此昆明便有了「鐵樹開花馬長角」的禁忌,且凡昆明人去古幢公園看古塔,都會看看自己身上是否有彩色的東西,免得惹出奇禍。
6、墨江:「雙胞胎之鄉」
墨江位於雲南省南部,北回歸線恰好從縣城中心穿過。在世界各地,生雙胞胎的幾率只有1/1000,但雲南的墨江縣生雙胞胎的幾率卻高達5.6/1000,是世界生雙胞胎幾率最高的地方。據稱,河西村有一口雙胞井,據說喝了井裡的水,就會生下雙胞胎。更令人稱奇的是,外地人短暫來訪,喝了井水也能生出雙胞胎。這可能於墨江縣的地理位置有關系。墨江縣地處地球的北回歸線上,在北回歸線穿過的房間,男女同房或喝北回歸線上的井水,最容易生雙胞胎。還有一種說法是,雙胞多與當地的紫米有關。反正莫衷一是,還等待這科學去探索!
7、大理崇聖寺三塔:傳說中的地宮入口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處,高聳的三塔是大理的標志性建築,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大理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古剎。三塔除了造型優美之外,還有一個最吸引人的地方: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和一個寶藏的傳說有所牽連。眾所周知雲南出現過兩個鼎盛的王朝,南詔和大理,它們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發現王陵所在的古王朝,而三塔正是傳說中通往地宮的大門,所以在建塔之時採用了特殊方法,才使得它歷經千年而屹立不倒。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偉大智慧!
8、石屏化石村:穿越億萬年時空的生命
在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的大山深處的古老村落,有一個村子名叫老旭甸,據考證村子裡的房屋都是用3億多年前的化石建成的,老旭甸村也因此被稱為「化石村」。3億年前這里是原始森林,受地質變化影響形成由植物殘骸堆起的山丘,這里的房屋全部都是用植物化石建成。走進裡面,猶如走進了一座古老的中世紀城堡,裡面隱藏著無數神奇的秘密。比如:有些古化石被敲打時,會發出悠遠的鍾聲;還有一塊大而平的化石能發出寺廟里的木魚響聲。另外,村裡還有兩股獨特的清泉,一股為冷泉,一股則為熱泉,去這里玩的人都無不嘖嘖稱奇。
9、楚雄萬家壩古墓群:3000平方米墓群竟藏著大量奇珍異寶
萬家壩古墓群位於楚雄市城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遺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共發掘古墓79座,均為豎穴土坑墓。.出土陶器,玉石, 瑪瑙,綠松石等文物共1245件,其中以5件銅鼓最為珍貴,被命名為'萬家壩型銅鼓。據考古資料證明,銅鼓源於作為炊具的銅釜,後來既是歌舞伴奏的樂器,也是祭祀和慶典活動的禮器。隨後逐漸演化成為顯示奴隸主貴族財富和權威的禮器。最後全社會都把銅鼓視為珍寶,奴隸主們不僅生前不惜重價多方羅致,以積銅鼓愈多愈榮,而且死後還備大批銅鼓隨葬。
10、陸良戰馬坡:世界上「鬧鬼」時間最長的地方
在雲南省陸良縣彩色沙林管理區有一長約40米,寬不到一米的戰馬坡,也名驚馬槽。據《三國演義》記載,「七擒孟獲」其中一次就在這個戰馬坡。雙方在戰馬坡交戰時,電閃雷鳴,戰馬長嘶、兵器相擊等聲音混合在一起。雖然此次戰爭已經過去1800多年,但是如今當出現電閃雷鳴的天氣時,戰馬坡仍然會聽見戰馬嘶鳴、刀鐵相擊的聲音。。尤其夜間身入其境,只聞其聲而未見其影,會讓你毛骨悚然。當地人把它稱為「陰兵過境」。驚馬槽也成為世界上「鬧鬼」時間最長的地方。為了弄清楚此問題,中央電視台走近科學節目組2006年到此地進行實地調研,最終將此現象做了一個科學的解釋。
⑵ 鹽津豆沙古鎮
豆沙關是;
鹽津豆沙關省級風景名勝區距縣城20公里。鹽津是秦漢以來中原通往雲南的通道之一。
