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古田旅遊攻略
⑴ 古田縣有哪些旅遊景點
翠屏湖,湖心島,
⑵ 寧德市古田縣習俗
生活習俗
一、服飾
首飾清末至解放前,女人頭上裝飾品有銀扁巴、銀簪、銀花、綢花,項上掛的有銀項鏈,胸前別的有銀胸花、綢胸花,手上戴的有銀戒指、銀手鐲。足踝處帶銀腳鐲。富貴人家的女人帶金質裝飾品。解放初到70年代,崇儉尚朴,女人多不穿耳,不戴飾品。80年代後,城區女青年巧扮靚妝,從頭至腳戴金、銀、珠、玉的飾品者不鮮見。
二、飲食
古田人三餐以大米為主,早餐吃粥,午、晚餐吃干飯。解放前農村,尤其是大東一帶,多吃蕃薯米,佐以咸魚、腌菜。農忙季節傍晚時分另加粥、面、糕等點心。1960年前後,食糧短缺,以野菜、野果充食。80年代後,主食趨向多樣化,常間以水餃、面條、粉干、春卷等。市民飲食注重營養,肉、魚、蛋供售日多,新菜、野菜受青睞。
三、居住
古田因地域條件不同,居住各有差異(詳見《城鄉建設志》),宗族姓氏居集一地,住房注重選址朝向,有「座北朝南,住家安閑」之說。入宅要擇吉日時辰,主事人率家屬及親友,取火種,舉火燎,參與者各提用紅紙條貼著的傢具、農具、家畜,沿途放炮入宅。新灶進火後,隨即布置堂屋,備茶果,接待觀眾。晚設扶扇酒,或稱扇下酒,席上必供糕、包兩盤。前來祝賀親友必以糕鹽贈送,「糕」與「高」諧音,鹽有鹹味,「咸」與方言「高」諧音,同時贈送賀聯賀儀及爐、瓶、燈等用品。兄弟分家,請其舅父為「中間人」,住房按伯仲叔季排行分配左右前後居室。
四、行旅
舊時,「古田萬峰摩天,亂石激水,不通舟車」;「鳥道穿雲入,征夫嘆路遙」。為求平安,出門要翻歷書,擇吉日;臨行相別必說「慢慢行」、「行好」、「順路」等語,以囑小心走路為要。境內逢川有橋,過嶺見亭,橋亭多有瓦頂、坐板,便於行人「歇氣」。官紳出門坐轎,尋常人家多為穿草鞋或便鞋步行,挑擔者駐杖不離手,以作支撐助力之用。走遠道,備有草包飯,或在路邊攤吃紅早米粥,以增加走路體力。民國25年(1936年)古谷公路通車,始有少數人乘汽車而行。解放後,交通事業發展,乘車者日多。60~70年代,時尚自行車。80年代後,摩托車風靡城鄉。
五、禮節
問詢語熟人見面時,素來以相互問安並抱拳作揖以示尊重,同時笑臉詢問:「飯吃未?」或問:「去哪裡?」,解放後抱拳作揖之禮改為握手,其他照舊。有客來家,先請坐,然後奉茶敬煙,敘談畢送至大門外鞠躬,並說「慢慢行」、「下回再來」等語。
給紅包家長帶小孩子首次到人家裡玩,那家的老者要包紅包,用青和白的緕線捆紮後送給小孩子,並說些祝福語。
作客首次去親友家作客,親友必煮1碗粉干蛋(現在只煮兩個荷包蛋,省去粉干)給客人吃。「蛋」,古田人叫「太平」,蓋「蛋」與古田方言「亂」諧音,故反「亂」之意稱「蛋」為「太平」,旨在願望太平無事,四季平安。
「莛(ting)茶」女人走訪親友家,除吃粉干蛋外,親友家左鄰右舍的主婦要備辦炒黃豆、炒花生、畢蒲(玉米或術米穀在鍋里爆炒而成),楊梅干、柿丸等七八碟干點,放在茶盤上,奉送來訪的女客,俗稱「莛茶」。
六、稱謂
一般稱謂年青人對年長的男性稱哥、叔、伯、大伯、老伯、老公公;對女性則以大姐、嫂、姑、姨、大姆、老姆、老婆婆稱之。有的稱呼加前綴,以示親昵,如阿公、阿爸、阿媽、阿哥、阿弟、阿姐、阿妹等。
青年男女結婚後,稱對方的親人,本身都要比同輩的降一輩分,如男的稱女方的叔父為叔翁,伯父為伯翁,女的稱男的為伯、姆、嬸、姑等。
特殊稱謂下輩對其直系親屬的上輩有特稱,如稱父方言叫為「郎罷」,推其源可能是「儂爸」的變意,因古田方言「郎罷」和「儂爸」諧音,稱母為「奴奶」,稱祖父為「公」,稱祖母為「仁」(古田方言念yin),稱叔為「家」。
七、建築習俗
解放後,建築慣例隨人事之變,擺脫陰陽五行信仰習俗,但亦設宴款待前來祝賀之親友。
建橋擇黃道吉日動工,橋梁竣工後設祭橋頭,長者及造橋董事為先,眾人隨後,依次從橋上走過,並設宴慶祝和酬謝建橋工匠和民工。
建墓事先請風水先生選定墓址方位,後擇吉日,做墓坯和左右陰宅。有錢人家用條石砌成墓坪,面積10多平方米,磚石砌墓面,完工後設酒席款待工匠和親友。
