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旅遊景點及門票
1. 北鎮現在哪個景點不要門票
青岩寺,大蘆花,
2. 遼寧北鎮都有什麼好玩的
好玩復的有名氣的:醫巫閭山、青岩制寺、北鎮廟、北鎮雙塔。
美食有:北鎮豬蹄、溝幫子熏雞、北鎮鴨梨等特產。
3. 遼寧北鎮都有什麼好玩的
北鎮市位於遼寧省西部,醫巫閭山東麓。東接沈陽,西連錦州,南鄰盤錦,北通阜新,是遼河平原之屏障,山海關外之要沖。 北鎮歷史悠久,歷代帝王均視其為膏腴之地而建州設府,置衛築城,素有"幽州重鎮、冀北岩疆"之譽。 北鎮市面積1782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324個村,總人口53萬,有滿、漢、回等19個民族,其中,滿族人口佔62.4%。199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北鎮滿族自治縣,設立北寧市。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北鎮市。改革開放以來,北鎮煥發出勃勃生機,先後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書畫之鄉、基礎教育先進縣、文化先進市、農村電氣化縣、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先進縣,被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發展效益農業先進縣。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北鎮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近年來,北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實施了102國道北鎮段10萬畝精品農業開發,加速了以閭陽、中安兩鎮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加快了窟窿台蔬菜示範區、醫巫閭山沿線旅遊區、溝幫子商貿區以及九個企業集團的建設步伐。現在建設已初具規模,為北鎮經濟再次騰飛插上了新的翅膀。勤勞質朴、熱情好客的北鎮人民,真誠歡迎國內外朋友來北鎮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共創輝煌。
·北鎮特產--桃、李、杏
·北鎮特產--五九香梨
·北鎮特產--茄梨
·北鎮特產--南果梨
·閭山白酒
·北鎮特產--艾宕梨
·山清水秀的醫巫閭山
·醫巫閭山青岩寺風景區
·醫巫閭山雙峰山風景區
·醫巫閭山靈山風景區
·醫巫閭山觀音洞風景區
·醫巫閭山大蘆花風景區
4. 遼寧北鎮有什麼旅遊景點
青岩寺---閭山---雙峰山---大蘆花---千家寨度假村---龍潭宮很多呢
5. 北鎮森林公園門票多少錢呀
網上訂40元一張,到現場50元一張,汽車20元一台,可以開上山頂。
6. 請問到楓涇遊玩要不要門票主要有哪些景點謝謝。
楓涇古鎮要門票,為50元/人。30元/人(農民畫村)
*大聯票:是指游覽「楓涇古鎮」和「農民畫村」兩個景區:60元/人
景點導游費:50元/人(楓涇古鎮)、30元/人(農民畫村)
遊船費:50元/條(限乘6人,半小時)
上海楓涇古鎮游覽景點
古長廊
當地最具人情味的江南水鄉的典型建築——長廊。這條長廊全長268米,是江南水鄉現存的長廊中數一數二的。在長廊里側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與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鎮區全長1200米左右,是一條區級河道,水系主要來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黃浦江。長廊不僅美觀而且實用,我們可以用兩句話高度概括長廊的功效,那就是下雨不濕鞋,盛夏不撐傘,這給當地的居民和遊客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東區火政會