壁立千仞的石岩,被關河一劈為二,形成一道巨大的石門,鎖住了古代滇川要道。古人由蜀道入滇,此是進雲南的第一道關。關上有個唐碑亭,亭內岩壁上是著名的唐袁滋摩岩。袁滋是唐朝御使中丞、著名的書法家。這塊摩岩,是袁滋於公元794年(唐貞元10年)出使雲南,路過石門關時刻下的,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與摩岩對峙的東岩石壁上可以觀看神秘的古代「人懸棺」葬。
秦開五尺道
豆沙關位於滇東北雲川交界處的鹽津縣豆沙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鎖滇扼蜀的雄關天塹,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留下了眾多燦爛的文化遺產。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了人類居住,公元前四世紀南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經過。尤其是先秦開僰道,秦開五尺道,漢武開南夷道,隋唐開石門道以來,更加速了這里的開發進程。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獨領風騷的朱提文化,使這里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文化積淀不斷增厚。
馬蹄跡
這里自然資源有:對峙雄奇的石門關,碧波盪漾的朱提江,千姿百態的長勝、石門溶洞,壁立千仞的超大型迴音壁和仙人摘桃、金雞報曉、雀籠深掛、皇叔履藏、將軍卸甲、豬頭探江、古應鍾聲、犀牛望月八大點睛之景;
隋代古城堡
人文景觀有:秦開五尺道,漢代僰人懸棺,隋代古城堡,唐代袁滋摩崖,千年豆沙古鎮,古今五道(水道、五尺道、內昆鐵路、昆水公路、水麻高速路),清代觀音閣、三觀塔,清代、民國、共和國三個時期的摩崖石刻;
民族文化、民族風情有: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苗、回、漢族的民族節日,華夏僅存的勞作民歌打鼓草,古樸獨特的僰人舞,獨具匠心的牛燈藝術,舞步粗獷的宗教儺戲,氣壯山河的關河號子,瀕於失傳的民樂口弦;
名人遺跡、神話傳說有:諸葛亮揮師入西蜀,史萬歲南征過石門,袁滋絕壁留勝跡,曾省吾石門賦佳句,李蘭義軍出雄關,石達開強渡朱提江,吳三桂、陳圓圓夜宿豆沙關,蔡鍔討袁過石門,朱德夜過石門鎮,天文學家陳一得考察唐摩崖,當代詩人李瑛賦詩祭僰瑰,長勝溶洞仙女施糧救災民,碧潭犀牛望明月,皇叔草履留千古;
這里天賜奇景神秘峻秀,古老文化積淀深厚,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民族風情獨具特色;
唐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這里有國家級文保單位唐袁滋題記摩崖、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旅遊重點建設小集鎮五大品牌;這里已進入了以歷史文化開發為主要內容的旅遊產業開發。
地理位置:豆沙關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鹽津縣西南部,東接縣城所在地鹽井鎮,南靠柿子鄉,西鄰大關縣吉利鎮,北與中和鎮接壤。
交通:景區距鹽津縣城23公里、鹽津火車站13公里,距昭通市110公里、水富縣120公里,距四川宜賓126公里。公路(213國道)、鐵路(內昆鐵路)均可到達。
住宿:目前景區無星級賓館,可在縣城居住。
歡迎來鹽津,會流連忘返滴哦!~
我們歡迎你,豆沙關一定是一個值得一游的美麗小鎮!
⑶ 去雲南昭通旅遊,最不能錯過的代表旅遊景點是哪個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雲南省的昭通市旅遊?對昭通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當你在昭通旅遊的時候,有沒有來過這個免費對外開放的最接地氣的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官亭"?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你還想不想到昭通來走走看看?