砌灶俗稱塗灶,擇吉日良辰動工,以粉干蛋為點心款待師傅,並在灶腹內安放瓷罐,內裝銅錢、五穀、竹釘等物,以求五穀豐登,財丁兩旺。完工後升火爆米花,以示大發吉慶。設酒席宴請師傅和親友,親友送紅燭、鞭炮、糕、鹽、花生以及碗筷等廚具,表示祝福和慶賀。
⑶ 寧德古田翠屏湖
景區門票62元;進入景區必須坐船,船票35元,六人起開船。
翠屏湖回位於古田縣城東郊,翠屏湖距城關答3公里,翠屏湖屬亞熱帶氣候,翠屏湖中煙波浩淼,空氣清新,四季如春,翠屏湖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翠屏湖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水質碧澄(達到國家二級標准)。三十六個大小島嶼,隔水相峙,沿翠屏湖有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海內外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祖廟臨水宮。
⑷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有什麼好吃和好玩的
古田的新都會啊,就在福建古田食用菌市場旁邊,沙縣小吃也很好
吃
⑸ 古田縣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地勢以東、西兩側向中部古田溪和古田水庫傾斜。古田縣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丘、崗、壠、盆谷、河谷錯綜復雜。石塔山雄踞西北部,天湖山綿亘於北東部,土滿山縱貫中部,形成西部、中部、北部高地和東西兩大谷地。自西向東依次為:西溪、舊鎮中山山地,平湖、湖濱、松吉古田溪谷地,炭洋、張洋、崑山中山地,鶴塘、杉洋霍口溪谷地。呈兩高兩低地勢特點。閩江沿西南部急劇下切,江畔溪流多挾澗懸瀑。其出口處在水口鎮的渡口,海拔僅10米,為古田縣地勢最低點。古田全境相對海拔高差1613.5米,河道比降大,水流急,蘊存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乾旱
古田境內幾乎每年都有乾旱,尤以夏秋旱嚴重,持續時間長,乾旱的中心地帶是黃田鎮,其次是松吉、吉巷等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六年,三都、松峰一帶大旱,田禾絕收。解放後旱情發生的頻率,平均每四年一大旱。1953~1982年,發生春旱的有9年,夏旱的17年,秋旱的14年,春、夏、秋都出現旱情的有1963、1967、1971、1977年。旱情持續50天以上的特大旱年有1953、1964、1967、1977年;持續41天以上的大旱年有1962、1975年;持續20天以上的中度旱年有1961、1968、1972、1982年。旱情尤為嚴重的是1953年與1967年。1953年連晴日數達70天,不少溪澗斷流,山泉乾涸,禾苗枯萎。莪洋、松吉、大橋、大甲等地早稻癟粒,晚稻無法插秧,糧食遭到重大損失。1967年,從春季到秋季連續三旱,田地龜裂,池塘乾涸,病蟲害發生,全縣早季作物比1960年歉收150多噸。
洪澇
古田洪澇主要發生在5~6月的梅雨季節和7~9月的台風雷陣雨季。由於暴雨來勢猛,強度大,加上山區地勢復雜,河道狹窄,一時傾瀉不及,則造成低窪谷地山洪暴發之害。黃田、水口的閩江沿岸是主要受災區,其次是古田人工湖低窪地和主要溪流沿岸。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大洪澇有宋紹熙二年(1191年)四~五月,霖雨成災,1300餘戶民居被淹。宋嘉泰二年(1202年),發大水,淹沒廬舍甚多,溺死數百人。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發生水災,繼又流行瘟疫,死者甚眾。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清光緒二十二年(1906年)發生洪澇8次,受災地區多在縣城(舊城)、黃田、水口及小東一帶,城垣被淹,沖毀紫橋、文治門、民舍,人畜死傷甚多。