在廊棚一條街的東首,城隍廟橋南堍,生產街124號,是民國期間楓涇東區火政會所在地。這是上海地區僅存的較為完整的一處近代消防機構舊址。
火政會原址建築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門面牆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推開紅色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大廳里擺放著的幾大件舊時救火設備。有20世紀初出現的稱作「洋龍」的手壓式撳龍,有1937年抗戰前的機械「泵浦」,還有1950年後一度使用的輪式救火車等。
楓涇鎮消防機構,建於民國初年。當時稱「龍王堂」(亦叫救火會),取海龍王克火的意思。並在南鎮聖堂橋下塘和北鎮桃源漾分設救火處。由鎮上商人、富紳捐資購買了水槍、木撳龍、擔桶等基本設備。消防人員全為義務,由各商店、作坊選派員工參加。一旦發生失火,鄰里鳴鑼報警,消防人員到救火會帶了器械前往搶救。1923年,楓涇南、北鎮成立統一的救火會聯合會。總會設在桃源漾,又在北豐橋、北柵、東柵、聖堂橋、永昌橋、陳廳等8個適中位置設立分會。有義務救火人員200多人。同時,消防器材有所改進,進水龍頭用帆布橡膠水管直接從河浜里吸水。
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楓涇救火分會又合並成東、南、北、中四個區會。現在東區火政會就是當時其中一個。期間,又增設了機械「泵浦」和進水管、出水帶、長鉤、斧頭、火炬、銅盔、雲梯等舊設備。一直到抗戰勝利後,消防設備全面更新,撳龍等舊設備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區火政會又合並成立為「楓涇救火總會」。直到1959年「救火會」更名為「人民消防隊」,歸由公安部門管理。民間自辦的火政會、救火會在楓涇存在了近半個世紀後,成為了歷史。
火政會雖為民間所辦,但當時管理也相當有序。上有總會會長,下有各區負責人,對消防人員定期訓練。每年農歷五月二十日,為全鎮消防演習日。義務消防隊員當天穿著整齊的消防制服,列隊攜器,「號子」開道,前往大星橋堍或桃源漾、人民廣場等處進行救火演習比賽,俗稱「演水龍」。鎮上商紳民眾紛紛前往觀看,人山人海,成為楓涇鎮一年一度的盛事。
當時楓涇鎮上火災較多,救火人員常有犧牲或受傷。1926年,為紀念歷次救火中犧牲的勇士,楓涇救火聯合會在總會桃源漾清水橋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紀念塔,全稱「楓涇救火聯合會亡故同志紀念塔」,下刻銘文表彰義務救火有功人員的事跡。這是上海郊區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歷史紀念塔。現列為金山區文物。
丁聰漫畫館
丁聰,是我國當代最負盛名的漫畫家之一,生前以「小丁」署名在報刊上發表諷刺漫畫作品。 丁聰出生於一個漫畫世家。父親丁悚(字慕琴),1881年出生於楓涇鎮南柵,是解放前上海有名的漫畫家。上世紀上半葉,丁悚在上海各大新聞媒體上發表過大量諷刺社會現象的漫畫,影響很大。劉海粟在創辦上海美專時,專門請了丁悚擔任第一任教務長。之後,丁悚在法租界桓慶里31號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漫畫協會——漫畫會。他後期創作的月份牌上的時裝婦女《百美圖》,曾廣為流行,被後人競相收藏。文化大革命中,丁悚遭受迫害,於1969年病故。根據丁悚生前葉落歸根的遺願,1994年3月,丁悚夫婦骨灰被送回故鄉楓涇安葬。
