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龍門石窟旅遊攻略看點

龍門石窟旅遊攻略看點

發布時間: 2021-02-02 16:04:43

Ⅰ 龍門石窟有什麼好玩的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版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權游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1、奉先寺: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

Ⅱ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的介紹

洛陽位來於河南省西部,古稱豫州,因源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重點旅遊城市。距洛陽市區13公里的龍門石窟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像天然的門闕一樣。

Ⅲ 想去龍門石窟,裡面有啥好玩的呢

好玩來的多了,看你的興趣了自
從北魏開始開鑿的龍門石窟一直到清朝都在不斷地擴建,所以可以說這一千多年不同時期的造像風格都能在龍門石窟看到。
最大的就是盧舍那了,傳說是武則天捐了兩萬貫脂粉錢雕刻的,所以看起來面容也和武則天類似。
蓮花洞的洞窟頂上有一朵巨大的蓮花,據說周總理當年看過了以後還建議人民大會堂採用這個造型
萬佛洞可以看看具體有多少尊小佛在石窟牆壁上
龍門二十品是著名的書法作品,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
還有前一段時間網上挺火的,一個比剪刀手的佛像在古陽洞附近
上面這些是西山的,龍門石窟的通票還包括東山石窟、白園和香山寺
東山石窟好像是明清的石刻比較多,裡面還有千手觀音像可以去看,還有一個擂鼓台開鑿得很早
香山寺是抗日戰爭期間有一段時間蔣介石居住的地方,還囚禁過張學良
白園就是白居易的墓,風景很好也很有文化氣息
整個龍門石窟景區其實風景都是很好的,門口的伊河從兩座山中間(東山和西山)流出來,所以叫伊闕
畢竟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Ⅳ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的特色旅遊看點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專AAAAA級旅遊景屬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Ⅳ 龍門石窟自助游攻略

當然可以冬天去了,主要還是看你安排的時間了,先訂好酒店,坐早班高鐵到洛陽,下車就有公交直達龍門,玩到下午回程到市區找酒店,晚上可以去老城轉轉看看吃吃。第二天到火車站坐到少林寺的長途,到少林寺玩就好了,下午回來坐晚上高鐵回去。

Ⅵ 龍門石窟哪個景點值得去

除了洛陽的牡丹花節,洛陽的龍門石窟也是不可錯過的。很多朋友們問龍門石窟好玩嗎?其實這不是龍門石窟好不好玩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沉澱。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中文化價值最高的一座佛教藝術寶庫,那麼龍門石窟有什麼必看的景點呢?在這里欣欣小編給大家一一列舉出龍門石窟最精華的景點。
龍門石窟最精華的三大地方
潛溪寺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台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復製品陳列。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奉先寺——最大的石窟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這里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是釋迦牟尼的報身佛,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更加動人,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栩栩如生。
賓陽三洞
賓陽南洞
「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
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翱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蓮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原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兒子。他和我國的孔子生活在一個朝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在29歲的時候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
賓陽南洞
南洞的洞窟為北魏時期開鑿,但洞中幾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為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體現了唐朝以胖為美的風格。賓陽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又續鑿而成,為其生母長孫皇後做功德而建,屬於過渡時期的作品。

東山石窟
比較有名的分為擂鼓台中洞及台北洞。
擂鼓台中洞
是一座武周禪宗窟,中國佛教的禪宗是以專修禪定為主的教派。「禪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殺慮的意思。洞頂作穹隆形,並有裝飾華麗的蓮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薩,主佛為雙膝下垂而坐的彌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羅漢群像,從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羅漢群像構成一個半環形裝飾帶,羅漢群像均羅漢身旁都刻有一段從《付法藏因緣傳》里摘錄的經文介紹該羅漢的身世及特點。
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高4米,寬4.9米,窟頂為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四身飛天。其因風化剝蝕已不清。據說,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國時期從別處搬移進去的。洞內三尊大坐佛中,東壁的主佛為毗盧遮那佛,意為太陽,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稱「大日如來」,它頭帶寶冠,胳膊上帶著臂釧的菩薩裝形象,像高2.45米,結跏趺坐於0.9米高的須彌台坐之上。
香山寺
香山寺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東山窟區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鄰立。香山因盛產香葛而得名。