⑷ 豆沙關古鎮及附近旅遊攻略
讓我這個地地道道的鹽津人來幫你解答吧。
不知道你從哪點去,反正就是麻水高內速容,在豆沙關有出口。下了高速往前走,不用幾分鍾,就會看到去縣城鹽津那個方向有個橋,左拐分路,一直往裡走,五分鍾左右就是古鎮了。古鎮不到半小時就可以遊玩。完了沿著古鎮直直的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五尺道,順著五尺道往前走就是摩崖。至於懸棺,你站在摩崖的亭子那,抬頭就能看到正前方,懸崖上的了。
至於住宿,你最好還是去縣城住吧,豆沙關離縣城四十分鍾車程。各種安全和方便。
⑸ 昭通旅遊景點推薦
1、黑頸鶴最大越冬棲息地-大山包
厚重的大地,絢麗的草甸,鳥兒正欲展翅翱翔,卻又瞬間「淹沒」在一波隨風舞動的花草浪海中……這就是大山包,一處海拔3100米的夢幻世界。
2、神秘古代"人懸棺"-鹽津豆沙關
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鹽津豆沙關古道上的先人遺跡,正向人們敘述著真實的味道。其中有幾處不得不看的地方:
一是秦代五尺道,長約350米,道寬1.7米,路面留存的凹陷馬蹄印痕39處,有的深達3、4寸,不知有多少馬蹄的磨蝕,才留下了這深重的歷史印記。
二是鹽津豆沙關的古城堡,又叫關樓,它是五尺道上"鎖鑰南滇,扼守西蜀"的重要關隘。關樓始建於隋唐年間,在50年代毀損以後,於1982年和1994年兩次重修復原。
三是僰人懸棺,它位於關樓直線150米外的對岸絕壁的岩縫中,現存棺木6具。懸棺懸在關河水面以上百米的絕壁岩縫當中,盜棺者都無力攀達,而安放懸棺如今更是一個迷。
3、小草壩省級風景名勝區
小草壩省級風景名勝區集原始森林、河流奇峰、瀑布疊水、池塘石林、奇花異草、宗教朝拜和苗、彝民族風情為一體,以雄、奇、險、幽、秀取勝。其千峰萬刃、深谷溪澗、瀑布疊水、雲霧彌漫的景色構造了既有九寨溝的神奇又有張家界的婉約意境;
蜚聲海內外的小草壩天麻、朝天馬神奇美麗的傳說、「凝是銀河落九天」的牛角岩瀑布更喚起人們的美好遐想。
⑹ 鹽津哪些地方好耍
1、有形的歷史文化資源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袁滋題記摩崖石刻;千古之迷的僰人懸棺;歷史悠久的秦開五尺道;造型別致的東漢岩墓群;玲瓏精緻的清代觀音閣;歷經戰火洗禮的隋代古城堡;屹立在烏蒙山脈的宋代阿杓墓;史料價值極高的明代摩崖、馬湖府界碑;五尺道上的豆沙古鎮;南絲綢之路上的古高橋;保護完好的明、清、民國的石牌坊;曾歷經硝煙戰火的李蘭義軍戰場遺址;中原入滇的第一個天主教堂串絲經堂。
2、無形的歷史文化資源
傳承至今的漢族鋤禾民歌打鼓草;古樸典雅的僰人舞蹈;新穎、粗獷的宗教文化儺戲;苗族傳統的口弦;氣吞山河的關河號子;諸葛亮揮師入滇;石達開強渡朱提江;袁滋絕壁留勝跡;朱德夜過石門關;李蘭義軍出雄關等民間傳說。
自然資源
雄奇壯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豆沙石門關;神奇獨特的三股水;景色壯觀的萬古老黎山;別致一格、千姿百態的天然蓮花洞和長勝溶洞;秀麗清澈的白水江;筆立千仞的新華白岩壁;碧波盪漾的峽谷朱提江;氣勢雄偉、具有傳奇色彩的小洞天生橋;多姿多彩的雷家岩瀑布群;奇特莫測的正溝喊泉;昆水線上具有「小重慶」特色的鹽津縣城;靈氣鬼詭的椅子活石頭;動、植物繁多的朝天馬、羅漢壩、大堡鼎、白老林大片原始森林……
省級風景名勝區豆沙關