陳列館座落在古鎮北大街421號。由北大街到陳列館,要走過一段幽靜的石板小弄。進入大門,古銀杏和紫薇、芭蕉、桂花、臘梅等花木把庭院裝點得十分清新雅緻。陳列館主樓是五開間二層的民國時期建築,上下都有走廊。整個陳列館設有1個前言廳、7個展室(其中一個展室展出丁悚作品),一處貴賓休息室。總面積360平方米,展出作品100餘幅。前言廳有丁聰的半身雕像和他的生平介紹。隨後,各展室分別展出了丁聰的諷刺幽默作品、名著插圖作品和人物肖像作品等。丁聰從上世紀30年代起就開始發表漫畫作品,他對舊社會的反動統治和腐朽沒落的社會生活予以了辛辣的諷刺,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欣欣向榮景象和人民熱火朝天的工作生活予以真情歌頌,同時對一些落後的現象也給予了無情鞭撻,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他的正義和良知。
在《人物肖像》作品展室,沈從文、秦怡、蕭乾、巴金、冰心、方成、馮驥才、新鳳霞、老舍、魯迅、茅盾、黃苗子、錢鍾書、聶紺弩、夏衍、王蒙等等,一個個名人以漫畫的形態,惟妙惟肖地展現在參觀者面前。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丁聰在中國文化藝術界結交的廣泛。他與中國文藝界好多知名人士都有深厚的友情。《名著插圖》展室里你可看到,他為魯迅、老舍、葉聖陶、沈從文、許地山等名家作品繪過插圖。茅盾在1980年6月與丁聰重新見面時,情不自禁地揮筆寫下了一首《五絕》:
「不見小丁久,
相逢倍相親。
童顏猶如昔,
奮筆斗猛人。」
不僅寫出了他們間的友誼,而且對丁聰的作品和人格予以高度評價。此詩手跡也展示在陳列館內。陳列館還有一間錄像室,展出了他創作和生活用過的一些物品,丁聰把它們取名為『小丁實物」。牆上還有他在十三陵水庫勞動期間,為京劇界知名人物梅蘭芳、荀慧生、馬連良、蓋叫天、周信芳、侯喜瑞、李少春、蕭長華等畫的人物畫像。丁聰自畫像,他的兒子、孫子等漫畫像也在這里展出。
丁聰曾任全國漫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但他處處以『小丁」自稱。據他介紹,其中有兩個意思。其一,在父親面前,他永遠是小丁;其二,「丁」的中文別解是「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他的一生經歷證明,他盡管成名很早,但始終沒有忘卻自己是「小人物」,常以小人物的平常心態對待自己,常以小人物的視角看待時事、社會,世態炎涼,因而他的筆下常常流露出真誠濃厚的百姓情懷。這才是他的藝術源泉源源不斷,作品幾十年來始終受到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
楓涇牌坊
歷史上,楓涇古鎮一半屬江蘇,一半屬浙江。原先有兩個明顯的分界標志,一個是西邊的界河,另一個就是這東邊的牌坊了,這座牌坊就是在原來分界牌坊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再現楓涇古鎮獨特的地理區域。
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楓涇」二字,是故去的國畫大師程十發所題。整座牌坊高12米,寬14米,三間四柱,十分挺拔優美。牌坊梁坊柱基上雕刻著精緻的傳統花紋,四根沖天立柱上前後懸掛著四副鎦金字聯,內容集中反映了楓涇的歷史、人文、風土民俗,讓遊客一進門就對楓涇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能有個簡略的了解,好似巨篇鴻著的開篇引子。
楓涇長廊小吃一條街
楓涇鎮為典型的江南水鄉,水網密布,河道縱橫。自元代開始楓涇鎮就是商業重鎮,來往商賈雲集界河兩岸,客商臨水成街。當時,全鎮臨河而建的商業長廊達到800多米。如今,修復的楓溪長廊南起致和橋北至竹行橋,全長300米,連接生產街長廊。以前這里曾經是吳越兩界最繁榮的商業街。