Ⅶ 洛陽龍門石窟旅遊攻略的旅遊交通指南

如何到達洛陽龍門石窟?大致有以下交通可以到達。
飛機
北京—洛陽 東方航空公版司權
上海—洛陽 東方航空公司
深圳—洛陽 南方航空公司
廣州—洛陽 南方航空公司
成都—洛陽 華夏航空公司
杭州—洛陽 華夏航空公司
鐵路
北京、天津、濟南、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石家莊等
以上城市可以乘坐京滬線或京廣線到達洛陽火車站,再轉乘汽車或者換乘旅遊專線車前往洛陽龍門石窟景區。發車時間是每天早上7點。
巴士
前往龍門石窟的遊客,一般先要經過鄭州,再有鄭州前往洛陽,連接洛陽的高速公路也非常發達,所以在鄭州客運總站或其他長途客運站,都有發往洛陽的班車。
自駕游經典線路:
線路一:鄭州—洛陽—龍門石窟,走連霍高速——二廣高速——龍門站下即到。或者走鄭少洛高速到龍門站下即到。
線路二(自駕):西安—洛陽—龍門石窟;從西安走連霍高速到洛陽西下來,
走王城大道穿過市區一路向南,到郭寨左拐一公里即到景區。
線路三(自駕):南京--滁州--蚌埠--周口--漯河--許昌--登封--少林寺
--洛陽--龍門石窟;雖然路程較遠,但路況還不錯而且沿途的風景還是很好的。
線路四:北京—雲台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