鹽津縣豆沙鎮石門關風景區,距縣城22公里,位於雲南省滇東北雲川交界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的起伏地帶,烏蒙山脈關河(朱提江)深谷的中段,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入滇的要隘之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就了鎖滇扼蜀的雄關天險;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留下了眾多燦爛的文化遺產。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僰人文化和古滇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獨領風騷的朱提文化,即「三川半」文化。這里,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人類居住,公元前四世紀南絲綢之路就從這里經過。
自那時起,這塊閉塞落後的荒涼之地,就進入了喧囂沸騰的開發時期。尤其是先秦開僰道,秦開五尺道,漢武開南夷道,隋唐開石門道以來,更加速了開發進程。有史記載:豆沙鎮諸葛亮南征後始見繁榮;隋史萬歲南征後閉石門道,一度冷落;公元630年為南通州石門縣治;南詔時就置石門鎮;公元794年袁滋赴雲南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時開路置驛;清雍正九年為昭通鎮標左營豆沙訊,派把總,駐兵;清乾隆時為轉運京銅岸站之一;清宣統三年為大關廳豆沙鄉。
豆沙關景區已創下國家級文保單位唐袁滋題記摩崖,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大名牌,現正在爭創豆沙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和國防教育基地兩大名牌。
豆沙古鎮遺存文物眾多。在豆沙古鎮10平方公里以內遺存的歷史,史料價值高,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有古老神秘的僰人懸棺,距離最長、保留最完好的秦開五尺道,維修復原,屹於關隘的隋代古城堡,聞名遐邇的唐代袁滋題記摩崖,明末清初如意斗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觀音閣,玲瓏精緻的清代三觀樓塔,老木城西側馬蹄石上的十餘個極深且大的馬蹄跡,石門關五尺道上大小243個馬蹄跡,石門關前的古今四道交通風景線,五尺道北岩壁上的清代、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期的摩崖群,保留和迄今為止出土的木、石碑刻,清乾隆年間鐵鍾、大鼓等。列其主要歷史文物資源如下:
僰人懸棺
位於豆沙鎮石門關口,關河南岸懸崖絕壁半腰間,距關河水面約60餘米高處的一天然斜洞內,洞內現存有懸棺九具11件,造型別致,工藝精湛。
據史料:僰人是夏朝遺民,商朝的戰俘,驍勇善戰,善騎射,周武王伐紂時,立下赫赫戰功。武王封其首領為僰侯。在今四川宜賓建「僰侯國」。僰人分為:南廣河流域支系;橫江流域支系;南盤江流域支系。豆沙僰人屬橫江流域支系。
僰人先祖是一個游牧民族,因居有定所,後為農耕民族,農業畜牧業都較發達,尤精於種植果木。在戰國時期就以富有著稱於世。在明朝萬曆年間,封建統治者對僰人發動滅族大戰後,僰人就改名換姓,融入了民族大家庭之中,只留下了絕壁上的懸棺。這些高高在上的懸棺,歷經百年的風雨傾洗,千秋歲月的磨礪,更顯現了一種精深玄奧的神秘。
秦五尺道
五尺道位於豆沙石門關口,現存長約350米,寬1.7米,是迄今秦五尺道上保留最長、最完好、馬蹄印跡最多(243個)的古驛道。
五尺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秦國占據巴蜀後,秦蜀守李冰採用了積薪燒岩之法,修築了從僰道縣(今宜賓)經石門關,到千傾池(昭通)的第一條內地入滇通道——「僰道」。秦朝建立後,常頞在僰道的基礎上,將路又修到了建寧(曲靖),道寬五尺,故稱「五尺道」。從此,五尺道成為內地入滇的一條大通道。石門關也一成了內地通往雲南的重要門戶。漢武帝時,唐蒙再次在五尺道上「鑿山開闊、以通南中,迄於建寧……」,史稱「南夷道」。