出了楓涇歷史文化陳列館,沿著300多米長的楓溪長廊漫步,一路映入眼簾的是以古舊民居和古橋、古街為特色的南鎮景區。各類小吃名點匯集楓溪長廊小吃一條街。沿著楓溪長廊一路北走,就進入了人文歷史豐富的北鎮旅遊區。
古戲台
楓涇因為南鎮北鎮分治,明代開始,鎮上竟建有兩座城隍廟,位於南鎮的叫南城隍廟,位於北鎮的啊樂城隍廟,因為地處東柵(今和平街浪管所)。這種一鎮有兩城隍廟的現象,恐怕在國內都不多見。
東城隍廟現已毀壞殆盡,而橫跨市河的城隍廟橋和河邊的古戲台已經恢復重建。
戲台是古代專供演出的一種室外舞台。唐朝中期,中國的戲劇始具雛形,到宋、金兩代正式形成戲劇這種文藝形式。當時,戲劇演出場所統稱戲場,唐詩中又有「樂棚」、「歌台」、「舞台」、「露台」的記載;宋朝演變為勾闌、邀棚,勾闌的台已經有固定的頂了。元代,中國戲曲達到鼎盛,「戲台」一名也正式出現。最初戲台多建於寺觀等宗教建築前的廣場上,用於演戲酬神,後來民間也開始大量興建戲台。巨富人家在宅院內或祠堂內建戲台,普通農村,則在曬場或近村開闊地搭戲台。後者因為簡單而不固定,故清代時稱之為「草台」。在農村串村走戶演出的藝人班子也因此稱作「草台班子」。
楓涇古戲台建在城隍廟廣場上,一面貼街,一面臨河,每逢演戲,從水路乘船而來的觀眾可坐在船上看戲。
古代窮人看戲,都在廟會時節。清朝,南北城隍廟開始有廟會。據記載,南城隍廟賽會,始於清乾隆癸巳(1773年),開始三、四年一次,後來演變為一年一次,會期為農歷四月初四,時間前後三天。《續修楓涇小志》載:「至期士女傾室往觀,百里內聞風而來者,舟楫雲集,河塞不通。」可見其盛況。當時,廟前戲台就上演徽班(京劇前身)等大戲,往往也要連演三天。北鎮東城隍廟賽會,開始時間稍遲於南鎮,會期卻比南鎮早,在每年清明節,時間兩天,而清代中葉開始的施王廟賽會,會期為每年農歷八月初二,一般前後三天,熱鬧的年份要從農歷七月三十開始,一直延續七天之久。那時商販、京劇班、馬戲團等雲集楓涇,古戲台台上台下一定十分熱鬧。
楓涇舊志中有一則看戲民從行刺「秦檜」演員的故事記載,說來有趣。事發於康熙癸丑(1673年)三月,當時戲台上正演出秦檜害岳飛的戲,戲演到尾聲,忽然從觀看人群中躍出一人,用皮工所用的割皮刀一下將演秦檜的演員刺死。事故發生後,這位行刺者被送進官府審訊,他傲首作答:「民與梨園從無半面,實恨秦檜耳。禮不計真假也!」判官憐其義憤,竟對他以誤殺罪從輕發落。
重建後的古戲檯面寬6.4米,進深4.4米,舞檯面積28平方米,歇山式頂,飛檐翹角,古意盎然。隨著古鎮旅遊的發展,古戲台上將常年為遊客演出各檔傳統經典的戲劇節目。
戲台對面,一排臨河的老房子,是晨社茶館,遊人可挑臨窗座位坐下休息,一邊品茶,一邊聽戲,一邊看景。相傳柳亞子先生也曾到過這茶館,在這里喝過茶,聽過戲呢!
呂吉人畫館
如果大家經常看上海的新聞,肯定記得在上海興國賓館8號樓的市府接待大廳里的一張大型的背景國畫《飛瀑圖》,每次市政府領導會見貴賓時電視里都將拍到這個畫面,這幅巨畫就是《呂吉人畫館》的主人呂吉人所畫。在2005年他應邀為上海興國賓館8號樓會議中心製作巨畫,韓正市長親自選中了他這幅作品。
呂吉人,旅美華裔畫家,是國內唯一的一個在美國獲得國畫金獎的華人,著名畫家陳逸飛的同班同學。他是一位新工筆真彩畫的國畫家,他幼時就酷愛畫畫,青少年時拜國畫大師賀子健為師,打下了良好的國畫功底,後又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接受全面的美術教育。1981年赴美國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接受西方現代繪畫陶冶。經過深造,他開始探索自己畫畫的風格。雖定居美國,但他最終選擇了繼續在中國畫這塊園地里辛勤耕耘,立志用毛筆、宣紙作畫,在傳統工筆重彩的基礎上,吸收西畫的造型和色彩,闖出一條新路來。應該說他兼有中西繪畫的造型基礎,對傳統國畫的西洋繪畫都有很深的了解。他用取長補短的方法把西洋畫的一些觀念和技巧融入到中國畫中,在色彩、用光、質感、構圖上打破傳統國畫的束縛,來增加中國畫的「高度」。他還充分利用美國藝術環境的寬松,著力把自己創造的傳統工筆重彩打入西方畫壇,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努力,他取得了成功。