1953年7月18日起連續暴雨,20日晨6時山洪暴發,縣城被淹,水位深處4.7米,淺者2~2.5米。受,地處閩江中下游的水口最高水位達32.34米,超過警戒線12.34米,水口、莪洋、灣口、黃田大部分稻田被淹,黃田村邊百年榕樹被沖倒。70年代2次特大水災,全縣71個大隊受災,死2人,損失糧食2185噸,毀壞水利146條,橋梁36座。80年代2次暴雨,降雨量均在137.3毫米以上,大甲、卓洋、大橋、平湖、鳳埔等9個鄉鎮80個自然村受災,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
台風
台風過境多在夏秋季節,當台風在本省或毗鄰省登陸時,對境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中部、北部、西北部高山地區受台風影響時,風力普遍在11級左右,閩江沿岸平均在10級左右,其它地方風力在8級以下。1961年9月12日至31日,連續3次台風襲擊境內,農作物受災2.8萬多畝,損失稻穀7.5萬噸,毀壞橋梁24座,死1人,傷34人。1962年13、14號台風間隔時間短,接踵影響縣內,大東地帶風力在10級以上,12小時雨量達150毫米,持續時間長,引起山洪暴發,水位超過警戒線。該次台風是宣統元年(1909年)以來,50多年間最大的一次。1990年9月8日凌晨,18號台風襲擊境內,大甲、杉洋等10個鄉鎮181個村21843戶、91051人受災,死亡6人,傷23人,直接經濟損失3023萬元。
冰雹
古田冰雹常發生在春夏或夏秋之間並伴有狂風暴雨和雷擊。移動路徑有二條,其一從南平、建甌交界處進入,經鳳都鄉、城關向泮洋鄉方向移去,或向黃田鎮方向移動;其二由屏南縣進入,經卓洋鄉、鶴塘鄉的下三口一帶向東南方向移去。主要受災區在縣西北部與北部山地,降雹最多年份達5~6次,絕大多數的年份降雹3~4次,個別年份雖然沒有明顯冰雹,但也有似冰粒大小的小雹。降雹時間常見於3~5月初及白露節氣前後的午後到傍晚,冰雹的直徑一般2~3厘米,最大的有柚子大,持續時間一般是10~15分鍾,最長達半小時,一般積雹深度幾厘米,最大的可填滿小水溝,10~12小時方可溶化。清代2次雹災,雹大如杯,民屋、農產、牛羊遭受損失甚大。1956年雹災是歷史上較大的一次,最大冰雹重2.5公斤,炸毀房屋100多座,炸傷牛30多頭,小麥90%絕收,早稻苗40多畝、種子14噸、大豆3515畝、油菜443畝受毀。60年代,在平湖、吉巷、大甲、大橋、泮洋、鳳都等公社發生雹災3次,降雹持續半小時,平湖地帶冰雹大的有柚子大,小的如同雞蛋。70~80年代3次雹災,其中一次地面積雹10厘米,全縣14個鄉鎮均受災,死1人,傷6人,經濟損失數十萬元。
地震
境內有文字記載的若干次地震為: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十一月地大震。清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初一日早晨地震。光緒二年(1876年)五月十一日南鄉花山地震,暴風狂雨,山崩,民舍倒塌,男女死亡43人,有1人被風飄至3里外始落地。民國五年(1916年)2月15日地震。民國七年(1918年)2月11日巳初,地震1分鍾。1973年7月20日發生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6°48′,東經118°36′,在古田鳳埔上坑村西部,震級3.0級。1973年10月13日發生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6°48′,東經119°06′,在古田杉洋西南、鶴塘南部,震級2.2級。
2008年3月6日21時3分和57分,福建寧德古田分別發生4.1級和4.6級地震,最大地震烈度為6度。
⑹ 寧德古田縣經濟怎樣
一般,只是古田人在外面好像比較喜歡吹,我是古田的,算還好的縣城了,從食用菌之鄉到現在的食用菌之都 - -,只是交通太差,如果交通好了古田的經濟肯定就上去了!!