隋代古城堡
古城堡雄居於豆沙古鎮南約500米處的五尺道間,始建於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險峻的自然形勢,用大石條砌成的一座軍事性城堡,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古城堡在50年代毀後,一九八二年仿原狀修復,通高15米,寬約5米,中開卷洞形城門,在城堡的門額上,書寫著「石門關」三個古樸雄軍的大字,系當代書法家楚圖南先生所書。
在干戈擾攘征戰頻繁的歲月里,這古城堡巍然屹立於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發揮它獨特的關隘作用。今天,雖然已為歷史的陳跡,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軍事作用,但是,它那雄偉庄嚴的風貌,可歌可泣的歷史,仍然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奮力拚搏的精神。
唐代袁滋題記摩崖石刻
在關河北岸,豆沙石門關口巨石懸岩上,唐貞元十年(794),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冊異牟尋為南詔,途經石門關,為紀其行,特摩崖題紀。摩崖面積0.44×0.36米,自左至右,全文直書八行,每行3-21字,左七行字為楷書,末行「袁滋題」三字為篆書。按摩崖史實紀載,學者稱為「民族友好的標志」,並校正了《雲南志?程途篇》中的訛誤,其書刊遺跡,是西南邊疆文獻中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它有「維國家之統,定疆域之界,鑒民族之睦,補唐書之缺,正在籍之誤,增袁書之跡」的重大歷史作用。
1963年撥款修建保護摩崖的風雨亭。1965年省人委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風雨亭重修,改作鋼混結構、磁鑲寶頂脊,翹角飛檐,巍然屹立。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對摩崖亭進行了改建。
附唐摩崖原文:「大唐貞元十年 九月廿日雲南宣慰使內給事俱文珍 判官劉幽岩小使吐突承璀持節冊南詔使御史中丞袁滋副使成都少尹龐頎判官監察御史崔佐時同奉恩命赴雲南冊蒙異牟尋為南詔其時節度使尚書右僕射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韋皋差巡官監察御史馬益統行營兵馬開路置驛故石紀之袁滋題」。
古今四道交通風景線
在豆沙石門關口。有開鑿於秦代,經歷代續修的五尺道,是古代中原進入雲南的重要通道,堅硬坎域的石階磨得烏里發亮,馬蹄印跡突里,歷經二千四百多年風雨,綿延至今。石門關下的朱提,江水滔滔,碧波盪漾,清乾隆年間多次疏浚,規模宏大,乾隆九年(1744)通航,東川的京銅,昭通的朱提銀都從石門關下起航運往北京,年轉運京銅一項就達395噸,商賈雲集,盛極一時,碼頭遺跡,依稀可見。
解放後,50年代末修築的昭(通)——筠(連)公路、70年代中期修築的昆(明)——水(富)公路,都經石門關下,南來北往的車輛川流不息。1958年破土動工,1997年復工,2003年10月竣工的內昆鐵路,火車汽笛響徹峽谷,經石門關下飛奔而去。
至此,跨越時空千載,在此聚集成一線,四條動脈各自互動,相互共振,形成了石門關古今四道(秦五尺道、關河水道、昆水公路、內昆鐵路),並行的交通風景線奇觀。
清代觀音閣