由陳香梅女士(陳香梅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家旅遊局特別顧問)題字的「呂吉人畫館」,裡面3間展廳展出了呂吉人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的二十幾幅作品,每幅作品處處洋溢著質朴,動人的情感。他用細膩的、充滿感情的筆觸刻畫一草一木,刻畫每個細節,他大膽地用油畫的色彩和光來加強語畫面的表現力。呂吉人作畫的原則是不動情決不動筆,他是用感情畫異國他鄉的景色的。他又帶著真摯的情感來到楓涇,畫致和橋、畫橋灣里,把我們江南小橋流水的濃情融入畫中,聽作者介紹他將在楓涇完成12幅作品,內容全是楓涇小鎮的素材。
其中高2.20米,長10.56米,畫面達210多平方尺。描寫近年來新上海黃浦江兩岸的夜景的《浦江燦爛圖》這幅作品就是作者在驚嘆上海發展如此迅速的心情下創作出來的,在畫這幅作品的二十多年前他去美國,當時他就在黃浦江旁邊的一幢大樓里上班,隔著窗戶能看見對岸的景象,那時的浦江兩岸反差強烈,一邊是萬國建築和人潮湧動的街巷,一邊則是成片的工廠,低矮的農舍和寬闊的農田,但現在的浦江兩岸天翻地覆的巨變著實令人震撼,1999年他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創作了這幅作品。
自新世紀開始十月起,歷時三年零二個月創作的巨幅《中華錦綉全圖》集中描繪了中華大地的風景名勝,包括聯合國頒布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共五十六處,畫高2米,長34米,包羅萬象,實為罕見。大家可以一一欣賞他的其他作品。
呂吉人雖然定居美國,但他是一位受過傳統教育和有現代思維的中國藝術家,因為他有一顆中國心,所以他始終用一雙中國人的眼睛看世界,他用中國人的審美目光,用特有的藝術手段畫紐約的街景,畫威尼斯的風光。他的作品曾9次在國外畫壇上獲得大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獲獎作品是1996年在湖南湘西畫的《鳳凰早春》在美國獲得大獎。呂吉人由此成為國內唯一的在美國獲得國畫金獎的華人。他曾在國內、國外舉辦了66次個人畫展,得到了同行和觀眾的贊賞。美國原紐約市市長,現美國總統候選人之一的朱利安尼看過他的畫展後,親切握手留影,贊嘆不已。
毛澤東像章珍藏館
毛澤東像章珍藏館內收藏了由金山區私人收藏家繆時方先生多年收藏的近3000枚各式各樣的毛主席像章。
施王廟
施王廟,俗稱施王堂,坐落在北大街409號,是楓涇重要的道教勝地,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年)。
施王其名叫施全,歷史上實有其人,宋高宗時任殿前司軍校,民間唱本稱施全是抗金英雄岳飛手下的護國大將軍。岳飛遇害風波亭後,施全曾喬裝打扮潛人相府,行刺秦檜未成,離京回鄉後朝廷冊封為「定海侯」,掌管金山沿海一帶,為金山及相鄰浙江一帶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和善事。另有一種說法,說他趁秦檜退朝時刺殺他,然未成功,反被秦檜分肢殺害於市中。由於他繼承了岳家軍精忠報國的美德,因而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被加封為「靖江王」。楓涇百姓為紀念施全,在明萬曆七年募白銀400兩;在楓涇北柵建造了施王廟。
施王廟曾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兩側立有石馬,中殿左右放置兩條木船,後殿為主殿,樓下供奉施全和夫人塑像,樓上設精雕木床,是施王卧室。邊上還有供道士起居的生活用房10餘間。施王廟前還建有放生池,池上建有拱形石橋,稱王橋(現已重建)。