⑺ 福建古田周邊有什麼旅遊景點
古田翠屏湖位於縣城東郊,距城關3公里,屬亞熱帶氣候,湖中煙波浩淼,空氣清新,四季如春,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水質碧澄(達到國家二級標准)。三十六個大小島嶼,隔水相峙,沿湖有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海內外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祖廟臨水宮。湖畔有千年古剎、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圓瑛法師-地極樂寺。湖中有群鷺翔棲被譽為"愛情之島"的白鷺島。還有湖心島上歐美風格的別墅,是人們度假、療養的好去處。仙爺廟、彌勒寺、天皇寺、極樂噴泉、深藏在山腹中迷宮般的地下發電廠等景點,風格各異,特色顯著,每年引來眾多的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地區的客人來此朝聖、旅遊和觀光。
翠屏湖即古田人工湖,位於古田城東郊,即建於1958年的古田溪水庫,為全省最大貌一新的人工湖,因其在翠屏山下而得名,面積為37.1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6億多立方米,湖內分布著24個自然島,島上種植四時佳果、花木扶疏,風景秀麗,有「勝似太湖」之美譽。
翠屏湖於古田縣境內。古田歷史上是福州「十邑」之一,距福州僅一百公里出頭,現歸寧德地區管轄。古田縣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但其現在的縣城卻只有四十幾年歷史。原來,五十年代,出於戰備的需要,中國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在古田建成了第一個地下水電站——古田溪水電廠,電廠大壩蓄水後,古田老城除城區山頂上英國傳教士建的一座別墅外全部淹沒於水下,形成一個人工湖,取名「翠屏湖」。古田新縣城則是在老城附近另擇址興建的。
出古田縣城東行三公里,煙波浩渺的翠屏湖便出現在眼前。翠屏湖水域面積三十七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兩倍半,船行湖面,湖水在陽光的映照下清澈可人。據導游介紹,翠屏湖地處人煙較少的山區,幾無污染,加上湖區周圍植被保護良好,沒有水土流失發生,湖水水質達到國家二類標准。當年英國傳教士建別墅的山頭如今成了翠屏湖的核心景點——湖心島,從碼頭乘遊船約二十分鍾就可到達。島上的歐式別墅建於一八九八年,灰磚青瓦,臨水而立,建築物保存完好,現被辟為「翠屏湖度假村」。湖心島四周芳草凄凄,是垂釣、燒烤的好地方,島上果樹、竹木茂盛,頗有田園風格的小木屋點綴其間,令人流連忘返。翠屏湖系山中之湖,從湖中望山,東南向的文筆峰,西北向的五華峰和東北向的羊角峰,形成三峰鼎立,為湖光山色之奇觀。湖中島嶼隔水相峙,有的綠樹成蔭,花草扶疏;有的果園如林,茶山鋪翠;泛舟其間,如入桃源勝境。是旅遊、療養、度假、避暑的理想之地。
翠屏湖內共有大小島嶼三十六個,最有靈氣的當屬「白鷺島」。「白鷺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樹木分外茂密,每年四至十月,都有數以千計的白鷺、灰鷺在島上棲息、繁殖,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翠屏湖不僅自然景觀秀美,更有眾多宗教、人文景點散落湖濱,如彌勒寺、天王寺、仙爺樓、四忠祠、城隍廟、極樂寺等。翠屏湖畔,有座極樂寺,建於唐天寶元年(742年),寺內有大雄寶殿、法藏經閣、齋堂等古建築,山門「極樂寺」三字是原國府主席林森所題,,「大雄寶殿」則為圓瑛法師弟子、大書法家趙朴初所題。兩旁有原全國佛教協會主席園瑛法師題聯「得到此中真極樂,不知何處是西天」。198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極樂寺」開放後,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上海佛教協會等國內外佛教各師長老僧先後蒞臨參觀朝聖。