觀音閣位於豆沙石門關北崖峭壁間的青蓮洞口,原寺建築年代久遠,僅存遺址。現存觀音閣重建於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是四川省慶符縣靜修和尚募捐建造,系如意斗拱裝飾的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是滇東北少有的古建築之一,其左、右、後三面均依岩石為壁,閣門飛懸洞口,峻拔挺立於懸岩之間,在四周群峰的攢擁烘托下,大有飛閣凌空、氣象萬千之勢,閣內石壁中,鍾乳石倒立,天然地構成各種形態,其中有一鍾乳石極象南海慈航普渡的觀世音菩薩,千百年來,為這一帶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敬仰。
觀音閣內有數尊精塑的神像,閣內金碧輝煌。在岩壁上還刻有「觀世音慈航普渡眾生」的浮雕,造型別致,技藝精湛。每年農歷二、六、九月的十九日的觀音會,朝聖觀光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清代三官樓石塔
三官樓石塔矗立於豆沙鎮駐地北約150米處的山腰,背靠萬丈崔嵬的老君山,前臨碧波盪漾的朱堤江。塔為沙石質的密檐仿樓閣式五角形五級石塔,其塔身向西南,通高5米,5重檐,底層檐直徑2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層內收,底部一邊長2米,呈正方形台基。塔的各層均有疊澀的塔檐,出檐較長,轉角處略微翹起,凌空伸展,造型古樸優美。角柱上雕有各種花草圖案,第二、三層浮雕人物、動物、花草,第四層空雕幾何圖文,造型獨特。
三官樓石塔上雕刻的各種花卉、草蟲、動物、人物及幾何等圖案,栩栩如生,各盡其妙。三官樓石塔建於清代,是清代鹽津石塔建築的實例,也是鹽津唯一的一座石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雕刻藝術價值。
五尺道上的馬蹄印跡
開鑿於秦代的豆沙關五尺道,經歷代修築置驛,形成了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中原進入雲南的要沖。歷經2400多年的滄桑巨變,古道至今猶存。
一段約350米長的不甚規整的石頭路上留下了243個深深淺淺的馬蹄印跡,其中約10厘米深的39個,這些馬蹄印跡很有規律,曾有人牽馬從五尺道上走過,馬的前後左右四蹄正好落在殘留的馬蹄印跡上。而距石門關約5公里的老木城馬蹄石上有8個最深最大的馬蹄印跡,更為凹顯,堪稱馬蹄印跡之最。 [編輯本段]優勢資源水能資源
全縣河流眾多,其中常年不斷流的有78條,主要河流有關河(朱堤江)、牛街河(白水江)、溫沼河、上清河等,流域面積在於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條,水能資源極為豐富,流量穩定。全縣水資源總量17.83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5萬千瓦。具有十分可觀的開發前景。
礦產資源
鹽津主要有煤、鐵、鉛、鋅、硫磺、銅、鹽、銀、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其中:高灰特低硫優質無煙煤探明儲量達6.5億噸,年產量達100萬噸;銅礦已探明49個點,D級儲量585萬噸,E級儲量7972噸,礦層厚度為0.23—1.98米,礦石品位2.73—40%,含量為1.92—3.2%;鉛鋅礦點8個,D級儲量502萬噸,鐵鋅含量6.24%,鋅含量12.5%;重晶石礦D級儲量4288萬噸;硅石礦D級儲量2866萬噸;綠石岩礦D級儲量56360噸;陶瓷原料礦D級儲量95570噸。還有儲量達20億噸的優質石灰石資源,另外,還有方解石、澎潤土、石英砂等也具有可觀的開發價值。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稻穀、小麥、豆類、洋芋、紅薯等。年播種面積50萬畝左右,產量1.8億斤以上,是雲南省糧食基地縣之一。