整個施王廟佔地3 000多平方米,是江南一帶規模較大的道教官觀。從清朝中葉開始,為紀念施全八月初二日生日,開始舉行施王老爺神誕賽會。賽會時節遠近數十里鄉民都趕來楓涇看廟會,十分熱鬧。賽會有施老爺「開光」、出巡、搖梢船、放焰火、踩高蹺、演大戲等節目,一要延續兩到三天。到清朝末年,由於城隍廟賽會的衰落,施王廟賽會成為楓涇一年中最熱鬧的廟會。
現在一些老人回憶起來,還津津有味,說當時施老爺出巡時隊伍長達數千米,場面十分壯觀。施王廟廟會一直到1966年才停止下來。之後,施王廟大殿被改為楓涇小學教工食堂,前殿成了楓涇中學的三產小商店。
天命堂
楓涇古鎮南豐橋南堍往西,友好街268號,有一座琉璃磚牆的三角尖頂房子,上面豎寫著三個字:天命堂。民國初年,開始有一部分楓涇鎮人信奉基督教,他們在南柵利用舊房子改建成耶穌堂進行教務活動。
抗戰勝利後,教徒開始多起來,老地方狹窄不夠,於是,1947年,由當地人吳靜人、徐志光、費德榮、胡文忠等募集白米200石,作為創辦新教堂的本鈿。用其中的80石白米買下了現在地方原陳子達的一幢舊房子,其餘120石白米用作內外修繕費用。堂內桌椅板凳等均由信徒踴躍捐募得來。堂建成後,取名叫天命堂。
天命堂佔地 平方米,有房屋多間。建成後,松江、平湖、嘉善、青浦、金山等縣的鄰近鄉鎮信眾紛紛來天命堂做禮拜,人數不少。當時天命堂下設3個組,分別稱倫敦會、信心會、司徒信心會。倫敦會組受杭州、嘉興總堂領導;信心會組受上海、蘇州總堂領導;司徒信心會組受蘇州、西塘總堂領導。至1951年,這三個組分別有信徒91戶176人、80戶128人、73戶126人。一個教堂內信徒教務受不同總堂管,這種組織體系比較特殊。1966年後,天命堂被迫停止教務活動。1979年起恢復教務活動,但房子仍被外單位占著。1985年5月,鎮人民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歸還了天命堂財產,並由教會進行整修,於10月6日正式復堂,舉行了隆重的復堂儀式。
三百園
三百園是一座三進三落的大宅院,後面還有一座具有濃鬱江南特色的後花園。原主人陳舜俞,字令舉,號白牛居士,是楓涇人,當時在朝廷中位列屯田員外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農業部副部長,雖官居高位,但他一生兩袖清風,廉政正直,因看不慣朝廷中的一些丑惡現象,幾次罷官,隱居故里。他平時喜歡吟詩作畫,學識淵博,與詩人歐陽修、蘇東坡、司馬光交往甚厚,稱為莫逆之友,經常在一起喝酒作詩,談笑人生。死後,司馬光還為他寫了憑吊詩:「海隅方萬里,豪雋幾何人,百沐求才盡,三薰得士新,聲華四方聳,器業一朝伸,他日蒼生望,非徒澤壽春。」意思說天涯海角方圓幾百里,能找出幾個象他這樣有傑出才能、才智出眾、正直、賢良的人呢?百里之內才求得這樣一個人才,他是經過三起三落才得以聲譽四方。他為百姓所做的事,是天下蒼生有目共睹的,並沒有因為大起大落而荒度一生。蘇東坡也曾「哭祭其殯」,到他的棺材前哭著為他寫了祭文,後來陸游為這篇祭文作跋道:「東坡前後集祭文凡40首,惟祭賢良陳公辭指最哀。讀之使人感嘆流涕。」這座三進三落的大宅院記錄了陳舜俞豐功業績與坎坎坷坷的人生,每幢房子都反映了他當官的艱辛歷史,因旅遊開放我們賦予他新的含義,裡面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百燈、百籃、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稱三百園。