⑻ 福建寧德古田的旅遊景點
翠屏湖畔的明珠-古田溪山書畫院
--------------------------------------------------------------------------------
五十年前,古田舊縣城東北郊外兩溪交匯處的沙坂高地處有座建於宋淳化二年(991)的溪山書院,朱熹曾在此講學,並題匾曰「溪山第一」,曾圮於水,明清兩代曾重建、重修,清代每年盛夏這里是詩人雅士吟哦之所,1952年為大水沖毀,1958年建古田溪水庫,溪山書院舊址亦隨之沉入湖底,人們總是念念不忘。五十年後的今天在原溪山書院不遠處的翠屏湖後壠後島建起溪山書畫院,真是令人歡欣鼓舞。
從湖濱碼頭乘溪山號輪船航程20分鍾,就可望見後壠後島上一座巍峨聳立的主樓和衛星拱衛式的別墅群點綴掩映在綠水青山之中。
下船後,從南朝北沿石級而上,直奔古香古色的書畫院主樓,進入正門,青石門邊鑲嵌著朱熹手跡的對聯是:碧海開龍庄,青雲起雁堂。橫批是溪山書畫院院長江宋堂書寫的「溪山書畫院」五個大字,門內天井是鵝卵石鋪成的。靠上廳旁的天井中有巨石,石上又現朱熹筆跡「引月」兩字,上有仿朱熹筆跡「溪山第一」四個大字。
由左右兩走廊可通向邊廳和正廳。登數級上正廳,這是一個面積二、三百平方米的大會場,兩列咖啡色桌椅有序,前面有一對高2.4米的大青花瓷花瓶,瓶上繪制著名畫「清明上河圖」,畫面栩栩如生。大廳兩旁有8間小房間,或作辦公室、寢室、或作衛生間,大廳上面直通屋頂,樓上兩邊迴廊通往8個小房間,還有曲徑小梯通往三樓玲瓏小房間。登樓憑欄遙望湖景,令人心曠神怡。
主樓東面是單獨成座的單層「凝翠軒」,軒里有一中等會場,毗鄰有廚房和玲瓏的數間膳廳。
書畫院不負盛名,目前其中已搜集到不少名家書畫作品。在主樓大廳里有一張高1米寬5.8米的巨幅翠屏湖風景照,令人陶醉。省美協副主席、武夷畫院院長張自生一張濃墨風景畫和省書畫院院長曾賢謀等名家聯合繪制的風景圖都別具一格。省文聯主席許懷中題詞:「溪山盡畫圖」;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陳濟謀題詞:「藝海游龍」都引人注目。我縣書畫家在其中也大顯身手,全國優秀中學美術教師朱大鵬繪的高80公分、寬1.2米「舊縣城全景圖」,再現被淹的舊城景觀,令人目不忍離。古田一中教師劉春宵繪畫「單荷圖」很引人欣賞,中國書法家協會青年書法家楊安細在凝翠軒門前題聯:「臨風對月常得樂,把盞吟詩盡抒懷」。別具一格。
走下主樓,瀏覽了拱衛在下方的六座別墅群,每座臨湖,規格統一,佔地近100平方米,含地下室各共四層,從二層至四層各有一間會客廳,共有8個房間,各座別墅除了有居住功能外,還各有不同分工,如2號房為「美容足浴室」、3號房為「休閑酒吧」、5號房為「水上運動服務室」、6號房為「茶吧棋牌室」,它們各司其職,各有相應設施,如5號房由於開展水上運動需要,備有腳踏船、橡皮船、平板船、浮排、還有100多號存衣櫃,足可供遊客盡情水上娛樂。
游書畫院眼福不淺,聽院長介紹艱苦創業建院的過程更動人心弦。作為全國文化先進縣的宣傳部、文化局等單位,旨在不斷加強全縣文化建設氛圍,敢於白手起家籌建溪山書畫院。縣政府撥給一塊18畝山地,書畫院藍圖設計出來了,缺乏建設資金,他們到處奔走,向省、市有關部門求援,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多爭取到資金130多萬元,終於建成1200平方米的主樓。在建設過程中,精打細算,把整體裝修工程,切塊預算,單項包干,到源頭采購材料,如市面售價每塊7元的瓦片卻從生產廠家以4.2元采購來。
建了主樓,再建配套的別墅房經費更難籌措了,只好發動社會能人籌資建造,採取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統一規劃,建成委託書畫院管理,收益分成,建每座別墅投資30多萬元。終於建成六座別墅群,構成了美景如畫的溪山書畫院整體。
(李仕坦)
福建千島湖」-古田翠屏湖
--------------------------------------------------------------------------------