Ⅷ 龍門石窟里有什麼景點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山西雲岡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和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龍門石窟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即被國務院公布為 龍門石窟
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中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7年4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2009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現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造了現存窟龕數量中國之最。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0萬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
潛溪寺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它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於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台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復製品陳列。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聖,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聖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賓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於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80萬2366個,後因為發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賓陽中洞內為馬蹄形平面,穹窿頂,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是八個伎樂天和兩個供養天人。它們衣帶飄揚,迎風翱翔在蓮花寶蓋周圍,姿態優美動人。洞內為三世佛題材,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主佛為釋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創始人,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原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兒子。他和中國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時代,比孔子要年長12歲。他在29歲時出家修行,經過六年,悟道成佛,創立了佛教。由於北魏時期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頰清瘦,脖頸細長,體態修長。衣紋密集,雕刻手法採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飾一改雲岡石窟佛像那種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著寬袍大袖袈裟。釋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薩。二菩薩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還各有造像一鋪,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博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兩側,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第一層是以《維摩詰經》故事為題材的浮雕,叫做「維摩變」。第二層是兩則佛本生故事。第三層為著名的帝後禮佛圖。第四層為「十神王」浮雕像。特別是位於第三層的帝後禮佛圖,它們反映了宮廷的佛事活動,刻劃出了佛教徒虔誠、嚴肅、寧靜的心境,造型准確,製作精美,代表了當時生活風俗畫的高度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被盜往國外了。現在分別陳列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美國堪薩斯州納爾遜藝術博物館。
賓陽南洞
賓陽南洞的洞窟為北魏時期開鑿,但洞中幾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為阿彌陀佛,面相飽滿,雙肩寬厚,體態豐腴,體現了唐朝以胖為美的風格。賓陽南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廢棄的基礎上又續鑿而成,為其生母長孫皇後做功德而建,屬於過渡時期的作品。 摩崖三佛龕 摩崖三佛龕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這種造像組合在中國石窟寺中極為罕見。中間主佛為彌勒,坐於方台座上,頭頂破壞,僅雕出輪廓,未經打磨。據佛經記載,彌勒佛是「未來佛」,是作為現在佛釋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現的。武則天利用彌勒信仰為其登基製造輿論,登基後又自稱「慈氏」(即彌勒),推動了彌勒信仰的風行。摩崖三佛龕的開鑿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隨著武周政權的垮台,摩崖三佛龕也因此而停工。雖然這組造像是半成品,卻為我們了解石窟造像的開鑿程序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資料。
萬佛洞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後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後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頂有一朵精美的蓮花,環繞蓮花周圍的為一則碑刻題記:「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一龕」。它說明了該洞窟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內主佛為阿彌陀佛,端坐於雙層蓮花座上,面相豐滿圓潤,兩肩寬厚,簡潔流暢的衣紋運用了唐代渾圓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無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唯我獨尊。主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力士,那奮力向上的雄姿與主佛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更加襯托出主佛的安詳。主佛背後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養菩薩,她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像是不同少女的群體像。五十二代表著菩薩從開始修行到最後成佛的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在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兩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樂人,舞伎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體態輕盈,婀娜多姿。 整個洞窟金碧輝煌,向人們展現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理想國土,烘托出一種熱烈歡快、萬眾成佛的氣氛。 洞口南側還有一尊菩薩像,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範例。菩薩通高85厘米,頭部向右傾斜,身體成"s'形的曲線,整個姿態顯得非常優美端莊。中國著名戲劇大師梅蘭芳早年參觀龍門時,被她那優美的形象所吸引並大加贊賞,此後經過藝術加工,成功地運用到他的表演中。
蓮花洞
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於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輕盈,細腰長裙,姿態自如。 洞內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講經說法時的形象。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頭部早年被盜,現存法國吉美博物館。 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於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致,栩栩如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後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餘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里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樑,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祥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朴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容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奉先寺的九軀大像的背後有很多長方形的小龕,這是大約在宋、金時代,人們為了保護大像龕,依龕修建了木結構屋檐式建築,這些建築影響了佛像的通風,加速了佛像的風化,因而後來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中國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徵。
古陽洞
古陽洞在龍門山的南段,開鑿於公元493年,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它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洞中北壁刻有楷體「古陽洞」三個字,到了清末光緒年間,道教徒將主像釋迦牟尼塗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訛傳老子曾在這兒練丹,所以古陽洞又叫老君洞。 古陽洞是由一個天然的石灰岩溶洞開鑿成的。窟頂無蓮花藻井,地面呈馬蹄形。主像釋迦牟尼,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詳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側的是手提寶瓶的觀音菩薩,右邊的是拿摩尼寶珠的大勢至菩薩,他們表情文靜,儀態從容。 古陽洞大小佛龕多達數百,雕造裝飾十分華麗,特別是表現在龕的外形、龕楣和龕額的設計上,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有的是蓮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築、有的是帷幔和流蘇,並且在龕楣上雕造有佛傳故事,如:古陽洞南壁釋迦多寶龕上,有樹下誕生、步步生蓮、九龍灌頂等,講述的是悉達多從他母親摩耶的右腋下誕生,剛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腳印都生出一朵蓮花,這叫步步生蓮,他站在方台上,天空中有九條龍為他噴水沐浴。 古陽洞是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這些達官貴人不惜花費巨資,開鑿窟龕,以求廣植功德,祈福免災,而且留下了書法珍品—龍門二十品。古陽洞中就佔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窯中。龍門二十品是指從北魏時期精選出不同的二十塊造像題記,它們記載著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點是:字型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朴,結體、用筆在漢隸和唐楷之間。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現在,龍門二十品仍有無窮的藝術魅力,每年吸引無數的海外友人,漂洋過海,為的是能夠親眼目睹這一書法奇珍。
葯方洞
看完古陽洞,我們來到了葯方洞,葯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葯方而得名。它始鑿於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初還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軀硬直少曲線,脖子短粗,身體碩壯,菩薩頭冠兩旁的帶子很長,下垂到胳膊上部。這都是北齊造像的特徵。洞門兩側刻有葯方150多種,所用葯物多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葯。葯方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葯材在民間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這些葯方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的疾病,而且還能治療疑難雜症,如:療噎方可以治療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紀被一位日本學者收錄在《醫心方》中,足見它的價值和影響。葯方洞的葯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葯方,對研究中國醫葯學起重要的作用。
擂鼓台中洞
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們過漫水橋來到了東山石窟。在東山腳下的公路未開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傳說當年奉先寺竣工時,武則天親自率百官駕臨龍門,主持這次規模盛大的開光儀式,龐大的樂隊便在這平台上擂鼓助興,於是後人便把這里叫做擂鼓台。相臨擂鼓台的三個洞叫擂鼓台三洞。 這是擂鼓台中洞,又名大萬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禪宗窟,中國佛教的禪宗是以專修禪定為主的教派。「禪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殺慮的意思。洞頂作穹隆形,並有裝飾華麗的蓮花藻井,造像是一佛二菩薩,主佛為雙膝下垂而坐的彌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羅漢群像,從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羅漢群像構成一個半環形裝飾帶,羅漢群像均羅漢身旁都刻有一段從《付法藏因緣傳》里摘錄的經文介紹該羅漢的身世及特點。所刊經文中多雜以武周新字,這是是武周時期禪宗所經營的洞窟。
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屬於中國佛教的派別之一,它源於印度,產生於公元七世紀以後,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後一個派別,密教傳入中國,在中國的弘揚,乃至遠播日本、朝鮮,還有密宗領袖和他們的宗教活動,都和洛陽及龍門石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擂鼓台北洞為穹隆頂,馬蹄形平面,高4米,寬4.9米,窟頂為蓮花藻井,周圍環繞四身飛天。其因風化剝蝕已不清。據說,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國時期從別處搬移進去的。洞內三尊大坐佛中,東壁的主佛為毗盧遮那佛,意為太陽,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稱「大日如來」,它頭帶寶冠,胳膊上帶著臂釧的菩薩裝形象,像高2.45米,結跏趺坐於0.9米高的須彌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側,雕有八臂觀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於圓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側還雕有四臂十一面觀音,像高1.9米,赤腳立在圓形台坐上。
看經寺
看經寺為武則天時期所雕刻,雙室結構,前室崖壁有數十個小龕造像,主室進深1170厘米,寬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頂,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傳法羅漢二十九祖(正壁11身,兩壁個9身),為中國唐代最精美的羅漢群像,是據隋代費長房《歷代法寶記》刊刻的。這種不雕佛像僅雕羅漢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禪堂,可能是禪宗所主持開鑿的。看經寺是龍門東山最大的一個洞窟,29尊傳法羅漢保存完好。
香山寺
龍門石窟
香山寺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城南13公里處的香山西坳,與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東山窟區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鄰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