陳舜俞(原楓圍鄉北廟港人)宋慶歷六年(1046年)進京趕考,考中乙科進士,任明州的觀察推官,浙江的天台從事等職位,在浙江當官只有一年父親就病故了,他只好帶著父親的棺材回到了楓涇,當時家中條件並不寬裕,只有一間庭院,回到家後,葬了父親就閉門發奮讀書。宋嘉佑四年(1059年)考取制科第一,任職光祿丞,後又提升為秘書省著作任郎等官職;在任職中,他廉潔秉公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經常把家裡的錢接濟於窮苦老百姓。在過去朝廷中為官,俸祿足可以建三進三落的大宅院,可由於平時的廉潔,竟拿不出銀兩造房,一直到宋熙寧三年(1070年)提升為屯田員外郎,他才建了第二幢房子,即現在的百籃館。當時,宰相就是王安石,他主持變革推行「青苗法」,可陳舜俞受封建老思想的影響,竟上書反對,認為此舉「有逆朝廷,非王道之舉」。故受到朝廷大部分人反對,並被貶為謫監南康軍鹽酒稅官,他心中大為不快,無心做官。任職期間,經常與太傅劉凝文遊玩江西廬山,騎著白牛,故稱「白牛居士」,宋熙寧五年,終究棄官隱居楓涇老家,終日邀友吟詩,牽著白牛往來於白牛盪上,還為楓涇的海慧寺撰寫了《海慧院藏經記》,松江《超果天台教院記》及青浦《布金院經藏記》等。由於他的清風亮節,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楓涇的別稱叫「白牛村」、「白牛鎮」,還在鎮西為他修了一座橋叫清風橋及清風閣茶樓。
宋熙寧七年,王安石罷相,朝廷正值用人之際,皇上即招他入宮為官,並得知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連第三座庭院都無錢建造,就下旨地方官為他修建,還得知他愛好吟詩,就專門為他建造了一座可以吟詩作畫的後花園。可好景不長,他做官只做了一年,王安石再次做宰相,他又再次罷官,回來後立書發誓,絕意仕進,永不做官。過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並寫了大量的詩作,如《都官集》、《應制策論》、《廬山記略》,在後花園我們可以欣賞到他留下來的墨寶。
後花園內,曲徑通幽,鳥語花香,是一處吟詩作畫的江南園林,園雖不大,只有1畝之內,但它卻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全濃縮在此,東、南、西、北四角分別栽種了四季不同的鮮花野果。東南角是春,栽種了桃花、柳樹、鐵桿海棠、紫藤枸骨刺等植物,每到春雷打響之後,桃紅柳綠,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西南角是夏,栽種了上海市市花白玉蘭、楊梅,盛夏時節,如白玉般的白玉蘭香氣襲人的綻放著,滿樹紅紅紫紫的楊梅,使人一看就垂涎欲滴;西北角是秋,紅紅的楓葉、果實累累的芭蕉代表著收獲的季節已到了;東北角是冬,有代表長壽的松柏,和不怕嚴寒的冬青臘梅,置身於此,真的有點象陶淵明所說,彷彿進入世外桃源,流連忘返了。
園內最高處有一小亭,名留春亭,亭名是根據宋代高僧法號德葵大師所寫的一首詩而提名的,「聞談茅亭著意濃,留連美景一壺中。歌聲不放鶯聲老,酒面常陪花面紅,倚迸玉簪穿落日,柳拖金線系東風。時人盡道春歸去,疑是桃源路忽通。」陳舜俞由於對朝廷的不滿,棄官還鄉,立書發誓,永不做官,每日邀友在此園中喝酒對詩,當時的歐陽修、蘇東坡、司馬光都到此來過。正如詩中所寫:在亭子里,面對美景,喝酒對詩,說說笑笑,意境很濃,心情特別舒暢。盡管亭旁沒有美妙的歌聲陪伴,老去的黃鶯也不在鳴叫,只有鮮紅的花兒陪著醉紅的面孔,但卻能用頭上的玉簪穿住落日,用金線般的楊柳攬住東風,大家都說春天已去了,但在這里卻懷疑到桃花源的路剛剛才通。詩中道出了陳舜俞隱居後的心境和對園子的迷戀,此景、此情,取名留春亭,真的是相得益彰的。
走下假山,又有一亭,名醉眠亭,小亭一面臨牆,一面臨水,坐在亭中,滿園景色盡收眼底。池中荷花香遠益清。有一小島,猶如蓬萊仙島,島上有一太湖石,上寫「醒魂」。意思是醒悟的意思,把事情看的很透徹。陳舜俞棄官後,每次喝醉就在這間小亭里小睡一會兒,感覺如在仙境,官場上的一些煩惱在這里都煙消雲散了,把心中的不快全拋之腦後,留下來只有醒悟後的痛快,故他寫道「酒膽長輕六印腰,醉中一枕敵千朝。興亡藐比榮枯柳,聚散看同旦暮潮。酐法本應塵外有,醒魂徒向水邊招。已聞佳士過從約,不似江東返去撓。」意思是說:系在腰中的酒壺一直是喝空的,醉後小睡一會兒醒來就覺得好幾個朝代都過去了,成功與失敗好比是楊柳發芽與落葉一樣。當官與罷官,聚聚散散就好比白天的日出、日落退去的潮水,青苗法不應該在塵世間推行開來,喝醉了忽然醒悟想想一切都是一場空,現在知道在朝廷中有很多大臣們也贊同「青苗法」,我的失敗就讓他如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吧。