省級風景名勝區古田翠屏湖位於福建省會福州的「後花園」古田縣城東郊,距城區3公里,距福州2小時車程。1958年,國家在此興建「一五」計劃重點工程、我國第一座地下水電站——古田溪水電站,築起長412米、高71米的大壩蓄水,淹沒了逾千年歷史的古田舊縣城,形成了水域面積達37.1平方公里、蓄水量為6.41億立方米的福建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因湖背靠翠屏山,遂名「翠屏湖」。這里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四季如春;湖面煙波浩淼,空氣清新,水質碧澄,素有「福建太湖」、「福建千島湖」之美譽。
20世紀60年代,我國老一輩革命家朱德、陳毅、謝覺哉、徐特立等曾先後視察游覽了翠屏湖,並留下了「湖水清平波浪無,樓船並進路航迂;島上風景明如畫,池中飛歐甚款徐」的佳美詩句。沿湖有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田臨水宮,系聞名海內外的「陸上女神」陳靖姑之祖殿。湖畔有千年古剎、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圓瑛法師修煉地極樂寺。湖中三十六個大小島嶼隔水相峙:有群鷺翔棲被譽為「愛情之島」的白鷺島,建於百年前的湖心島歐式別墅,後壟島上富有地方特色的溪山書畫院,媲美浙江千島湖的鳥島、蛇島、鎖島。以及千秋洲、仙爺樓、彌勒寺、天皇寺、華岩湧泉寺、極樂噴泉、深藏在山腹中迷宮般的地下發電廠等景點,風格各異,特色顯著。充滿旅遊情趣的湖畔垂釣,岸邊篝火,炙烤湖鮮,品嘗島上佳果,園舞高歌,可謂溶古今變遷,人工天然之景於一湖,集山區幽雅,江海浩瀚之色於一地,是人們旅遊休閑、療養、度假避暑的理想去處。
目前,環翠屏湖景區的旅遊公路部分路段已建成開通,由外商投資興建的翠屏湖國際度假村、臨水公園等新一批旅遊設施正在建設之中,已開辟的「翠屏湖一日游」旅遊線路可讓您方便舒適地飽覽翠屏湖美麗的湖光山色。
「陸上媽祖」陳靖姑之祖殿-古田臨水宮
--------------------------------------------------------------------------------
臨水宮座落在古田大橋鎮中村,距縣城39公里。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致的仿唐代宮殿建築,始建於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分布國內外各地臨水宮的祖殿,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臨水宮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內外公認的「順天聖母」陳靖姑的宮殿。據史料記載,陳靖姑(公元767-792),生於福州下渡,其夫劉杞系古田人氏。相傳陳靖姑曾赴閭山學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年方二十四就毅然施法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殞身於古田大橋臨水。死後英靈得道,成為「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邑人感其恩德,建殿崇祀。歷代帝王加封敕賜,五代閩王賜予三十六婆官,樹碑紀念;南宋淳佑年間,理宗帝追賜為「慈靖夫人」,賜額「順懿」;清乾隆帝封賜其為「太後」。歷代帝王封賜,歷代重修,使臨水宮成為一座巍峨壯觀,瑰麗絕倫的宮殿。陳靖姑信徒數以萬計,主要分布在閩浙、台灣和東南亞國家地區,近年來,來到古田臨水宮的朝聖者和旅遊者絡繹不絕。
臨水宮依山建築,紅牆綠瓦,參差錯落,氣勢恢宏;與周圍層巒疊嶂遙相映照,更加雄偉壯觀。全宮佔地 2000多平方米,土木結構。正門嵌有「敕賜臨水宮」匾額,山牆上有雙龍戲珠,虎子嘗泉等浮雕。宮內分前後左右四分殿:前殿南牆設兩重儀門,越數級台階達大院,院內存有古戲台、鍾鼓樓、拜亭和正廳,以精雕細刻的廊柱、雕梁、畫棟、斗拱扶搖而上,形成大小藻井。正廳中間供奉著相傳以陳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後殿由陳母葛夫人殿、梳妝樓、三清宮組成。臨水宮周圍還散存著與陳靖姑身世相關的百花橋、梳妝橋、順天府宮、夫人潭等10多處遺跡,是人們探幽訪古,游覽觀光的勝地。近年來,許多美、英、法、荷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港、澳、台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學者、專家、遊客紛紛到臨水宮考察旅遊。
