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紅色旅遊路線
Ⅰ 中國共產黨紅色旅遊路線
1、一條國家級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線路為: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該線路是《綱要》中提出的大別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核心,包括六安皖西革命烈士陵園、獨山革命舊址群、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金寨縣紅二十八軍和紅二十五軍舊址群、霍山縣西鎮暴動舊址群等紅色旅遊景點。2、三大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組合(1)六安市-金寨梅山-金寨下樓房-金寨天堂寨,該線路主要依託合武高速公路和滬漢蓉高速鐵路實現沿線紅色和綠色景點的組合。(2)六安市-霍山衡山鎮-霍山漫水河鎮-霍山白馬尖,該線路主要依託商景高速公路實現沿線紅色和綠色景點的組合。(3)六安市-裕安區獨山-裕安區蘇埠-金安區張店-金安區毛坦廠-舒城縣萬佛湖。3、九個六安市紅色旅遊首批建設經典景區即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園(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金安區張家店戰斗遺址、裕安區獨山革命舊址群、舒城縣萬佛湖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霍山縣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金寨縣紅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金寨縣紅二十八軍軍政機構舊址、金寨縣下樓房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舊址。同時,在「139」計劃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六安-壽縣、六安-霍邱、六安-葉集三條線路,建設中共壽縣小甸特別支部舊址、霍邱二十五軍指揮部舊址、葉集「未名四傑」紀念館等景區。
Ⅱ 武漢市紅色旅遊路線
武漢的紅色旅遊資源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革命舊址及紀念館,有27處;第二類為革命人物故居,有11處;第三類為革命烈士陵園及公墓,有10處。
目前,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5處——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武漢二七紀念館、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向警予烈士陵園、施洋烈士陵園列入國家級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還有21處列入省級重點,6處列入市級重點的。其中,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含毛澤東舊居)及「八七」會議會址已納入國家紅色旅遊景區規劃范圍。
閱馬場紅樓--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武漢最有名的紅色景點了。
首義路上面的起義門。
戶部巷那裡的農民運動講習所
毛澤東同志舊居紀念館
東湖風景區中的中共五大會址,梅嶺一號(當年毛主席多次來武漢下榻的地方)
武漢二七紀念館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
八七會議舊址紀念館
武漢國民政府舊址,,地址:漢口中山大道708號 。。又稱「南洋大樓」,愛國華僑簡照南、簡照強兄弟於1917年投資興建,1921年竣工。大樓為前後兩棟,外觀雄偉壯觀。1926年底國民政府從廣州遷漢口,於1927年元旦開始在此辦公。宋慶齡、鄧演達、唐生智、譚延闓、吳玉章、林伯渠、董必武、惲代英、毛澤東、譚平山、蘇兆征等人都在此工作或活動過。舊址現保存完好,在三樓辟有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Ⅲ 紅色旅遊路線
白洋淀文化苑位於5A級旅遊景區白洋淀內,佔地面積約2000畝。景點主題涵蓋歷史、傳統、民俗、生態四大文化。白洋淀文化苑共有八大亮點:西淀風荷、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水生植物園、東堤煙柳、康熙水圍行宮、敕賜沛恩寺、祈福錢屏、嘎子村。她們一起形成了白洋淀文化苑這道亮麗的風景線。
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館名由呂正操將軍親筆題寫的,館內共分為序廳、全面抗戰的爆發與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侵華日軍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隊與水上游擊戰、喜迎抗日戰爭的勝利、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雁翎精神、影視廳等多個展示廳。
Ⅳ 什麼是「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是指到紅軍革命根據地之類的地方去旅遊。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文化旅遊,我國紅色旅遊的熱度近年來持續攀升,正逐漸成為熱門出遊主題之一,作為一種涵義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紅色文化需要豐富的物質載體來實現其教育意義和主導地位。發展紅色旅遊便是助力紅色文化實現其教育意義和鞏固其主導地位的一種重要方式。
(4)為加快紅色旅遊路線擴展閱讀: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縱觀我國紅色旅遊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Ⅳ 1921ˉ1937年中共奮斗歷程的紅色旅遊路線
上海一大,嘉興遊船,還有個瑞金江西,井岡山,南昌,遵義
Ⅵ 「紅色旅遊」是黨和國家為了加速革命老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採取的重要舉措。讀
(1) 旅遊者、來旅遊資源、旅遊業源;環境污染、文物破壞。(各1分,共5分)
(2)花崗岩斷塊山;(1分)自然與人文景觀並存,佛道並存。(2分) (3)水土流失(1分) 自然原因:山區坡度大、地表疏鬆、降水多(3分) 人為原因:不合理的開發活動(毀林開荒、砍柴取薪、植被破壞)(2分) Ⅶ 四川紅色旅遊線路怎麼設定 前段時間參加過國洲文化組織的黨性教育活動,我們是從成都出發先到寶專興縣,參觀紅軍翻越夾金屬山紀念館,第二天前往瀘定縣,參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第三天前往西昌冕寧,參觀彝海結盟遺址,第四天前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觀衛星發射,第五天回成都,期間經過了石棉縣,參觀中國工農紅軍強度大渡河紀念館。如果你對紅軍長征路線感興趣,可以參考一下。 Ⅷ 對紅色旅遊的認識
紅色旅遊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以及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內涵,以現代旅遊為基本形式,組織接待旅遊者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是紅色革命精神與現代旅遊經濟的結晶。自1999年我省提出「紅色旅遊」概念以來,紅色旅遊在全省各地蓬勃開展,成為國內旅遊的新亮點個重要增長點。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積極發展紅色旅遊的指示精神,進一步把我省紅色旅遊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品牌,把紅色旅遊活動推向心得高潮,把紅色旅遊產業做大做強,使之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特製訂本綱要。 熱點內容
|