走出醉眠亭,穿過長廊便來到了當時陳舜俞的書房「一枕堂」了,「醉中一枕敵千朝」,當年的陳舜俞在這間書房裡寫下了很多有名的傑作。堂前一副對聯寫到:「海隅方萬里,豪雋幾何人,百沐求才盡,三薰得士新」。這是陳舜俞的好友,著名詩人司馬光憑吊陳舜俞時所寫的,意思說:「天涯海角方圓萬里,能找到幾個象他這樣有傑出才能、才智出眾、正直的人呢?百里挑一的人就是他了,他是經過三翻四復的考驗,深受老百姓愛戴的一名賢良。從這副對聯可以看出司馬光與陳舜俞交往甚密,了解頗深,一片敬佩贊揚之心。
出一枕堂旁邊又有一太湖石,上寫「聚散」二字,「聚散看同旦暮潮」。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此拍照做個紀念,它告誡世人: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當官與罷官,聚聚散散是很平常的事情,應該想得開些,這樣生活才會更美好。
7. 北鎮巫山門票多少錢
門票:¥60元,參觀遼、元、清代蠟像館,門票為通票。索道(單程20元/人,往返30/人),門票加索道80元/人,專線車前往,車程約2小時。
8. 北鎮的旅遊景點
醫巫閭山五佛寺風景區
古剎五佛寺座落於醫巫閭山南麓,閭陽鎮石堡子村水泉境內。五佛寺,原名片岩寺、黃岩寺,俗稱五佛洞。五佛寺分為上、下兩院。下院有山門、天王殿、彌陀殿、三聖殿、慈悲泉、六角亭等古樸建築。
醫巫閭山大觀音閣風景區
大觀音閣,簡稱大閣。位於醫巫閭山北部景區的東側,距北鎮古城六公里。始建於遼代,明初稱清安寺,後改稱觀音閣。清咸豐年間,為了區別於白雲關上的觀音閣,遂改稱大觀音閣,俗名大閣。
醫巫閭山帝王谷風景區
帝王谷風景區位於北鎮廣寧鄉西南,醫巫閭山中部支脈旗架山由鵝頭峰至望城崗一段中,與醫巫閭山大觀音閣、玉泉寺、大朝陽等風景區相鄰。景區內有上下兩座中國罕見的大型天然石洞,上洞之中供奉倒座觀音。
醫巫閭山遼代皇陵風景區
北鎮市古城西北六公里處,便是富屯鄉龍崗子村。這里埋葬著遼國第五代景宗皇帝耶律賢的兩個孫子,聖宗皇帝耶律隆緒的侄兒和侄媳,名為耶律宗政、秦晉國妃和耶律宗允。耶律宗允墓已回填,耶律宗政和秦晉國妃合葬墓對外開放。
醫巫閭山國家森林公園風景區
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物類自然保護區,建於1981年,總面積11.459公頃,保護區有四大景區:醫巫閭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爺嶺(聖清宮)景區、寶林樓、大石湖景區。
醫巫閭山青岩寺風景區
青岩寺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常興店鎮境內,醫巫閭山南端,佔地13平方千米。青岩寺始建於北魏,盛於中唐,至今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青岩寺分上院、中院、下院、文殊院、娘娘殿、葯師殿、財神殿、聖水院、觀音殿多處禪院,最為上院供奉的「歪脖老母」名聞天下。
醫巫閭山雙峰山風景區
雙峰山原名雙鳳山,位於醫巫閭山南麓,相傳這里是鳳凰巢息翔鳴之所。景區內的兩大奇觀:一便是主峰雙峰山,該山天然生成彌勒大佛坐像。其次圍繞在主峰雙峰四周的黑龍潭、卧虎嶺、禿鷲峰、靈龜石。
9. 遼寧北鎮有三個旅遊景點大家知道是哪三個嗎
遼寧北鎮的三個旅遊景點是
醫巫閭山
北鎮廟
大蘆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