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油菜籽、蠶桑、茶葉、花生、麻類、魔芋、芝麻等。油菜籽最高年產量達350萬公斤,是雲南省油菜基地縣之一。鹽津茶葉素來以湯色好、味色正而聞名遐邇,早在60年代初就被列為全國107個重點產茶縣之一。茉莉花、毛尖、毛峰、十里香及苦丁茶已載入《中國名特優新產品精選》一書。目前,全縣有茶園7.1萬畝,大小精、粗製茶廠60多個,茶葉產量1600噸;蠶桑是我縣的一項優勢產業,桑園面積已達2萬多畝,年產干繭20噸,是雲南省蠶桑基地縣之一。
全縣林業面積120多萬畝,可利用的荒坡荒地80多萬畝。現有用材林、經濟林140多萬畝,植被覆蓋率41.1%,森林蓄積量56.2萬m3。用材林以杉木為主,主要樹種有松、櫟、楸、楊、樺、榿木、榕樹、泡桐等。較為珍貴的樹種有植物王國中「活化石」美稱的杪欏樹和紅豆杉,還有銀杏、香樟、珍楠、鵝掌杉等。經濟林果有油桐、梘子、木漆、柑桔、李子、板栗、枳殼、柿子等。
五倍子是鹽津的優勢資源,全縣有倍林15萬多畝,年產干倍400噸,是生產單寧酸、苯甲醛等系列化工產品主要原材料。
鹽津竹類資源品種較多,主要有水竹、茨竹、楠竹、班竹、苦竹、硬頭黃竹、羅漢竹、黃皮竹等。較成片的竹資源有7萬畝,每年可產鮮筍10000噸,干筍220噸,遠銷台灣、香港。各種竹產品年產量達20000噸。
鹽津縣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山清水秀,青飼料豐富,飼養畜牧以生豬為主,其次是黃牛、水牛和羊,全縣肥豬年出欄19萬頭,生豬存欄28萬頭,育肥率達60%以上,家禽主要是雞,其次是鴨、鵝、肉鴿等。全縣養雞普遍,雞的品種較多。
鹽津烏骨雞系地方優良雞種,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和營養滋補作用,經科研測定,屬國內營養價值最高雞種。有「肉之冠、葯之首」之贊譽,已載入《雲南家畜家禽品種志》,其賴氨酸、氮氨酸的含量均高於我國著名的江西泰和烏骨雞,1987年被列入雲南省科委基礎應用課題。全縣烏骨雞年出欄可達100萬只。
人力資源
鹽津現有總人口82656戶365864人,其中男188366人,女177598人。農業人口72686戶339102人,占總人口的92.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8.33‰,勞動力資源數173821人,其中農村剩餘勞力65000人。有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678人,其中大專以上93人。
從專業需要看,鹽津目前共需專科以上人才180餘人,涉及建築與設計、法學、英語教育、經濟管理、工程管理、農學、林學、計算機及其應用、農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電算化會計、初等教育、旅遊開發、資產評估等近20個專業。
⑺ 雲南昭通-會澤自助游線路與攻略
一、成抄都-宜賓全程高速,約襲4小時的路程。
二、宜賓-雲南水富縣,高速路半小時。水富正在建向家壩水電站,工程浩大,整個金沙江兩岸是工地,離縣城不遠,可以一睹壯觀的場面。離縣城約半小時路程,就是西部大峽谷溫泉了,這的溫泉是天然的,周圍環境也不錯。
三、繼續往昭通方向經過鹽津豆沙關,沿途壯麗的風景令人震撼。昭通主要的景點有大關黃連河、大龍洞風景區、大山包生態旅遊區等。
四、會澤深處大山之中,有名的景點有大海草山、雨碌大地縫。會澤在近代名人輩出,其中以領導雲南護國運動的唐繼堯最為著名,可以到唐繼堯故居一睹偉人的風采。清朝時期,會澤是有名的銅都、經商之地,現在仍舊完整地保存著江西會館、湖廣會館、江南會館等,百年之前的繁華依可見。
總之、滇東北是雲南比較窮困的地區,特別是乾旱後,當地人的生存生活狀況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