臨水宮所在地大橋鎮是閩東著名僑鄉,位居景色秀麗的古田翠屏湖畔,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柿丸、柰干、銀耳、香菇、竹蓀等名優特產品聞名於世,暢銷海內外。
修茸一新的臨水宮,興建了賓客大樓等旅遊設施,名宮勝地正以秀麗的新姿,優質的服務,喜迎四方嘉賓前來旅遊、觀光、考察。
千年古剎-古田極樂寺
--------------------------------------------------------------------------------
座落於翠屏湖畔的極樂寺,始建於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明天順年間重修,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毀於倭寇。隆慶四年(1570年)建法堂山門,天啟五年(1625年)建方丈室。這里曾經是歷史上"福建兵變"十九路軍抵禦蔣軍的指揮部,1932年毀於戰火,1937年經愛國高僧圓瑛法師(中國第一任佛教協會會長,古田平湖人)募緣重建。寺內有放生池、大雄寶殿、藏經閣、齋堂、地藏殿、方丈室和新建的圓瑛法師紀念堂等。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木結構建築,寺門有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的「極樂寺」三字,兩旁有「得到此中真極樂,不知何處是西天」對聯,為圓瑛法師墨跡。大殿門頂懸掛當代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手書「極樂寺」牌匾,寺內藏有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三尊佛門中罕見的古銅佛像和一尊由緬甸佛教屆領袖於本世紀初贈送的白玉釋加牟尼佛像,鐫刻精緻,保存完好。
福建十大名塔-古田吉祥寺塔
--------------------------------------------------------------------------------
位居福建十大名塔之一的古田吉祥寺塔原在舊城吉祥寺門前,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電站蓄水庫,按原形遷建於新城松台獅公山。該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元大德和明成化年間兩度重修。後因雷霆震撼,塔身欹斜,民國24年雪峰寺主持圓瑛法師捐募重修。塔為實心石構,通高25米,基寬7.7米,八角9層樓閣式須彌卒底,基層八角雕有八尊武神,2-9層第層八面均設佛龕,內雕座佛,佛龕兩邊石雕各種花草魚蟲,飛禽走獸,造型淳厚古樸。1961年5月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立保護碑一塊。1984年,省政府撥款增建八角石構護欄,保存完好。
其實古田最多的是山,最好玩的也是山,建議你邀上幾個好友一起去爬爬山也不錯,古田的山植被覆蓋率很高,很漂亮的...
⑼ 古田縣在哪
古田縣有福州後花園之稱,離福州不遠但是山路很多,坐車去福州大概四五個小時左右,但是並不屬於福州而是屬於閩東寧德市。這個縣的食用菌全國聞名,其他的沒什麼好說的。
⑽ 古田縣的特產
食用菌:茶樹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
水果;油耐、臍橙、水蜜桃,提子
小吃:扁肉,拌面,炒麵,泥鰍粉干,清湯面,牛肉丸,涼草粉干,牛肉拉麵,豆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